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1

該本書是陳述性的,每一章都是圍繞“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這個觀點去舉例論證,以故事的形式帶入能使讀者更容易讀下去。接下來分章節對書中提到的觀點進行自我的認識。

第一章,作者提出“本來就可以第一次做對”的觀點,本章旨在傳達一種思想和理念,就是你一定相信你可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要在思想上改變認識,儘管工作中你不是每次都把事情做對。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對做好,如果想達到作者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觀點,關注點應該在執行之前預防和控制階段,比如,我今天收到一個任務是需要我出海南專案的升級包,然後我在出升級包之前肯定需要知道專案組要升級什麼功能?該功能有沒有在測試環境測試通過?配置項有沒有做相關的修改?知道了這些我才能出升級包,出升級包是一件事,想把這個件事第一次做對,就需要在需求、研發的程式碼、測試用例、測試執行這些前期階段做好預防工作,如果出好升級包升級上去發現某個功能沒有實現,研發、測試繼續返工,那麼出升級包這件事就不算第一次做對!所以,做事之前的預防和控制才是做對事的保障。

第二章,“做對即符要求”。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和接受,一切按照客戶的需求做事,做客戶要你做的事,不做客戶不要你做的事,隨時跟蹤客戶的需求變化,以便及時調整和快速適應,把事情做對做好。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企業,其實在哪裡都是適用,媽媽讓你去買包鹽,你在路上時媽媽給你打電話說再買一瓶醋,訊號不好你沒有聽到也沒有回覆電話確認,結果你買了一包鹽又給自己買了一包零食回家了,結果可想而知,你沒有及時響應媽媽的需求變化,還做了媽媽沒有讓你做的事!總之,有需要才有事可做,有事可做才能把事做對掙得更多的需要(機會),也要記得及時跟蹤需要以改變應策。

第三章,“工作就像芭蕾舞,既標準又完美”,看到標準,肯定就是指工作中規範、流程、準則。像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品一樣去生產檢測自己的產品,這是一種高標準的要求。做到統一標準、統一規範的產品,也要統一我們的行為、規範我們的流程,比如,部署某個專案這件事,10個人去做就有10種方法,10種標準,10個犯錯的可能,如果組織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部署文件,發給10個人,就增加了做對該事情的概率。所以,統一標準、規範行為對組織和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第四章,“每個人的工作哲學”。最後一章又提升了一個水平,把做事上升到做人、哲學、心智層面。對個人而言,要端正個人的態度,讓零缺陷成為每個人的習慣,對組織而言,統一我們的標準,把制度約束變為一種企業文化,從而提高我們的質量和品質。

理論來源於實踐,願零缺陷的理念深入成思!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2

最近看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書,感到受益匪淺,《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首先給了我一個啟發:“思想態度決定了是否能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生活中我們通常都會認為工作中難免出錯,怎麼可能一次做對呢?還有許多人會說“差不多就行了”“已經差不多了”。但是如果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總是認為把事情做得差不多就行,在這種思想主導下,可以肯定地說,他絕對不能把工作一次做好,做對。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其實就是一種態度。日常工作中,不少人就是缺乏這種態度,總是覺得自己不是聖人,犯錯是必然的,可以原諒的,結果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現實社會中,很多企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產品還沒有投入生產線,就做好了多少比例要返工的心理準備,正因為有了這種心理,返工的比例一定是有增無減,對企業發展的發展也造成了莫大危害: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浪費人力物力……

所以我們只有先改變觀念、改變態度,將“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觀念深深植入腦海之中,最終改變我們的行為習慣,我們才能實現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

我們經常還會存在著這樣一個誤區,就是“把事情做好就是把事情做對”。直到看了文章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貢的故事我才明白,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區別。把一件事情做好,只是自己主觀認為的好,而把事情做對則是要符合要求,並不是好或最好。任何工作只有符合客觀要求,才能進入可執行的'過程,從而達到預期的效率和效果。

當我們明確了態度,區分了“做好”與“做對”的具體含義後,就要好好思考了:怎樣才能把事情一次做對呢?怎麼做才能達到“零缺陷”呢?

