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讀後感(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7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包法利夫人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彙編15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1

一個是伸張正義的瘋癲騎士,一個是耽於幻想的失足女子。在愛瑪身上,我看到了堂吉訶德的影子。雖然二者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但前者更加徹底,後者多半是滿足虛榮心而已,藉此向庸常的生活挑釁,向所謂的命運不公平性報仇。關於對愛瑪人物形象的分析,我想任何人都超越不了一個人,那就是作者福樓拜。他筆下的愛瑪“天性多感,遠在藝術愛好紙上,她尋找的是情緒,並非風景”,因此她並不滿足於生活的平靜,她的幻想永遠是不切實際的浪漫,或者更確切地說,以她所處的現實看來,她幻想的生活是屬於別人的,而不是她自己的。尤其是渥畢薩爾之行是她差不多陷入白日夢的神經質狀態,她能在“想象之中,跟著他們上坡下嶺,穿越村莊”,甚至“買了一張巴黎地圖,用手指指點點,遊覽紙上的京城”。而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愛瑪一直期待意外的發生和賴昂出走後她的狀態幾處,讀起來讓我感覺像是錢鍾書先生的筆風。總之,愛瑪的形象在我理解的範圍內,是沒有超越作者所描述的。她的悲劇正如作者書中所透露的,是社會,是個人(除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之外,她自己還深深地受著“夫貴妻榮”的思想的鉗制),悲觀一點說,是命運造成的。

同樣,包法利夫人不僅僅只是愛瑪一個人,正如查理的母親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包法利夫人。她遭受著丈夫、兒子的雙重背叛(兒子的背叛表現為愛妻子勝過愛母親)。杜比克寡婦也是一位遭受背叛的人,查理對她無愛,這一切都是現實造成的。可憐的朱斯丹,只是愛瑪命運中另一悲劇人物。

查理在書中,可以看作是另一個愛瑪,他同樣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以為愛瑪快樂,他製造著“自己能使愛瑪幸福的假象“,如讓她與羅道耳弗騎馬郊遊、驚喜地安排她去魯昂彈琴(實則是去和賴昂談情)等。他一心為愛瑪的幸福奔波,卻從未發現他們的世界幾乎沒有交集。書中有一處描寫同床異夢的章節,讀起來讓人心酸,感慨查理這般深沉的愛給錯了物件。讀者們會多少人為結局處的他太過懦弱,不僅原諒情敵,還把一切歸咎於命運,不過在我看來,這是最自然的解釋,那時的他已經不能為力了,命運是最大的敵人。愛瑪死後,查理唯一的浪漫就是給愛瑪設計了一個符合愛瑪憧憬的棺木,讀到此,不禁想著,可能他一直在努力地消除兩者間的隔膜,只是沒有成效。

最後,小說結局了,但故事似乎還沒結束,壞人(書中相對於偏向“惡勢力”一方的人物,如勒樂、郝麥)“勝利”了,而白爾特延續著愛瑪和查理的悲劇,未來不見光明。一切照舊繼續演繹著人生的不公平命運,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依然在繼續。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一本十分經典的書,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書,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被譽為“最完美的小說”。

《包法利夫人》描寫了女主人公愛瑪一生的悲劇。愛瑪是法國外省一個富裕農民的女兒,少年時深受宗教和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長大後,她與平庸老實的醫生包法利結了婚。她不滿足於家庭生活,幻想追求理想的愛情。她涉足上流社會,對奢華生活的嚮往和對浪漫的追求使她走上了墮落的道路,終因債務纏身,屋裡解脫而服毒自盡。本書是奠定福樓拜文學聲譽和地位的傑出作品,被稱為“最完美的小說”。

看了這本書,我們都會同情包法利醫生,而討厭愛瑪,但是我們現在正像愛瑪一樣,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終什麼都沒有得到,反而使原本擁有的變得一無所有,愛瑪的'故事值得我們謹記,值得我們作為一個教訓而不去犯這種錯誤。

愛瑪最後選擇了服毒自盡,她這種做法也許很懦弱,但是也許這是她想到的最好的一種解脫的辦法吧!可能她是不想連累包法利醫生,也可能是她自私的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但是無論是哪種方法,都看出了愛瑪的懦弱。

我們不能學習愛瑪,要珍惜現在,把握現在,不奢望一些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在生活中實現。把握現在,才有未來。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而不是向著未來,想著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人們往往會忘了現在的處境,想著以後的生活,所以才一腳踩空,掉入深淵。

珍惜你現在的生活,以後才不會像愛瑪一樣,落得這樣的結局。

包法利夫人好詞好句讀書筆記摘抄

包法利夫人讀書筆記好詞好句摘抄及感悟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600字2篇

發表評論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3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譏諷性的小說,反映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別。

