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國學經典作文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3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經典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國學經典作文5篇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幼在我心中牢牢紮根。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領略了古詩詞的魅力,“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月夜思鄉的情景歷歷在目。“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該是怎樣開朗、達觀的情懷?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不但有大量優美的詩詞,展示著語言的魅力,還有很多經典著作。 比如《三字經》《千字文》,其內容簡短精煉,寓意深刻,包羅永珍。“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國學經典伴我成長1000字作文國學經典伴我成長1000字作文。”告訴我們趁著年少要好好學習,加強鍛鍊,將來才能有所作為。“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提醒我們一定要謙虛謹慎,身邊處處都能獲得知識。這些經典經過了歷史的檢驗,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像一盞燈一樣,給我們指引著方向。

您讀過名著嗎?就說讀完西遊記之後吧,我想成為“齊天大聖”孫悟空,能識妖降魔,辨善惡,為保唐僧而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勇往直前。也曾為唐僧軟弱無能而氣憤。但當我聽了《大唐西域》之後,才知道歷史上真正的唐僧是一個博學、有主見、雷厲風行,為理想和信念,堅定不移的高僧。他不但加強了大唐和印度的文化交流,而且對印度歷史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我改變對唐僧看法的同時,使我對大唐和印度當時的社會制度和習俗有了一定的瞭解,也讓我明白了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歷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發展不如人意,是否與古印度人不記歷史、不學歷史有關呢?不懂歷史就沒有借鑑,就容易走回頭路,發展肯定會放慢腳步!這讓我想到了我們自己,人不可太自負,有了錯誤一定要承認,要記住,知錯就改,學習別人的長處,吸取前人的教訓,才能不斷進步

看完三國,我想成為諸葛亮,像他一樣的足智多謀,能識天氣,看地理國學經典伴我成長1000字作文作文。可像他那樣聰明的人,既不能挽救一個國家,也不能成全他個人,為什麼?看來,這與三國時期各個諸侯之間的爭權奪利,沒有共同的目標有關,這樣既傷害了百姓,自己也無法成功。這讓我慶幸出生在新中國,新中國是以國家統一為目標,沒有戰爭,我們豐衣足食,有明亮的教室。有和藹的老師,有和諧幸福的家庭。可是,朋友們,在我們享受這一切的時候,也要想到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我們該做什麼?能做什麼?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國學,它教我們明事理,辯是非,少走彎路,增加修養,提高素質。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國學經典博大精深,當學生不斷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後,老師教給學生學以致用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將國學經典與作文教學有機融合,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讓經典詩詞更好地引領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當學生我手寫我心,表情達意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後,作文的有深度、有內涵就成為老師和學生們努力想達到的最高境界。那麼,如何把積累的國學經典知識成功運用到作文當中,提升作文的內涵呢?筆者在平時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入手,教給學生將國學經典運用到作文中的技巧,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一經典一故事法

在“百家講壇”上,于丹講《論語》時常常使用“一經典一故事法”。在作文中使用這個方法,可以成功地將國學經典運用到作文中。比如:謹銘同學採用于丹講論語的“一經典一故事法”,將國學經典運用到作文中——

《弟子規》裡講“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這讓我想起:有一次,我的筆丟了。找了我們的班長李永明,向他借筆,跟他說:“李永明,借根筆,我下午還你。”下午放學前,我及時把筆還給了他。過後不久,在一次單元考試中,我的筆寫了一半沒水了。我向李永明遞了張紙條借筆。趁著老師不注意,他偷偷地把筆借給我。考完試後,我向李永明說聲謝謝,及時把筆還給了他。《弟子規》講的真的是太對了:“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三字經》講:“人之初,性本善。”這讓我想起:在一個風雨交加的下午,剛好放學,陳明同學沒帶雨傘,便向身邊的林紅同學借了一把紅色雨傘,因為林紅的媽媽正好開車來接她。過後,在放學的時候,我經常看著他們開心地一起從校門口走出來。我想:借傘的人一定是個善良之人,因為善良的人才值得深交。果然,又有一次,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狂風暴雨。在校門口,我又偶遇了這兩個人,這次是林紅沒帶雨傘,陳明同學看見了,就連忙撐著傘走了過來,和她共用這把雨傘。《三字經》講:“人之初,性本善。”我認為是正確的:世上還是好人多。我也要做這樣善良的人。

