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選)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3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選)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啟蒙書,它用通俗的語言來講述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整部世界哲學史。小說部分類似於偵探小說,是現代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作家南方朔語)會讓讀者產生興趣,絲毫不覺得枯燥厭煩。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來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某個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索的各種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面前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大家都認為世界上有善良和邪惡,而那些神話、電影、戲劇、演義都在極力地宣誓“邪惡是永遠戰勝不了正義(善良)的”、“正義(善良)必勝”等等,,漸漸地人們也被這些看法所“感染”了,認為好人就是代表正義(善良),壞人就是代表邪惡,我也是這樣想的;可是當我看完書中第三章後,我的看法就變了。

我跟著蘇菲的步伐,深深地思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並沒有至善至惡,而這些善惡都是取決於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如果大多數人認為某種事物是好的,那麼這種事物就會被推崇為善的代表,反之就會被人們唾棄為惡的代表。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思想也會發生變化,任何事物無論是至善還是至惡,似乎都不是真實的,所以我認為世界上並沒有至善至惡。

……

說實話,哲學實在是一個太大的課題,讓人不得不去不斷地深思,而我就好比一個剛剛步入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就如那佈滿夜空的星塵,但是,我相信,我總有一天也會成長起來,也會沿著哲學的階梯,一步步地爬到最高處,去仔細地審視哲學這個大世界的!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2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如同我一般,每當我思考,就宛如進入了蘇菲的世界,哲學的世界。這是一本最易懂的哲學啟蒙書,但我真正的進入它卻費了不少的周折。我開始用哲學的眼光審視世界,發現身邊的哲學無處不在。

小鳥有沒有思想,我想,我不是鳥,自是不知其是否所思。優雅的旋律傳入耳中,一種對哲學的思考,在電影的潛移默化中,悄悄展開。

影片用奇幻的手法穿插著一些傳奇人物的歷史故事及其思想,蘇菲的一次次探索,從啟蒙到進化,引領著我們進入了一個神奇,理性而又充滿魅力的哲學世界。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們,又將是為何而存在?一個個問題,不僅僅只是引導著蘇菲,還讓我們發出了深深的震撼,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那樣的難以回答,正如電影中所說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對於飢餓的人來說,是食物;對於寒冷的人來說,是溫暖;對於痛苦的人來說,是幸福。

存在的意義,怕是沒有人能理解。就猶如世間萬物一樣,世界為何存在?其意義又是什麼?這個問題,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恐怕是連提出這些答案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確吧。

我們迷茫,並不是因為年輕,而是因為,我們不懂得這個世界。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對外面世界的探索,對內心世界的創造,每個人都在不斷成長,直到死亡。人有多大成就,並不是他做了什麼事,而在於他是否洞悉了世界的本質,創造的內心世界是否有價值。

我是誰?生命又是什麼?世界為何存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都不可能告訴我們,他們所做的,只能是引導我們去創造創造自我,創造生命的價值,創造世界存在的意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3

《蘇菲的世界》全書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卻蘊涵著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蘇菲在彷徨中開始思索,並在她的私人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下進入西方哲學領域。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為歷史的那些有著精闢的思想的大人物進行了一次心靈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看這樣一部作品,等於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蘇菲的所到之處,處處凝結著文明的精華,彌散著哲學的氣息。在這樣一本小說裡,包括了整部西方哲學史,本身就極具魅力。一直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而不切實際的'學問,生澀難懂,但其實一直是我不瞭解哲學。這本小說系統地涵蓋了各種哲學思潮。隨著小說人物在書中不停的追逐和尋求劇中謎團的解答,越來越深入的使我瞭解到以前不感興趣的西方哲學史。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告訴我們哲學是什麼,在哪裡,給很多哲學著作敲了鍾,或是指明瞭路。很多研究哲學的學者都認為“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並以自己能用艱澀的語言描繪為榮。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哲學理論不能普及和推廣,

