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人傳》有感【熱門】

來源:果殼範文吧 9.83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名人傳》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名人傳》有感【熱門】

讀《名人傳》有感1

每當我開啟一本新書,如飢似渴的讀,就好像在我眼前展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以前,我所讀過的世界名著中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這一本書初讀後,似乎讀不出什麼,但仔細品味主人公他們的艱苦奮鬥精神,從中可以悟出許多人生哲理,使人受益匪淺。

成為一位偉人也絕非易事。貝多芬,米開朗琪羅這樣的天才竟終身未婚,未能享受到真正的愛情;而托爾斯泰夫妻之間持續數十年的互不理解。而這些偉人受到的痛苦和磨難也不止這些。他們在社會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對待。貝多芬面對的是懷著敵意的城市維也納,雖然他的音樂受到歡呼,但是他的困難卻無人問津。米開朗基羅除了被迫為教皇服務之外,他每天從事一項工作,都必然有一批卑鄙小人處於嫉妒和怨恨,對他進行惡毒的汙衊和攻擊。托爾斯泰面對的則是整個貴族上流社會,以至於被教會宣佈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開除了教籍。

正是這一個個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會排斥的人,要麼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要麼不屈不撓的抗爭,這三位偉人正是屬於後者: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在塑像,終於留下了絕世之作;托爾斯泰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由此可見,他們是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後才成為偉人的。我國先哲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只有真正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麵人生:唯有與苦難搏鬥,人才能經受住殘酷的命運,因此偉人們的生涯往往就是長期的受難,他們的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憂患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我們學習也是這樣,先讀幾年書,先苦後甜,鍛鍊鍛鍊我們的心智,吃些苦,受些磨難,這樣能為我們將來的成就打下一些基礎,成為一代偉人。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成功者,他們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名人傳》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感受到: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偉大的人格,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老舍曾說過一句話:“不經一番風霜雨,哪得梅花放清香。”

我們要學習偉人的意志:堅強,和不屈不撓的力量。

讀《名人傳》有感2

古人云: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名人傳》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他們或受病痛的折磨,或有遭遇的悲慘,或因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難,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但他們靠著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以及頑強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在對抗磨難中爆發了自己的“小宇宙”,登上了藝術創作的最高峰:貝多芬用“痛苦”換來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琪羅用一生的心血獻出了震撼心靈的傑作;托爾斯泰在“痛苦”和“哭泣”中追求真理,並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

《名人傳》猶如像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使我們感受到: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坦然面對;與其羨慕那些偉人,不如腳踏實地來點實在的,學習他們的偉大品格,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與其靠急功近利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於不朽者之列。

我們渴望成功,有時候卻不想奮鬥,終日幻想著一夜成名,面對小小的挫折,就喪志了前進的動力。《名人傳》就像一面鏡子,把我們的懦弱卑劣都顯現出來。我們都清楚:只靠幻想是無濟於事的,我們要真正的認識自己,真正有敢與挫折對抗的決心,真正要腳踏實地的去做,真正向他們一樣去“戰鬥”!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重要是我們的心態,我們持之以恆的精神。讓我們一起聆聽這首“英雄交響曲”,享受英雄們的呼吸吧!

讀《名人傳》有感3

《名人傳》,這是一本寫了三位名人的對生活,對內心,對處境,對不同方面的磨難抗爭。

苦難對傳主的折磨和傳主對苦難的抗爭是這部傳記的主要內容。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由此奏出了最強烈的生命樂章。

貝多芬的痛苦是一種命運的痛苦,貝多芬的生命就是他的音樂。他堅強而純粹。“從一開始,人生對他來說就像一次殘酷的戰爭”。他的父親在他小的時候便對他的音樂興趣打下基礎,用殘酷或暴力使貝多芬從小就在磨難中成長,但他不膽怯,不退縮,勇於奮鬥,便使悽然中依然綻出一絲溫馨。在1796至1820xx年,他的耳聾症開始肆虐,聽覺也開始衰退,但他仍在創作,堅強著。

