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總結經驗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1W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的總結經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庭教育的總結經驗3篇

家庭教育的總結經驗1

20xx年,我校繼續加強家庭教育專題研究,組織開展家庭教育公益活動12次,持續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培訓指導家長近3萬人次,對促進家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學習必要家庭教育知識、掌握科學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開展家庭教育專題研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一年來,我校以幼兒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為平臺,積極開展家庭教育專題研究,專著《今天我們如何做家長》xx月份即將出版;在《教育探索》《現代教育科學》等期刊發表《對“言傳身教”教育意蘊的再審視》《從危機到轉機:對家庭教育現代化的再思考》《別再這樣逗孩子了》《幼兒挫折教育應釐清的五種關係》等多篇論文;論文《幼兒自發性活動需釐清幾個基本問題》入選“兒童在幼兒園中的地位”專題研討會論文集;課題“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隊伍協同培養機制研究”獲批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四五”課題規劃;著作《幼兒成長:共同的責任》榮獲xx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xx省教育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我校當選xx省學前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單位

xx月xx日上午,xx省學前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理事會在我校成功召開。省學前教育學會副會長趙桂麗出席會議為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授牌並發表講話。會議由省學前教育學會副祕書長薛xx主持。我校校長蔡飛、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楊雄博士、xx教育局學前辦主任韓瑩應邀蒞臨大會。

王xx副會長宣讀了xx省學前教育學會關於成立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決定,薛xx副祕書長報告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以及班子組成人員推薦情況。專委會理事會由各級教育部門推薦的幼教專家學者共27名理事組成。會上選舉產生了家庭教育專委會第一屆領導班子。xx幼專李xx教授當選為xx省學前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主任。

我校當選為xx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單位

20xx年xx月xx日,“協同育人築夢未來”xx家庭教育20xx年度峰會在xx舉辦,我校被選為xx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單位並授牌,其中,李xx教授、王xx園長被聘為xx市家庭教育研究會講師團講師。

我校啟動xx省第二屆家庭教育宣傳週活動

今年5月的第三週是《xx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實施以來的第二屆家庭教育宣傳週,xx月xx-xx日,我校以“名師助力贏在童年”為主題,邀請6位高校學者、育兒專家獻言獻策,共推出2期微課程,話題涉及面廣,實踐操作性強,受到廣大幼兒家長的好評。

我校“家庭教育公益行”持續為家長提供指導服務

01“家庭教育公益行”走進xx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

xx月xx日,我校“家庭教育公益行”走進xx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為廣大家長開展了一場精彩的線上學術講座。李xx教授圍繞“學習做一個‘明白’家長”這一主題,從“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家長的職責是什麼”“如何做一個‘明白’家長”三個層面進行了闡釋,引導家長進一步明確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重視以身作則與言傳身教,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響和幫助孩子養成好思想、好品格、好習慣。

02“家庭教育公益行”走進xx市大黃山幼兒園

xx月xx日,我校“家庭教育公益行”走進大黃山實驗幼兒園,我校幼教研究所李xx教授做了《今天我們如何做家長:溝通篇》的報告。李教授從生活中的幾個典型案例入手,對親子溝通的重要性、親子溝通存在的問題、親子溝通有效實施的建議進行了闡釋,引導廣大家長走出親子溝通的誤區,要學會傾聽孩子,積極反映孩子的感受,對孩子進行正確、合理的引導。

03“家庭教育公益行”走進xx市東環中心幼兒園

20xx年xx月xx日,我校“家庭教育公益行”走進東環中心幼兒園。我校附屬幼兒園副園長王xx開設專題講座《小故事大妙用—巧用故事改善親子關係》,在輕鬆愉快的互動中,引導家長進一步明確故事可以有效促進孩子多種能力的提升,幫助成人樹立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從而建立更加密切的親子關係。

