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月事件觀後感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8W

廣東佛山市2歲女童在18名路人的漠視中瀕臨死亡的訊息,如今已經發酵為一場對人性冷漠、道德淪喪的大討論。對於見死不救,道義上的批判固然不可少,但對於一個健全的社會來說,其良好規範的建立,則不僅僅仰賴於道德的建構,社會體制保障的健全才是我們勇於突破心障,奉獻愛心的基石。

小月月事件觀後感範文

眼下,遭受2次碾軋、失去18次救助機會的小悅悅,正在與死神做最後一搏,在病房外,從佛山市到廣東省,都在為如何譴責見死不救、倡導見義勇為,做著挽回城市輿-論形象的努力。

事實上,人性的冷漠並不僅僅是佛山的問題,如果小悅悅的事故發生在其他城市,相信依然會有路人畏懼繞行,所區別的可能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 如今社會道德的失範,確實已到了急需轉變的時刻。然而,在佛山市、廣東省或以重金激勵見義勇為,或推動見死不救入罪等強力方式力圖扭轉局面時,我們理應冷靜,這是否就是扭轉社會風氣的終極解決方案?

首先,人心的冷血、道德的淪喪,只是公民不安全感爆棚的最終結局,由“果”用力改變“因”,難免有南轅北轍之憂。

再看立法手段。的確,以法律“越俎代庖”制約道德,從德國、義大利到美國均有成例。但彭宇案、許雲鶴案以及“老人跌倒不能扶”的現象,已經讓熱心助人未必善有善報,見義勇為卻被反口誣賴的結局深入人心。

若果真以法律強制救助,讓僅僅是擦肩而過的路人,在獲罪和被訛孰輕孰重的糾結中迅速作出判斷,的確有些難為並非聖賢的普通市民。因此,以嚴刑峻法喚醒世道人心,僅僅是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其實阻礙公眾救死扶傷、出手相助的',還是內心中對社會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而造成這種不安全感的,則是社會體制、法制、保障機制的不健全。

要想扭轉這種不安全感,眼下流行的“校長撐腰體”似乎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如果老人摔倒了你去扶被訛詐了,學校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學校替你賠償!”

如果我們的社會能給每個公民提供完善的法律和經濟、醫療保障機制,那麼出於經濟角度的訛詐或將大為減少,甚至不復存在,而見義勇為者也無需過分擔憂補償與法律責任的判定。等到全社會都來為你“撐腰”的那一天,相信將不會有人在小悅悅面前繞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