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7W

《追風箏的人》有感1

讀完《追風箏的人》,感觸頗多,一部不是純文學的作品,更偏政治、民族、種族、階級題材,讀完之後心情浮浮沉沉,異常沉重。內心有千言萬語,卻不知該如何表達。一句話,就是通過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命運描寫,對映阿富汗政治的動亂,種族歧視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追風箏的人》有感

作者講述故事的方式很舒服,他筆下的阿富汗看上去很真實,我們現在知道的阿富汗像是一個地獄的國度,但是作者寫出了它曾經美好的樣子。阿米爾和哈桑的童年和我們沒有什麼區別,反而因為彼此陪伴,顯得比現在的孩子還更加幸福一點。哈桑是個從頭到尾從裡到外無可挑剔的孩子,不管是性格還是為人處事,都是個純淨乾淨得彷彿天使一樣的人。

作者從主角的視角敘述,實際上我們也不知道哈桑是不是真的就是個天使,因為阿米爾視角的哈桑實在是個集世間所有美好的品性於一體的人,在這樣的人身邊生活,我覺得壓力還蠻大的,其實上阿米爾性格中的很多部分都是一個人類身上很正常有的感情,比如阿米爾小時候很自私,又很膽小,沒什麼男子漢氣概,做事最先想到自己,這些思想都還算是正常的。但是他身邊有個哈桑,和這個近乎完美的人類生活的時候,阿米爾身上的人類很正常的缺點就被放得很大,以至於我看的時候也會先罵一罵阿米爾。

看完覺得實際上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很清楚自己身上的罪孽,很有自知之明,最後轉變之後踏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正視了自己的錯並畢生為自己做過的事贖罪,這是一般人都很難做到的事。而最後他被阿賽夫打得半死的時卻發自真心的笑著,覺得自己內心真正舒坦了,他多年困擾在內心的罪實際上也是他自己加上去的,也是哈桑給他的。一個沒有對所謂正的價值觀的人是感受不到自己犯過的錯,也沒有勇氣承擔責任,但阿米爾很幸運,他身邊有很多善良的人,他父親、拉辛漢、阿里等等,這些人在影響著他、監督著他、愛著他,所以阿米爾能為自己的罪困擾那邊多年,揹負了內心譴責那麼多年,等到他最終解脫的時候,他才成為了一個完整也偉大的人類。追風箏的人,風箏實際上指的是人類最美好的那些情感∶善良,無私,愛意,責任,友誼。作者描寫哈桑追尋著風箏,但我們看到的一直在追尋風箏的.人實際上是阿米爾,他一追就是幾十年,大半人生。

在這本書許許多多感動人心的文字話語之前,我看完覺得最觸動我的卻是兩個畫面,第一個是哈桑和阿米爾坐上樹枝,阿米爾看到哈桑雙手張開,風箏就直徑投入他的懷抱的那個畫面;一個是最終阿米爾帶著索拉博放風箏,追著風箏奔跑的那個畫面。作者描寫哈桑是追風箏的高手,不用怎麼追,風箏總能落入他手裡,而阿米爾卻只能去追尋,最後一段一連兩個“我追”,體現出了實際上的追風箏的人確實是阿米爾。這兩個畫面重疊在一起,實際上也告訴了我們兩個人性格,差異大卻最後殊途同歸。擁有和被風箏愛著的人,和用自己一生追尋著風箏的人同樣偉大。看完結局,心中的震撼仍在縈繞。文中兩位主角奇妙的組合,演繹一段奇妙的友誼,有堅貞的忠心,有懦弱的背叛,一切源於風箏,一切又都結束於風箏。

一路成長的歷程,一路追尋的困頓,每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然而追尋之物卻發生了變化。我說不清楚這個度是在哪兒,只是有幾絲惋惜,只是希望我們將知道風箏所落之處,花費畢生而求得之物。

