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的讀書心得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5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巴金家的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巴金家的讀書心得

巴金家的讀書心得1

和覺新相比,覺慧是那麼的幸運。他沒有作為長子長孫的壓力,他相對擁有更多的自由,他不需要去和其他各房的人周旋,他不需要因為弟弟的錯失而被爺爺教訓。他即使與這個家庭的正面衝突,卻依舊有一個大哥為他做緩衝區。

雖然於一個生活家庭,可是身份的不一樣,造就了覺慧和覺新儼然完全不一樣的個性。覺新是一個作揖主義者,覺慧則心裡藏著一個叛徒鬼。覺新是一味懦弱的忍讓,而覺慧有一股子的熱情和夢想。

他汲取著《新青年》等雜誌裡面的知識,他看到興奮的時候,能放肆快意地讀出來: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我把幸福爭過來!

覺慧是那麼充滿活力,與整個暮氣沉沉的家族那麼格格不入。他理解了五四的新思想,他看透這個家族吃人的本質,他想要成為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他有一個美麗的夢想,可是他不明白該怎樣實現,他還太幼稚了:

他和一群學生在督軍府門口站了大半夜想為受傷學生討個說法,最終在趙科長軟硬兼施之下妥協。“這不是因為大家相信那個科長的話,只是因為大家明白縱然在那裡站一夜也不會有一點好處。況且天氣是這樣冷,又在下雨,誰都不願意站在那裡空等,白白地耗費精力。大家都在想:‘回去,明天再想對付的辦法。’”一夜的苦等什麼也沒得到,年輕人的銳氣被一點點困難慢慢消磨之後很輕易地向現實低頭了。

他不知怎樣幫忙可憐的小孩,只是給了他一些錢。寂靜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邊大聲說:“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能夠把社會的面目改變嗎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能夠使那個孩子一生免掉凍餓嗎……你,你這個偽善的人道主義者!”他不明白怎樣辯駁,頹然倒在床上,接連地自語道:“我吃醉了,吃醉了。”

他恨這個家庭,可是他報復的方式卻有點可笑了。他又找出舊的《新青年》、《新潮》一類的雜誌來讀。他讀到《對於舊家庭的感想》一篇文章,心裡十分痛快,好像他已經報了仇了。當他看到這個家庭的死氣和沉悶時,他憤憤地說:“等著罷,總有一天……”究竟總有一天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他自我也不大明白。

覺慧憑著一個單純的信仰,踏著大步向一個簡單的目標走去:我要做我自我的主人!不得不說,覺慧的一些行為有著青春期少年的叛逆感你不讓我做我偏做。之後,覺慧像是找到了自我精神的寄託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齊辦報紙,他很投入地去做。

可是,鳴鳳的死,是覺慧永遠抹不去的痛,也使他第一次這麼深切的感受到舊家庭的黑暗。那個可愛的小姑娘,在她最完美的時節,躺在了那冰冷的水中。

提及鳴鳳,我會恨覺慧。他給了鳴鳳一個這麼美麗的夢,可是當考驗來到的時候,他竟然如此猶豫不決,如此畏畏縮縮。如果當時他能勇敢一點,那麼這個年輕的生命可能會延續下來。這次的事情使覺慧想逃出家的思想開始萌芽。

加之梅的死,珏的死,讓覺慧覺得在留在這個地方,他只能成為一個犧牲品。“以前我的眼睛還沒有完全睜開,以前我還沒有膽量,並且以前我們家裡還有幾個我所愛的人!此刻就只剩下敵人了。”

可是此時的覺慧依舊不夠成熟,他甚至沒有研究旅費,並相信有朋友在,他的一切問題都會沒問題的。“錢!錢不成問題,家裡不給我錢,我會向別人借。我必須要走。我有好多朋友,他們會幫忙我!”