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斯泰的受難則來自內心。米開朗琪羅是一個憂鬱症患者,也是一個工作狂,他熱愛工作,但大多數的作品,不是為自己而做,他是天才,卻長著一顆背叛天才的心。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天才,這股力量驅使他不斷成功,不斷創新,不斷行動。

但他優柔寡斷,為難自己,他因謹慎和恐懼變得怯懦,他完全失去了尊嚴,他曾想躲避,但又變得十分馴服,他為自己造就了一片虛無,他缺失意志力和堅強的性格。他是一個苦行者。於是他說:“越是使我受苦,我越快樂。”“憂傷是我的享受。”於是“對於他,寂靜是恩慧,黑夜則朋友。”他很老實,很善良。

托爾斯泰的身份是一個貴族。但他卻想著的農民的安危。他善良,同民連在一起。托爾斯泰的作品記錄了他精神探索的全部變化,他使作者羅曼·羅蘭受到深刻的影響。他覺得“只有不計報酬,為他人默默做出奉獻才是人類的命命”。他為天下的人民遭遇不幸而哭泣,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悔。

他們雖是孤苦,卻活得偉大。

讀《名人傳》有感4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裡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裡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是他們勇敢的與困難作鬥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他孤獨地活著,他唯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直痛苦地活著卻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聾後創作的。他最終戰勝了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峰。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於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毀於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己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他堅持,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歲。

托爾斯泰出生於富貴家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曾經獲得成功,但他藐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通過造福人類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他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藐視。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

讀《名人傳》有感5

《名人傳》創作於20世紀前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的人物,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另一個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藝術園地,但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描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地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重記載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與正義,為創作出不朽的傑作,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憂慮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

《名人傳》是一部獨具人格魅力的人物傳記,作者傾注了他全部的激情,多側面地去表現傳主們在身體上或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悲慘的遭遇,或因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難,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但他們靠著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以及頑強拼搏的意志和高尚德品格,在對抗苦難中爆發出了巨大的生命激情,登上了藝術創作的最高峰。

這讓我想起了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一件事:“打假鬥士”方舟子,在回家的路上遭到歹徒的威脅與毆打。方舟子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作家,但是他卻敢從千千萬萬個人中站出來,揭發騙局。就在他受傷住院時,還表示他一定會繼續“打假”。是什麼讓一個作家這麼熱心於“打假”事件?是為了金錢、地位、權力?不,他只是為了尋求真理與正義,在這一點上他與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是多麼相像啊!都是在“痛苦”和“哭泣”中追求真理。

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有些人渴望成功,卻不想奮鬥,有些人想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驅使著我們,在這樣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乏的時代,在這樣一個人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感平庸的社會裡《名人傳》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卑劣與渺小暴露無遺。讓我們一起呼吸一下英雄的氣息吧!這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讀《名人傳》有感6

《名人傳》是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它們均寫於二十世紀初,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作者描寫的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還有一個是文學家。羅曼羅蘭都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雖然他們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畢生的精力。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生命抗爭的音樂,為後世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米羅開朗基羅用一生的心血創作了不朽傑作;托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說中描寫了萬千生命的渺小和偉大。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德國古典主義最偉大的音樂家,是一個不幸而堅強的人,在青年時期就開始耳聾了。對於一個以音樂為生命的人,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幸的呢?上帝真是殘忍,把最美的音樂賦予了貝多芬卻剝奪了他欣賞音樂的權利,他聽不到自己的音樂,人們都在盡情享受他的音樂帶來的歡愉的同時,他卻必須獨自忍受無聲的折磨!

米開朗基羅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儘管他一直沒能實現自己最偉大的計劃,可誰也不能否認他的藝術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文精神。從大衛身上我們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嚴,人的意志;從摩西和奴隸身上看到了人與命運的抗爭……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他是貴族出身,地位優越;他身體健康,婚姻美滿;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評如潮。總之,他是一個一般人看來什麼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憫人,他為城市貧民的悽慘處境感到鎮靜,為農民的生活貧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質富有,生活優裕而內疚……總之,他的博愛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難,他希望所有人都能過上幸福安詳的生活。他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讓自己和農民生活勞動在一起,他在自己的莊園裡實行改革,解放農奴,把土地分給佃戶,他推行“愛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惡”,甚至提出“敵人要打你的左臉,要把右臉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變本加厲,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財產,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絕之後,他以八十二歲高齡離家出走,最後孤獨地死於出走途中。