召開《家庭教育促進法》線上研討會

xx月xx日,我校組織召開學習貫徹家庭教育促進法線上研討會。家庭教育專委會理事長、xx幼專李xx教授、副理事長丹陽師範學院院長吳春明、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院長劉娟、20多位理事出席會議。會議由家委會祕書長、xx幼專于濤老師主持。與會理事圍繞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佈分別發言,基於自己的學習與工作實踐從促進法頒佈的意義、家長的.指導服務、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隊伍的建設、國家支援的制度、社會協同的現實困境等問題展開了討論,在高校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家庭教育專業課程建設、家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家庭教育指導讀本、家園社協同培養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打算。

面向全省開展家庭教育系列公益講座

為認真貫徹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有關檔案精神,促進我省家庭教育理論研究與指導服務工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xx月xx-xx日,我校作為xx省學前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委會理事長單位,邀請6位高校學者、育兒專家、一線園長組成的團隊,連續6天陸續推出六場主題報告,共有2萬7千多名家長收看並參與了本次活動,收看次數接近13萬次。

本次家庭教育公益講座把發現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增進我省關注家庭教育、重視家庭教育、參與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提升幼兒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家庭教育的總結經驗2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富裕是另一種更高階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階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階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階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吳稼祥語)

9.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時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汙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一到六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六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國小,那麼,這個孩子在國小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時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三歲前後,第二個在九歲前後,第三個在十三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十三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5.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十三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6.心底祕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祕密說出來。

27.在孩子三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28.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9.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30.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力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1.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階,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3.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家庭教育的總結經驗3

家庭是孩子一生的土壤。沒有人生來就是好父母,但想要養育好孩子,需要愛和正確的方法。

20xx年1月1日開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施行,全國人民從此進入了依法教育的時代,可喜可賀。

作為一名新手父親,平日裡我會買一些養育相關的書籍來看,給自己建立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至少要了解我還不知道什麼東西,要到哪裡去獲取這些知識。趁著這股風潮,我還在公眾號上花了1塊錢買了一個為期5天的家庭教育指導課,想看看能講出哪些花樣來。除去課程自帶的廣告不說,5天聽下來,我感覺收穫還是挺多的,部分知識讓我耳目一新。因此,我打算把我的收穫跟大家分享出來,也許你也有相同的困惑,你也面對類似的問題,希望這些內容能給你帶來一點點啟發和收穫。

在開始之前,有幾點我想先強調一下,因為它們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成人

或許你會想,我已經費盡千辛萬苦把孩子拉扯大了,他怎麼樣與我已經無關了;或許你會想,現在知道了又有何用,孩子已經長大了,不需要我了。

但,有句話說得好,“七十要個家,八十要個媽”。你與孩子的關係是繫結一生的,你永遠是他們的父母,而他們也永遠需要父母。不論在任何年齡,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不僅決定了孩子的幸福,也影響著父母自身的幸福。不管你的孩子是否在你的身邊,只要你想要改善與他們的關係,那任何時候都不算晚,即使他們已經成人。因為,能夠治癒孩子的,只有父母,不管多大。也許你的一句噓寒問暖,就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如果你的孩子還處在成長期

不用多說,本文的內容最適合的就是你了,直接往下看,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同時,我還想提醒你,或許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意識到自己小的時候,父母在教育方面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甚至直到現在也沒有。你可能會因此產生對他們的埋怨、責怪之情,這很正常。但我更希望你能夠重新審視他們的“過錯”,或許他們不懂得正確的方法,或許他們忙於生計,或許他們自身存在著性格的缺陷……不管怎樣,你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抓著過去不放只會讓自己深受其害,不如放過自己,也放過父母。畢竟,我們還有當下和未來可以改變。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為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以身作則,用正確的方法教育他們。我們也可以和父母來一次坦誠的交流,告訴他們你的感受和想法,同時與自己和解。

如果你已經成年但還沒有孩子

瞭解這些知識能夠幫助你重新審視自己成長過程中可能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儘早地進行自我治療,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時,如果你準備要孩子,那這些知識就能夠幫助你更好地養育他們。