“不顧忌,不害怕,不妥協”,這九個字在那種環境裡卻意外地收到了效果,它們幫忙覺慧得到了他所不曾得著的東西解放(其實這只是初步的解放)。覺慧也正是靠了這九個字才能夠逃出那個在崩潰中的舊家庭,去找尋自我的新天地。

帶著令人欽佩的勇氣,覺慧走了。他眼前是連線不斷的綠水,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流去,它會把他載到一個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裡新的一切正在生長。那過去的十八年的生活被他狠狠拋在了腦後。

巴金說:“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期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裡面我們是悶得透可是氣來了。”

巴金家的讀書心得2

《家》是巴金最傑出的作品,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描述了高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青年一代的反抗鬥爭精神。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段,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意義的文學形象。書中人物不下七十個,既有專橫、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統治者、封建家長只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克定,狡猾貪婪的克安等等統治階層的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如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鳴鳳,溫順善良地吞嚥著舊禮教俄國的小姐梅,善良厚道柔情的長孫媳瑞珏等等;以及接收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開放、敢於反抗封建統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覺新,他雖然理解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可是處於“長房長孫”特殊地位,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異常是“孝”道的薰染,鑄成他委婉求全的懦弱型順從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援弟妹們反封建的抗爭,有屈從於封建勢力的壓力,維繫著封建統治的權威。這些人物都寫得血肉飽滿,個性鮮明,富有深刻的歷史內涵和闊大的現實包容。

在這個家裡發生的故事也讓人感覺到氣憤與悲哀。第一個杯具發生在鳴鳳身上。已經六十歲的馮老太爺要在高公館的丫頭中選一個去給他當小老婆,而這個災難恰恰降臨在十六歲的鳴鳳頭上。鳴鳳和覺慧之間有一段感情,可是因為兩人一個是婢女,一個是少爺,身份懸殊,才導致這段純潔的感情別成了一個杯具。剛烈的鳴鳳在他新婚前夜跳湖自盡。梅的命運更加悲慘,她死得比鳴鳳懦弱多了。梅是覺新的表妹,他們二人之間也曾有過感情,本來兩家都同意結婚了,卻又因為二人的八字不合而不得不散。覺新娶了李家的瑞珏,重新獲得了感情;而梅也另嫁他人,卻當了寡婦,又回了孃家。兩人依然對對方念念不忘。之後沒得了肺病,卻因為父親守舊,不肯看西醫,耽誤了治療,最終她懷著遺憾,軟弱的死去。高老太爺的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快要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醫藥已經不起作用了,在陳姨太的提議下,人們開始求助於封建迷信。

最開始找道士在大廳裡做法念咒,深夜陳姨太又在天井裡拜菩薩。之後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又祭天。最終居然找巫師到家裡來捉鬼,把老太爺嚇得夠嗆,陳姨太等人被覺慧說了一番後羞愧地散了。又過一天,老太爺死了,臨死之前他醒悟了,同意覺慧等年輕人接收新思想了,可是已經太遲了。死得最令人悲憤的就是瑞珏了。老太爺死後,封建的思想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嚴重了。葬禮就辦得充滿封建色彩,這還不夠,長孫媳瑞珏生產的日子近了,太太們說長輩的靈柩停在家裡,家裡有人生產就會有“血光之災”。所以按照封建理念,瑞珏不得不搬到城外去住。之後瑞珏難產,卻不能與覺新相見,她在生下一個兒子之後,含恨離開人世。

這是四個杯具,雖然發生在了幾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的身上,可是卻都揭露了封建統治的罪惡。梅和瑞珏都是覺新以往愛過的女人,而她們也都是封建主義的悲哀,她們同覺新一樣,太軟弱了,對於別人說的,哪怕自我明白是錯的,也要把痛苦埋在自我心裡,只會服從,不會反抗,他們的所謂“作揖主義”哲學純粹是給在封建社會白白做出犧牲。高老太爺在臨死之前能夠醒悟也稱得上是一種慶幸吧,可是他醒悟地太遲了,沒有任何的意義和價值,根本不能給這個家庭,這個社會帶來絲毫的改變。而鳴鳳,她與常人不一樣,她性格剛烈,雖然她的死也是白白犧牲,根本不會引起任何人(封建主義)的任何注意,可是她寧死也不屈服於封建主義,至少她死得不窩囊。總之,封建社會給人們的痛苦遠不只這些,所以年輕人才要推翻這個社會,讓人們看到新社會、新生活的期望。

巴金家的讀書心得3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小說中的人物不下於七十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小說著重刻畫了覺新這個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處於“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的薰染的人物。他的一生陷入極大的矛盾痛苦中,大大加強了這個人物的悲劇力量。

我問自己,家是什麼,家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我不可以回答,但我可以肯定,家的真正含義一定不會是《家》裡面所寫的那種壓抑,封建,勢利……那種時代早已過去,那樣的家庭也該成為歷史。《家》無情地鞭撻了那個黑暗時代的罪惡,同時也昭示了那積極,熱烈的青春,惟有那旺盛的青春才會敢於追尋那美好的夢想!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裡洋溢著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巴金家的讀書心得4

