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成語故事(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8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成語,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都有哪些經典的成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歷史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精選15篇)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

十鼠同穴

三國時期,鮑勳是曹丕的侍從,因為鮑勳為人正直經常規勸曹丕,因此曹丕對他非常的不滿。曹丕當了魏文帝后鮑勳又多次勸阻曹丕,但魏文帝此時已經不聽他的了。有一次魏文帝帶兵打仗,回來的時侯在陳留郡休息。大軍剛駐紮下來,營地只是建了矮牆圈了範圍。這時陳留太守孫邕正好來看望好友鮑勳,他想跨過標誌走近道,軍管劉曜不讓他進來,鮑勳看營地還沒造好便勸劉曜通融一下讓孫邕進了軍營。後來劉曜因為犯錯出了事,鮑勳提議免去劉曜的職務讓他回家,劉曜因此十分不滿,便向魏文帝舉報了鮑勳私放孫邕入陣營的事。魏文帝此時正好小題大作令廷尉治他的罪,廷尉議決“判刑五年”,但三官卻以“依法罰金二斤”駁了回去。魏文帝聽了以後生氣的'說:“你們如此寬容,鮑勳這斯豈能活命,把三官給我抓起來跟那些犯人關在一起,讓他們跟‘十鼠同穴’一樣。”魏文帝為了發洩自已的私怒最後還是把鮑勳給殺了。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2

戰國時期,美玉“和氏璧”由於質地優良,因此揚名天下,成為人人都想一睹的至寶。後來,這塊寶玉被趙惠文王所擁有。秦國國君秦昭襄王聽說此事,便想霸佔此玉,並藉機欺辱趙王。於是,秦王提起筆來給趙王寫了封信,願意用十五座城換和氏璧。

趙王接到這封信件,明知這是秦王使詐,想將美玉騙到手,可是要是不把玉給他,他又會把此事當做藉口,攻打趙國。而當時秦強趙弱,一打起仗來,趙國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趙王對此事無法決斷,因此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愁得不行。

這時,有人對趙王說,平民藺相如是個飽學之士,經常幫人解決難題,如果請他到宮殿上商議,或許能出個好主意。趙王聽說趙國有此奇人,心中非常高興,忙派人宣藺相如來見。

藺相如見到趙王后,就請求由他帶著和氏璧去秦國走一趟。他說:“假如秦國把十五座城池割讓給趙國,那麼這筆買賣也挺合算,我就把玉留在秦國;如果他們沒有獻城的誠意,我再把玉完整無缺地送回我邦。”

趙王雖然覺得這樣做也太冒險了,但又想不出別的主意,只好拜藺相如為使者,命他到秦國去獻和氏璧。

藺相如到了秦國,來到秦王宮中,把和氏璧雙手奉上。秦王將美玉捧在手中,喜不自勝,根本不提用十五座城交換的事情。

藺相如看秦王並無獻城之意,便賠著笑臉對秦王說:“這塊美玉上有一塊瑕疵,不注意看還真看不出來,待小臣指給您看一看。”

秦王雖然狡詐,也中了藺相如之計。他一心想看瑕疵到底在何處,就把美玉交給藺相如。藺相如手捧美玉,靠在柱子之上,怒氣衝衝地說:“依我看來,您並不想把十五座城交給趙邦,只想欺辱我國,讓天下人看我家大王的笑話!所以我用計調回寶璧。您如果逼迫我,我的腦袋和美玉就在柱子上一塊碎了!”

秦王一心想得到美玉,生怕有所損壞,急忙從旁勸阻。他一面表示絕不食言,一面答應齋戒幾日後舉行迎璧大典,讓藺相如將和氏璧正式獻上。

藺相如根本信不過秦王,回到住處後就將和氏璧交給隨從,讓他將璧送回趙國。

到了秦王舉行典禮的'那天,藺相如嚴肅地對秦王說:“我已派人將和氏璧送回我國,您如果有誠意,先把十五座城獻與我國,我國大王一定會將和氏璧給您送來。如果不這樣,您即使把我殺死也無濟於事。因為天下之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義的!”