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他--現實主義作家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艾瑪的經歷,再現了19世紀法國的社會生活。《包法利夫人》的形成使它成為近代小說的一個新的轉折。從《包法利夫人》出世以來,小說家知道即使是小說,也要仔細推敲。但是,《包法利夫人》也為作者帶來了一些影響。許多人議論紛紛,批評福樓拜這部書“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他還被法院傳了去:原來是有人告他“有傷風化”。這時許多讀者紛紛向福樓拜表示同情和支援,甚至連一向反對他的浪漫主義作家也為他辯護。由此可見《包法利夫人》的影響。

書中的女主人公艾瑪出生在外省的一個還算富裕的農家 .她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艾瑪迷上了看小說,其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著迷了.小說中的情節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她的願望.在機緣巧合下,艾瑪嫁給了醫生夏爾.可是在婚後才發現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裡,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後的相處中,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兒? 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著罷了.自從艾瑪參加了安德威烈侯爵的那場舞會後,她的心也一樣,一經富貴薰染,便不肯褪色。

她渴望刺激的愛情,萊昂、羅多夫給予了她,但只不過“逢場作戲”罷了。一個個拋棄了她。

最終她積債如山 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艾瑪求助於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醜態在艾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後選擇了死亡……

艾瑪,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她,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 。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最終導致了艾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說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包法利夫人》反映出當代社會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在繁華和虛榮裡,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命運是虛無的,愛情也是虛無的,人們總是茫然的,對一些不屬於自己的,總是去狂熱的追求,而不知那些與自己的現實的距離。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4

嘗試了幾次,終於把這本書讀完了。不要相信需要堅持的不是真愛,有些時候你得逼自己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完全靠興趣。你每天下班刷抖音,看短視訊,可以一直刷到睡覺,難道這是你的興趣。

為什麼讀不下去,我讀完後,找了找原因。譯本很平淡,讀起來費勁不流暢,人物也是一會兒叫醫生,一會兒叫名字。反正我看這本書,完全沒有感受出書評人說的那麼偉大,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原因。

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故事裡面的場景現在還在發生著。就跟高曉鬆說金瓶梅一樣,人還是那些人,什麼都沒有變,唯一變的只有時間。或許這才是一部作品最偉大的`地方,無論放在那個年代,你都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彷彿就說著身邊的事情。看看現在的,各種借貸平臺靠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來賺錢。無需抵押,輕鬆貸款。不知道多少人妻離子散,命喪黃泉。看看現在的出軌,娛樂圈尤甚。吃瓜群眾熱議的就是這些話題,明星出軌曝光,頭條几天不散。

積極的事情也有,包法利深深地愛著包法利夫人,哪怕她出軌,都百依百順。愛情從來都有,只是看是一個人的事情,還是二個人,或者三個?

讀完感嘆,壞人總是在當道,好人總是被欺負。藥劑師,典型的小人,欺上瞞下,兩面三刀。最後得到騎士勳章。包法利,被帶綠帽,被搞破產,依然選擇原諒她。

或許再過百年,還是會發生這樣的事和這樣的人,人性的進化是漫長的,可能永遠也進化不了。如果你也讀不下去,我建議你還是努力的讀一讀這本書,或許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收穫。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長篇小說,故事中主人公的經歷讓我知道了人心的美醜,人性的善惡。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包法利夫人善良美麗而又溫和的人。她一開始就是一個撐傘的小姑娘,後來她認識到了一位也很溫和的查爾斯。她們慢慢地從相見,到相識,到相愛,於是就生活到了一起。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她哭了,包法利的老公也不知道為什麼,他抱著包法利夫人一邊抱著她一邊安慰著她,後來她不哭了,後來他們去了一個地方去散步,太熱了,他們就撐傘去了,那個男人太好了好像不想讓包法利夫人受一點點的傷害。故事的結局非常悲慘,包法利夫人對生活感到絕望,對愛情死心。最後迫不得選擇了自殺。包法利夫人死後查爾斯也猝死了,他們的小女兒伯特被送往cottm—mill謀生。包法利夫人在鎮上算是一個亮點人物,自然就會引來許多求愛者。其中一個求愛者叫文書比包法利夫人小很多,文書很喜歡包法利夫人,他最後去了里昂進修,但是他對她的愛慕之心沒有變,恰恰給另外一個求愛者一個機會他是一個不懷好心的人他只是想玩玩包法利夫人,上來他的‘魚鉤’。

他的不懷好心被包法利夫人知道了,就和他分手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經歷讓我知道了人心的美醜,人性的善惡。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5

