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言行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8W

教師的言行在教育中的重要性1

一、教師的言行會影響到學生品德的養成

教師的言行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師自身的榜樣作為一種學生模仿的形象,是具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的,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自身的行為要讓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可取的,什麼行為是不可取的。下面就以汶川地震中兩名教師的行為來進行闡述。

20xx年,在汶川大地震中,範美忠和譚千秋兩位老師形成鮮明的對比。範美忠落得了"範跑跑"的稱號。範美忠是四川都江堰光亞學校的一名教師。20xx年5月12日地震發生時,他沒有顧及他的學生,而是以最快的速度逃離了教室、教學樓,棄學生生命於不顧。如果範美忠是一個平常人,身上沒有"教師"這個高尚稱謂,那麼他的行為是能夠理解的。可他是一名教師,在逃離了教室後,保住了自己的生命,還在天涯論壇寫下《那一刻地動山搖--"512"汶川地震親歷記》,這就是他的不對了。教師這一行不同於其他行業,它所肩負的責任是重大的。因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如果教師都不能起到模範的作用,那麼民族的希望在哪裡?一個職業並不是因為美好才去愛它,而是因為愛它才美好。範美忠的行為讓人覺得他不愛他的職業,不愛他的學生。教育部曾經出臺了《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它是針對中國小教師的一種"行規"。範美忠的行為則恰恰違背了身教這一重點。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其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思就是告誡領導者必須慎重其行為。領導者本身的行為正當,即使不定任何法令約束,人們也會自然而然的效法其行為,走上正道。但是,如果領導者本身的行為不正當,胡作非為,這樣即使定下了嚴格的法令、法律,人們也是不會聽從的。這裡的領導者就是教師,教師如果自己沒有高尚的品德,不僅教育不出具有良好道德的學生,而且還會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因為,學生有著天然的"向師性",特別是國小生。他們把教師的言行奉為準則和標準。開口說"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閉口就是"我們老師也這麼做的"。

由此不難看出,他們把教師的言行奉為真理。因此,我們教師的言行舉止一定要符合師德規範,否則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品德的`養成。"範跑跑"事件的出現是教育行業的不幸,然而在汶川地震中也湧現了許許多多讓世人所敬佩的教師。譚千秋就是突出代表。與範美忠不同的是,在災難來臨時,他沒有第一個衝出教室,棄學生於不顧,而是咬著牙,拼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恆。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拯救了四名學生,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之後,他被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在汶川地震中像譚千秋這樣的教師大有所在,他們都是在地震中為救學生而犧牲了,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又一次向世人宣誓人民教師這個職業的神聖,並印證了人民教師的偉大,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華麗詩章,他們的精神會永垂不朽。以譚千秋為代表的教師和棄學生於不顧的範美忠,可以說是教育行業中正、反兩面的教材。如果他們所教的學生以後也從事教育這一行業或者遇到什麼突發事件,那麼他們的行為多多少少會影響到學生對於處理這一類事情的態度。一個教師如果具有崇高的師德,那麼在教育活動中會有益於青少年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反之就會抑制他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二、教師的言行會影響到學生興趣的發展

學生每天除了父母外,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了。教師的言語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興趣發展。有個從事語文教學工作20xx年的教師在談起他為何選擇教師這一職業時,說了一個故事,道出了師德言語的深遠性。他說,他在國小一、二年級的時候,十分愛好算術,能迅速地加減五位數、六位數,而且準確率幾乎達到100%。家長勉勵他:"好好學習,將來當個科學家。"他暗暗自喜。可是在升入三年級的時候,卻發生了意外。那時剛學乘法口訣。有一天老師問他:"三三得幾?"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三得六!"老師大聲的追問:"仔細想一想,三三得幾?"他暗想:兩個三還不是六?老師大概在考驗我吧。

於是他自信而大聲地說:"三三得六!"這時,老師臉色大變,要他走到講臺邊,把手心攤在講臺角上。她拿出一把戒尺,嚴肅地對他說:"自己數一數!"然後就在他手心上連打三個三下,再問:"三三得幾?"當時,他哪有心思去數,手疼且不說,疑惑、慚愧、怨恨、憤怒,各種情緒都交織在一起,眼眶中噙著淚水,等老師打完手心,再問他時,他倔強而發洩地高叫:"三三得六!"老師看著他異樣的神情,命令他走到黑板邊的牆角面壁站著,一直站到下課鈴響。其間老師再講些什麼,他都沒有聽見,只在心底裡發誓:"我再不想當數學家了!"自從那節課後,凡是算術課,他就不聽,碰到算術老師總避著走,成績也每況愈下,國小畢業時,算術差一點不及格。到了國中,有一天語文老師上作文講評課,竟然把他寫的作文《記一次義務勞動》全文朗讀,而且嘖嘖稱讚。

