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後感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字經讀後感5篇

三字經讀後感1

閒暇之餘,信手翻閱《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下冊,恍若在閱讀一本通俗的中國二十四史,恍忽間隨錢文忠先生在字字溯源中一起走近歷史事件,並從文字的推敲中,探查歷史的真相。

林肯曾說“讀詩使人聰慧,讀史使人明智,”在二十四史的演變中,我能更深層次的感受到“得民心者得天下”至理;並深刻感受到唐太宗在魏徵去世後感嘆的“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錢文忠先生說:“《三字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關鍵詞集,《三字經》之所以能流傳到今天,它在今天就是有生命力的,它的生命力一定還在,一定是超越時空的。”我對這個說法相當認同。在閱讀中,我看到幾乎所有的朝代在開始時都是勵精圖治的,但在滅亡時都是因為長期腐敗造成的。在讀史的過程中,既能感受到皇帝奢靡的生活,又能感受到生於皇家的'不易,如唐後主李煜“願生生世世莫生於帝王之家”的無奈;又如齊恆公竟被手下關了禁閉,活活餓死,屍體被撂了67天;再如在魏晉南北朝時,只要有人奪位一當了皇帝,就要把前朝皇帝的直系親屬全部殺光一個不留。

在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不同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歷史人物。如禮賢下士的周文王,親自為姜太公拉車請其輔佐朝政;荒淫無道的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峰火戲諸候;堂吉訶德式的宋襄公,演繹著迂腐與仁義;求賢如渴的秦穆公;“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豪氣干雲的項羽與深通“厚黑”的劉邦;“假聖人,偽君子”王莽;勵精圖治的李世民,疑心的崇禎等等……

錢文忠先生尊重歷史事實的探尋。如在講解“贏秦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時,對秦王國的一統,他肯定了從秦孝公開始的“商鞅變法”,並點評秦朝是經過六代人的努力,才使秦王贏敗有施展雄才大略的機會。並充分肯定秦始皇的功績:即一統六國,書同文,度同制,車同軌,行同倫。並對歷史批評的“焚書坑儒”進行了探尋,所焚之書主要為“六國史書”,所坑之儒主要是練長生不老藥的“術士”。在講解“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一段,介紹到“玄武門”之變,錢老師這樣敘述“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正史上歷來被說得一無是處。但是大家別忘了,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未必客觀……”,然後又對該事件進行了探尋,寫出了歷史完人李世民的“不完美”之處,並指出貞觀之治是在隋及開唐的基礎上,勵精圖治的結果。錢文忠在品評歷史的時候,注意從歷史事件對後世的影響入手,去品評功過,對皇帝的生活作風問題有些輕描淡寫,我想或許是錢文忠先生認為皇家皆如是吧。包括對短命隋朝的兩位皇帝的政績的肯定,對個人成就大於政績的皇帝,如創造“瘦金體”的宋徽宗、擅長木工的明思宗朱由儉進行了嘲諷。我覺得這些批評是客觀的,因為他們在浸淫於愛好之中的時候,忘了歷史賦予他們的沉甸甸的責任。

錢文忠先生注重對細節的描述。如在講解“迨至隋,一土字,不再傳,失統緒”時,介紹愛照鏡子的隋煬帝時,他是這樣寫的。“隋煬帝有一個喜好,喜歡照鏡子,照鏡子的時候,他時不時做一件事,一邊照鏡子一邊摸著自己的脖子說‘哎呀,好一個腦袋,可惜不知道將來誰來砍他。’”

總之,讀《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下冊,更像讀中國厚重的歷史。就像《三字經》自己總結的那樣――“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只有像錢文忠老師那樣“考實錄”,採用實事求是的態度,才能真正做到“若親目”。讀一本好書,彷彿自己在與心靈對話;我想,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把《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上冊也細細讀完,進一步感受民族經典中鬱郁的芬芳。

三字經讀後感2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篇1]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

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

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運用事理並舉的方法,以大量典故、故事,蘊含了我們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可以說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經典詩文感人肺腑,中華美德動人心玄,《三字經》就是教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怎樣對待人與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座標,如何培養道德情操的。

“頭懸樑,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三字經》中兩則多麼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呀。當我讀到這兩句時不禁感慨萬千,在現在的社會,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條件優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網路遊戲、電視,很多的孩子都成了熒屏兒童。

現在的孩子很難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奮發學習的決心。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經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為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教師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

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困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儘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為好的學校為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三字經裡一個個榜樣 十分明確地告戒我們: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為。我們要教育學生把榜樣作為模仿的物件,以榜樣的行為規範自己的舉手投足。

三字經讀後感3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周永章的《低碳生活三字經》在其中我感悟極大,該書主張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從我做起,可想而知我們的地球母親已經慢慢支撐不了我們的“摧毀”。

