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4.21K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

昨晚,感覺身體異常疲憊,大概是感冒未愈的緣故。無心閱讀,便找了電影來看。是一部國外的老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很早就聽過這部電影,也知道是講老師與學生的故事,並且評價頗高,卻一直沒有找來看。今天正好趁這個空暇欣賞欣賞,就當給自己放個假,給心靈增添一些滋養吧。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大概因為幾乎整部電影都在講回憶,因而節奏顯得十分緩慢,卻並不拖沓沉重。導演的拍攝手法十分平實,並沒有過多花哨的東西和渲染手法,只以真實的呈現觸動觀眾內心和情感世界。

回憶從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從舊友手中拿到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遺下的日記開始,那些埋藏在內心深處的舊日時光也彷彿開始倒流,在腦海,在心間,一頁頁鋪展,一幕幕推進,漸漸拼湊出那段在“池塘之底”度過的歲月……

隨著平鋪直敘的開場白,馬修老師提著他的行李箱出現在一座破敗不堪的校園前。這是一個個子不高、其貌不揚的禿頂“老頭兒”,今天是他第一天到“池塘之底”報到,他是這裡的新任學監。剛到門口,他就遇到了“週六門童”——一個父母雙亡、卻執意在每個週六都在大門口等待父親的小男孩。之後,馬修老師辦理了交接手續,正式走馬上任,接替了他的前任——一個被孩子折磨得遍體鱗傷的老師,成了六十多個孩子的“保姆”。在這裡,雖然哈森校長和各位同事耳提面命,要他小心注意,這裡的孩子一個個都很頑劣,千萬不能“心慈手軟”,否則他們不知要搞出什麼花樣,到時候就是收拾不完的“爛攤子”。馬修老師也聽到不少有關這些孩子的“光輝事蹟”,可心中卻不從認為他們真的是無藥可救。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聽到班上的孩子們編小曲罵他,歇頂的腦袋卻突然靈光一閃,決定開始組織一次實驗——他要在班裡組織合唱團,通過他此生摯愛的音樂來滌盪孩子們的心靈,使他們灰色壓抑的生命重新感受到溫暖、美好、自由與希望。然而,計劃開展的並不順利,經常會有許多“意外”發生。他發現問題學生皮埃爾有著天使般的面孔、天籟般的嗓音,卻也著實有著大家所說的令人頭疼的性格。但馬修老師是個善良而執著的人,他始終不願意放棄每個學生,在教他們唱歌的同時,在課堂上、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之中,耐心地教導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漸漸的,孩子們的歌唱得越來越好了,性子也收斂了許多。而馬修也在孩子們的歌聲中找到了創作的靈感,為孩子們寫了一首又一首屬於他們的歌。那歌聲越過教室的`窗戶,越過學校的高牆,越過大片的叢林,直飛向那湛藍廣闊的天空,就像孩子們那被禁錮了的渴望自由飛翔的心靈。馬修老師帶來的改變大家有目共睹,並且欣然接受,彷彿那一腔教育的熱血又沸騰起來。卻只有校長哈森先生難以忍受,馬修老師的成功就像一面鏡子,映射了他的失敗。因此,他處處刁難,想要趕走馬修老師。當馬修老師無奈地拎著自己的箱子走出學校的時候,不被允許與他見面的孩子們卻反鎖了教室門,以他們特殊的方式為這個可親可愛的馬修老師送別。伴隨著高牆大窗內不斷飛出紙飛機,孩子們優美的歌聲再次響徹天空。馬修老師顫抖著手展開紙飛機,逐一閱讀上面的文字,舌尖跳動的是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那字型如同他們的面容那般鮮活,在他眼前閃過,如同他們的歌聲那般動人,在他耳邊久久迴盪。佇立良久,看到窗子裡孩子們那一隻只拼命揮舞的小手,馬修老師終於挺直了脊背,面帶微笑地離開了。他帶走的,是孩子們給予他的真誠的祝福和純真的愛,還有那個偷偷溜出來,執意跟他走的“週六門童”... ...

最終,那個一貫高壓殘暴、以體罰等手段壓制學生的校長終於被學監和學生聯名告發,離開了這座學校。

日記讀完了,皮埃爾的回憶結束了,電影也隨之到了尾聲。馬修老師與音樂和孩子為伴,平靜度過餘生。他的弟子皮埃爾成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印證了他當初的一雙慧眼和獨具匠心。在他平凡的一生裡,正是他的善良、寬容、循循善誘,使得這些孩子在壓抑和迷惘中看到光明和希望。當背景音樂緩緩響起,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再次震撼了我的心靈,只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好、最美麗的聲音,他們是世界上最棒的合唱團!