愛瑪的人生中,最愛她的男人,除了她爹,就是夏爾了。但愛瑪卻不懂得珍惜這個在生活中處處包容她、滿足她、愛她的男人,一次又一次的傷著夏爾的心。

愛瑪先後愛上了萊昂和羅多爾夫,過程都很甜蜜浪漫,但他們對愛瑪都是始亂終棄,沒有一個願意給愛瑪一個家。愛瑪只顧著一次又一次的傷心,卻始終看不見身邊一直默默陪伴著她的丈夫。

愛上了不該愛的人,就該及時止損。

但愛瑪顯然並不懂得這個道理。她只顧著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對愛情的想象中,忽略了丈夫,也忽略了女兒,這些在她生命裡真正重要的人。

愛瑪被羅多爾夫的甜言蜜語哄騙了身心;愛瑪坐上了萊昂的馬車,和萊昂在馬車裡做著不可描述的事;愛瑪一次又一次淪陷在漂亮的包包首飾裡,欠下了難以負擔的高利貸,陷入了生活的沼澤。

所有自身負擔不起的放縱,都會迎來生活最猛烈的打擊報復。

愛瑪被勒侯追債,被萊昂和羅多爾夫拋棄,被鄰居熟人所鄙夷。唯獨夏爾,依舊用著自身那份略顯遲鈍的愛情呵護著愛瑪,時刻都在關心著她,從來也沒有想過放棄她。

夏爾雖然在生活中,顯得很平庸無能,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好丈夫,好父親。夏爾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給愛瑪一個更好的人生。

和愛瑪一起參加舞會、為了愛瑪搬家到更大的地方、替愛瑪還清債務......愛瑪身邊的男人,只有夏爾是真正不計較得失的愛著她的,但她卻不懂得珍惜。

如果愛瑪改過自新,她依舊可以迎來閃閃發光的人生。

如果愛瑪能夠看清渣男的本質,迴歸生活本身,珍惜自己的丈夫和女兒,那麼她的人生,也不會那麼悽慘。如果她在發現愛錯了人的時候,能夠及時止損,該有多好。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6

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他——現實主義作家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艾瑪的經歷,再現了19世紀法國的社會生活。《包法利夫人》的形成使它成為近代小說的一個新的轉折。從《包法利夫人》出世以來,小說家知道即使是小說,也要仔細推敲。但是,《包法利夫人》也為作者帶來了一些影響。許多人議論紛紛,批評福樓拜這部書"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他還被法院傳了去:原來是有人告他"有傷風化"。這時許多讀者紛紛向福樓拜表示同情和支援,甚至連一向反對他的浪漫主義作家也為他辯護。由此可見《包法利夫人》的影響。

書中的女主人公艾瑪出生在外省的一個還算富裕的農家。她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艾瑪迷上了看小說,其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著迷了。小說中的情節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她的願望。在機緣巧合下,艾瑪嫁給了醫生夏爾。可是在婚後才發現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裡,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後的相處中,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兒?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著罷了。自從艾瑪參加了安德威烈侯爵的那場舞會後,她的心也一樣,一經富貴薰染,便不肯褪色。

她渴望刺激的愛情,萊昂、羅多夫給予了她,但只不過"逢場作戲"罷了。一個個拋棄了她。

最終她積債如山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艾瑪求助於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醜態在艾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後選擇了死亡......

艾瑪,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她,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最終導致了艾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說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包法利夫人》反映出當代社會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在繁華和虛榮裡,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命運是虛無的,愛情也是虛無的,人們總是茫然的,對一些不屬於自己的,總是去狂熱的追求,而不知那些與自己的現實的距離。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7

包法利夫人是我看的第一部法國長篇小說。說實話,初讀時我幾乎提不起興致,情節淡如清漣,幾乎毫無起伏,只是平平上演最日常生活中的樁樁件件,但漸漸就覺出隱藏其幕後的人生況味。直到愛瑪出現在查理的視野中,這個故事似乎才開始鮮活起來:田莊裡的寧靜安袢,房屋裡精緻的器皿灼爍熠熠,比第厄普象牙還白淨令人驚訝的指尖,愛瑪拾鞭時臉頰漲紅,陽光下微揚的灰塵,精細散漫的勾勒描繪氤氳著霧一般浪漫的氛圍一一但這些只是一場霧,一下子又晴朗照舊起來;這不是個風花雪月的故事。