但《蘇菲的世界》改變了這一現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哲學史,本身也是一個純粹的哲學命題,隨著探求程序的步步深入,使我瞭解到更多的哲學原理。與其說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說是在欣賞一部人類文明通史的真實演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4

《蘇菲的世界》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世界的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這個世界是真是假,我們無從得知。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這三個經典的哲學問題令原本不屑一顧的我疑惑。生命是一場夢境嗎?或真的只是某個人腦子裡無關緊要的一些電磁波?世間萬物真的是我們看到的那樣麼?我到底是不是一個真實的人?還是隻是一本書中的人物?這個世界真的是我看到的那樣嗎?人本質上還真的是人嗎?讀完這本書的我對這個我早已習慣的世界產生了疑惑。

蘇菲在收到神祕信之前,生活循規蹈矩,平平常常,收到神祕信之後,世界像謎團一樣在這個14歲的懵懂少女面前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想象的更怪異、更離奇……

我覺得真正神祕的是蘇菲的哲學老師艾伯特,他一直在教蘇菲知識,又可以使古城雅典從廢墟中興起,可以與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對話,他太神祕了!最後他們到席德的世界,艾伯特仍幾乎無所不知。而“柏克萊”“柏客來”這兩個名字貫穿了整本書,隱隱約約的一條暗線,發揮了大作用——最後,這個世界的`真相就是被柏克萊的一個理論推演而來。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令人不知不覺便深陷其中,它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喚醒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第一次讀時,那些一大段一大段的哲學知識令我皺眉。但不知不覺中,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到現在,《蘇菲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我。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經典的哲學啟蒙書,以小說的形式交給我們知識,是一本好書。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5

《蘇菲的世界》一書中談論了多個哲學家,而達爾文令人深思。達爾文是個偉大的人,雖然“偉大”一詞很空洞,但用在他身上,我覺得再合適不過。

年少時,他是個好奇心強、熱愛自然的孩子,在天真爛漫的年紀,徹底激發了對動物和實踐的興趣。他在上學時,到處去搜集各種各樣的甲蟲。青年時開始研究神學,又為了自己的理想目標而不顧一切去環遊世界,這無疑是他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後來回到英國,過了許多年才發表他的作品,由此可見其謹慎嚴密的態度,這也正是科學家應持有的。

他的作品在英國引起轟動,那便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物種起源論》。

我梳理了一下他的觀點,主要如下:

一、既存的所有動植物樣式都是依照生物進化的法則,從較早期較原始的形式演變而來。

二、進化是生存競爭中自然淘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最能夠適應環境的.人就存活下來,繼續繁衍種族。另外,生存競爭在那些彼此最為相似的物種之間往往最為激烈。

三、人與類人猿必定是在某段時間由同一祖先進化而來。

四、在遺傳中,每個子女之間會有些微差異,當發生突變時,會引起不利影響,而能夠擁有一些優勢,或能立於不敗之地。

諸多理論,恰恰也反映了“適者生存”這一主題。

達爾文的理論為人類世界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做出了極大貢獻。因此以科學先驅的身份隆重葬於西敏寺。

達爾文不僅是一個生物學家和自然科學家,在我心中更是一個領頭人,引導人類踟躕前行的科學領頭人。他是當時唯一一個公開質疑《聖經》關於人類起源的科學家。

讀達爾文,我感慨萬千。

如果說“適者生存”是歷史的選擇,那麼今天,或許只有自己成為“強者”,成為“高手”,才能在社會立足,才能不被歷史的滾滾車輪所碾壓、所拋棄。只有敢於質疑,敢於批判,敢於挑戰權威,有一顆無畏的心,才能愈走愈遠。只有保持好奇心,對生活小事加以關注,對生活現象加以研究,才能不忘初心,奮勇拼搏!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6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書一開頭,就提出了這兩個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的問題,引起了主人公蘇菲的思考,正是這兩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把她從平凡的現實世界帶到了神祕的哲學世界,為她開啟了一扇思想的大門。