此時此刻,回想著電影中孩子們放聲歌唱的畫面,感動的潮水還在一波一波地湧動。教育是什麼?是愛,以愛去博愛,就像那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2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影片的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

這個影片講了:在一所國小裡有一個班,這個班裡的學生有許多不好的行為,盜竊,吸菸,喝酒,打架……但在馬修老師的帶領下,這些學生改掉了他們的壞毛病,從此不再吸菸,打架……變得上課認真,不再開小差,做惡作劇。

在這影片中有兩位老師,他們有著強烈的對比,一位是馬修老師,一位是哈善老師。當學生做錯事時,馬修老師會很幽默的去教育他,而哈善老師卻不是這樣,他只會用懲罰來處理學生。

這讓我想到了在我身邊的老師。在一次英語興趣班的時侯,有位同學遲到,然後老師就讓他站在門口,那位同學就很驚訝地說:“我只不過是去上廁所,所以才遲到了。而老師卻大聲喊道:”對,沒錯,你是去上廁所了所以才遲到的.,可是下課那麼久,你就一直在上廁所嗎?我看你是下課的時候去玩,然後大上課鈴以後,你才去上廁所的是吧!“

當我聽到老師這麼說時,我的心裡感到十分的氣憤,甚至於想站起來去反駁老師,批評老師。我想:再怎麼樣,老師也不應該這樣去批評學生,沒有證劇就這樣亂說學生。我希望老師都能理解學生,用愛去指導學生,而不是去處罰學生,批評學生。”其實沒有壞學生,只有你不懂得學生“

在這部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的是一位學生,名字叫莫翰奇。他之前在馬修老師的眼裡,他就是一個差生,他的行為非常不好,可他卻有著音樂的天賦,他的歌聲非常優美。所以在最後,他用自己的勇氣戰勝了困難,改變了自己。經常在老師和同學們下課以後就偷偷地來到教室練唱歌。我想對差生說:”世上本沒有差生,只要你們知錯改錯,並且向著自己好的方面去發展,你們就可以像莫翰奇一樣,有著自己的天賦。

最後,我要把《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推銷給老師,同學們。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3

它沒有國際大片的華麗場面,沒有動作大片的華麗的打鬥,沒有科幻大片曲折新穎的故事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感動萬千,並深深愛上了它,它就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馬修老師了,影片的一開頭,是由一個叫佩皮諾的人執行遺囑而引起了,之後,關於“池塘之底”的回憶噴湧而出。

確定自己人生走到最低點的馬修,來到一個類似於監獄一樣的學校。那裡有一群幾乎被放棄的孩子,他們或頑皮或暴戾或自閉,以與老師為敵為樂。學校裡還有一位善於體罰的校長哈森,還有一間專門關學生禁閉的教室。在這裡學生受到體罰是件很平常的事,在馬修老師到來之前,他們沒有感受到過愛,校長暴戾的教育方式不僅沒有教會孩子愛,相反地,這裡的教育加深了孩子們對這個冷漠社會的絕望。除了馬修老師之外,沒有人相信這裡的孩子能變好,能變得優秀,包括他們自己。

富有責任感和愛心的馬修老師來到這所學校之後,開始了他艱難的教學生涯。影片中馬修老師相信每個孩子都有顆善良的心,他始終相信孩子們做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面對孩子們的搗亂,他始終用寬容和理解的態度來處理。面對嚴厲並善於體罰的校長,馬修選擇了站在孩子一邊,給孩子更多的愛與理解。學校原來的學監因為孩子的搗蛋而受傷,馬修老師並沒有像校長一樣直接關孩子禁閉,而是讓他去照顧受傷的老師作為懲罰,從而喚醒了孩子原本善良的內心。

與馬修老師相比,我們是何等的幸福!我們接觸的孩子善良,活潑,可愛。然而人無完人,誰能保證自己不會犯錯?更何況是孩子。作為班主任,我往往會為了孩子們無意中的“搗蛋”而大動肝火,控制不住地發一頓脾氣,使得孩子們靜若寒蟬。然而靜下來想想,這樣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只是暫時的壓制,而不是真正的改變。孩子們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做的`不對,而且他們並不知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麼樣的,那又要他們如何改變,從何改變呢?

馬修老師的教育方式給了我很好的啟示,孩子們做每一件事肯定會有自己的原因,我們只有真正地站到孩子的角度,瞭解孩子們為什麼這樣做,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孩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愛去教育我們的孩子,用溫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用愛心和寬容去包容學生,相信終有一天我們也會像馬修老師一樣收到孩子們寫滿真摯祝福的“紙飛機”!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4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後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是一部讓人感動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剛來到這個學校時,就看到一個孤兒——貝比諾。貝比諾是一個孤兒,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堅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會來接他。

馬修用自己執著的心,建立了合唱團,還發現了一個擁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他的嗓音與眾不同,這也讓他獲得了馬修的信任,馬修也讓他在合唱團中獨唱。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馬修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可最後被解僱了,但在他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曾經無惡不作、行為極差的那些學生,向他扔紙飛機,飛機上寫了學生對他的看法和告別,看到這裡,我潸然淚下。

