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學計劃(精)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1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歷史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精)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

一、學術情況分析:

下學期,我將在高一教歷史。學生基礎差,基礎弱,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然而,在被分成不同的科目後,學生們明確了他們的學習目標,糾正了他們的學習態度,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1、知識和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歷史問題,包括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通過各種渠道閱讀和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和概括,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的:進一步瞭解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積極參與的過程。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討論歷史的產生,歷史與理論相結合;注重探究性學習,善於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對所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比較、概括和解讀;學會和別人合作學習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可以進一步瞭解中國的'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喚起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情懷,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和平進步事業做出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抵禦挫折和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求真務實、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

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借鑑人類創造文明的優秀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上述三維課程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密不可分、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二、教學措施

1、深入學習新課程教材,根據歷史課程目標和學校、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準備教學大綱、教材、學生和教學方法。

2、認真教每一節課。課堂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應靈活安排。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應引入課堂。應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用他們的思維。同時注意基礎知識,做好課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轉移,培養分析、綜合、比較、總結和概括史實的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心學生,用情感感動人,耐心輔導每個學生,認真複習每個學生的作業。做好學生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利用“情境教學”和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激發學生愉快地學習歷史和知識。配合學校開展綜合知識競賽,開闢第二課堂,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迎接大學聯考挑戰。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這學期要求學生做一些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寫歷史習題,製作歷史課件。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儘量幫助學生努力學習,瞭解課程要求,夯實基礎。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學生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3、在教學方法上,學生應注重自學,在交流中相互幫助和促進,在小組合作中努力學習。

三、學術狀況分析

高一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熟悉,相對容易融入歷史老師的教學習慣。但一方面,由於這學期的重新安置,他們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他們的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上學期的歷史教學表明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薄弱,所以下學期的歷史教學仍應注重基礎和興趣的培養。此外,學校實行學習計劃制度,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喜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他們也在制定學習計劃的同時製作PPT,通過多媒體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向學生呈現歷史知識和歷史發展脈絡。

四、工作重點和具體措施:

(一)工作重點:

1、總體要求:明確教學任務,把握教學套路,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認真備課,準備好教材、學生、學習條件、學習方法。

3、做好每一節課,40分鐘上課求質量。

4、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5、努力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操作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2)具體措施:

1、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創新改革。

(1)優化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

針對我校學習計劃制度的實施,教學的備課、說課、聽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各個環節都得到了全面優化。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課堂上高效實施,平時公開聽課、評課,課後認真反思,提高質量。

(2)努力嘗試三種班級模式

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培養自己的教學習慣。

第一類,新教學。其基本環節:課程標準導航、制定學習計劃、創設情境、模式學習自主學習、自我測試實施知識、合作探究總結、提升和拓展反饋訓練、鞏固知識。

第二類,複習課。其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索知識梳理、歸納典型案例分析、深化完善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第三類是講課和評價。基本環節:測試情境展示人格矯正案例分析變體鞏固薪酬培訓。

(3)進一步完善學習計劃指導模式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習計劃”的導向作用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作用,讓全體學生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準備的學習計劃充分發揮了學習計劃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有效落實學習計劃的導向作用;充分發揮課外學習計劃指導的延伸功能。

(4)在鞏固環節上,儘量把每一節課,每一個單元都練好。

(1)在每節課結束的時候留出一些時間來測試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以便每節課的練習。

(2)對各個單元進行總結測試,以試卷的形式對之前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考查,以此來練習各個單元。

(3)利用月考、期會考試和期末考試

根據課題組的安排,在教學結對活動中,我和夏培榮老師組成了教學夥伴,互相多講課多指導,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加入了相互學習,如備課、把握教學重點難點、表達課堂語言、設計教學黑板、批改作業、評卷等。從而促進我校歷史學科建設的發展。

