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的美教育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3W

美術課時,孩子們在聚精會神地描繪著心中的美景,看到一幅幅漂亮的畫面呈現在眼前,我特別的有成就感,而孩子們也像珍寶似的將畫好的畫交到我手中來。這時琨琨突然哭哭啼啼的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你看!”我一看,她的一幅原本非常美麗的畫即將變成兩片撕裂的紙片!“怎麼回事啊?”這時站在一旁的婷婷忙說:“老師,我知道是誰弄壞的,是祺祺。”我把祺祺叫來:“祺祺,琨琨的畫是你弄壞的嗎?”他搖搖頭:“不,不是我。”看到他忽閃不定的眼神,我知道他一定有祕密,“可是,婷婷說是你啊。”“不,不是我。”說完,眼睛看到地上不敢再看我了,我知道他一定是害怕我會責怪他,於是我對琨琨說:“琨琨,不要難過了,我想那個人一定是不小心弄壞你的`畫的,如果他能勇敢地和你說對不起,我們就原諒他好嗎?” 琨琨輕輕地點了點頭。祺祺突然抬起頭,大聲的說:“琨琨,對不起,我本來是想看看你畫的好不好,結果我……我不小心……”聲音越來越小,眼淚也就快掉下來了。看到祺祺難過的樣子,我拍拍他的頭:“沒關係的,祺祺也是不小心才會弄壞的,那下次做事情小心點就可以了好嗎?”琨琨也很大方的說:“沒關係,我重新再畫一幅吧!”看著兩個孩子無邪的眼神,我真心的笑了!“不用,老師會變魔術的,我們一起來把它修補好,讓它比原來還漂亮!”我帶著兩個孩子找來透明膠修補了那張殘缺的畫,看著這張有些缺陷的畫,我忽然覺得它是今天所有作品中最美的!

殘缺的美教育反思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剛剛接觸世界的孩子呢?但有些孩子明明犯了錯誤,卻不願承認,在“死不認賬”的孩子們中往往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來自我們成人的客觀因素,以下幾種型別正是如此:

1.“我沒錯”型。孩子天性好動,對身邊的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但是他們還不能真正的理解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是不能玩的。也就造成了一些他們的誤解,、當孩子把大人的貴重物品弄壞時,我們都會要求孩子承認錯誤,可是在平時我們根本就沒有可她們說,這個你是不能玩的,那麼在孩子的意識裡也就不存在犯錯這檔事了,要孩子承認一件他不知道的錯,他當然會理直氣壯的說“我沒錯”了。

2.“不能全怪我”型。有些時候,成人並沒有看見事情發生地全過程時,往往會按照自己的以往經驗來判斷孩子,比如:兩個孩子打起來了,我們往往會要求先動手的一個道歉。卻忽略了事情發生的原因。其實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然後再去判斷孩子的對錯,也就不會聽到“不能全怪我啊,他也打我的”。

3.“你太凶了”型。孩子一犯錯誤,成人往往都會厲聲批評,這樣的確讓孩子不敢再犯錯了,但也造成了孩子不願主動承認錯誤了,其實在孩子犯錯以後,不是厲聲的批評他的不是而是應該要他明白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後要改正,以後也就不會聽到孩子說:“你太凶了,我怕說了你會說我”等等。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有的時候讓孩子口頭認錯並不是最有效的,讓孩子真正從心裡瞭解到錯誤並改正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多一些聆聽,少一些責罵;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想當然;多一些微笑,少一些皺眉;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懲罰。或許更能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