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素材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7W
歷史典故素材1

獻媚者現醜

歷史典故素材精選15篇

十六國時期南燕刺史鞠仲,為了討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興之聖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慕容德就讓左右的人賞賜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賞賜太重,正在謙讓,沒想到慕容德卻說:“你知道跟我開玩笑,難道我就不知道跟你開玩笑?你對我說的不是實話,我賞你的也是虛數。”鞠仲拍馬屁沒邊沒沿,被皇帝狠狠戲弄了一番。

歷史典故素材2

暗渡陳倉

【釋義】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戰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進行活動;常跟“明修棧道”連用。

【人物】《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渡陳倉之計。”

張良送劉邦到褒中(今陝西褒城)。此處群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後,全部燒燬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劉邦入漢中後,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禦,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今陝西寶雞),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一個“明修”,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歷史典故素材3

以逸待勞

戰國時期,經過兼併戰爭,只剩下七個大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之中,秦、趙、燕三國與胡人為鄰,趙國在代郡、陰山之下築了長城,設定了雲中、雁門、代三郡。到了戰國末期,北方的匈奴部落強大起來。匈奴騎兵數量既多,又很精銳,常到趙國雁門、代郡一帶劫掠,趙國軍隊無法與之抗衡。李牧是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智勇雙全,他長期駐守北疆的代郡和雁門,抵禦匈奴入侵。

李牧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對匈奴採取防禦為主、設法使敵軍產生驕傲情緒的策略。李牧在駐地設定官吏,將軍中交易所得稅收都作為士兵的伙食費用,每天宰殺牛羊為士兵改善伙食。士兵吃飽喝足之後,李牧就帶領他們練習騎射。李牧在邊疆修了烽火臺,派出很多間諜去探察敵人的動靜,並給士卒們訂立了嚴格的制度,他傳令說:“匈奴騎兵來時,要迅速進堡自守,有敢去捕捉匈奴騎兵者斬首。”因此,當間諜偵知匈奴騎兵進犯時,烽火臺立即舉火報警,李牧從不迎戰,而是及時堅壁清野,讓軍隊收好畜產退入堡壘中堅守。像這樣過了幾年,人畜都沒有傷亡損失。而匈奴以為他兵弱膽小,不敢出戰,便不再把他放在眼裡了。

久而久之,趙國駐守邊境的兵士以為守將膽怯。趙王認為李牧膽小怯戰,遣使斥責他,但李牧依然照舊行事。趙王大怒,撤了他的職。代李牧守邊的趙將每當匈奴來犯時,就率兵出戰,結果屢遭失敗,損失慘重,邊疆不寧,百姓無法耕牧。一年後,趙王只得又派李牧去守邊疆,李牧閉門不出,稱病在家。趙王一再強令,他對趙王說:“如果一定要起用我的話,請允許我仍按老辦法行事,我才敢領命。”趙王答應了他。李牧到了邊疆,一切如前。漸漸地,匈奴以為他膽小怯戰,對他毫無戒心了。李牧關心士卒生活,每天仍是宰牛殺羊為士兵改善伙食。李牧善於治軍,他率領的部隊軍紀嚴明,軍事訓練非常嚴格,士兵個個馬術精熟,勇敢善戰。將士們日日受賞而不能報效,時間長了,都願和匈奴決一死戰。在敵軍驕惰無備、趙軍求戰心切的情況下,李牧選出戰車一千三百乘,戰馬一萬五千匹,勇士五萬人,善射者十萬人,全部進行操練,演習作戰,準備發起攻擊。

為了引誘匈奴騎兵,李牧讓百姓出城放牧,漫山遍野都是牛羊。不久,敵人小股來犯,試探著進攻,李牧佯裝敗退,丟下數十人。匈奴單于聽說後,忙率大軍南侵,長驅直入。李牧見狀,出其不意地擺出奇陣,從左右兩翼包抄合圍,敵兵立即亂了陣腳。只此一戰,李牧就率趙軍消滅敵人騎兵十餘萬。接著,李牧又率兵消滅了澹檻部族,打敗了東胡族,收降了林胡部族。匈奴單于只得引兵遠遁,十多年不敢犯邊。

