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觀後感(熱)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9W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不是藥神》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熱)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1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由於口碑不錯大火,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你們有什麼感受?這裡給大家帶來的是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後感,大家可以進來看看!

昨天,受宣傳的"蠱惑",我在矛盾掙扎的心情中看完了這部小製作影片。這個片子沒有炫麗的特效、沒有巨集大的場面,更沒有深刻的哲理和複雜的情節,但卻給我一種有質量、有厚度、有嚼勁兒的體驗。

在觀看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我是角色裡面的一員,我會如何去作出抉擇呢?我沒有勇氣作答。

這部其實片子很"美".美就美在真實、美在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主角程勇是一個小人物,當然逃不出生活這尊大佛的"五指山".但他為了救人,敢於舍財,甚至不惜冒著坐牢的巨大風險,這是一種人性之美、一種希望之美。這部片子也讓我感覺到很"痛".這部片子裡,我們雖然有時感覺不那麼舒服,但幾乎找不到任何人的硬傷,似乎每個人都沒有錯。作為警察,需要維護法律的尊嚴;作為藥企,需要盈利,需要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作為患者,他們有生存的神聖權利;作為賣藥的人,他們不為騙、不為貪,只為積德行善,將藥賣給需要的人。

看完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那就是如何看待"法與情"的關係。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說法律是"人類的理性".毫無疑問,法律在調整諸多社會關係中具有最高的權威,人類把關乎公共、共有的利益內容寫入法律,恰恰就是為了維護這個社會基本的良知和秩序,讓這個社會保持最基本的溫度。那麼,作為法律,就應該從巨集觀的角度去展示社會的大愛,應適當考慮人倫和人類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如此來看,"法"與"情"在戰略層面上並不應該產生激烈的衝突。比如,前一段時間沸沸揚揚的"辱母案",為什麼引起社會的爭論,就是因為我們有人只看到當事人違反法律的一面,又有很多人只看到受害者挑戰人類基本道德和人倫的一面。法律應該做到可能範圍內的兼而顧之,儘管這個度很多時候並不好掌握,但方向總沒有錯。試想,如果一部法律不能給人以希望和安全,那麼法律本身的定位和價值將發生動搖。至於我們平時裡經常說的什麼"法不容情",主要指的是我們的私人情感、好惡不能加諸法律之上,成為裁定善惡曲直的標準,而並非不考慮道德和良知的因素。

其實,有些事情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多面體",遠遠沒有是非曲直高下立判那麼簡單。站在不同的角度,甚至會有截然不同的認識。比如,我們痛恨這個跨國藥品企業定價過高,沒有社會良知和道德。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這個公司為研發這個藥品所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們勢必是要收回成本的。再比如,國家制定關稅和藥品納入醫保的問題。試想,如無關稅,民族藥企無法健康發展,到頭來損害的`難道不是我們廣大群眾的利益嗎?藥品納入醫保更是要通盤考慮國家財政的能力與必要性。這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遠遠沒有達到那種大範圍、高品質醫療服務的保障能力,無奈之下,只能優先選擇哪些保基本、保重點的專案。很多很多問題都是歷史的、都是階段性的,很多時候,無關意願、情感,只是能力達不到,無奈也罷,憤怒也罷。

此外,還需要明白的是,社會之法律調節不了所有的社會關係,也不是一個解決任何問題的工具。法律有自己的定義域和工作區間。當社會關係之矛盾衝突達到或者超過某個臨界值時,法律才會介入。

人生不易。生活不是一個理論考試,而是一個隨時都在進行的現場測驗。不能反悔、不能預演,也無法逃避。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機會進入那個讓人窒息的環境,可能無法深刻體會當事人的心境和麵臨的絕望。在生命為其開啟倒計時的鐘表面前,又有幾人能保持淡定?等待不幸卻又無法逃避是最大的不幸。他們,為了生存,有些人不得不丟掉所謂的面子和尊嚴,甚至不惜擊穿法律為社會提供的保護膜。拋開是非,這是一種生存的渴望。人生就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兩難的選擇。比如,對於很多農民兄弟而言,你放下手中的磚,才能擁抱你的孩子,但生活從此無法維持下去。絕望並不是最可怕的,絕望後面隱藏著一點你夠不到的希望才最可怕。

