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孫中山紀念館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1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參觀孫中山紀念館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有感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有感1

昨天上午,我第二次來到香山路7號,參觀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儘管天上下著瀝瀝小雨,但不能阻隔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

走進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在鮮花叢中有一座孫中山先生的座像雕塑。他堅定的神情,心繫國家、胸懷天下。緊挨著有二棟摟房,一棟是孫中山文物館,另一棟是孫中山故居原貌。

按照次序首先參觀孫中山文物館。展館共設三層,展出內容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孫中山先生生平,以“少存志大,振興中華”;“推翻帝制,肇建民國”;“捍衛共和,愈挫愈奮”和“精誠無間,共赴艱難”四個專欄進行展示。展出了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時,各種有價值意義的文物、手跡和資料。

第二部分是孫中山和宋慶齡十年婚姻展,也以“相知相戀結連理”;“相攜相伴風雨路”;“篤愛彌堅共死生”和“生離死別兩相隔”四個欄目進行展示。

這些珍貴的文物向人們展示了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所做出的不朽功績。宋慶齡曾這樣描述: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們的隊伍裡得到尊敬,因為他把四十年的經歷全部付給了人民革命。他的名字和成就始終珍藏在我們的心裡,因為他為了使中國解脫封建迷信矇蔽,經濟落後和帝國主義束縛,獻出了自已的一切。由於他對人民革命事業的忘我的忠誠,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們邁步前進去完成他生前未完成的事業的時候,成為鼓勵全國人民的力量。

參觀孫中山文物館後,便來到孫中山故居。它是一幢磚木結構的歐洲小洋房,外牆飾以灰色卵石,屋頂鋪蓋洋紅色雞心瓦。底層為客廳和餐廳,樓上是書房、臥室和小客廳,裡面陳設的大都是真實的物件。由於居室內不準拍照,只能細細觀賞。樓前有正方形草坪,三面繞以冬青、香樟和玉蘭等。1922年4月,孫中山先生在這塊草坪上,召集在滬各省國民黨同志53人,舉行改進國民黨會議,參加會議者有共產黨人。

離開孫中山故居,最後參觀了“心繫家國、胸懷天下”上海孫中山故居珍藏照片展。

上海孫中山故居是孫中山先生和他的夫人宋慶齡女士共同生活過的寓所,是他們倆人留在世上唯一的一個家。孫中山先生在這兒寫了很多書,他在這裡接觸魏津斯基、李大釗,字和成就在我們的隊伍裡得到尊敬,因為他把四十年的經歷全部付給了人民革命。他的`名字和成就始終珍藏在我們的心裡,因為他為了使中國解脫封建迷信矇蔽,經濟落後和帝國主義束縛,獻出了自已的一切。由於他對人民革命事業的忘我的忠誠,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們邁步前進去完成他生前未完成的事業的時候,成為鼓勵全國人民的力量。

參觀孫中山文物館後,便來到孫中山故居。它是一幢磚木結構的歐洲小洋房,外牆飾以灰色卵石,屋頂鋪蓋洋紅色雞心瓦。底層為客廳和餐廳,樓上是書房、臥室和小客廳,裡面陳設的大都是真實的物件。由於居室內不準拍照,只能細細觀賞。樓前有正方形草坪,三面繞以冬青、香樟和玉蘭等。1922年4月,孫中山先生在這塊草坪上,召集在滬各省國民黨同志53人,舉行改進國民黨會議,參加會議者有共產黨人。

離開孫中山故居,最後參觀了“心繫家國、胸懷天下”上海孫中山故居珍藏照片展。

上海孫中山故居是孫中山先生和他的夫人宋慶齡女士共同生活過的寓所,是他們倆人留在世上唯一的一個家。孫中山先生在這兒寫了很多書,他在這裡接觸魏津斯基、李大釗,然後開始接觸共產黨,繼後開始國共合作,這些事情都發生在這裡,宋慶齡曾說:“這個地方就是一個歷史的豐碑。”