《追風箏的人》有感2

也許是身邊沒有這樣的事發生吧,對於主題追憶追風箏的人,那個僕人兄弟,表達對他的歉疚,救贖自己年少時候所犯下的由於自己的嫉妒心而造成一對四十年的好友分離,一個朋友忠心的失落,自己良心受到譴責這樣的錯,我更加體味深刻的是那個父親為自己兒子所做的。像很多的父親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多方面像自己,文中的父親希望兒子像他一樣果敢,堅強,自信,不屈服,有正義感,敢於反抗現實,帶有著一份對於自己國家忠誠的自負。而主人公卻處處都不達標,如一個劣質品。而在流離到美國加州的那以後的日子,一個父親在對於兒子的種種不滿都承受的情況下,他一直在為兒子做著打算,為兒子買車,在外人面前說著自己的工作,一個作家--他以前一直蔑視的職業。在最後還用自己最後的尊嚴換取自己兒子想要的幸福--一個為了尊嚴甘於和俄國士兵的槍子對扛的人,什麼都放下了,在自己油盡燈枯的時候,一直在盡著人父的責任。

我們的父親不也是這樣嘛,這個春節,父親從一開始回來就一直在忙碌,廚房裡的事他一個人能做到,走親戚,喝著陪酒,擠著公交,踏著泥濘。還有一個老母親,一個受了四分之三世紀罪的母親。還有一個可以長大卻還沒長大的兒子--他有著太多的令人不放心,最後自己的母親還摔了一地。自己因為工作問題,只能擱下自己孱弱的母親,留下一火車的哀嘆,以及滿地的落髮。

今天給父親打電話,說,我感覺最近總是打不起精神來,不知道怎的。我說,你老了,現在在辦公室又沒什麼可以勞動筋骨的地方,其實我還想說,你是擔心你的母親了。我沒有說出口。我不想觸動爸的那連著心的神經。都累了大半輩子了,你們還是以農民工的身份做這自己認為是幸福的,值得的事,以後你們還會以農村留守者的姿態留給後人一份心酸,然後又是一世輪迴,到了奶奶那個年齡段。那時作為兒子的我可以給你們什麼,還是現在這個狀況嗎--在深夜的'時候,我的子女用以代表父親責任的口吻打上一撥電話,問候一句,最近天氣還好吧,身體怎樣,記得吃藥,不要亂走動。你們躺在床上,淚水不自主的留下,哽咽的說著,不用擔心,我身體好著呢,就是不能經常走動了。這腳……你們什麼都做了,深夜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想想那家裡的老外面的小,帶著一臉疲憊,一縷傷懷,一絲欣慰沉寂在了夜裡,沉寂了一整個城市。而我卻總是感覺睡的不踏實,各種的原因,自己沒抓住時間,沒把握好某一個時機,沒讓自己累的足夠睡的安穩……一扯就扯的遠了,睜眼閉眼一天就過了。

明天帶著包袱繼續奮鬥吧!

《追風箏的人》有感3

《追風等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說。書中的主人公阿米爾出生在一個福裕的家庭。雖然他的媽媽在他出生時去世了、但他的爸爸十分寵愛他。阿米爾還有一個忠實的僕人,同時也是他的玩伴架哈桑,故事就是繞著阿米爾和哈桑懸展開了關於人性的背叛和救贖。

看完這部小說,我的心不能久久平靜下來首先主人公阿來爾的懦弱讓我感到憤怒。他親眼目睹他的僕人被*暴卻沒有挺身而出,有到這一幕我的心都哪寒了,哈桑不僅是他的僕人,也是他的玩伴。他不僅沒有在哈桑遭到強*時挺身而出還因為無法再面對哈桑而請求爸爸把哈桑和哈桑爸爸解僱。

因為無理的要求而被爸爸拒絕後,他以哈桑偷竊了他的生日禮物來陷害他,哈桑也知道是阿爾米要陷害他但是他沒有解釋,而是承認偷竊。哈桑受到了肉體上的.傷害,他不僅沒有安慰哈桑,還讓哈桑失去了工作,簡直是雪上加霜。