在這部電影中,校長受這所學校的制度和學生的行為所影響,常常虐待學生,但在後來,在馬修的勸說下,他還嘗試著摺紙飛機;還有一次,他被學生們用球擊中了頭,不但沒有去責罵學生們,反而和他們一起踢球,校長也逐漸變得善良了,但他還是太注重於名利,最後被上級開除了。

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個學監,而且他做的事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麼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個偉大的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不管什麼時候,馬修老師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的。的確,馬修老師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們犯的`一切錯誤都是可以容忍的,都應該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啟示:在我們的教學當中,應該看到學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教育,怎麼去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長起來。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5

學校組織大家觀看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以後感覺有很多的借鑑意義。電影中的學生都是一些問題學生,而我們學校的各個班級中也會有個別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的學生就更多了,電影中馬修老師的成功和校長的失敗給我很多啟發。

這部電影非常感人。影片中的馬修老師用音樂啟發孩子,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它發覺這群叛逆的小孩有音樂天份,它要讓這群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同學,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老師聽見,覺得悅耳動聽,於是在一位夫人來參觀時安排了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眾的讚賞。這群孩子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老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經常氣得馬修老師七竅生煙,到最後孩子非常喜歡馬修老師,感謝馬修老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唱出自己的天空。馬修老師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自己教育的成功。我相信這些學生通過參加合唱團不僅學會了遵守紀律,增強了自信心,也陶冶了情操,他們的`人生可能因此而改變。由此可見,一位好的老師對於學生來說是多麼重要,我作為一名職業高中的老師也深感責任重大。

影片中的校長則是一個失敗的典型,他憑藉自己的判斷確定是那個壞學生(不知道名字)偷了學校的錢,在不經過調查的情況下對那個學生又打又罵,並最終把那個學生趕出了學校,後來事實證明是冤枉了那個學生,但卻釀成了惡果。那個學生為了報復校長放火燒了學校的宿舍,幸虧同學們都不在裡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一個學生他的道德品質可能是不好,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壞事都是他乾的,我們不能憑自己的經驗去看待他的一切。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我們也常有這樣的思維定勢,不問青紅皁白地責罵學生,不僅不能教育學生,反而會讓自己的工作陷於被動。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6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低谷,那裡隨時都吹著凜冽的寒風,這漫長而冰凍的冬天,正板著臉,似乎隨時都會憤怒地將你一口吃掉!

你是否因此而絕望了呢?

影片中的“放牛班”正是走在寒冬裡的一群孩子。他們似乎生性就是這麼頑劣——四處惹事生非、弄傷老師、偷拿老師的東西、私下貶低老師、抽菸……一切被列為差生的行為,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似乎已無藥可救了。

一個音樂代課老師的出現卻成了孩子們的一劑特效藥。他不僅寬恕孩子們的調皮,還把這些處在“池塘之底”的孩子們當作自己的兒子,用愛來教育他們。他不顧那個沒有人情味的校長對他的厭惡、警告和鄙視,義無反顧地組建了合唱團,教孩子們唱歌,教孩子們走出低谷、走進春天,浮上水面。

他成功了,但他也為此而失業了。儘管校長也因為懲罰嚴苟無理而失業,但這位“小”代課老師也未能回到孩子們的身邊……

誰說差生永遠只能是差生?誰說池底的水不能浮上水面?誰說一時的嚴寒會伴隨你一生?那隻不過是你沒有努力罷了。若你滿懷希望,不斷向前,春天怎會不到來呢?

而我們在面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時,又該怎麼做呢?是哀嘆著“他們無藥可救!”“完全沒有希望!”“要讓他們變得優秀?別開玩笑了!”……還是像那個代課老師那樣,用愛與希望來告訴孩子,告訴他們其實他們沒有那麼差,其實他們是可以成為優生的,是能從池底浮起的。

或許,我們應該好好地想一想,怎麼走出冬天,怎麼讓別人走出冬天。我們應該像“放牛班”的'孩子那樣來到春天裡,像那個代課老師那樣,做“放牛班”的春天。冬天總是會過去的,那時,會有一束溫暖的春光將你引出人生的低谷……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7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件發生在法國鄉村——“池塘畔底”裡的故事。“失意”的音樂家馬修,來到“池塘畔底輔育院”擔任代課教師。這所學校是一所專為“行為偏差”的兒童而設定的寄宿學校,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兒童。哈校長秉承“犯錯——懲罰”的原則來管理這所學校裡的孩子,如果有人犯錯,就得被關禁閉。馬修用自己音樂和愛心感化了幾十名孩子的心靈,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春天,帶來了希望,改變了那些別人認為“無可救藥”的孩子們。整個影片中,馬修老師對於孩子的種種行為給予理解,從愛的角度出發來教育孩子,這與哈校長“傳統體罰”的教育方式截然相反。馬修老師的人性光輝——愛,也在幫助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得以體現。

