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讀後感12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1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巴金《家》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巴金《家》讀後感12篇

巴金《家》讀後感 篇1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一樣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正因性格的不一樣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一樣。

覺慧就應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期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咱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裡面咱們是悶得透但是氣來了。”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著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於反抗,並且最終衝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著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嚮往的新生活。

書中還有一個個性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著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向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我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官,他們運用自我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路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資料上,對摧殘人的青春、性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巴金《家》讀後感 篇2

家,一個愛、溫暖、避風港的象徵,但在巴金筆下的這個舊社會中的家卻是惡魔、監獄、劊子手。

小說中,有很多情節讓我感到悲憤,感到惋惜,感到痛心!但我暗暗為自我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激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

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梅、琴、鳴鳳、瑞鈺都有不一樣的性格和結果。梅,因母親的態度而與覺新擦肩而過,並早早地做了寡婦,在與覺新重逢後,又因自我的感情不能抒發而抑鬱成病,吐血而死;琴,讀了幾年書,進取地與覺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約”的婚姻,在覺新和覺慧的幫忙下最終取得了勝利,真心地在一齊,過著幸福的生活;鳴鳳,好一個烈女子!為了自我純潔的感情,不惜拋棄自我的.生命也不願毀了自我,我真佩服她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毅然選擇這種壯烈的方式反抗;瑞鈺,一個善良貞靜的人兒,任人擺佈,因肚子裡的孩子受到眾人的排斥,被趕到城外的一間陰暗潮溼的房裡,而他的丈夫覺新太懦弱,導致了她在生下雲兒後離開人世,這使我憎恨迷信,憎恨懦弱。這些女性人物表現出了在封建社會裡有太多的人做了許多不必要的犧牲品。

三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著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不敢揹負不孝的罪名,他屈服了,理解了,忍受著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失去了所愛的梅,失去了賢惠的妻子,失去了無數個反抗的機會,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終,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最終幫忙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覺民擁有提高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提高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我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忙,贏得了琴——一個提高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覺慧,不但擁有提高的思想,並且意志堅定,他帶著一個單純的信仰,不放棄,向目標大步走去,要做自我的主人,不要有一絲遺憾,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最終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失去了感情,犧牲了一個原本完美的生命。高老爺的封建思想、整個社會制度、整個迷信奪取了多少人年輕的生命!

“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我把幸福爭過來!”我會和巴金一樣記住: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完美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活力,我們的心裡洋溢著愛!那麼就讓它作為我鼓舞自我的源泉吧!

巴金《家》讀後感 篇3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杯具”——這是巴金在讀完了小說《復活》之後的一聲感慨,而我覺得這恰是覺新一生的寫照。

整部小說以“五四”運動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過程。這個家庭擁有著華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門大家世代書香,其實在這層光鮮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爺為首的那些所謂的“衛道”“護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們不追隨時代的發展趨勢,固守舊制,壓制一切反抗,竭力維護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這一類的舊話。有這樣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這對於期望新生活卻身為長孫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擔的覺新來說無疑是道枷鎖,將他的身體心靈牢牢禁錮著,在矛盾,掙扎,痛苦,懊悔中艱難過活。

書中這樣寫道:“‘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衝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我並不覺得矛盾”,所以,他坦然地以便讀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邊繼續地過舊式的'生活。

覺新自我也曾說過:“我的一生就這樣完結了。我不反抗,因為我不願意反抗,我自我做一個犧牲者……我跟你們一樣都做過美妙的夢。可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期望沒有一個實現過,我的幸福早就被人剝奪了,我並不怪別人,我是自願地把擔子從爹的肩膀上接過來的……”

連他都認為自我是一個犧牲者了,又何來反抗一說》所以,在祖父母親的安排下,他放棄了青梅竹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個少女瑞鈺;所以,他放棄自我喜愛的化學,開始了上班生涯;所以,在他的妻難產而死時卻不能見她最終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頭來他又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卻是失去了兩個他愛的女人。

他心裡不是不痛,只是從來都沒有在人前流過淚。他是令人惋惜的,因為他的身份——長房長子,讓它失掉了反抗的資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對覺新,覺慧多次批評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因為覺慧能瞭解哥哥作為一個被犧牲者的無奈心境,覺慧能毫不猶豫地選擇逃離這個家庭,但覺新能夠麼?