後來蘇聯入侵阿富汗阿米爾的爸爸帶著阿米爾逃到了巴基斯坦,把家留給拉辛汗管理,再之後阿米爾去了美國並和一個女生組成家庭,在這時拉辛汗打電話給阿米爾,希望他回到巴基斯坦,因為哈桑和他的妻子在照看阿米爾的房子時,被入侵者槍斃,而他們的兒子也因此進了孫孤兒院,但阿米爾仍不想回去,拉辛汗沒有辦法只好告速阿米爾,哈桑就是他爸爸的私生子,阿米爾才回去。

對阿來爾來說,僕人身份的哈桑就不值得他去珍惜、同情嗎?先不說哈桑在他小時候盡心盡力,把哈桑解僱後,哈桑一家還在不求回報的幫他照看房子,在得知哈桑被槍殺後,他依然無動於衷。但他知道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後態度才有所轉變。

當我知道哈桑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兄妹後,我就更加同情起這個一生坎坷的悲催人物。明明都是同一個父親,他的兄弟是光鮮亮麗的少爺,而自己卻是見不得光的私生子,雖更諷刺的是還要當自己兄弟的僕人,而這個兄弟在自己遭到傷害不僅沒有伸出援手反而還雪上加霜,回憶起阿米爾對哈桑做過的事之後,我的憤怒顯然已到達了頂點。

也難怪當初阿米爾的爸爸那麼偏愛哈桑,原來一切早有了鋪墊。明明都是他的兒子,他帶著阿米爾到外國生活卻把另一個兒子置至不理,甚至被人槍殺,他怎麼可以這麼偏心呢?這讓我不僅想起電影《唐山大地震》的片段,當姐姐和弟弟只能二選一的時,媽媽最終選擇救出了弟弟,這姐姐來說,被媽媽拋棄,那是麼殘忍的事。

而哈桑的身世和遭遇都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追風箏的人》有感4

當我翻完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仍然任性地相信,阿米爾與哈桑,甚至與索拉博之間一定不會就這麼結束的。

直到現在,我的腦袋仍嗡嗡作響,浮現著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本書不如甜蜜的童話故事一般,它沒有那麼完美的結局,甚至沒有團圓時的擁抱,沒錯,團圓,那少了其中的幾員,那還稱得上真正的團圓嗎?是的,這本表面光鮮靚麗的書如同主人公拉米爾一般,掩藏了人性本生的罪惡與真實。現在,我還是任性的不稱拉米爾為少爺。

沒有我們印象中那喧鬧而又繁華的阿富汗,只有一次次的硝煙,一次次的戰爭。沒有那麼美好的幻想,只有一次次的自欺欺人,只有直達罪惡的真實。沒有漫畫中的友誼那麼堅不可摧,只有一次次的背叛與被判。這麼多年了,物是人非,我想唯一不變的是哈桑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不得不說,我至今任性的相信,哈桑的死,阿米爾絕脫不了干係。

我想,阿米爾與哈桑就如故事《農夫與蛇》一般,自然哈桑是那個真誠樸實的農夫。不過唯一不同的是,哈桑從未怪過阿米爾,從未……

我不知怎麼去評判阿米爾,因為說到底他就是一個脆弱而又自私的孩子罷了。他愛他的父親,我想在阿米爾眼中,他的父親就如神抵一般,讓他敬畏與愛,他甚至認為父親一直恨他,討厭他就因為母親的死,阿米爾的母親再生他的時候死了。他自私的不能容忍哈桑去奪得父親的愛,何況哈桑只是一個僕人的兒子,一個哈扎拉人……但就是這個微不足道的哈扎拉人竟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兄弟,相信,阿米爾在得知這個訊息後是痛苦的……況且這個兄弟還是為他千千萬萬遍的人……

