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鷸蚌相爭》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1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鷸蚌相爭》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鷸蚌相爭》有感

讀《鷸蚌相爭》有感1

最近,我重讀了《鷸蚌相爭》這則寓言故事,再次深思鷸和蚌的悲劇,正應了孟子的那句名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蚌優哉遊哉爬到河灘晒太陽,悠然自得,哪裡意識到鷸的到來;鷸看到又肥又嫩的蚌,垂涎三尺,哪裡會料到蚌的反擊;它們僵持不下,互不退讓的時候,哪裡想得到漁翁的得利?如果它們在享樂時,能多想想潛在的危機,也不會成為漁夫的戰利品。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我們班就有很多同學一心想著玩電腦遊戲,模仿娛樂節目中的遊戲……課間玩得滿頭大汗,不亦樂乎;課上想入非非,心不在焉;作業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考試暈頭轉向,一塌糊塗。他們玩的時候是開心的,享樂的,和鷸蚌沒有區別,忘記了作為學生的責任,對學習缺少憂患意識,煩惱也就接踵而來:在學校怕老師批評,同學笑話;回家怕被父母罵,鄰居問。以至於憂心忡忡,甚至厭學。這不正是典型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嗎?

如果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能早些意識到浪費時間的.後果,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今天,我們生活在經濟發達、物質豐裕的時代,更應該多些憂患意識。切記:勿學鷸蚌,死於安樂;多點遠慮,生於憂患。

讀《鷸蚌相爭》有感2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陳金龍老師的這節《鷸蚌相爭》,故事的一切起源於“爭”,可是終結於“不爭”,爭與不爭在課堂上剖析的很到位!

陳老師,一個俯下身和孩子交流的老師,這點讓我很是感動,高高的個子,胖胖的體型,可是整節課他彎腰附身,似乎每一分鐘都在和孩子親切的交流,大多時候孩子都是坐著的,他像一個小記者跑來跑去,為的就是更多的孩子能回答問題,為的就是孩子能放鬆的去回答問題,真的很敬佩他這種心裡一直裝著學生的精神!

陳老師,一個幽默的老師,他特別會調動氣氛,特別會引起學生共鳴,他的語言緊跟時代的步伐,大量的網路新詞被他帶入課堂,及時鼓勵,及時表揚,孩子們很是興奮。

陳老師,一個智慧的老師,他的朗誦水平特別高明,善於抓住關鍵詞,抓住提示語,讓學生揣摩人物形象,分角色演講,指導很是及時,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明顯的進步。他的板書也是精彩,雖然字數不多,但是每一個字都是書法,每一個字都是藝術,對孩子的寫字是潛移默化的!另外環節的設計也很智慧,鷸的威脅,蚌的毫不示弱,設計情境,讓孩子去體會角色,體會兩者的心態,在得出一切源於爭的結論之後,再引導學生去體會寓意,感受不爭的好處,最後把整個故事放入到歷史背景中,讓學生回到戰國相爭的年代,老師扮演趙王,學生去扮演燕國的蘇代,在人物對話中複述故事,學會生動的講故事,理解深刻的寓意,再遷移到課本外,讓學生對不爭的理解更加深刻,學會做水一樣的人!

來到旅遊的城市,真的做了比旅遊更有價值的事情,很精彩,收穫很多!

