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人生改變了什麼

來源:果殼範文吧 5.73K

以前,出國留學帶回來的是一紙證書、一些成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生活習慣、工作程式、環保意識等帶了回來,使人生平靜而紮實。

出國留學,人生改變了什麼

養成終身好習慣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張永紅,1999年至2003年期間赴德國弗萊堡大學醫學院攻讀學位並從事研究工作。他認為這是一段對人生具有重要影響的歲月。“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態成為最大的收穫。”

張永紅說,出國以前,根本沒有主動鍛鍊身體的意識,每天就是埋頭工作。到了國外,周圍的同學、教師都在鍛鍊身體,有的爬山,有的游泳。很多教授都是騎10多公里自行車上班。他的導師k是國際骨科醫學界的權威,在繁忙的教學、科研之餘,k每天晚上都堅持步行1小時。弗萊堡的冬天降臨的時候,男女老少都到戶外運動,有的滑雪,有的步行。“有一次,我和同學在雪地裡步行了大約15公里,看著遼闊的天空,呼吸著新鮮空氣,感覺運動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張永紅說。“在國外讀書時,我也逐漸養成了鍛鍊的習慣,每週爬山1次,游泳3次,雷打不動。堅持下來,身體狀態明顯變好,極少生病。”回國已8年多時間,張永紅仍堅持運動,經常步行上下班。

德國人非常愛讀書,在公交車站、地鐵站,從家庭主婦到上班族,讀書的人很多。“讀書涉獵的範圍很廣,有文學、歷史、人物傳記等。”張永紅說,“學院裡讀書的氛圍更是濃厚。多讀書特別是多閱讀文學方面的書籍,不僅能提升個人的修養,對於從事的工作也大有助益。”

李敏毅是中國人壽山西分公司的一名員工,他曾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留學近5年。留學生活讓他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李敏毅說,在國內時,讀書都是課程要求,要不就是做題、考試。在國外,有自由選擇讀書的權利,完全憑著興趣去閱讀,讀書的同時也多了思考。他說,在國外,各種各樣的聚會不少,但是參加的人總會感覺到很好的氛圍。“大家各自點各自喜歡吃的菜,進食時很安靜,有人想抽菸會自覺到專門設定的區域,決不影響他人。”張永紅說,“回國後,參加聚餐有些不適應。周圍人大聲談笑的,接打手機的,噴雲吐霧的,勸酒時拉拉扯扯的,好不熱鬧,一頓飯吃下來還挺累。”

省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石貞仙於1987年赴日本?斡褚嬌拼笱Ц絞粢皆航?摶荒輟K?惺艿劍?氈救頌乇鸌⒁饢?止?渤∷?母刪弧⒄?唷P磯噯順雒哦甲源?????炎約旱姆現健⒃遊鋟湃氪?校?擁階?攀佔???牡胤健!罷飧魷骯噠餉炊嗄晡乙恢奔岢腫牛?嬪磣艽?乓桓魴∷芰洗?霸遊鎩!?/p>

李敏毅說,出國留學讓我留意到很多生活小細節。當地人非常愛乾淨,大街上基本看不到那些亂抽菸、隨地吐痰的行為。在公共場合如果做出一些不禮貌的動作,他們馬上會表示“Sorry”。至於不隨地扔垃圾、不插隊,好多都已習慣成自然。在國外時間長了,回國後周圍人反而覺得你禮貌得有點過分。

簡單生活更有意義

弗萊堡大學醫學院是德國醫科院校綜合實力排名前3位的學院。張永紅說:“在這裡,有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有很多國際醫學界的權威。但是許多大師級的人物也過著樸素、簡單的生活。許多教授穿衣樸素,整潔即可,從不講究名牌,也不用什麼奢侈品。經常在學校食堂吃飯,簡簡單單。我的導師efer住著別墅,卻用著一臺20英寸的彩電。除草、掃屋等家務活全都親力親為。他們的心態淡定、從容,生活得平靜、幸福。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普通人過平凡的生活就是一種幸福。”