這讓我回想起了劉克奇在《奧德賽》中提出的幾個問題。

首先,什麼是人?老師告訴我們,人是一種不完全,不完整的存在,是未完成性的存在。因此,在我看來,“放牛班”的孩子們也是不完整的存在,也是未完成性的,所以才需要教師去指導,進行相關的教育,使他們朝著完美前進,而且這個指導的老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來駕馭學生,使學生信服。雖然這世界上並沒有十足完美的人,但一旦有這個念頭,有某種驅動力,人就會趨向于越變越好,就有可能發揮其應有的潛能。這就像馬修老師用愛去教育孩子們,引導莫翰奇逐漸走向音樂家之路。馬修老師使他們一步一步地走向“完整性”,成為一個“普通的人”,而不是“行為偏差的人”。人之所以為人,那是因為他們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挫折,通過不斷地過關斬將,來使自己變得強大,不再懦弱,從而得到別人的認可。其次,什麼是智慧?老師說過,所謂智慧,就是擔負自己的責任,無悔於自己的人生、家庭、國家。因此我覺得馬修老師也是智慧之人,他僅為一個代課老師,本可以按照校長的模式來管理學生,但他卻盡一切能力去引導、理解每個學生,學生犯錯了,第一時間不是責罵和告狀,而是去關懷,盡了一個老師應有的責任;他用真誠來對待孩子,他也無悔來到“池塘畔底輔育院”,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是有價值、有希望的,他離開的時候為孩子們感到驕傲,與此同時也收穫了孩子對他的回報。馬修不像哈院長那樣只懂守舊而不創新,相反,馬修利用組織合唱團來了解孩子,團結孩子,充分發揮孩子的音樂天賦,對於不會唱歌的貝比諾和老走音的郭邦,馬修並沒有讓他們坐在教室的一角觀看,而是分別任命他們為“合唱團指揮助理”和“樂譜架”。他沒有讓這兩個孩子感到被放棄或是被拋棄,他尊重每個孩子,讓每個學生在合唱團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個人都各展所長。他用智慧來引導孩子走向智慧,使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價值,而不是外界所看到的“無可救藥”。其實,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一味遵循舊體制,而不懂得創新,這個社會永遠都不前進,更何況人呢?社會要前進的話,最恐怖的不是人不去改變,而是這個社會的體制不做任何改變。只有社會體制變了,人才能更好地跟上腳步,不斷髮展。

學會用智慧引導智慧,這樣創新的輪子才會不斷轉動,繼而推動社會的前進,若是用那些不合時宜,腐朽的思維和方式,即使你新增更多的潤滑油也無法轉動腐蝕掉的齒輪,最終也只能原地踏步或者是面臨失敗。正如影片中的哈院長最終因被人揭發醜行而被辭掉職位。

還記得老師課上在評講《大衛科波菲爾》時,講到了杜威的“教育功能”:“學校是完成成長的一個環境”,也講到了“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過得好,完成社會流動過程,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完成願望的”。然而,“池塘畔底輔育院”在馬修到來前並沒有做到“完成成長”的一個環境。孩子們在懲罰的日子中度過,除了靠“變壞”來保護自己,與老師反抗外還能怎樣?因此一個惡性迴圈——“犯錯,處罰”就這麼產生了。這樣的成長教育環境根本不能給孩子們帶去任何的意義,反而使孩子們更加反叛。他們表面上是被“馴服”了,但心裡仍是狂野、搗亂。他們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還經常被懲罰,自然而然地就過得不好,也沒有想要說努力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念頭。教育沒有愛,幸福就完成不了。可以說,教育的背後實際為情感。馬修正是用他的愛來填充他的教育,使得孩子們從合唱團中得到馬修的關注,明白馬修的用心良苦,漸漸地,他們得到了以前沒有過的幸福,也樂意聽從馬修的話。

正如老師上的最後一節課講到的,教育是用希望鑄造希望,是把人由現實世界向精神世界引渡的人性化工具,所以教師要以高貴熱忱的心面對教育事業,才能造就人類美好未來。想要用希望鑄造希望,那就要在教育中結善緣,要一視同仁,在促強扶弱中體現對待學生的公正平等,要以人為本,以學為輔,用愛的能力培養愛的能力,用真誠信任換取真誠信任。馬修正是這樣的教育者,他讓受教育者明白自己的關愛,關懷,照顧,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每個孩子都公正平等,面對進門後叼著煙的骨架,馬修用緩和的語氣幽默地說:“教室裡禁止吸菸,每個人都一樣,甚至你(指那個骷髏)也是,先生”。正是他用“善”來進行教育,所以孩子們才願意接受馬修的教導,也願意改正,最終換得孩子們的真誠相待。社會交往中也是如此,你如何待人,便得以何種回報,以善結善,以愛報愛,以真誠換真誠,希望才會來到你身邊。社會發展永遠以善為根基,總體來看它是前進的;而艱難的東西只是暫時的',因為美好的事物將會是永久長存,也將是最終的歸宿。正如哈院長最終被麥神父他們揭發醜行而被開除,他的“犯錯,處罰”教育方法是不會被認可的,是不符合學生髮展的,因為它不是以善為根基,而是帶著種種偏見和不相信,是以惡的眼光去管教孩子,因此一個前進的社會是容納不了他這樣的人。

