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與幼兒相處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5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隨筆:與幼兒相處,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隨筆:與幼兒相處5篇

教育隨筆:與幼兒相處1

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除了遊戲、學習、日常活動以外,還有一個經常發生的事,那就是告狀,凡是告狀,就是小朋友之間有了爭執,對於一些小小的告壯我們會感到心煩,因為孩子們告的都是些很小很小的我們認為不值得告的問題,其實這是我們不對,因為小孩子們剛從家庭中走進幼兒園,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摩擦、矛盾,我們不應因為心煩就草草解決孩子們之間的摩擦了事,而是應該通過經常性的引導和啟發,讓孩子們學會自己解決矛盾。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

記得有一次小飛在玩一個木製的直升飛機,華宇也想玩,小飛不給,兩個人就掙搶起來,小飛先告狀:“老師,他搶我飛機!”“飛機不是你的,是我們大家都可以玩的!”華宇也不示弱,聲音比小飛還高,“飛機是我先拿的,你剛才不玩嗎?”小飛在講著他的“理”。華宇沒搶過飛機來,又氣又惱,滿臉通紅,很不服氣。我走過去:“小飛,你說得對,飛機是你先玩的.,華宇也想玩,他也沒錯呀,但你們倆不該又搶又奪,你說該怎麼做?”小飛一聽我說的話很“在理兒”,就小聲又有些尷尬的說:“老師,我先玩一會兒就給華宇玩行嗎?”看著懂事的孩子,我笑了。旁邊的華宇聽了小飛的話,還沒等我開口就走過來說:“老師,我等會兒再玩吧。”這時,全班的孩子都在看著我們,一會兒看看小飛,一會兒看看華宇,再看看我,看得小飛把小飛機給了華宇,這時華宇看大家都在看著他,拿到手裡的飛機也不好意思像平常那樣高舉著呼呼有聲地到處瘋跑。借這個機會我又一次向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同伴之間要團結、要友好相處的教育。並讓孩子們來說一說自己平常是怎麼與小朋友好好相處的那些事,孩子們紛紛舉手搶著發言,涵涵說她怎樣不與小美搶玩具,林麗說她幫小雨梳過小辮子,晨晨說他有一次扶起了一個跌倒的小妹妹,李菲說她從不和小朋友打架,掙玩具等等,等等,我及時表揚了孩子們,並要他們以後要向以上發言的這些小朋友學習。

孩子總歸是孩子,就在第二天上午一諾和琪琪又不知為什麼爭執起來,不過誰也沒有跑來告狀,我就在她們倆附近看她們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這時一諾一邊從桌子匣子裡拿出一個布娃娃一邊說:“行行行,你先玩吧,老師不是說小朋友們不能掙東西、搶玩具嗎?”琪琪笑著說:“那咱們一起玩吧,我當媽媽,浩然當爸爸,你當姑姑,好嗎?”一諾,浩然、琪琪一起笑著走進了“娃娃家”去做過家家遊戲。

來到幼兒園,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能夠與同伴友好相處,適應集體生活是他們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方面,它對孩子今後的心理髮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師和家長應通過一些例項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學會謙讓、等待、要有耐心,教育他們在與小夥伴有矛盾時應講道理,要學會尊重別人,當然,這是一件做起來很難的事情,但作為家長、老師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這在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上與他們學習科學知識同等重要。

教育隨筆:與幼兒相處2

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最沒用的三件事就是“發脾氣、說教、刻意感動”。作為父母,你可以制怒,也可以不虛偽地感化孩子,但你可以不嘮叨嗎?

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人意識到自己的噦嗦:當你忽然意識到自己正滔滔不絕地講一番大道理,苦口婆心地現身說法,反覆宣講達兩次以上……你可以歇了,孩子肯定聽膩了。

回想你自己的為人處世之道,多半來源於父母、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加上後天的觀察學習。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為人師表”,正是從為師之道談對學生的巨大影響。作為父母,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怎樣說話行事,就會傳遞怎樣的價值觀,深刻地影響孩子。

不言之教,指不通過言語而起到教化的作用。中國哲學家老子在表達其“無為”的思想時談到:“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言為何仍然能夠有教?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聖人”提供了順其自然的正面榜樣,而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

心理學上,榜樣作用被稱作觀察學習或者說是示範觀察學習。不言之教和觀察學習說的是一個事物的兩面,不言之教講的是示範,沒有言語的示範;而觀察學習講的是模仿,有樣學樣的模仿。