這次參觀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給我以精神的洗禮,心靈的淨化。這裡不僅是我們學習歷史、瞭解中國實際的課堂,更是我們砥礪精神、堅定意志的教育基地。我為中華民族有這樣的偉人而感到驕傲,我們炎黃子孫應在孫中山先生的遺訓下,勵精圖治,為實現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有感2

13日下午,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暑期廣東文化教育實踐隊為進一步學習孫中山精神,體驗中山文化底蘊,參觀了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在途中,沿路兩邊的風景著實讓人賞心悅目:純藍的天印染著形態各異的雲,蒼翠的山體間繚繞著綵帶一般的雲霧,好一幅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水墨畫景。王老師告訴我們孫中山故居是在南朗鎮翠亨村。我們即將前往的紀念館就是孫中山長兄孫眉於1892年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主持建成的。不僅如此,南朗鎮的伶仃河還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初就義之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由此成為千百年來競相傳頌的佳句。

經介紹,孫中山故居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結合的兩層樓房,並設有一道圍牆環繞著庭院。剛步入大門,一幅對聯“一椽得所,五桂安居”赫然在目,這是樓宇落成後孫中山親筆撰寫的;在正門南側有一塊由宋慶齡手寫的“孫中山故居”牌匾。深入大廳,從家居擺設中我們不難發現孫中山先生生活的簡樸;庭院內樹木繁茂,雅緻清靜。

參觀了故居,我們隨後來到博物館,進門即可見“後來居上”的橫幅,這是孫中山1921年題贈翠亨學校手跡的.原件,反映了他對家鄉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援;也是孫中山唯一一幅為故鄉的題字。博物館中井然有序地陳列著孫中山不同時期的事蹟的文字、影象、音像、手稿等資料,讓我們大開眼見,真實地感受到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思想的偉大,感受到他那顆救國救民的赤誠之心。

這次參觀,我們深深感受到中國之所以可以擺脫封建殖民統治,擺脫愚昧落後的局面,正是因為有了像孫中山先生這樣有學識、有責任、敢擔當的開創者。今天的我們要珍惜先人用熱血給我們創造的一切,要努力學習知識,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我們的未來,推動國家和社會的進步。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有感3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坐落於珠海市郊,環境優美,景色宜人,花團錦簇,綠草如茵。因為是愛國主義革命教育基地,又適逢先生誕辰150週年,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為肅穆莊嚴的紀念堂平添了一份熱鬧。

來到這裡,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保留著歷史痕跡的照片和實物,我們彷彿看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那個民不聊生的社會,而對於先生來說,更多的則是一種堅持,一種突破。革命先驅們用生命捍衛著理想,用行動喚起沉睡的國民,這些有識之士開創了一個國家的進步與文明。

參觀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給人以精神的洗禮,心靈的.淨化,這裡不僅是我們學習歷史的課堂,更是磨礪堅定意志的教育基地,我們相信,作為青年的我們,一定會在歷史燈塔的照耀下,在前輩的指引下,走出更加自信的腳步。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有感4

孫中山紀念館位於中山陵園藏經樓,抗日戰爭時期,藏經樓遭到侵華日軍的嚴重破壞,1982年,國家撥款重修藏經樓,後改名為孫中山紀念館。

來到孫中山紀念館,首先投入眼簾的就是石階上的一尊孫中山先生全身姿銅像,銅像高達2.9米,重1噸多,以孫中山先生向民眾發表演講的姿勢為造型,氣勢磅礴,栩栩如生,看到這尊銅像我彷彿真的看到了孫中山先生在發表演講的情景。

