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會》讀後感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4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猖會》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猖會》讀後感5篇

《五猖會》讀後感1

錯過的童真,遺失的美好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愉快的回憶,魯迅也有,就像赤練蛇、百草園、《山海經》、三味書屋。每個人的童年也都有不開心的回憶,魯迅也一樣,那就是五猖會。

五猖會是一個帶有濃重迷信色彩的盛會,場面隆重,卻是處處與禮數相悖,魯迅期待了那麼久,卻從沒好好地看一場。也許,從未得到的,才是記憶中最美好的,是童年這場夢中最真實的記憶。

其實,魯迅心中從未失去對五猖會的`期望——“我常存著這樣的一個希望:這一次所見的賽會,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結果總是一個‘差不多’。”這讓我想起了我的每一個春遊秋遊,每一年似乎都是同樣的倒帶。每一次去之前都會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這次能稍微不一樣些,但每一次都差不多,一整年級去郊區的某個角落,做一些所謂的素質練習,每次都覺得很無聊,每次都累到不行,但下一次被通知到要出去的時候,心裡還是很期待,期待能有一點點的不一樣,儘管知道期待換來的只是失望,可我們依然會期待,依然不願放棄這一點點的希望。

或許,到後來的魯迅心裡都過不去那個坎,那個突然被叫去背書的坎,那本到後來也不懂的《鑑略》。當時荒廢了心情去背《鑑略》,後來卻是忘了《鑑略》也找不回那時的期待。“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每一個家長都使出渾身解數想讓孩子學習,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有的是以獎勵為誘惑,還有的乾脆是加以威脅,就像是魯迅的父親。但他忘了一點,再小的孩子,也是有感情的,也不是任家長擺佈的玩偶。家長再厲害的畫筆,也畫不出孩子心中的那一道彩虹。所有人都在祝賀魯迅背書成功,只有魯迅才明白心裡的感受。我懂得那種突然被潑冷水的感覺,是徹底的絕望,然後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魯迅戰勝了這絕望,卻再也找不回這些磨滅的童真。

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一份童真,這份童真是由一塊塊以期待為夢的積木堆成,浩浩蕩蕩虛無縹緲,在現實肆虐的那一刻轟然倒塌,大夢一場煙塵喧囂,那些年少時的意氣,再也無從尋找。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從滿懷童真到通曉世故,那是一種旁人無法體會的切膚之痛。也就是因為這樣,這份童真就顯得格外珍貴,也正因為這樣,才會讓每一個人在有生之年,竭盡全力地去守護那份童真,守護那份不再重來的美好。

《五猖會》讀後感2

其實,想必在中國許許多多的人小時候多會有此經歷,可大部分人卻都已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把這些忘卻了,當他們看過《五猖會》後又會大嘆:“咦?!我小時候似乎也有這樣的經歷!”而他們現在可能正像小時候的父母對自己一樣對待他們的孩子!!

的確,造成這種後果的不是單單的某個人,而是中國古往今來教育文化的積澱!!其實魯迅先生的這個問題並不難理解,自古以來(特別是現在)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少玩多學甚至一直學習。或許許多家長不同意我的說法,可如果仔細想想自己有沒有過這種想法(想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正在玩遊戲,什麼感覺)?當然造成這種想法的原因有很多:國家實施計劃生育,一對夫妻僅僅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恨不得傾盡所有的愛,想讓他們成為最棒的。可這想很容易就愛過了頭,成了溺愛,對孩子的希望和要求也直線上升;還有現在的孩子主要時間(大部分)是在學習,而其他的時間就是睡覺、玩、吃飯了。而這個“玩”又十分單一:遊戲(主要指電腦遊戲)!!一些好的放鬆,像讀名著,做體育活動所佔的時間很少,更不要說鍛鍊自己的自理能力(做家務)了。而且在推行義務教育減負之後,隨著空閒時間的增多,許多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就迷戀上了網路遊戲不能自拔。家長看見了就更加不敢讓孩子玩了,可這樣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太差了!另外現在競爭十分激烈,努力學習成為孩子唯一的出路,加上重重大關(會考,大學聯考,研究生)又因為是純粹的應試教育,導致大部分學生要麼非常努力,要麼一塌糊塗。

又再讀了幾遍《五猖會》以後,發現中國教育似乎從很早以前就買下了這顆種子,這是一種很難再改變的思想觀念,在文章中魯迅先生覺得可能是《鑑略》很重要父親才會讓我背,這沒有什麼,但是為什麼偏偏會讓我在那個時候背呢?魯迅先生當時的反應是這樣描寫的: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麼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而後又“夢似的就背完了。”最後導致了在上船之後“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魯迅的父親肯定沒有想到那時魯迅的想法,現在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呢?我覺得家長是最該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的問題的了。一些家長會說:“哦,魯迅為什麼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受到了這種教育才會成功的。”我覺得就是因為魯迅先生的這種敢於向封建不好的思想作鬥爭的品質才是導致以後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我想告訴大家有些看似正確無誤的想法和行為所造成的結果卻會適得其反,要真正的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才會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五猖會》讀後感3

《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如同晚年的作者回憶少年時代。兒時的記憶猶如清晨綻放的花而作者到傍晚才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書中共十篇“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散文。可是《五猖會》卻令我反覆品讀,久久沉思。