羅曼。羅蘭也曾說過:“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說來,

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而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作者寫的這三位名人,他們都是很平庸的人,可他們卻比常人遇到更多難以想象的磨難和障礙。不過他們都是從重重困難中勇敢站起來的人,也是從種種困難中造煉出來的偉人、名人,而且還是不屈服於命運對他們的挑戰和考驗。

開啟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這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卷首語開宗明義的一句話。或許,這也是他為自己全部作品所作的詮釋。

最後,羅曼·羅蘭在《名人傳》中告訴人們,任何成就都伴隨著艱辛的拼搏和痛苦的考驗,現摘抄其中部分能震撼我們心靈的警句,作為本文的結尾。

“不幸的人們啊,切勿過分怨天尤人!人類最優秀的人物與你們同在。從他們的勇氣中汲取營養吧!”

“他們(指這些名人)的偉大固然來自堅強的毅力,同時也來自所經歷的憂患。”

“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來說,生活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可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

“人啊!靠你自己吧!”(貝多芬語)。

讀《名人傳》有感7

進入八年級以來,我一直在努力的學習,我想要追趕,體會因付出而得到勝利的感覺。雖然有時偷點小懶,但總體感覺還是充實而緊張。但月考還是不好,連作文也寫跑題了,心裡一直鬱悶,彷彿秋天的落葉飄在我心裡,什麼時候才有屬於我的季節?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是孟子說的,也是我認真思考的。

學習之餘,我一直在看《名人傳》,同樣的話,羅曼·羅蘭也在說著。

三位天才,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都是為了理想而不甘於庸庸碌碌的人,他們各有自己的園地、自己的季節。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他們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堅持自己的理想,他們的成就,就是他們一生辛勤耕耘的凝聚。

人生是艱苦的。在我們這個年齡段,學習就像一場比賽,一時一刻也不能鬆懈,我們要一直跑,因為落下的人沒有廣闊的天空任他們飛翔,生命中沒有成功的光華任他們輝煌。而我,月考摔倒了。鄭老師曾問我們服不服?我不服!因為《名人傳》裡有這樣一句話:“不幸的人啊!切勿過於怨嘆,人類中最優秀的與你們同在,汲取他們的勇氣做我們的養料吧。”

我要把目標向前看,把心態放好,向學習好的同學看齊,看看我們距離多麼遠,學習他們好的學習方法,把時間調整好,緊追他們,一起奔跑。

我相信經過我不斷的努力,我會得到等值的回報,因為春夏秋冬,總有屬於我的季節。

如果引用《名人傳》裡的一句話,那就是:“種子還埋在泥土中……應當等待夏天……今日,秋收已畢!”

讀《名人傳》有感8

羅曼。羅蘭,一個優秀的文學家,使他聲名鵲起的是《名人傳》這本著作。歷史中從來不缺精英,但只有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人,成為了羅蘭筆下的永恆。這究竟是什麼緣由令他們如此富有魅力?

窗外漫天花雨,是否也在思念你們永恆的靈魂?

人們能看穿你們頑強軀殼背後的那一層薄紗嗎?

貝多芬,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著名音樂家,這是一個悲劇的開始--貝多芬從小受父親逼迫學琴,這幾乎令他與音樂擦肩而過,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又被上帝戲弄一把—他的聽力開始下降,這無疑是棒頭一擊,沒有聽覺該如何創作?但他沒有退縮,還創作出更舉世聞名的作品!想想那要多大的毅力啊!其實貝多芬也是脆弱的,他渴望人間情感,他是孤獨的。也許是“用痛苦換取歡樂”,在孤獨中迸發出力量,貝多芬不斷向命運抗爭終成為偉人。

不瞭解米開朗基羅的為人,只為他的作品驚歎,卻不知背後的故事。他比貝多芬幸運,但他一生坎坷,天才是孤獨的,他的天賦造就了他的自負蠻橫、孤芳自賞,使他把黑暗作為調料品,不屈地活下去。

托爾斯泰是一顆星,光線雖微弱,卻照亮了整片俄國漆黑的夜空。但他蔑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不享受生活,不虛度年華,他一生造福人類,臨死前還說:"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你們為何大家都在這裡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我不禁潸然淚下,一個真正的偉人!

