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9.24K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給我們佈置的假期作業,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故事發生在1949年,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它是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的。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用愛心關懷孩子,他費盡心思組織了一個合唱團,為孩子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森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同時也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印記: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學生在紙飛機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的手訴說著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

一、作為教師,我們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關鍵要看我們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影片中馬修的行為,莫朗奇的成材,派皮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

二、作為教師要有耐心與恆心。特別對於問題生,沒有耐心與恆心是不行的,問題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我們也不可能一兩天就能改變他們。

三、教師要有一顆仁愛的心。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出一個空虛。馬修老師因為愛學生,為避免學生禁閉而對院長撒謊,為避免勒蓋萊克受處罰而與之達成私下協議。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愛是師生溝通與理解的橋樑,沒有愛的教育不能稱作成功的教育。

四、教師要終身學習,全面發展。只有這樣,面對不同的問題生,才會有針對性的方法來靠近問題生,才能取得與之溝通的主動權。影片中的馬修老師以自己擅長音樂這一能力來博取學生的歡心,從而達到師生和諧的目的。

我會像馬修老師一樣,用尊重、愛心、情感去感動學生,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喜歡,在三尺講臺前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當看到《放牛班的春天》這部片子時,腦海中不自覺得浮現出了另一部教師題材的影片《山那邊》。不同的國籍,不同的背境,不同的人物,而相同的卻是那教師永恆不變的魂。

懷才不遇的音樂家馬修,無奈之下只能到偏遠地區的一所管教寄宿制學校做教師。而首先擺在他面前的是一群充滿叛逆而又似乎被整個世界所遺棄的男孩子們。他們可以用暴力手段報復老師,形式多樣的惡作劇更是接二連三。而這所學校的校長哈珊則以暴力的體罰、關禁閉來懲罰這群不聽話的孩子,不管他們是否無辜,只要認定了就決不姑不息。因為校長辦公室的錢被偷竊了,他便對懷疑的物件蒙丹大打出手,以至蒙丹忍無可忍地掐著他的脖子,怒目相視, 更招致蒙丹放火燒學校的報復。

馬修老師的到來,給學校帶來了生機,給孩子們帶來了希望,他用音樂和愛喚醒了孩子們應有的純真天性,孩子們在那個被世界遺棄的世界裡真正感受到了樂趣和愛。馬修老師的行動和發自內心的愛感化了那群叛逆的少年。他組織合唱團,為孩子們寫歌,用音樂積極向上的元素幫助孩子們重塑人生的信念,發現世界的美好,引導他們走向幸福生活。同時,他發現了莫翰奇的音樂天賦,並一直默默地幫助他,直到最後莫翰奇成功進入里昂音樂學院。

馬修老師的到來,使這裡綻放了久違的笑容,彷彿一切都從慘淡的寒冬步入了生機盎然的春天!馬修老師從孩子們純真的眼神裡看出了對外界的渴望,於是在校長參加伯爵夫人的授勳時,他帶著孩子們去校外玩耍。恰逢蒙丹從監獄出來縱火燒學校報復。學校被燒,哈珊校長升職的機會夭折了,但孩子們由於集體出遊,並無一人受傷。而這卻成了哈珊校長要求馬修老師離開學校的理由。

遵照校長的命令,馬修老師離開是不許讓孩子們知道。當他提著行李箱,孤獨的一步一步踏出校園時,從學校高高的教室裡傳來了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一張張寫滿祝福話語的紙飛機飛出窗外,一雙雙手在向老師揮別。

馬修老師離開了,帶著一直堅信父親在星期六會接他的孤獨男孩貝比諾離開了,帶著孩子們的祝福離開了,帶著愛、驕傲和希望離開了。

這也讓我深深的體會到,那些脆弱的心靈,要用發自內心的愛去感化。

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也是教師對學生永恆不變的魂。

在此,也獻上我對一直為教育事業默默付出的老師們最深深的敬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一天,克萊門特。馬修來到一所學校任教。這所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它由問題學生、嚴厲的制度、苛刻的校長構成。馬修確信自己走到了人生的低谷,這時,他看見了兒時的派皮諾,派皮諾的父母被二戰奪去了生命,派皮諾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為此,他常在週六的時候等候在學校門口,希望父母能來接他回家。此時馬修想用愛來溫暖派皮諾……

馬修以真愛換來了孩子們的信任。孩子熱愛音樂,馬修也是,他迎合了孩子們的興趣,創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的歌曲。他對哈森校長制定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覺,對校長的教育思想也有些反感,他便用愛感化了校長,校長也在他的感召下,接受了他的教育方法。有了校長的支援,馬修組建了一個合唱團。其中最有音樂天賦的是莫朗奇,他有一副好嗓子和內向的性格。後來,在一次表演中,莫朗奇因過錯而被晾在一邊,他一臉的無奈與孤獨。在第一輪演唱之後,馬修忽然轉身示意他唱歌,這位孤獨的歌手先是一愣,然後他帶著驚喜的心情成功的完成了演唱。馬修的這個“圈套”,也使孩子們唱這支歌曲時有了幾分開心、幸福的感覺。