五猖會是“我”兒時的一件罕逢的盛事。“我“的內心十分的激動、興奮與期待。但是父親卻突然要“我”背《鑑略》,“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我”的期待與興奮立刻減弱了一大半,心中掃興、痛苦、無奈。而當”我“終於完成了“任務”之後,參加了“我“夢寐以求的五猖會後,可是“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結尾作者發出疑問: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讀了數遍後,我在同情作者的同時,也悟出了這篇文章在控訴著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其實造成這種後果的不是單單的某個人,而是中國古往今來教育文化的積澱。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裡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

其實魯迅先生文章最後的問題並不難理解,自古以來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少玩多學甚至一直學習。對孩子天生的玩性嚴厲斥責、打擊,甚至讓孩子美好無彩的童年變為枯燥無味的黑白色。孩子從小揹著難懂拗口的《百家姓》、《唐詩三百首》、《論語》……如魯迅先生在文中寫到: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讀下去,記住它。孩子們根本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只是認為,只要背完了,就可以玩了。我小時候背誦的《千字文》,至今一個字也記不起來,而且在我的學習與生活中沒有任何益處。而我記住的,就是書中那精美有趣的插圖,僅此而已。

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在魯迅先生的《五猖會》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同時我也為他這種敢於批判傳統思想的勇氣感到佩服,也許正是這份勇氣造就了他的成功。

孩子和家長都需要成長,我們中華民族還有許多的優良傳統需要發揚,但也有一些不好的思想需要拋棄,我們應深深思索、探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閱歷的增長,我們的教育方式會更加成功。

《五猖會》讀後感4

《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如同晚年的作者回憶少年時代。兒時的記憶猶如清晨綻放的花而作者到傍晚才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書中共十篇“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散文。但是《五猖會》卻令我反覆品讀,久久沉思。五猖會是“我”兒時的一件罕逢的盛事。“我“的內心十分的激動、興奮與期盼。但是父親卻突然要“我”背《鑑略》,“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我”的期盼與興奮立刻減弱了一大半,心中掃興、痛苦、無奈。而當”我“最後完成了“任務”之後,參加了“我“夢寐以求的五猖會後,但是“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結尾作者發出疑問: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讀了數遍後,我在同情作者的同時,也悟出了這篇文章在控訴著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其實造成這種後果的不是單單的某個人,而是中國古往今來教育文化的積澱。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裡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

其實魯迅先生文章最後的問題並不難明白,自古以來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望孩子少玩多學甚至一向學習。對孩子天生的玩性嚴厲斥責、打擊,甚至讓孩子完美無彩的童年變為枯燥無味的黑白色。孩子從小揹著難懂拗口的《百家姓》、《唐詩三百首》、《論語》……如魯迅先生在文中寫到: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讀下去,記住它。孩子們根本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只是認為,只要背完了,就能夠玩了。我小時候背誦的.《千字文》,至今一個字也記不起來,而且在我的學習與生活中沒有任何益處。而我記住的,就是書中那精美搞笑的插圖,僅此而已。

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在魯迅先生的《五猖會》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同時我也為他這種敢於批判傳統思想的勇氣感到佩服,也許正是這份勇氣造就了他的成功。

孩子和家長都需要成長,我們中華民族還有許多的優良傳統需要發揚,但也有一些不好的思想需要拋棄,我們應深深思索、探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閱歷的增長,我們的教育方式會更加成功。

《五猖會》讀後感5

《五猖會》為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第五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透露了另一種意義。 主要記敘“我”對兒時急切盼望觀看迎賽神節的急切心情及父親逼“我”背誦詩經時“我”的痛苦感受《五猖會》記敘了迎神賽會的習俗,揭露了封建制度對兒童的摧殘。《五猖會》通過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感受的強烈對比揭示了新民主主義代表的新生力量和現實封建體制下思想餘毒之間的矛盾。 魯迅先生字裡行間透漏出對舊社會封建體制的強烈不滿。因為小孩子對於文言文難以理解意思,而且很難被,就算背過了也是記不長遠的,況且,只背古文,這不是有費孩子們的腦細胞嗎?用我自己的話說,這簡直是一種摧殘!對孩子天賦的扼殺。《五猖會》指出愚昧的封建教育對孩子天性的壓抑與摧殘,相比之下我們現在有個和諧民主的國家,對兒童的愛護和教育都有了一個很好的環境,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努力學習才不會辜負國家對我們的期望。 《五猖會》

《五猖會》是魯迅兒時回憶去東關看五猖會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為東關離縣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前夜預定好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陸續搬下去了。兒時的魯迅笑著跳著,催他們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臉色變得很謹肅了,小魯迅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他身後。父親叫他把書拿來,他忐忑著,拿著書來到父親面前。父親教他讀,“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背出來就讓他去看會,否則不準去。這猶如一盆冷水澆在了魯迅的頭上,他讀著,強記著。 太陽升得很高了,魯迅才有把握走進了父親的書房,夢似的就背完了。父親這才答應讓他去。大家同時活動起來。工人們把他抱起來,彷彿在祝賀他的成功一般,但魯迅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後,水

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這一切對他都失去了意義。 這篇文章描述了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裡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 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我們的大人,真該反省反省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