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分享

來源:果殼範文吧 9.49K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以下是聘才網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分享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分享 篇一

在第二次看完阿富汗的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所寫小說《追風箏的人》時,合上書本,我的淚水總會在眼睛裡隱約地打轉,內心複雜的感受無法溢於言表。如雪花落在血泊裡,殘忍美麗;如飛蟲落入蛛網內,掙扎不已;也如赤腳踩在玻璃碎片上,疼痛透心;更如夕陽藏進山尖,惋惜不捨。

《追風箏的人》一書,講述的是一個身在美國的阿富汗移民阿米爾的童年往事及他成年後對其兒時過錯的心靈救贖過程。書中的風箏,象徵著正直、善良、誠實,也寓意著愛情、親情、友情。阿米爾是一個追風箏的人,他明白:有些東西,是需要以生命為代價去救贖的。

關於阿米爾,他從小生活在阿富汗一個富足的家庭,由於出生時奪走了母親的生命,加之一直沒有成為父親想要塑造的人,這令他父親心灰意冷,並對其漸漸疏遠。而在阿米爾心中,他十分敬重父親,很渴望得到父親的溫暖與肯定。童年時的阿米爾在這樣不安的情感中形成了懦弱的性格:妒忌、自私、冷酷,逃避。由於這種性格,阿米爾在很多事情上深深傷害了他的僕人,他的夥伴,也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哈桑。

哈桑,兔脣,與阿米爾喝著同樣的奶水長大,對阿米爾百般愛護,萬般忠誠,是可以為了阿米爾啃爛泥的人。“阿米爾和哈桑,喀布林的統治者”,那年阿米爾在石榴樹上刻下了這樣一句話,最後卻成為了最殘忍而美麗的童話。

哈桑喜歡在石榴樹下仔細、認真地聽阿米爾講故事,喜歡幫阿米爾追風箏。為了幫阿米爾拿回藍色風箏,他不惜被小混混猥褻。即使知道阿米爾冷酷地看著這一切發生而後轉身離去,他仍毫無怨言地忠誠於阿米爾。在阿米爾用石榴打他並叫他還手的時候,他只會拿起一隻石榴往自己臉上擦。哈桑甚至為了維護阿米爾的謊言,揹負著小偷的罪名離開了阿米爾的家。最後仍然是為了守住阿米爾的房子而丟掉了自己的性命。哈桑用他全部生命詮釋了那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分享 篇二

因為林夢琪的推薦,我讀完了這本書。追風箏的人,在第一眼看到這個奇怪的標題的時候,我有些茫然,風箏需要追嗎?為什麼要追風箏,原來這是阿富汗的習俗,每年初春,會有盛大的風箏節,許多的孩子會把使出自己積蓄了一年的力量來使自己的風箏成為佼佼者。蔚藍的天空中,飄蕩著五顏六色的風箏,每一隻風箏線的盡頭都有一個勇敢的鬥士。當然,所有的風箏要在天空中進行決鬥,就像一場盛大的搏鬥,你必須要把你周圍所有的敵人消滅光,你才能成為勝利,同樣,你必須把你走位的風箏都打敗,你才會成為萬種矚目和讚歎的焦點,那樣會有無限的榮譽和光亮集聚你一身,這在我看來,是一場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或者遊戲,但在阿米爾那個時候,這對他來說具備著無尚的重要性,因為爸爸,因為父愛,他只有通過這樣才能獲得父親的讚美和笑容,不再是鄙棄的眼光,他迫切需要著!再來說追,追風箏,也相當重要,你搶到了最後一個被擊落的風箏,那也預示著莫大的榮耀和完全的勝利。於是哈桑,便擔當起了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那隻被阿米爾擊落的風箏追到手,故事的高潮也就由此而引發,一切一切的悲傷的來源都在此處慢慢浮現。

追風箏的人

從翻開這本書開始,一直就覺得故事中隱藏著讓人透不過氣的難過,整篇小說都是以一種壓抑的感覺寫的,可以看的出來“我”一直在為過去所幹得事而後悔和難過,阿米爾對於哈桑的歉意也許不是我們能夠體會的,但阿米爾卻是一直煎受著折磨,確實,對於他一個在當時只有13歲的孩子來說,那樣的事情他不會處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不想再讓自己受折磨,而這折磨的根源就是哈桑,和哈桑那為他而愚蠢的奉獻精神,他覺得只要將哈桑趕走,永遠不出現在他眼前,他就不用在受到良心的譴責了,但他,當時的他卻不知道那錯了,如果他沒有在當時及時的承認錯誤,他真的會後悔,懺悔一輩子,這樣的悔恨也許將陪著他一起走進墳墓,他將無法釋懷。

從“我”的角度來描寫哈桑所為“我”受的苦難,更加讓讀者覺得切身體驗,小說中,我們一直是從“我”的眼中看的哈桑,那樣一個為了阿米爾少爺肯認命,付出一切的小孩,也許在他的骨子裡,也許他與身俱來就被教育成了那樣的性格,我最感動的是哈桑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樣的話能從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口裡出來,真的是讓人揪心的疼,一直到了後來,他心中一直愛著的阿米爾少爺不再理會他並且還不斷的在他的傷害他,他都沒有背棄他,一直護著他,原諒我,我真的被這孩子給震撼了,為他我一直覺得心裡挺難受的,總覺得嗓子裡有東西卡住了,讓我有點哽咽。

故事的後來還在繼續,阿里和哈桑一起離開了,接著俄國佔領阿富汗,阿米爾和爸爸也被迫離開,離開了故土,踏上了去往美國的路,後來他和爸爸也一直在美國生活,並且他在美國還娶了妻子,有了安定的生活,只是爸爸去世了,阿米爾的爸爸一直是一個錚錚的鐵漢子,我一直這樣看到。

追風箏的人

很多年後的一通電話把阿米爾又重新召回了阿富汗,回來時,他帶了一個孩子,那是哈桑的孩子,哈桑已經死去了,但那個孩子和哈桑一樣,像是以前的哈桑一樣,但唯獨少了一樣,就是不再微笑了,眼神一直那樣的空洞,那個孩子一直悲傷著。風箏,又是風箏,一次偶然的放風箏得機會使得那可憐的孩子輕輕的拉扯了嘴角,其實不管那孩子經歷了多少,他永遠也只是個孩子,就該簡單的生活才對。

小說的結尾又提到了風箏,從風箏中來,又回到了風箏中去,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很多年前,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為你,千千萬萬遍”,很多年後,阿米爾為哈桑的孩子追風箏,“為哈桑,千千萬萬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