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的歷史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7W

春節拜年,一般是按輩數大小互相拜的。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拜年的兒童壓歲錢。壓歲錢,相傳是由宋代的壓歲盤演變而來的。

壓歲錢的歷史

據說,在歷史上,舊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兒女者,用盤、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贈送,這就是壓歲盤。後來,壓歲錢取代了壓歲盤,這就是現在付給壓歲錢的方式。

清代,壓歲錢帶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歲時記壓歲錢》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這裡,是指帶方孔的銅製錢。自紙幣代替金屬製錢以來,便改用紅紙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寫詩描繪了兒童得到壓歲錢時的喜悅心情: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錫蕭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每逢春節,長者往往要給晚輩們壓歲錢,而且多用一些連號的新紙幣,這個帶有濃厚節日色彩的習俗緣由何在,為什麼要用連號的新紙幣,恐怕很少有人知曉.

壓歲錢由來已久,古稱厭勝錢、壓勝錢、壓崇錢、押歲錢等,在錢幣系列中,它被歸為花錢類.早在漢代我國就已出現壓歲錢,以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居多,錢的正面多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壽海、長命富貴、強身健體等,還有的正面為錢文,背面為祥瑞圖案,如北斗七星、龜蛇、生肖等紋飾.唐朝時期,宮廷盛行春節散錢,當時人們把春節這天作為立春日,在宮內相互朝拜.而當時在民間還沒有拜年的習俗.宋元以後,春節被定為正月七年級,春節散錢習俗就演變為長者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燕京歲時記壓歲錢記載: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者賜小兒者錢,亦謂之壓歲錢.明清時期,長者用紅繩串連著壓歲錢送與晚輩.民國時期,方孔圓錢基本取消,長輩則用紅紙包一百文銅錢作為壓歲錢,其寓為長命百歲,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者喜歡選用連號的新紙鈔賜予晚輩,有連連好運、連連高升之意,這種送連號錢給晚輩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可以說,壓歲錢的習俗源遠流長,是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

壓歲錢最早是緣自唐宋,根本意義是長者給新生兒錢,來壯身保平安的。

因為初生嬰兒,命主衰旺各不相同,因為孩子早歲如果走死絕等衰運,再加之八字格局配合不佳,很容易得病或夭亡,所以每年開春,由家長給孩子一些壓歲錢,目的是用錢財來給身弱的孩子壯身,保這一年平安。

為什麼錢財可以壯身呢?這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某人身家百萬一樣,人命主的衰旺是混合身體狀況、學識、擁有財物的總和,所以給予孩子壓歲錢就如同給孩子增添固定資產,使他的命主能旺起來,可以抵抗歲運裡的病災侵害。

這個小小的八字助身法就這樣融入了我們中國的民俗文化當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