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觀後感1000字

來源:果殼範文吧 8.41K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十而已》觀後感1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十而已》觀後感1000字

最近《三十而已》這部劇在網上引起熱議,聽說了它講述三十歲女性群體的野心和打造現代獨立女性群像的噱頭,我抱著好奇和期待的心理看完了電視劇和劇本,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

首先,製作組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並不突出。劇中雖然有三十歲左右女性生活困境的展現,但並未有更深刻的探討和表達。三十歲也很精彩的虛假泡沫背後仍然是老一套:女性的年齡焦慮、職場內卷化、浮誇的消費主義觀念、精英主義和刻板無聊的人物塑造。導演雖然試圖通過抓細節來提升內容質感,但顯得很刻意。

劇的核心仍然是在營造種種焦慮和樹立林有有這樣臉譜化的角色當靶子當劇情爽點,細節和表面的東西再怎麼變,也不改其本質。如同寫著打折:50元起的商場售賣牌,上面小到可忽略不計的起字才是真實,虛假的價格不過是引人上鉤的誘餌。在肥皂劇式的戲劇衝突前,觀眾期待看到的是打臉小三、甩掉渣男、做人生贏家,而大可能不會去思考和探索三十歲女性生活中更多真實的、本質的東西。它抓住了很多人的心理,因此熱播,但徒有虛名,遠遠不值得8、0的高分。

作為一名二十歲出頭,小康家庭出身的大學生,三十歲,對我來說仍是個遙遠的數字。我還無需像《三十而已》中顧佳那樣操勞家庭和工廠,也不用擔心陳嶼和鍾曉芹那樣冷漠割裂的婚姻關係,不用像王漫妮一樣,不得不在有錢的另一階級的客人中周旋,累到病倒也要忍著向家人報平安。看起來,除卻掛科的憂慮外,愁雲似乎還未籠罩我的山頭,它們在很遠的前方四處飄散。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比起他們隨時隨地鬥智鬥勇的,裝著端著的生活,我的`生活有時簡單、無聊、甚至可以說是難以忍受的空虛,有時又充實而有趣。我可以獨自旅遊,可以打義工,可以學新的東西,可以無婚姻承諾無顧忌地談戀愛,花大把時間看書、看電影、看音樂和戲劇演出看起來能做的事很多,但我花著父母的錢,偶爾兼職賺賺零花也遠不能支撐自己的生活費和學費。三十歲有三十歲的苦悶,二十歲有二十歲的憂愁。不同年齡面對的人和事不同,世界便大為不同。二十歲左右因苦惱學業、家庭、人際關係等等而出現心理問題甚至自殺的青年人不少。他們大多不像三十歲已經有工作經驗的成年人,雖然辛苦,但有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在我看來,年齡並不能決定一切,它只是人生時間軸上的一點。如果說劇中三十歲的女性是婚姻、工作、父母的三明治餡,那麼二十歲出頭的青年們實際上也不過是家長、學校,社會的三明治餡。看上去生機勃勃,對未來一切都充滿了希望,但因為自己賺錢,所以仍有選擇的權利,而二十歲的學生群體,大多還不能夠經濟獨立,大學只有短短四五年,在打破頭的競爭中結束十幾年的素質教育,幾天十幾天內決定自己的未來,以為能夠鬆口氣了,又被與高中完全不同模式的大學所迷惑,還沒搞懂社會究竟什麼模樣,就被投到人才市場,因為餃子下得太多太滿,投進去時甚至沒有聲音。畢業時應聘,HR通常也更傾向要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但才畢業的學生哪來的經驗呢?而更多更多沒有考上一本,沒有讀大學甚至沒有唸到高中的二十歲們,也在努力打工餬口、賺錢養家,思考那灰暗的,看不清真實模樣的未來道路,年齡真能代表一切嗎?還是不過是列車臨時停靠的站臺,有著不同的風景和心情?我們要怎樣長大,怎樣平和地迎接衰老和死亡,而不是一味掀起焦慮、增加壓力、逼迫競爭,在我心中,這才是更重要的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