在自然法則面前,我們都是小人物。

在高官權貴面前,我們也是小人物。

人生之路漫漫。很多小人物在時代的洪流之中,總是顯得那麼無力。在命運的軌道中,常常動彈不得。但是,人人生而平等,我們都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在命運和不幸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弱者。也許是因為出身不好、生存環境不佳,也許是遺傳或者遭遇重大變故,又或者是疾病無法治療。但無論是哪一種不幸,都值得同情。誰又能保證明天的自己不是今天的他們?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願我們能夠守望相助,在法律之外,還存一顆道德之心。比如藥企在收回成本之後,是否可以考慮大幅度降低價格呢?這無關法律,是一個責任和道德的問題。

我在想,也許這個社會還有自己的問題。法律和道德就是社會的"格列寧".願這個世界的所有法律、規則都能夠跟得上社會的發展節奏,否則,這個差值可能就要用我們的痛苦來補齊了。

最好說這部片子的演員吧。他們在拍攝過程中所展現出的敬業精神,讓我對青年演員、國產電影、小成本電影有了更加積極樂觀的認識。他們是英雄。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2

一、不被關注的

整部電影採用單線敘述的方式,沒有什麼精巧的情節編排,更無特效,感覺就是在聽一個人講故事,娓娓道來。我想它之所以得到這樣高的關注,大概就是貴在真實吧。電影中大多數讓我印象深深刻的情節都是那些然我感到心酸的。對於沒錢看病或是一人生病拖垮整個家庭的事,我之前並沒有特意關注過,這證明我是很幸運的我周圍大部分人也都是幸運的,但看了這部電影,我想,並不能因為我沒有看到那些不幸就主觀認為它們不存在。電影中令人憎惡的瑞士醫藥公司代理和警察,他們沒有看見病人的痛苦或者沒有遭遇這樣的不幸,就選擇對這些人的苦難充耳不聞、閉口不談。實際上,不看比例,這些不幸者在人群中也佔有相當可觀的數量。

但這一大批人都是不被看見的,在這個只談明星炒房夢想成功的世界裡,他們躲了起來,被徹底遺忘。人們關注熱議的物件,每個人都在拼命想活得更好,其實那些病人也一樣,只不過他們是為活下來拼命。但殘酷而又真實的是,這一切都需要用錢來換取,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無暇顧及不幸者的原因,因為沒有安全感,不知在這種時候,多少錢才夠,都害怕有一天被命運甩出原來的軌道,掉進無底的深淵。這造成了我們的時代病,人人獨立自強,卻自私冷漠。

二、強烈的生存慾望

不得不說,我看到了人強烈的生存慾望。最近周圍不止一個人跟我討論過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其實生命最基本的意義不就是活著嗎?當那些絕症病人們為活著而拼命時,另一些人卻因自己的一次失敗、一次錯誤的決定甚至主觀認為自己不夠努力而覺得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人類有許多優秀品質,我們當然應該繼承發揚,但當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強行把這些優秀品質和功利心捆綁在一起時,一切都變了。努力勤奮在功利心的驅使下成了沉重的精神枷鎖,很容易讓人把所有的不成功都歸結為自己還不夠努力勤奮,進而對自己產生不滿甚至厭惡。這又是我們的另一個時代病,把急功近利當成勤奮努力。

三、由人到神的轉變

是什麼能促成一個人人格的轉變?程勇一開始是一個落魄,外表髒兮兮的油膩的中年男人,從他和前妻交涉的片段還可以看出他有家暴史。只有當他給兒子洗澡,給他的父親餵飯時才顯出那麼一點點人性,但我又厭惡他在其中表現出來的粗魯。總之,一開始,這個男人給我的感覺像一片荒蕪的沙漠,上面只有幾根稀疏的小草,總之,沒救了。

沒想到父親的一場病讓他邁出了轉變的第一步。在這件事中,他的外顯的行為還是指向錢的,但從他的定價以及慷慨地給那些群主打八折似乎能窺見這個人內心深處的善意,還有他不計前嫌,給了黃毛工錢和藥,這時他身上的善已經比較明顯了。他最終沒有因為自己手裡的特權而和思慧上床,我想是因為看到思慧生病的女兒產生了同情心吧。從這一舉動,可以發現他不願意利用手中的特權而扮演控制者的角色,而是把自己當成了思慧的朋友、同伴。現在再回想他堅持說要送思慧回家的那一幕,她一開始以為是客氣,但好像忽然明白了什麼,笑了,那應該是冷笑吧(當時我沒看懂),她一定很傷心很失望,但為了女兒她什麼都可以不在乎,那還有功夫關心別人是不是真心把她當朋友呢?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有的人可以為所欲為,有的人卻只能任人擺佈。那些手中我有特權,掌握著別人命脈的人,一旦心生惡念,將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

還有一點至今沒有想明白,程勇是善良的,這無需懷疑了,可他為什麼會家暴呢?難道也是因為窮病?