這時候我才開始讀出興致來,覺得這就像一杯茶,初呻時索然無味,但靜靜閉上眼睛才可細嚐到舌齒間縈繞的氣息,有一點甘甜,更多的是苦澀,卻哀而不傷。因為早已知曉結局,所以從頭到尾都沒有激盪的心情,沒有因懸念而滋生的懷疑≌饈俏彝反謂喲サ劍因為在國內的作品中最忌憚這個,(當然也有列外V皇俏頤豢吹)雖然也有情節的高低幅度,但都很滑順,似乎理所當然。我在前言裡曾看到這樣一段話:“福樓拜主張從作品排除自我,不流露感情,不插入議論,不讓一字一句留下作者的觀點或意圖的痕跡。”當時還糊里糊塗,直到接近結尾才慢慢領悟,福樓拜用“我們”的純客觀視角的一縷線,將我們牽引進了他事先編排好的境界中中,燕子在路上顛簸激起的塵土飛揚,教堂裡清越的鐘聲,永鎮寺的一草一景,人們忙碌時的'陰影憧憧,雞在鳴狗在吠,讓我們影影綽綽看見那個時代社會的生活。而不見作者一絲身影。他不是在陳述而是在演繹這個故事,所以他能如此隱藏。

愛瑪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激烈衝撞下的犧牲品,更是一個被上流的社會所遺棄的可憐人。她出生在農莊,擁有麗質卓絕的美貌,在修道院裡不但沒有因宗教信仰而受到制約,相反還被那些浪漫主義所薰陶,她耽溺於小說裡的愛戀如痴,月光下的喃呢,情意綿綿,漸漸背棄了宗教信仰,而宗教裡的“避世離俗”讓她越發遠離現實真諦,她將自己的靈魂囿於她編織的與自我現實格格不入的綺麗的夢中,她永遠不知道這其實是一種不可達成的虛妄,一直竭力尋找。農莊裡的生活庸俗而乏燥,所以她不安於靜,日日翹首有一個契機達成願望,於是當查理出現時,她本能認為這就是那個契機,那個驟然而至的愛情。她不加考證,不假思索,急不可耐就隨之而去。但卻愴涼地發現這不過是大漠裡的綠洲,在生活與期待的脅迫中的彷徨急躁的錯覺,於是後悔莫及。而那場宴會恰逢打開了她心中的慾望之門,讓她越發渴望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8

缺乏智慧的幻想產生怪物,與智慧相結合的幻想是藝術之母和奇蹟之源。——哥雅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艾瑪(即包法利夫人)就是個充滿愛情幻想的人,但由於缺乏理智與思考,她的愛情幻想最終把她拉進死亡的深淵。

艾瑪,是一個深受浪漫主義文學影響的富裕農家獨生女,原期待通過結婚來實現她的愛情幻想,但丈夫包法利的平庸和無能卻使她大為失望。她先後碰到了年輕的實習生萊昂和情場老手羅多夫,渴望在他們身上得到她所向往的愛情和激情,但一個軟弱無能,一個對她始亂終棄。最後,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這些人卻一個個斷然的將她拋棄,艾瑪的心靈受到重創而又走投無路,最後選擇了自殺。她終於為她的浪漫主義幻想和行為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

幻想不只是停留在腦海之中,更多的是付出行動。

像張海迪,從小時就高位截癱,在別人看來她的一生是無望了,做什麼都是徒勞的,可她卻不甘命運的蹂躪,發奮學習,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張海迪以她驚人的毅力學會了四國外語,還成為了碩士、博士!她用行動闡述了幻想變成現實的奧祕。

愛因斯坦,小時被認為是傻瓜、笨蛋,可後來人家不也成為了名譽全球的物理學家了嗎!

自古人們就有上天、飛翔、探索宇宙的幻想,這在以前看起來似乎不可能,可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飛機、火箭不照樣造出來了嗎!

可見,無論做什麼,努力才是硬道理!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即使是幻想,只要努力去實現,就一定能夢想成真!可千萬不能像小說中的艾瑪一樣整日停留在幻想之中,最終走向毀滅。

幻想雖貶,但不努力只怕連一點點念想都將成為奢望。所以,朋友,請讓我們腳踏實地地向夢想前進!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9

在閱讀《包法利夫人》的時候,我感觸最深刻的就是有幾處場景的描寫,福樓拜的文字安排和描述給了我很具體、生動的畫面感。讓我在閱讀小說的時候感覺像在看一部電影一樣。首先一個是在展覽會上,主席先生正在為優秀農耕者頒發獎狀的時候,羅多夫卻一心一意的用著花言巧語勾引艾瑪和他在一起。其中有一段,福樓拜一行隔一行寫主席的頒獎詞和羅多夫的情話,兩個截然不同的話語被巧妙的安排在一起,迴環往復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在巨大的張力和對比下形成的一種強烈的藝術效果。比如:

“多少回我想走開,但我還是跟著你,一直和你待在一起”

“肥料獎”

“就想我今天晚上,明天,以後,一輩子都要和你待在一起一樣!”