  二、對話法

在對話描寫中融入國學經典也是國學作文的一個絕招。比如:楚瑩同學採用“對話法”將國學經典句子運用到作文中。文章開頭描寫了媽媽與我的對話,並由經典帶出了一件事,結尾又用“明白了一個道理”帶出經典,首尾呼應——

有一天,媽媽摸了摸我的臉,輕聲告訴我:“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你怎麼理解呢?”我歪著腦袋,對媽媽說:“公物雖小,也不能佔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就會讓父母傷心。”媽媽聽後,微笑地拍著我的肩膀說:“小鬼,學了國學,你可懂得不少啊。”我不禁心裡想起了這樣的一件事……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火辣火辣的太陽無情地烤著大地。地面就像被烤熱的鐵鍋一樣。我和媽媽到牛排店吃牛排。我拿水果時看見一個人賊眉鼠眼,像只小老鼠似的。只見他到處打量一番,見沒人注意到他,就開啟放刀叉的櫃子,偷偷拿了兩副刀叉藏進口袋裡。此時,半路殺出了個程咬金。他的行為被服務員發現了,服務員皺著眉頭:“請問先生為什麼要拿走我們的刀叉?”那人火冒三丈地對服務員吼道:“你們飯店怎麼這麼無理,連客人的東西都說是你們的。這刀叉是我自己帶來的。你不知道嗎?”他的脖子頓時爆出了青筋。他的叫聲就像老虎在吼叫。最後,餐廳叫來了110,他被警察叔叔?ё吡耍?殖∷?募胰絲戳耍?誦牟灰選Mü?餳?攏?疑釕畹靨寤岬攪斯?е械摹拔鎪湫。?鶿講兀?端講兀?仔納恕鋇淖鋈說覽懟?/p>

  三、線索法

在作文的開頭設計“題記”,在作文的結尾設計“後記”,然後在題記、行文、後記中三次出現主題一致的國學經典句子。這條國學句子做線索可以使文章有內涵而且中心突出。比如:下面的陳栩妍同學在文中採用“線索法”成功將國學經典句子運用到作文中——

讀《論語·為政》隨想

冷空氣南下的一個星期天早上,下著陰冷的雨。我仍然堅持誦讀國學,從中我學到了: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出自《論語·為政》。意思是:子夏問:“怎樣是孝道?”孔子回答:“對父母和顏悅色,是最難的。難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幫助老父母操勞,有了酒食先讓老父母吃,這就是孝子嗎?不是的!對父母發自內心地、和顏悅色地愛,才是真正的孝順!”這讓我想到了兩件事情——有一次我考了90分,那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回到家中,媽媽邊炒菜邊開心地問我:“寶貝你考了多少分啊?”我垂頭喪氣地說:“我考了90分。”媽媽大驚失色地說:“你居然才考90分!”她停下手裡炒菜的活兒問:“這是怎麼回事啊?是不是又粗心啦!”那天我沒有跟媽媽頂嘴,一直靜靜地虛心地聽媽媽說。因為《弟子規》教我們:“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又有一次,我在鄰居小花家和她一起寫作業。她媽媽聽到她考了80分,就一直責備她:“你這是怎麼回事啊!”她不耐煩地說:“又怎麼了!我考80分,你會死呀!”她媽媽氣得臉色發紫,差點要打她。我想:她這樣氣媽媽,媽媽真的會被氣死的。孔子說:“對父母和顏悅色,是最難的。”但是我們要努力做到,這樣父母才能開心長壽。因為我愛我的爸爸媽媽。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四、聯想法

國學作文的'第四個技巧是“聯想法”:從一本國學書聯想到相關的事情。比如:坤元同學在國學作文中不僅運用了“線索法”,還成功運用了“聯想法”:從一本國學書聯想到相關的一件事情——

讀《弟子規》隨想

在一個春天的早晨,我繼續捧書誦讀國學,讀到了《弟子規》中的這樣一句話:“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先學做人很重要。只有知識,卻不懂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是華而不實的人。

這讓我聯想起去年的一件事情:那是一個細雨濛濛的午後,雨聲“沙沙沙”,像一曲好聽的歌謠。一箇中學生揹著沉重的書包在小路上走,手裡還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著,一看就是學霸模樣。腳上鋥亮的皮鞋像大理石地板反著光,格外引人注目。