如果你還未成年

或許你會認為這些內容應該給你的父母看,但別急於下結論,你也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嗎?瞭解這些知識有助於你認識你自己,同時給你提供了一個自主能動的方法來自我教育。也許你的父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但如果你知道了,你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你可以嘗試自我教育,或者至少能夠意識到,原來還可以這樣。如果可能的話,你也可以把本文的方法告訴給你的父母,說不定他們也會有些改變呢。

正餐開始

性格有差異

我們常說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那性格分好壞嗎?外向的人一定比內向的人有優勢嗎?敏感的人一定不如樂天派的人幸福嗎?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思考一下,“我是什麼樣的性格?”,“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相同,不同的性格也就有著不同的養育方法,找到適合的是關鍵。

我們以4種典型的性格為基礎,來聊一聊不同性格特點的孩子應該如何養育。

力量型

有一種孩子,性格比較固執,好勝心強,幹啥事兒都得聽他的,你批評他,他不聽,而且脾氣還特別大。有這類特點的孩子,我們歸納為力量型。

典型的人物是誰呢,李雲龍!

這類孩子優點特別明顯,那就是自信、堅強、有責任心,在感覺到被需要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

同時,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強勢、易衝動、易引發衝突,不善於表達情感。

這類孩子養育好了,他能夠做領導,別人也願意跟隨他,因為跟著他能贏啊,跟著他放心啊。

但如果養育不好,就有可能因為一些衝動的行為而陷入違法犯罪的泥潭中。

因此,合適的引導很重要。那我們應當如何養育這一類的孩子呢?

在此我們給出3個技巧:

給他身份。

跟他比賽。

約定結果。

給他身份,指的是我們要承認他的能力,給他機會讓他能夠獨當一面。他不是喜歡幹啥事兒都聽他的嗎?好,給他身份,給身份的同時,也是在給他責任。比如,可以把家裡掃地、拖地的任務交給他,或者出去玩的時候,把照顧弟弟妹妹的任務交給他。一旦他有了明確的身份,他就有了目標。這類孩子,一旦有了目標,執行力是槓槓的,你不用擔心過程中間他會拖延、會放棄,他一定會給你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有些家長就喜歡自己包辦,甚至不讓孩子幹這幹那,這樣就會挫傷這類孩子的天性,同時,他心裡一定會攢著一股勁兒,在你不留意的地方非得做出什麼東西來證明自己。

跟他比賽,指的是我們要創造機會讓他體驗贏的感覺。比如我們可以跟他約定,看誰能堅持一個月天天都跑1公里,贏了有什麼獎勵。因為這類孩子好勝心強,一旦有了對手,就會想方設法地贏對方。那麼,我們就可以順其自然,在養育活動中創造一些比賽,讓他的天性得到釋放,同時達到我們預期的養育目標。

有些家長可能喜歡挫折教育,就想在各方面都贏過孩子,讓孩子充分體驗挫折,進而激發潛能,聲稱,這樣當他以後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就不會一蹶不振。

我並不反對挫折教育,但我不同意無腦的挫折教育,換句話說,挫折教育要分人,要分時機。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的探索期,一定要讓他充分體驗贏,體驗成功,只有贏過的人才懂得贏的快樂,才懂得如何去贏,這樣他才能夠建立起自信,建立起面對失敗的頑強意志。如果一味地讓他體驗挫折,那他就不想贏了,因為沒有快樂可言。同時,對於力量型的孩子,如果一直都不讓他贏,是會損傷他的天性的,他可能因此變得更加暴躁易怒,或者更加衝動。