李牧破匈之戰,先是堅壁清野,積極防禦,為以後的破匈之戰做好準備工作。然後故意以弱示敵,從心理上麻痺敵人,讓對手產生輕敵思想,從而爭取到殲敵的有利戰機。李牧是匈奴崛起後第一個與之大規模交鋒的漢族將領,並取得趙匈之戰的大捷,從而解除了趙國北部的嚴重壓力,使趙國能騰出手來西拒強秦,意義非凡。同時,在此戰中,李牧創造了步兵大兵團圍殲騎兵大兵團的奇蹟,堪稱戰爭的典範。

此計強調:放敵方處於困難局面,不一定只用進攻之法。關鍵在於掌握主動權,待機而動,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對動,積極調動敵人,創造戰機,不讓敵人調動自已,而要努力牽著敵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勞的“待”字理解為消極被動的等待。

歷史典故素材4

廉頗負荊請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佔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並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夥兒湊個熱鬧。”說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並且念著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裡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紮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說。”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聊,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麼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裡,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裡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趙國,我就敢當面責備他。怎麼我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願容讓點兒。”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著上身,揹著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裡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說:“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麼容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感激了,怎麼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個人都激動得流了眼淚。打這以後,兩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歷史典故素材5

趁火打劫

唐玄奘法師離開大唐國,往西天取經。一天晚上,他和大弟子孫悟空來到一座廟中投宿。這座廟有上下房間攻70多間,僧客200多人。廟中老方丈命人敬茶。閒談間,問唐僧有何寶物,可以讓他開開眼。於是,悟空把帶來大袈裟拿出來炫耀。方丈一見,頓生歹念,假託老眼昏花,看不清楚,要求當夜借袈裟到後房仔細觀看。就這樣騙得了袈裟。晚上,方丈和手下僧人商議,將禪堂放火燒燬,把睡在裡面的師徒二人一起燒死,以便將袈裟據為己有。可晚上悟空並未睡著,方丈的陰謀被他聽到了,便變成一隻小蜜蜂飛出禪堂,一個跟頭翻進南天門,向廣目天王借到“避火罩”,回去罩住了唐僧和白馬。到了半夜,和尚們果然放火燒禪堂,火愈燒愈旺,把觀音院燒得通紅,唯有唐僧所在的禪堂安然無恙。觀音院正南有一座山,上有黑風洞,洞中妖怪被火光驚醒。他與觀音院方丈素有交情,便縱起雲頭去幫眾僧救火。火光中,見前後大殿均被燒成斷垣殘壁,唯有方丈室案上有一青氈包袱,裡面透出道道霞光彩氣,開啟一開,是一件錦袈裟,乃佛門寶貝。妖怪一見此寶,救火之意頓失,拿著那袈裟,趁火打劫,駕著黑雲,徑直回到了黑風洞。

可見,本計的主要特點是,趁敵人處於危險、混亂的時機,堅決果斷地打擊敵人,從中取利。

歷史典故素材6

【詞語】: 聞雞起舞

【解釋】: 聞:聽到。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歷史典故】

祖逖曾和幼時的摯友劉琨一起擔當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情感深厚,不但經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並且另有著共同的遠大抱負:立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半夜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夜裡聽見雞叫不祥瑞。”“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今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怎樣?”劉琨欣然同意。

於是,他們每日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翔,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中斷。工夫不負有心人,路過持久的刻苦學習和練習,他們終於成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素材解讀】:

只有不停盡力,才有大概得到成功。不路過盡力奮鬥,不能成就事業。

合用主題:盡力勤懇自律。

歷史典故素材7

老當益壯

【釋義】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志氣和身體更壯。

【語出】《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人物】東漢名將馬援,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展畜牧業。馬援長大以後,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為此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業和農業生產,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積攢的財產、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窮困,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後來,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開國功臣之一,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功。

歷史典故素材8

  墨絰從戎

亦作墨縗從戎。絰(déī),古代喪服中圍在頭上和腰間的散麻繩。意指在守喪期間從軍作戰。語本《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絰。”晉人杜預注:“晉文公未葬,故襄公稱子,以凶服從戎。”