秦王勃然大怒,但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只得放藺相如回國。

因為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下蓋世奇功,趙王就將他由一介平民封為“上大夫”,位列朝堂之中,專門為君王出謀劃策。

◎成語釋義

比喻把原物完整無缺地歸還原主。

◎故事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出處譯文

藺相如回答說:“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願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3

楚囚對泣

【成語故事】公元316年,劉曜率軍滅了西晉。司馬睿在王導的擁護下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王朝。一些貴族及大臣每當天氣晴朗時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飲酒,武城侯周凱發感慨引發大家都哭了起來,丞相王導說要收復神州,不能像楚囚那樣相對哭泣。

【出處】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  《晉書·王導傳》

【解釋】楚囚:原指被俘到晉國的.楚國人,後泛指處於困境,無計可施的人。比喻在情況困難、無法可想時相對發愁。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相對發愁

【相近詞】悲觀失望、束手無策

【反義詞】談笑自若、敗而不餒

【成語舉例】今日之行,榮於登仙,諸君何至作楚囚對泣耶?  清·陳康祺《郎潛記聞》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4

牛角掛書

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有個護衛叫李密,有一天楊廣問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護衛隊裡那個黑臉小夥子叫什麼?”宇文述回答說:“他叫李密,是前朝大臣李寬的兒子。”隋煬帝說:“他站那裡左看右看,我看他不太一般,不適合做警衛。”宇文述過了幾天對李密說:“你應該走文路,不適合在這兒當警衛。”於是李密便開始努力讀書,有一次他騎著看碟去緱山的.時侯,牛角上掛著一本《漢書》,他邊走邊讀書,被越國公楊素看見。楊素跟他交流了一番,覺得李密是個人才,他跟兒子楊玄感說李密不是一般的人。楊玄感後來跟李密成了知已,楊玄感在黎陽駐守的時侯把李密接到那裡,李密這時鼓動他起兵反隋,結果兵敗被殺。李密被抓後逃跑了,投奔了農民起義軍瓦崗寨。後來李密得到了瓦崗寨翟讓的信任,被推先為瓦崗寨首領。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

噤若寒蟬

東漢末年,有位名叫杜密的人,他任太守期間為官清正廉潔、鐵面無私,凡是觸犯法律的人,無論是否宦官子弟他都會依法懲治,絕不手軟。而且,他還很愛惜人才,只要是能為國為民作項獻的人,他都會設法推薦提拔。有一個叫鄭玄的小官就是由他推薦到太學裡深造,最後成為著名的經學家。後來,杜密因為參加打擊宦官集團的鬥爭中,得罪了權貴,被革職罷官,回潁川老家種田去了。儘管杜密被罷了官,但是仍然關心著國家大事,與地方官暢談天下大事,還會向他們推薦有賢才的人。不久,他的同鄉劉勝也告老還鄉,可是劉勝是個不喜歡多管閒事的人,退了職就不再過問政事,與杜密迥然相反,閉門謝客。當地的.官吏為此對杜密說:“劉勝是清高之士呀,公卿屢次推舉他任職,他都拒絕了。”杜密說:“劉勝這樣的人應當為國為民多做些事情,,但是他做官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人了。地位高,俸祿多,見到好人不舉薦,見到壞人不揭露,就像秋天的蟬一樣,經常閉口不言,只求明哲保身,對國家毫不盡力,這種人又有什麼可稱讚的呢?”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只求保全自己什麼都不管的人。如果人人都像這樣,社會將不能正常運轉下去。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6

