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白》讀後感11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2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麥克白》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麥克白》讀後感11篇

《麥克白》讀後感1

相對於《奧賽羅》和《李爾王》,我們應該堅持善良的本性,我們良心的天平也會左右搖擺,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是良心與野心的鬥爭,每一幕獨白即是他內心的鬥爭,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原本尚存善念的`人墮落為殺人惡魔的過程。但結局卻較作者其他悲劇更讓人看到正義和希望。最終推翻了暴君的統治。善終歸要戰勝惡。籠罩著黑暗和邪惡。倒要把一碧無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虹呢。能夠洗淨我手上的血跡嗎?不,這出悲劇的主導意象是血和黑暗。發人深省。直至精神失常這一過程的描寫,通過對麥克白日夜飽受良心的譴責,在據本中使用大量的獨白來刻畫麥克白的心理活動。

《麥克白》情節較為簡單,最終“正不壓邪”,一面恐懼、悔恨,取而代之的是心底不斷滋長的邪惡念頭。然而在野心和慾望的不斷吞噬下,他的性格具有雙重性和複雜性,講述了一位戰爭英雄在妻子的挑唆下淪為懊悔無及的罪人的故事。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四大悲劇——《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被稱為“時代的靈魂”。希望對你有所啟發。不然迎接自己的後果將是毀滅性的,《麥克白》告訴我們不能利慾薰心,我們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內心。

《麥克白》讀後感2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的代表悲劇作品之一,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就如同寧靜化為了聒噪,活力化作了死寂,日月星辰永遠熠熠生輝,然而整個世界卻在美麗與醜陋的兩極迴圈往復。向來喜歡看喜劇的我無意間看到了這個悲劇,讀完有無限感慨。我翻開了《麥克白》。

在這個故事中麥克白的性格出現過三次重大的轉變,第一個轉變是他在立功歸來聽信三個女巫的預言,第一個預言是麥克白將會當上考特爵士,並當上國王,但是後來會被班柯代替,並且班柯會成為更強大的國王。在一次戰勝回國以後,國王真的將考特爵士給了他。後來第二個預言也成真,在麥克白的妻子的慫恿下,麥克白潛入皇宮,幾刀下去就殺了國王,麥克白成為了國王。

第二個轉變是在麥克白大開殺戒中發生的。登上王位的.麥克白極度恐懼於弒君的醜聞會敗露,他不得以將罪行加在了前國王的侍衛以及他的兩個兒子身上。他又恐懼於女巫預言中關於班柯的部分會實現,於是派人刺殺了班柯。

第三個轉變是在麥克白再遇女巫以及最終走向滅亡中實現的。女巫預言麥克白將是不可戰勝的,他再次相信了,但是這將是不可能的事實。然而最後前國王的兒子帶領軍隊衝過來殺死了麥克白。

讀完這個悲劇故事我感到莎士比亞的天才般的才華,我認為《麥克白》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他是借古喻今,鍼砭時弊,向人們展示個人慾望的無限膨脹和畸形發展必然導致罪惡、導致毀滅。

《麥克白》讀後感3

這部書是四大悲劇裡最短的,同樣,也是最沒有知名度的。

麥克白斯和他的一個朋友從國外凱旋歸來,途中遇上了一位女巫,女巫預言,麥克白可以當上國王,那位朋友的後代可以當上國王。回到國內,麥克白在家中設宴宴請國王。受自己妻子的慫恿,麥克白軾君自立,驗證了預言。同時他又擔心自己的那位朋友,於是找個藉口也把他給殺了。後麥克白德暴行激起各路人馬的反抗。麥克白不得不去鎮壓義軍,途中又遇到了女巫,女巫說,除非森林移動,麥克白的政權才會滅亡。又說,沒有女人所生的人能殺死麥克白。