秦晉崤之戰發生於公元前627年四月辛巳日。戰役經過已如前載。戰前對於秦、晉、鄭、周王室來說,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繼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晉文公重耳卒,誰接替晉文公成為諸侯霸主,秦穆公的戰略通過襲鄭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晉襄公新繼位,能不能繼續高擎晉文公諸侯霸主的大旗,亦通過崤之戰給出了答案。“奉不可失,敵不可縱”“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託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鍾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

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莊周夢蝶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

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

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後,備受猜忌,鬱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雲:“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跡之態十分傳神。

後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恐國破後,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隋滅陳後,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徐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

後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詠絮才高

東晉政治家謝安全家聚在一起,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加讚賞,誇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

柳絮隨風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女邂逅,後來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秉燭夜遊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之句。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句,後人遂以“秉燭夜遊”喻及時行樂。

  鏡花水月

鏡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虛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詩家常用以比喻朦朧空靈的意境。如宋嚴羽以佛論詩,主張妙悟,他說;“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以“鏡花水月”比喻詩歌中不可言傳的妙境。

  青梅竹馬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長幹行》中描寫一位女子,思夫心切,願從住地長幹跋涉數百里遠路,到長風沙迎接丈夫。詩的開頭回憶他們從小在一起親暱的嬉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後來,用“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來表明天真、純潔的感情長遠深厚。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後,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後,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麼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後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他開玩笑說:“現在,你的學識這麼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後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後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讚人離開後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夸父逐日

夸父,古代神話中的人物。逐日:追趕太陽。我國古代的一個神話,表現了古代人民決心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堅強意志。比喻決心大或自不量力。語出《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為使光明永駐人間,翻山越嶺,跨河涉澤,追趕太陽。也不知走了幾千幾萬裡,他才追到禺谷(今靈寶秦嶺山下),就是太陽落下的地方。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就在他面前,他被炎熱炙烤得口乾舌燥。於是,他就去喝水,喝乾了黃河、渭河的水,還不解渴,又向北方奔去,想喝那大澤裡的水。

夸父沒有到達目的'地就渴死了。臨死前,他把手杖扔在路邊,手杖立刻變成一片桃林。死後,他的屍體化成了一座高山,後人名其曰夸父山。桃林,約當今河南靈寶以西、陝西潼關以東地區。商朝靈寶為桃林,周朝名桃林塞。夸父山位於今靈寶陽平鎮東南十公里處。現夸父山下有一村莊,村前立有清代石碑一座,碑銘:夸父村。

  事例內容

戴震是清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戴震治學廣博,見解獨到,他對理學家“去人慾,存天理”的學說進行了質疑和抨擊,梁啟超稱之為“前清學者第一人”。

戴震十歲才會說話,但他能“過目成誦”,學習知識喜歡追根究底,敢於懷疑和批判傳統的經典。他在私塾學習時,聽老師講授《大學章句》。講完《右經一章》,老師說:“這一章是孔子的話,由曾子記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生執筆記錄的。”

戴震問道:“老師,憑什麼說這一章是孔子的話又由曾子記錄的?又憑什麼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生執筆記錄的?”

老師告訴他:“這是先儒朱熹的註釋裡寫的。”

他又問:“朱熹是什麼時代的人?”

老師答:“南宋。”

他追問:“孔子和曾子又是什麼時代的人?”

老師答:“東周。”

他又追問:“周與宋相距多少時間?”

老師答:“大約兩千年吧!”

戴震接著又問:“既然時間相距這麼遠,那朱熹怎麼會知道兩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師無言以對。

歷史典故素材9

趙氏孤兒

有一出古戲叫《趙氏孤兒》,演的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其中就有兩個人以生命為代價信守諾言的情節。春秋時候,趙國有個忠臣趙奢,遭到奸臣屠岸賈的誣陷,被殺了。臨刑前,趙奢對他的兩個門客程嬰和杵臼說:“我死後,你們一定想辦法保住我的兒子,日後讓他為我報仇,除掉屠岸賈這一幫禍國殃民的壞蛋。”兩人鄭重地答應了。

趙奢被害後,他們兩人就歷盡千辛萬苦去實踐自己的諾言。趙奢的妻子是趙王的女兒,帶著兒子住在王宮裡。他們估計趙奢的妻子不會被害,但趙奢的兒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設法把他從宮裡偷出來。當時這孩子只有半歲。程嬰也有個半歲的兒子,就把他放在程嬰家一塊養。但是,很快屠岸賈發現孩子不在宮中,就到處搜查,查了個把月,沒有查到。這傢伙惱羞成怒,一定要斬草除根,命令全國搜查;若查不出來,就把全國三3個月以上、1歲以下的孩子全部殺光。