回想起國外進修經歷,石貞仙認為受益匪淺。日本人很注重一日三餐的營養攝入,每天醫院食堂的菜譜都要註明測算好的營養成分及配比。“按身體需要攝入營養,強調膳食營養均衡,這樣的飲食觀念也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石貞仙說,“儘管每天工作很忙,但是每天也會記得吃個蘋果,或者西紅柿之類的食品,保證營養攝入。”

李敏毅說,在澳大利亞,人們的`生活不只盯在物質滿足上,大部分人都會獻血、捐款,而且成為一種常態,大家也很自覺。回國後,自己也經常去獻血捐款,慢慢體會人生的多重意義。

太原理工大學煤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9年“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文英曾多次出國留學。她覺得,在國外,人際交往簡單化。有人不喜歡老外的送禮習慣,因為看起來很小氣。她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送禮物不用考慮價值多少,大家交往起來很輕鬆。如果一起出去玩,也事先說明花費,大家都可量力而行。一位當地朋友結婚,事先主人提供了一張禮物單,指定在某家店定禮物,都是人家需要的,既實用又不浪費。

有人覺得國外的生活簡單也很無聊,李敏毅認為,如果你真融入進去也不然,國外很多地方經常都有音樂會,各種表演,參加這些活動時間長了,心態自然而然也變得寧靜,人會變得平和。有時想想,生活變得慢一點也不是一件壞事,天天要求上進是沒有盡頭的。好多人出國後只在乎賺錢,忽略了生活質量,太可惜了。

西班牙華人作家張琴寫過《西方人眼裡的中國和中國人》一文,文中說:“當歐洲的每一個國王都還沉浸在睡夢中,中國的皇帝就上班了。如果用歷代中國皇帝上早朝來形容今天的中國人的習性,一生總有幹不完的工作,為事業、為家庭、為孩子,為權利奔走和工作永無間息。”

認真工作輕鬆生活

“出國的那段時間最大的感受就是可以專心研究,在國內時有很多事情分心,到了國外可以真正埋下身子搞研究,工作效率非常高,出的科研成果、論文比較多。”李文英留學的德國馬普煤研究所和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在國際上都非常有名,學術氣氛很活躍,經常有各國的學者前來交流,每個人的想法都可以共享。她說,這些良好的人文環境、學習研究習慣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的發展。

李文英介紹,國外生活一般比較有規律,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除個別人加班外,基本不加班。除了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玩起來可以瘋玩,工作的時候一定是專心工作。和我們合作的教授已經50多歲了,還經常爬山、甚至跳傘,有時還邀請我看歌劇。

因為職業情況和所在崗位科研需要,李文英周遊了很多國家。她說:“除了研究,很多時間都用在了旅行上,我更加熱愛戶外運動,熱愛大自然。”一次,女兒拿著一本書《世界上最值得去的100個地方》問:“媽媽你去過哪些地方?”其中60%以上她都去過了。在德國時還自己去學德語,目的不是為了與同事交流,因為大多數研究人員都用英語交流,學習德語是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地社會。回了國內可能反而沒有這樣的時間了。

“日本人對工作要求嚴謹的態度的確令人信服。”石貞仙介紹,當時她在手術室從事手術輔助工作,醫院嚴格按照無菌程度分類的一類手術的病人,必須每個環節要做到嚴格的無菌要求。例如,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在病房就要做到清潔、消毒,再用無菌單包裹病人進手術室。所有的護士人手一本制度手冊隨身攜帶,以備隨時對照。“日本進修回來後這麼多年,我都是本著這種嚴謹的工作態度來盡力完善每一個護理工作環節。”石貞仙說:“心態平和也是學習回來最大的收穫。日本人努力工作,全心投入,常說的話是‘要對得起自己的工作,對得起自己的這份工資’,這也是腳踏實地的一種工作和生活的態度。”

李文英說,一開始大家出國都羨慕國外的生活,現在隨著我們經濟實力、生活水平的提高,研究環境的逐步改善,更多的留學人員願意選擇回到國內發展,同時把國外生活的好習慣帶了回來。留學歸來的人歸國後往往整體素質都有明顯提高,可以靜下心來做事,可以帶著平常心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