二年級《觀察物體》評課稿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31K

二年級《觀察物體》評課稿1

朱老師的《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後、左右等位置關係的知識後來學習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就按目標設計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學生也不會得到持續發展,也不符合“課標”精神,所以本節課中朱老師精心、巧妙設計以觀察“小熊”的方位,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將課堂教學昇華、拓展,推向高潮。經過多次的磨課和試課,評課如下:

二年級《觀察物體》評課稿6篇

一、課堂教學中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創設情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

本節課教學的一開始朱老師創設了一個有趣、生動的情境,從學生對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入手。從猜謎語出示後,再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那麼這節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朱老師選擇了以小熊為素材,讓學生觀察不同方位的小熊,並說說自己所站的位置看到了什麼;讓學生感到很新奇,把他們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過來。

緊接著,以四人小組看看桌子上小象的物體,更加刺激了學生。這時候學生的眼球會盯著小象。不光是創設的情境抓住了孩子們好奇、好強、愛動手等心理特點 ,而且朱老師讓學生用“我站在小象的 ,看到小象的 。”在語言上也提醒孩子,在觀察物體時,要全面的觀察,如有分辨不出左右時,用模仿小象的動作,來分辨。今天課堂,朱老師的語言很淡定,例如:在揭示小熊玩具時,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裡這是什麼?學生一致回答,是小熊。直接進入主題,你們在小熊的哪裡?老師在小熊的哪裡?再後來請兩位學生上臺來分別站在小熊的左右兩側,出示課件,問,哪位同學看到的圖與課件上的哪一副圖是一致的,學生紛紛舉起手,請幾位學生分別說出誰站在小熊的哪一面。這時,用小熊的的右手舉著,左手放著,這樣讓孩子好分辨出左右面;最後,把小熊的兩手都放下來,讓學生分辨,這樣會比較有難度,這時,學生必須要知道小熊的左右手的方位,否則就不知道你所佔的是小熊的哪一面。接下來的環節,以四人小組看看桌子上小象的物體,分別站在小象的四個方位,把你所觀察到的小象,“悄悄地告訴你的小夥伴,你坐在小象的哪個位置?觀察到的是什麼?”這樣就像玩遊戲一樣。可以說老師很善於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在愉悅、主動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識,建立了空間觀念。而且這些情境也確實有效、可行的。

二、讓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得活動 。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識、識圖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光靠傳授、講解學生很難建立三維空間方位的概念和知識。教師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傳授的方法,而是捨得花時間、空間給學生去觀察、去展示、去評析。這樣做學生得到的知識才是真實的、完整的'、生動的。

這節課最主要就是設計了學生喜愛的小熊這個形象。一開始讓孩子們充分地觀察後,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為了引導不同方向看到的也不一樣,老師進行了“轉動小熊”遊戲,再說說你看到了什麼?甚至到最後,老師讓學生動手用連線的方法,他們所看到的書本,貨車等物體。當展示到電腦上,孩子們不得不承認四個方向的小朋友看到的車子確實是不一樣。通過展示、交流、評析過程中,終於獲得了關於“觀察物體方法、方位知識、識圖方法“等綜合性、整體性的知識。

下面我再講一些自己的意見:

1、在組織小組活動時,朱老師可能也是緊張,雖然說了活動要求再請小組長把玩具拿出來,但是這時候學生的興奮點全在玩具上,沒誰聽老師的活動要求了。所以這裡的組織教學做得不太好。

2、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沒在注意判斷學生回答得是否準確,而且激勵性語言不夠。當解決以下這題“四個小朋友從四個方向觀察一輛貨車,然後把貨車的照片和四個小朋友連一連時,朱老師讓學生觀察以後說一說就過去了。我覺得車子的前後面很容易,但要弄清車的左右面卻是比較難的。所以這裡我覺得換一種形式更好。可以讓孩子用肢體動作來演示給自己組的其他小朋友看,或者可以把車子放到學生的位置上去觀察,然後再用電腦顯示旋轉的車子,校對。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理解。

最後,我相信朱老師今後在不斷的歷練中應該能穩步快速的成長,同時敬請更多老師幫助我們全組老師共同進步!

二年級《觀察物體》評課稿2

其實倪老師的這節課確切的說我是聽了3次,從第一次的準備到第二次的改進再到這次課的形成,我們也一起討論修改好多具體細節。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就按目標設計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學生也不會得到持續發展,也不符合“課標”精神。於是倪老師精心、巧妙設計,創設有趣 的教學情景,整節課他講學生分成4人一小組,分別坐在四個不同的位置,以活動課的形式將課堂教學昇華、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來講幾點我的想法,有些不足之處或者不到位的見解望諒解。

一、以活動形式開展教學,實物展示,激發學生興趣。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識、識圖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光靠傳授、講解學生很難建立三維空間方位的概念和知識。倪老師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傳授的方法。在課堂一開始,倪老師就安排各個學生的`座位,不同於常規的教學模式,小朋友們很有興趣,一個個熱情高漲,老師順勢提上課的要求。倪老師將自己在家裡的儲蓄罐從各個不同角度拍了幾張照片,讓學生猜猜是什麼物體,學生各抒己見,一步步接近實物,老師及時總結觀察物體要全面。同時倪老師給每個小組分發了一隻不同顏色的小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次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學生開始仔細觀察小象,這節有趣的數學課拉開了序幕。