後來學校進來一個插班生,他是心理學家放在這裡做實驗的,他叫蒙東,有暴利傾向。蒙東簡直無藥可救,他在校內吸菸、打架、罵人,最後被校長指控偷了10萬法郎。但就因為校長用種種極端的辦法來懲治蒙東,最終導致蒙東也以極端的行為回贈給了學校——他放了火,燒了幾間房子。然而,真正偷錢的並不是蒙東,是蒙東唆使別人。後來,馬修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他並不想將真凶交給校長或是警局處理,他“包庇”了蒙東。但他自己最後卻被無能而殘暴的校長趕走。

馬修與學生的情誼之深是不可以用語言描述的,不信,請看片段:馬修在即將離開學校之際,孩子們站在教室的視窗,探出腦袋、伸出小手揮揮,與 馬修 老師告別。並做了紙飛機,把對 馬修 老師說的話寫在紙飛機上,從視窗飛出來。那一隻只充滿真摯祝福的紙飛機為馬修送行,那一雙雙揮動的小手與馬修告別,那一雙雙充滿留戀不捨的眼睛目送馬修離開。藍天為證,大地為憑,誰能說學生們不喜歡馬修呢?紙飛機雖然普通,但此時卻是最珍貴的禮物。馬修彎腰撿起地上的紙飛機,看著上面的字跡微笑了,因為他知道這是孩子們送給他的禮物。馬修帶著孩子們的禮物,幸福地離開了。看到這一幕情景,我也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被孩子們與 馬修 老師的深厚情誼和真摯的愛深深感動了!

馬修從未想過成名,後來一直向他人傳授音樂技術,直到去世……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給予我的最直接的感動:平凡的小人物克萊門特·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

這樣的一所學校,實際卻是一座教養院,在這所學校裡聚集了眾多的問題少年,偷盜、說謊、抽菸、搞惡作劇對他們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同時,這所學校裡還把“犯規——處罰”看作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這裡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所學校更像是一座監獄而不是學校。

但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代課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改變。他從這些讓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養出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並且其他的學生在幾十年後滿懷著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本身就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最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感動,恰恰正在於馬修的平凡和普通。當他發現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愛好後因勢利導,成立了合唱團,當皮埃爾內心深處對音樂的愛好被喚起,而獨自在角落裡唱歌;當那一群散漫不羈的孩子被音樂俘虜,而馴服的聽從了馬修的指揮,並大大減少了搗亂和惡作劇;當皮埃爾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並因為獲得原諒而竊喜……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教過的班級中有各種各樣的學生。在這些學生中也或多或少的會存在著一些行為怪異、學習懶惰的學生,當我在面對他們時是否也能有馬修老師的這一份寬容和愛心呢?

無論多麼叛逆、任性、看起來無藥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一把可以開啟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關鍵是教育者有沒有這種願望、有沒有這種耐心來尋找這把鑰匙;在今天中國的教育現狀下,我聽多了對應試教育的不滿、對教育積重難返的無奈,馬修給我提供了另一個辦法:是否能找到這些特異學生正確的鑰匙。

作為一名教育者當然需要教育教學技術上的探索和創新,但更需要博大的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並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個寬容而富於愛心的人,十惡不赦的孩子是沒有的,即便墮落固執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愛的一面。而鄙視疏遠他們、對他們以暴制暴只能換來他們對社會的更猛烈瘋狂的報復,這不能不令我引以為戒。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多對學生以寬容、不能因為他們在某方面出了問題,而就此將其打入壞學生的行列,只有自己不放棄,對他充滿信心才能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編者按:我們需要造夢的勇氣,也需要追夢的毅力。即使我們有時像放牛班的孩子們最初那般不堪,也要相信上帝不會讓有夢的孩子永遠活在地獄,因為我們用最純真的故事詮釋著春天的絢麗多彩。

每一個夢都會有一片天堂,每一個孩子都會是一個天使。而馬修便是這群孩子的造夢者,為他們插上夢想的翅膀,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池塘底教養院”,池塘底是沉寂的。可馬修的到來意外地打破了這片沉寂,濺起層層漣漪。“池塘底”聚集著來自各個學校的問題少年,校長採用高壓體罰的方式來管制這些看似無可救藥的孩子們。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變得乖巧懂事,反而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而馬修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他用對音樂的熱情來感化孩子,用純淨的音樂喚回孩子們冰冷已久的心,讓野男孩個個成為發光的天使。

