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別讓愛成為一種傷害

來源:果殼範文吧 9.86K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好的東西,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與生俱來的。每個做父母的都想讓孩子在自己的護佑下幸福快樂地成長,希望孩子的成長過程能一帆風順,長大之後能出人頭地。什麼樣的愛能讓孩子的成長如我們所願呢?

教育筆記-別讓愛成為一種傷害

我認為首先要適時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會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就說穿脫衣服和繫鞋帶吧,兒子兩歲半就能給他的史努比娃娃穿脫衣服,而且不厭其煩,三歲時簡單的衣服就不用我給他穿了,四歲學會了繫鞋帶。在此過程中兒子是快樂的,自信心增強,幹什麼都很帶勁。兩家鄰居的瑤瑤和蓉蓉同歲,蓉蓉只比瑤瑤大一個月,從小就在一起玩。三歲了瑤瑤從來沒自己吃過飯,沒自己提過褲子,沒自己穿過鞋。而蓉蓉自己吃飯很乾淨,如廁自己穿脫褲子,有時還幫助瑤瑤,兩個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很大的差距。上了幼兒園瑤瑤什麼事情都要老師替她做幫她做,而蓉蓉什麼事情都願意自己嘗試去做。兩位媽媽的態度也截然不同,蓉蓉的媽媽說孩子上幼兒園可開心了謝謝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而瑤瑤的家媽媽則抱怨孩子不愛上幼兒園,每天都不高興,是不是老師對孩子照顧不周。瑤瑤媽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對孩子愛的表現,等孩子大一點有些事情自然而然地就會做了,她沒有想過在這個成長過程中孩子是沮喪的,不開心的。她的做法阻礙了孩子手眼協調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要想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我認為還要適當尊重孩子的意願。我們做大人的處理事情時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希望別人能尊重自己的意見,那叫順心順意。孩子有要求時也希望爸爸媽媽“聽他的話”。有一段時間兒子迷上了“打卡”,遊戲的形式類似我們小時候玩的“方片”。兒子想要圓形的旋風卡,爸爸卻給他買了一盒自己認為好玩又益智的方形智慧卡。為此兒子氣哭了,朝著爸爸又吵又鬧,爸爸一聲吼,兒子不敢出聲了,方形卡玩了幾天就扔到一邊不玩了。再給他買來旋風卡兒子玩卡的興趣已經不再熱情高漲。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吸取教訓:以後不再擅做主張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孩子,應該適時尊重他的意願。

當然尊重孩子的意願不代表一味地滿足。如果一味地滿足與遷就,那隻會放縱孩子的無理要求,你對孩子的愛就變成溺愛。喜歡玩具是孩子的天性。上幼兒園之前都是我們給兒子買什麼他都興高采烈地收下。上幼兒園之後看到別的小朋友的新奇玩具他就開始向我們索要,我們也適時滿足一下他的要求。但如果要求過分哭鬧也沒有用。朋友的兒子和我的兒子在幼兒園一個班級。剛入園時孩子情緒不穩定,朋友就答應自己兒子只要上幼兒園回來就給他買玩具,兒子高高興興去上幼兒園了。後來發展到入園時就得給他買玩具,拿不到玩具就不上幼兒園。買玩具成了孩子上幼兒園的交換條件。雖然花費不是太多,但每到入園時的哭鬧讓人心煩。尊重孩子的意願會讓孩子感到被重視的快樂,有前進的動力,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也會尊重別人的感受,他的周圍會是一個快樂和諧的氛圍。俗話說的好:“小樹要砍,小孩要管。”孩子不懂事,如果放任自流,出現問題,歸根結底責任完全在大人身上。過分的溺愛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依賴思想,久而久之還會變的無能、無情。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作為獨生子女的80後、90後會出現啃老族現象的原因吧。

要想讓孩子全方面發展,還要做到不要拔苗助長。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希望,是父母心靈的依託,我們做父母的對自己的'孩子給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進入國小之後學習成績優異,一個好的開始才會有一個好的未來。兒子升入大班之後,看到他的同齡人有的會加減運算,有的會寫字會讀書,孩子爸爸的心裡很著急,兒子在這些方面遠遠不及人家。我告訴他兒子的各方面能力發展得都很好,有探索的慾望和學習興趣,接受新知識能力強,不用害怕上國小學不好。可孩子爸爸不信。當他參加完幼兒園家長會,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聽了老師的講解,才如夢方醒。《指南》提出,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援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幼兒園階段要發展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這些能奠定孩子人生的發展基礎,比起國小一年級的知識重要得多。孩子動手動腦能力得到發展,學習興趣高,還怕上國小被拉下嗎?孩子只有一個童年,希望每個孩子的童年是輕鬆、快樂、多姿多彩的。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如同太陽和水一樣重要。然而,父母過高的期望、過多的干涉、過度的保護、過分的關心、過多的指責……會讓孩子變得無能、無情、無所適從。作為父母,理性地把握愛的“溫度”和“尺度”,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傾聽孩子的心聲,陪伴他們共同成長,才是真正地愛孩子。正確的愛,讓孩子茁壯成長;錯誤的愛,毀壞孩子的一生!千萬不要讓你的愛成為對孩子的傷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