終於讀完了《家》的最後一頁,心中澎湃的浪花卻沒有平息。它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帶給了我歡笑,悲傷,氣憤,和失望……

《家》描述的是一個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在這樣的家庭中,有著不可避免的明爭暗鬥,糾紛,不公與壓迫。但又因為身處於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令人感到驚奇的反抗。

在封建社會的殘酷迫使下,一群年輕可愛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帶著血和淚,帶著控告與悲憤的呼聲。把鬥爭的劍刺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社會以及害人的封建禮教,並暗示它走向滅亡道路。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群象徵著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群象徵著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著滿腔激情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裡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

於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爺爺跟你說什麼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著,讓他一個人去說,等他話說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說到覺新,便讓我想到了梅:在覺新知道自己的訂婚日後,“他絕望地痛哭,他關上門,他用鋪蓋矇住頭痛苦。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裡他卻為著自己痛哭,為著他所愛的少女痛哭。”在父親告訴他要去西蜀實業公司,在他面臨著一生的理想被強制剝奪之時,“一個念頭在他的腦子裡打轉:‘一切都完了。’他的心裡藏著不少的話,可是他一句也不說。”又是矛盾,又是思想的撞擊。

巴金家的讀書心得5

有你在,燈亮著,巴金先生的去世讓每一名讀者感到遺憾和悲傷。

我並非是個熱愛看書的人,最初的相識也只不過是教材書中載選巴金先生的幾篇節選,還記得為《雷雨》在老師的課堂上演繹,在《愛爾克的燈光》中體味封建社會下帶給我們的啟發,稱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實讀者,唯一接觸完整的一本書《家》。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細細回味了一遍。

《家》這部小說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說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後果,越是讀到後面,情節越是起伏不定,內心越是激動不已。

《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戶人家,在這個家中有著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

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著梅,但讓他的父親用佔闔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珏。

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而死。

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著,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

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於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

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為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

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難以用言語闡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家》中讓每有一位讀者熱情,衝動和幼稚,《家》中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勇於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管碰到什麼坎坷和挫折,都要堅定信念衝下去,千萬別想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

看完《家》已經兩天了,心中還是空空的,宛如一波綠水。

這些天,我一直在想,到底是我是世界,還是你是世界?而世界,又是什麼?是忘記嗎?我沉陷在其中無法自拔,我不知誰對誰錯,我只能去想我仍會努力去做。

一部1931年創作的作品,正如巴金自己說的,有些激進,有些不妥,有些幼稚。

它讓我開始明白時代的意義,時代改變人的意義。

但或許當初作者若給人指出一條道路了,我就沒現在那麼喜歡它了。

同為新時代的人,我是不喜歡覺慧的。

甚至沒有過多的好感。

他是個什麼人?叛逆,造反甚至是瘋狂的。

他試圖改變一切,改變禮教,改變家庭,改變社會,但他手無縛雞之力。

他只能用文字抒發自己的理想。

那麼他帶給我們什麼了?星星之火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若所有的星星之火都跑到了一處,組成了大火,固然好。

但是,其他地方不還是冰冷的麼?若真作為一個有志之士,應有遠大的抱負,這點欠缺,也許就是所謂的幼稚吧。

覺慧另外讓我深惡到痛恨的幾個地方,就是:一個正面人物,一個需要謳歌的人物,竟然也會忘記!竟然會為他的所謂的無知的事業而忘記一個為他甘願也確實付出一切的人。

鳴鳳死後的第一句描寫竟然是覺慧終於寫完了,之後的那句他決定放棄她又是什麼;他從不三思,當覺新飽含熱淚說出你想過我的感受沒有,我相信所有的讀者此時都難以抑制心中的憐憫,我甚至以為他會打消出走的念頭,誰知,他說:我不管這是什麼?這是耍孩子氣,覺新此時也不生氣,反生歉意的淚光。

唉這是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感受?當時是一個死氣沉沉的時代,可正如狄更斯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的時代。