“獎給阿格伊的卡龍先生金質獎章一枚”?

這樣的語言風格有一點幽默,但是幽默中我又讀到了一絲嘲諷,不僅僅是對羅多夫所講的那些完全不經心只是為了誘騙艾瑪和他在一起的情話的嘲諷,更是對艾瑪竟然會如此輕易地就聽信了羅多夫誘人的情話的嘲諷。其實,還有一絲對這個展覽會上,主席先生們一系列冠冕堂皇的在臺上“回顧社會的萌芽時期,描寫洪荒時代”歌功頌德的嘲諷。因為臺下的人要不就是像羅多夫那樣根本不經心的在做其他事情,要不就是像那位獲獎的老婦人卡特琳那樣根本不懂得“該往前走,還是該往後逃,既不明白大夥兒為什麼推她也不明白評判委員為什麼對她笑”的耕種者。這樣的展覽和頒獎不過是領導者們一次自導自演的表演罷了。第二個讓我很有感觸的是包法利夫人第二次和萊昂在劇場相遇後,萊昂再次追求起艾瑪來。萊昂邀艾瑪在教堂見面時,被囉嗦的介紹教堂的門衛所擾,所以萊昂叫了一輛馬車,在馬車上最終打動了艾瑪。使艾瑪成為了他的情婦。在沒有上馬車之前,艾瑪是不太願意和萊昂在一起的,甚至寫好了回絕他的'信。福樓拜寫那輛馬車“走下了大橋街,走過藝術廣場、拿破崙碼頭、新橋?”又寫到“”往前走”車子裡面的聲音說”、“不要停,一直走”、“怎麼不走呀!”

整整一頁描寫都在寫馬車經過的地方和車子裡偶爾傳出的不要馬車停車的聲音。卻隻字不提萊昂在馬車裡如何說服艾瑪成為他的情人,但是卻讓我感受到了萊昂的情話一定是露骨而且綿長的。最後,以“一隻手從黃布窗簾下伸了出來,把一封撕碎的信扔掉”作為結束,暗示了艾瑪和萊昂最終成為情人。福樓拜留下的這片想象空間給我很生動的一個電影場景的畫面感。讓我的期待心理即得到了一部分的滿足,萊昂終究是對艾瑪展開了熱烈的追求,但一方面又沒有完全契合我的期待,沒有大段的情話而是一輛馬車不斷飛馳的畫面。然而在這樣的留有無限想象的描述中,我有感受到了文學特有的表現能力。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10

《包法利夫人》是繼《人間喜劇》、《紅與黑》的法國又一部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傑作。

有人說:如果有中國小說能與《包法利夫人》相媲美,那隻能是《紅樓夢》。由此可見對《包法利夫人》的評價之高。

在網上看到福樓拜在寫《包法利夫人》時發生的兩個小故事。

有一天早上,一個客人去拜訪福樓拜。福樓拜用過早飯就上樓去工作,一直寫到中午。吃午飯時,客人問他寫了多少,福樓拜說,我寫了一個逗號。吃過午飯,福樓拜又埋頭工作了一下午。到晚飯時,客人又問下午寫了多少,福樓拜說,我把早上那個逗號抹掉了。

第二個故事還是講一個朋友去拜訪他,看見他坐在門口痛哭流涕,哭到都哭不出來了,還在哭。朋友問他出了什麼事。他說,包法利夫人死了。朋友弄清了包法利夫人是誰後,笑著說,你可以不讓她死啊。福樓拜說,不,她非死不可,她已經無法再活下去了。她不得不死了。說完了,又接著哭去了。

小說的主人公包法利夫人,名叫愛瑪,生在農場主家庭,受過修道院的教育,嚮往上流社會奢侈的生活。但她卻嫁給了平庸懦弱的包法利醫生,她逐漸對包法利不滿、失望。她不切實際,盲目追求上流社會的奢侈生活,為追求刺激和快感,她先後與羅多爾夫、萊昂交往,為此欠下鉅額的債務,抵押所有資產也無法完全還清債務,最後服毒自盡。

毫無疑問,包法利夫婦是悲劇的。包法利夫人出軌,揹著丈夫和情人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導致債臺高築,最終釀成悲劇。包法利從小懦弱,對包法利夫人更是小心翼翼的寵愛,對愛人的出軌毫不知情,面對愛人死亡,傷痛欲絕。但在整理包法利夫人的遺物時,包法利終於發現了她出軌的祕密,所以說包法利也是悲劇的。