仔細想想,我們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兩個問題?如果某天你的手機(時代不同的緣故,或許沒有幾個人家門口還有郵箱)也收到一封這樣的資訊,你會認真思考嗎?大概會置之不理吧,或許某些好奇心強的人會回撥回去,但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兩個問題呢?倘若是老師對學生提問,學生大概會不假思索的說;“我是xxx。”這就是享受著安逸生活的人類,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回憶一下,我們究竟對問題有幾分探索精神?我們究竟真正認真的思考過問題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沒有。我們就像機器人一樣,木然的接受著一堆堆資料,卻不會去思考,不會去質疑。老師不是萬能的,書不是萬能的,百度更加不是萬能的,如果每個人都像機器人一樣,沒有探索精神,沒有質疑精神,沒有反抗精神,那火車從哪兒來?書本從哪兒來?電腦又從哪兒來?如果每個人都碌碌無為,得過且過,那我們的大腦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我們和其他的生物還有什麼區別?

我們的稜角被現實磨得光滑,我們的思想被自己無情的禁錮,誰還記得,人類的文明,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我們的先輩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積出來的?誰還擁有,那無知無畏的探索精神,敢於質疑哪些權威?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會被歷史銘記,才會無悔於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險就在於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絕接受已經形成的定見,他需要從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發去認識人,這本身就意味著動盪、不安、危險,還有進步。就像一個被按在水裡的人,嗆了水才能夠學會思考。而我們恰恰需要的就是這種不安的思想,沒有思考,沒有質疑,就沒有進步,沒有真正的未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7

是否以往想過,我是誰?我為什麼會在這兒?

我只明白,看這本書之前,我從沒思考過。可能不只是我,幾乎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早已熟悉這個世界。世界的多姿多彩,彷彿與我們無關。就如作者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隻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著,對魔術師的祕密毫無興趣。僅有哲學家,不停的順著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術師的祕密。

這本《蘇菲的世界》,帶著主人公蘇菲爬回兔毛尖端的同時,引領讀者進入了哲學殿堂。讓我學會用自我的方式去理解:哲學是什麼?我想,可能,哲學就是認識自我,不一樣的自我。

合上這本書,回憶起帶給我感觸最深的“我思故我在”。或許,我們活著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寫的一本小說罷了,連我們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證明。笛卡爾說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麼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麼人生就意味著虛無縹緲。”他認為,我們應當要懷疑一切,但不能懷疑“懷疑”這件事本身。這種觀點,讓我覺得與“莊周夢蝶”相類似。到底是周公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周公?在處於“毛皮深處”的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可是,這樣的一個思考,卻讓我犯迷糊,讓我感到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

類似的`種種,這不禁讓我用最初的目光重新打量起這個世界。馬為什麼叫“馬”?鳥兒為什麼會擁有翅膀?難道僅有人才會有思想嗎?

《蘇菲的世界》——夢的世界,智慧的世界,亦是哲學的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未知、探索的世界讓讀者恍然發現自我原先已經在兔毛深處躺了那麼多年……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8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好奇和思考。

——題記

讀了這本書,我的好奇心便挑起來了——14歲的女孩蘇菲原本平常、有序是生活被一封離奇的信打破了。“你是誰?”這個問題出現在信中,在此之前,蘇菲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她絞盡腦汁,但她找不到答案。而接著又寄來了許多信讓她困惑不已,席德是誰?寄信人是誰?席德爸爸為什麼讓我把信給席德……然而她也無意間開始了哲學課程。一個個的謎團也相繼解開。

“你是誰?”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抹不去,擦不掉。開始,我可以輕易地回答:我是姚麗霞啊!但是那個叫姚麗霞的又是誰啊?如果我取了另一個名字,我會不會變成別人呢?我一直想不出答案,蘇菲也是。