“愛別人實際上是愛自己,那人又怎樣通過愛別人來愛自己。”這是老師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提出的又一個問題。其實,馬修老師已經很好地告訴了我們答案。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但他把愛投射在孩子身上,用真心付出,他給予孩子們關注,不肯放棄每一個學生,他相信班上的孩子。正是他這樣人性化的教育,從孩子的需要出發,孩子們才能真切感受到大人們的愛,才會開始了自己人生的“春天”。在馬修老師離校那一刻,他們唱著馬修教他們的歌,向他揮著手,馬修見到後臉上是掛著笑容的,想必此刻的他也受到了孩子給自己的愛,他的努力沒白費,他自己做著有意義的事情並改變了那些別人認為“無藥可救”的孩子,使孩子們有了春天而感到幸福,這或許就是通過愛別人來愛自己吧,就像是你給了別人幸福,同時幸福也會來到你身邊,你自己也感受到愛。

馬修堅信孩子們做的任何行為都有他們各自的理由,他嘗試去理解孩子,用愛來撫摸孩子們受傷的心靈。孩子之所以會變壞,很大部分是大人們給予傷害而造成的,他們沒有得到該有的愛,因此利用一些不良行為來引起大人的關注,希望得到大人的矚目,這是孩子們渴望“愛”的表現。馬修深知班上大多數學生都是“問題少年”,社會忽視他們的存在、家庭對他們絕望、教師對他們失去信心,這群孩子缺乏愛的關懷,從而導致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極度叛逆,而用粗魯的行為來掩飾內心的不安和脆弱。因此,馬修用善良的謊言為學生們開脫,用他的寬容仁愛撫慰孩子們的心靈,把愛公平地分給每個孩子,讓孩子們得到關注,讓他們知道有人在乎他們,因而使得他們更努力,更受鼓勵,更有信心。

馬修身上散發出的人性光輝,是人類靈魂深處的那份真善美,不以惡恨來觀人,常懷寬容仁愛,以愛育愛,給予孩子們“春天”的希望,這是教育界應該要建立的師生關係。感謝這部片子給我不一樣的感受,也對我以後要成為一名教師帶來了不少啟發。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8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溫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溫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與一位學監之間的故事。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兩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記為線索,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微微泛黃的扉頁,依稀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著暗灰色夾克,提著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緊閉著的鐵門走去,光禿禿的頭頂上頂著同樣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馬修,此時因為在眾多領域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進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應聘一個專為問題少年們設定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的學監。

在樂格克設定陷阱致使馬桑大叔的眼睛受傷後,馬修只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在莫杭治因為辱罵校長而關禁閉、他被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時,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伴們合唱,於是在放學後獨自來到教室練習歌唱,馬修發現後不但沒有責怪,最後甚至還給他"開小灶";在來自聖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為合唱團裡唯一的"男中音",並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後因為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為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

馬修用音樂感召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喚起他們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愛。當公爵夫人欣賞孩子們的演唱時,他們的表現無疑達到了一個高潮。無論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純淨、完美融合的歌聲,還是領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籟般的'聲線,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他們的歌聲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馬修給予他們信心與愛的結果。從小受到"行動——反應"的強制性規定的他們,生活在這裡實際上毫無自由與快樂可言,而馬修的出現,為他們帶來了音樂,為他們帶來了關愛,因為長期受到壓迫而麻木不仁的心靈漸漸有了復甦的跡象,他們所不曾擁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傾注在馬修的身上。讓一群頑固惡劣的問題少年們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馬修面對孩子們,並不像其他學監那樣選擇了強硬的手段,或者選擇了放棄,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以"愛"作為連線彼此心靈的橋樑。孩子們的歌聲,與其說是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說是他們為馬修獻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9

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裡,有這麼一群孩子們,他們在生活中碰到了挫折而被放逐,到了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學校裡。在那裡,他們遇見了一位改變他們人生命運的老師——馬修。

馬修老師是“池塘之底”新來的校監。在別人的眼裡,這群孩子已經無藥可救了,連這所學校的校長拉齊也對孩子們很冷酷。但是,馬修老師卻不放棄他們,給他們成立了合唱團,用音樂來開啟他們封閉的心靈,同時讓他們找回真正的自己。

影片中塑造了一大群個性鮮明的孩子們形象。可憐又可愛的派皮諾在二戰中失去了爸爸媽媽,他經常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別人溝通,同時也經常受到別人的欺負。在合唱團,派皮諾雖然不會唱歌,但善良的馬修老師並沒有放棄他,而是將他委派他為合唱團的副指揮。找到了存在感的`派皮諾,封閉的心靈逐漸被打開了。在影片末尾,當馬修老師離開學校的時候,是派皮諾衝出了學校,央求馬修老師把他帶走。他的堅持感動了馬修老師,馬修老師熱淚盈眶地抱起派皮諾上了大巴,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影片結尾處,當熟悉的音樂聲響起,當孩子們的紙飛機紛紛落在馬修老師的腳邊時,當馬修老師撿起紙飛機看到孩子們溫暖的留言而微微一笑時,當馬修老師把派皮諾抱上汽車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時,那種無盡的愛中所包含的永不言棄的精神,讓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0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後,我的感觸很大。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老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希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老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藥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老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希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老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藥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