屬於那個時代陰霾下的青年,都擁著一顆劈開黑暗見日明的心。他們在反抗和鬥爭中,有的是一段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只因為心中仍有夢,所以他就能忍住痛,只因為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著幸福,所以,他能堅強地活下去,而不輕易輕賤性命。

覺新覺新,你最終還是,覺醒了吧。

巴金《家》讀後感 篇4

看到《家》這本書的時候,單看書名,以為巴金先生描寫的家是溫馨和諧的,但仔細閱讀後,才發現巴金先生描寫的家根本就不是這副模樣。在黑暗的封建社會中,在舊觀念的毒害下,家如同一個“狹的籠”。

《家》描寫的是一個受封建禮教所約束的封建專制家庭。在這個家庭裡,有一個人,在本書中提到的次數少之又少,但他又是很重要的一個角色,那就是高老太爺。高老太爺則是這個封建家庭的封建家長,管理這個根基已經腐朽的家,而管理的方法就是“專制”。在這樣的管理下,家人的自由受到了限制。那麼,生活在這個家庭裡的人怎麼會感到家的溫暖和幸福呢?

在這本書中,有三個兄弟不得不提一下,他們是覺新、覺民、覺慧。

覺新,他是一個樣貌清秀,品學兼優的人。本擁有錦繡前程,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前,他順從了。他的懦弱導致了他後邊的悲劇,自己深愛的梅被他一向維繫的.家所扼殺了。是他的懦弱害了他。是他的順從斷了他的前途和愛情。而我認為覺新他不算是個男人,面對家庭的選擇,他應該去反抗,去維護自己的愛情,然而,他卻選擇守舊這條路。以至於後面兩個女人的性命都死在了他手上。而他卻眼睜睜地看著她們死去,卻無能為力。真是可悲呀。

覺民,是一個進步青年,有著卓越進步思想,但他的進步思想卻不堅定,儘管如此,在高老太爺決定他的婚事時,他和覺新的選擇卻是截然不同的,他毅然選擇反抗,去維護自己的愛情。讓他來做主這門婚事。最終他的反抗,得到了勝利。得到了屬於他的光明和事業,還有愛情。他和琴走到了一起。琴是一個有進步思想的女性。而覺民是幸運的。

覺慧,他不僅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還擁有堅定的信念,這個青年,唯一的不完美的就是愛情,他並沒有挽留他深愛的鳴鳳。在見鳴鳳的最後一面時,他並沒有對他說任何告別的話。以至於鳴鳳,這個烈性的女子,投河自盡。而我認為,如果沒有鳴鳳的死,覺慧的結局估計十有八九會跟覺新一樣,正是因為鳴鳳的死給了他當頭一棒。讓他對這個封建家庭更加的厭惡。讓他脫離這個家的意念更強了,是鳴鳳讓他逐步走出了瀕臨瓦解的封建家庭。

舊時候“吃人”的封建社會,毒害了多少像覺新一樣的人,而現在,我們已經無從得知。

現在,舊社會已經不復在。吃人的封建觀念與也已經被消除的一乾二淨。生活在美好環境的我們,要發憤學習,趁著這個黃金時期,去除封建思想,崇尚科學,學習多的知識,來裝備自己,做一個有現代思想並熱愛生活的人。

巴金《家》讀後感 篇5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杯具”——這是巴金在讀完了小說《復活》之後的一聲感慨,而我覺得這恰是覺新生命的寫照。