書中談到了從最早的哲學家一直到現在的哲學家,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蘇格拉底。我記得他說過:“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他這麼一位偉大的哲學家,竟如此謙虛,令我震驚。他一生對哲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而他卻被陷害,最後為了良心與真理服毒而死。我佩服他的堅貞不屈,誓死捍衛良知。

為一切事物的存在是理所當然,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它們的存在,而小孩兒則不一樣,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會充滿好奇,都會產生疑問,而要成為一名哲學家,就要擁有好奇心。它讓我又重新找回了好奇心。

哲學這門課程中,有著讓人費解的問題,有著神祕的歷史,既新奇又難懂,我希望我以後能深入瞭解它。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9

最近閱讀《蘇菲的世界》一書,對書中提到的柏拉圖的學說深感興趣,作者熱情的讚頌“哲學家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恆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 '真' 永遠 '善' 永遠 '美'的事物上”,即永恆的真善美,柏拉圖卻是做到了,他是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千年之後當我讀到他關於理型世界的學說時,我徹底地為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所折服,他當之無愧為歐洲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思想至今影響世人,為人們思考世界,觀察世界提供一種思路和方法論。

理性世界認為世界上的萬物都是不完美的,萬物都是理型世界投影到現實世界的影子,是萬物的模型,所以世界上沒有50塊一模一樣的薑餅,但可以有50塊近似的薑餅,這些近似的薑餅都是由一個模型所製造出來的,這個模型就是理型世界。

那麼我們推而廣之,人呢?人是否也是理性世界的投影?如果是的話,就可以解釋人為什麼是不完美的,因為投影下的人類和萬物一樣,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人有和其他動植物不一樣,他可以通過主觀的能動性,比如,讀書,學習,法律等手段使自己變得完美,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總結為,人總是需要朝著完美的自我發展,追求理型世界中的'自我。

而柏拉圖又言道,人除了有變化的身體外,還有不朽的靈魂,靈魂在迴歸,或者是回憶起理型世界一切的過程即釋放靈魂的過程,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釋放靈魂或者都會釋放靈魂,只有真正釋放了靈魂的人才能迴歸到理型世界中。

那麼怎麼能釋放靈魂呢?蘇菲的世界中並沒有詳細介紹,我們是應該按照朱熹所提倡的“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還是說應該學習陽明先生的“心學”,達到“知行合一”呢?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不斷的讓自己進步,把所學的和所知的相結合。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0

人的天職在於勇於探索真理,為真理而鬥爭是人生的樂趣。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道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順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苦難就是人生的老師,然而逆境則是通往真理的必經之路。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在一位神祕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逐步邁進了深奧的哲學王國的人口,哲學問題更進一步激發了蘇菲的好奇心,正是這好奇心使她勇於探索與富有想象地思考。而在當今社會,勇於探索與富有想象地思考正是少年們所缺乏的,如果每個人都懷著一顆好奇心,便會慢慢指引我們通向成功之路。

好奇心居然能讓一位十四歲的少女理解了這些深奧又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這就是好奇心傳遞的正能量。她的導師艾伯特又以信封式將哲學的理論、真理與名人一生理念傳授於她。世界像奇蹟一般在她眼前展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所學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探索真理,然而事實真相遠遠要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拜倫說過“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面對人生突如其來的打擊,有的人可能會一蹶不振,從此消沉下去,但是從容與平靜面對真的很重要。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偶有失意,在所難免,為失敗哀怨,對現實不滿是無用之舉,一切當以寬心化解之。

生活需要以一種心平氣和的態度去對待,對待失意和打擊更要如此。失敗不必氣餒,只要我們把它當做橫在你面前的一塊大石頭,擺正它,蹬上去,說不定讓你的視野更開闊,心胸更豁達了呢?《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1

