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後感【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紅樓夢》讀後感【合集15篇】

《紅樓夢》讀後感1

我和大部分認為賈寶玉為了愛情而出家的人的想法不一樣,我覺得寶玉並不是因為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的離開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著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啊,鬥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著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說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

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地愛著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後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於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另一種可能,萬一賈府能重整旗鼓,蘭桂齊芳,黛玉和寶玉依舊過著他們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後,寶玉也許會突然發現黛玉皺紋滿面,然後會發現身邊的襲人竟如同當年的趙姨娘,然後愛情就在歲月中流逝,然後寶玉會回憶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像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

天是無法改變的,老天說這樣,你不能那樣。可我覺得,賈母那是不相信寶玉,不相信黛玉。不然為什麼要這樣——活生生的拆散寶黛倆人。這是為什麼呢?

曹雪芹對每個人物的形象刻畫的都不一樣,而且還清清楚楚的、對比鮮明,尤其是林黛玉豐滿的人物形象,這正是寫作的妙處,我們要認真學習他的寫作方法呀!

不愧是中國的四大名著,讀完這本書覺得自己的知識又豐富了許多。還有三本我想著以後我一定會慢慢看完,細細去品味。

《紅樓夢》讀後感2

薛寶釵端莊秀美,才華出眾,具有深厚的藝術素養和廣博的知識,紅樓夢讀後感之薛寶釵——6班 張建華。論文墨她不輸黛玉;論相貌,她可比可卿;論才能,她不輸鳳姐;論女工,她可比襲人。但是,她工於心計,處事圓滑,表裡不一,深諳明哲保身之理,奉行封建禮教的正統思想,是一個完全失去自我的封建衛道士。在“詩禮簪纓”的賈府,美麗而性格溫順的她顯得城府極深,行事格外有分寸,喜怒不形於色。為了將自己打造成封建家長喜歡的淑女,她甘願壓抑自我,分裂自我。對上奉迎,對下安撫,可謂處處工於心計,時時察色於人,然而必造成人格分裂。

在愛情上,她竭力壓抑自己,一方面她痴狂與其所愛的風流公子--寶玉,而另一方面又出於禮教將這種情感封閉到莊而不露的地步,甚至勸說寶玉要他重視他最為討厭的“仕途經濟”;在才學上,一方面張口閉口“女子無才便是德”說教他人,一方面又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個由有德又有才,知書達理的為封建家長所喜愛的淑女;在生活上,她愛美且具有很高的審美能力,可她卻常常自覺不自覺的去扼殺或壓抑自身的愛好和情趣,讀後感《紅樓夢讀後感之薛寶釵——6班 張建華》。

在個性與理性的對立中,她已完全是被封建文化抹去了應有的個性,為了合乎禮教,她甘於與自己所鍾愛的事物決裂。她感覺處於不冷不熱的中間地帶,生命亦處於一種不生不死的`抑制狀態。而更為甚者,森嚴濃厚的封建觀念,使她失去了女性應有的溫情和愛心:面對金釧的投井,尤二姐,柳湘蓮等的悲劇,不但沒有給予同情,相反卻採用冷漠的態度,儼然一個標準的封建衛道士。她的說教令寶玉對她更加反感,註定了她與寶玉的愛情是個悲劇,且寶玉中不能忘情黛玉,遁入空門,不知所終。寶釵不得不再孤寂中與冷漠抱憾終身。雖說是金玉良緣,又怎及木石前盟。

《紅樓夢》讀後感3

一杯白茶、一把椅子、一本書,或是世界名著、或是雜誌漫談,都能讓我消磨掉一天的時光。

斜倚在沙發上,手捧《紅樓》,眼裡、心裡纏繞的都是那集詩意、聰慧、真情於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盡現了黛玉如花般美麗溫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絕世容顏和超凡氣質。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觀園中堪稱群芳之冠。她,詩思敏捷,詠白海棠時“一揮而就”。她面對賈寶玉的過目成誦,卻能一目十行。憐花葬花泣殘紅、文思敏捷詠秋菊。她的藝術魅力讓人心醉神往。

