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國學作文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3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國學作文3篇

國學作文 篇1

何謂國學?何謂大師?何謂境界?一國之學乃國學,大家之師乃大師,無境之界方乃最高的境界也。一個人文化精神境界的深度決定的人生的最終高度,也只有這種追求境界的人才能紮根國學,看似無形卻有形地影響著世界,成為大家之師。

曾看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和尚在得道前劈柴、挑水、唸經,得道後還是劈柴、挑水、唸經。於是就有人不解,問和尚:“你這有什麼區別嗎,何為得道呢?”和尚說;“得道前我劈材時想著挑水,挑水時又想著唸經,一樣也做不好;現在我劈柴時就只想把柴劈好,挑水時就只想把水挑好,唸經時就一心一意念經,所以不同的是心情。”正是多了這一份心情,和尚得道了。真正的大師追求的是境界,是內心的一種素養,由裡及表。虛偽的大師追求的是形式,是外在的一種華麗,有表卻無裡。

百家講壇上那一位位自稱國學大師的人物在講壇上講得口沫橫飛,生怕國人不知其平生所學,狠不得把中國五千年光輝歲月重頭再講。其實他們算不上真正的國學大師,他們只是對中國歷史研究透徹一些罷了,沒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沒有資格自稱大師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論人生三境界: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這是一個非經不可的過程,但此三境界並不代表最終的境界,因為境界沒有最終,只有在追求中不斷完善。

大道至簡,寧靜致遠,生活中的身邊小事簡單平凡,但內心可以在寧靜之中悟出人生真諦,豐富自己的吶內心世界。炯炯目光,透過千年塵封,看到事物最真實的本質。平庸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虛偽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真正的智者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唯一的區別是:心情不同,境界不同。這是一種內在的修行,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伯牙絕弦謝知音正是因為鍾子期無需言卻能洞穿伯牙的內心,達到一種共同的境界,達成共鳴,高山流水宛如天成。

文人的精神境界是高深莫測,至高無上的,活在自己的精神境界卻淨化著世界的汙濁。梭羅在瓦爾登湖邊搭起一座木屋,過起自耕自食的生活。“我生在何處,我為何而活”是他所思考的問題,他的思想就像湖水般純潔透明,像山林般茂密深邃。這才是大師所應追求的境界,沒有工業社會帶來的汙染,有的是大自然給人的澄清空氣。

境界無止境,立足國學之根本,永遠追求才是大師之風範。

國學作文 篇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辦公室丁麗娜老師是個女諸葛,聽其言,經常令我腦洞大開。這不,本次的“舌尖體”就是從她那裡獲知。

很喜歡玩文字遊戲。帶著一幫學生,玩文字遊戲更是不亦樂乎。以前玩過“說明書”、玩過“劇本”、玩過“控告信”、玩過“寶塔詩”。這次,一聽可以玩“舌尖體”,全身細胞頓時活躍起來,這個學生一定喜歡玩,也一定能玩得得心應手。

“舌尖上的中國”也看過幾集,其語言很有特色,也很風趣。往俗了說,就是“有話偏不好好說”,偏要“折騰著說”……

適逢本單元介紹民風民俗,可以結合這個寫法介紹民間小吃,就這麼定了!

從網上找了一些“舌尖體”語言,讀給大家聽,引來一陣笑聲:“老師,這‘舌尖體’不難,不就是把蔬菜當作人來寫嗎”?

孺子可教也!

挑選自己熟悉的一道菜,動筆開始塗鴉,不一會兒便交上來片段若干,讀罷,頓覺赧然:六年級學生,已然情竇初開,感情生活貌似比成人還豐富。所有的蔬菜,但凡是A炒B或炒C的,一律談起了戀愛。其語言之俏皮之老練,令我驚訝。只是在描寫的時候,一味誇張地寫它們之間的.相遇,倒把製作方法和口味給遺漏了。

拿了學生習作,再度講評,誇張要有度,描寫要結合材料介紹、製作過程、佐料、菜品的色香味……講完,繼續修改。

少頃,學生習作基本完成。一讀,口水狂飆。雖介紹的均是下沙本地家常菜,然,在它們的筆下,卻成了一出出充滿感情色彩的豔遇,且色香味俱全。讀之,令人捧腹。

“舌尖體”文字遊戲結束,欲罷不能,心裡不禁浮想聯翩,接下去我們該玩什麼呢?三國體?甄?痔澹抗盼奶澹亢炻ヌ澹慷裕?桓齦鐾婀?ィ?嫠?鎏旆?馗病H盟?強純矗??曇堆???嫖淖鍾蝸罰?謊?芡嫻梅縞??稹?/p>國學作文 篇3

文化的海洋,煙波浩渺,國學經典就是那一抹溫柔月光下盪漾的波浪,在潮去汐來中明亮。

羅曼·羅蘭曾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為了探索它內在的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為這裡反映了它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

有一些事件屢現報端,電話詐騙案致三名大學生走投無路,最終青年命逝的事更是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反響。生活中,亂佔車道,夜半擾民,口出髒話等不文明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這一切都使我們深感憂慮,是否國學經典傳承的美德逐漸淡然?

《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書中有關於學習的,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

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內心的安寧。

每一個人內心都需要一種傳統精神的堅守。中國航天科技高階技師徐立平自1987年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這是一種姿勢的堅守。還有官東主動請纓加入“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中游湖北監利水域救援現場後,他第一個跳入水中,救出了緊張的老人。將自己的水下裝備分給他人。這是一種分享的精神。更有剛剛帶領中國女排披荊斬棘奪得奧運金牌的郎平教練,是對傳統精神合作的堅守。他們的湧現正是社會真,善,美的主流。在我們的校園中,隨處可見互相講題的同位,幫忙打水的同學,認真備課的老師,這都是國學經典的傳承與發展,是美德的體現。

國學經典,於無聲處繞樑,於無色處絢麗,於陋巷中金玉滿堂,於荒蕪中高朋滿座。我們應誦讀國學經典,傳承傳統美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