鷸蚌相爭

趙國在戰國末期出兵打燕國,蘇代是燕國的謀士,他知道以後馬上去見趙惠文王,並且跟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夏天,有一隻河蚌在河灘上張開蚌殼晒太陽,這時有一隻鷸鳥看見了就用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殼給合上,結果鷸鳥的嘴被河蚌夾住了,鷸鳥支吾的說道:“快張開你的.嘴,要不幾天不下雨的話你就會被太陽晒死的。”河蚌說道:“我把你嘴夾住,若是幾天不放你,你也要被活活的餓死的。”於是它們始終不肯相讓,這時侯一位漁翁從這裡路過隨手就把它們抓了回去。說到這裡蘇代接著說道:“燕趙兩國的勢力相當,兩國開戰肯定互不相讓,這樣秦國就像那位漁翁那樣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獲利,即然如此,大王何必要去做這樣的事情呢?”趙惠文王聽了以後覺得蘇代說的非常有道理,便馬上放棄了進攻燕國的行動。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7

捨死忘生

【成語故事】繹州龍門大黃莊農民薛仁貴自幼喜歡武術,20歲時學成十八般武藝。他一心想投軍報國,父母鼓勵他為國要捨死忘生。

他對父母說:“今當國家用人之際,要掃除夷虎,肅靖邊疆,憑你孩兒學成武藝,智勇雙全,若在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

鼠肝蟲臂

【成語故事】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都是達觀生死的.高士,他們情同淡水,置生死於度外。子輿生病,子祀去問候他,他十分高興。子來生病,子犁去慰問,他支走了他的家人對他說:大自然真是神奇,你死了要把你變成鼠肝還是變成蟲臂呢?

【出處】以汝為汝肝乎?以汝為蟲臂乎? 《莊子·大宗師》

【釋義】莊子原意為人世間事物變化無定則,像人那樣大的形體也能變成微小的東西。比喻極微小而無價值的東西。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小人或物

【近義詞】鼠臂蟣肝

【成語示列】鼠肝蟲臂原無擇,遇酒猶能罄一歡。 宋·陸游《成都歲暮始微寒小酌遣興》詩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

驚弓之鳥

戰國時期,有個傑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贏。他的射箭本領在當時可稱是舉世無雙。有一天,他和魏王並肩站著,天空中忽然飛過一群鴻雁。更贏很自信的對魏王說:“我可以用弓聲就把飛鳥給打下來。”魏王很懷疑。正在那是,一隻孤雁很低很慢的飛過。鳴聲悽慘。更贏見了,就張著弓,扣著弦,砰的一聲,直入雲宵。那孤雁果然應聲落地。魏王驚歎之餘,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更贏解釋說:“那孤雁飛得低且慢,因為它已經受過傷;它鳴叫的聲音悲而哀,因為它離了群。身傷心碎,使它心跳加速,兩翼無力,體重失去平衡,正如人們吃飯時,突然聽見雷聲,筷子落地的情況一樣自然而平常。”

後人根據上面的故事,做成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形容先前多次受過驚嚇的人,忽然遇到同樣可怕的事物,就嚇得魂飛魄散,驚惶失措,不知如何去應付新的環境。

鳥盡弓藏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范蠡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剷除。兩位大夫為什麼不讓吳國儲存下來,替自己留點餘地呢?”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文種此時方知范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鏤”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鳥盡弓藏的含義:飛鳥射盡,打鳥的彈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或加以消滅。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話說古時候,海邊一個村子裡有個無賴阿三,此人好吃懶做,總想不勞而獲,到處打聽在哪裡能夠不必幹活就發大財。

說來也巧,在阿三生活的那一帶有一隻貪婪的大鳥,這鳥胃口很大,而且極其凶惡,每天都要去搶周圍居民的羊吃,時間久了,牧民們慢慢的都搬走了,大鳥的食物來源就漸漸的成了問題。

這一天,阿三正在院子裡一邊晒太陽,一邊做發財的白日夢,大鳥突然從天而降,阿三嚇的急忙躲進屋裡。大鳥對阿三說:"你不是想發財嗎?我可以幫你。"阿三一聽"發財",

馬上忘記了害怕,從屋裡探出了腦袋:"怎麼發?"大鳥說:"在東海深處中有一小島,島上遍是金子,我帶你到島上撿金子,回來後,作為報答,你每天要給我一隻羊吃。"阿三想想,這買賣合算,連連點頭。大鳥補充到:"但是天快亮時,我們得趕緊離開小島,否則會要被太陽升起時的萬丈光芒燒死。"阿三不耐煩的說:"知道了,知道了..."