黛玉是聰慧的,她初到賈府,“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把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寄人籬下的她深知世故卻不弄世故,她愛憎分明,她可以給趙姨娘含笑讓座,卻不會屈意迎奉他人。當寶玉把皇帝賞賜的一串念珠獻給林黛玉時,這也只不過是一個臭男人拿過的東西,對之嗤之以鼻。

我喜歡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對世俗的不屑。大觀園裡沒有她的親人、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不是這樣,她就不必為玉釵受寶玉奚落而喜形於色,為兩方舊帕題詩而灑淚。真情女子,為愛黛玉奉獻的不僅是眼淚,更是她才華橫溢的生命。

“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林黛玉的.悲劇之所有動人心魄,不僅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絕世容顏,更加震憾與她那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書,閉上眼,不禁長嘆一口氣,心頭久久索繞的依舊是那清雅絕俗的身影。

《紅樓夢》讀後感4

讀罷紅樓,心裡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說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的纏繞著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說到這,紅樓夢裡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裡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裡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裡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紅樓夢》讀後感5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拋不完相思的血淚拋紅豆,品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藥咽滿喉,照不盡菱花鏡裡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推不明的更漏。呀,便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一首新詞,一滴秋雨,一聲雁叫,一盞孤燈,一種化不開驅不散的孤獨寂寞;一部《紅樓》,一首唱不盡人間悲歡冷暖、愛恨情愁的盛世離歌。

兒時,初識《紅樓夢》讀的是大觀園內的珠光寶氣,讀的是大家族中每天上演的熱鬧的紛繁;中學,又品《紅樓夢》,將目光聚焦於寶黛釵之間的愛情悲劇,時而欣喜忘形,時而蹙眉千度,時而悲喜交加,時而扼腕傷懷;如今,再捧《紅樓夢》,讀的便不僅僅是文字,是作者的嘔心瀝血,是人物的彷徨吶喊,是社會的風雨飄搖,,是封建禮教的……真可謂讀一百次《紅樓夢》,便會有一百種不同的感受。我想,這便是曹雪芹先生“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的真諦所在吧。

從初次偶遇,到再次邂逅,《紅樓夢》一直以它特有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著我。人物命運的百轉千回,詩詞曲賦的暗藏玄機,結局的撲朔迷離,故事的回味無窮……任憑哪一點,都可以成為我深愛它的理由。所謂滾滾波濤,終究流去虛華的渾濁;幽幽薄霧,定將籠罩刺目的醜惡;唯有匆匆流走的時間長河中,沉澱的才是不朽的精華!《紅樓夢》的`魅力在歷史的風塵中沉澱,在我的內心深處,沉澱。

無論是“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還是“湘江水逝楚雲飛”,都從一開篇便暗示著人物的命運沉浮與結局,這沒有哪一部外國小說能夠做到。無論是賈寶玉的浪漫多情、桀驁不馴,還是林黛玉的憂傷嘆惋,抑或是王熙鳳的狡猾奸詐,機關算盡,都是對封建禮教的不滿,是對遭遇的慨嘆,是對社會的控訴。這其中的心酸血淚,我能體會得到,我能……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茫茫大地真乾淨。

《紅樓夢》讀後感6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著的悲涼試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著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涵著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紅樓夢800讀後感。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著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一戶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著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著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後受泥土玷汙,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為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著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麼?黛玉為何生性鬱鬱寡歡,喜散卻不喜聚?因為作者正是借這個悽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辱和對封建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心境.而其他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猥褻小人的真實寫照.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說到的尖酸小人,也有樂於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發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著這個美麗切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脫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為之一顫.