整部小說以“五四”戶外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過程。這個家庭擁有著華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門大家世代書香,其實在這層光鮮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爺為首的那些所謂的“衛道”“護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們不追隨時代的發展趨勢,固守舊制,壓制一切反抗,竭力維護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這一類的舊話。有這樣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這對於期望新生活卻身為長孫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擔的覺新來說無疑是道枷鎖,將他的身體心靈牢牢禁錮著,在矛盾,掙扎,痛苦,懊悔中艱難過活。

書中這樣寫道:“‘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衝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我並不覺得矛盾”,因此,他坦然地以便讀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邊繼續地過舊式的生活。

覺新自我也曾說過:“我的生命就這樣完結了。我不反抗,正因我不願意反抗,我自我做一個犧牲者……我跟你們一樣都做過美妙的夢。但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期望沒有一個實現過,我的愉悅早就被人剝奪了,我並不怪別人,我是自願地把擔子從爹的肩膀上接過來的……”

連他都認為自我是一個犧牲者了,又何來反抗一說》因此,在祖父母親的安排下,他放下了青梅竹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個少女瑞鈺;因此,他放下自我喜愛的化學,開始了上班生涯;因此,在他的妻難產而死時卻不能見她最後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頭來他又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卻是失去了兩個他愛的女生

他心裡不是不痛,只是從來都沒有在人前流過淚。他是令人惋惜的,正因他的身份——長房長子,讓它失掉了反抗的資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對覺新,覺慧多次批評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正因覺慧能瞭解哥哥作為一個被犧牲者的無奈情緒,覺慧能毫不猶豫地選取逃離這個家庭,但覺新能夠麼?

屬於那個時代陰霾下的青年,都擁著一顆劈開黑暗見日明的心。他們在反抗和鬥爭中,有的是一段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只正因心中仍有夢,因此他就能忍住痛,只正因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著愉悅,因此,他能堅強地活下去,而不輕易輕賤性命。

覺新覺新,你最終還是,覺醒了吧。

巴金《家》讀後感 篇6

家,一個愛、溫暖、避風港的象徵,但在舊社會,家是一個惡魔、監獄、劊子手。

在巴金的著作《家》中徹底地反映了舊社會封建的醜惡面貌,使我不禁為他們感到遺憾。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為自己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啊!

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梅、琴、鳴鳳、瑞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結果。梅,因母親的態度而與覺新擦肩而過,並早早地做了寡婦,在與覺新重逢後,又因自己的感情不能抒發而抑鬱成病,吐血而死;琴,讀了幾年書,積極地與覺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約”的婚姻,在覺新和覺慧的幫助下最終取得了勝利,真心地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鳴鳳,好一個烈女子!為了自己純潔的愛情,不惜拋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毀了自己,我真佩服她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毅然選擇這種壯烈的方式反抗;瑞鈺,一個善良貞靜的人兒,任人擺佈,因肚子裡的孩子受到眾人的排斥,被趕到城外的一間陰暗潮溼的房裡,而他的丈夫覺新太懦弱,導致了她在生下雲兒後離開人世,這使我憎恨迷信,憎恨懦弱。這些女性人物表現出了在封建社會裡有太多的人做了許多不必要的犧牲品。

三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著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不敢揹負不孝的罪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著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失去了所愛的梅,失去了賢惠的妻子,失去了無數個反抗的機會,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於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堅定,他帶著一個單純的信仰,不放棄,向目標大步走去,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有一絲遺憾,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失去了愛情,犧牲了一個原本美好的生命。高老爺的封建思想、整個社會制度、整個迷信奪取了多少人年輕的生命!

“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我會和巴金一樣記住: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裡洋溢著愛!那麼就讓它作為我鼓舞自己的源泉吧!