我從文中三隻狗狗找寶藏的故事中得到了答案。聰聰,明明和慧慧是狗狗家族中最聰明的三隻狗,他們為了拯救整個家族擔起了尋寶的重任。其中的聰聰狗習慣於“正確的做事”,比較注重方法,但是從來不注重效率。他總是認為只要方向和方法都對了,一切就對了。明明狗雖然很忠誠,為了任務可以不顧一切,但是卻缺乏方法,做事沒有章法,只解決了“腦袋”問題,沒有解決工具和方法問題。而慧慧狗卻在任務之前思考:“我為什麼不可以把錯誤減少到最少呢?既然可以避免少失誤,為什麼不可以不失誤呢?如果沒有失誤,我就可以一次做對。”最終,慧慧狗花費了最少的時間,付出最少的代價,卻找到了價值最大的寶藏。這個寓言故事之後克勞士比博士總結了慧慧狗尋寶過程的幾點:確定目標,控制過程,預防錯誤,建立標準,尋求幫助,要求結果,一次做對,這也就是如何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方法。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3

咸寧籌備處質保部組織質量月讀一本好書活動,要求全體員工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並完成一篇讀後感。本人利用業餘時間把此書通讀了後,感覺受益匪淺。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在闡述觀點時,都是引用發生的例項,例子雖然簡單但是寓意深刻,發人深省。我覺得這本書眾多的觀點中如“協作,增加成功的機率”、“讓零缺陷成為每個人的習慣”、“態度決定一切”、“即要過程要有結果”等。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態度決定一切”,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其實就是一種態度,“品質之神”戴明和IBN公司就是對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態度不一樣,所以註定結果也不一樣。

“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的意思應該不算複雜,分析起來有兩層意思:一是有好的態度才能有好的結果,再就是沒有好的態度就不會有好的結果。

態度決定一切,更重要的體現在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每個人每個企業多會有面對逆境和困難的時候,人際交往、患病喪親、希望夢想破滅等等,有的是因為客觀,有的純屬人為,其帶來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如何面對,怎麼擺脫,關鍵在於自身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有了好的態度,才能有好的結果,這樣我們才能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卓有成效和積極主動的人總是在工作中付出雙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熱情、信仰、想象和創造力,而失敗者和消極者只是逃避、指責和抱怨。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達到目的。

工作需要熱情和行動,更需要努力和勤奮,工作需要一種積極主動、自動自發的.精神,工作中的樂趣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工作無小事,如果有一項工作沒有做到位,就有可能滿盤皆輸。工作還是一種責任,我們沒有任何藉口不承擔自己的責任。藉口是拖延的溫床,藉口的實質是推卸責任,不管再什麼條件下,對待工作都要無條件執行。工作中無小事,小事累計就會成為大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無論工作多麼艱苦,都要時刻銘記“這是你的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是處理一切事務的基礎,當我們服從,接受一個任務時;如果我們沒有責任心,不認真做事,不可能將事情做好;如果老是不能做好事情,就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那麼我們在公司的存在就有問題。因此,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勇於承擔責任做起。

不正確面對問題的態度只能將問題複雜化,耽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助長相互推諉、逃避責任的不良風氣。當企業沒有提供做事情所需要的條件時,十有八九是因為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而希望請你來另闢蹊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當然,幹工作、做事情肯定會有苦、有累、有困難,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快樂,體驗人生的價值和生存的妙處。

總之,通過通讀本書,瞭解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實質就是人對待工作的一種態度,猶如書中提到工作要象跳芭蕾舞一樣,既標準又完美。也促使我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堅持“質疑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方法、良好的溝通習慣”,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使自己各方面的素養得到更深層次的提高。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4

有時候,真的,當你遇見一個陌生人的時候,你想不想主動與他交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顏值。其實讀一本書,有的時候也始於他的顏值。

當看到這本書時,首先吸引到我的是封面上大大的文字――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不得不說這個書名很吸引人。

簡約的封面設計,黑紅白三色為主調給人一種認真可靠的感覺,而事實上這本書就是一本可靠的書。

全書多是以故事來說理,更顯得生動形象真實可感;章節內容也是層層推進,層次分明;在每一個主人公的故事裡,作者都悉心的提煉出一些新的思想;全書還為讀者展示了許多成功人士的觀後心得體會使讀者備受鼓舞。