《紅樓夢》讀後感7

這本書並不像劉心武說紅樓那麼好讀 -裡面沒有聳人聽聞的觀點或驚心動魄的情節。也不像周汝昌的紅樓小講那樣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但是書裡的十五篇文章,每篇都論據確鑿,絕不無的'放矢。各個專題按照一定邏輯展開,有深度亦有廣度。 第一講 曹雪芹和他的文學世界 劉夢溪 第二講 解讀《紅樓夢》之路 馮其庸 第三講 紅樓夢是怎樣成書的? 蔡義江 第四講 紅樓故事及文字寫作 馬瑞芳 第五講 紅樓夢的意蘊 葉朗 第六講 紅樓夢與儒道釋三教關係 龔鵬程 第七講 紅樓夢的女性觀和男性觀 劉敬圻 第八講 紅樓夢與現代性 李希凡 第九講 賈寶玉的叛逆思想 張錦池 第十講 王熙鳳的魔力與魅力 呂啟祥 第十一講 紅樓夢對於傳統的超越與突破 孫遜 第十二講 紅樓夢的版本和續書 劉廣定 第十三講 樹陰與樓影 - 典範說之於紅樓夢研究 童元方 第十四講 紅樓夢與中華文化 周汝昌 第十五講 永遠的紅樓夢 劉再復 這十五個專題基本覆蓋了紅學的幾大流派,有主流觀點亦有一家之言。比如說第十二講對各版本的介紹,清晰明瞭,是考據派的基礎。第九講對賈寶玉的分析鞭辟入裡又不落窠臼。從這本書開始研究紅樓,才不至於讓初學紅樓的人從一開始被某些個別大家牽著鼻子走。 當然個人認為這十五篇也有點良莠不齊。其中第六講的論述主要以後四十回為依據,實在很難服眾。雖然儒道釋這個切入點很好,但是不能把前八十跟後四十分開討論,是致命的缺點。周汝昌的第十四講有點像他寫紅樓小講一樣,尚未展開便已結尾。跟其餘十四篇相比,實在有敷衍之嫌。最後,第一講和第三講雖然好,但是內容上有重複之處,大家看的時候自行跳過便是。

《紅樓夢》讀後感8

這個寒假中,我閱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書中人物的塑造、刻畫生動。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賈寶玉,風風火火的王熙鳳,心胸寬廣的薛寶釵特別是林黛玉和賈寶玉這兩個人物,是那麼深入人心,可以讓人為之研究一生。“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每當我讀到多愁善感的黛玉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落淚。一定是“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她令我產生了無比的憐愛。她,無論是自己的離別仇恨,自己的傷心往事,還是草木枯榮,四季更替。她都會黯然淚下。也許她真如書中所寫的絳珠草,來到世間“還淚”一般。她切實地向人們顯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腸,她對於一切世間的醜陋、難堪,就只能是暗自落淚,這不禁讓人覺得她有那麼點“窩囊”,當然,這詞兒並不怎麼適合她。哎,黛玉真叫我又愛又恨啊!相對於書中另一個主人公賈寶玉,他雖不是女孩,但一樣是那麼細膩柔腸。他與那些靈氣、清秀的女孩相差無幾,寶玉厭惡他人“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對丫環毫不歧視,反而他會挺起胸膛保護她們,憐愛她們當寶玉得知無力幫助她們時,他傷心欲絕。當他失去迎春、晴雯、黛玉時,他比任何人都想挽回這一切,但是他追求完美,他追求獨道的美!內心的美,行為的美,在他身上散發著一種別人沒有的美。他不是一位女子,但他更像一位願意拯救那些女子“美”的勇士。與其他兩相比,薛寶釵那寬豁開朗的胸襟無疑讓人產生敬佩之情。而心狠手辣的王熙鳳恰恰相反,心胸狹窄,貪財,潑辣讓人髮指!

《紅樓夢》,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果然內藏真經,對情節的描述蕩氣迴腸,對人物的刻畫細緻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管誰看了都會像我一樣愛不釋手的!