在一個陽光的明媚的下午,我懷著好奇,輕鬆的心情走進了《蘇菲的世界》,去認識這個神祕未知的世界,探索其中無窮的奧祕。

這部小說是講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某個神祕導師的引導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羅佛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有點羞愧的是,作為上世紀末西方社會公認的最優秀的哲學通俗讀物之一,我二十六歲才第一次讀到,作為一個對哲學無感的人,書裡的許多比喻讓我對哲學有了好感,比如,魔術師的帽子,白兔子,開篇絕好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被這本書吸引了,然後是各大哲學家的登場,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如果把他們的哲學理念全都鋪陳開來講的話,想必我就看不下去了。這本書歸根結底,是一門哲學入門書,不適合哲學家看,適合我們普通人看,看完了對哲學立馬產生了一定的興趣。

可以說,《蘇菲的世界》是用來長見識的,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基本的哲學知識,比如:蘇格拉底的反諷,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區別(之前我都不知道亞里士多德是看不起女性的)、希臘文明時期的四個學派、史賓諾莎的永恆的觀點,黑格爾的沒有永恆的.理念……

這麼多哲學觀念我們一一看下來會發現,有許多哲學的理念是相互矛盾的。我覺得這一點很精彩,作者由此告訴我們應該辯證她去看待歷史哲學。這就好像黑格爾說的“人類認知的基礎代代不同,世間並沒有永恆的真理”,從前的真理,也許過些日子就不是了,現在不是真理的,也許過些日子就是了,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切,與時俱進。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2

是否曾經想過,我是誰?我為什麼會在這兒?

我只知道,看這本書之前,我從沒思考過。可能不只是我,幾乎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早已熟悉這個世界。世界的多姿多彩,彷彿與我們無關。就如作者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隻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著,對魔術師的祕密毫無興趣。只有哲學家,不停的順著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術師的祕密。

這本《蘇菲的世界》,帶著主人公蘇菲爬回兔毛尖端的同時,引領讀者進入了哲學殿堂。讓我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哲學是什麼?我想,可能,哲學就是認識自己,不一樣的自己。

合上這本書,回憶起帶給我感觸最深的“我思故我在”。或許,我們活著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寫的一本小說罷了,連我們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證明。笛卡爾說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作文/如果我不存在,那麼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麼人生就意味著虛無縹緲。”他認為,我們應該要懷疑一切,但不能懷疑“懷疑”這件事本身。這種觀點,讓我覺得與“莊周夢蝶”相類似。到底是周公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周公?在處於“毛皮深處”的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可是,這樣的一個思考,卻讓我犯迷糊,讓我感到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

類似的種.種,這不禁讓我用最初的目光重新打量起這個世界。馬為什麼叫“馬”?鳥兒為什麼會擁有翅膀?難道只有人才會有思想嗎?……

《蘇菲的世界》——夢的世界,智慧的世界,亦是哲學的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未知、探索的世界讓讀者恍然發現自己原來已經在兔毛深處躺了那麼多年……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3

《蘇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拿起小說,不由自主地代入到主人公之中去,從一開始的僅僅是好奇“來信到底出自誰的筆下“、”席德是誰“這些問題,漸漸過渡到對書中的每一個哲學問題的認真思考以及提出疑問,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讀者心靈逐漸成長,更趨於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區別於植物、動物的.高等生物——人,而當中的區別就是人具有理性。