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畫面,沒有痛苦悲情的劇情。《放牛班的春天》以溫情扣心絃,以簡約為主調,從頭至尾都讓人保持微笑。用汩汩清泉慢慢浸潤我們乾涸已久的心田,如久旱逢甘霖。就在馬修無奈被辭的那天,寫有臨別贈言的紙飛機從視窗紛紛落下,他的為師之道得到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放牛班”的孩子們因為馬修迎來明媚的春天,因為馬修重拾自信並露出微笑。

我想,面對一群不同個性,不同資質的學生,選擇一位好的老師至關重要。馬修就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小牛,迎來放牛班的春天。一位好的老師 往往能用一句溫柔的鼓勵讓壞孩子破繭成蝶,也能用一個肯定的眼神讓壞學生振翅高飛。當然,好老師固然重要,但一顆強大的心亦可貴。我們的起點或許千差萬別,但無論是雲巔之上還是池塘之底,總會有一個夢在涯邊等著我們去造。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再苦再累再痛再難熬,只有也只能自己獨自撐過。而那個夢是我們窮極一生的追求,我們還可以在斜陽下疲倦地微笑說著"有夢真好"。 我們需要造夢的勇氣,也需要追夢的毅力。即使我們有時像放牛班的孩子們最初那般不堪,也要相信上帝不會讓有夢的孩子永遠活在地獄,因為我們用最純真的故事詮釋著春天的絢麗多彩。寒風會帶走冬天,北歸的燕子也會給我們帶來生機勃勃的春天——一個新的開始。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當光明的使者降臨到灰暗的塵埃,絢麗的彩虹綻放出雨殤後的光彩,稚嫩但又甜美的童聲淌過了天堂的階梯,一群被遮住翅膀的小天使們終於來到的理解的彼岸,感受到了愛。

——題記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的著名影片,不同於其他片子,這部影片中沒有美女,沒有金錢,也沒有權力,有的,只是老師對孩子們的理解,和孩子們的互相關愛。因此,這部陽光情感片也被評為法國電影中的心靈雞湯。

看完這部影片,我思考了許多,影片中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嚴重問題的孩子,這些孩子,只要放一個到我們現在的班級裡就夠我們老師受的了。

片中的學監馬修老師在剛來到池塘之地的時候,正是他經歷了人生中的各種挫折後的最低點,所以,當他初看到這些孩子的時候,便覺得他們和自己一樣,只是不被他人理解,不相信他們真的如校長所說,有那麼壞,那麼不懂事,只是覺得他們的純真、美好,都被校長的”暴力教育“給遮蓋起來了。於是,他決定用他徹底的真心去感化他們,靠近他們,尋找孩子們真正需要的,並用音樂去撫慰他們,包容他們。就算到最後找到了那個偷了20萬法郎的孩子,也沒有輕易將他交給警局,而是找他談心,瞭解他偷錢真正的動機,並把他這不可饒恕的行為當成了教育的資源。

而我們中的部分老師,雖然口口聲聲說愛學生如愛自己的孩子,但當孩子真的出現什麼問題的時候,仍只會罰站、罰抄、罰做,甚至動不動還需要請家長、寫檢討。這樣的行為, 雖然也有震懾的作用,但無疑給孩子在潛意識中灌輸了”這個老師,我不能把他當朋友“的理念,孩子們也自然不會願意將自己的真心話告訴我們。

”徹底的真愛“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五個字就可以詮釋的,我們口口聲聲訴說著的愛,真的都付諸行動了嗎?我們並沒有設身處地的考慮孩子們的感受,只是一昧的”實施“著自己覺得對孩子們好的”方案“,無法真正做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也正是我們許多老師覺得學生們不聽話,和感覺上課累的重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還記得結尾時,孩子們將自己的祝福寫在紙飛機上,那一個個的紙飛機,就好像一個個小花骨朵兒,代表著孩子們剛剛綻放的夢想,送給了即將要離去的馬修,他們那時所唱的《風箏》,正是他們的理想,沒有束縛,自由自在。而作為一個老師,我也深深的明白了,有時候,愛與理解真的可以改變那些我們所謂的後進生,感化每個人。愛,永遠在理解的彼岸,等待著我們的發現。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感人並且發人深省的法國電影,影片講述了一位民間音樂家馬修去一所問題兒童學校擔任老師,這所學校的名字叫“塘底”,意為“池塘之底”,在那兒的學生和老師似乎都處在人生的底谷。校長殘暴凶狠,一心只想往上爬;孩子們頑劣異常,惡作劇頻發;學校以暴制暴,動不動就進行體罰、關禁閉,從來不與學生溝通。