《紅樓夢》讀後感9

《紅樓夢》,乃是一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文學著作。在這本書中,作者曹雪芹塑造了眾多性格迥異的大小人物,而其中佔大多數的女性角色,比較後無一不是悲慘淒涼的結局。在這諸多人物中,比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冰清玉潔、才貌雙全的賈敏之女——林黛玉。

“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這是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留給眾人的印象——溫柔嫻靜、體弱多病,與那外向潑辣的王熙鳳形成鮮明對比。寶黛初見,兩人都甚覺熟悉,寶玉評價黛玉“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總結來說,就是賈寶玉覺得林黛玉病弱嬌美且聰明穎悟。

“病弱嬌美”這點,我們應是在上文已深有體會,而“聰明穎悟”,則在《紅樓夢》中多有體現。第三十八回中,黛玉、寶玉、寶釵、賈母、鳳姐等人在藕香榭喝酒吃蟹賞桂,湘雲取了詩題請各位創作,而後交給李紈等人評判。李紈曰:“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即林黛玉)為魁了”,並贊她的詩:“巧的卻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魁奪菊花詩,也就是說她竟將薛寶釵也比了下去,雖有許多人覺得黛玉與寶釵一般聰慧,但我個人認為黛玉略勝一籌。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裡,能有如此多才的'女子是很少見的,但即便林黛玉天資聰穎、自命清高,無奈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之下,受盡了“風刀霜劍嚴相逼”之苦,比較後在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大婚之夜,淚盡而死,仍落得了一個如此悲慘的結局。

《紅樓夢》讀後感10

悠悠紅樓,已逝千年。最美紅顏,隱匿在亙古不變的大觀園。

——題記

行如流水的文字,鐫刻我心,如同一道道彩虹,綻放在蔚藍的天空。開啟書卷,一股墨香撲鼻而來。

才華橫溢,靈動俊秀的林黛玉。

書生之氣,情之所鐘的賈寶玉。

溫柔嫵媚,暗藏心機的賈寶釵。

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的史湘雲。

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彷彿真正存在過。他們身上所散發出的不同氣息,交織成一朵碩大的玫瑰,令人溫暖而寧靜。儘管他們在書中演繹著一種別樣的世界,可我確信,他們曾經來過。

《紅樓夢》裡所展現的,並不只是寶玉與黛玉之間美好的情感。更多的是對人世滄桑的另一種感悟。在作者的筆下,披露了社會醜惡的'一面。榮華富貴並沒有什麼不好,不過,如果任其揮霍,那麼,最終的結局想必與榮國府遭遇相同吧。

榮國府的衰敗,確實讓人感到悲傷。原本家世顯赫,呼風喚雨,可轉眼之間,已經淪落到家破人亡。不管臺上多麼輝煌,臺下,依舊平凡。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也許有些人會驚異,她的多愁善感是從何而來。我覺得這沒什麼好奇怪的。父母雙亡,寄住在榮國府。可偏偏大家都覺得黛玉清高孤傲,與人相處不融洽。更喜歡寶釵的樸素大方。可誰又知道寶釵富於心計。想必很多人都不喜歡富於心計。如果黛玉能做到寶釵一張為人圓滑,那麼她還是我們所認識的林黛玉嗎?這樣活著反而更累。

寶玉與黛玉最後沒有走到一起,雖然很讓人遺憾。但是不是每個故事都有完美的結局。自古紅顏多薄命,這些多才多藝的紅樓女子最終都銷香玉隕了。真是“金簪雪裡埋”啊。

合上書卷,眼前彷彿浮現出榮國府奢華的輪廓。撫摸著那些跳動的文字,心中感慨萬千。那些如詩如畫的夢,輕輕地飄著,帶走我對紅樓的愛慕……

雲消霧散,寂靜中激盪出現實的本色。悠悠紅樓,請入我夢中,從此沉湎。

《紅樓夢》讀後感11

紅樓夢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以前總沒有耐心讀下去,最近好不容易抽空讀完,發現從紅樓夢中居然可以學到很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在“金陵十二釵”中,王熙鳳和賈探春都有突出的管理才能,但她們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差別甚大,曹雪芹筆下的寧榮二府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如文中所述,榮府雖小,從上至下也有三百餘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要管理得井井有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依仗著賈母的權勢,王熙鳳長期掌握著賈府的家政大權,管理就是王熙鳳的主要工作,要搞清楚鳳姐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還是從一些特殊案例說起。在書中第十三回,秦可卿突然離世,賈珍請鳳姐出面料理喪事,前後持續一個多月,在這段時間中,我們看看王熙鳳的.管理手段。