一、大氣汙染

大氣汙染的定義

在幹潔的大氣中,痕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範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汙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汙染。造成大氣汙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著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同時也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的質量,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業區域。所謂幹潔空氣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的大氣(由混合氣體、水氣和雜質組成)除去水氣和雜質的空氣,其主要成分是氮氣,佔78.09%;氧氣,佔20.94%;氬,佔0.93%;其它各種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氣體《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氣汙染物的分類

大氣汙染物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即天然汙染物和人為汙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為汙染物,它們主要來源於燃料燃燒和大規模的工礦企業

顆粒物: 指大氣中液體、固體狀物質,又稱塵。

硫氧化物: 是硫的氧化物的總稱,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是氮的氧化物的總稱,包括氧化亞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氫化合物: 是以碳元素和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烴類氣體。

其它有害物質: 如重金屬類,含氟氣體,含氯氣體等等。

大氣汙染的危害

大氣汙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汙染排放的汙染物對區域性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

一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複雜的成分,在燃燒後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溫上升。二是臭氧層被破壞 。

大氣被汙染後,由於汙染物質的來源、性質和持續時間的不同,被汙染地區的氣象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差別,以及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的不同,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也不盡相同。大氣中的有害物質主要通過下述三個途徑侵入人體造成危害:

《1》通過人的直接呼吸而進入人體;

《2》附著在食物上或溶於水中,使之隨飲食而侵入人體;

《3》通過接觸或刺激面板而進入到人體。其中通過呼吸而侵入人體是主要的途徑,危害也最大。

我們把大量的破壞物給地球,當然我應受我們應有的“報應”

所以我們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節能減排”,不僅是當今社會的流行語, 更是關係到人類未來的戰略選擇。提高“節能減排”意識,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費習慣進行簡單易行的改變,一起減少全球溫室氣體(主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意義十分重大。“低碳生活”節能環保,有利於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的速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選擇“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也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

所以我們應攜手支援低碳生活,讓我們美麗的家園一直健康。

三字經讀後感4

認認真真地閱讀了新三字經的每一字,每一句,我發現它所蘊含的道理、意義都能透過短短的三個字表達出來,最令我感悟甚多的是“春日暖,秋水長,和風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棟樑。天行健,人自強,生我材,為興邦。”我是一個喜愛想象的女孩,我天天幻想著長大要為祖國效力,做出我自己的貢獻,盲目的尋找著目標。 老師取《新三字經》的一小段話來為我指點迷津:““春日暖,秋水長,和風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 立大志,做棟樑。 天行健,人自強, 生我材,為興邦。”我知道了老師的用意,她希望我長大可以做祖國的棟樑之才,從小要立大志,朝理想奔跑,堅持不懈,長大後才可以成才,如願為祖國效力。我感激老師用我最喜歡的這段話來為我指明方向,新三字經像一盞路燈,為迷茫的我指明前進方向。

我像一隻迷路的小羊,在茫茫草原上尋找我的家(我的目標),當我不知定哪個點為目標時《新三字經》的一段話出現在我腦海中:“登書山,善思考,遊藝海,陶情操。”我頓時好像成了一個好學的學生,每天仔細的閱讀書籍,像一匹餓狼貪婪的吸允著書籍中蘊含的知識。努力地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在藝術的海洋裡遨遊,畫一幅畫、寫一首詩、唱一首歌,宛如百靈鳥在樹枝上悠閒地吟誦著一首首小詩、哼著一首首小曲,揮著筆自然地畫著山水秀色,雖然不是傑作,雖然不是傑曲,但我從未放棄過,在我的生命字典裡從未有過“放棄”二字,我慢慢地去領略,慢慢地去體會,慢慢地去感受,靜靜地去思考,吸取精華,累了,停下腳步,休息一會兒。、

看到了《新三字經》我想到:“人之春,在少年,光陰迫,惜時間。生有涯,知無限,苦攻讀,莫偷安。”我懂得了:人的一生精華在於少年時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因此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人的一生有生命的限制,而知識卻是無邊無際的,要在最精華的時期努力學習,不能把光陰浪費在無用的嬉戲打鬧上,抓緊時間的繩索衝向理想的方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認真帶著懂得的道理去閱讀、去實踐,我的學習在進步,我的心靈在成長。我的進步我自己沒有察覺到,我認為這是無用的努力,我的學習不會再上升。我的放鬆讓網路遊戲鑽了空,迷上了它,我的成績一落千丈,當我呆呆的望著桌上的《新三字經》腦海中浮現出了這句話:“戒網癮,防泥沼,壞毛病,要改掉。”是啊!如果我放棄了,我曾經的努力,那就是前功盡棄,到時後悔就晚了,不如現在就轉個彎回到我的正軌上來,讓我信心的這列火車,順著《新三字經》的軌道繼續航行吧!