其貌不揚、一頭“光明頂”的馬修到了這所學校,一進教室,班上的孩子們就搶他的皮包、讓他踩香蕉皮、讓人體模型抽菸用種種惡作劇來給他下馬威,馬修沒有發火,而是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在校長面前隱瞞他們的錯誤,用自己特有的溫情的方法來懲罰。一名學生惡作劇擊傷了老師的頭部,馬修沒有關他禁閉,而是罰他照顧老師,直到痊癒。讓他深深體會受傷的痛苦,以後不再傷害別人。

馬修發現班上的孩子都很愛唱歌,偷偷翻他的樂譜。馬修因勢利導,組建了一支班級合唱團。孩子們愛上了唱歌,而大大減少了調皮搗蛋。文中的最大亮點,是一個有著天籟之音、天使面孔、魔鬼內心的皮埃爾。他叛逆,對單身母親的不理解,行為乖張。皮埃爾犯了錯誤,馬修故意冷落他,不讓他參加獨唱,就在少年心灰意冷,黯然神傷之際,伯爵夫人來參觀學校,馬修給了他燦爛的陽光,熱情地揮手讓他來參與其中表演獨唱。少年一掃陰霾,他的天籟之音深深地打動了所有的人。馬修還暗暗地寫信給里昂音樂學院,推薦皮埃爾上學。誰能想到,一個問題兒童後來竟能成為世界著名的指揮家,他的學生在幾十年後滿懷著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實在是一個老師的無上光榮和莫大成就。

影片的結局雖然傷感,但卻有著小小的溫情。馬修因帶孩子出去玩,學校無人看守著了大火,破滅了校長的升官之路,遭到解僱,而不準向孩子們告別。馬修無奈而悲涼地離開校園,無一孩子前來送別,就在一刻,就在馬修鬱悶之際,高高的視窗飛出了好多張留念的紙飛機,以及一雙雙熱情揮動的小手。是啊,孩子們雖然小,但也懂得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好,真正用心來熱愛他們的人,怎麼會忘記呢?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視窗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回味終生!

馬修要坐上公交車離去了,一名孤兒跑了出來,每到週六他總是盼著父母來看他,他請求馬修帶他走,馬修猶豫不決,這天正好是週六,就做孤兒的爸爸吧。這名孤兒後來也成了音樂家。

放牛班的意思,是無人管吧。但是有了好老師,即使是一群放牛的孩子,也會迎來春天。

一個老師可以改變一群孩子的'命運,一群孩子的肯定能夠給老師滿滿的幸福。希望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真情去感動學生,都能受到學生的愛戴,做一個幸福、富有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在高中的時候,我曾經是貝塔斯曼書友會的一名會員,那時我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免費收到書友會一些免費介紹新書的資料,也就是在那時,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當時它是作為為數不多的影視製品向會員推薦的,從其中的簡介中,我隱隱感到這是一部充滿溫情,感動的電影。雖然我對《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興趣,不過自己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它。

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也漸漸淡化了對這部電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再次與這部電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喚起了昔日我對它的期待,也讓我在心底暗暗慶幸,自己幾乎錯過了一部電影。

電影的開始很平淡,兩個老人的相遇,對曾經年代的懷念,電影採取了倒敘的手法,有點像《泰坦尼克號》。情節也很簡單,講的是一個老師與一群學生的故事。

當麥神父在電影剛剛開始就因學生的調皮而受傷時,讓我們沒有見到那一群學生便感受到了他們是多麼不容易被管教,所以當馬修老師首次進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當教室亂作一團,院長進來維持秩序並大聲質問時,馬修老師對孩子們袒護的態度。也許這正是他試著走入孩子們之間的第一步。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理解,交流與寬容。孩子們的調皮搗蛋也許只是天性使然,也許是缺少傾訴的物件,但並非不可救藥。尤其像孩子與大人們之間這樣的情況更容易出現代溝和隔膜,院長簡單粗暴的體罰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相反,可能只會引起同學們更強烈的叛逆,也只會在孩子們的童年裡留下一片陰影。而馬修老師則試著走入他們的內心,於是在第一堂課上,他就讓每個人寫下他們的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儘管結果五花八門,但這樣的方式卻讓孩子們認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未來。同學們也由此感到了新老師的與眾不同之處。