小說善於利用環境描寫來烘托整體氣氛。

小說又善於對故事情節進行總結

小說還善於創造優美的文字,如散文一般。

更重要的是,小說通過主人公的經歷來反映一定的時代背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作者副樓拜被起訴,被指控“傷風敗俗,褻瀆宗教”。

小說還有一個副標題,叫做外省風俗。主標題包法利夫人和副標題外省風俗合在一起就可以簡單理解:包法利夫人原名愛瑪,是一個外省人物,並且是一個農場主的女兒,社會地位不高,但她的父親把她送到修道院接受教育,幻想著能夠“山雞變鳳凰”,但現實是當時的社會背景是等級嚴明的.,低階層的普通民眾很難融入到上流社會,所以說愛瑪最終也只能夠嫁給死了第一個老婆的包法利醫生。還有一個事實可以從側面反映法國當時的社會風氣,包法利醫生的媽媽,包法利老太太給包法利娶的第一個老婆是醜陋的寡婦,但是有錢,不愁找不到男人的杜布夫人。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11

《包法利夫人》講的是平庸的人物和平淡無奇的生活,女一包法利夫人是現實主義裡面的庸人,浪漫主義裡面的怨婦,儘管她喜歡閱讀,儘管我喜歡熱愛閱讀的人,但是她讓我厭惡的一點是她對書中的人物和現實生活中的人抱有太多的幻想,這樣只會陷入泥潭,不能靈活地切換。她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命運,自己既然沒有嫁給一個有地位或者富裕的人,就應該好好地做好自己本職,三心二意或者移情別戀只會讓自己非常痛苦的,何必呢?

我個人認為夏爾在他所在的那個地方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人了,他有的榮譽和能力已經是讓我很羨慕了,因為夫人每天只要負責美和讀書就夠了,想要什麼,夏爾都會滿足她,這該是多麼優越的'生活,還有什麼奢侈的想法呢?在包法利夫人死的時候才明白夏爾是唯一讓她愛和讓她依戀的那個人,可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真的晚了。

夏爾雖然是平庸,但是人老實,善良,正直,忠厚,大方,愛一個人就會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給這個人,書中每每寫到他要出門,要離開夫人和即將要見到夫人的那種撕心裂肺的愛與夫人不耐煩的表情的時候,我都是那麼的心痛,為夏爾感到不爽。在艾瑪死後,他寧可負債累累,也不肯變賣房裡的東西,反而要厚葬亡妻,當時他的那種傷感的情愫真的讓我的心有種絞痛的酸楚感,而另外兩個算是情人的人,一個唯利是圖,一個膽小怕事,艾瑪根本就沒有走進他們的心裡,他們只把她當做自己的玩物,玩完就會像垃圾一樣扔掉,這是多麼的可憐和可恨。

說到這裡,又想到夏爾,這個人真的好好啊,如果女孩子遇到這樣的人,那就請你嫁了吧~痴情又善良的人是多麼的難以遇到。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誓自己一定要忠心於自己的感情,一旦結婚,我的感情只屬於那個與我同甘共苦的人,沒有別人能夠干預到我,而阻撓平靜生活的人我都會毫不猶豫地排除掉,靜靜地喜歡一個人就好,也已經足夠。書的結尾,也讓我安心了,夏爾在一片祥和中逝去,而不是被逼債,破產,浪蕩中歸去。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12

在法國浪漫的田園中,本是夫妻相互嬉戲相互放鬆的好去處,但就是在這麼浪漫的一個地方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永不能遺忘的悲慘故事。這就是《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的這部小說讓人再一次意識到人性的冷淡和殘漠,在故事中,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愛瑪對於愛情的幻想和貪慕虛榮的現實,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中她慢慢走向了出軌,最後又在追求理想的愛情中走向了最終的毀滅。

雖然會有很多人覺得,愛瑪的結局是她自己用自己的雙手親手毀滅的,她幸福可以依靠的家也是讓她自己毀掉的,所以愛瑪看似可憐但是她並不值得我們去可憐去為她傷心。

但是在我看來,愛瑪的結局,也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自己的不珍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結果在她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在那個虛無縹緲,任何時候都需要金錢和權力去支撐的時代,任何一個人可能都有過要通過任何方式去獲得金錢獲得權利來滿足自己那貪慕虛榮的心。