3、充分利用系、組的教研活動進行高效溝通。

歷史學科數量少,高一歷史老師一個人。集體備課的實施只能在教研活動中或課後進行。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集體學習,課前一週認真備課,寫好教案;受益於課間40分鐘;課後反思成敗。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高一歷史主要是學習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主要講述中國自中英戰爭以來,直到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中國近代史主要講述中國自中英戰爭以來的屈辱史、不甘心做亡國奴的中國人的抗爭史、為中國尋找出路的先進中國人的探索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國曲折前進的發展史。中國現代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建設史。這是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教育的極好素材。在教學中,要注重從本學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特點出發,注重從高中學生更熱衷於從歷史與現實的聯絡去探討問題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高效穩妥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面臨的現狀及問題:

①初高中銜接問題及學生的歷史科的基礎薄弱問題。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的認識水平。在他們的概念裡,歷史是副科,開卷考試,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平時的學習時間就是給語數外理化。一方面由於初次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由於國中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歷史教學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穿插一些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歷史典故,儘量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生動活潑和直觀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②教師帶班多及課時少問題。我校高一年級共24個教學班,每位歷史教師帶8個教學班,每班每週只開1節歷史課。

③高一上學期學校不允許政、史、地訂教輔資料,沒有豐富多彩的。史料可供學生閱讀,沒有靈活多樣的題目可供學生參考,只有靠老師的講解來吸引學生,作業就靠老師輪流列印活頁作業。

  三、針對性措施:

(一)精心設計教學,積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於國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於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二)細心組織教學,努力做到讓學生主動去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充分利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改變國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五)組內成員各盡所能,相互聽課、學習,共同探討,力爭較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四、教學進度:

由於每週只有一節課,到本學期末,計劃上完《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的第一章至第二章第六節。其中第一章第一節、第五節和第二章第五節分別用兩課時上,其餘每節用一課時講。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3

一、新課標理解:

1、新課標打破了傳統的知識體系,教學內容不是按照學科知識體系編排的,而是採用模組的方式,分為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必修課和六個選修課。每個模組下又分為若干專題。從形式上看,模組和專題是各自獨立的。設計這種體例的初衷是避免高中教學成為國中教學的再一次重複,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深入。但是,在現實中,政治、經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對於很多問題,只有歷史的、多角度地觀察,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教學過程的試題不可能侷限於模組和專題來命制。而且,當前絕大多數省份大學聯考採用的是文科綜合的試卷,要求學科內和跨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從教學過程的實際出發,需要對新課標的模組和專題加以整合,構建學科體系。

2、新課標中教學內容的表述比較簡略,和以前的教學大綱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學習要點,沒有內容概述。一些專題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蓋的基本知識點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新課標下,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比較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一些方法對此加以緩解,並且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

3、新課標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目標,需要納入教學過程目標。解讀新課標就可以發現,與教學大綱和大學聯考考試說明相比,新課標提出的課程目標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其中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並把它提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並列。以前的教學過程主要是從學科本身的知識和能力考查出發來命題的,有時也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教學過程目標之一。顯然,在新課標下,以往的教學過程目標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在確定教學過程目標時,應該把新課標提出的這些新的教學目標考慮進去:這些教學目標能不能轉化為教學過程目標,如果能夠轉化,又應該如何轉化。

二、新課程教材分析:

1、文明史的學科體系與傳統的通史體系有相當大的區別。一是主線不同,文明史考察的是文明的演進,把人類文明的發展演變分為農業文明時代和工業文明時代,以文明作為研究單位,從不同文明型別把握人類文明的多樣化,並且把中國歷史納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二是角度不同,重視至今仍然有重大影響的文明,從現實追溯歷史,從歷史聯絡現實。三是知識範圍不同,把思想文化、社會生活有機地融入文明的演變之中。顯然,解決新課標下學科知識體系問題,首先需要史學觀念的更新。在這個基礎上,用文明史的觀點整合新課標的模組和專題,構建學科體系。教學過程應該依據這一體系來把握主幹知識,確定命題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認識的提升。