為了掩人耳目,義軍把某某森林的樹枝砍下來拿在手上作偽裝,遠遠看上去就像某某森林移動了一樣。被義軍逼得節節敗退,最後陷入絕境的`麥克白遇到了墨脫客,墨脫客說自己要殺了麥克白,麥克白說,沒有女人所生的人能殺死我。墨脫客說,那就是天意了,你的死期到了,我並不是正常分娩生的,而是剖腹產生的。結果麥克白就被自己的貪念和慾望弄得身敗名裂,並且死不瞑目。其實本來麥克白還是一個好人,不過麥克白夫人確實心如蛇蠍,看來不少的人都是被枕邊風吹壞的。最後那個被麥克白殺了的朋友的後代當了國王。預言一一實現,帶來的卻是災禍。

《麥克白》讀後感4

“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那種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勝利感,《麥克白》的結局我覺得不算悲,

不過套用小魚一句話,悲劇故事裡,到底怎樣的兩個人,最後也是悲劇收場。就是完全相反的兩個人,連感情都很難培養,就是性格天差地別,似乎也不盡然。最後雙雙殞命)身上。

而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李爾王》中的法蘭西國王和科迪莉亞(善的相似,他們太清楚對方的弱點和缺陷,他們的感情更好、相處更合得來,什麼事情都可以跟夫人商量,在故事最初,怎樣的夫妻能夠更長久更幸福,是否在這對夫妻的身上,但他們其實是相似的,應該是一類人,大概如是而已。在道德的約束下用合法合理合情的手段去達成自己的野心,

做人要有野心,用了錯誤的方法、罪惡的手段去達成野心,通過正確的方式達成野心,卻是有善惡對錯之分的。野心本身無罪,而最終也為此付出了代價。麥克白本身就已經夠尊貴、擁有的'夠多了,

《麥克白》這個故事,所追尋的永遠都是中庸,而太沒有野心的人則不會有什麼成就——又應了中庸的道理,適度的野心讓人發奮,

只是,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了這樣的東西,

所以野心在我看來並不是壞事,野心換個字眼其實就是夢想,感想就不是那麼深刻吧。平庸又沒有野心,應該是這樣,

《麥克白》讀後感5

麥克白是一位蘇格蘭將軍,在得勝歸來的途中,他與班柯將軍遇見了三個奇怪的女巫。第一個女巫向麥克白致敬,稱他作“葛萊密斯爵士”。第二個稱麥克白為“考特爵士”。第三個對麥克白說“萬歲,未來的王。”然後,她們轉過身對班柯宣佈說:“你雖做不成國王,可是他的子子孫孫要成為蘇格蘭的國王。”說完這話,她們不顧麥克白一連聲的追問,化作一溜煙消失了。這時,兩位將軍才意識到她們是女巫。麥克白雖然是英雄,但他的心中有慾望,這種慾望被女巫的預言一觸即發。但他的`本性十分膽小懦弱,所以還不成氣候。可他的妻子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想與自己的丈夫日日夜夜永遠掌握君臨萬民的無上權威。於是,她慫恿丈夫利用國王鄧肯到麥克白家裡拜訪的這個機會把國王殺掉。

麥克白成為國王后,變得十分殘暴。而原國王鄧肯之子獲得英格蘭國王的幫助,最終打敗麥克白,麥克白夫婦最終也命喪黃泉。

讀完了《麥克白》,心中的各種感觸都湧上了我的心頭。本來,麥克白是一個為國打了勝仗的英雄。然而巫師的預言、夫人的慫恿、自己的野心,使他不擇手段當上了蘇格蘭的國王,開始了他的暴政生涯。

人的貪慾,總會讓人走上不歸的道路。

《麥克白》讀後感6

讀完這本《麥克白》,我的腦海裡思緒萬千,不知道該用什麼心情來表白。

麥克白,一個老皇帝得的弟弟,他出兵打仗,立下了大功,取下敵人的.頭示眾,因此獲得了獎賞,在回去的路上聽信了三個巫婆的話,刺殺了哥哥,自己當上了皇帝。但他有一個下屬,他當時也被其中一個巫婆說到,因為那巫婆說他兒子能當上皇帝,便以吃飯為幌子,殺死了他,但他兒子卻逃了。

