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要領完善教材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1K

摘 要: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一種媒介和載體。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教材面前不是被動的執行者,而是研究者、開發者。任何教材都有取捨增補的空間,教師如果不抓住這一要領,就不能進一步完善教材,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抓住要領完善教材範文

關鍵詞: 教材 深度 廣度 難度 力度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這不僅是一個教學理念的轉變問題,而且是一個教學實踐的操作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材是教師用來教學的材料,也是學生用來學習的材料,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使用教材需要教育的智慧。教學不僅是一種藝術,一種科學,而且是一種智慧。教師使用教材,不僅關係到知識的層面,而且關係到智慧的層面。在教學過程中,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教師,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好教師的。教師的教學需要專業的教學能力,也就是教學的智慧。

教師使用教材的智慧,就是教師在精通教材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體會和教學風格,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特徵和實際學習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精心處理,合理分配課時,妥善安排教學順序和每一課時教學內容,以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教師既不能脫離教材,又不能照本宣科。教師能否有針對性地靈活使用教材,對提高教學質量關係極大。因此,教師使用教材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挖掘教材的深度

教師認真備課是使用教材的先決條件。在備課過程中,一些教師習慣於把教科書、參考書或資料抄寫在教案本上,從表面上看教案寫的滿滿的,而實際上在教學中卻沒有太大的用處。有些教師為了應付領導檢查教案,幾天就能寫滿滿的一本。有些教師一本書教了多年,年年備課時再把老教案原封不動的抄寫一篇,實際上是一個教案用了多年。這些教師除了缺乏教學的責任心之外,更缺乏的是挖掘教材的深度。所謂教材深度,是指某一學科知識的'縱向發展的深淺程度。一方面,教學的深度要有限度,因為不同的學生和同一學習在的時間階段,接受知識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學內容在深度上必須使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另一方面,教學的深淺要有分寸,教學內容過深學生會接受不了,教學內容過淺既不能使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又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無止境,教無深淺。教師教學是良心活。教學的深淺取決於教師道德和教育智慧。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深挖教學資源的潛力,凝聚優質教學資源,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教材的深度是指促使學生人生髮展的影響程度:一方面是指教材中知識的深度,一方面是指教材的思想深度,一方面是指思維的深度,一方面是指科學的深度。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能夠透視教材,真正讀懂教材,研究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非常閒熟地駕馭教材,靈活地使用教材。教師挖掘教材的深度,就是要挖掘教材中的對學生人生髮展真正有用的東西,挖掘能夠提升學生的生命價值的東西,挖掘能夠讓學生感悟和體驗人生價值的東西,這些有價值的東西越大,就證明挖掘的越有深度。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怎樣挖掘教材的深度呢?一是要充分認識生命教育的價值,確立生命教育的價值取向,這對明確教育目標和確定教育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二是要有敏銳的教學眼光,能夠及時發現和捕捉有利於學生髮展,能夠提升人的生命價值的教學內容。三是要有靈敏的教學思維能力,能夠快速有效的整合有生命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把零散的生命教育之光凝聚成生命教育的能量。

二、拓展思維的廣度

所謂思維的廣度,是指某些知識縱向和橫向聯絡的範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不能讓學生侷限於教材,學一知一,學二知二,而應當引導學生善於分析、總結、比較,找出學習的規律,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另一方面,又不能違背學習規律,盲目聯絡。例如,經濟業務千差萬別,學生往往感到會計分錄難記,有的學生希望能有一種模式可以套用。此時,教師一方面在引導幫助學生將各類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進行分析比較,從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另一方面不能為了尋找模式而牽強附會,盲目聯絡。因為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雖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絕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

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效使用教材,不是為使用教材而使用教材,而是以教材為載體,把教材作為引導學生思維的素材。教材是師生心靈溝通和交往的媒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活動要通過教材拓展思維的廣度。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通過教材拓展思維的廣度,就要利用教材來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這一點有十分重要的教學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路,影響學生的學習思路。往往有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能放飛學生思維的風箏,總是讓學生緊貼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走,學生在思維活動中稍微離開教師的教學思路一點兒,就會被教師立刻收回來。大概凡是與教師思維相一致的東西,就是正確的東西,這時就會受到老師的正強化,即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和表揚,而哪些與教師思維不一致的東西,就有可能會被老師認定是錯誤的東西,這時就會受到老師的負強化,即受到老師的否定和批評,或者是由教師認為教學時間緊,把學生才展開的思路立即又中斷了,這是一種無情的斬斷學生思維的翅膀的教學行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教材中的真問題,讓學生多想幾個為什麼,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想出幾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多發現教材中的問題,提出問題,生成新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正確對待學生與老師不同的想法,說法和做法,要注重正確看待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新思維和新的思維方式,要大膽放飛學生思維的風箏,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去充分的思考,盡情地想象,不斷地聯想,讓學生智慧的火花,生成創造的火焰。

三、把握好教材的難度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把握好教材的難度,就是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學生對教材的接受程度。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難度往往不是一個靜態定量,而是一個動態變數,不僅是取決於教材的本身,而且是取決於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對教材的可接受程度。天下事有難易乎?則難者亦易矣,則易者亦難矣!關鍵是一個為字,可為則易,不可為則難。在備課過程中,什麼是備教材要備學生?就是要慎重把握教材的難易度,也就是學生對教材的可接受的程度。

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我主張分層教學。什麼是分層教學呢?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把教材內容分成若干個層面,把教材的難度劃分成幾個區分度,使班上優、中、差各類學生都能對教材難度感到適宜。這就要求教師用同樣的教學內容對不同的學生,根據學習實際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夠讓優生吃得飽,讓中等生吃得好,讓後進生吃得了,各獲各的益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髮展,就要進行分層教學。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大一統的教學相當普遍,一個教師上課,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教學進度,統一的教學要求,統一的教學評價標準,學校成了生產標準件的加工廠,這是造成教學不和諧的根本原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