中國匠人間流行“偷藝”(偷著學手藝)說,講的就是一種高水平的觀察學習,善於“偷藝”的人就是觀察學習能力強的人。

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leaning)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而且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徑。人的學習分為幾大類,—是通過個人自身的體驗去獲得知識,比如孩子通過摔跤學會走路,通過與小夥伴的交往學會合作分享或者自私自利;第二類學習是父母和教師的直接教導,是由專人講授而獲得知識與行為準則;第三類就是個人的`觀察學習,通過觀察身邊的人而獲得知識和行為準則,孩子通過觀察父母老師以及同伴而學習做人做事,看到他人做某事受到批評或制裁,孩子就會抑制自己不去做那件事,看到他人做某事受到稱讚或獎勵,孩子就會去模仿並做出同樣的行為。

1962年至1972年,在長達10年的時間中,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和同事以及其後繼者韓瑞悌,曾做過一系列實驗(被稱之為“芭比娃娃實驗”),證實兒童在觀看成人的侵犯行為後會表現出更多的侵犯行為,其中以真人為榜樣的影響力最大,其次是電影榜樣,第三是卡通片中的榜樣。其實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每個人都既是示範者也是觀察學習者,與此同時,每個人在做示範者和做觀察學習者時都可以做出自己自由的選擇。

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知道還是不知道,大人每天都在向孩子呈現不言之教,因此,你今天的行為舉止是你父母昨日行為的翻版,而你孩子明天的行為舉止則將是你今天行為舉止的翻版。

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知道還是不知道,每個人每天都在做觀察學習,因此,你選取的觀察物件是誰,你被什麼樣的行為所吸引,你以什麼樣的行為為榜樣,既是判斷你品位的標準,又是評估你未來發展的依據。

教育隨筆:與幼兒相處3

突然發現,自己是個不會與孩子相處的人,這個發現是我在帶現在這個班的時候領悟到的,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這學期,當我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我的言語是很枯燥的,孩子的回答是很蒼白的,種種原因顯示我現在不會與孩子交流了,這可怎麼辦呢?我為自己找到的根源。

回憶起剛剛踏入這個職業的時候,是那麼的嚮往,想著每天會與孩子講講故事、玩玩遊戲,充滿著歡聲笑語。可現在的自己,看見孩子就想皺眉頭,是那麼的嫌棄孩子,整天覺得好吵,為什麼世界就不能安靜些,這些跡象就是我發現的原因了,怎麼辦呢?我該如何才能與幼兒相處的開心,我舉幾個事例吧。

有一天散步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很喜歡去摘樹葉,於是我提醒了一次,說:“xxx,不要去靠樹葉那邊走,幹嘛去摘樹葉。”在講這句話的時候,我是皺著眉頭,很不耐煩的說的。又走了一會,他又去摘樹葉了,我的火苗被點燃了,拉到一邊說:“xxx,我剛剛是怎麼說的,你怎麼這麼沒記性啊······”當時我就覺得,孩子怎麼這麼煩,一點記性也沒有,說了很多次了,一個都記不住。又有一天去散步,這天,我想今天不怎麼高興講話,就輕點和他們說吧,又是走到一排樹邊,還是有孩子會去弄樹葉,但是我今天說話的方式變了,我說:“xxx,手疼嗎,樹葉上有刺,會把手刺破,還會把衣服給刺破的。”他很聽話的離開樹葉走遠一點,又有孩子去弄,他還會去提醒其他孩子。我想,說話的方式也是一種交流的條件,你很不耐煩的和孩子說話,得到的結果會是更不耐煩,自己會覺得更加煩躁,惡意的批評是沒有用的;相反,如果你進入到孩子的世界,孩子會理解,輕輕的`和孩子交流,孩子會覺得老師說的話特別有道理。

還有一次經歷是這樣的,有次我和我們班的許哲銘在講話,我是站著講話,微微的彎腰,許哲銘也是站著講話,是講的關於上課坐不住的問題,他是一個很能講的孩子,我說:“你上課的時候怎麼坐不住啊,為什麼一直動來動去啊?”他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講話總是很羅嗦,講不到重點,我聽的很不耐煩了,就冷處理,讓他坐旁邊去。又有一次,還是上課坐不住,我又和他講話,但這次我是蹲下來和他講的,我說:“今天怎麼上課沒坐好啊,還在動來動去。”這次他很認真的看著我的眼睛說:“我上課的時候其實一直在看我的鞋子,我穿的是新鞋。”其實我發現,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孩子和你講的會更多,孩子也會願意親近你。