但是在故事的後半段,在愛瑪死後,我看到包法利先生為了他死去的愛妻的一些遺物而與自己的母親發生了決裂後,我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了,包法利在愛瑪葬禮上的唯一一次浪漫後再一次用他的真情打動了我。雖然包法利他不懂浪漫、膽怯、木納,沒有一點情趣,也不能給愛瑪帶來她想要的高階的上層生活,但是他對愛瑪的真心卻是別人所不能相比的,別人對於愛瑪只是出於一種玩弄、遊戲的心態,而包法利對於愛瑪是真的喜歡,也許愛瑪是被愛慕虛榮給迷了眼所以才自覺遮蔽掉了對她真心真意的包法利。

而很多人都在看完這本書後,對於出賣愛情、背叛婚姻的愛瑪,大家大多數都選擇一種批判、說教的態度來對待愛瑪的愛情觀,但是大家從來就沒想過,也許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去批判去說教,而是借用這個例子來正確自己對待愛情對待事情的態度。

我們要切記,不要讓虛無縹緲和虛幻迷掉了自己的真心。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13

在清晨的課間十分鐘,我合上了這本書。世界明媚靜喜,而我的心卻彷彿千浪過境,不能平息。在感嘆於女主人公——艾瑪沉淪慾海無法自拔的同時,我繼而沉思了:其實,說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一個滿心浪漫而又美麗的女性嫁給了一個老實愚鈍而又無趣的男人,悲劇就這樣展開了。夏爾普通無奇,寡淡無知,空有一片仁心,對艾瑪百般呵護,言聽計從。他以為她快樂,殊不知她怨恨的,正是這種雷打不動的穩定,心平氣和的遲鈍。他與他心愛的妻子從未交流過思想,對她的心思一無所知,缺乏溝通的兩個靈魂,就算身體的距離再近,靈魂間的距離也彷彿越來越遠。她不滿足於瑣碎無趣的日常,不滿足於平凡無能的丈夫,在每個跳動著的清晨及日暮,怨恨與遺憾深深地交織在她的內心深處,她悔,她恨,可是,她又能怎樣呢?劇幕已然拉開,中止與繼續都自有它的代價。

她也曾如春天一般美好,只是後來突然發現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慢慢地步入了歧途。艾瑪先後有了兩個情夫,為了追求聲色犬馬的享受,追求理想中不切實際的幸福生活,不惜欺騙夏爾,債臺高築。最終,她夢想中的'幸福都一一湮滅了,就連手中的幸福也被揮霍得一乾二淨。

艾瑪的行為在道德與倫理方面,都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我同情她;夏爾的性格何其令人厭倦,但他的深情卻讓人無語反駁。福樓拜曾說:我就是包法利夫人。是啊,她與當今的我們多麼相似,不甘平庸,嚮往著大城市高階層的生活;不願說服著自己,在無聊的小鎮裡了此餘生;幻想著今後種種美好的生活,卻在最終步入社會的潮流時幻滅成泡影。

難道,在面對這種慾念時,我們就只能束手無策,付之一嘆嗎?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曾有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那日,在柳下惠遠遊回來時,城門已經關閉,於是他不得不在城郭外邊露營。這時,有一個女性也跟他一樣進不去城門,因此便與他一同住下了。大約是這個女性衣著單薄,於是柳下惠生了惻隱之心,讓這個女性坐到他的懷中取暖,直到天亮,他也沒有越軌的行為。我想,柳下惠就算作為一介君子,但在面對女性時也難免會心生慾念,但他剋制住了自己,因而被後世稱讚,名留青史。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天堂地獄,僅在一念之間。包法利夫人在面對慾念時,也曾推卻過,但最終還是沒能守住初心,讓罪惡的惡魔掙脫了桎梏,衝破了牢籠,鑄成大錯。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現實與幻想中尋得一個平衡點,那裡面藏著柔美的詩歌,藏著盎然的春意,藏著漫天燦爛的星辰。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14

很久之前就知道《包法利夫人》的內容梗概。今天夏天終於有機會讀它。

夏爾其實並沒有真才實學,他莫名其妙地通過了醫學考試,成了一名醫生。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個中年寡婦,妻子死後,他又娶了鄰村的一個農民的女兒愛瑪。他開始行醫就名聲大振,在治好了愛瑪的父親的病後,愛瑪稀裡糊塗地嫁給了他,成了包法利夫人。婚後愛瑪生活孤寂,她開始思考愛情和男人。她認為自己的丈夫應該有異於其他一切男人,他應該是漂亮的、有靈性的、出類拔萃的、迷人的。然而,她的丈夫卻粗俗不堪。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應邀參加一個舞會,她見到了一些上流社會的男人和女人。她和男人跳舞,玩得很開心。回到家後,她還想念著她的'舞會。包法利見他整天鬱鬱不樂,便決定搬家。

