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七年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好的七年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好的七年讀後感

美好的七年讀後感1

在日本的最後一天,很慶幸是在海邊度過的,填海造的飛機場對面的大陸,星巴克,放著歡快的靈魂爵士樂,帶上耳機卻沒有播放,隔離部分聲音之後,什麼聽起來反而都有種不太真切的做夢似的感覺,聽不懂的熱情也有些過於清脆的日本禮貌語、節奏感音樂、旁邊認真做著手帳精心打扮的日本少婦、遠處飄雲的湛藍色天空,無言地構築著未來某個時間會想起來在日本停留過的'記憶綜合。

遠離原來的生活狀態和所謂賣命似的工作節奏,在海的這一端靜靜地佇立,看著原來的一切,發現自己理想中的應然狀態,彷彿一件事情都沒有實現。回想大學聯考後精簡下來的身材,低頭看看現在渾圓的肚子和木板般厚實的腰間贅肉,豬鬃般的頭髮現在淪落到只有一簇向右傾斜三毛似的一綹,我善意的安慰自己,也許這麼多年過去了,最大收穫是更加學識淵博,可事實到底推衍到何種程度,似乎也不太敢過分深究,生活推著走了一步又一步,幫你起早擠上擁擠的地鐵,幫你在深夜加班中情緒安穩,幫你在雨中淋溼了也不迷失去公司的路,我感激,只是不知道生活有沒有在幫你堅韌之後也暗自偷笑。

北京十年,十年前暗自起“清明”作為筆名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在生活幫助下變得更加清明,不清的依然朦朧,不明的亦然朦朧,不如換個名字叫做朦朧,也算是應景,倒是也能合格繼承所謂的“難得糊塗”,一派胡言。

還依然記得某次高會考試後周末的早晨,順著面北的房間窗戶看見藍天中白雲分佈的韻味十足,暗自慶幸好事也許就快要發生,結果全年級得到了第一名,之後類似“天啟”也發生過幾次,好事為主,但現在在某種程度得到的“暗示”貌似是難以活過50歲,數著手指大概還可以數到兩遍有餘,貌似還不錯,但內心還是有些不甘心,想著“命長的人是贏家”還是不無道理,戲謔般地看著《美好的七年》,可能有些生活我們都已經過完了,只是大家都未曾發現,還在呆呆的、敬業般地經過......

美好的七年讀後感2

讀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想,要不是一個我欣賞的作家推薦了這本書,我大概會因為作家的以色列國籍,而錯過這樣一本好書吧。我並不是針對哪個國籍有偏見,而是自以為清楚知道因為不熟悉“小眾”國家的文化而難以理解和接受他們的文學或者影視作品,這一點自以為是,主要是從看一些電影節上的小眾電影得出來的。

然而,還好,我沒有錯過。

原來生活在以色列的猶太人,仍然生活在戰火硝煙中的他們,在生活中跟我們沒有什麼兩樣啊。我的世界彷彿打開了新的大門。

書的開頭,第一篇,我喜歡他對新生兒的描述“肚臍上垂著根纜繩的侏儒”,他腦洞大開的安撫它世界會和平,即便遇上了恐怖襲擊,“也總會有一些新穎的感受、細膩的視角去完美的描述它”。嬰兒當然並不買賬,連相信他的謊話的`“天真”都沒有,依然大哭起來。

這段描寫讓我忍俊不禁,立刻輸入卡號,把這本書從kindle樣章變成了我的書。

埃德加是個充滿天真、愉悅的人,他把生活的每一個微小細節描寫的那樣津津有味,在他身上幾乎看不到戰火的創傷,看不到生活的殘忍,留下來的只有真摯的感情,與親人綿延不斷的愛,與陌生人的善意,與生活的敬意,與那些曾經去過的城市的融合,以及與歷史的審視。

博物館之夜那段,是他為數不多直接寫到納粹的文章。明明特別簡短的一篇文章,卻不斷迴旋在我的腦海裡,他與那副被納粹寫滿字的少女小巷互相對視,直到天亮。他在想什麼呢?如果是我,我看到那些簡短的字句我會想什麼?如果想要過好生活,應該要建立怎麼樣的小宇宙,既能保護自己,又不曾喪失對世界的敏感呢。

除掉一些特殊背景下的文章,更多時候,他以一種調侃的語氣描述生活的小細節,比如他怎樣跟電話推銷員鬥智鬥勇,比如他如何在書上簽名時給自己加戲,比如他的父母兄姐。一個個生動的場景展開來,我看到一個活的有趣的人。直到最後一篇《薰牛肉三明治》,在空襲警報之下苦中作樂的薰牛肉三明治,忽然就想到了那年看過的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有了一顆強大的心,無論如何都能突破困境吧。畢竟是躲過納粹大屠殺的後人呢。