馬修的第一節課就因為同學的吵鬧而得到了校長的.咆哮。同學不小心打上了心地善良的麥神父。因為馬修獨特的教育方式,孩子們第一次做錯了事不被體罰,第一次知道做錯了事可以用負責任的方式彌補。他為了他們一次次打破自己的底線,又一次,馬修突然發現怎群孩子很喜歡唱歌,馬修為孩子們組建了一個音樂團,其中馬修發現莫翰奇對音樂很有天賦,用他對孩子們徹底的真愛,使這些已經麻痺了的少年們,有了一絲絲良知,成就了莫翰奇的音樂之夢,也成就了自己的音樂之夢。當他被惡毒的校長趕走後,孩子們折起帶著祝福的紙飛機,送給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他們變成了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融化了冰封的海洋,展開風帆,義無反顧的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翻開新的人生篇章。

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可憐的孩子,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他用音樂喚醒了這些孩子們冷漠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人人都能體會到他人對自己的仁慈與付出。只是,如果沒有人來撥動這根愛之弦,這種熾熱的心就會被封沉。而馬修就是最好的撥絃人。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1

緊閉的大門,嚴密的高牆,古板狠心的校長,冷酷的教學制度,一群問題孩子,這裡就一所被稱為“池塘之底”的法國寄宿學校。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一位名叫馬修的新學監慈祥善良、充滿愛心。他摒棄了學校長期以來的教學方式——體罰、禁閉,用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原諒和寬恕每個犯錯的孩子,用愛和音樂感化並拯救了一群稱為無可救藥的學生。

在馬修老師的關懷下,性格孤僻、敏感叛逆的皮埃爾逐漸走上音樂之路,常用惡作劇整蠱老師的勒菜克主動去照顧受傷的老師;幼小柔弱的佩皮諾不再受他們的欺侮……尤其令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撒謊成性、無惡不作的蒙丹,他在原來的.學校用刀捅傷舊學監,馬修老師找他談話時,他往馬修老師臉上噴嘴裡的煙。可當警察帶走他時,馬修老師沮喪地說:“等等,我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此情此景,我不覺淚水盈眶,這麼一個壞孩子,馬修老師卻也不肯放棄,一心還想挽救他、改變他。我深深的感到,馬修老師對待每一名學生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無私無窮的愛,他的胸懷是那麼的寬廣博大啊!

前段時間,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後媽媽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僅僅是因為他沒完成媽媽給他佈置的課外作業而已。當警察來抓媽媽時,孩子卻像馬修一樣,選擇了原諒和寬容。希望這個孩子的善良能喚醒媽媽良知,能融化媽媽內那顆冰冷的心。孩子犯了錯,寬容和愛心就像春天的一抹陽光,給人以溫暖,這比一味地指責和毒打更有效。

讓所有的家長和老師,人人捧起愛心和寬容,給孩子一片春天吧!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2

真正的教育來自心靈,真正的教育來自於精神。

記得在高中時莫名奇妙的很討厭孩子,甚至曾經無緣無故的打哭孩子,想來真是惡作劇.也許是嫉妒他們可以擁有那麼無憂無慮的童年?

終於,我做了一名國小美術老師,老天真是會開玩笑,現在我有充足的時間來嫉妒他們了,哈哈。一年下來,並沒有我起初想的那麼糟糕,我曾以為會被這些孩子們搞的手足無措,撞牆抓狂。可事實是,我們處的非常融洽。孩子們最後居然會圍在我身邊叫我“姐姐”,“韓國老師”,甚至對我說:“韓老師,你作我媽媽吧!”我深深被他們的天真單純感染了。

三年級那個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一開始會站在我的椅子上“幫我”上課,有時候被老師叫補作業,進門也不打報告,象個醉漢似的.一下躺倒在門口。直到後來發現他喜歡奧特曼和蜘蛛俠,別的孩子在認真完成我佈置的作業時,他的蜘蛛俠和奧特曼正在畫紙上的外太空激戰。

一年過了,我在國小的工作要結束了,我反而對他們戀戀不捨,他們太可愛了。因為有了他們,我找到了一塊非常喜歡的工作領域:童書插圖;因為有了他們,無數次在課堂上,在美術室,我獲得了很多繪畫的靈感;因為有了他們,我的心變得純淨而安寧;因為有了他們,我感受到了教師這一職業獨有的魅力。在這一年裡我的課越上越好了,因為我是為自己喜愛的孩子上課的。我們一起在課堂上享受畫畫的樂趣,在輔導他們參加比賽時我們一起在美術室待到很晚,我們為了研究怎麼畫好畫動腦筋,嘗試效果,研究材料......