全文引入了一個“零缺陷”的概念,那什麼叫做“零缺陷”呢?作者給出的答覆是這樣的:“零缺陷”的思想最初由美國菲利浦·克勞士比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提出。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要求產品和服務是“有用的和可信賴的”,注重滿足客戶的需求,員工的需求和供應商的需求。

“零缺陷”質量管理與其他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對比,它的特點就是強調質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單純的“好”,強調保障質量的系統是預防,而不是檢驗;強調工作標準必須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強調質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價”,而不是簡單的用“指數”來衡量。“零缺陷”質量管理還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流程,主要包括確定狀況、臨時措施、確認根本原因、採取改正行動評估與跟蹤檢查。

而本書的“零缺陷”並不是說絕對沒有缺點,或者缺點絕對要等於零,而是指“要以缺點等於零為最終目標,每個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職責範圍內努力做到無缺點”,即通過“零”的努力,達到“一”的實現。

通過作者對“零缺陷”這一概念的細緻入微的分析,可見全書很嚴謹思想也足夠深邃。

全書的知識量還是挺大的,只是我個人不非常喜歡全部用故事來貫穿著整本書以明事理。

雖然說每一個故事的好處就在於,無論你從哪個故事開始,都可以或多或少有一些新的收穫。但是繁多的.故事也容易使人產生一定的,閱讀疲勞。

此外,我覺得這本書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在於閱讀它的人,每個人的想法或者是說每個人從這本書裡所學的都不會一樣。 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我覺得第一點,它是故事的形式,故事本來就是可以給人許多遐想的空間任其發揮。第二點,每個人的經歷都各不想同,而書中這些故事又大多來源於一些真實的案例,我想當獨特的個人經歷與特定的案例進行碰撞的時候,讀者們產生的思想火花肯定是不一樣的。

所以總體覺得這本書不但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而且也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好書,當你拿到它看見它精緻的外觀以及書面設計時,我想你就會懂了。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5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是楊鋼老師老師的作品,去年有幸誤打誤撞接觸到了克勞士比中國學院,才曉得了國內質量界大神級的人物。

楊鋼 (Freeman Young),中國“零缺陷之父”,中國十大質量人物(國家質檢總局),克勞士比中國學院總裁。

再來說說讀這本書的感受,書一開始就採用故事匯入,採用了培訓場景,通過老師啟發,學生討論的形式,運動生動有趣案例,深入淺出分析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工作理念和價值。

書中一開篇就講了一個斯芬克斯島的石像之謎來吸引了我,設定了三個人:克魯斯、德普、李,他們誤打誤撞進入了斯芬克斯島,然後進入一段奇幻之旅,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每個人的理念不同,最後收穫了不同的結局,通過科幻故事引出了本書的理念: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就如作者所說:什麼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做正確的事是戰略和方向,正確地做事是動作與執行,第一次是效率和結果,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則是管理效能與競爭力---這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完事意義。

剛開始聽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理念,覺得這怎麼可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正是這種想法,才會讓缺陷得以存在,因為從意識上就允許存在缺陷,我們不難發現,人們能否做對,並不取決於自身的行為能力,而是取決於支配於行為能力的思想觀念,而改變人的觀念並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重要的是改變心智模式,建立第二天性。

在軟體行業,質量保證比較多的活動就是評審活動,曾經我一直覺得評審活動發現的缺陷越多越好,當一位領導告訴我:為什麼你寫出來的東西等著其他人給你評審呢?為什麼你自己不能保證質量呢?

額,也是,可以想象當時的'場面有多尷尬。他的一句反問也重新整理了我的認知,從源頭上保證質量是明智之舉,不浪費不符合要求的成本。

在工作中,會有意識的考慮問自己:我可以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嗎?為什麼不能?哪裡還有改進的空間?最近在寫雲市場退訂的文案的時候,可能因為我自己對業務不瞭解,也沒有相關的參考資料,只能憑藉業務系統去體驗、去嘗試,當時為了儘快完成,第一稿寫出來的時候思路亂,別人說看不懂,說實話,我自己都沒理清,當被人否定的時候,我沒有辯解,我接納,我再來修改,堪稱是改動次數最多的文案。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不僅僅適應於工作中,也適合在生活中。我經常跟孩子說:如果作業、考試都能第一次就做對,那你肯定能取得好成績。孩子似懂非懂。希望他能漸漸地明白這一非常有用的哲學理念。

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哲學,是實現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