巴金《家》讀後感 篇7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大家很熟悉吧,《家》便是其中一部。暑假裡,我品讀了它,它給予我許多道理。

《家》描述了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封建大家族的悲歡離合。全文是圍繞覺慧從一個封建家族的三少爺轉變為一個支援人道主義的青年的過程來寫的。為了支援人道,他最終離開了家,踏上他的人道主義之路。

巴金在《家》中寫的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和結局。覺慧是“五四”之後覺醒的年輕一代代表,是封建家庭的第一個叛變者,他痛恨封建的迂腐、陳舊,對鳴鳳的死無能為力,他的性格是大膽但幼稚,具有叛逆精神。覺新是封建社會和傳統習慣的犧牲者,但同時也有意無意的幫助封建勢力製造別人的悲劇,他性格懦弱、順從、逆來順受。覺民在書中是一個略具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青年。他和琴表妹之間的戀愛成為他在書中的基本內容。在“五四”熱潮的影響下,他開始抗拒封建婚姻的先例,經過努力,最終得到了自由婚姻的勝利。

我個人喜歡覺慧,他敢愛敢恨,抗拒封建思想,追求人道,能在“五四”中很快覺醒。他對鳴鳳矢志不渝的愛讓我感動。

當覺慧知道鳴鳳自盡時,他痛苦不堪:“‘怎麼?鳴鳳自盡了?’覺慧恐怖地站起來,絕望地抓自己的頭髮,他在屋子裡大步踱來踱去……‘告訴我,鳴鳳是怎樣自殺的!’這些時候陰沉著臉不說話的覺慧忽然走到劍雲身邊,抓住他的一隻膀子瘋狂地搖著,說了上面的話。”語言、神態、動作描寫生動的寫出了覺慧的激動和痛苦,也是鳴鳳的死讓覺慧更加堅定了他要支援人道主義的決心。

1925年魯迅曾經這樣滿懷悲憤地抨擊封建社會和當時的黑暗現實:“於是大小無數的人肉的筵席,即從文明以來一直排到現在,人們就在這會場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歡呼,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更不消說女人和小兒。這人肉的筵席現在還排著,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家》生動展示了這血淋淋的事實,它告示人們貌似莊嚴溫情的高公館其實是一個摧殘人的青春、意志和生命的黑暗王國。這個黑暗王國否認人的權利和意志,那些受著支配迫害的青年男女無所作為,只能無奈地被隨意傷害摧殘。

通過對高公館的崩潰沒落的描寫,揭示出了整個封建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滅亡的命運,寫出了這個黑暗王國裡的一線光明,使人們有了信心、希望和力量。《家》除了覺慧三兄弟外,還有高老太爺,丫頭鳴鳳,小姐梅芬等等,這些不同階級、地位、思想、性格的人,共同在高公館這個黑暗王國裡上演著腐敗或新生的人生戲劇。

《家》所揭露的舊家庭的腐朽激發了人們反封建的決心,促進了舊制度的加快滅亡;《家》所揭示的抗爭之路則給人們希望的啟迪。

巴金《家》讀後感 篇8

家,對於我們來說是幸福的象徵,溫暖的標誌它給那些失落和悲觀的人帶來希望和光明但是,在巴金先生的筆下,家失去了原有的溫馨,被封建禮教束縛著,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本書的世界

《家》描寫的是高公館的這個封建家庭,小說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著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為了爭奪家產,陳姨太、克安、克定等打著維護家族榮譽和高老太爺的招牌,耍盡了花招:他們先是鬧“鬼”,嚇死了老太爺;接著又鬧“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們很清楚是軍閥混戰,導致商場被毀,但卻硬逼覺新賠償股票的損失;還在老太爺屍骨未寒時大鬧分家小說中塑造了覺慧、覺民、覺新這三個性格迥異的兄弟在為自己的理想奮鬥:覺新處於長房長孫的位置,有著較強傳統觀念的人,為了維護家庭,他凡事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處處表現出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的性格特徵他希望這個大家庭能和平共處,每一個人都生活好,因此他一方面遵從祖父意願,一方面又幫助覺民逃婚、覺慧離家;覺慧、覺民、琴三個受到新思想的影響的青年投身革命,用自己的筆去教化他人,傳播新思想