讀過《蘇菲的世界》,不難發現從古到今,哲學家們從沒忽略過對理性的思考。哲學在本質上是理性的事業。當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哲人泰勒士宣佈“水是萬物的始基”時,泰勒士就在運用他的理性,“水是萬物的始基”這個判斷無疑地是一個理性判斷。何為理性?斯多葛學派認為理性是神的屬性和人的本性;唯理性論把理性看做是知識的源泉,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十八世紀的法國唯物主義者認為,凡是符合人性的就是理性,主張把理性作為衡量一切現存事物的尺度,建立一個永恆正義的理性王國;在德國古典哲學中,把理性和知性相對,作為認識的一個階段。柏拉圖認為,理性是永恆不變的,而且是宇宙共通的。也就是說,理性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思考行為、方式,而是人對所有事物客觀、正確的分析與判斷,世間萬物本來就有其既定的概念、形式,不會因為人類的不同理解而改變,理性就是對這個概念、形式的正確認識。理性不會“因人而異”,所以說,“男人和女人具有不一樣的理性”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指的就是我們的理性。我們要知道,智慧不同於知識,它是人類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需要人自身的領悟而來,同時,理性還是人獲得知識的基礎,不經理性思考而麻木接受的知識,只能算是大腦裡一堆毫無意義的文字。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4

這是一本關於哲理的書,我開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認為這會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我開始並不知道,這本書是講些什麼的,當我看到第一章,我便知道這是講哲學,每當我看到一個問題,我也會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就比如,第一個問題“你是誰?”我當時的第一個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蘇菲卻比我們想的還要多,她還聯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們想的還要深入,還有“世界從何而來”“哲學是什麼”“奇怪的生物”這些問題把我弄得暈頭轉向,使我對這本書沒有了興趣,讓我接著讀下去的是那個寄信胡神祕人,她是誰呢?為什麼要寄信給蘇菲呢?我繼續的往下讀,後面的內容並不象前面那樣難以解讀,而且越往後面讀,我就覺得我的四周被金燦燦的陽光照著。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兩千四百年前的樣子,使我大吃了一驚,我當時的思想是和蘇菲一樣的,這是不是在拍電影呀!怎麼會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夢,對於雅典之旅,這就像是在講一個故事,讓人通俗易懂。這本書講了許多關於哲理的知識,都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我們都沒有提出疑問,並認真思考過。哲理是一門很複雜又是很簡單的一門學問,但這門學問最重要的就是動腦筋和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認真思考,直到尋找到答案,我們應該學習蘇菲那種愛思考,堅持不解的精神。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懂得思考,而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這個世界的知識分子肯定會比現在多得多。《蘇菲的世界》帶給了我另一種感覺,一種難以解說的感覺,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塵埃,你非常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論你怎麼努力,永遠都觸碰不到它的邊緣,既然望不到邊,那就讓我們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5

讀完了《蘇菲的世界》,我開始從新觀察這個世界(就是從白兔的一根細毛的頂端看),太奇妙了!我居然在寫一篇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不可思議!我居然會寫字!但是如果你大叫出來別人會認為你是瘋子,因為他們正在從皮毛深出繼續往下爬。

這個故事我覺得應該繼續寫下去,蘇菲他們怎樣了?變成真正的人了嗎?如果某天我們發現我們也是某個故事裡的人物而已,那麼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是上帝嗎?應該是吧,我們不知道呀。

如果某天我收到一些古怪的信,如果我發現房間裡有一隻白襪子,床底下有一根紅絲巾,枕頭下面有一個金色的十字架項鍊,如果某天我發現我認識一個叫艾伯特的哲學家,如果某天我發現我是一個故事裡的世界裡的人物!我一定會驚訝死的。但這只是如果,如果不是呢?是啊,我們不知道啊,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蘇菲的世界》裡有2點我認為出錯了:第一:書上說讓蘇格拉底向一個人提出問題,只要這個人的回答令蘇格拉底不滿意,就說明蘇格拉底的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就像有很多種答案可以解開這道題一樣,如果蘇格拉底和那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呢?如果兩個想法都是對的呢?第二:我認為艾伯特不應該讓蘇菲見到他。他說過,一個哲學家要有好奇心,但是如果他和蘇菲見了面,蘇菲本來對他很好奇,這不是大損蘇菲的好奇心嗎?可能是我錯了,因為也許我的想法和他們的不太一樣。

蘇菲的世界是個奇妙的世界,讓我們一起從兔毛的頂端來看它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