兩個小皇子知道了真相,逃過了追殺,並出了國,尋求了幫助,。而麥克白又找到了那個巫師幫他語言。後來兩個王子和麥克白的屬下的兒子打敗了麥克白,並割下他的頭示眾。

像麥克白這種人,殺了那麼多的人,手上沾滿了那麼多的鮮血,卻不知悔改,再去殺人,哪怕千刀萬剮也死不足惜。

他沒有一點人情味,連自己的哥哥都殺,簡直連禽獸都不如。

在現在的這種生活裡,也有一些人為了一己私慾而去殺人,連自己的親人也不放過,真是可恥。

希望不會再有這種人危害社會了,讓大家都有一個快樂的明天。

《麥克白》讀後感7

讀完莎士比亞的《麥克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麥克白片面聽信女巫的所謂預言,利益薰心,殘忍地將國王殺死,到頭來他自己也走上了斷頭臺。

起初的麥克白,他並不是一個人人唾棄、禽獸不如的逆賊,而是一個勇士,一個為國打了勝仗的英雄。是什麼使他走向了這條不歸路?莎士比亞在劇中說麥克白遇見三個女巫,女巫預言他會當上國王。麥克白開始還有些猶豫,但他看到比他強大的人都意外的死去,加上他的.利慾薰心,盲目地聽從妻子讒言,謀殺了國王,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國王,成為暴君。麥克白到後來成為了波濤洶湧的海上的一葉孤舟,若不能隨波逐流,就只能被無情地掀翻。當他獲得權力之後,胡作非為,失去民心,百姓把他看成“夏桀、商紂、楊廣”之類的昏君。

麥克白喪心病狂的舉動如其說是不得已,倒不如說是多年利慾薰心而所為。不可否認巫婆這個外因,才促使了內因——麥克白夫人對她丈夫的慫恿。如果麥克白的妻子並沒有出現在主人公麥克白的生活中,如果麥克白並沒有聽取妻子的謬論,我們的主人公可能在凱旋歸來的時刻被晉封為考特爵士,然後順理成章地繼承帝業,最後安然地度晚年。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利益薰心是一把害人、害己的雙刃劍。要避免犯這樣的錯誤,必須學會加強自身修養。

《麥克白》讀後感8

自19世紀起,《哈姆雷特》、《奧塞羅》、《李爾王》和《麥克白》即被公認為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禦人侵立功歸來,路遇三個女巫。女巫對他說了一些預言和隱語,說他將進爵為王,但他並無子嗣能繼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後代要做王。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慫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衛,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貴族麥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裡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神經失常而自殺,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面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嫋首的下場。

《麥克白》(1605)是莎士比亞戲劇中心理描寫的佳作。全劇瀰漫著一種陰鷙可怕的氣氛。莎士比亞通過對曾經屢建奇勳的英雄麥克白變成一個殘忍暴君的過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對良知的侵蝕作用。由於女巫的蠱惑和夫人的影響,不乏善良本性的麥克白想幹一番大事業的雄心蛻變成野心,而野心實現又導致了一連串新的犯罪,結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

在迷信、罪惡、恐怖的氛圍裡,作者不時讓他筆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內心,麥克白夫婦弒君前後的心理變化顯得層次分明,這就更加增大了悲劇的深度。

《麥克白》讀後感9

從《威尼斯商人》讀到《羅密歐與朱麗葉》,喜劇成了悲劇,再到《麥克白》,命運的悲劇變成了人性的悲劇。它已經不再是由某種冥冥中的手在掌控,而是人成為自己的敵人。

文藝復興高舉人性來反對神學和理性,到了莎士比亞的時代,距但丁和薄伽丘已近兩個世紀。我想莎翁最終感到的不是人的高貴,雖然在《哈姆雷特》中他慷慨激昂了一番“人是最高貴的生物,是萬物的`靈長”,但對他來說,更多的是失望。人性解放走向了縱慾的反面,莎翁筆下的人物大多身份高貴,也擺脫不了心靈的爛泥。