在那個社會的黑暗的年代,有許多人遭到封建禮教迫害,覺新就是受它毒害的典型例子他雖有一腔衝破舊禮教的熱血,但卻失敗既而沉淪了因為他受的毒害實在太深,在強大的勢力下他無可選擇,只能屈服就因為他服從,放棄了出國留學的夢想,割捨了自己的愛情,最後又礙於壓力致妻子慘死,這一切都表現出他的懦弱

相比覺新,我更欣賞覺慧,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大膽地與舊禮教抗爭,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接受新思想的洗禮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抨擊舊社會,用自己的文章去影響更多的人

在這種社會中,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覺新就是代表之一但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有擁有新思想的人們,他們帶領人們走出了這個可怕的囚籠,一步步開導人們,就像主人公覺慧一樣,掙脫了牢籠,捨棄了自己從小長大的家,遠赴他鄉去尋找自己所追求的光明,他這份敢於追求新思想、敢於探索、敢愛敢恨的熱情與毅力值得我們學習

《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生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進行了極度諷刺,對那些在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的人們給予了無限同情,對那些爭取自由生活、新思想的人進行了大力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即使是在最陰暗的時候,也會有人去爭取自由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時代的潮流雖然在流經的途中,總會遇到艱難險阻,但,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和改變它的流向,因為這種水流具有排山倒海之勢,可以輕易擊倒沿途的阻礙,朝著那唯一的海洋流去

巴金《家》讀後感 篇9

巴金筆下的《家》描述了一個五四時期封建的大公館裡在這個大家庭裡,有個三兄弟,姓高,名叫覺新,覺民,覺慧高老太爺是這個家庭的權威三兄弟都有著創新的的精神

大哥覺新是一個忍受者,他雖然有著新思想他是這個大家庭的長孫,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他被剝奪了學業與愛情待父親去世之後,家裡的重擔子都落到了他的身上他只能默默地忍受著,忍受著家庭裡任何命運的不公,忍受著自己心愛的梅表姐默默的守寡而不能陪伴在她的身邊,忍受著爺爺的任性妄為……他只是一個忍受者,僅僅只是一個忍受者

和覺新比起來,覺民就比較開放多了他和弟弟覺新一起接受西方文化知識的薰陶,有著先進的思想、昂揚的鬥志,是新時代的新青年不久後,覺民愛上了張太太家的女兒,琴琴是高家親戚裡面最美麗、最活潑的姑娘,她也是一個有著理想、有著抱負的勇敢的新青年覺民白天忙著功課,晚上按時去琴那裡教書

覺慧是這三兄弟中最具批判與反抗意識的一個人,也是當時社會進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他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平等地對待各個階層的人

最後覺新終於領悟到了是舊的制度、禮教和迷信奪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和他的前途他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他又不能夠抵抗這一切,他只有絕望,只有痛苦,他就此醒悟了,同二弟覺民一起,助三弟覺慧終於逃離了這個家,使他們被束縛著的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學一面從事進步的革命工作

我認為覺新,覺民和覺慧就是現在社會中三個不同的人群覺新就相當於社會中剛剛畢業求職的大學生們,他們不停地去聘職,而他們只能聽公司老闆的命令對於這些,他們只能默默地承受,他們不敢對老闆傾訴,也不敢反抗,他們就像覺新,在這個大公館裡面,不敢說話,不敢反抗覺民覺民就像現實中的中年人,非常穩重,成熟而三弟覺慧就像衝動的青年,不顧後患地去追求這樣雖好,但是不顧後患未免表現得太沖動了

《家》是巴金的著作,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封建社會中舊制度的無情,它給我的印象很深