路上一個清潔工老人正冒著小雨掃地,大掃把在地上發出“唰唰唰唰”的聲音。中學生邊走邊看書,從他身邊走過,大掃把“唰”地掃過來,正好碰到了中學生的皮鞋,鞋子上頓時粘上了一堆黃色泥漿。中學生火冒三丈,厲聲呵斥:

“老頭,你把我新買的皮鞋弄髒了!你賠!”粘上了泥漿的皮鞋不再鋥亮,泥水在皮鞋上畫出了一張扭曲變形的鬼臉。

老人連忙說:“對不起!”並俯身用手要去擦中學生的皮鞋。中學生將身一扭,腳躲開了老人的手,用更刻薄的話吼叫:“髒手別來!越擦越髒!今天真是倒黴!”然後轉身跑了。

留下老人執著大掃把僵在原地,皺著眉頭,一臉茫然。空氣中留下了幾聲中學生皮鞋與水泥地碰撞的“咔咔咔”的聲音,像鋸木聲尖而刺耳,與沙沙的雨聲極不和諧。

周圍的人看到這個情景,紛紛搖頭,對中學生的行為表示強烈不滿。一個老婆婆走到老人旁邊,對老人說:“別理這孩子!父母太沒教養孩子了!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又有什麼用!”

我看到風夾著雨灑在老人花白的頭髮上.讓人心疼。

《孟子·梁惠王上》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學生將平時的誦讀國學與作文有機融合在一起,許多學生的“國學作文”在《薌城薌訊》刊物上發表,反響熱烈,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再次證明了國學作文的魅力無極限!因此,我認為:大力研究如何將國學經典與作文教學有機融合,不僅可以使孩子們愛上國學經

典,還可以讓學生寫出與眾不同、富有深度的滿分作文。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

而在這個“全球化熱潮”席捲全球的時代,英語,成了一種國際化的語言。理所當然的,各個國家都將英語這門語言搬進了課堂,正在努力融入國際社會的中國也自然不會例外。更甚者,視英語重於語文。

而中國的不少學生也認為,學語文不過就是讀讀背背,應付考試的。好在,中國已有許多學者發現了這個問題,並促使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有的學校專門開設了“國學”這門課程,或者將英語的分值壓低等。但是,只靠學校和有關部門的努力,那也只是讓“國學”重新成為一種選拔優等生的課程,學生們只會像重複英語單詞那樣來回唸叨那幾句固定的詩詞,心裡只想著通過考試。

那麼,“學國學”的關鍵就是是我們了,中國的新一代青年。如果我們肯稍稍將應試心情降低一點,或者在圖書館中習慣性地翻幾頁中國古典文學的書,那我們自然會漸漸培養起閱覽國學的愛好。想一想那種畫面,清閒的下午,暖暖的陽光瀰漫在房間中,捧起一本封面古樸的《詩經》,領略那民風質樸的《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對於心中女子的愛慕之情,毫無遮掩地在紙上展現出來。感受將士們保家衛國時所作的《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將士們離家出征遠方時,楊柳飄揚春風蕩,如今歸來路途中,卻已是雪花紛飛漫天揚。

《詩經》的韻味有一些是在它的描寫中展現出來,但更多的還是在誦讀吟唱時給人更深刻的感受。同樣的,《楚辭》、《論語》等經典詩詞,當我們試著誦讀時,我們才真正能體會到當事人的萬千思緒。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當我們誦出此句千古名句時,是否也能體會到荊軻為國家獻身時的剛毅、壯烈!而如今我們的祖國,正面對著嚴峻的國際形勢,卻仍有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想,這時候,沒有比一句激昂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有震撼力的斥責了。

再回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雖有諸多不如意,但當我們豪邁地誦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心中的鬱結之氣便蕩然無存。當我們在西湖河畔漫步或是在沙洲中前行,是否會聯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或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對美景細緻描寫的千古名句?吟詠詩歌似乎在何時何地都能讓我們陶冶情操,開闊胸懷,並能站在古人的位置看事物,賞美景,論天下。

長久在這樣濃郁的中華詩詞的薰陶下,我們的話語便會不知不覺沾染上那清雅的“淡香”,但若想整個人都德藝雙馨,那就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美德是個“高大上”的詞,只有文人雅士,知識分子才能擁有它。其實不然,我們與父母交談時,更心平氣和一些,為他們考慮一些,便是“孝”。我們與他人相處時,要禮貌待人,尊重他人,這便是“禮”。對於我們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點,保護好自己,便是“自愛”。我們做的各種助人小事,便是“善”……如此,你還會覺得美德遙不可及嗎?