他們從道特到了永鎮。她懷孕了。到了永鎮,她遇到了青年男子雷巨集,他是個文書。她和他談戀愛。女兒出生後,交由木匠的妻子餵養。她有更多的時間和雷巨集談情說愛。不久雷巨集離開了永鎮,她要跳樓,被夏爾發現並阻止了。很快她又遇到了羅道夫,羅道夫三十出頭,有和女人交往的豐富經驗。他們相愛了,偷偷交往了三年。最後愛瑪要和他私奔,他逃跑了。愛瑪失戀了,她病得要死。夏爾細心照顧她,她慢慢恢復健康。在魯昂看戲時,她又遇到雷巨集。雷巨集這次一定要得到她,他們在一起了。她愛得太瘋狂,不停地給情人送禮物。以至最後負債累累,法院要扣押她的不動產。她的情人幫不了她,她服毒自殺了。在她死後不久,夏爾發現了她兩個情人寫給她的情書。他說這是命。再後來他也死了。他們的女兒被送給一位姨媽撫養,姨媽生活窮苦,把她送去做工。

整個小說寫得就是一個女子企盼更絢麗的人生,在幻想與現實之間掙扎。我理解她。她的悲慘結局,不能怪她喜歡幻想。她一開始就錯了。她年輕還讀過書,不應該按著父親的意思嫁給沒有才學而又粗俗的夏爾。她並不瞭解他,只知道他有名氣。婚後才感覺和他生活並不幸福。她內心孤獨,渴望有激情的生活。當她遇到比夏爾好得多的男人,她就開始外遇。夏爾粗心大意,什麼都發現不了。為了向情人表達愛意,她大肆揮霍錢財,欠了很多賬。於是就有了最後的悲慘結局。

歸根結底,她失敗的原因有兩點。第一,她不該嫁給夏爾。第二,她不應該給情人送禮物。約會中應該男人付賬,女人不應該為錢煩惱。外遇沒有什麼,她那麼漂亮、又聰明,怎麼甘心呆在家裡無所事事?只不過什麼都得有個度。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15

在一個不顯眼的日子,當我無意間翻到《包法利夫人》這個書名時,不禁怦然心動,似乎,心中某條隱祕的河流被牽引而出。這是講述了一個平庸的人的一段平淡無奇的生活,但卻可以把這段生活寫成一兩個人作為主角的浪漫主義故事。化腐朽為神奇。

包法利夫人艾瑪,在我看來,她只是一個為追求愛情的女人, “我們正在上自習,忽然校長進來了,後面跟著一個沒有穿學生裝的新學生,還有一個小校工,卻端著一張大書桌。正在打瞌睡的學生也醒過來了,個個站了起來,彷彿功課受到打擾似的。”書中的開頭這樣寫到。這是一種多麼另人難以忘懷的節奏。我想想,我還能說什麼呢,後來我想起自卡夫卡以降的小說家都奉福樓拜為祖師。這麼說來,他就是現代主義小說的源頭的源頭。當然,這對於福樓拜並不重要,對包法利夫人不重要,對《包法利夫人》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改變了自巴爾扎克以來現實主義就是一切的小說的寫法。為小說提供了另一種實際上的可能。小說技巧的革新為小說的重生準備了必要的條件。存在這個詞在更多程度上已經不是現實所能替代。一個好看的故事僅僅是小說的一件華麗的外衣。因此我在讀到《包法利夫人》的時候,那是在一個天氣陰沉的下午,五月,屋外的世界綠意洶湧。我想起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歡喜雀躍不知所謂的情形。其中除對女主人公悲慘命運的悲嘆,想必也包含著一種對奇異的語言之美的歡躍。

我現在似乎可以這樣說:《包法利夫人》在小說的原本意義上,開拓了小說語言所能帶來的更大的閱讀空間和審美愉悅。它藉助提煉語義、複述的手段讓意義--小說本身的存在,始終保持充盈、在場,它以喪失小說本體為代價而獲得語義和快感。這似乎讓我在更大程度上獲得了對小說閱讀體驗和寫作的可能。因此,我想,如果第一次的.閱讀愉悅是一場經歷。那現在,很明顯的,是一場冒險。

對於艾瑪,我並不認為她是哪裡做得不好,或者對不起夏爾。她也只是為了追求自己所謂的愛情。她有思想有慾望但似乎卻得不到上帝的眷顧,其實她也是屬於一個悲慘的可憐人物了。這也讓人側面看到了人情的冷漠和束縛,和當時的世界觀、某些人的人生觀。

或許我們很幸運,由於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我們沒能象愛瑪那樣不幸地可以去隨意做自己所喜歡的事情。否則或許我們中許多人也。同樣會經歷、相類似的遭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