“和同樣的奶長大的是兄弟“,不知為什麼,這句話始終在我耳旁迴響……

拉米爾的感情是複雜的,他不能也不想放棄美國的妻子與美國舒適安逸的.生活,但他同時也放不下對父親的敬愛,和拉辛汗的友誼,對故鄉喀布林的牽掛與懷念。還有,對哈桑的歉意與愧疚,我想也是這些東西,才讓阿米爾能夠義無反顧的拋開一切,趕往阿富汗,但最終迎來的卻是哈桑的死訊以及……索拉博。

或許,拉米爾對哈桑而言,就是那清澈湖水下的怪物,現在,我還是任性的這樣認為。

我想,我已經長大了,所以必須想得更多,我沒有經歷過這段驚心動魄的愛與救贖,或許也不想經歷。阿米爾負了哈桑,哈桑卻仍然真心對待拉米爾,所以,從此以後,我不想傷害我的每一位朋友,在這裡像所有吵過架的朋友說一聲對不起,我想我錯了。

風箏是象徵著正義與真誠的吧,哈桑真正的對拉米爾做到了。 但是,當拉米爾目睹著好友哈桑在小巷中遭到阿塞夫的侮辱與毆打時,他並沒有上前相助,像哈桑對他那樣幫助哈桑,腦中反而還閃過他只不過是一個哈扎拉人時,他丟掉了心中的風箏,此後幾年,拉米爾與哈桑分離,我看得出,拉米爾正在大踏步追逐,追逐心靈中的風箏,我想他成功了。

拉米爾與哈桑最後陰陽兩隔,祝福彼此,我想這就是最好的牽掛,最好的祝福,最好的結局了吧。

從這本書中,我也領悟到了好多,生活中是存在著謊言與欺騙,但有兩樣東西是無法割捨的——親情與友誼,那是歲月所淡化不了的,同時也是最珍貴的。

現在的我們正在追逐著風箏,自我心靈中的風箏,我們會沿著一條路,堅定地走下去,去追逐,我們不會放棄自己與放棄他人,縱使我們追不上風箏,也絕不會停,而會繼續大踏步的前進!

我想最後說的是,當步子追上風箏,這就是生活的真諦——我追。

《追風箏的人》有感5

為你,千千萬萬遍。

風箏在天上飄蕩,一如他們的友誼,和那謊言埋藏下的親情。

從記事起,他和他就是就是好夥伴,是那種可以在陽光下奔跑,大雨裡歡笑的夥伴。他可以為他付出一切,甚至尊嚴生命;他卻因父親的不重視與他隔著距離。他可以為他以身涉險,他卻只能懦弱的觀看。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哈桑對阿米爾的奉獻讓我只覺他很傻,何必對一個懦弱的人奉獻呢?而阿米爾的懦弱也讓我有些咬牙切齒。

阿米爾尋求著心靈上的救贖,負罪感使他不得安寧,他逼走了哈桑,逃去了美國,可是,又怎樣?離開了那個童年的阿富汗,卻逃不了心靈的譴責。

時隔多年後,當阿米爾知道了那個天大的謊言,知道了哈桑的`情況,知道了哈桑的孩子已成為孤兒,他踏上了回家的路,這種決心,是真的憐憫,還是心靈的譴責要他回去尋找救贖?

為了救出哈桑的孩子,阿米爾不得不再一次面對事件的始作俑者。在被痛打的過程中,阿米爾真真正正的得到了救贖,得到了內心的釋然。

也許救贖就只在那麼一瞬間,找回了內心最深處的東西,也回報了他人的奉獻。

記憶裡,有那麼一個少年,他有滿月般的臉龐,扭曲的貝殼似的耳朵,晒得黝黑的面板,在一遍遍說著——

為你,千千萬萬遍。

寫後小記:寫到後面感覺有點像流水帳了,要改進。

《追風箏的人》有感6

前幾天,我讀完了《追風箏的人》這本書。讀著這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潸然淚下。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動人心絃的故事: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之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令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於是他逼走了哈桑。不久,他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了一個驚天動地的謊言——哈桑是父親的私生子。他震驚了,又得到了訊息,哈桑已逝世,他的兒子索拉博被送到了孤兒院。阿米爾非常糾結,最後為了彌補幼時的過錯,他毅然救出索拉博,帶著他回到美國,過上幸福的生活。

