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國學作文集錦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4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國學作文集錦6篇

國學作文 篇1

國學經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人生。國學經典就像一雙巧手,開啟心窗。有人會疑問了,什麼是國學?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很多。例如:我們熟知的《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都是國學。但是準確點講是《論語》《孟子》等。

大家還記得小時嘴裡碎碎唸叨的“人之初,性本善……”嗎?這就是國學。國學不一定說就是看書,其實告訴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什麼《三字經》《弟子規》都是這樣的,所以說國學經典伴成長

我有一個壞毛病,如果考試考好了一次的話,第二次就不行了。那是為什麼呢?想想一句話就知道。“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也是出自於國學裡的。國學還可以告訴我們做人的品質。所以說國學經典伴成長。

還有人說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還有人說國學太深奧,根本讀不懂,我只能說一句,你錯了!因為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並不是在心裡默默的讀一遍,而是要反反覆覆的讀上一遍又一遍。你才能真正理解含義。

國學中還有幾句話深深的打動了我。“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確實是這樣。媽媽為了我們可以什麼不顧,所以我們要替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搗亂,主動分擔家務。還有古詩所表達的意思。“不是廬山正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蘇軾所寫的《題西林壁》,這也告訴了我們,觀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結論就不同。這再次印證了國學經典伴成長。

國學使人進步,國學使人明智,國學使人高尚。讓我們不辜負老師,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學習國學讓我們更加高尚。

國學作文 篇2

從幼兒園起,我就接觸了我國古人的一些作品,我在背誦著領略到它們給予我的生活的樂趣。雖然不能夠領會其中的意思。

學前我就在媽媽的領讀下,跟讀唐詩宋詞。李白的《靜夜思》,至今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有時晚上我醒來,望著窗外的皎潔月光,在問媽媽:“李白是不是寫錯了,咱們看窗外才有月光,我們的窗前哪有月光呢?”媽媽笑了:“咱們這房子和李白住的房子不一樣。你看,我們現在的窗戶,為了防雨傾斜進來,都在窗戶上加了防雨罩。這樣一來,不僅雨進不來了,而且月光也被擋在了窗外。李白那個年代就不一樣了。首先那時的房子,沒有我們現在蓋深長,其次窗戶也沒有現在這樣設計,他們也沒有我們現在的電氣化照明裝置。為了能借助自然光,他們的床經常是靠窗的。”我似懂非懂的,反正媽媽給我說了一大堆理由。管它呢?那時我的樂趣就是我背會了,大夥都是給我大拇指,誇我聰明。媽媽親親我,爸爸抱抱我,爺爺是樂的.笑,奶奶是孫子棒棒不停地說。

入學了,我們學校也是不停地給我們上些古人的課。《弟子規》、《三字經》等等,主要是讓我們背誦。不過我們揹著著朗朗上口的文字,覺得古人真不簡單。人之初,性本善。揹著揹著,我感覺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問問老師,老師還很贊同。這六個字,就是說人出生時,本性是好的,是一個好人。老師誇我善動腦筋,讓我得意洋洋。這更讓我對於古人的這些文字感興趣,於是我更加努力的背誦。現在我已經能熟練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和《增廣賢文》等等。

我們從一年級就有好多古人的詩,這些詩我非常感興趣。背起來朗朗上口,像唱歌一樣。那李白的《靜夜思》恰巧我和媽媽學過,老師還沒有讀課題。我就說我會背誦,還能說說意思。我的那些小同學甚是驚訝。老師也是臉上掛著驚喜,讓我站起來背誦。我站起後,一口氣背了下來,老師又讓我說了說意思。在我背誦期間,老師一直笑眯眯地,還不住的點點頭。我知道老師對我肯定很是滿意,有內心佩服我呢?果然背完後,老師讓同學們給了我熱烈地掌聲。

自此以後,我學習古人的詩文更是興趣大增,也從他們的詩文中獲得不少智慧。我願意在以後的日子裡,繼續跟著古人的智慧前行,讓我們古人的智慧傳承下去。

國學作文 篇3

古代的漢字屬於表意性文字,字形結構的標音表義傾向,使得漢字的筆畫、結構日益複雜起來,或者是因為一個字從單義變成了多義,因此,出於字形上分化區別意義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漢字上增添成分。例如“雲”,本來就是表示雲彩的象形字,後來表示說話的“雲”(如人云亦云)也用這個字表示,為了區別字義,於是人們在原字基礎上增加偏旁“雨”,構成形聲字“雲”表示雲彩意義,原字“雲”表示說話的意義,如“古人云”。又如“益”,本字就是表示水在器皿上,表示溢位,會意字,後來表示又產生了更加這樣的意義,例如“精益求精、老當益壯”,所以本義就另外創造一個“溢”來表示,這樣漢字的結構就複雜起來了。有些字結構上疊床架屋,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繁難。

俗話說物極必反,漢字結構繁化到登峰造極的時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來了,於是人們又在使用過程中開始簡寫漢字,省改筆畫,形成了一大批的簡化字。實際上,漢字簡化是伴隨著漢字發展始終的,從複雜到簡單,這也是世界文字發展的共同規律。從金文到大篆,從大篆到小篆,從小篆到隸書,再從隸書到草書、楷書,漢字每一階段的發展變化,都伴隨著筆畫結構的簡化。我們今天使用的簡化字,大部分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例如“雲、採、電、面、眾、”等都有數千年的歷史,即使像《說文解字》這樣規範小篆的字書,對於一些俗體字,即民間流行的簡化字,也照樣收錄,比如“禮”字,公元1956年經國務院公佈才取得正體地位,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但實際上在東漢的《說文解字》中就已經收錄了,它在非正體的位置上可以說苦苦掙扎了差不多兩千年,終於迎來了最後勝利!今天出土的許多文物,如居延漢簡、敦煌漢簡、敦煌變文集等都有許多簡化字,至於宋元以來,各種寫本中的簡化字更是滿目皆是,雖然沒有得到政府的承認,不能登入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卻非常盛行,與官方文書形成鮮明對照。