美好的七年讀後感3

一開始在書架上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深信這本書該是講述一段美好的愛情。可能因為當時的我一心只想多看看別人的愛情,試圖從中得到什麼是愛情的答案。不過在看到封面和介紹之後,我頓時就有了興趣,這應該是本有趣的書。

看完整本書後,對於生活的心態,發生了一些潛移默化的變化,變得對生活樂觀,充滿了希望。作者埃特加·凱雷特在書中幽默而有趣的寫作風格,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人們在戰亂時代裡對生活樂觀向上的態度,當然更多的是在反應當時的政治生活。講述戰亂年代的殘忍和人類的自私,當一個國家都將不復存在時,大多數人如同他在文章中寫到的那些帶孩子的媽媽們一樣,她們堅決不讓兒子們長大後參軍,否則,“你在這兒撫養的不只是一個士兵,還是一個潛在的戰犯”。

凱雷特跟有同樣想法的妻子爭論:“我們生活的這個地區是我們賴以生存之所。所以你實際上說的是,你寧願讓別人的孩子進入軍隊,犧牲他們的生命,而讓列維(自己的兒子)享受生活,不用冒任何危險或在形勢需要時去肩負責任。”他一針見血的抨擊了妻子的想法,其實這個也是那個時代大多數人渴望平息戰爭,卻又膽小自私的懦弱意識。如果連賴以生存之所都失去了,你又能如何過上安穩的生活。

凱雷特的父親因為是否進行手術的樂觀態度,深深的.影響了凱雷特,空襲警報來臨時,他和妻子、兒子玩起了“薰牛肉三明治”遊戲,這種樂天的生活態度是少有的。當戰爭四起時,他們臥室的天花板漏水以及花園水管破裂,他和妻子在或許他們明天就會死於戰亂和今天請不請水管工人修理水管的這個問題上,出現了一些小小的分歧。但,凱雷特最終還是在第二天,請來了修理工修好水管。無論明天是不是安好,珍惜享受活在當下的時光,這應該是凱雷特想表達的。

美好的七年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江蘇省“美德少年故事”——《堅持著,是美好的》這篇故事後,使我深有感悟。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同學叫王思源,他很喜歡撿拾廢瓶子。上學放學的路上,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王思源都隨身帶著一個塑料袋,把人們丟棄的塑料瓶、易拉罐一個個撿進塑料袋裡,帶回家去。因此,學校裡有同學稱他是“拾荒佬”,也有同學稱他是“小財迷”。

開學了,幾天過後,班級組織郊遊。返校路上,王思源和出名的皮大王撿廢品,做好事被老師看到了。後來,老師在三年級班主任那裡得知王思源從國小一年級就開始撿垃圾了。因為學校裡經常有人亂扔垃圾,而他覺得撿瓶子能保護環境,所以一個胖乎乎滿頭大汗的小男孩,手裡拎著塑料袋就成了他平日裡的形象。

當然他也會有鬆懈的時候,大熱天,身體上面板晒得墨黑,而寒冷的冬天手指凍得發麻,特別是看到上學放學路上同學們有說有笑的,他心裡挺羨慕的,而自己弄得兩手髒兮兮的`,活脫脫一個“拾荒佬”。王思源真想丟下瓶子去與同學們一起放鬆心情。

一次,數學測驗,王思源考砸了,心情十分灰暗、低落。回答家裡總是一聲不響,埋頭看書,一連幾天不撿瓶子了。媽媽委婉地批評他做事沒有恆心。一點即明,王思源很快又回到以前的“模樣”,重又撿起了瓶子!

從國小一年級至如今升入國中一年級,整整七個年頭,王思源撿拾的垃圾成千上萬,都可以堆成一座垃圾山了。他賣掉的每一筆錢,都用本子記下來,國小畢業便已經積攢了近800元了。這錢,他一分沒花,而是節儉,節儉,再節儉。每當他人遇到困難時,便會毫不猶豫地拿出錢來去幫助別人。在王思源的影響下,小夥伴們也加入了撿瓶子獻愛心的活動,把拾廢品積攢的錢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如今,收集塑料瓶子在學校裡已經形成風氣。

其實,生活中也有這樣像王思源的人,例如我的外婆,她是環衛清潔工,不論四季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到街上打掃衛生給社會增添光彩,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了上面這個故事,我深受啟發,我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學會堅持,再加上百倍的努力,我們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