馬修老師與院長不同,他不會隨便的體罰學生,那怕學生們真的讓他很生氣。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場合維護著孩子們。然而即使要懲罰學生,他也會採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讓樂格克去照顧麥神父而不是將他送到校長室去接受體罰一樣,所以當我們看到樂格克因自己的錯誤做法而流淚時,我們也就感到了馬修老師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面對一群桀驁不馴的學生,馬修老師也明白簡單的體罰並不能在孩子們中間樹立起真正的權威,所以在他與孩子們的較量中,他也針鋒相對,讓孩子們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給莫杭治畫畫像一樣。馬修老師的做法讓他感到無奈,同樣增加的還有心中對老師的服氣。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發生在1949年法國的一個鄉村教養院,名叫池塘之底。在這所教養院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些行為偏執、叛逆頑劣的少年,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他們,高壓的政策反而激化了他們的逆反心理,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失意的音樂家馬修頂替不堪忍受的前任來代課,馬修驚奇的發現這所學校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開啟孩子們封閉的心靈,他組建了合唱團,並採用正面、積極、激勵的教育方法逐漸取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孩子們善良、天真的本性也逐漸被激發出來,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得到了挖掘,其中皮埃爾日後還成為了著名的指揮家,而馬修卻始終過著平凡的生活。

皮埃爾,一個長相帥氣,卻經常捉弄別人,侮辱院長、老師,幹了數不清壞事的孩子。他常常獨自前往教室練聲,他的聲音穿越校園,彷彿是來自天堂的聲音。可是,他很孤傲,也很自卑,從來不肯在大家面前展示歌喉,甚至以戲謔的姿態將自己出局。最終馬修老師的愛還是感化了他頑固的心靈,通過不懈努力終於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指揮家。

拉齊校長,自私自利,為人冷酷,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感受,對犯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而且喜歡奪取別人的勞動成果,最後被聯合投訴而下臺。

馬修,一個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老師,也是這部影片中我最欣賞、最敬畏的人物。面對學校的酷刑教育,他明白孩子們的內心早已被圍牆圍的麻木,這需要柔和的力量去感化他們。於是,馬修老師用音樂挖掘了那些被大人們遺棄的孩子們的童年趣事,馬修老師用他的愛,他的無私,他的包容,他的精神力量以及他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幫助那些在別人眼裡無藥可救的孩子們,他的音樂引導了那些迷途的孩子們,激發了他們積極、熱情的生活態度。

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為他了解這些孩子們的心理,知道他們的需求,理解、尊重他們。同時,馬修的教育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當他替某人隱瞞錯誤並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當他不歧視差生反而分派適合他們的任務,當他為了安慰傷心的母親而善意撒謊時,無不在傳遞這樣一種理念:滿足需求、情感先導、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壞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相信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我似乎更概括地看到了一個優秀教師所具備的品質。這部影片給了我這樣一些有用的啟示:

一、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著想

我想:我們的教師所做的一切,不管是表揚還 是批評,最後都應該為了促進孩子更健康的成長。仔細想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時的批評只是為了更好的管理班級,讓學生聽話,乖乖地坐著,不要鬧事。影片中的馬修老師,他能恰當好處地處理孩子的犯錯。他始終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即時孩子犯了錯,她也能寬容對待,然後用正確的方法指引孩子,如教育孩子承擔自己惹下的禍,教育孩子勇氣承擔自己的責任。甚至馬修老師的方式不被那個冷酷的校長認同,百般誤解,仍然有勇氣繼續自己的教育信仰。

二、讓孩子找到有意義的事

這部影片還 有另外一個名字:唱詩班的孩子。文中,馬修老師用神聖的歌曲來治療孩子們早已忘記的美德。那一首首動聽的歌曲震撼了孩子,也深深震撼了我們每一個觀眾。其中一個孩子,已經徹底讓老師和家長失望,但是,由於其擁有音樂的天賦被老師發現,肯定,然後為這個孩子鋪就了一條健康、積極的人生道路。這也使我想起前一段時間看的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蹟》,裡面的老師讓孩子排練莎士比亞的作品獲得了極大地成功,使孩子的能力、品德都獲得了較全面的發展。我想:在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中,確實有必要指引一條道路,讓孩子感到讀書的意義。

三、教師的情趣和幽默

不管是大孩子還 是小孩子,都不太喜歡固執、古板、眼裡只有考試題,沒有趣味感的教師。在這部影片裡,馬修老師幽默與寬容並存。例如,一個孩子在黑板上給他畫漫畫,老師進來看了也給這個孩子畫上一幅,惹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孩子們在宿舍裡給馬修老師編一些小曲,自娛自樂,馬修老師讓他繼續唱下去,對其唱的內容不予關注,弱化,而評價其唱功。相反,那個校長確對孩子們的過錯甚至玩笑也是耿耿於懷,顯得有些可惡可悲可笑。其實,教師是否具有幽默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不過,整個影片看下來,我對這樣一個安排頗具想法,不知是編劇者刻意為之,而是無意的安排。這裡的馬修老師是個單身又沒有小孩的無牽無掛的人。而且還 是個年紀較長的人,於是,他的身上就不可能出現家務事,成了一個純粹的教師。但是我們真實的生活中,老師們卻都是有著很多的身份。也許,真要做個優秀的教師確實也要犧牲掉其他的一些身份該盡的責任。馬修老師所做的一切又完全不是出於榮譽,更談不上為了工資,他白天為孩子上課,晚上為孩子們編歌,他的時間與精力也是全部奉獻給了孩子。他的身上有著我們現在反覆倡導的教師的品格:奉獻、美德、公平、堅持等是值得一學的。相信,馬修老師雖然辛苦,但是內心也是快樂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放牛班的春天》以美妙的音樂,愛的教育,一步步動人心絃,如涓涓細流般的故事情節,述說著滿滿真情。

