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下冊教材分析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6W

我今天說教材的內容是鳳凰康軒版幼兒多元能力探索課程中班《語言》下冊教材。

中班《語言》下冊教材分析

一、說課程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語言領域課程目標為:(1)樂於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二、說教材特點:

幼兒多元能力探索課程研發的要點在於創造幼兒多元且主動的適宜性探索機會,使幼兒能在教師的協助下,藉此課程得以多元嘗試,養成多元能力。

《語言》領域課程編寫理念是全語文教學觀。它認為語言學習需要融入幼兒生活當中,強調動態性、綜合性、多樣性的經驗歷程。

《語言》的課程架構有“講述活動、談話活動、文學活動、早期閱讀、聽說遊戲”等五種活動。

中班《語言》教材規劃了“拜訪春天”、“相親相愛”、“快樂時光”、“清涼一夏”四大主題,所選內容的體裁有兒歌、散文、故事、謎語、繞口令、看圖說話等。

本冊第一主題是“拜訪春天”。其中,《上學最開心》以幼兒最愛的唱兒歌,畫畫,聽故事等活動,引發幼兒對新學期的期待,。《請你教我》,《畫春天》,《春雨的吉他》三個活動,去引到幼兒主動參與,快樂學習。

第二主題是“相親相愛”。人們常說:“教育者沒有情感,也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在這一教育主題上,通過《你是我的》,《謝謝媽媽》等內容,從孩子與父母的親密關係開始,引導幼兒感受家人對自己所付出的愛,繼而延伸到幼兒自身的友誼關係,感受到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心和鼓勵。

第三主題是“快樂時光”。本主題的三個故事《你是螞蟻,小可》《快樂的鞋匠》《乖乖的禮物樹》分別用童話、寓言及看圖說話等多種形式呈現,其目的在於吸引幼兒參與活動,並能在活動中理解文字的內涵,從而建立起幼兒對自我的正向觀點和態度。

第四主題是“清涼一夏”。本主題通過《花和蛙》《猜一猜》《小雨滴》以及《大海奇遇記》等活動,向幼兒介紹大自然的變化。

三、說活動建議:

多元智慧理論認為:人類不同層面的智慧發展並非相互獨立,我們應立足於為幼兒的學習提供多元及整合的學習機會。在開展語言活動時,我們可以通過唱、畫等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

(一)讓課堂歌聲飛揚

我喜歡唱歌,我希望我的課堂能夠歌聲飛揚,希望歌聲能成為我課堂的`一縷陽光,為課堂帶來生機和活力。如組織《畫春天》活動時,

我會先演唱歌曲《春天在哪裡》,當幼兒被歌聲吸引之後,我會提問:“孩子們,你們認為春天在哪裡呢?”以此引起他們談話和交流的樂趣。學生交流之後,我再適時引導:“小動物們相約去畫春天,他們畫了什麼呢?你們想知道嗎?”以此引發幼兒的閱讀期待。

又如組織《春天的吉他》活動時,我會讓學生聽一段美妙的音樂:“豎起你的小耳朵,請你聽一聽,滴答滴答沙沙響”然後向學生提問:“這音樂好聽嗎?是誰在彈奏這美妙的樂曲呢?猜猜還有誰在和我們一起聽音樂呢?”然後我們就在幼兒熱烈地交流中開展這次活動。

在《你愛我嗎》這次活動時,我會為孩子演唱歌曲《袋鼠媽媽》,然後讓孩子說說聽了歌之後想說什麼,從而感受袋鼠媽媽對孩子的愛。

又如學完兒歌《謝謝媽媽》之後,我會讓幼兒唱一唱他們在藝術課上學過的歌曲《我的好媽媽》,然後讓學生想一想,除了送花和倒茶外,我們還可以用那些方法來表達對家人的愛呢?這一設計體現了學科之間的整合,同時也讓幼兒又多了一次思考和交流的機會。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歌聲飛揚的課堂總是能深深吸引孩子,讓他們學得開心,學得有興致。

(二)讓課堂走進生活

前臺北教育大學校長歐用生教授認為,幼兒的生活就是課程,課程是師生共同構建的,是教師和兒童一起書寫的“成長故事”,是他們的“自傳”;幼兒園課程應紮根於兒童生活。《綱要》中也指出:應“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老

師、同伴及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所以在組織語言活動時,我們可以充分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讓幼兒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感知、體會,進而能愉快地與他人交流。

如組織第二單元“相親相愛”中的《謝謝媽媽》這一活動時,我會提前讓學生準備一些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上課時,我會先向學生展示自己和女兒在一起的照片,然後向他們講述我和女兒之間一些難忘的事。聽了老師的講述,孩子們肯定也有很多話想說。這時我就引導學生像老師一樣,結合照片向小組的同伴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並講一講媽媽或其他親人關心自己的事。這樣,語言的學習就變成了貼近幼兒生活的講述活動,讓他們有話說、樂意說、能說好。

在第一單元《畫春天》這一活動時,我充分挖掘學校的教學資源,在課前組織學生到校園中去找春天。校園中那婆娑的柳條、迎春的桃花、吐豔的杏花、嫩綠的四季青、紅色的月季葉,都讓孩子們欣喜不已。上課時我問學生:“你找到春天了嗎?如果讓你來畫春天,你準備畫什麼?”因為孩子們觀察了,感受了,交流起來也會變得很容易,很愉快。

(三)讓課堂觸碰心靈。

幼兒園語言活動不僅是師生的知性之旅,更應該成為師生的心靈旅程。所以在實施活動時,我們不僅要走進教材,更要讓教材內容觸碰學生的心靈,使幼兒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在開展第三單元“快樂時光”活動時,我會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和討論。如學習《你是螞蟻,小可》時,我會提問:小可原來是怎麼想的?後來又是怎麼想的?為什麼?你喜歡自己嗎?為什麼?怎樣能讓你更喜歡自己?通過引導幼兒討論和交流,讓他們從故事中想到自己,挖掘自身快樂和自信的源泉,讓自己活得更加陽光。在幼兒講述的過程中我會要求其他孩子認真傾聽,聽完後想一想:剛才他(她)說了什麼?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為什麼?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從而讓幼兒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這也符合《綱要》中“注意傾聽對方講話”的要求。

(四)讓課堂擁抱經典。

《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在第二單元“相親相愛”活動結束時,我會向幼兒和家長推薦《逃家小兔》、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等經典圖書。我想,在幼兒與家長共讀經典書籍的過程中,不但能增進彼此的感情,感受讀書的樂趣,而且也能是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語言活動中,我們可以將看、聽、說、演、唱、畫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為幼兒創造自由、靈動、新奇、有趣的課堂,讓他們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最佳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