在那裡呆了一年後,最後離校前一週大掃除那天,我三(3)班叫一名小朋友出來畫畫,他們都以為是我要叫幾個小朋友幫助打掃美術室,整個班級的小朋友都湧過來密密的把我圍住,一隻只小手高舉著,喊著:"韓老師,叫我!韓老師,叫我吧!"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號召力”,孩子們的熱情引來別的老師好奇觀望,我又是感動,又是自豪。

從那一段經歷,我選擇了這份事業,選擇了自己的人生。我愛他們,願意和他們心靈交融,感動彼此,也願意為教育奉獻自己的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3

《放牛班的春天》是20xx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該片講述一個過氣的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在1949年到一間外號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當代課教師的一段經歷。學校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性格沉靜的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重新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最終用音樂的方法打開了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很早就知道這部電影,在電影推薦排行榜上看到過許多次,瀏覽過簡介,但一直沒有看,潛意識裡覺得音樂電影應該是給學音樂的專業人士看的,我看了應該會覺得枯燥無聊,而且總覺得“合唱團”給人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但當影片放到第4分鐘,主人公馬修出現這所“行為偏差的青少年學校”門口時,我便被深深吸引了,他拿著行李,人雖然有些胖但走路走的筆直。不免感覺有些滑稽。當他站在全校師生面前,那不知所措緊張的站姿,也為電影奠定了幽默的基調。讓我一改對音樂電影的偏見。

這所學校的孩子調皮,他們愛唱一些搞怪的歌,他們唱的不好,但又非常愛唱,難道他們真的無藥可救了嗎?也許,可以通過音樂改變他們。是啊!哪個小孩兒不喜歡唱歌,不喜歡音樂呢?人類天生就對舞蹈和音樂歡喜。音樂和舞蹈最能表達人原始的情感。

於是馬修試圖用音樂開啟他們的心靈,他開始自己創作曲目,教班上的孩子唱歌,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位置。這群學生中,有一個極具音樂天賦的學生莫翰奇,他的.聲音是上天賜予的奇蹟,每當他獨唱時,他那專注的眼神裡有許多東西。有驕傲,喜悅,對音樂的熱愛,還有一些說不明白但帶給你心靈震撼的東西。但莫翰奇卻是一個特別驕傲,難以馴服的學生。馬修用他特別的方式教會了莫翰奇感激。

莫翰奇犯錯後,馬修老師故意冷落他,並且故意地對他置之不理,一個有著天籟般聲音的孩子突然被取消了獨唱的資格,這種冷落打擊了孩子的自尊,重挫著他的驕傲。

但在伯爵夫人來視察時,馬修老師又重新給了莫翰奇展示自己的機會。

那一刻。

“在莫翰奇專注的眼神裡,我突然領略出許多東西,有著驕傲,被寬恕的喜悅和一種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就像臺詞裡說的:“看看你經過的路上,孩子們迷了路,向他們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步像往後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枕,榮耀之巷”。

當然,最讓我震撼的還是這部電影的音樂,有著法國音樂的細膩,溫馨和浪漫,觸動著我的心靈,尤其是當莫翰奇獨唱時,那動人的歌聲在心中緩緩流淌,,婉轉動聽,純真質樸,空靈華美,一次次帶給我心靈的震撼和靈魂上的盪滌。看來,除了流行音樂以外,我們也該多聽聽其他方面的純音樂,單純的鋼琴,或者小提琴,或者合唱……,這並不是音樂家的專利。

在某個週末的早晨或某個下著雨的傍晚,靜靜地挑選一首純音樂,不去在乎是哪個國家、哪個年代的,哪種風格的,拋開對音樂的偏見和限制,多去嘗試一下不同的音樂,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震撼。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4

在上大學期間我就看過這部電影,當時的感覺是我以後也要成為馬修這樣的好老師,那時候的震撼的確不小,看到馬修一步一步收服了頑皮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學生本身都已經被學校領導和自己的父母放棄了,而馬修用自己沉穩的性格和動人的音樂改變了孩子們,讓我非常佩服!這一次,在高中部五樓會議室,全體老師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尤其是如今的我已經教學5年之久,在教學工作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孩子,解決了一些棘手的問題後,時隔五年再來看這部電影,別有一番感悟。