三人不論職業、性格都不盡相同,也許令他們成為永恆的原因就是有一顆把命運踩在腳下的赤子之心!也許是一隻孤獨的狼,傷口激發血性,勾起殘留的野性,無法低頭!

現時代的人們只追求曇花一現的功名利益,卻忘了精神上的永恆,沒有人願意奮鬥,願意打破枷鎖的禁錮。我們是生活的主人,卻是精神的囚徒,是人生的快活,歷史的悲哀。沒有人一帆風順,哪怕是穿梭航行於河中的船也會顛簸。偉人們只是精神的英雄,卻輸給了生活,擁有光明的我們難道不應雙贏嗎?即使上帝沒有賦予我們雄心壯志,我們也該度過無悔的青春,拼搏人生。

原來漫天花雨,祭奠著偉人高貴靈魂,人們卻看不透。

讀《名人傳》有感9

羅曼·羅蘭是法國著名作家,舉世聞名的反戰主義者,他痛感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歐洲是一個騷動不安、瀰漫著腐敗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他為此寫作了《名有傳》,敘述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期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他們高尚的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正因為有這樣的精神,才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痛苦磨鍊自己

讀了《貝多芬傳》後,深深地瞭解到貝多芬一生的悲慘遭遇,但面對生活的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當時維也納輕浮的作風。童年的悲慘、愛情的失敗、肉體的折磨,無不使他痛苦不堪。試想,這些痛苦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能承受得住嗎?面對這樣的痛苦,我們應當作出怎樣的選擇?

當我看到貝多芬的聽覺越來越衰退時,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精神的痛苦再加上肉體的痛苦,那才是世上最大的痛苦,而貝多芬卻以他頑強的毅力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苦難。這讓我不由想到,當我們面對一道道難題時,我也會感到痛採編苦,可這種痛苦和貝多芬的痛苦比起來,是多麼的微不足道。貝多芬就是在這樣的痛苦中,創造了許多美好的作品,他的一生完全是穿著痛苦的衣裝走過來的,上帝給了他生的機會,卻沒有給他美好的一天。可能他的美好的就在這痛苦裡。所以,無論面對怎樣的苦難,只要相信自己能闖過去,你就能戰勝苦難。惟其痛苦,才有歡樂!

神聖的痛苦生涯

《米開朗基羅》向我們描述了米開朗基羅痛苦掙扎的一生。在階級鬥爭中,他蔑視教皇統治的國家,甚至看透了世界的真面目,並且愛這世界。他知道生活的困境,卻不肯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難道他是自討苦吃嗎?不,米開朗基羅絕不是這樣,他用自己非凡的技能創造了財富,可他要從困難的生活中去磨鍊自己,通過這種磨鍊,使自己變得更頑強。這種定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在工作中與人鬥爭,遭到卑鄙小人的算計,受教皇的控制,但他仍然堅持工作,在痛苦的環境裡,造就了他一生的輝煌業跡,因而,這種痛苦是偉大的,神聖的。米開朗基羅一生就在這樣的痛苦中拼搏、創造,進行著他神聖的事業。

痛苦並抗爭著

托爾斯泰從小就不那麼幸運,他不僅常為思想苦惱,還常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絕望。他同情下層民眾,可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得不到人們的支援,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但他用自己的藝術與智慧,說出了普通人所共有的思想。面對整頓秩序個上流社會,以至於被教會宣佈為“邪採編教徒和叛教者”而開除了教籍,可他沒有打退堂鼓,而是勇敢的面對,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

在這麼巨大的痛苦之中,在這麼巨大的精神壓力之下,托爾斯泰仍然在頑強的拼搏、奮鬥,並最終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拋棄一切,為社會、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托爾斯泰多麼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個遭受生活的不幸和社會排斥的人,要麼在孤獨和痛苦中死去,要麼不屈不撓地進行抗爭,而《名在傳》中的三位偉人則都屬於後者。他們都從痛苦中磨鍊出來了,都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這對我們中學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這本書讓我學會了怎樣在困境中磨鍊自己,讓我知道痛苦並不可怕,讓我學會利用痛苦,在痛苦中成長,在痛苦中鍛鍊自己!