熱愛音樂的馬修,來到一所“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當學監,這裡的院長蠻橫無理,這裡的學生桀驁不馴,他們搗蛋、打架、抽菸、惡作劇、沒修養,甚至偷盜。院長對這些“問題學生”的管束是隻要一犯錯,就不分青紅皁白地懲罰、禁閉。而沒有從學生的內心深處出發,沒有理解和寬容,學校的氣氛給人一種壓抑感,到處都掛著鎖,彷彿這不是學校而是監獄。

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善良的馬修老師,面對校長的批評,學生的無禮,卻始終保持對學生的愛護,用音樂充實學生的內心。馬修老師認為學生之所以叛逆,是因為他們長期缺乏愛和理解,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立場出發,讓他們在愛中悔改,讓他們感受世界的溫暖,而不是恨,他們並不是無藥可救,而是缺少正確的愛的教育。

馬修老師發現這些學生都有自己的夢想和他們隱藏在心裡的慈愛。他用自己喜歡的音樂,為學生們成立了一個合唱團。根據每個學生的嗓音特點,認真地給他們分出聲部,沒有音樂細胞的學生也有用武之地,不會唱的當助理,不著調的當樂譜架,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做,有集體歸屬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馬修老師愛和善良的感化下,在音樂的薰陶下,學生們逐漸擺脫以往的叛逆性格,學會接納自己。馬修老師和學生們在歌聲裡逐漸得到了共鳴,學生們的目光變得清澈乾淨,馬修老師用盡自己的努力與學生在這種柔和共處的環境中學會了理解、寬容以及愛。放牛班放的不再是牛,而是春天。馬修老師對學生的大愛真是應了那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呀!

這部影片的人物刻畫固然精彩,但更美妙的還是結尾部分的點睛之筆。馬修老師被趕出學校時從教室中隱隱響起一陣歌聲,這聲音由弱而強,每一個音符延續不止,充滿著感激與不捨,抬頭一看從空中降下片片優美的紙飛機,馬修老師拾起一看,上面是學生們的告別語,每一個字都是用心寫下,過一陣,教室的窗前便是一雙雙小手揮手告別。這美妙的音樂配上感人的場景,不禁使人轟然淚下。

“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用愛感化一個個孩子,用努力換來一個個好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一名好的老師會帶給學生無限的動力與成長。馬修老師的大愛與情懷,讓我想起我的老師們,她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對學生們充滿關愛。尤其是我們的小姚老師,用她暖暖的愛意將她喜歡的電影帶給我們,將美好和光明種進我們心裡,潤澤我們的心靈。在她春風化雨的薰陶下,我們班的每一位同學成長著、進步著,像春天蓬勃發芽的種子,不斷茁壯!

愛的教育,暖如春天!向老師致敬!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作為一位教育大家,他的一生都在為教育做貢獻。他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觀點,放在當今社會之下,仍然非常適用。

教育的本意是育人,所以教育一定要把人放在首位,各種教學觀念也都要以人為本。但是這樣的話,就會出現一個問題: 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如何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對於這個問題,孔子給出了比較好的方法————因材施教。所謂“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據不同物件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實施教育。而要做到這點,首先要了解教育物件的優勢、劣勢,各自特點。瞭解不同學生的長處和短處。因為老師只有真正瞭解了學生,才能知道什麼樣的花該施什麼樣的肥,才能對症下藥,更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代教育,從理論上早已接受了這種觀點,但在實踐中幾乎都把備課看做是備教材、備教案,很少備學生,不瞭解學生的個性差別,千篇一律地灌輸知識,至於哪些學生能接受,哪些學生不能接受,學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師都不去考慮。在他們看來,他們的任務只是教知識,至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和他們無關。其實不然,在我看來了解學生比教學本身更重要,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更多的去了解學生,尤其是那些個性迥異的學生,就像影片中的莫朗奇,如果不是馬修老師的仔細觀察,他那副唱歌的好嗓子可能就會被埋沒。