但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換句話說,我們還要將中華之美德,傳給其他人。那些接受過我們幫助的人,那些關注我們的人,那些有心人,他們,會從我們的言行舉止中感受到那春風般的美德,並會努力使其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上生根發芽,直至開出和我們一樣的“清香素花”。我想有一天,我們在街上漫步的時候,隨處都可聞到那清幽淡雅的“香氣”。

有人說我們的傳統文化正在被遺忘,有人說我們絲毫沒有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還有人說……當聽到這些流言蜚語時,我們不禁想厲聲反駁,但那反駁似乎顯得蒼白無力,甚至會被認為是狡辯,因此,我們要用行動來告訴他們: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並沒有被遺忘,我們的美德也仍舊“存在”著,它們,在我們中國新一代青年的手中,會重新生根發芽。待它綻放之時,即是我中華民族美德與文化的濃郁香氣散播到世界各處之時。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記一次《國學經典》誦讀比賽

為一步弘揚名族傳統,傳承國學經典引領我校學生,通過誦讀國學經典詩詞,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奮學習,自強不息的優良品質,學校定於這個星期五舉行國學經典誦讀比賽。

這天清晨,同學們早早來到教室,個個精神抖擻,背起了弟子規 ,老師還讓我們演練幾遍,並叮囑我們比賽時不要緊張。叮鈴鈴,上課鈴響了,這也意味著誦讀比賽開始了。我們排好隊,慢慢走出去。

來到階梯教室門口,我們緊張的等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終於,我聽到報號老師叫:“現在是五年級一號班級 出場。”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進了場。

等所有人入場後,只聽見沈鵬拿起話筒說完了總序,接著,全班一起背完了“入則孝”,沈鵬又背起“泛愛眾”中的第一排,全班同學有起伏的背完了“泛愛眾”,這一章。誦讀完後班長用口令整整隊,並向評委敬禮,接著,我班便出場。緊接著,其他班級也進行了誦讀比賽。

這次比賽,讓我知道了一些重要道理。總序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這八章的內容,我基本能按要求做到,但少數部分仍欠缺,如,父母講道理時,嫌??攏?庋?兔蛔齙 父母教,須敬聽 。感謝學校給了我這好的機會,讓我明白,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從幼時搖頭晃腦吟誦“床前明月光”到今朝抑揚頓挫誦讀“怒髮衝冠憑欄處”,古詩詞始終都是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為中華民族悠遠文化凝結的精華,筆墨之間描繪出的盡是壯麗的歷史篇章。從我牙牙學語之時,國學經典便一直陪伴我成長。

猶記初上國小時背誦《長歌行》,只知“老大徒傷悲”警醒我們要珍惜時間,卻惰於去深究其他語句的意味,也難以體會字句中的巧妙安排,只是去背誦,去朗讀。而如今學習古詩詞,從簡短的語句去探索詩人精神世界,去尋覓文思泉湧揮墨寫下的語句究竟包含怎樣的情感,去品讀傳世名篇暗藏的筆法之精妙。從最初的不求甚解到現在的鑽之彌深,國學經典一直陪伴著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也不斷向我們出著難題,激勵我們翻越山丘。而在這漫長的時間中,我們逐漸體味到國學經典的美妙之處;體味到它晦澀語句中的壯志豪情,興衰起伏,又或是蘊含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路走來,總少不了國學經典的陪伴。

毫不誇張的說,國學經典幾乎包羅永珍,它能穿梭古今,引領我們泛舟歷史長河;它能妙筆生花,展現山河之綺麗;它能抒發壯志,教給我們高風亮節;一個人應有的胸懷寬廣,凌寒傲骨,浸刻在詩詞曲賦之中,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教給我們熱愛家國,教給我們民族精神。詩詞亦能描繪壯麗歷史。一如他人評價李白“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字裡行間那個輝煌的時代便躍然紙上。

成長的路上有苦有甜,免不了的則是不斷的學習。國學經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始終浸潤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之中。它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事,教導我們勤奮學習,珍惜時間,教導我們熱愛家國,熱愛自然美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加強,國學經典在我們的精神上印刻下的痕跡便愈深。

國學經典伴隨著每個人成長,也默默潤澤了我們的心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