由於事情發生得如此突然,他激動得手足無措,連頭也不敢抬起來。作文簿發下來了,他緊張地翻開本子,一個大紅的"優"字躍入眼簾。再看總評語"短小精悍,無懈可擊"八個字。從此以後,他對語文老師格外親熱,每次上語文課總是全神貫注,積極舉手,而且常想著要維護老師的威信,似乎老師威信高他也沾光似的。每次作文更是傾注全力。以後他越來越喜歡語文,成績也有顯著提高,一直到高中畢業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文專業。可見,教師的言語的確像一粒粒小小的種子深深地埋在學生心靈的深處,在一定條件下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果他沒有遇上那位算術老師,或許他會一直愛好數學,也許會在數學領域裡有所成就;如果他沒有遇到這位語文教師,也許不會對語文發生興趣,也許會從事另一種職業。由此可見,教師的這種定向作用對學生有多麼深遠的影響。

正如加裡寧曾經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這點往往是覺察不出的。但還不止如此,可以大膽地說,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麼這個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有時甚至是一輩子的。"因此,我們可以就看出教師的言行舉止,教師的人格魅力對青少年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多方面的。

教師的言行在教育中的重要性2

一、傾注關愛,讓學生有親切感。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係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礎上的新型關係。雖然,老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是,老師不是真理的化身,不是知識的絕對權威。課業上,老師只是個先行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擔當起學生治學與成才的嚮導和顧問,還應該是學生的"學習夥伴""知心朋友",跟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成長。事實上,真正的愛,必須營造彼此溝通、心心相印的氛圍,做到尊重學生的人格,多看到學生的閃光之處,從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悉心關照,不自恃過人、高居人上,這樣才能構築師生之間的橋樑,收到"春風風人,夏雨雨人"之效。

關愛學生,體現於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當學生感到心煩意亂或身體不適時,一聲輕輕的問候,勝過於千言萬語。就算明知學生是在睡覺,也可以假以問候:"你哪兒感到不舒服啊,是不是感冒了,需不需要就醫?"學生定會不好意思再睡覺了;當學生學習上有困難時,給予及時的輔導,為其清除"阻礙",建立信心,學生定會感到老師的關心與愛護……關愛學生,必須瞭解學生,尊重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體察學生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同情學生的痛苦與不幸,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友愛的師生關係。老師的關愛不只是愛少數學生,而是愛每一個學生,愛全體學生,尤其要關心、愛護、幫助家庭有困難、學習落後的同學。

關愛學生,還往往蘊藏在教師不經意間的言行細節中。如:教師剛接班就能很快記住學生的名字,提問直呼姓名,而不是用"你""穿紅衣服的""戴眼睛的"等稱呼,這看似很平常的一件事,學生會感到很親切,認為自己在老師的心中有地位,他的精神上會得到滿足和愉快,從而"親其師,信其道",融洽親切的師生關係,為教師的授業解惑鋪平了道路。

二、真誠鼓勵,讓學生有成就感。有人說批評是老師專利,學生一旦犯了錯誤,老師怒髮衝冠者有之,譏諷挖苦者有之,苦口婆心者有之,但被批評的物件並不是都立竿見影,有則改之。換種方式試試看,一個出了名的"小刺頭"在音樂方面卻嶄露頭角,老師立即和送他去學校的合唱團。第一次得到老師的肯定,他激動不已。果然不負老師期望,他的品質行為卻有了積極的改進。可見,衷心的讚揚要比批評更能達到教育效果,因為"橫的難吃,豎的難嚥。"

對學生而言,"我太笨了""我天生不如人"的枷鎖不打破,他會畏縮不前,長時看不到自己的發展,他的學習熱情就會逐漸消失。一位老師在一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業本上經常寫這樣的批語:"你又進步了,祝賀你""你很有潛力,老師相信你"等,老師的鼓勵給了這位學生極大的自信,一年後,他果然成了品學兼優的學生。正如美國心學家韋納在成就動機歸因分析中指出的那樣:"將失敗歸因於穩定的,將降低對成功的期望;將成功歸於穩定的,將增加自豪感。"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身上都有成功的因素,多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老師的鼓勵言行獲得自信心、成就感,在不同的基礎上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三、一視同仁,讓學生有信任感。俗話說:十指有長短。學生的差異也是同樣的。學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優秀生、中等生、後進生。但作為教師,心中要有一杆天平,那就是對每個同學都一視同仁,做到"一碗水端平",切忌厚此薄彼。對於學業等表現優秀的學生,班主任不能因為他們成績好,遵守紀律就對他們特別親近。如果這樣的話,不僅容易滋長優秀學生驕傲自負的情緒,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而且對其他同學也會產生不良影響,認為老師差別對待,心生不平。

現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則就是要求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師才可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最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對於優秀生違規或犯錯,教師應一視同仁的予以必要的批評和處罰,絕不姑息遷就,要讓他們懂得必要的批評也是一種愛,同時也是一種制度的公平,每個人既有權利去生活,也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承擔責任。對於中等生,教師要注意抓住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及時鼓勵他們努力,向學習優秀的同學看齊。對於後進生,教師不能因為他們成績不好或者調皮就對他們不理不睬或者態度有失偏頗。對這些學生,教師要投入更多的愛與關注,讓他們感覺到,老師依然很看好他們,使他們對學習、對自己充滿信心。教師只有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處處體現平等、尊重,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歸因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作為教師我們要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用我們正確、積極、恰當的言行去激勵學生,感召學生,開啟學生樂觀進取、健康向上的心靈之門,無愧於"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美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