2、目前中學歷史教材實行一綱多本,已經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教材。這些教材雖然都是按照新課標編寫的,採用的基本知識點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少地方大相徑庭,基本知識點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不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範本,而且其他出版社的教材也不可能起到這個作用。在進入試驗區的省份,也是多種版本並存,同時使用幾種教材。一綱多本、一省多本,使得教學過程不能依據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也不能依據本單位教學所用版本。因為如果平時的教學過程依然按照過去的方法從使用的'教材,必然導致未來無法適應全國、全省甚至地區的統一考試。教學過程失去了以往所依賴的基本知識點出處。所有教材都是按照新課標編寫的,因此教學過程中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應該遵循新課標,而不是具體教材。新課標中教學內容的表述比較簡略,和以前的教學大綱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學習要點,沒有內容概述。一些專題的

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蓋的基本知識點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三、學情與師資狀況:

1、學生經歷了國中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都對通史的情況有所瞭解。

2、高一歷史備課組共4人,都有比較豐富的高中教學經驗,備課組對通史教學都相對熟悉。個人業務素質相對較強,重點是做好教學理念的更新及新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巨集觀指導。

四、教學教研計劃措施及進度:

本學期我組將以學校及教務處計劃為依據,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多進行備課組備課活動,加強新教材的研究和鑽研,多交流,多學習,以期達到共同提高,促進同組教師專業養成,課堂注意講究方法,以期望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取學生讀書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也在這樣的研討中不斷地改變教學觀念,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最大限度地發揮備課組的戰鬥力以促進全體學生歷史水平再上新臺階。主要計劃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必須以國中基本知識為背景對高中歷史模組進行新的整合,達到教學的優化設計,這就要求對國中歷史進行必要的回顧,在這一基礎上,構建合理的學科體系。

2、必須加大對材料題的全面考查,特別是加大對材料處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閱讀理解歷史材料,對材料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的整理,聯絡所學知識等內容,能夠培養學生掌握從第一手資料出發、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研究歷史的方法。

3、組織討論會,辯論賽,讓學生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進行具體的分析,提高辨證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

4、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熱情,又能夠讓學生深入對現實社會的瞭解。

5、每次考試必需設計自選題,調整命題的思路,使紙筆測試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也能更好地反映課課程的理念,使更多的學生在傳統的紙筆測試中也能體驗到成功。

6、必修模組學分認定,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4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為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為主題,著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程序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巨集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程序,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絡。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會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0%,優秀率為25%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5%,優秀率為30%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後反饋,每節課後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複習和考核,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彙“瞭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本屆學生(新校區住校部)共18個教學班,為更好地分層次教學落實因材施教,學校根據學生情況分出三個教學層次,各班級學生均在50人左右。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國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閱讀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歷史。所以,在完成本學期必修1、2教學即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計劃主要做好初高中基礎銜接、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學期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要完成必修一、必修二兩個模組的教學和對應測試評價分析。新編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歷史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時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

大部分老師剛從高三下來,雖然有上屆的經驗,但落實到教學實際,仍然有許多需要適應學情和值得改進的地方。教師一定要加強個人教學探索和集體備課,充分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先進得當,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落實。

三、教學措施

1、加強個人教學探索和集體備課,充分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先進得當,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落實。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個人探究式能力課型和小組合作探究提高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以知識點或能力點為綱,舉一反三或舉三反一,側重知識體系的初步構建和對應能力的逐級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改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

“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加強教學常規的規範落實,特別是備課的充分和課堂效果的改進,同時重構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歷史“作業觀”。

4、引導學生儘快適應新課改要求下的高中歷史學習,“啟用”潛伏太久的歷史學習興趣和激情,“複製”以往優秀的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建立”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高中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時時“重新整理”新課改要求下的歷史全面素質培養和提升,順利完成每個模組的測試評價。

5、教師積極探討與必修一相銜接的知識點梳理,知識版塊的整理,能力專題的層級訓練,具體包括:

6、全年級歷史老師齊心協力,統一要求督促學生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做好歷史學習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配套訓練:

(1)堅持每天練字;

