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杞人憂天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W

歷史典故:杞人憂天1

【出處】(戰國·鄭)列禦寇《列子·天瑞》。

歷史典故:杞人憂天

【釋義】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境內;憂:憂慮。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而整日寢食不安。比喻無中生有,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歷史典故】

從前,杞國有一個人,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他常常會想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萬一哪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啊?到時豈不是要被活活壓死嗎?

從此以後,他整天擔心天會塌下來,自己沒有地方安身,他越想越覺得危險,越想越覺得可怕,因此愁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朋友們看他這樣憂愁,整日精神委靡,很為他擔心,就去開導他說:“天不會那麼容易就塌下來的,即使天真的塌下來了,也不是你一個人擔心就能解決的啊!何況,天不過是由很厚的氣體聚積而成的.,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氣。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從早到晚都生活在大氣之中。放心,天不會塌下來的。”

杞人聽了朋友的話,又說:“如果天真的是大氣組成,那麼太陽、月亮和星星不是會掉下來嗎?”朋友說:“太陽、月亮和星星,也都是由會發光的氣體積聚而成的。即使掉下來,也不可能把人打傷。”

朋友的話,他根本聽不進去,仍然在為這個問題擔憂。他一會兒擔心天會塌下來,一會兒又擔心太陽、月亮和星星會掉下來。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天沒有塌,日月星辰也好好地掛在天上,但他仍然在為此擔憂。後來,他因憂慮過度而去世了。

成長心語】

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與其每天在提心吊膽中度過,把精力浪費在無能為力的事情上,還不如積極一點,去做一些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即使那些毀滅性的事件真的發生了,也不至於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充滿遺憾。我們決不做“現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胸開闊,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歷史典故:杞人憂天2

典源出處《列子 ·天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ci) 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釋義用法周代杞國有個人害怕天塌地陷,使人無處安身,愁得寢食俱廢。經過別人開導,才明白過來。後以此典指不必要的、多餘的憂慮。

用典形式

【杞天】 唐·杜甫:“但求椿壽永,莫慮杞天崩。”宋 ·汪元量:“杞天愁欲墜,黑入太陰中。”

【杞憂】 清·趙翼:“陰陽調燮何關汝,偏是書生易杞憂。”

【憂天】 宋·文天祥:“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

【天墮憂】 清·黃遵憲:“烏知都城不見日,人人反抱天墮憂。”

【杞人思】 清 ·林昌彝:“海涸山枯事可悲,憂來常抱杞人思。”

【杞再崩】 明 ·湯顯祖:“乙帳仙何靡,丁年杞再崩。”

【杞國憂】 唐·劉禹錫:“欲遂東人幸,寧虞杞國憂?”宋·張元幹:“可是文園病,何堪杞國憂?”金 ·元好問:“劫石拂未窮,杞國浪自憂。”

【憂天語】 清·黃鷟來:“杞人強效憂天語,壯士聊為斫地歌。”

【憂天傾】 唐·李白:“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

【青天墜】 元·張昱:“杞人惟恐 青天墜,精衛難期碧海乾。”

【杞人憂天】 清·邵長衡:“縱令訊息未必真,杞人憂天獨苦辛。”

【杞憂天墜】 明 ·張煌言:“杞憂天墜屬誰支,九鼎如何系一絲。”

【人憂杞國天】 清·沈元滄:“虛疑世有桃源路,共笑人憂杞國天。”

【天墜杞人憂】 清·樑佩蘭:“海填精衛恨,天墜杞人憂。”

【杞國痛天摧】 宋·黃庭堅:“謫去長沙憂服入,歸來杞國痛天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