在這五年的教學工作中,我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遇到過頑皮的學生,有些問題在自己的努力下解決了,有些孩子的問題很大,屢教不改,在和各科老師協商後也得不到好的解決方法,只能不了了之,寄希望與更有能力的老師去教化他。在看過電影后,發現在法國這個教養院裡的孩子們,是我從來沒有見識過的冥頑不靈,如果我遇到這樣的孩子,我會怎麼辦呢?說不定第一天看到看門老人被砸傷後就被嚇跑了,我要反省,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軟硬兼施的解決問題的手段,總是怕傷害孩子們的自尊心,碰到調皮的學生總是一味的鼓勵安慰,而缺乏解決問題的魄力。最近由於是春天的緣故,天氣熱了,同學們上課的狀態收到了影響,有個別同學上課打瞌睡,有一個同學連續兩次被發現打瞌睡,我很生氣,就批評了他,結果他很不服氣,辯解說只是閉上了眼睛,肯本沒有睡覺,我被他反駁的啞口無言,只能不了了之。碰到這樣的事情,我應該向馬修學習,要有技巧有方法的與同學交流,找到更合理的解決方法,而不能在碰到問題的時候選擇妥協。

年,馬修來到了法國一個偏遠的教養院裡任教,這裡被叫做池塘之底,裡面的學生都大都是問題學生或者是孤兒,頑劣成性,學校的'校長非常的頑固不化粗暴專制,錯-處罰制度就是校長一貫執行的制度,這種方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結果就是學生在校長面前噤若寒蟬,規規矩矩彷彿是機器人,當校長不在的時候,他們就更加肆意妄為。最可怕的是孩子被處罰的越厲害,過後就會採取報復。所以校長這樣的管理方式是不可取的。他僅僅把人當成了動物,進行簡單的、刻板的訓練,而沒有重視學生是有感情的人。當我們把眼睛盯在學生的缺點上面,那麼這個缺點就會越來越大,就會遮蓋住孩子身上的優點。孩子們不停地被告知不能幹這個不能幹那個,只會把孩子的思想僵化,而不能發揮他們的潛力進行創造性學習。

馬修剛好和校長相反,他奉行人本主義思想,循循善誘,如春風化雨般引導孩子。他在心理上和孩子站在一起,當孩子犯了錯誤驚嚇不已時,他總是竭力為犯錯的孩子尋求庇護。所以他在這方面贏得了孩子的信賴。他給弱小的孤兒Pépinot很多關愛,甚至當成了自己的兒子一樣關心,很多孩子很久都見不到父母,最缺乏的其實就是關愛,在這方面,馬修做的非常好。在觀看馬修和孩子們相處的時候,我既心酸又可笑,對這些孩子真是又愛又恨。

有一件讓我非常感動的事情,莫朗奇的母親是餐廳服務員,這位母親長的非常漂亮,莫朗奇的同學們就起鬨說他媽媽是妓女,他非常傷心,就冒著很大的雨跑到集市上母親工作的地方,()看到母親是餐廳的服務員,正在勤苦的擦桌子,莫朗奇感動非常,眼淚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來,讓我看的滿含熱淚。莫朗奇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孩子,當然也是個問題很大的孩子,他內心很敏感,由於父母離異的事情影響,使他變得很叛逆,不合群,性格孤僻。馬修的合唱團為很多孩子找到了枯燥生活的甘泉,不僅使孩子的生活充滿色彩,作重要的是燃起了孩子們對生活的熱愛,使他們找到了黑暗中的方向。正是由於合唱團的建立才發現了莫朗奇的天賦,完美的音樂天賦,如天使一樣的歌喉,在合唱團中莫朗奇找到了他從沒有過的自信,當然也改變了他的一生。

馬修給孩子們帶來了黑暗中的希望,給他們正確的人生方向,努力奮鬥追求幸福的人生,不僅是教會了他們歌唱,更是讓他們有了對生活的熱愛。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做一個更優秀的教師!讓閃著人本主義思想教育為每一個孩子指明前進的方向!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

假期裡,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看完之後,感動至極,所以寫下這篇讀後感。下面,有我一一道來。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天傍晚,莫翰奇小時候的同學貝位元來看望他。貝位元把馬修老師的日記給了他,日記講了:在一個男生寄宿學校裡,有一班問題學生。一名叫蒙斯特馬修的人來學校當老師。馬修老師認真教學生們,甚至組起了一支樂隊,得到了公爵夫人的認可。最終,因為一場大火,被勸退。院長因為體罰學生,也離職了。

我最感動的地方就是馬修老師教學生唱歌。馬修老師每天晚上,等到學生們睡熟了,開始寫歌,白天時教學生唱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馬修老是用自己的心,融化著每個學生心裡的`一塊冰。他把自己的精力毫無保留的花費在學生身上。他用這樣的方法,一次一次消除著自己和每位學生之間的隔閡。他和學生很親密,還被當作親人。

還有一個情景我也很喜歡:馬修老師剛來到學校時,麥神父就被學生刺傷眼睛,院長就要關學生的禁閉。而馬修老師卻不體罰學生,只是想讓做壞事的同學自己承認,可見他費盡了多少心思,想方設法的和同學友好相處。馬修老師還為學生,又一次寫起了歌。

我覺得馬修老師特別偉大,能為自己的學生付出一切。面對許多問兒童,他並沒有逃避責任和體罰他們。他就像一位英雄,不顧自己,去幫助自己的學生。

這部電影十分好看,十分感人。我推薦給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