鳳姐接手管理任務後的第一步是分析需求現狀、找到問題關鍵,對寧府的風俗情況做了五條總結:頭一件是人口混雜,容易遺失物品;二件,事無專管、臨期推委;三件,需求過費,濫支冒領;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能服鈴束,無臉者不能上進。第二步,針對以上結症,王熙鳳採取了有力的對策,對任務進行了細分,明確分工,實行當班責任制,並制定相應的賞罰制度,這一步充分展現了鳳姐的管理才華,將複雜的任務拆分為若干獨立的子任務,針對不同的子任務制定合理的績效考核方法,使原本混雜不清系統變得條理清晰起來。第三步,樹立威信,對有過失的人進行嚴懲。有個辦事的下人因睡懶覺遲到了,被鳳姐拿住,

本是小事一樁,可鳳姐說:“明兒他也來吃了,後兒我也來遲了,將來都沒了人了”,當即便重重處罰了那個下人,於是寧府中人才知鳳姐厲害,自此俱各兢兢業業,不敢偷安,不在話下。從第三步可以看出王熙鳳善於利用

自己的權利,採用高壓政策,以約束管理手下,也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紅樓夢》讀後感12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賺取了我太多的眼淚,可是她清靈秀麗而又多疑多妒的氣質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說黛玉的一生是個悲劇,而她與寶玉兩小無猜的戀愛也註定是個悲劇。黛玉病弱的身體、孤傲的個性與自定終身的行為都不是賈母所喜歡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註定無人可以依賴。於是,她懷著純潔的愛可對世俗的怨憤離開了塵世間,實現了她:“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紀,父母便先後離世,過著寄人籬下的孤單生活,她常聽母親說,外祖母家與別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備,用率真與鋒芒去抵禦、抗拒侵害勢力。

黛玉的淚所表達的是世間最貞潔的情感,是對“異端”的`崇敬,更是對自身的憐憫。黛玉葬花便是她這一性格的真實寫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汙,希望它們“質本潔來還潔去”。她追問:“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於是她用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用“一杯淨土掩風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淒涼的感情和衝破封建禮教的渴望。

我感受頗深的是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從小便在榮國府長大,可是封建禮教和世俗功利對她並無影響,黛玉仍保持著純真的天性從不顧及後果得失,所以很難融入到大觀園裡去,而且她從不勸寶玉追功求名,也不會逆著自己的性子做事,以這種性格在賈府這樣聲勢顯赫的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沒有好人緣兒。

昨夜紅樓入夢裡,紅樓夢裡夢紅樓。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嚴酷現實中香消玉殞,而賈府也最終歸結紅樓。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

都只為風月情濃

趁著這奈何天

傷懷日

寂寥時

試遣愚愛

因此上演這出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讀後感13

我甚是欣賞他們對於神說以及命運的無所畏懼,即使是現今社會,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滿命運的安排,能挑戰命運。想想社會之中,大多數人們還希望賢人、神仙的出現,從苦末路將他們解救,以此說來似乎還不及這些宦官奸臣。

正義與邪惡的尺度還是很模糊的。我可以說,“人各有志,只能說他們樹立了不迷信的人生觀。”他們的所作所為不一定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恥,也許他們像楚莊王,三年沉迷於酒色,是醉翁之意,我們也許只是讓歷史矇蔽了雙眼,雖然可能性極小,但我們不能排除這種想法,畢竟這些都已成過去,無從考證……

那這些宦官奸臣錯在哪兒?失敗在那兒?——我想應該是,想得不夠長遠。就恰似呂不韋,得到了皇位又怎樣?也許會更覺空虛,到頭來終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說來豈不是什麼都別做,做什麼終究都還是在替別人做嫁衣裳。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著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著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明白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記得很小的時間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著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間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明白。寶玉的浮滑,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苛刻,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一戶人家的興衰史,其時,我是這麼明白的。