讀《名人傳》有感10

這次,我讀了一本書,叫做《木匠祖師魯班》。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式魯班,魯班他生活在春秋戰國時代,魯班的父親是一個木匠,他的父親把他送到學堂裡讀書,但是魯班對讀書不感興趣,他喜歡做木工活,父親反對他接觸這些木工活,只希望他能好好讀書,將來有一番作為,沒辦法,魯班只能在晚上偷偷地學習木工活。

第二天,學堂裡來了新學生,教室裡的凳子不夠用了,魯班取了木頭和工具,一會兒工夫,魯班造好了一張凳子。後來,他也就成為了一名成功的木匠。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什麼事,只要自己感興趣,並且一心一意地想要學習它,就一定會有出息的那一天。而且我覺得:為人父母的,應該要無條件地支援還子的興趣。

讀《名人傳》有感11

曾經,有這樣三個人。

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還有一個是作家。他們身處不同的領域,卻有著內在的一致性,雖然生活給他們帶來了真實的苦難,但唯有苦難,才能驅散陰霾遮蔽的整個天空。

貝多芬,一個從小就被苦難纏繞的人。惟一愛他的爺爺死後,他的生活只剩下爸爸無盡的打罵.逃離了父親後又不幸失去聽力,這對熱愛音樂的他是無盡的打擊。

1505年,米開朗琪羅被新教皇朱利葉斯二世召到了羅馬,這位雄心勃勃的教皇一心想的是建立霸業和永垂不朽。他召來米開朗琪羅,是要他給自己修建一座舉世無匹的陵墓。正當米開良琪羅興奮於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時,他的兩個勁敵一個是建築師布拉曼特,另一個就是拉斐爾。從中作梗,米開朗琪在這期間受盡刁難和侮辱,最終使得米開朗琪羅不得不離開,而他準備的所有東西都被洗劫一空。

托爾斯泰,一生寫作無數,而最後命運帶給他的,卻是默默的死在一個小小的火車站內。

如果是我,早已崩潰。而三位世紀偉人,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不斷的渴求真理,去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去追求那崇高無尚的精神境界,他們不因苦難而一味的沉淪,即使他們身陷深淵,也能發出最雄厚的咆哮。

令我映象最深的便是貝多芬了。一個熱愛音樂的人,卻失去了聽覺。音樂的靈魂便是一個個音符,而接收音符的便是我們的耳朵,一旦失去耳朵,音樂便失去了靈魂。貝多芬就是在“失去靈魂”的狀態下,創造出《命運交響曲》。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他孤獨的活著,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朋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但是他卻讓自己的世界,變得光明無限。

同貝多芬一樣,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一樣,遇到的命運的擺弄,似乎命運註定他們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不僅如此他們愛情也不太理想,多芬“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基羅以一生的心血奉獻出震撼心靈的傑作;托爾斯泰始終關心萬千生靈的偉大與渺小,藉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

我國著名翻譯家博雷先生說過:“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羅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自私的民族!”是啊,在物質富饒和生活悠閒的今天,仔細回想,名人傳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在這個五顏六色的社會,我們能否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羅曼羅蘭把一個個英雄的形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為的就是讓我們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裡,會有一個個崇高的人們出現。

“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爾斯泰。

讀《名人傳》有感12

前幾天,我來到華中希望讀書社,在眾多的書中《名人傳》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決定就借這本書,讀《名人傳》有感作文。這本書裡面講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傳記。讀完貝多芬傳,我知道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從小就有一個悲慘的童年。