程勇第二次賣藥時,他已經徹底蛻變了。呂受益的死震撼了他,他親眼看到一個人的絕望和一個家庭的崩塌。道德感、責任感讓他覺得這災難似乎跟他有著無法擺脫的干係。實際上當他第一次開始賣藥的時候,病人們就已經把他當成藥神了。他們不洩露任何藥品的資訊,像保護神那樣保護程勇,因為深知保護神就是保護自己。可當時的程勇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當神父、思慧、黃毛知道程勇把代理權賣給了別人時,三個人眼中都透出氣憤與失望,即使程勇向他們保證以後他們的藥還按原價賣。當時看到這裡,我是不理解的,我覺得程勇沒有錯,現在細細回想,才讀懂了他們的失望和憤怒,那是一種近乎被騙的感覺,他們心目中那神聖的形象被打破了,就好像忙活了一陣忽然發現,自己天天圍著轉的不過是一個膽小怕事,唯利是圖的醜陋商人。

再次來到印度,他看到大街上游行的藥神,回國後,斬釘截鐵地說500,此時的他已經徹底成了藥神。他不僅不盈利,反而將藥的銷路擴大到全國各省,絲毫不再想是否會被抓的問題,他最終把兒子送出國,不正是想破釜沉舟大幹一場嗎?然而,即使是神也難免遭到上級的懲罰,就像為人間帶來火種的普羅米修斯一樣。坐在押解車上的程勇收到千萬病人的深情目送,這一幕正照應了前面程勇在印度看藥神遊行的情景。此時的他也成了一尊遊行的藥神。

五年後,他出獄,已是另一番天地,政府把藥納入醫保,病人再也不用受苦,而他也還原成了一個普通人,重新開始賣印度神油。看來神的產生是因為人們無法解除的苦難啊,沒有苦難還需要神嗎?可人類的苦難似乎是無窮盡的,有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有人為的也有意外的,所以,神是不會消失的。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3

餘暉嬌羞緋紅,溫溫柔柔的融化在天際,清朗的紅陽一遍又一遍的祈福著,禱告著。它們就要消逝,將要散去了。可它們卻比朝陽還要紅熱,比黎明還有一汪勃發的純澈熱情,像是一發兜轉後又重回到起點。可熾熱的夢想早已漫溯在時間的縫隙間,歲月的湧動間,都染有溫柔的光芒。縱使歲月將我們變得殘酷,可生命的脈搏下都是動人的溫熱,永恆不變。

生命本該如此,輕輕悄悄地有著它最初的模樣,但也有後來烈烈灼心的千轉百回,就像《我不是藥神》裡面那群像極了我們的人。他們在殘酷的現實的凝視下膽膽顫顫,在分離、得意的錯綜複雜裡躊躇糾纏。越往前方,足下的鎖鏈越發沉重。不是對錯,不是善惡,而是如毒般灼人的愧疚與害怕,這份懦弱的善良是會在黑暗靜謐的夜中迅速氾濫,佔據你的整個心房,叩打你的整個心扉。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直善良的人,但卻有一直堅持的人。

他們的血肉早已模糊,被現實的狼牙虎爪撕咬地碎裂猩紅,被蜚語的鐵鏈死死地禁錮著,但他們卻仍然在堅持,堅持那心底一點點的不甘,堅持著心中那孤獨的信仰。即使連骨髓的刻劃下深深的傷痕,他們卻從未怨恨過上天的不公,甚至從不叩問。因為他們只是單純的認為,他們應該去堅持,鍥而不捨。

就像痴狂的人心裡也有打哆嗦的畏懼,堅強的人心裡也有對未知的害怕,可他們心中更有屹立不倒的信念,程勇像是一粒迷茫的星辰,失足墜落在寥落的黑暗中,他學會了自私,學會了自暴自棄。他有著焦灼的迷茫,生活的每一天對他來說都是令人難受的煎熬。他有一個可愛的兒子,還有一個能給他溫暖的父親,他不想失去這牢固的避風港,更不想被押進冰冷而又昏天黑地的監獄裡。但是社會對於病人的冷漠和絕望的無奈都令他痛苦,他身處冰火交界處,無論哪一邊都是對極限的挑戰。最後,他毅然選擇了堅持,選擇了善良。

善良的人不是全能的人,不是完美的人,更不是偉大的人,但他們身上那股油油的乾淨更讓人感動。

《月亮與六便士》中有這麼一句話:作家的責任只求認識,而不是批判。是的,因為生活中深深淺淺的印跡會將一顆真心籠罩,空留煙塵,一生幽幽的探尋,淌過汙水,淤陷陰溝,痴迷星空,可走到終點,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歲月的盡頭,是茫茫的一片野白。世界上最美的答案,其實是無解。因為生活本來就矛盾,人亦如此,所以才有生命的活性。