《紅樓夢》讀後感14

時讀這本書經歷了幾重顛簸:虎頭—蛇腹—雉尾。

虎頭:華麗的帷幕即將拉開,有那麼些開闢鴻蒙的氣勢。想著老先生耄耋之年說紅樓必定悉數吐露言語驚人,看客仰頭期待。

蛇腹:偶有妙論新論,但大多是捧程乙抑程高,隨處可見對程乙本不加掩飾的偏愛。甚至如鴛鴦絞發時的一嘟嚕精彩排比、“親香”的方言用法都非要分個對錯強加否定……無法讓看客由衷贊同。張愛玲說“實在熟讀《紅樓夢》,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同理,不同經歷心境修為的人讀不同的本子,自己讀著皺眉硌牙的地兒自然會蹦出來,何必爭較。前半本書評論熱鬧,爭論失望拍案不服者眾,後半部分評語寥寥,想來大多棄書了。所謂藝術就是擺出事實,提出問題,看官自個思考。導向性的批判或觀點的灌輸,終不得說服力。

雉尾:歸於平和。得知是講座講稿整理,首先就原諒了書裡的`許多重複分析,可以理解為講座帶學生複習鞏固記憶吧。從他人書評裡瞭解到了更加立體的老先生,對紅樓及其牽扯的文史哲美學確實是熱愛投入。而且以前讀紅樓有些地方有思路萌芽但沒仔細思考,這遍有幾個地方倒是點醒了我。想著八十歲老人也許是顫顫巍巍走上講臺講書,心裡就泛起敬意。還是,感謝收穫啊。

唯一的自己的紙質紅樓夢,程高本,白色封皮被幾枝豔麗梅花點綴著。那梅花太過豔麗,不夠典雅,標價僅人民幣十五,卻是我自十二歲那年圖書館裡浸潤的夏天以來的寶貝。那上面有我這麼些年標註的問號與劃去問號的橫槓。一遍一遍,感悟愈深,又覺得我在它面前愈發渺小。紅樓瓊宇,包羅永珍,低頭看眾生,平靜慈祥,天成之作。

雪芹或是天意,編織出這樣一場堅韌的繁華舊夢,傳之萬年萬萬年。

《紅樓夢》讀後感15

我從小就喜歡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因為,這裡有著跌宕起伏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每一個人物的性格、命運都是那樣深深吸引著我。

今年夏天,我去北京旅遊。在天安門廣場、天壇、長城都看到了許許多多的遊客。我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能到大觀園看一看、瞧一瞧,因為,這裡曾經是拍攝《紅樓夢》的地方。我真想看一看小姐們住的屋子和花園,體會一下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

09年的8月14日,我來到嚮往已久的北京大觀園。一進門,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假山,翠綠的爬山虎已經把它全部覆蓋住了,看起來這裡真是一個綠色的清涼世界。假山周圍有一圈花壇,花壇裡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朵,把大觀園的夏天裝扮的分外的多姿。

我首先來到了林黛玉住的“瀟湘館”。她的屋外種的全是竹子,就連她所住的屋子也是由竹子做的,這竹子象徵著她剛正不阿的性格。並且,我還發現,這裡掛著許多演員陳曉旭的照片。因為這位演員把林黛玉演的很是傳神,所以,多少年來人們心目中的林黛玉就成了她的樣子。可惜她過早的離去,讓人們非常懷念她。在她的.屋後,我還驚奇地發現,有幾棵梨子樹上的梨子已經成熟,只可惜那豐碩的果實都掉到了地上和池塘裡。

接下來,我又來到了薛寶釵住的“蘅蕪苑”。她的屋外沒有奇花只有異草,真是奇妙!她屋裡的書籍非常多,書桌佔了很大一部分位置,這說明,她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小姐。最後,我來到了花花公子賈寶玉的住所“怡紅院”,他屋子的牌匾上寫的是“怡紅快綠”四個字,他的屋子很大,裡面的丫環很多,屋子裡香氣撲鼻,體現了他濃重的脂粉氣息。

我在這裡看到的景物,與在書上看到的似曾相識,彷彿真的來到了《紅樓夢》的世界裡,我想:讀書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