大鳥揹著阿三飛過高山,掠過大海,終於落在那個小島上.阿三睜眼一看,乖乖,只見遍地是黃澄澄的金子,他再也

顧不了許多,瘋狂地撿了起來。他只顧撿自己的金子,哪裡還記得天亮之前必須離開的警告。轉眼天快亮了,大鳥催促他快走,阿三總是說"再等等"。大鳥看情形不對,丟下阿三飛上了天空,就在這頃刻間,太陽一下子升了起來,阿三為了撿更多的.金子,被火烤熟了。

大鳥這個氣,白白揹著阿三飛了這麼遠,什麼也沒得到,轉念一想,不對啊,羊是得不到了,阿三的肉也可以吃啊。於是,大鳥又飛回了島上,把阿三的屍體當成了大餐,可是它只顧吃,卻忘記了時間,太陽又一次升起,這次這隻貪婪的大鳥和阿三落得了同樣的下場。

飛鳥驚蛇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唸經。別的和尚空閒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型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

車載斗量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蜀主劉備出兵伐吳,吳主孫權派中大夫趙諮出使魏國,向魏文帝曹丕求援。曹丕傲慢地侮辱他,趙諮十分巧妙地回敬曹丕,使曹丕十分佩服他的.才能,問他東吳像他這樣的人才多不多,他回答說可以車載斗量。

【典故】遣都尉趙諮使魏。  《三國志·吳志·孫權傳》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裴松之注引《吳書》

【釋義】載:裝載。用車載,用斗量。形容數量很多,不足為奇。

【用法】作謂語、定語;表示事物數量很多

【近義詞】不可勝數、不計其數

【反義詞】鳳毛麟角、寥若晨星、屈指可數

【示例】舉人、進士、我和表兄兩家車載斗量,也不是什麼出奇的東西。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1

在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後,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樂,醉心於女色。周朝有個諸侯國叫褒(bāo)國,其國君見天子如此荒唐,就來規勸,幽王根本不聽,反而把褒國國君關進大牢。

褒國國君的兒子洪德見父親被關,非常焦急,就與母親商量如何營救。他們聽說幽王非常喜歡美女,就用重金買下一年輕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給她宮中禮儀,然後送給幽王。幽王見了大喜,於是下令放了褒國國君。

當褒姒入宮後,很得幽王的寵愛,可是隻有一件事不隨心意,就是褒姒有個怪脾氣,從來不笑。幽王下決心要讓她笑一笑,於是貼出佈告:誰能讓新王后笑一笑,賞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爭相入宮。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說一些荒誕的笑話,可褒姒看了,聽了,仍不露一絲笑容。幽王手下有個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個會拍馬逢迎的壞傢伙,他出了一個壞點子,叫做“烽火戲諸侯”。原來古時候,遇到敵情,主要靠烽火臺報警。那些烽火臺遍佈各諸侯國,相鄰的'兩座能互相看見。如果白天某處發現了敵情,就點燃晒乾的狼糞,靠“狼煙”傳遞情報;如果是晚上,就點燃柴草,靠火光傳遞情報。這樣一座傳一座,用不了多長時間,訊息傳遍全國,各地諸侯就會率x隊趕往京都,聽候調遣。

後來幽王聽了這個計謀,萬分高興,決定一試。一天,天氣晴朗,幽王帶著褒姒來到城樓頂上,登臺遠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幽王下令點燃烽火,頓時狼煙四起,直衝雲天。遠近諸侯看到烽火點燃,還以為敵國來犯,於是紛紛點齊兵馬,向鎬(hào)京奔來。他們趕到鎬京城下,卻看不到一個敵兵,只見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樓上喝酒看熱鬧。這下,可把褒姒給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輕率行事,笑諸侯這樣容易上當。褒姒一笑,幽王高興了,馬上給了虢石父千金的獎賞。那些諸侯可氣壞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罵一氣帶兵回去了。