我總是伴著《新三字經》想到我的學習好似童年蹣跚學步,好似牙牙學語,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時今日,多少辛酸,多少苦辣,怎可輕易言棄,難道有誰捨得前功盡棄?我從此學會了堅持,再也不會放棄。我只注意到了學習,把平時說到的三好拋在了九霄雲外,我隱隱約約記起:“德智體,是三好,德為上,智為高,體為本,風華茂。”我領悟到了:品德、智慧、身體是最重要的,我的品德註定我的命運,我的智慧註定我的機遇,我的身體註定我的一切,三樣結合,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健康的`三好少年。

我翻開《新三字經》引入我眼簾的是:“清肌膚,潔心靈,正衣冠,修其容。”我發現這不正是我的不足嗎?我顧著完美自己,卻忘了人生最基本,我知道每天早晨要帶好紅領巾、校牌,穿好端莊的衣著,乾淨的面容,彬彬有禮的道聲:“早晨好。”《新三字經》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還帶給我了我無窮的奧祕,我在它裡面探索、尋找,取它之所長,補我之所短,它讓我從無知的少年,搖身一變,成了好學生,改正了我的缺點,增加了我的優點。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讓我有了深刻的體會。使我更加懂得朝目標奮鬥,我會吸取三字經的道理,向我自己心中的三好生奔跑。

三字經讀後感5

從事國小語文教學20個年頭,長期盯著現行國小教材,對古文化的關注很少。只是模糊地覺得古代學堂研讀《四書五經》,學習方式是死記硬背,心理上基本持排斥態度。除了上學時讀過教材選編的部分古文內容和幾部文言小說外,沒有系統地讀過古代經典。我真正對經典加深認識還是從聽陶繼新老師的報告開始。他舉的自己和同事讀書經歷的對比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陶老師堅持背誦中外大家的“經典”而成長為全國著名的教育家,退休後每年都有幾百萬字的著作問世;而他原來的同事也堅持讀了數十年的書並沒有質的提高,對陶老師的飛躍大惑不解。陶老師依據自身的經歷和見聞指出:“我讀的80%以上是世界大師的作品,雖然沒有成為大師,但在思想上與大師在一點點地靠近。你讀了26年的書,多是三流四流的作品,思想認識有時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可能下降。”陶老師還專門針對教師指出:“眾多老師們都在模仿名家的教學,但學不來;缺少的不是技巧,缺少的是思想和文化的積澱。”出於對陶老師報告的再學習,我從《三字經》開始嘗試了對“經典”的研讀。

《三字經》是南宋以來求學者的啟蒙讀物,僅千餘字,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初讀第一遍,我變有了如獲至寶的感覺,深為自己積澱的淺薄和未能早日研讀而愧疚,也初步領略了“經典”的豐富內涵。難怪《兒童中國文化導讀》的整理者發出這樣的質問——“作為中國人,有幾個人讀過《四書》、《五經》?……即使是一名專門學習中文的大學生,又有幾個人可以背誦《論語》和《大學》?而這一切,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即可做到。”陶老師主張“循著大師的腳印前行”,認為“經典裡有產生思想的思想”。他的忘年交“老咪”年僅13卻“飽讀中外名作而又詩文俱佳,出口成章而又哲思飛揚”,被譽為——“少年奇才”。“老咪”的成才佐證了“經典”的力量。

在從網上搜集關於《三字經》的資料時,我發現《三字經》有很多版本,因為每一朝結束以後,後一朝代都會把前朝的.歷史編寫進去。對《三字經》的解讀也有多個版本,見仁見智,良莠不齊,以我這初學者的認識能力,居然分不清何為正宗。一次回老家時意外地從父親那兒得到了清代古版《三字經》,讓我再次加深了對“經典”的感悟。拜讀清版,才知道《三字經》本身還有詳盡的批註,網上諸多沒有見過原著的“學者”的註解與之相比實在太不“經典”。回想在班裡進行《論語》誦讀時,學生購買的《論語》也有十幾個版本,章節的編排順序亦有不同,看來因為不同編者對“經典”的理解不同,所以“成果”亦有差別,而要想真正探尋原著大師的思想,還得選擇最權威的版本,閱讀最原始的“經典”。

對照《論語》、《三字經》和我們平時致力探究的現代教育改革,基本思想一脈相承。如果對古代經典加強研讀,必能對搞好現代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準確把握新課程改革的主旨,也必須加強對現代綱領的學習。於是,我重新翻閱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綱要》和《中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等書,再次感受了豁然開朗的感覺。“老咪”的父親王輝湘認為:“宇宙浩渺無邊,而人的生命卻是有著極限。在有限的人生中,要讓老咪讀到世界上高層次的書。所以選讀之書,必須取乎其上而不取乎其中,取乎其中而不取乎其下。”即便在老咪還不會說話的時候,王輝湘給老咪所讀之書也不是一般孩子常讀的通俗的小人書,除中外著名童話外,便是偉大詩人的精品之作,以及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的經典之作。可見,只有“經典”才能把人帶上成才的高速公路。

陶繼新老師遍讀世界典籍,50歲開始著意背誦,十年連續不斷,親身感受到60歲的今天記性居然比十年前好,文思居然比年輕時快。讀書不在貪多,重精;經典不能只讀,要背。陶繼新老師和“老咪”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身為教師的我們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