二、教學環節生動有趣,步步緊扣。

分發小象完畢後,倪老師以一句“你願意跟小象做朋友嗎?”拉近了學生與小象的距離,也更加激發學生想要了解小象。“說說你在小象的什麼位置”很自然的引出下一個知識點。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倪老師多次安排小組討論彙報,小組各個學生交換位置觀察等活動,這樣學生得到的知識才是真實的、完整的、生動的、牢固的。學生對事物的觀察才是全面的、有序的。

但整節課下來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板書的安排還可以再設計簡潔明瞭,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量還不是很大,我們對板書的要求自然會更高。其次新課標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淡化方位點,避免出現前、後、左、右,以免引起歧義。

二年級《觀察物體》評課稿3

尹老師上的《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就按目標設計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學生也不會得到持續發展,也不符合“課標”精神。於是尹老師精心、巧妙設計,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將課堂教學昇華、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講幾點我的想法。

優點:

1、教師先出示一張學生圖片,讓學生從“前、後,側”觀察,然後又以盲人摸象讓學生體會:觀察物體要全方位。

2、利用學具(兔子模型),讓學生分小組,輪流交換位置進行觀察,並將觀察到得圖形,放到相應位置。

3、環節清晰,環環相扣,語言親切,過渡自然流暢。

4、重點突出,訓練充分,讓學生體驗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讓學生交換位置,並說出自己的體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缺點:

教師在前面的探究環節,未能將“左右”觀察的方法將透徹,導致後面學生做類似題型時出現疑惑。

二年級《觀察物體》評課稿4

《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後、左右等位置關係的知識後來學習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就按目標設計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學生也不會得到持續發展,也不符合“課標”精神。於是精心、巧妙設計,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將課堂教學昇華、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來講幾點我的兩點想法:

一、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創設情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

學生對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主動參與其中。尤其是在教學的一開始如果老師創設了一個有趣、生動的情境,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那麼這節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選擇了自己的一段錄象讓學生感到很新奇,把他們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過來。

緊接著,看看桌子上又有一個紅布蓋著的物體,更加刺激了學生。揭開一看原來是學生最熟悉、最喜歡的玩具—威尼熊。這時候學生的眼球還會不盯著老師嗎?

不光是創設的情境抓住了孩子們好奇、好強、愛動手等心理特點,而且張老師在語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級孩子的口味。例如:在揭示桌上是什麼東西的時候,老師是這樣問的“猜猜我們桌上的小客人是誰呢?”再後來在你坐的位置上觀察小熊,然後“悄悄地告訴小熊你坐在小熊的哪個位置?”裡面的“小客人、悄悄地”就象是講故事、玩遊戲一樣。可以說老師很善於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在愉悅、主動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識,建立了空間觀念。更加註意了語言等方面一些細微的地方。而且這些情境也確實有效、可行的。

二、讓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得活動。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識、識圖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光靠傳授、講解學生很難建立三維空間方位的概念和知識。教師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傳授的方法,而是捨得花時間、空間給學生去觀察、去展示、去評析。這樣做學生得到的知識才是真實的、完整的、生動的、牢固的。

這節課最主要就是設計了學生喜愛的威尼小熊這個形象。一開始讓孩子們充分地觀察後,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為了引導不同方向看到的也不一樣,老師進行了“換位置”遊戲,再說說你看到了什麼?甚至到最後,老師讓學生動手用照相機拍攝他們所看到的威尼小熊。當展示到電腦上,孩子們不得不承認四個方向的小朋友看到的小熊確實是不一樣。

通過展示、交流、評析過程中,終於獲得了關於“觀察物體方法、方位知識、識圖方法“等綜合性、整體性的知識。

下面我再講一些自己的意見:這節課中老師有一題是四個小朋友從四個方向觀察一個水壺,然後把壺的照片和四個小朋友連一連。張老師讓學生觀察以後說一說就過去了。我覺得壺的前後面很容易,但要弄清壺的左右面卻是比較難的。所以這裡我覺得換一種形式更好。可以讓孩子用肢體動作來演示給自己組的其他小朋友看,然後再用電腦顯示旋轉的茶壺,校對。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理解。

加入了遊戲,還有孩子們的肢體語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學生通過肢體的表現,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解決了問題,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二年級《觀察物體》評課稿5

《觀察物體》是二年級教科書第68頁例1的內容,要求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通過觀察想象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初步形成會全面看待物體的意識。

本節課張瑩老師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執教,教學效果良好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

一.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盲人摸象》動畫片讓學生體會到看東西要爭取做到全面細緻。

二.利用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充分體會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教學設計由易到難,層次清晰。

(1)張老師設計4人一組,通過不斷變化位置,讓學生給小熊拍照,體會位置不同,看到時影象不同,學生興致高昂。

(2)在鞏固練習中,設計了觀察機器貓,小汽車,水壺,都是一些學生喜歡的物體,讓學生以觀察者的左右進行判斷。

(3)難點是吧知識拓展延伸,老師設計了根據照片猜實物,從一個側面,不能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要想全面瞭解就必須從多角度,全面觀察。