當我們十一歲還生活在溫煦的家庭的時候,他就進入劇院樂團掙錢。革命爆發後,貝多芬積極投入了戰爭。在維也納,他把弗裡貝格的戰鬥譜成了曲:一首《出征歌》和一首合唱曲《我們是偉大的德意志人民》,以鼓舞人們。在1796年到1800年間,他的重聽越來越嚴重了,但他非但沒受影響,還創作了許許多多的優秀音樂作品:像那古典悲劇《第五交響曲》、夏季一天那神聖的夢——《田園交響曲》、還有那著名的《熱情奏鳴曲》等,國小六年級作文《讀《名人傳》有感作文》。他的唯一的一部歌劇創作《費德里奧》也在維也納的國家歌劇舉行首演.在1827年3月26日,一場暴風雨中,貝多芬——這位音樂巨人合上了眼,他臨終前還在為他的侄子的前程奔波。讀了貝多芬的傳記後。我深深地體會到可貝多芬不屈服於挫折的品質。重聽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象徵著事業的結束。但他沒有放棄,他非常堅強,他承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打擊:重聽、失戀、他唯一的親人他的侄子成為一個賭鬼等,但他還是創作出大量優秀的作品,鼓舞我們前進。今天的我們似乎就缺少這種品質,在現在的社會中,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如果在遇到一點點的挫折,一點點困難時,就放棄,就屈服,就後退,那我們將碌碌無為。我們要學習貝多芬先生遇到困難不屈服的品質,像他一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名人傳》有感13

讀完《名人傳》,我的第一啟示是學會正視困苦。

在讀這本書之前只是聽人人都說它所敘述的三個偉人一生經歷了無數痛苦,歌頌的是他們不屈服的堅強意志。於是我第一遍快速讀完整本,感觸並不深,只人云亦云般地亂談。而第二遍一字一句地細細品讀後才真正體味到三人的偉大靈魂。對於我來說,他們的最偉大之處並不在於“堅持”、“不屈”,而在於敢於面對、正視困難的勇氣。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傳》的引言中寫道:“世界上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按世界的本來面目去看待它,並且愛它”。作者討厭怯懦的理想主義者,這看似與我們所追求的精神相悖,實則不然。人們歌頌理想,崇尚完美,發揚樂觀,是為了構造和諧的社會,其意義是與“悲觀”相對;而作者厭惡的“理想主義”是總向好的方面想,把一切都看作很美好的極端主義,他們是怯懦的,沒有勇氣從正面剖析挫折。只有敢於正面應對困難,不僅能發現生活中的樂趣,還能正確理解磨難與悲傷的人才是英雄。因為他們有著常人沒有的勇氣,能客觀看待問題、理智對待世界,從而具備了堅強的品格;他們能分析自己的缺點,擁有獨特的個性,更好地把握人生。正因如此,貝多芬在給朋友的信中大聲控訴命運不公,為自己的可憐而祈禱,同時又能重振精神,對殘酷的現實發出“扼住命運咽喉”的挑戰;正因如此,米開朗琪羅一邊瘋狂地工作,病態般自虐,一邊呼喊:“憂傷是我的享受”、“萬千歡樂比不上一種苦惱”;正因如此,托爾斯泰極度厭惡人類的虛偽,卻依然用愛的眼光看待世界……正視困難,叫我們學會如何化悲痛為力量。

偉人的偉大之處就是比平凡的人多一種氣概和勇氣,這種敢於正視困苦的無畏精神就是其中之一。怯弱的人即使敢於面對也會被擊垮不能自拔,勇敢的人從不否認自己的恐懼,但他們善於克服恐懼而化為動力,再理智應對。這兩條路擺在面前,選擇哪個?

讀《名人傳》有感14

幾個複韻母不過就是嘴巴圓了扁,或是撮嘴巴,把他們的音記住了,真的一點都不難?比張柳思高還是低。讀《世界名人傳記精萃》有感作文這時服務員把魚餌送來了,我們急著去釣魚。850字作文一把抓著棋盤上的棋子,高興地說:“我也要下棋?猶豫了半天,最終我們每人手裡有了一把。要是還不夠就去幸福森林玩一玩,一層綠蔭蔭包裹著的地方,那就是幸福森林。

這本書裡記載著眾多聞名世界的科學家、教育家、評論家及蜚聲世界的電影明星、體壇名將等人物的故事。有曾創造最重要的國際人造語言——世界語的柴門霍夫;有被稱為無與倫比的“音樂神童”莫扎特;有16歲就成為有能力的化學家,並能流利地說英、法、德、俄、瑞典等國語言的諾貝爾……簡直不勝列舉,最使我感動的是安徒生的故事。