新思想沒有錯。

新思想的發展勢必會遭到遏制,所以激進一些也未嘗不可。

但,以上兩個片段,一個是深愛的人,一個是手足情深的`兄長。

難道,新思想就是拋棄一切嗎?人們說忍耐到了極點就是反抗,這種反抗的力量是驚人的。

可如果一個人沒有忍耐,總是爆發,會長久麼?我說不下去了。

舒了兩口氣的我覺得剛才的我確實有些氣憤,過於衝動。

現在,我以一顆平靜的心首先梳理一下過程:首先講一下我對每個人的感覺,再詳細作感想,最後,我對於忘記和你我以及社會做一個議論

文章裡的主人公無疑是覺慧,他是一個接受新思想的人,但是,我想,他也許過於偏激,起的作用適得其反,而他自己卻還茫然不知甚至以為成功~對於他,要說的太多,卻不是主要的,沒準後邊還會談及吧。

但是,這裡要做重點說明的是,我認為,他毀了鳴鳳。

換句話說,鳴鳳愛上覺慧是個錯誤,是個宿命。

也許我這個人不習慣走中間,反而愛去兩邊。

愛去親身體會最上層魚最下層人的感受,尚且不說。

我覺得我要是從《家》這部小說中找出一個最正面的人物,莫過於鳴鳳了。

她有什麼?她什麼都懂。

這一點第二章就有體現:她坐在床上,想著自己的未來,想著自己的宿命,啞然失笑。

說到苦笑,我還要岔開一下,巴金在《家》中用了過多的苦笑、悽然地笑、憂傷的笑,不知為何,總之我覺得有的地方真的難以這樣拋棄自己本身意願的笑,有些地方真的連哭都哭不出來或是根本不用苦笑唉,我不懂。

話說回來,正因為鳴鳳懂得太多了,所以她會不自覺地瞎想,甚至想到死。

但是聰穎而不是傳統的她怎麼會愛上偏激好動異想天開的覺慧呢?!也許這真是宿命吧。

後文會提到,我有兩三次看不下去。

《家》我是一直以一種不屑的眼光去看的,直到鳴鳳的死,我突然感覺到了奇妙的痛苦,這也是我讀說有書以來第一次痛苦憋悶的看不下去的時候。

當時彷彿大石壓心口,抑鬱、煩悶、焦躁使我真正無法看下那一行行字,我歇了眼,甚至因此休息了一天。

當我再次拿起書時覺慧終於寫完了一行厭惡的字現了出來。

我很想再歇息一會兒,但強咬著牙看了下去。

居然看到了覺慧的一絲毀意,緊接著他決定放棄她使我剛剛舒下的心又激動起來,嚥下的吐沫嗆在嗓子裡。

從此,我越來越看不懂覺慧了,也越來越厭惡他了。

大家若有誰為覺慧而不平,不要說我,找鳴鳳吧之後的半部小說,我是在行屍走肉的狀態下看完的,瑞鈺的死,老太爺的死,的確也讓我的心中產生了一絲波瀾,也讓我有時看不下去,但我都強忍了,鳴鳳死後的那種驚天動地的痛卻再也沒有了。

巴金家的讀書心得6

《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它生動地展現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封建勢力的突然衰落,是文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覺新是小說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他是長子,因此,為了維持四世同堂的“和睦相處”,他採取了“不抵抗”的態度。

他和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愛情,但是在這個封建的大家庭裡,結婚不是由他們決定的。

他的父親給他安排了新的婚姻,他沒有反抗,而是默默地接受了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

雖然他的內心很痛,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最後他娶了他的妻子——瑞玉。

祖父死後,陳阿姨以“血災”為由,不讓瑞玉在家裡生孩子,並要求覺新送她出城。這對覺新來說是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

在那之前,他的梅表妹因為他而死於抑鬱症。然而,他無法抗拒所有這些悲劇的發生,願意繼續過這種痛苦的“舊式”生活。

小說中另一個典型的人物是覺新的弟弟覺慧。這部小說的覺慧與覺新性格上有所不同,他是一個大膽天真的造反者。他積極參加學生聯合會組織的反帝反封建活動,抨擊封建家庭。

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制度,毅然與少女明鳳相愛。他還勇敢地反抗長輩們的封建迷信行為。最後,他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家。

小說還著重描寫了幾個不幸的女人——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人性格不同。梅是憂傷的,瑞珏是賢惠的,鳴鳳是善良的。她們的社會地位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是一樣的。通過對這些女性悲慘遭遇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倫理和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人民的迫害,強化了該書的主旨。

總之,《家》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巴金的創作成就和風格。它充分展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的卓越成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