(4)讓學生閉上眼睛,展開想像,體會前後左右完全相同的物體是什麼?學生想象豐富。

(5)根據學校操場上不同方位的照片,讓學生下課後觀察,滲透學學生愛校的意識。

三.本節課仍有不足之處:

(1)教師與學生的親和力不強,作為低年級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2)在鞏固練習中,如有讓學生參與的練習,如:讓學生上講臺,讓學生觀察,會更加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3)應多觀注細節,如:在座位上,讓背對講臺的學生先面朝講臺,活動時再轉過去,否則學生很不舒服。

二年級《觀察物體》評課稿6

劉雪梅老師上的《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後、左右等位置關係的知識後來學習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就按目標設計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學生也不會得到持續發展,也不符合“課標”精神。於是劉老師精心、巧妙設計,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將課堂教學昇華、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來講幾點我的想法:

一、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創設情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

學生對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主動參與其中。尤其是在教學的一開始如果老師創設了一個有趣、生動的情境,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那麼這節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劉老師選擇了一段錄象《盲人摸象》,讓學生感到很新奇,把他們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過來。

緊接著,劉老師出示一個學生最熟悉、最喜歡的恐龍玩具,更加刺激了學生。這時候學生的眼球還會不盯著老師嗎?

二、環節清晰、環環相扣,語言簡潔親切,過渡自然順暢。

作為一個新手,能把這堂課上得這麼成功,真是難能可貴,從故事匯入新課,到觀察恐龍講授例題,從組織小組觀察玩具,到猜一猜小兔手裡抱的物體是什麼形狀,從智慧島大量的練習到精煉的小結,整堂課的環節清晰,而且過渡語設計的自然順暢,所以環環相扣,語言比較簡潔,沒有過多的廢話,整堂課顯得乾淨利落,沒有拖泥帶水。

張老師在語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級孩子的口味。例如:在玩猜一猜的遊戲的時候,劉老師是這樣問的“猜猜我們誰來我們班做客了?”在小組活動觀察玩具的時候,要求學生“悄悄地告訴你的小夥伴你坐在玩具的哪個位置?看到了玩具的什麼”……裡面的“做客、悄悄地”就象是講故事、玩遊戲一樣。而且劉老師語速不緊不慢,使學生在愉悅、輕鬆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識,建立了空間觀念。

三、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劉老師緊緊抓住了“誰站在物體的什麼面,看到了什麼”,從而突出了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這樣就突出了重點。又通過猜猜小兔子手裡抱著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從學生的錯誤出發,強調了要全面的瞭解一個物體,就要從各個角度去觀察,而不能只從一個面去觀察,這樣又突破了難點。所以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四、讓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識、識圖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光靠傳授、講解學生很難建立三維空間方位的概念和知識。劉老師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傳授的方法,而是捨得花時間、空間給學生去觀察、去展示、去評析。這樣做學生得到的知識才是真實的、完整的、生動的、牢固的。

劉老師這節課最主要就是抓住了學生喜愛的恐龍這個形象。一開始讓三個孩子站在恐龍的不同位置去充分地觀察後,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髮現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然後到電腦上看課件中的例題,孩子們再一次得到證實從三個不同角度觀察的小朋友看到的恐龍形狀確實是不一樣的。

然後讓孩子們在小組裡觀察各自的玩具,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動、親身的體驗、自信的展示、以及完整的表達。在培養學生說完整的話方面,劉老師也做的很好。

通過展示、交流、評析過程中,不但使學生獲得了關於“觀察物體方法、方位知識、識圖方法”等綜合性、整體性的.知識。而且調動了學生積極性,真正體現了“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育理念。

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的數學課堂上不是為學知識而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思維能力。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劉老師通過提問:為什麼同樣是在觀察同一個物體,他們三個人卻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呢?為什麼看到一個正方形的面,有的同學猜是長方體的,有的同學猜是正方體的呢?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辨證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

六、板書設計簡潔美觀,高度概括了這節課所得出的結論。

下面我再講一些自己的意見:

1、畢竟是第一次上公開課,劉老師肯定有些緊張,有些環節記不清,還好在她即將打亂教學環節的時候,她能及時的穩住自己,順利的將課一個環節一個環節上下去。不留心的話,我們聽課老師還不容易察覺。

2、在組織小組活動時,劉老師可能也是緊張,忘了先說活動要求再請小組長把玩具拿出來,而是先請小組長把玩具拿出來再說活動要求,這時候學生的興奮點全在玩具上,沒誰聽老師的活動要求了。所以這裡的組織教學做得不太好。

3、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沒在注意判斷學生回答得是否準確,比如一個學生說:因為他們看的部位不同,所以看到恐龍的形狀不同。這裡,老師就沒發現學生說“部位”這個詞不太準確,而應該改成說“角度”或“位置”,結果老師也跟著這個學生說“部位不同,所以形狀不同”可能都是緊張的緣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