影片給我的另一個感受就是:不要輕視任何人。

記得國小的時候,班上有個同學非常調皮,整天不認真聽課,不寫作業,成績很低,總是倒數的。這樣一來,時間一長,這位同學就成了老師眼裡的壞學生,老師看見他總是不順眼,六年以來一直如此。六年以後國小畢業了,這位同學升入了國中。在這之後,我曾和他有過一兩次的來往,但也僅僅是一兩次,當時我依然認為他陋習未改,還是和以前一樣,對於這樣的人,還是少接觸的好。但是當會考成績出來以後,我驚奇地發現,曾經國小班上的那個所謂的壞學生考的卻比班上其他大部分學生都要好。

這件事後,我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同時,這件事也深深地觸動了我:人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無權輕視別人。好學生和壞學生都不是絕對的,壞學生有時未必就不如好學生,相反那些壞學生更容易成就偉大的事業。因為對於一個壞學生來說他所經受的要遠比同齡人經受的多,它所承受的壓力要比同齡人受到的壓力大的多。那種被輕視的感覺,被人看不起的感覺……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體會的到。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抗壓性更強,要比同齡人獲得的更多,因為他們收穫的是精神上的財富,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這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主人公馬修老師的經典臺詞,也是能讓我們受益一生的一句話。

在“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學校中,有各種各樣的壞學生,他們偷錢、詐騙、打群架、辱罵他人,甚至還放火,抽菸,簡直是無惡不作!他們的校長便使用各種手段去嚴懲他們:鞭打,抽臉,關禁閉,做勞動……可這不但沒有阻止他們,反而使孩子們更加猖狂。

就在這時,來了位矮小的新代課老師,他就是當年失業的大音樂家馬修。馬修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突然發現孩子們特別愛編歌曲罵人,有幾名學生甚至有著幾乎是上帝賜予的金嗓子,於是他就試著用音樂救贖這些所謂“無藥可救”的孩子們,居然讓他們樂觀起來了,建立一支合唱團,他還成功馴服了禽獸班“危險問題少年”等級的新學生孟丹,讓他成為了自己合唱團中的男中音!最終,當所有人都出去了,校長也去領勳章時,孟丹燒掉了“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學校……

在這部電影中,我最喜歡馬修。他從來不懲罰學生。對於學生,他寬容對待,當皮埃爾被關禁閉,皮埃爾的母親前來看望他時,馬修沒有說皮埃爾被罰的事,而是說皮埃爾牙疼去看醫生了,皮埃爾的母親只好掃興而歸;對於校長,他橫眉冷對,就在他即將被辭退的時候,他當面指出校長的粗暴自私、追名逐利,對別人沒有絲毫信任之意與變態心理。

馬修之所以能夠做出這些事來,靠的是什麼?是工薪的誘惑嗎?不,做好做壞都是得那麼多工資,他靠的是職業信仰!畢竟,他是一名教師,教育孩子們是他的職責,既然他擅長音樂,那就用音樂去感悟心靈,教化學生,激發天賦,培育人才!正如他對皮埃爾的母親所說:“我不但有孩子,而且有六十個孩子!”

我最不喜歡校長哈森。他是個追名逐利的人,與馬修相比,剛好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哈森眼裡,名譽、金錢是最重要的,學生通通是他的搖錢樹,賺錢機器。他的職業就是處罰學生,他只會坐等他人之功,獨佔他人之成功之果,我覺得,他才是真正的心理變態,而不是那些天真的孩子,不過,後來有一幕,我看了特別解氣,那就是孟丹燒學校的那一幕。像那種地獄般的地方,本來就不該有,看到哈森垂頭喪氣的樣子,我不禁想到:“惡人惡報!”

馬修先生對於孩子們到底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春天,意味著陽光,意味著通往心靈的一扇窗。是他——馬修,讓孩子們走出地獄,變得樂觀起來,行走在陽光大路上,獲得了生命真正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描述了在半個多世紀前的法國,一個失敗的音樂工作者馬修來到了被稱為“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當學監。在這裡,校長和教師只會用謾罵和體罰來教育劣跡斑斑的學生,但是馬修卻組織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來陶冶和昇華學生的心靈。最後,當被世俗所不容的馬修被辭退走出校門時,學生們紛紛將摺紙飛機從巨大石牆上狹小的窗子中丟擲,為馬修送行。

影片中的馬修老師來到了“池塘之底”後,並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把學生當做牲畜來教訓,而是用音樂來挖掘藏在學生身上的美好和善良,陶冶他們的情操,發現他們心靈中的純潔。馬修像慈父一般愛著他的學生,愛著他的合唱團。然而,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對合唱並不是那麼感興趣,對馬修也並不是那麼尊重,甚至還對馬修搞惡作劇,但是馬修並沒有放棄。最後,馬修的努力和愛感化了學生,當他走出校門時漫天飛舞的紙飛機就是學生對馬修的努力最大的肯定,而學生們在長大成人後所取得的成就是對馬修努力的最好的回報。