(2)做好每週新聞關注。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6

為進一步做好學科教研工作,促進全市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為指導,以《課程方案》及各科課程標準為依據,以省素質教育會議精神為指導,以“大力推進教育教學創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建設殷實和諧、公平質優教育名市提供智力支援”為實踐載體,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引領學科教研工作,全面提升學科教育教學質量。

二、基本思路

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為重點,以打造高效課堂為、實現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與突破;以強化網上教研為契機,實現教研方式的優化和互補;以提高教研水平與實效為目標,實現自身與師生的共成長。

三、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

(一)全面落實山東省普通高中歷史教學實施意見,規範學科教學行為。

1、科學安排歷史學科課程,紮實推進課程改革。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歷史必修ii與校本課程。

2、研究模組專題教學的特點,更新評價理念。

(1)依據課程標準,全面落實課程目標。教師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準確把握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明確課程對教學實施提出的要求,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時要著眼於模組或專題的整體設計,有機整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融入教學實踐。

(2)尊重教學規律,開展教育教學創新。既要繼承傳統教學中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方式,堅持教學常規,也要根據新課程精神,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師要特別注意做好備課、上課、課後反思三個環節的工作,借鑑、融合各派教學理論,與同伴、專家開展合作研究,不斷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

(3)轉變教學方式,打造高效課堂。要認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組織實施策略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瞭解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的特點,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選擇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媒體,提高教學質量。

(4)樹立正確的評價觀,採用多元化的評價其方式。

3、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與指導。培植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典型學校,適時舉辦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現場觀摩會。

4、加強學生選課指導研究,嘗試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結合。

(二)強化理論研究,深化課堂教學創新與改革。

1、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針對課時少,教學任務重的形勢,我們應全面優化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改課、反思等各個教學環節。充分準備課,高效落實課,開誠佈公聽評課,認真反思提升課。

2、進一步完善三種課型的基本環節

新授課的基本環節:創設情境、課標導航→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彙報交流→歸納總結、提升拓展→反饋訓練、鞏固落實

複習課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究→知識梳理、點撥歸納→典例評析、深化提高→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講評課基本環節:考情展示→個性糾錯→典例分析→變式鞏固→補償訓練。

自查自糾→合作交流→問題彙報→教師點撥→典題鞏固→補償訓練

3、進一步完善學案導學模式,落實迴圈大課堂理念

積極倡導和落實“迴圈大課堂”的教學管理理念。為了解決規範辦學行為帶來的課時少與教學任務重的矛盾,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功能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讓全體學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編制學案,充分發揮學案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作用;課堂高效落實學案的導學功能;課後充分發揮學案導學的延展功能。

4、開展系列課堂教學創新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開展優秀學案設計、優質視訊、課件製作等系列評比活動。

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與理論素養。積極擴大課程資源,拓展知識視野,研讀時新的`學術專著及相關期刊雜誌,關注學術進展,並與歷史教學實際適當聯絡。注意新的史觀的學習和吸納,及時學習淄博教科研網相關介紹新的史學觀點文章。

(三)精心組織常規教研活動,增強教研活動的實效性。組織打造高效課堂專題研討,開展同課異構、課例研究等活動,發揮典型和骨幹的引領作用,加強青年教師的培訓活動。

(四)搭建網路教研平臺,開展網路教研研討與經驗交流。

1、依託淄博教科研網與“淄博市學生(網路)自主學習輔導站”,打造全市教學教研共同體與學生自主平臺。不斷豐富“淄博市中國小生自主學習網路輔導站”資源,集全市優秀教師的智慧,以解決同步學習和階段性複習中的共性問題為主要內容,開發同步輔導與節假日輔導兩種網路視訊資源,以實現學生針對性地自主選擇輔導內容。

2、以推廣高效課堂方式、解決教學中的難點、熱點問題為主要內容,進一步完善市級層面的學科月集體備課制度,並以此為平臺,發揮市級學科帶頭人、省市教學能手、特級教師的在教學中的專業引領作用。