讀《鷸蚌相爭》有感3

爸爸媽媽給我買了本名校作文,裡面有一篇是寫鷸蚌相爭故事的文章《鷸蚌相爭續集》, 我覺得挺有意思,就多看了幾遍。現在允許我把它的概要說聽聽。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並且也唔懂了其中的道理。但《鷸蚌相爭續集》它這故事講得卻有點令人意外:那個漁翁抓到相爭鷸和蚌兩傢伙後之後,就把蓋子蓋上,用繩子綁上後就美滋滋地去喝酒了,鷸和蚌腸子都悔青了,但是它倆想的都不一樣,鷸呢是覺得它已經是網裡的魚,籠裡的鳥——跑不了了,蚌呢是覺得它還有機會。蚌不管鷸的死活,一張一合地將蓋子頂掉後逃了,突然砰一聲把鷸和蚌嚇了一跳,原來是老漁翁他的酒瓶掉到地上了,這可使老漁翁酒勁醒醒了一半,他想起了鷸和蚌,就急急忙忙的跑過去看鷸還在,蚌沒了老漁翁急了,老漁翁四處尋找。啊!蚌還在慢吞吞地著,老漁翁拿起蚌,將它放在籮筐裡,重新系好繩子,蓋上蓋子。蚌並不氣妥,繼續夾著繩子,這時鷸說起了風涼話,蚌說要將以前的恩恩怨怨一筆勾銷一起來想辦發逃生,鷸覺得蚌說的有道理,和蚌想盡了一切辦法終於逃生了。

如果鷸蚌雙方還是死死地咬住對方結果肯定是漁翁的美餐或者被漁翁拿去集市換成錢。還是難逃死亡的厄運。但是鷸蚌兩者最終還是和解,相互幫助併成功逃生。在這裡,我想在我們人類世界中由於激烈競爭,不懂得團結而時時發生這樣或那樣的鷸蚌相爭的現象,鬥個你死我活。這是我麼可悲的事情啊。如果大家在競爭的同時,通力協作而取長補短共謀發展,為提升人類和各種生活需求多做貢獻 ,那該多好啊!

讀《鷸蚌相爭》有感4

前幾天,我讀了鷸蚌相爭這個故事,我深受感觸,下面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吧!

一天,有一隻河蚌張開殼兒在河灘上晒太陽。

有隻鷸看見了,猛地把嘴伸近殼裡啄肉。河蚌不知所措,急忙把殼兒合上,牢牢地夾住鷸的嘴巴不放下來。

鷸廢盡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拔不出嘴來,便威脅河蚌說:你不鬆開殼兒,就等著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明天的明天還不下雨,沒有了水,你就會死在這河灘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說:我就這樣夾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吃不到東西,你也會餓死在這河灘上!

就這樣,鷸和蚌相持著,誰也不讓誰。正當雙方爭吵的筋疲力盡的時候,有個漁夫看見了,不禁喜笑顏開。他沒費上點力氣,就把它們一齊捉住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各種紛繁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相持不下,就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受利。所以,我在生活中應該學會主動調節矛盾,如果雙方爭執不下的話,就會兩敗俱傷,因小失大。從而使第三者獲得最終的利益。

  五年級:倩倩

讀《鷸蚌相爭》有感5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講:一天,陽光明媚,河蚌覺得格外舒適,於是就張開了它的兩片殼。可是,河蚌鮮嫩的肉卻引來了鷸鳥,饞得鷸鳥口水直流,一口就朝河蚌啄去。河蚌眼見鷸鳥啄來,慌忙閉上自己的兩片殼,一下把鷸鳥的尖尖的嘴夾住了。它們倆互不相讓,怒目相視。正在僵持不下的時候,一個漁夫從船上走了下來,輕而易舉地捉住了鷸鳥和河蚌。這就是古詞“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來歷。

讀了這篇課文後,我的臉不由得“唰”一下就紅了。因為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過類似的故事經歷:記得那是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吃完了晚飯,我做完作業後就看起電視來。過了一會兒,媽媽也過來看電視。我和媽媽因為爭看電視節目而爭吵起來。我要看動畫片,而媽媽卻說:“現在是演韓國電視劇的時間,我是忠實觀眾,每天必看。”就在我們爭吵不休的時候。爸爸卻有了可乘之機,看起了他心愛的足球比賽。

現在回想起當時的事情來,我明白了:生活中,如果像鷸蚌那樣互不相讓,爭執不下,只會落得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讓第三者得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