安徒生是舉世聞名的童話大師。他家境清貧,當鞋匠的爸爸在他小時候就去世了,媽媽是個貧苦的洗衣婦,每天要洗堆積如山的衣服。安徒生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青少年時期靠艱苦的自學,後來在別人的幫助下上了中學。就在這樣困苦的條件下,他卻寫出了被譯成多國文字的作品。這艱苦的條件與卓越的成就所形成鮮明對比,不正表明了他的精神之所在嗎?

名師點評:

感受不深刻,表述不清晰

想想我自己,家庭環境非常好:父母都有文化;學習環境也非常好:在市裡的重點中學讀書,有好的學校、老師、同學、校風。按說這已經是不錯的環境了,為什麼還對自己將來的發展缺乏信心呢?我想主要是因為自己從小怕苦、依賴性強,缺乏堅韌不拔的精神。看來,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人才的成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要靠自己。對是不是沒有人鋪平道路就成不了英雄這個問題,這本書給我的回答是“不是這樣的。”美國黑奴的偉大解放者林肯就是一位在“荒野中長大的孩子”,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童年都是在貧困中度過的。

這是否可以告訴我們: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與失敗,不僅僅取決於智力因素和環境條件,他的毅力、決心和興趣愛好,也是制約成功、失敗的重要原因呢?

現在,我知道了應該培養自己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謙虛、謹慎,既胸懷大志,又踏踏實實地優良品質。

這本書擴大了我的視野,使我深刻領會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含義,真是受益匪淺啊!

這真是一本能幫我長大的好書,我要用它來鞭策自己前進!

讀《名人傳》有感15

黃昏即將到來,雷雨也隨之醞釀,烏雲蔽日,飽蓄著雷電,夾帶著大風雨,突然,當暴風驟雨之際,黑暗裂了條縫,夜晚被趕走了,由於堅毅的意志力,白日又重新歸還給了我們。

這就是貝多芬的人生,他將所有的一些化為美妙的音符,汩汩的從指尖流出。

貝多芬有著艱辛的童年時代,他有著一個喜歡酗酒的男高音父親和一個做女僕的母親。父親用暴力威脅他整日練琴,把他當做炫耀的工具,這種嚴苛的訓練方式讓貝多芬喘不過氣來,與莫扎特不同,貝多芬從未感受過家庭的溫情。在後來,貝多芬失去了最親的母親。內心的憂鬱越來越深。過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後來,貝多芬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到了都城維也納,一生幾乎都在那兒度過。他的一生一貧如洗,雖然名聲大噪,卻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痛苦在一次悄然而至,30幾歲的他遭受了耳聾的折磨內臟也遭受著令人難以忍受的痛楚,他的生命裡難到永遠失去樂聲了嗎?不,貝多芬,他能用心靈去感受最純真的音樂。

很多人都認為是這會使貝多芬厭世,可是令人驚訝的是,貝多芬的許多作品,都帶上了一種青年人的純真,他是頑強的天使,無論暴風雨如何猛烈,貝多芬都能撕破烏雲,尋找到光明。他一生沉浸在音樂中,如痴如醉,完成著自己心無旁騖的追求,他是不朽的靈魂!

他用自己一生的悲哀與歡樂凝成了一部著作——《第九交響曲》,這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聆聽他的人,彷彿就可以看見,貝多芬悲慘而有激情的,宛如一個雷雨天的一生。他掌握了大自然的精神。他是自然界的一股力量,原始的力量和大自然的其餘部分交戰之下,便產生了荷馬史詩一般的壯觀。

外人也許認為貝多芬是個憤世嫉俗,瘋狂的人,但是,在貝多芬隱祕的外表之下有著一顆想去完成偉大事業的慈悲的心。

一個不幸的人、一個被孤獨、貧窮和殘疾所折磨的人、一個被痛苦籠罩的人,世界不曾給予他歡樂,他卻自己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這就是貝多芬,一個不朽的英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