約定結果,指的是一定要跟孩子溝通好做一件事的預期結果是什麼。因為力量型的孩子執行力很強,但是執行的方向可能會和預期有所偏差。如果你希望他達成什麼樣的結果,一定要事先和他溝通好,這樣他就能夠朝著目標堅定不移地執行。如果沒有說好結果是什麼,很有可能他很快就完成了你交代的事情,結果跟你預想的完全不一樣,然後你把他批評一頓,他感受到的是什麼?他感受到的是不認可,是委屈,甚至可能轉化為憤怒,對你的不信任,等等。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存在著不少力量型的人,他們幹啥事兒都衝到最前面,說幹啥一句廢話沒有,非常果斷,但如果幹的事情和你想要的不一致,他們可能就會抱怨,甚至指責是你沒跟他講清楚。下次你再讓他幹啥,他可能就不願意做了。因此,我們要用恰當的方法和這類人相處,如果這類人恰好是自己的孩子,那麼我們就更要用合適的方式去引導教育他。

敏感型

有一類孩子,你沒說他啥呢,就看他嘴一撇,鼻子一抽抽,馬上就要掉眼淚了,你還奇怪,我還沒說啥啊,這孩子咋這樣。沒錯,你遇到了敏感型的孩子。

典型的例子就是許三多。

敏感型的性格未必是由於家長強勢或者家長總忽略孩子的需求導致的,他有可能就是天生的,天生敏感。那麼敏感型的孩子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呢?

先說優點,敏感型的孩子因為對情感有著細膩的體察,因此他往往是溫柔的、寬容的、有耐心的、友好的,並且做一件事比較持久。

再說缺點,首先是做啥事兒都比較慢,晃晃悠悠不著急,甚至會磨磨蹭蹭的,做事情不積極主動,並且不善於表達,對別人的言語或者行為比較敏感。

這類孩子養育好了,他的性格就會很穩重,做事情有韌性,能夠堅持;並且人緣很好,擁有持久的友誼,往往學習成績也比較好,由此帶來的成就感也很強烈。你問一個敏感型的孩子,認識朋友多久了,他可能會告訴你,這我發小,幼兒園就認識了,這都60年了。同時,敏感型的孩子也是藝術家的苗子,畢竟,藝術是情感的語言。

但如果養育不好,就可能會一事無成,優柔寡斷,消極沉悶,鬱鬱寡歡。而且這類孩子特別在乎別人的感受,別人的眼光,他很容易形成討好型的人格,希望身邊所有人都能滿意,但唯獨缺少了對自己的關心。如果父母再缺少對他情感的體察和關心,那他就容易產生抑鬱的心理疾病。

我感覺我就屬於這一類的性格,現在還能回想起來小時候媽媽輔導作業的時候,甚至是練琴的時候,那眼睛裡打轉的淚水和莫名的委屈。

那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養育呢?

我們給出2個方法:

多多陪伴,接納情緒。

發掘優勢,沉浸其中。

敏感型的孩子對情感的體察是很細膩的,如果你陪伴的少了,他就很容易被孤獨和不安侵襲,因此,面對這樣的孩子,陪伴比什麼都重要。同時,由於他對情緒很敏感,很容易表現出開心、悲傷、委屈、生氣、鬱悶等情緒,有時候甚至超出我們的理解。

比如你從他本子上隨手撕了一頁紙,他就傷心的哭了,你覺得沒啥啊,大不了再買一個唄,哭啥哭啊。這你就錯了,你沒有接納他的情緒,他感受不到你的共情,他就會更加傷心。

有時候我聽到一首音樂,別人可能只是感受到了美妙的旋律,而我感受到的是豐富的情感,回過神來的時候眼眶已經溼潤了。

所以,我們在陪伴的同時,也要接納他的情緒,允許他表達情緒,並且嘗試去詢問他為什麼會這樣,他是感受到了什麼。我們也要嘗試著去理解他的情緒,讓他的天效能夠隨著情緒釋放出來,而不是鬱結於心。

想來我小的時候,常聽別人說,有啥好委屈的,哭啥哭,每次聽到這兒我就會很難受。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對自己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就感覺,這世界上別人不理解我就算了,連你們都不理解我,我就更難受了。