巴金說:“我不要單給我們的家庭寫一部特殊的歷史,我所要寫的.應該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歷史,這裡面的主人公應該是我們在那些家庭裡常常見到的,我要寫這種家庭怎樣必然地走上崩潰的路,走到它自己親手掘成的墓穴我要寫包含在那裡面的傾軋、鬥爭和悲劇我要寫一些可愛的年輕的生命怎樣在那裡面受苦、掙扎、而終於不免滅亡……我寫《家》的動機也就在這裡”

巴金《家》讀後感 篇10

我想這書最適合青春的人去讀,十八九歲,剛入世事,見的不多,有活力有激情,這書最能激起這樣的人的興趣。他們或許會像覺慧一樣反抗舊的東西,去追尋理想和新生事物。

而我現在讀來確實已經對覺慧有了自己的判斷,我有時不能完全贊同覺慧。我有時很同情覺新,甚至覺得覺新的做法並沒有什麼異常。而對覺民,更是覺得他成熟、冷靜,對世事有自己的判斷,又能夠忍耐自己所厭煩的東西,有能夠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才是正確的。人或許只有積極抵抗與消極抵抗相結合,才能活得更好,最後覺民不是活得了幸福,並在家中長期生活下去?或許這樣的結局更適合普通人。

但我想作者並不是我以上一段的意思,他希望年輕人能夠奮起反抗,去接受新思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個世界。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覺得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就是一個人的三方面。每個人都是同樣的矛盾體,而對於任何事情的做法,都有著三種不同的計劃,恰是三兄弟身上所體現出的性格與行事方式。看書時,會覺得有時自己是覺慧,想要反抗,卻困難重重,又對社會抱怨多多,有時是覺新,雖名“覺新”,卻很“守舊”,逆來順受,接受著命運的安排,有時又覺得自己是覺民,可以對他人有著強烈的同情,可是試著用語言撫慰每一個人心靈的傷。

我想我或許是被書本毒害太深的一個人,終究不能如覺慧一樣。

再來說說這本書。

這本書很難說是悲劇還是喜劇。因為瑞珏、梅、鳴鳳、爺爺的死、大家庭的沒落,不得不說是悲劇。而最後覺慧去上海追尋新思想,覺民得到幸福,這又給此書留下了希望。但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都是一部厚重的書。

此書的語言很簡練,卻又很深刻。作者在書中有大量評論的話,並將這些話與敘述將結合,這是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過提煉的話,將這種深刻有理的話語寓於具體事情之中,更顯出其深刻見解。正如有一段是即將睡覺,便將人的性格與世事和睡覺聯絡起來,有一段是將花園裡的湖,便說這個家就像湖一樣,表面平靜而內裡波濤洶湧。

而總體來說,語言敘述性很強,並有張有簡,很流暢,點到為止。詳略恰到好處。

我想這部書從整體上來說是值得一讀的,你會看見厭煩的有趣的上一輩人,看見積極反抗的下一輩人,還會看見在社會之中漂浮著的這一輩人。你會看見這個社會,或許還會看見你自己。

巴金《家》讀後感 篇11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劇”——這是巴金在讀完了小說《復活》之後的一聲感慨,而我覺得這恰是覺新一生的寫照。

整部小說以“五四”運動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過程。這個家庭擁有著華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門大家世代書香,其實在這層光鮮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爺為首的那些所謂的“衛道”“護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們不追隨時代的發展趨勢,固守舊制,壓制一切反抗,竭力維護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這一類的舊話。有這樣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這對於期望新生活卻身為長孫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擔的覺新來說無疑是道枷鎖,將他的身體心靈牢牢禁錮著,在矛盾,掙扎,痛苦,懊悔中艱難過活。

書中這樣寫道:“‘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衝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所以,他坦然地以便讀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邊繼續地過舊式的生活。

覺新自己也曾說過:“我的一生就這樣完結了。我不反抗,因為我不願意反抗,我自己做一個犧牲者……我跟你們一樣都做過美妙的夢。可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希望沒有一個實現過,我的幸福早就被人剝奪了,我並不怪別人,我是自願地把擔子從爹的肩膀上接過來的……”