3、繼續搞好學案的上傳工作,各校要按照分工和時限及時上傳學案電子稿,歡迎其他老師上傳資料,作到資源共享。

內容

分工

負責人

上傳時間

必修2第一單元

淄博一中

趙增剛

三月上旬

必修2第二單元

周村

李敏

三月上旬

必修2第三單元

淄川

林保西

三月中旬

必修2第四單元

桓臺二中

田家偉

三月下旬

必修2第五單元

淄博十一中

張炳偉

四月上旬

4、加強對網路教研工作的過程管理與評價,培植和樹立典型學科和典型教師,及時推廣先進模式與方法,適時召開全市網路教研排程會、工作會,總結經驗,表彰先進。

(五)其它關工作。做好教研室安排的其它教育教研工作。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7

一、學情分析:

20xx年下學期,我擔任高一歷史科教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但是經過分科以後,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的主動性大為增強,學習風氣較好。80%以上的同學對歷史學習興趣濃厚,能積極主動的複習和研究課本,參與探求和討論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經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二、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程序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上述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啟用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相互配合學校進行綜合知識競賽,開闢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大學聯考的挑戰。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製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組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

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五、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根據專題分為8個單元,共27篇課文。外加1個活動課,共計28篇課文,31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周次

內容

課時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周

第1 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第2 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

第2周

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

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1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

第3周

第5 課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

第6 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

第4周

活動課黑暗的西歐中世紀

2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5周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

第8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第6周

第9 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充套件

1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 課鴉片戰爭

1

第7周

第11 課太平天國運動

1

第8周

第12課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

2

第8周

第13 課辛亥革命

1

第9周

第14 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2

第10周

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

1

第16 課抗日戰爭

1

第11周

第17 課解放戰爭

1

《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第1 8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

第12周

第1 9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1

《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2

第13周

第21 課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1

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

1

《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第14周

第23 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1

第24課開創外交新局面

1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15周

第25 課兩極世界的形成

1

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1

第16周

第27 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1

這節課的組織安排也同樣是在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同時也照顧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大學聯考。但也同樣存在著時間安排的問題。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8

一、學情分析:

20xx年下學期,我擔任高一歷史科教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但是經過分科以後,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的主動性大為增強,學習風氣較好。80%以上的同學對歷史學習興趣濃厚,能積極主動的複習和研究課本,參與探求和討論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經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

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二、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程序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上述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啟用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相互配合學校進行綜合知識競賽,開闢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大學聯考的挑戰。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製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組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五、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根據專題分為8個單元,共27篇課文。外加1個活動課,共計28篇課文,31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周次內容課時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周

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

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1

第2周

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1

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1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1

第3周

第5課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

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1

第4周活動課黑暗的西歐中世紀2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5周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1

第8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第6周

第9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充套件1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課鴉片戰爭1

第7周

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1

第8周

第12課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2

第8周

第13課辛亥革命1

第9周

第14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2

第10周

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1

第16課抗日戰爭1

第11周

第17課解放戰爭1

《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第18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

第12周

第19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1

《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2

第13周

第21課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1

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1

《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第14周

第23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1

第24課開創外交新局面1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15周

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1

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1

第16周

第27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1

這節課的組織安排也同樣是在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同時也照顧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大學聯考。但也同樣存在著時間安排的問題。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9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單元內容、重難點)

本學期主要涉及到經濟史4個專題,文化史8個專題的授新課,教材內容多,學生學習相對來說比較緊張,每個必修教材都涉及到古今中外,但教材編排不夠系統,學習上沒有貫穿始終的一條主題線。所以教材需要自己整合與聯絡。

本學期最重要的是必修1、2、3的會考複習,無論是政治史、經濟史還是文化史都比較重要,在複習過程中要注意綜合聯絡。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慧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絕大多數學生目標明確,學習態度端正,但基礎參差不齊,歷史綜合運用能力較為薄弱,學習方法也較為單一,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

三、教學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歷史新課程要求的各專題的'重難點及基礎知識。

2、複習掌握3本必修教材的會考內容

3、加強基礎題訓練,以適應會考的要求,力求在會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通過集體備課,凝聚團隊力量,提高課堂效率。