其實幽王對此並不在意,為睹褒姒笑臉,又多次玩此鬧劇。不久,戎(róng)人發兵前來攻打鎬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來了,趕緊派人去點烽火,向諸侯求救。可是這一次,諸侯們還以為天子與王后嬉戲,全都按兵不動。就這樣,鎬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腳下,被殺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語“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顏十分難得,價值千金。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2

神采英拔

【成語故事】南朝梁武帝時期,江總以他的'述懷詩而出名,他與尚書僕射張瓚等人結為忘年交。梁武帝稱他是神采英拔、才氣出眾的人。到了陳後主時期,江總得到重用,經常出席陳後主的酒座賦詩作曲,歡歌酣飲,通宵達旦。

【出處】爾操行殊異,神采英拔,後之知名,當出吾右。 《陳書·江總傳》

【解釋】指人的容貌、儀態英俊非凡。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氣質

【近義詞】英姿煥發、神采奕奕

【成語示列】他神采英拔,英姿煥發。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3

春秋時五霸之一的楚莊王,一天晚上,為酬謝有功將士,擺了一席盛大的酒宴,要開懷暢飲。在輕歌妙舞的`氣氛中,忽然,燈火全部熄滅。黑暗中莊王的愛妾受到一個將士的調戲。她急中生智,一把抓下那個將士的頭冠,讓莊王點燈,捉拿那個無冠帶的人。莊王不但沒有發怒,反而說:“無妨,此刻宴樂飲酒自不必拘泥婦人之節。”並讓所有的人都取下頭冠,當燈火再亮時,將士中無一人戴頭冠。真是難得的大度,十足的人情味。

數年之後,楚軍與晉軍交戰,楚軍處劣勢,突然,一位將士衝向敵陣,使戰爭轉敗為勝。這位將士就是當年調戲莊王愛妾的那人。莊王當年是“經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充分表現了他的寬厚仁愛之心和令人歎服的人情味;他並沒有期求回報而卻得到回報,這正是他事業成功之所在。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場帝的郡丞,最早發現李淵有圖謀天下之意,親自向隋煬帝檢舉揭發。李淵滅隋後要殺李靖,李世民反對報復,再三請求保他一命。後來,李靖馳騁疆場,征戰不疲,安邦定國,為唐王朝立下赫赫戰功;魏徵曾鼓動太子建成殺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樣不計舊怨,量才重用,使魏徵覺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為唐王朝立下了豐功。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4

南山隱豹

春秋時期,宋國陶邑的大夫答子在位三年,他不但沒有為百姓做事財產卻多了近三倍,他的妻子叫他不要貪圖財富,勸了答子很多次也是枉然。三年過後答子把錢裝回家時他的母親非常高興,當她看到媳婦因此哭泣的`時侯責備她說:“你的丈夫有錢了,你不高興卻還哭喪著臉,這是為何?”答子妻子回答說:“他當了三年大夫積累的這些錢財是會給他帶來災難的。過去楚相國子文為國家積累了很多財富,自已卻很清廉,因此受人尊敬留名後世;南山的玄豹碰到雨天大霧會為了避免皮毛受到損傷而連續七天不下山尋找吃的東西。答子當了三年的大夫,貪了大量的錢財,陶邑的百姓卻個個怨聲載道,如果有人把這些情況向上反映,答子就會為此付出代價,您說我怎麼會不心痛呢?”答子母親聽了非常生氣,便把媳婦趕了出去。果然沒過多久,宋王收到了檢舉答子的材料,宋王非常憤怒,下令處死了答子。這時侯答母才知道後悔,趕緊找到媳婦跟孫子叫他們回了家。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5

誓死不二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典獄官李離為人正直,秉公辦案,執法量刑均以律法為準繩,對高官與百姓一視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罰。他發現一起錯判死刑的冤案,認為自己有責任,讓下屬綁了自己去見晉文公。文公要放他,他則認為應該對律法誓死不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