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材的優化處理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2W

國小自然教材是國小自然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實現國小自然教學目的的基矗如何發揮自然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鑽研教材,把握教材,實現教材的優化處理,是提高自然教學質量的關鍵。

自然教材的優化處理

一、把握教材是教材優化處理的重要前提。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就題講題,就事論事,分不清輕重緩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把握住教材。把握教材首先要從全域性著眼,從整體上去認識教材。通過反覆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教學參考資料,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在全套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瞭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絡;研究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佈情況;還要研究每一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其次,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確定出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難點和重點,並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第三,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教學的認知結構,到了這一步才算把握住了教材,教學中才能駕輕就熟,寓繁於簡。

例如,研究四季是怎麼形成的,關鍵是掌握地球的公轉。因此,首先應該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公轉,而學生對於地球公轉的認識,是在四季星象不同的現象啟發下逐步形成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實驗能力。教學目的則是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地球的運動除了自轉外還有公轉,四季變化是地球公轉過程中發生的。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四季形成教學,就會得心應手。

二、突出重點是教材優化處理的核心。

教師要抓住教材中本質的、主要的東西,經加工處理後,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出來,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些成份上去,並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於課本中相對次要或起輔助作用的教學內容,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作適當調整,以適應教學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池塘和森林裡的生物》一課以前,學生對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絡已初步掌握,現在學習池塘和森林群落就有一定的基礎,教這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看書和插圖,研究這些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絡,教師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為什麼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們之間有何其它聯絡?”等方面。

自然教材中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教學中應把新授課的新知識突出出來,作為教學的重點。但是突出重點不是隻抓重點而捨棄非重點,教學時必須注意利用學生的.已有舊知識和已初步掌握的新知識,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發生點、銜接點和轉化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優化教材。

三、適當補充教材是教材優化處理的必要形式。

大自然中的現象紛繁複雜,國小自然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將所有自然現象羅列起來,只能選擇少量而且有較強典型性的內容。教學中如果僅僅侷限於教材所提供的內容,往往會因新舊知識之間缺少必要的過渡知識,形成知識空白點,造成新知識學習的跨度大、難度高;或者因感性知識積累不足造成對理性知識理解和掌握的困難,等等。因此,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要,適當補充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教學《水的蒸發和沸騰》一課,教材中有兩幅游泳插圖,要求學生說出身上的水蒸發時有什麼感覺,進而得出水蒸發的規律。一般認為會游泳的學生都有這種體會,其實學生在游泳時對上岸後身上水蒸發的這種無意感覺沒有太深的印象,而對缺乏感性知識的學生直接讓他們說出對蒸發的體會和規律當然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時可以相應增加一個實驗,讓學生用水擦在手臂上(氣溫低時最好用75%的酒精代替水,效果更好),體會一下蒸發時、蒸發後的感覺,再回憶一下夏天游泳出遊泳池時和身上水晒乾以後的感覺,進而得出水的蒸發規律。

國小自然教材中需要補充教學內容的地方很多,教學中應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學習的特點和規律,補充適當數量、貼近教學、針對性強的內容。但應注意,補充的內容不應拓寬教學範圍,拔高教學要求。

四、發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教材優化處理的重點。

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是很豐富的,實驗中有,課後習題中也有,高年級教材中有,低年級教材中也有。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並充分發揮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個學生都在智力和能力上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教材中每個自然現象都要求學生思考,這裡就包含著智力因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