想想前段時間的自己,是自己在折磨自己,與孩子相處,需要進入孩子的世界,瞭解他的想法,以大人的高姿態去和孩子交流,是永遠也進不了孩子的世界,孩子是很願意與老師交流的,關鍵看你怎麼進去他們的世界。

教育隨筆:與幼兒相處4

課後在與孩子小便回來的路上,王瑩說:“老師,王美豔在廁所裡說:“老師還說小草凍死了,現在又發芽了”小草根本就沒有凍死”,是嗎?這時,我才意識到剛才在課上說錯話了,我找到王美豔聊天,說到剛才小草的事,她扭捏地說:“圖書上說,冬天小草的要還活著。”我問她:上課的時候,你為幹什麼不說呢?她低著頭,小聲說:“我不敢。”

一聽到“不敢”我吃了一驚,為什麼上課不敢說而不了課之後和小朋友們就毫無顧慮的說出來呢?為什麼面對老師和麵對同伴就不一樣呢?帶著疑問,回憶有關以前的教育方式,從中得到問題的答案,那就是教師的權威,沒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當你教給孩子錯誤的知識時,孩子只有在背地裡說,不能當面提出異案,孩子只能權威的順從,為此,我要改變我自己,我要放下教師的權威,在課上鼓勵幼兒給自己挑錯,鼓勵幼兒發表和我不一樣的意見,課後與孩子們一起說遊戲,打遊戲牌,但是也因此不順當起來,幼兒逐漸地在多方面出現了叛逆,玩牌時耍賴皮,當你贏了時,他不給,有時他沒打到你的牌,他會說不算,這樣我就在心裡一直的`語,我現在不是老師,不是老師,是同伴,是朋友。促使自己變換位置轉換角度,看待幼兒,就這樣,當我遇到他那情況,我也耍賴皮,他不服,我們又想到玩的時候,先講好遊戲規則,誰也不違規,就這樣,我這個“朋友”的身份在孩子們的面前樹立起來,孩子們也主動和我談心,我的轉變讓我嚐到了孩子們給我的愛。

教育隨筆:與幼兒相處5

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除了遊戲、學習、日常活動以外,還有一件經常發生的事,那就是告狀。我們應該怎樣讓孩子們學會自己解決矛盾,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呢?

今天區域活動嘉嘉在玩一個陀螺,凱凱也想玩,嘉嘉不給,兩個人就掙搶起來,嘉嘉先告狀:“老師,他搶我陀螺!”“陀螺不是你的,是我們大家都可以玩的!”凱凱也不示弱,聲音比嘉嘉還高,“陀螺是我先拿的,你剛才不玩了嗎?”嘉嘉在講著他的“理”。凱凱沒搶過陀螺來,又氣又惱,滿臉通紅,很不服氣。我走過去:“嘉嘉,你說得對,陀螺是你先玩的,凱凱也想玩,他也沒錯呀,但你們倆不該又搶又奪,你說該怎麼做?”嘉嘉一聽我說的話很“在理兒”,就小聲又有些尷尬的說:“老師,我先玩一會兒就給凱凱玩行嗎?”看著懂事的孩子,我笑了。旁邊的凱凱聽了嘉嘉的話,還沒等我開口就走過來說:“老師,我等會兒再玩吧。”這時借這個機會我向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同伴之間要團結、要友好相處的教育。並讓孩子們來說一說自己平常是怎麼與小朋友好好相處的那些事,孩子們紛紛舉手搶著發言,涵涵說她怎樣不與子淇搶玩具,俞良說她幫乙凡繫鞋帶,帆帆說他有一次扶起了一個跌倒的小妹妹等等,我及時表揚了孩子們,並要他們相互學習。

來到幼兒園,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能夠與同伴友好相處,適應集體生活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老師和家長應通過一些例項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學會謙讓、等待、要有耐心,教育他們在與小夥伴有矛盾時應講道理,要學會尊重別人。

組長點評:

婷婷老師的觀察法利用的恰到好處,當孩子之間出現矛盾是不要著急介入,適當的等待是最好的辦法。婷婷老師的活動小結給本次活動添上了點睛之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