踏過幾級石階,來到主樓前,抬頭仰望,主樓是一座重簷歇山式宮殿建築,外觀為三層,中間還有一層夾層。進入底層大廳,底層大廳軒敞明亮,大廳頂部飾有鎏金的蓮花形藻井,流光溢彩,富麗堂皇。藻井正中高懸火炬形大吊燈。大廳中央矗立著一座孫中山先生半身銅像。正面壁上是陰刻的胡漢民手書《總理遺囑》,兩側是孫中山先生手書的“人類進化”、“世界大同”楹聯,藍底金子,隸書陰刻。大廳四壁嵌有四幅反映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大型木刻浮雕,十分美麗、精緻。二樓是一座走馬樓,穿過迴廊,沿著樓梯可以上到三樓、四樓。三樓和四樓是孫中山紀念館的主體陳列,共有五個展廳,分為七個部分。展線長180米,展出歷史圖片315幅,還有各種文物、模型近百件,展示了孫中山先生偉大而光輝的一生。

出了主樓來到一座長達125米的大型碑廊。碑廊左右對稱,兩翼有迴廊及碑亭二座相連,廊壁嵌有馮玉祥將軍贈送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塊。碑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所著的《三民主義》全文。都是由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書寫,風格各異,是書法藝術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穿過碑廊就走出了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紀念館不愧是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翔實的資料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我們對孫中山先生措施深深的敬仰之情。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有感5

15日支部組織我們參觀了孫中山故居和周公館,對此我的感受頗深。

下午1點我們準時登上大巴,向目的地出發。第一站我們來到了位於香山路7號(原莫利愛路29號)的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偉大的愛國者。他第一個提出了“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全心全意地為改造中國,耗費了畢生的精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上海孫中山故居是孫中山的重要紀念地。在孫中山四十餘年的革命生涯中,上海始終是他革命事業的'主要基地。1918年6月,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入住這裡,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後,宋慶齡繼續在此居住到1937年。

這裡是孫中山思想發展和飛躍發展的歷史見證地。孫中山在這裡,潛心研究革命理論,總結了他幾十年的革命經驗,完成了《孫文學說》、《實業計劃》等重要著作。孫中山在這裡,會見中國共產黨人李大釗、林伯渠和蘇俄駐華全權代表越飛,發表了著名的《孫文越飛聯合宣言》,為改組國民黨和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奠定了基礎。1924年11月,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前,他在這裡舉行記者招待會,重申《北上宣言》和召開國民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等主張,再次向國人發出和平統一祖國的號召。

參觀完孫中山先生故居,回頭望著這歷史的見證者,思緒萬千。孫中山先生一生為國為民,探索救國的真諦,為了革命籌集經費數以萬計,而自己的故居卻是如此簡樸。孫中山先生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只為建立一個正真的明主、自由、富強的共和國,真正使國家實現明治、民有、民享,孫中山先生的偉大正在於他始終代表了中國普通民眾的意願。先生不愧為二十世紀中國民族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隨後我們移步到了思南路73號的一棟三層花園別墅,這就是當年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亦稱“周公館”。

1946年4月,周恩來代表中共代表團致函國民黨政府,要求“在上海撥予房屋一幢”建立辦事處,但蔣介石卻批示有關當局“希予婉卻”。中共代表團只好通過各種關係,以6根金條的代價租下了這幢房屋,並以《新華日報》職工宿舍的名義申報了戶口。但國民黨當局仍不同意將此地作為中共辦事處。1946年6月18日,從南京來滬的董必武果斷地說:“不讓設辦事處,就稱‘周公館’。”周公館因此而得名。

看著館內樸素的陳列,我們都陷入了沉默,這其中包含著對無產階級額革命家無盡的崇敬和緬懷,他們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周公館外樹立著周總理栩栩如生的雕像,我們似乎仍能感受到偉人的音容笑貌和不朽風範。

通過兩個愛國主義基地的參觀,黨員同志們有幸看到當年的家居陳設、手跡、照片、資料等,彷彿親眼看到兩個時代的愛國人士不約而同為了美好的新中國無所畏懼、不懈努力的場景。通過本次參觀,每位黨員都感觸頗深,在活動結束後分享了自己的深刻感想。作為和平年代的共產黨員,也應該繼續秉承先人的大無畏精神,努力提升自我的同時,更要團結一致,為中國夢做出更大的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