現在我做父母了,我希望我對自己的孩子能夠做到共情,如果真的不理解他的情緒,至少我要嘗試去詢問,瞭解他情緒背後的原因,讓他感受到我是和他站在一起的,是關心和在乎他的,而不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揣測他的。

由於敏感型的孩子做事的節奏比較慢且持久,我們要學會善用這個特點,找到他的優勢,讓他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深耕。

有一種幸福的狀態叫做巔峰體驗,或者說叫做心流,那是一種人事合一的狀態,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完全沉浸在了正在做的事情中。而敏感型的孩子是最容易沉浸在這種狀態,也是最容易從中體會到幸福的。因此,我們要善於給他們創造這樣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沉浸其中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情。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沉浸在一件自己擅長的事情裡是非常快樂的事情。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充盈和幸福感,同時,這樣的事情還能給我帶來滿滿的.自信,一種不用在乎別人眼色的自信。這種自信在我的成長經歷中不止一次地將我從低谷中拉起來,給我帶來了很多寶貴的人生體驗。

活潑型

有一類孩子,做錯了事,家長氣得不行,還沒訓斥完呢,他可嬉皮笑臉地走開了,還勸你別生氣了。這類孩子的性格就是活潑型的。

這類性格的孩子經常比較好動,愛笑,愛說,並且很容易被新鮮好玩的事物吸引。或許你會看到在一群人裡侃侃而談的就是他,即使別人跟他爭執,他也不會往心裡去。

這類孩子的缺點很明顯,那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寫個作業呢,飛過來一隻小鳥,這思緒就跑了;而且他們管不住自己,如果不喜歡學習的話,就很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由於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他們也很容易在尋求刺激的道路上被不良少年帶跑偏。

當然,他們也有優點,那就是好奇心強,熱情開朗,創意無限,在人群中永遠是那個開心果,是最受歡迎的那一個。代表人物就是咱們的漢武帝劉邦。如果教育引導得當的話,他會成為團隊的中心,他的樂觀能夠渲染團隊的氛圍,他的健談能夠吸引別人跟他一起做事,這種人是領袖的胚子。

那麼,活潑型的孩子要怎麼養育呢?

首先,就是要順其天性,多給他創造社交的機會,讓他能夠在與人交往的氛圍裡不斷髮揮自己的天性。當然,我們最好能夠給他提供一個良好的社交環境,也就是和他打交道的人不能是不良少年。

其次,就是找到他的優勢,讓他多表達。孩子既然喜歡多說,咱們做父母的就不要嫌煩,不讓他說。他的話不對你說,那就會對別人說。如果在父母這裡得不到表達的機會,被堵住了,那他就很可能跟社會上的人傾訴。比如他就很可能跟一起玩遊戲的網友傾訴心聲,但網友是什麼人,有什麼目的,你怎麼會知道,萬一他給孩子帶壞了怎麼辦。因此,我們要允許他表達,最好能通過交談的方式將他的好奇心引導到有意義的事物上,這樣也能解決他容易沉迷手機、沉迷遊戲的問題。

完美型

最後一種性格是完美型,這種型別的孩子的特點就是想得多動得少。他們善於思考,注重細節,有很強的規則意識,做事認真、專注,舉止行為端莊優雅。但同時,他們行動力很差,容易拖拉和抱怨,由於注重細節,反而容易鑽牛角尖,甚至會有些選擇恐懼症,容易焦慮。

這種性格的典型代表人物便是喬布斯。

我感覺我也屬於這一類的性格,想的多,做的少,生活體驗稍微有些匱乏,有選擇困難症,有時候會對未來有隱隱的焦慮。

那麼這類孩子應當如何養育呢?