在《追風箏的人》中,風箏是一個象徵。它是珍貴的友情、溫暖的親情、美好的愛情,也是忠誠、友善、勇敢……而對阿米爾而言,童年時的那次追風箏,他的自私、怯懦傷害了哈桑,他在對友情的背叛中也喪失了自己的最美好的心;而他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其實是獲得救贖的途徑,追風箏成為阿米爾成長史中的儀式!也是一種對希望的寄予,我相信這個時候阿米爾的心已經得到了救贖,因為他已經找到了自己失去的美好。

我突然想起一句古語: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的一生,或許會犯很多錯,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選擇和恐懼,我們唯一所能做的是讓自己的心勇敢地面對,縱使傷痕累累,也要問心無愧。

《追風箏的人》有感7

看了追風箏的人,感人至深,讓人沉重,勾起了我很多回憶,也暢想了很多。

想起了童年,我也曾經第一次撒把騎車,那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更想起了犯下的現在看似微不足道,但曾經害怕得不得了的小錯誤。像阿米爾一樣,有很多我隱瞞了,即使很小的事情,可一定會有類似的心理活動,恐懼,懦弱。

想起了弟弟,我也有個弟弟,雖不是親生,但一起長大,一起玩遊戲機,一起踢球,一起打鬧。我也曾經欺負過他,但不一樣的是,有誰欺負我的弟弟我還是會挺身而出的。

想起了童年時眼裡的那個爸爸。嚴厲,甚至是專制。曾經抱怨,捱打,甚至是恨過他,我很少會聽到他的表揚,如同書中的阿米爾。不過,很幸運,爸爸是一個很有男子漢氣質的人,也是個大好人,同樣如書中阿米爾的爸爸。作為兒子,我總是不斷地模仿,追逐,然後超越。於是我長大了。在長大之後,爸爸不再是那個嚴厲的爸爸,變成了我的朋友,也會不斷的給我信心,還是如同書中阿米爾的爸爸。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父子關係都是這樣發展的。

哈桑,那個追風箏的人,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正直,單純,忠誠。它可以為了別人犧牲自己,為了別人隱瞞真相,沒有一點自私。他不會要求你為他做任何事,無言的付出,付出。正如書中他所說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我希望這樣的一個人出現在我身邊,也許我是自私的,我一定會以哈桑的方式對待那個人。或者說,我也想做哈桑那樣的人,只是我在尋找一個,我可以為之奉獻一切的'人。

阿米爾,書中的主人公,在不斷的抉擇中長大。就好比我自己,生活中的主人公。不斷的遇到情況,抉擇,走自己的路,其中會有恐懼,猶豫,逃避,很多很多,只希望我的選擇不會讓我在事發以後感到後悔。實際上,很多時候很多事我會後悔,我相信很多人也會這樣。於是,一個善良的人,會走上自我救贖的道路,為了心靈的釋放。

風箏,是人生的目標嗎?是我們想要追逐的東西,是我們想要拿來炫耀的東西,是我們想要用它改變一切的東西。然而,是不是為了這風箏,我們的一切都會改變,而改變成什麼呢,一個原本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自我被釋放出來,還是本身自己已經變了味兒,這一切值得麼?還是有時候目標本身就會出些問題?

好像是有什麼沒寫完,或者有些東西我寫不出來,這本書給我帶來了足夠的震撼,很多次我必須停下來,等內心平靜下來再看,這是一本能夠讓內心強大起來的書。?

