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的情調》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4.53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教育的情調》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教育的情調》有感

讀《教育的情調》有感1

這本書和以往所讀的教育方面的書很不一樣,作者以一個個故事向我們呈現了所謂的教育的情調,讀後有一種耳目一新之感,希望自己也成為一個有情調的教師,一個充滿著教育機智的老師。

教師這個職業與其他的職業的不同之處在於,教師接觸的都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因此教師只有投入自己的真情才能走進孩子們的心。優秀的教師不只是有較高的教學水平,而且應該具備教育的敏感與機智。

教師應該讓每個孩子被“看到”。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老師的一個無心的微笑,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貼心的問候,一句隨口的表揚,對一個孩子來說可能至關重要,也許他會銘記一生。

工作時間越長,教的學生越多,越容易忽視這一點。對學生的關愛越來越少,總認為自己該教的東西都教了,學不學是學生自己的事,與我何干。這種觀點大錯特錯,他可能只是我千百個學生中的一個,而我卻是他人生中重要階段的老師。曾經聽一個老師說起過一個故事,一個高中成績很差的學生畢業多年後,還經常提起某某老師曾經對自己的好,其實這個老師並沒有做什麼大不了的事,只是偶爾表揚了他。就這麼幾句簡單的表揚,對他來說是莫大的'安慰,讓他戀戀不忘。

教師應該營造和諧,愉快,寬鬆的課堂氛圍。老師要帶著愉快的心情,面帶微笑走進課堂,老師的心情會影響到每個學生,讓他們以輕鬆的心情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如果老師每堂課總是板著一張臉,一臉嚴肅,學生一定會感到緊張和壓抑,很難與老師有很好的配合,教學效果也不好。如果老師的講課風格詼諧幽默,那麼學生就可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師生互動更好,學習的效果會更佳。

教師應該努力成為一名機智的教師。在課堂生活中會有很多偶發事件,突發事件,面對這樣的事件,機智的老師似乎即刻就能做出在那一刻對孩子較恰當的行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教育機智。我們可以通過對關於教育體驗的小故事的閱讀和反思來生成教育機智。閱讀關於教育體驗的小故事之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我們會產生一種敏感性,會去思考孩子當時有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怎樣做對孩子更好。同時教師應該學會自我反思。通過不斷的反思,我們會逐漸形成一種反思力,這種反思力能提高我們對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促使我們在面對具體教育情景時做出機智的行為。

讀《教育的情調》有感2

剛讀《教育的情調》這本書時,覺得它很難得看下去,沒有章法,沒有邏輯,倒像是一個教育者積累的零散的隨筆,看到後面,我才領悟到,原來,它研究的就是一些教育現象啊!很多教育學著作都試著歸納一些具有普適性的規律,能夠解決類似的教育問題,而《教育的情調》認為,每一個教育情境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情境稍縱即逝,在一種情境下適用的方法,在另一種情境下則不一定了,所以,教育者要培養教育的敏感和機智。

這需要我們克服生活的慣性與身體的惰性,用心去聆聽,用教育的眼光去看,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具體情境下孩子的處境,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我自己的孩子現在一歲多,現在很喜歡問那是什麼,即使是對於她認識的東西,她也反覆地問:那是什麼?以前我一直以為她是在玩重複的遊戲,現在想想,其實她是想問:這是什麼?這有什麼用途?這個能吃嗎?我能用它幹什麼?她想知道的不僅僅是事物的名字,還想知道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想知道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成人與孩子的世界不一樣,而如果想起到好的教育效果,我們就需要有意識地,主動地,積極地體會孩子所處的教育情境,多想想:他真正需要什麼?他想表達什麼意思?他有什麼困難?

研究孩子不像研究植物,有合適的溫度溼度空氣,種子都會發芽,在高溫下,植物都會死亡,當我們試著去尋找教育的普遍規律時,很容易忽視孩子的特殊性,所以,我們既要學習教育學理論,更要有熱情,要看到個體。

我們要看懂眼神。眼神不僅能傳達整體情緒,還能反映一些微妙的意味,語言可能騙人,但眼神很難掩飾。觀察體會眼神的過程,歸根到底是瞭解學生最真實的、不加掩飾的想法。教師也要運用自己的眼神,而自信的眼神往往是由於豐富的學識,熱烈的眼神必然是出於對孩子真摯的熱愛,你的眼神傳達了你的經歷、態度、能力、氣質等,所以,豐富自己,才能擁有優秀教師的眼神。

學會反思。反思是我們增強敏感性,生成教育機智的必經之路。教學的機智是在特定情況下產生的,無法通過技術性的培訓而獲得,我們可以通過對過去情境的反思,多想想怎麼樣做才更好,在腦中產生各種平行時空的短片,那麼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我們可能會產生一種敏感性,作出機智的應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