張長林在影中無疑是一個令人厭惡的形象,他唯利是圖,賣假藥害人,但是他在獄中的言語卻令人痛苦的感動。警察的威逼利誘突然對他沒了用,當他傻愣傻愣地笑著,猖狂囂張的大聲說,我不知道他是誰時,我只覺心臟噗通兩下,融化入了矛盾的緘默世界中。對呀,他心裡還是有乾淨的靈魂的。說不定,他的孩子也是白血病人;說不定,他也有一段窮得被人嘲諷、被人追打的過往。所以,他愛錢,他恨窮。但他也會感動,他感動於程勇悲傷卻又熱烈的善良。因為他知道,有知卻無畏,才是真正的善良。這就是人性,反覆卻令人時不時驚喜。當代,我們應該建立一個法制的社會,但也應該建立一個法制和人性共存的社會。

螢幕上那一張張戴著口罩的臉與現實的面孔重合,我的腦袋裡一遍遍浮出那些說過“對不起”的病人。“他只是想活著!他有什麼罪?!”“對不起,醫學是有限的,我們已經盡力了。”

即使貧富不同,可對生命的希望永遠相同。

慢粒只是白血病的一種,醫院裡更多的是影片中反覆提到的急變期病人。大大的口罩遮住了大半張臉,只露出那一雙盛著恐懼、懵懂,甚至是麻木的眼,眼睛在往上大部分都是突兀的光頭,無論男女。白血病的孩子總是比其他科室裡的患兒要聽話乖巧的多,或者說是沉默的多。那些腫瘤浸潤帶來的.無止境的疼痛,那些流血不止的恐慌和反覆高熱的乏力,已經過早的打磨了他們的嬌氣與任性。他們在喂藥時都要被反覆商量討好的年紀裡,已經可以一聲不吭的爬上操作檯,擺放著最方便進行骨髓穿刺或腰椎穿刺的姿勢,面不改色的吞下有強烈消化道反應的藥物。或許他們並不理解生死的含義,而是在認清了哭鬧毫無作用後,只能從特別疼和有點疼中做簡單的取捨。

希望就是這個影片的核心,就如同程勇的善良第二次被老呂的死激發出來的時候,當他把聊天記錄一點點放大到“希望”時,他們真正最敬佩和感激的應該是格列寧公司。追根究底,真正的希望還是這個藥本身。因為正版藥被研發出來,且治療有效,才有了仿製藥生產的前提,才有了討價還價的可能。攻克一個絕症是件功德無量的事,單憑這一點,它就應該被所有人尊重,而臨床上多的是無藥可救、毫無希望的絕症,但也只有希望才能使人的內心真正迸發屬於他的希望。

即便時隔境遷,可心中那一點點湧動的溫熱,永恆不變。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4

小的時候,家裡只有一個黑白電視機,每天晚上在院子裡面乘涼到十點半,等電視播的神鵰俠侶。那個時候沒有手機可以快取電影,沒有數字電視,幾百個臺可供選擇,卻覺得當時的一個臺,一部電視劇是那麼好看。

現在電影院裡面出現很多商業片,很多隻是一味追求當紅明星,加上一系列商業廣告的植入,讓電影不倫不類。好的電影是有的,產量極低,但是我想說《我不是藥神》是部走心的電影,電影製作人走心了,很多看過的觀眾我相信也是走心了。

初次看到程勇,我就覺得他就是網上文章所說的那種“油膩中年男”,市儈,抽菸喝酒,打女人,沒本事,頭頂頂著油膩的烏雲在煙霧繚繞中,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是不太待見這種人。

但是,他心底有法律的底線,老呂在找他買假藥的時候,他的本能是拒絕,可以說他懦弱,可以說他守法,他也確實拒絕了。伴隨劇情的第一個小高潮,他住在養老院的老爸得了血管瘤,他需要一筆錢來動手術。他到了印度,廠長問他是不是想當救世主,他說我是為了賺錢。是的,那個時候他只是為了想賺一筆錢,給他爸爸治療。

賺到一小筆錢,就如同所有的暴發戶一樣,恨不得把之前為了錢的無奈,現在全部用錢去砸給生活,他吃喝玩樂,肆無忌憚。直到他碰到了一個真正賣假藥的張長林,張長林賣的假藥,吃不死人,救不活人,只會一次次踐踏病人的希望,對於活著的希望。這個時候,程勇在張長林的威脅下,經過權衡後,決定退出賣藥。我說的是賣藥,不是賣假藥,剛看完這部電影,我實在說不出來他賣的是假藥。裡面大媽對警察說了一句“你們說他是假藥,我們是病人,難道我們不知道他是不是假藥”