《追風箏的人》有感8

風箏,交織而成,也在交織中實現本身的價值。在冗雜世界裡的 紛繁,交織著一切事物的美好與支離破碎的情愫,想留住,也想挽救,得與失,皆在追風箏的人手中的那根線……

1、《追風箏的人》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富家公子與同他的僕人哈桑之 間的故事。為了能夠彌合橫越在父子之間的鴻溝,也為了能夠博得來自父親全部的愛,阿米爾不惜背叛對自己百依百順哈桑,導致哈桑一家從此遠走他鄉,但是阿米爾沒有想到,自己背叛的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背叛的代價是從此的陰陽相隔,空留遺憾。

2、或許是這本書的故事情節過於坎坷;也或許是這本書揭露了太多 人性背後的黑暗;更或許是這本書恰巧擊中了我內心共鳴的最強音,我難以用一種平靜的心態、一種享受的角度去感受這本書所謂的文學精彩,而是執著在阿米爾和哈桑這種有愛與背叛交織的感情主軸中,在功利的世界裡,一位平日裡對自己百依百順帶兄弟不及眼前短暫的得失,這是一種悲哀的思維,也是一種悲哀的人生。執著於追求得與失的'人,對於在眼前短暫的得到,是一種對未來的失去,利益薰心地將自己推入地獄。

得與失,似乎沒有一個很固定的答案,就如同一個沒有固定砝碼 的天平。我無從評論他人對於追求得與失的對錯,對於得與失的評判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成功亦或失敗,都不是評判得與失的唯一標準。在阿米爾眼裡,可以從此得到父親的關注和疼愛便是成功,也是得到,但是他付出的是對友情的背叛,是對於自我底線的突破,不是計較他在於對父親寵愛的追求,而是在追求的過程中一種錯誤的過程。

3、在現實社會,快節奏的生活節奏唱響對功利的追求,個人的底線 與利益的追求就如同天平一般眼見失衡,過度的計較在名利上的得與失,而忽視在在道德底線上的操守,在沒有個人底線的世界裡,無論親情、友情、愛情都是脆弱得不堪一擊。讀書筆記.風雨沖刷過後,沒有人能記得曾經背信棄義的面具下一張流淚的眼睛。花起花落,讓人印象深刻的並非一己功名,但遺留千史的一定是罵名,太多的是與非,對與錯讓我們的身心過於疲憊,放心對心中的執念,換個角度,平靜的面對得與失,坐看雲捲雲舒、風起風落。哈桑守候著最初的阿米爾,他不後悔自己的付出,他詮釋著一個平凡人對於自己的忠誠,他不曾後悔也不會埋怨什麼。

《追風箏的人》有感9

湖藍色、天青色、灰白色交雜的清冷且廣闊的阿富汗的冬天的天空裡,一隻藍色風箏在趾高氣昂的飛舞過後猛然紮下,“像輪胎從高速行駛的轎車脫落”。於是,一群孩子歡快地奔跑,追逐著風箏……電影裡的萬千的畫面讓書裡的文字更加鮮活了,可在讀了書本以後再來看電影,總覺得那短短127分鐘所表達的缺失了些什麼……

書裡的哈桑,追逐的不僅僅是阿米爾的戰利品——一隻寶石藍的風箏,更是忠誠、友情、勇氣以及寬容博大的少年的心。堆滿破銅爛鐵的小巷裡哈桑那羔羊的神色、阿米爾怯懦的逃離、暗夜裡將雪地染成黑色的血滴、哈桑被逼走、阿米爾同父親逃往美國……原本和諧的生命節奏被種族間的摩擦和戰爭的夢魘打亂。可是在任何混亂且無助的.時候,其實大家都沒有放棄自己世界裡的追逐。我們每一天都在離屬於自己的港口更近一點點,因為自從你駛入人生之海,你的航船至今尚未停歇片刻,這片海洋太深了,總是你想找到一個拋錨停泊之處也難以求得。因此,在駛入港口之前,你無法稍作休息。”我們一直在路上,從沒有停歇片刻;我們一直在追逐,從沒有絲毫懈怠。