2.注重過程評價,進行歷史必修2、3的模組測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加強指導,優化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進行課後輔導。關注後進生的學習,發現問題及時輔導。

五、教學進度

周次課、章、節教學內容備註

1、必修2專題5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2、必修2專題6、7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3、必修2專題7、8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當今世界的全球化趨勢

4、必修3專題1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5、必修3專題1、2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6、必修3專題2、3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必修2模組考試(適當時間)

7、必修3專題4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8、必修3專題5

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

9、必修3專題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10、期中複習、迎考

11、必修3專題7

試卷分析,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12、必修3專題8

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

13、會考複習

必修3複習

14、會考複習

必修3模組考試(適當時間)

15、會考複習

16、會考複習

17、會考複習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0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 427、429-432班的歷史教學工作,經過一個學期對於學生的接觸和了解,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特作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高一歷史學科採用人教版教材,教學內容是歷史必修二,是經濟專題史,主要反映了人類社會經濟領域發展程序中的重要內容。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經濟活動是賴以自下而上和發展的基礎,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且它在政治、文化的發展中起決定作用。所以必修二在三門必修課中佔據特別重要的地位。要求學生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經濟制度、經濟政策、重大經濟事件及重要人物基礎上,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經濟史的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習的難度增大。

二、具體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第四周: (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準備好段考)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二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第五週~第九周: (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準備期會考試) 第三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四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第十週~第十四周

第五單元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第六單元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第十四周~十八週

第七單元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八單元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第十九周~學期末 本學期總複習,準備期末考試。

三、補充說明:

考慮到本學期期間涉及到會考大學聯考等會佔用一定的'教學時間,將視特殊情況隨時再調整教學安排。

四、教學措施:

1、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啟用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歷史知識趣味化。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採用“ 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

3、教學過程中以學為主,真正做到“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學案導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合作是一種體現個人品質與風采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4、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使每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提高課堂效率。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以高中歷史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標,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針對我校高一學生基礎差的實際,堅持“夯實基礎,狠抓雙基,改進學法,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的指導思想。

二、教學目標:

高一是個關鍵時期,學生剛進入高中學習,功課多,任務重,學生基礎差,學生不能很快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且高一學習要為學考和大學聯考做準備,所以我確立瞭如下幾個目標:

1、落實雙基。加強基礎知識的閱讀、理解、分析、綜合、鞏固,定期組織知識過關。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做到快速閱讀,能提取有效歷史資訊。

3、培養學生理解、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中加強對歷史概念的分析、判斷、歸納,使學生能正確把握歷史概念,加強材料題的分析訓練,以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課堂上可以分組討論,探究學習任務,互相交流資訊,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提高學習能力。

5、利用教材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組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四個班(147、148、149、150班),272個學生,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沒有。在教學中要想提高成績,是相當難的,但我要迎難而上,少講困難,多想方法。教學上要分層次進行,要求不宜過高,按照學業水平的要求進行教學。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其主動性,拔高要求,並要進行一定量的較難的作業佈置。

五、主要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用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

4、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到教學中,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大學聯考的挑戰。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六、教研教改:

1、加強集體備課,與同組的老師共同商討教學教法。

2、鑽研歷史教學大綱,探索新課改,堅持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學中摸索行之有效的創新教法。

3、在教學中,把握好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重在導,學生是學習的主要角色,平時加強摸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變為高效課堂。

七、進度安排:

本冊教材根據專題分為8個單元,共27篇課文。外加1個活動課,共計28篇課文,38課時。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2

一、基本情況

1)課程名稱: 高一歷史

2)教材使用情況:新教材人民版

3)任課班級: 高133、134、135、136

4)本學期周課時:3(含補課)

5)計劃教學時數: 50

二、教學目標及任務:

1)課程教學主要目的要求:

1、按《湖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貫徹實施歷史教學, 通過對必修Ⅱ的'學習,瞭解中外經濟的發展演變歷史,加深對現今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認識和理解.

2.緊扣會考考綱,做好會考複習,使學生能順利通過會考.