首先,既然孩子思考和做事比較注重細節,我們可以多多誇讚他們的仔細和認真。得到了來自父母的認可,更有利於放大他們的長處,讓他們更有動力將事情做到極致。我覺得這類性格的孩子引導好的話是最容易出大師的。但同時,由於他們行動力差,我們可以適當多多引導他們動手去做,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思考的層面。我們可以嘗試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情,讓他能夠很快地看到自己思考的結果,得到正向的反饋,這樣也有助於改掉其拖延的毛病。

其次,就是要多給孩子創造體驗。因為這類性格的孩子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這種情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於思考的過多,實踐的太少導致的。因此,我們可以帶他體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讓他從焦慮的困境中走出來,讓他明白原來生活有很多種玩法,真實的情況可能並不如自己想象的那麼糟糕。

混合型

看完這些可能你會想,我感覺我的孩子既有敏感型的特點,也有完美型的特點,並不僅屬於其中的一種。沒關係,這很正常,因為上面這些分類也只是幫助我們更加容易地理解不同性格的特點,因為人的性格很複雜,雜糅到一起我們就不好認識。所以,分開來看,有助於我們理解孩子性格中的特點,明白孩子的心理特徵和情緒狀態,從而對症下藥,找到合適的養育方法。

此外,不光是孩子,我們也有著我們自己的性格特徵,這也影響了孩子性格特徵的形成。比如,一個力量型的母親,她的孩子很可能就是敏感型的,因為母親很有主見,控制慾也很強,孩子就很容易形成討好型的性格,察言觀色;如果這樣的母親再不擅長共情和溝通,就會導致孩子的情感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進而養成敏感的性格。那如果父母是敏感型的性格,過於體察孩子的情緒了,可能會溺愛孩子,這就會導致孩子缺少必要的規則約束,進而強化他的控制慾,形成力量型的性格。

所以說,想要養育好孩子,不僅要識別他的性格特徵,也要認識我們自己的性格特點,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養育方法,再來教育孩子,只有雙方形成良性的互動,我們才能把孩子養育好。

我有個朋友,他的父親是一個力量型的性格,他的母親是一個活潑加完美型的性格,但兩個人都不擅長共情,溝通能力也很差。比如,他生病了,他的父親會說“該你倒黴,早都說了讓你怎麼怎麼地,你不聽,現在生病了,活該”,而他的母親會說“我都說了讓你怎麼怎麼樣,你非得犟,那你就受著吧”。這樣的言語讓他非常害怕生病,非常害怕去醫院,心裡難受了也不願意和父母說。而且,在平日的生活裡,他的父母還特別喜歡將事情的責任甩到他身上,比如“都怪你,不怪你怪誰”,“這肯定是你之前弄的”,“人家怎麼不XXX,為啥就你XXX”,這導致他的性格非常的敏感,而且非常容易對別人的言語產生誤解,同時還很自卑,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

我並不覺得我的這位朋友自身有什麼問題,他善良,體貼,細心,溫柔,做事也很有主見。但是他的父母所帶給他的影響是難以磨滅的,即使他已經成了家,但他仍然害怕生病了會被人指責,容易因別人的話產生對立情緒。

我想,如果他的父母能夠改變一點點,哪怕只是改變說話的方式,生病的時候問一句“生病了一定很難受吧,我能為你做些什麼?”;遇到事情不要再盲目指責他的不是,而是先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說一句“這次沒做好,下次我們注意下就好了”,這些都能夠大大改善他們之間的關係,改善他性格中的缺點。

小結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父母也有自己的性格。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我們才能善用孩子和我們自己的性格特點,養育好孩子,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土壤,不管孩子多大,不管他怎麼樣,他的身上都深深地刻著父母的烙印。什麼樣的父母養育什麼樣的孩子,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孩子這兒不好,那兒不好,請先問自己一句,我是不是哪裡沒做好?畢竟,會愛才是愛,不會愛,那就是傷害。

希望我們在做父母的這條道路上能夠持續成長,做越來越好的父母,教越來越好的孩子,與君共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