敏感、缺乏安全感卻在不斷成長的阿米爾;善良、忠誠、勇敢的哈扎拉兔脣孩子哈桑;多層次性格、盡力用後半生去贖罪的父親;逆來順受卻善良又可憐的阿里……忠誠與血緣串聯起這關於恩典與救贖的生命圓滿迴圈的故事。大風中猛烈晃動的風箏預示著情感關係的脆弱,可一開始,單純的孩子哈桑沒有意識到這點,他以為阿米爾是他的朋友,他以為阿米爾把他當朋友。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這是一個殘忍又美麗的故事。多年以後,中年的阿米爾踏上了艱辛的贖罪的路,可贖罪並不必然等同於幸福,當事實與真相被一層層剝開展現在他眼前時,他的靈魂被善良的鞭子無情的抽打,可拯救自己的腳步沒有停止,他仍在追逐。在書中最後一個鏡頭是阿米爾奔跑在美國的土地上為哈桑的孩子索拉博追一隻風箏,他對索拉博說了當初的哈桑對他說過的同樣的話“為你,千千萬萬遍。”阿米爾獲得了靈魂上的深深的安寧與幸福。

文中的風箏是象徵性的,它可以是一切美好且善意的東西。我們每個人的世界裡都有色彩斑斕的各式風箏在飛舞,他們便是生命裡的光,指引了我們奔跑的方向。無論他是什麼,親情、友情、愛情……或是善良、忠誠、勇敢……我願用一生去追逐……

《追風箏的人》有感10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關於友情,關於種族,關於信仰,也關於背叛與救贖。是它讓我知道原來有這樣一本書可以將人性刻畫的如此發人深省,是它讓我知道原來人性的弱點和人性的救贖也可以融合的如此巧妙。

本書的起點是圍繞阿米爾與哈桑追風箏的故事而展開。初識只覺兩個孩童玩鬧,一個真誠的付出,另一個理所當然的接受,他們的友情看似牢固,卻因為種族,信仰等問題脆弱的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幾經折磨,倍受考驗。阿米爾似乎有一種天生的種族以及等級優越感,認為哈桑低人一等,付出也是應當的;而哈桑只是單純的把阿米爾當朋友,無悔地說著:"為你千千萬萬遍"。所以當哈桑真的遇上麻煩,阿米爾只是遠遠的觀望,選擇了漠視。又因為嫉妒哈桑的勇敢,無法正視自身的懦弱,無法正視內心的譴責而只想著儘快逃離。

你以為遠離了故土,遠離了是非,良心就會好過;你以為遠離了哈桑,遠離了你們的友情,就可以開始新的生活。但其實你以為忘記了的,不在意的,也終究會順著記憶的藤蔓攀爬而上;長大後的你也終究學會要勇敢的面對過去,勇敢的去彌補自己曾經犯下的錯。可是晚了,一切都晚了,那個曾經視你如生命的哈桑已不在,那個曾經真誠的對你說著"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已消失於戰火。即使知曉你的`背叛,你的逃離,哈桑卻仍舊守護著你,守護著你們曾經生活的家。那裡承載了哈桑一切關於你的記憶,那裡承載了哈桑一切關於你的忠誠。你是不是終究也會覺得良心不安?當你得知哈桑的孩子飽受戰火的困擾,飽受非人的摧殘,你義無反顧踏上了救贖的道路。那是救贖他人,亦是在救贖你自己。你救他於水火,將他帶離苦難,一路奮起直追,惟願他展露笑顏。你追,不顧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你追,風拂過你的臉龐,脣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你追……

寫在故事最後的最後,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阿米爾,怯懦,不知所為;又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桑,為著自己想要付出的人或事真誠的奉獻。最後,所慶幸的是,怯懦的人變得堅強,真誠奉獻的人亦變得無悔。也從不懷疑人的卑劣性的存在,但卻一直未敢正視,這或許也是一種怯懦的表現吧。也因此會犯下一些錯誤,以逃避現實的方式來忽略良心的譴責。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過去的已經過去,沒有一種時間機器可以回到過去,我們所能做到的僅是盡我們最大的力量去彌補我們犯下的錯,給自己的心靈鬆鬆綁,並且在未來的每一天都做好自己,不去傷害別人,那就夠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