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熱門)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7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三國演義》有感(熱門)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正文裡面的第一句話。的確,從繁榮的大漢王朝到挾天子以令諸侯,從梟雄並起到三國鼎立,恰恰證實了天下分分合合的說法。

細品三國,我不禁被三國裡鮮活的人物形象所折服。劉備乃漢室宗親,心存大志,一心想要匡扶漢室,儘管最後未能實現自己的心願,但他素以仁義為本,因此,才有關張趙馬黃等大將為他效忠,諸葛亮龐統等智者為他出謀。但是,對於劉備我仍有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劉備雖以仁義為本,但仁義恰恰也是他最大的弱點。起初劉備進軍川蜀,只是為了援助川蜀抵抗張魯,諸葛亮勸劉備趁勢奪下川蜀,可劉備介於仁義,不聽諸葛亮勸告,認為自己奪取川蜀沒有讓天下人信服的理由。對他忠心耿耿的軍師龐統為了讓他師出有名,明知敵軍有埋伏也甘願中計,導致了“落鳳坡亡龐統”的悲劇,劉備因而失一智者。

劉備的五虎上將中我最敬佩的便是常山趙子龍,他忠於主公,其勇不下於呂布。他不惜身負重傷,也要單騎救阿斗。他沒有張飛的魯莽,沒有關羽的傲氣,有的只是一顆忠勇之心。他敬佩諸葛亮的才智,從不一意孤行。因而在我心中,他才是真正的“人中趙雲”。

劉備身邊還有位神機妙算,智謀過人的諸葛亮。他被劉備的“三顧茅廬”所感動,因而對主公忠心耿耿。他的智謀,在當時首屈一指。“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都是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名篇。不僅僅是智謀,他的性格也是成就他美名的重要因素。其實周瑜之智不下於諸葛亮,然而他卻屢屢敗於諸葛亮,只是因為周瑜性情衝動,而諸葛亮性情隨和。成大事者,正是要有這種處變不驚的淡定與從容!

再來說說當時獨霸一方的曹操。他是大漢宦官之後,作為“奸雄”的典型,他不但不忠於劉氏王朝,還屠戮百姓。他生性多疑,曾殺害了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呂伯奢。他的殘忍使得為追隨他而拋妻棄子的陳宮遠離他。他甚至說出了:“寧可我付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壯語。但曹操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他有著非凡的膽略和智謀,在“討董卓”“擒呂布”“掃袁術”“滅袁紹”“擊烏桓”等中就能看出來。他統一北方的豐功偉績是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的。

最後說一說東吳的孫權。孫權從小就智力超群,他甚至在九歲的時候就孤身前往敵營要回自己父親的屍首。連曹操都不禁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極善用人,他提拔周瑜為大都督,便留下了名垂千古的“赤壁之戰”;他提拔呂蒙為大都督,便使得猛將關雲長身亡;他提拔陸遜為大都督,便有了讓蜀軍大敗特敗的“夷陵之戰”。

《三國演義》這部經典名著不僅表達了作者以及當時人民對國家統一、清平政治的嚮往,更表達了他們對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作者將歷史評價和道德評判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文章顯得有高度更有深度!使之成為了人類文學藝術的瑰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