連他都認為自己是一個犧牲者了,又何來反抗一說》所以,在祖父母親的安排下,他放棄了青梅竹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個少女瑞鈺;所以,他放棄自己喜愛的化學,開始了上班生涯;所以,在他的妻難產而死時卻不能見她最後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頭來他又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卻是失去了兩個他愛的女人。

他心裡不是不痛,只是從來都沒有在人前流過淚。他是令人惋惜的,因為他的身份——長房長子,讓它失掉了反抗的資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對覺新,覺慧多次批評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因為覺慧能瞭解哥哥作為一個被犧牲者的無奈心情,覺慧能毫不猶豫地選擇逃離這個家庭,但覺新可以麼?

屬於那個時代陰霾下的青年,都擁著一顆劈開黑暗見日明的心。他們在反抗和鬥爭中,有的是一段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只因為心中仍有夢,所以他就能忍住痛,只因為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著幸福,所以,他能堅強地活下去,而不輕易輕賤性命。

覺新覺新,你最終還是,覺醒了吧。

巴金《家》讀後感 篇12

坐在回家的車上,隨手翻閱巴金的《家》,不禁感慨萬千。原來那個曾經被母親牽著走的小姑娘如今已成遊子,偶爾回家,偶爾才能去看望爸媽。家——溫馨、幸福的代名詞,是多麼令人心動、令人神往。

巴金先生的《家》裡,覺新、覺民、覺慧、琴、梅……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湧上腦際。那個大家庭中,悲悽無奈的人生,以及人們堅強不息地為理想、為自由奮鬥的歷程,都會令我深長思索。

在那個時代,家——那個偌大的公館,不僅僅是一個家。也許,在一些讀者的眼中,家,只是束縛,只是枷鎖,只是限制自由的牢籠。家,所代表的、所捍衛的也僅僅是死板、固執、陳舊的封建體制。因為這個家、這個體制,鳴鳳剛烈地投湖自盡;因為這個家所發生的一切,覺新葬送了他一生的幸福,失去了他美好的追求。覺民、覺慧雖然不斷努力,也僅僅是逃離了那個黑暗的深淵,逃離了那個家。那種逃亡,包含了多少人的絕望,掩埋了多少人的幸福啊。

每次想到《家》這本書,我都會有無限的`感慨與哀慼。為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痛苦,他們是那麼的脆弱與無奈,他們的人生那麼令人心酸,令人悲憫。怒由當時的黑暗社會而起,哀因為他們的悲切生活而生。

所幸,在那樣的時代,仍有那麼一群青春洋溢的熱血青年,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去反抗、去奮鬥。他們的勇敢,他們的激情,總會鼓舞著我。每一個時代,總有希望,他們才是那個家、那個時代的希望,他們才是那個呆滯的社會中活力的源泉。我時常會這樣想,如果沒有那個令人窒息的“家”,如果沒有那個“家”裡的青年們的精彩的人生奮鬥,自然也就沒有巴金的《家》,自然也就沒有偉大的作家——巴金。

隆隆的車聲,把我從遙遠的“家”拉回現實。我不禁感到慶幸,慶幸我有一個幸福的小家,慶幸自己生存在一個和諧愉快的社會之“大家”。在這樣的“小家”和“大家”之間徜徉,我們沒有太多的負擔,沒有太大的壓力,喊累叫苦只是無病呻吟。家裡有愛、有自由、有希望,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強有力的支援。家是我們的精神寄託,家包涵了我們的生命重心。

無論身處何方,我都可以始終執著,因為我心中有一個溫暖、明亮的家;無論如何迷惘、如何彷徨,我都不會迷失方向,因為我心中有一個溫暖、明亮的家;無論如何艱苦、如何失望,我都不會放棄希望,因為我心中有一個令人充滿信心的和諧之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