我認識的麥克白有很多,安分守己,唯唯諾諾,溫馴善良。日常中作為一個好兒子,一個歡脫而幼稚的弟弟,一個同學眼中的好學生。在物慾橫流的年代,他終於被一些慾望驅使,與過去告別,執著而堅定地追求野心。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也一度猶豫不定,像麥克白和哈姆雷特一樣,他在追求慾望的時候,過去那些經驗告訴他這樣是錯的,應該追求平和而溫潤的情感,但他終於沒能割離慾望,在一次次內心爭鬥中,逐漸狠下心來,無情而絕望遠離了過去,遠離高貴的自己,那些彷彿存在於彼岸中的溫情。他於是堅定不移,執著追求野心,同時對一切隨之而來的缺乏坦然接受。他深知,既然做出這種選擇,就必須接受它的後果。像很多清醒者一樣,他痛苦地活在泥沼中。

《麥克白》讀後感10

重溫了《麥克白》,聯想到“女巫預言”和《俄狄浦斯王》中巫師預言的比較。古代人(東方或者西方)似乎挺喜歡在預言上面做文章。兩者的主人公的行為都受到了預言的影響,最終都沒有逃出預言的魔咒。但是《俄狄浦斯王》給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在違抗神的意志時,再剛強的個體也可能被摧毀。俄狄浦斯王犯下的罪行是無妄之災,很難去避免。

而《麥克白》中,麥克白登上王位也選擇不相信預言中的“森林移動之日是僭主被殺之時”,最後預言應驗。但是這並沒有讓人感到神力的強大和不可逆轉,只能說這一切都是他的`個人意志一手造成的。沒有無力感,麥克白在此前對自己命運有很強的掌控感,有因必有果。這也反應了文藝復興時期一種科學的理性的精神,即人的命運追根溯源都是他的行為造成的後果。

有什麼樣的意志,就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命運。也是一種對神性的去魅。人可以對自己的命運負責,掌控權在自己手裡。這個觀點就和現代人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了,再加上近幾個世紀的全球化過程,我們已經分不清人性的哪一部分是文藝復興塑造的,但確信自己也在其中。《俄狄浦斯王》的魅力在於古典時代賦予人神祕和不可解釋的命運,《麥克白》的魅力在於它擁有現代人高貴的理性精神。

《麥克白》讀後感11

冰冷的匕首深深地插進國王的胸膛,埋藏於心底的野心終於迸發出來。

他,暗殺了國王鄧肯,掃除了同僚班柯;他,有著膨脹的慾望,偏執和野心。這樣一位叛逆者,原來卻是蘇格蘭的'一位大將。他,就是麥克白。

他,輕信了三個女巫的預言:戰功分爵,身登大寶;而班柯身亡,子孫世襲王位。兩人起初不相信,但不久後預言開始靈驗。麥克白遂起篡弒之心。在其夫人的惡毒貪慾刺激下,義無反顧地走向了血泊,涉血而行,攀上了權勢的高峰。此後,鬼魂與陰謀迭出,暗殺與復仇交織。一幕幕權力與貪婪的卑劣行徑不斷上演,最終身敗名裂。

再來看看此劇,全劇以貪慾始終,這正是人性之大敵,尤以對權力為然。

靜靜地合上書。麥克白,這個戰功累累的將軍,罪有應得的惡魔。他的形象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裡。

越過貪婪這個線,墮落之路便再無回頭,走上自我毀滅的悲慘絕境。也許很多人認為麥克白的滅亡罪有應得,但這種罪有應得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命運人性。

而從這個氣勢非凡的英雄沉淪為一個禍國殃民的暴君中,深刻揭示了個人野心和權勢慾望的人性的吞噬。

毫無疑問,這是精神的泯滅!莎士比亞揭示出:在生命結束之前,麥克白對人生意義的新年已經崩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