3.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用歷史的眼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從中國國情出發,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做對國家有用的人,高一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教學工作計劃《高一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

2)教學重點、難點: (略)

三、教學內容及計劃安排:

教材體系及教學進度計劃教學內容調整說明

第一週專題一

第二週專題一

第三週專題二

第四周專題二

第五週專題三

第六週專題三

第七週專題三

第八週期會考試

第九周試卷講評

第十週專題四

第十一週專題四

第十二週專題四

第十三週專題五

第十四周專題五

第十五週專題六

第十六週專題六

第十七週專題七

第十八週複習

第十九周複習

第二十週期末考試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學中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確保高貴的順利推進,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教學中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教材分析:

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問題是極其複雜的。教科書選取的糾葛貫通古今、關聯之外的學習專題,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蔥人治到法治市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從而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既受制於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又發作用於經濟及其他活動,給社會發展以巨大的影響。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曾指出: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給國家定方向,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換句話說,代表一定佳績利益的`社會集團、社會勢力及其個人在國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國際方面的言論和活動都是政治。因此,我們學習歷史,瞭解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一個班近四十個學生,生源質量參次不齊,教學上一定要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地鞏固和提高。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則又要進行一定的較難的作業佈置和試卷的佈置。針對學情和特點略講某些章節教學中一定要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並以基礎知識為主。

四、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有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按“學習專題”購建。共九個學習專題,包括導語、學習建議、主要介紹辦專題的歷史發展線索或學習重點,並提出一些學習方法上的建議。正文後輻射自我測評、材料閱讀與思考,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的呢個一起構成料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4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把歷史作為政治文明的必修課來學習,主要體現了人類社會和政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和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人物,探索他們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和影響,學習必要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在16級,7級,8級,94級教歷史教學。通過初步的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的歷史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沒有養成,總是把歷史當成“副科”,很少重視。

三、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瞭解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瞭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過程和方法:學會收集政治活動的資料,進行初步歸納和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中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能夠科學地評價和解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從_ _ _ _ _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漫長而艱難的歷史程序,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確立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加強學生基礎知識質量,提高學生知識應用水平

要牢牢記住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知識,準確理解。要注意如何把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複習中的特殊問題和熱點問題聯絡起來;需要研究如何整合教材,如何加強三大必修模組內容之間的嫁接與銜接,如何整合選修模組與必修模組之間的.銜接;要研究讓學生腳踏實地地掌握主要歷史知識的方式方法,做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應用靈活。

2.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學生在知識轉移能力、有效資訊提取能力、思維能力和考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應採取有效措施

(1)研究如何落實問題意識

(2)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理論理解能力,即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自己的理論觀點轉化為理解歷史的思維方法,全面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實施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和方法,即如何將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和一定的方法技能相結合;如何將能力培養融入教學、測試等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使能力培養內容有針對性、有方法性、有規律,以期有效提高學生回答歷史問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和答題能力的措施和方法,使學生正確理解材料資訊的含義;能準確總結提取有效資訊;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加強學生寫作答案的規範化

初步設想通過教師明確要求、樣本展示、個別指導、截止日期四個環節,開展強化學生寫作答案的規範性培訓。

通過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實現三個教學目標:

一是放慢腳步,夯實基礎;

二是整理線索,搭建結構;

第三,注重能力,符合大學聯考。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全面整合教材,優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提高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五、職業成長計劃

這學期我們繼續努力學習,廣泛涉獵學科、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理論、教學理論和學生管理理論,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積極參與教學和科研改革,並將成果付諸教學實踐。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5

一、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歷史基礎不平衡,經過一學期的師生共同努力,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的主動性大為增強,學習風氣較好。80%以上的同學對歷史學習興趣濃厚,能積極主動的複習和研究課本,參與探求和討論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經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二、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程序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上述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啟用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相互配合學校進行綜合知識競賽,開闢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大學聯考的挑戰。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製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1》五至八單元以及《必修2》,《必修1》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必修2》是經濟文明史。經濟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為人類的政治活動展開提供了物質基礎。通過這一板塊的學習,加深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觀點的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