在馬修的學生中,最獨特的是皮埃爾,這個被上一任老師形容為“天使面孔,毒蛇心腸”的學生非常自尊、自卑、自閉,不信任任何人。皮埃爾有著優秀的音樂天賦,然而卻不願意努力學習去發揮他的天賦,最終,在馬修老師的感化下,皮埃爾的“面孔”和“心靈”終於統一了。但是皮埃爾年齡還小,他只是在懵懂中感受到馬修的關心和照顧。影片最後,當皮埃爾人到中年,功成名就,在聽聞到馬修老師去世的訊息後,當他重新翻開當年在“池塘之底”的影集時,終於發現馬修老師對他的關心、愛護和愛是如此深厚,他對馬修老師是如此的感激卻又無法回報。

整部電影沒有火爆的場面,卻感人至深。特別是馬修被學校辭退後,走在學校的樓下,最後一次回望他的學生們時,那一隻只紙飛機雪花般落下時,給人以心靈的震撼——那紙飛機像雪花一樣純潔——那是孩子們對老師的感恩!無論這些孩子平時有多麼頑劣,但這紙飛機是是從他們心底最純潔的地方飛出來的。影片結束,飛舞的紙飛機和馬修的合唱團那天籟般的童聲卻久久的迴盪在心中。我不禁想起另一部電影死亡詩社的一幕,學生們紛紛站在桌子上聲援被家長和學校排擠走的老師基廷,學生對老師的感恩也正像那一個個紙飛機,載滿了學生們最無暇的希冀和對老師的理解——我們每個人就是在這樣朦朧的理解和感恩中成長起來的。

老師,像馬修一樣的老師,就像最慈祥的母親,也是最嚴厲的父親,是無名英雄,也是良師益友。當我們承接著老師愛的雨露時,讓我們將感恩的心也奉獻給老師吧!讓我們在感恩中成長,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將我們感受到的愛都化為行動,將我們手中這愛播撒給更多的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看這樣的電影,我能夠觸控到那一顆顆纖細而善良的心靈,他們絕不是社會的殘渣,絕不是被遺棄的問題少年(那個縱火犯巴冬除外)。

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我曾經有過多少次,為那許多微末甚至是瑣碎的場景所感動。我們的靜、站立以及唏噓,絕不是因為我們觀看的場所沒有空調,諾大個階梯教室,已經無聲地容納了一百多號人的汗水和激動。雖然只有頭頂或者更遠處幾片風葉在轉動,根本無法解除那些夏天的躁熱,但此刻沒有埋怨,只有心靈的共振。

風中飛舞的風箏,夜裡疲憊的掃帚,那些歡笑和痛楚,在明亮與黑暗之間徘徊,很多孩子的雙重性格在影片中一展無餘。他們的一半是天使般的微笑和美妙的歌聲,一半是魔鬼般的殘忍和惡作劇。他們一面彈傷老學監的眼睛,偷走新學監的資料,甚至校長的鈔票,一面卻認真地參加合唱團的訓練,傳遞著天籟般無邪的音樂……正是這些,構成整部影片畫面的明暗交替,這些錯落不僅深深地震撼著我們,更深深地牽引著影片主人公馬修的百轉柔腸。這個最後被歇斯底里的校長定位為“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的男子,樸素的外表下有著一顆非同尋常的愛心。他的愛是包容,當一個孩子彈傷老學監的眼睛時,同意他去照顧,不告訴校長免受懲罰;他的愛是無私,他對待每個孩子都一視同仁,連那個最邪惡的巴冬被校長棍打和禁閉時,能夠很遺憾地感慨:他是我唯一的男中音啊!他的愛是尊重,他總是用音樂和溫暖去走近這些淘氣的孩子,用滿腔的愛去感動這些幼小的心靈,使他們改邪歸正,引導他們走向光明的春天。

他總是用自己的愛營造孩子們的愛,他用愛鑄就“樂譜架”的動情歌唱,他用愛感化“天使魔鬼”皮埃爾不遜的心靈,他用愛贏得“助理”的永遠相伴。他一直無聲地抵制著反抗著校長威懾人心的棍棒教育。雖然最終自己不得其果,流浪天涯成了最後的歸宿,但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包裹著愛和留戀的紙飛機從窗內一隻只地飛出來。我們還看到影片中那些個反例——巴冬縱火焚校,校長的被辭退。於是我們又從另一個側面看到了愛的力量和偉大。

“看看你經過的路上/孩子們迷了路/向他們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步向往後的日子

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

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

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

影片的最後,天籟之音冉冉升起於一條被綠蔭覆蓋的春天的小巷。沿著這條小巷望去,我們看到了前方不遠處的光明和燦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