所以漢字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一直是兩種勢力在相互鬥爭的:從便於區別字義看,漢字需要繁華,結構複雜些,筆畫多些,這樣多一些區別特徵;從有利用人們日常學習使用看,漢字需要簡化,筆畫結構簡單一些為好。在這兩種勢力的鬥爭中,簡化取得了最後勝利,因為人們創造漢字是為了使用,當然必須順應民心,適當簡化,於是漢字在發展過程中就產生了簡化字,簡化,是文字發展的必然,簡化字,是漢字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今天不簡,明天一定要簡,這只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我們今天簡化漢字,不過是順應漢字歷史發展的要求,把民間流行的簡體字蒐集起來加以整理而已,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方便人們大眾使用漢字。當然,文字是具有社會性的,因此我們使用漢字,必須注意規範,個人不能隨意簡化,而要由政府主管部門統一管理。

國學作文 篇4

荀子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段話,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裡。因為它能使我堅持不懈,更讓我受益匪淺。

今年的暑期,爸爸讓我去練字,我同意了。老師剛開始教我們的是練點、橫、豎、撇、捺、折。我心想:哈哈!這麼簡單?就寫幾個筆順?這也真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我提起筆,就刷刷地寫起來,沒幾分鐘,就寫完了。我掃視了周圍一圈,只見還有的同學正在慢慢地寫,真是老牛拉破車——慢吞吞呀!

我迫不急待的交給了老師,老師接過去看了看,突然皺起了眉頭,對我說:“這個點要寫得有勁,這個橫沒寫直,還有這個撇要……”天吶!我寫的筆畫還有這麼多不規範呀!

講了幾分鐘後,有幾個同學寫完了,老師把他們的跟我對比了一下,我一看,他們竟然寫得那麼好!我的還跟他們相差十萬八千里呢!

我回到座位上,有些灰心喪氣,想打“退堂鼓”,我突然想起荀子有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我的信心突然恢復了許多,於是,我又提起筆,開始一筆一畫地寫。

寫完後,我又小心翼翼地交給老師,老師看了,點頭稱讚,並且給全班展示了一番,我頓時心裡感到甜滋滋的,腳下好像踩著一朵幸福的雲。

現在國學已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嚮導,是我學習生活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我怎樣做是對,怎樣做是錯,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國學作文 篇5

讀國學,如品一杯茶,淡雅幽香,沁人心脾;味國學,似飲一罈酒,醇厚香甜,沉醉其中;賞國學,如看一場雪,紛紛揚揚,粉妝玉砌;知國學,如灑一場春雨,悄無聲息,滋潤萬物。捧起國學經典詩文的那刻,你便佔據了我的整個心靈。從此,你時時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邊。——題記

何為國學?那些我們看不懂,那些讓我們心塞的古文?當然不是,國學它的魅力不是文字,那先輩們用智慧為後人留下的精神食糧是國學,那先輩們為後人留下的指路明燈是國學,那一個個國學經典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遊子吟》中寫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告訴我們: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一樣的,永遠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要孝順我們的父母,不總是依賴著父母。

《論語》中寫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主要是說對於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告訴我們學習分為三個層次,只有以學為樂,才是讀書、做學問的最高境界。

《三字經》裡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們知道了“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學習,是不對的;年紀小的時候,不肯努力用心學習,等到年紀大了,還有什麼用處呢?”這個道理。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告訴我們:與他人相處,應抱有真誠、誠懇、熱情之心,懂得知恩圖報。

成長路上,有國學經典一直陪伴在身旁,足矣!

國學作文 篇6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大概是連小朋友都會背的吧!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國學經典卻一直流傳併發揚至今,《增廣賢文》《唐詩三百首》《四大名著》……這些著作無不體現出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就拿漢字來說吧!從最初的甲骨文到現在的簡化字,其中經過了多少的改革與創新。在悠久的歷史文化長廊裡,那一個個方方正正的中國漢字,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演繹著一曲曲優美的樂章!

什麼是國學?國學是幾千年民族文化的積澱,是啟迪人們心靈的鑰匙,是指引人類進步的一顆閃耀的明星,是人類美好精神的寄託!所謂經典,就是司馬遷蒐集華夏文明,留下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嚐盡百草,用親身體驗造福後世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嘔心瀝血編纂的《四庫全書》……

每一篇著作的完成,無不凝聚著那些作者們心血!說起經典人們還會想到讓國人驕傲的唐詩宋詞。我喜愛王維的“大漠孤煙”,喜愛李白的“桃花流水”,喜愛杜甫的“齊魯青未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給了多少絕境中的人帶來了希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體現的是一種怎樣的壯志豪情?“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更體現了詩人那堅貞不屈的錚錚誓言!還有“路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詩人流露的又是怎樣一份真切的思鄉之情啊!

誦讀國學經典,感受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領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誦讀國學經典,讓傳統文化植根在心中,茁壯在我們的人生旅途!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我們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讓國學經典,伴隨著我們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