程嬰、杵臼看到這種情況,於心不忍,就商量出一個既要保住全國的孩子,又要保全趙氏孤兒的辦法,拿程嬰的兒子冒充趙氏孤兒,獻出去。由誰來獻呢?獻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譴責,保藏孩子的則肯定活不了。最後杵白說:“讓我去死吧。我年紀大些,今後撫養的任務很重,時間也長,再說你能文能武,留下來也比我有用些。”於是杵臼把程嬰的兒子藏在自己家裡,而程嬰去“告密”,並帶人到杵臼家裡去搜,果然搜出個孩子,當著程嬰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雖然是瞞哄了屠岸賈,但眼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被摔死,心裡有多難受!而且這種難受還不能有任何表現,要裝出極力討好屠岸賈的樣子來。當時屠岸賈要賞程嬰一筆錢並給他官做。程嬰說:“您多賞點錢,我不做官,我出賣了朋友,人家會罵我,不如多拿點錢遠遠離開京城,找個地方隱居起來。”屠岸賈誤認為程嬰是跟自己一樣的勢利之徒,沒有多想就同意了,給了一大筆錢。程嬰帶著錢和趙氏孤兒藏在深山裡。一躲19年,不僅把趙氏孤兒培養成人了,而且調教得能文能武。程嬰這才告訴這孤兒19年來的事情經過,趙氏孤兒最後終於在程嬰的幫助下,報了仇,把屠岸賈一夥全殺了,把趙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嬰和杵臼真可謂“一諾千金”,是古代講信用的典型。

歷史典故素材10

春節降臨,永珍更新,象徵著一年的開始;標誌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其實,關於中國的春節,以及春節的各種習俗,都有很多奇妙動人的神話故事,快要過年了,爸爸媽媽也可以給寶寶講講這些關於壓歲錢的歷史典故

壓歲錢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1、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

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

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裡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2、源於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凶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揹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為“壓歲錢”。

歷史典故素材11

1.哥白尼充滿好奇心的童年

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問問題。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麼總是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麼多星星,為什麼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小雞為什麼從雞蛋裡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裡出來……哥白尼後來對科學奧祕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麼”開始的。

2.傑克·倫敦面對失敗和貧困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

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歷史典故素材12

嗟來之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語出】《禮記檀弓下》:“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人物】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發生了一次嚴重的饑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貴族奴隸主在大路旁擺上一些食物,等著餓肚子的窮人經過,施捨給他們。一個餓得不成樣子的人用袖子遮著臉,拖著一雙破鞋子,搖搖晃晃地走過,黔敖看到後,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湯,傲慢地吆喝道:“喂!來吃吧!”那個餓漢抬起頭輕蔑地瞪了他一眼,說道:“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嗟來之食’才餓成這個樣子的。” 黔敖也覺得自己做得有點過分,便向餓漢賠禮道歉,但那餓漢最終還是不肯吃而餓死於路旁。

歷史典故素材13

巧言令色”留心眼

史載,漢文帝劉恆有一次游上林苑,問陪同的上林尉:“你知道這苑裡飛禽走獸共有多少種、多少隻嗎?”上林尉一時答不上來。有個管理虎圈的嗇夫,此時賣弄伶牙俐齒,對答如流,說得文帝眉開眼笑,馬上就要封他為上林令。

廷尉張釋之勸道,周勃和張相如都是大家公認最稱職的官員,在回答皇上問題時,有時也答不上來,哪像這小吏誇誇其談呢?如果提拔這樣的人,只怕天下人效仿,都去耍嘴皮子了。所以,提拔這樣的人要慎重。

文帝聽後認為有理,取消了任命。要善於明是非、辨真偽,多聽諤諤之言,少聽溢美之詞,尤其是對那些懷有某種目的的奉承、吹捧和讚美的話,那些明顯過頭的話,更要留一個心眼,保持高度警惕,在心中築起一道有效防範的堅固堤壩。

歷史典故素材14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恐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歷史典故素材15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