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5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歷史《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學反思1

本課做得較好的一面:

一、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自主探究的理念。我設計了3個主要的教學活動分別是1小組討論“不同時期,我國政府對臺灣的不同政策方針”2是各小組展示近年來海峽兩岸交往的事例3是進行辯論賽:兩岸的和平統一能否實現?分正反兩方進行。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對史料的分析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過程層次清楚,有條理性。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能基本達到教學上的三個維度目標,即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三、課堂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展示近年來海峽兩岸交往的事例,和尋找臺灣一直以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史實,培養了學生愛國,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念。

還須改進的地方:

一是學生展示的時間安排不夠科學合理。如在“進行辯論賽:兩岸的和平統一能否實現?”環節中沒有合理的時間給學生展開辯論。

二是對教材的處理沒有創新性,應可以倒過來處理教材,先是學習探究近年來兩岸密切交往的事件,再學習形成兩岸隔離的歷史成因。

八年級歷史《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學反思2

週四,縣教研室主任帶領各科教研員來我校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指導,我上了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課上學生準備,預習情況較好,課上流程較好,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發揮了互助,互相鼓勵的作用。在這節課上,讓我覺得學生的能力是非常有潛力的。如課前我讓學生預習,查詢與本課有關的事例,特別是準備小記者報道和短劇“汪辜會談”。課上學生薛香以小記者的身份穿插海峽兩岸的關係的表現,採訪比以前更自然,進步很大。而她安排的趙昌鑫與邵寶玉合作的短劇“汪辜會談”表演幹練,貼切,從容,出乎我所料。課後,我想,學生能力的發揮的確在於老師的'要求,老師要相信他們有能力。要放手讓學生髮揮,他們一定能做好。

對於課上學生不願回答問題,積極性不高,我曾考慮過原因:學生不會?學生靦腆?學生跟不上思路?學生不情願配合老師?等等。經過評課,高主任肯定了小組合作,說到評價做的不夠到位。對於評價,我考慮不出好辦法。聽了高玉叢老師的一節觀摩課,小組合作特別是評價做的比較好,每組有一名記分員,為自已組得分記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覺得可以引用。教研室徐主任講她的評價做的還不夠。應該分清學生的A類B類C類D類,提問要每組都有機會,問題要考慮難易,分清各類學生,有的放矢的提問,不要學生全體回答。這樣,就基本解決了評價調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解決了我課上的困惑。學無止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