沒有賣藥之後的程勇,有了張長林的兩百萬啟動資金,開辦自己的工廠,搞得有聲有色,依然是點頭哈腰,一臉市儈,但是這個時候看著卻沒有之前的中年油膩男的感覺,也許是他也算是個成功人士,也許他建了個利落的髮型,開了個小車,也許是因為他和所有中年父親一樣,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讓他不得不低頭。直到他碰到了老呂的老婆,那個曾經感謝他幹了一杯白酒的女人,看著他跪在地上求程勇,生活彷彿在他身上留下了十年的痕跡。程勇還是去看了老呂,他慘白的嘴脣露出招牌式的微笑,看著讓人心暖更多是讓人心疼。

護士來給老呂做清創,老呂揭開衣服的那個創口,我感覺到害怕,在病房外,聽著老呂因為痛苦而發出變形的痛苦。病痛是可以磨滅一個人的所有尊嚴,不管你家財萬貫,不管你錚錚男兒,在你身上有病痛的時候,你就像是案板上待宰的牛羊,這個時候才明白,在疾病面前,人力是多麼有限。伴隨著老呂結束自己的生命,把整部劇推向高潮,程勇重新賣藥,找來了之前的夥伴,跳鋼管舞的劉思慧,牧師,殺豬場的黃毛。

重新開始賣藥和之前的不一樣,程勇以500元的價格,倒貼給病友,他緩解他們的痛苦,重燃他們對生命的希望。這群人只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白血病人,他們都想活下去,他們都想患這個病的人可以活下去。

後面劇情發生了轉折,一群白血病患者被警察抓了,他們都沉默,他們在保護程勇。最後一位老奶奶站了出來:“領導同志,我病了三年,四萬一瓶的藥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還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它是假藥,這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那藥才賣五百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沒賺錢,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你們把他抓走了,我們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警察在經歷思想鬥爭之後,最後把他們全部放了。警察知道自己面臨的是什麼,也許是辦事不利,也許是懲罰,也許是站在權利的更高階,他放棄了這些。老奶奶說的那句話,我突然想起之前有個人給我說的.一句話:自從確診後,感覺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和上帝借的,我格外珍惜,格外小心翼翼”,一個病人,可以拖垮一個小康之家,有的人可以賣房,有家人可以依靠,還有很多人事沒有人可以靠,默默地等死,悄無聲息的離開這個世界。

還有個讓我非常觸動的點,就是張長林被補之後,警察告訴他供出背後的藥販子可以減刑,他為了保護程勇放棄減刑。張長林並不是白血病人,他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但是心裡對白血病人的惻隱之心卻讓他選擇保護程勇。

最終,黃毛也死了,20歲,最美好的年華,他已經剪掉他的黃頭髮,準備回老家去看看,最終還是沒有回成,程勇也被捕了,在宣判結束後,那些買過他藥的人站在道路兩側,摘下他們的口罩,目送程勇,警察顯然也是被眼前的情景震驚了,放慢了車速。這個情景,我直接聯想到十里長街送總理,程勇或許和周總理沒法比,但是這些人都是默默的表達自己的尊重。

法大於情,法律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違反法律的人,電影程勇的被抓判刑,讓很多人難過很久,在最後,程勇出獄,得知格列林已經被納入醫保,他露出了放鬆的笑容,那種笑容比他出獄的笑容還讓人動容。

每年新出來的病痛越來越多,希望國家能夠加大力度,改善醫療保障體系,建立健全醫療制度,真正實現,每個人,買的起藥,住得起院,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5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你得了一種病,而這種病只有一種藥可以治療,需要終生服用,但這種藥的售價是四萬一瓶,即使是短期內的服用也足以讓一個普通人傾家蕩產。

如果沒有錢買藥了,只能孤獨的死去。

你有沒有想過,還有這樣一種藥,它的藥效和4萬塊錢的完全一樣,售價只有500,然而它是不合法的,是別的國家生產的仿製藥。但是許多得了病的人只能買得起這種藥,它是最後的希望。這意味著所有代購或銷售這種藥的人,是違法的,但許許多多的人需要它來救命,這裡麵包含了太多人性的醜陋和世間的悲憫。

上面我說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這種病叫慢粒白血病,這種藥叫格列寧,電影《我不是藥神》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

賣印度性保健藥的程勇,生意差到交不起房租,妻子急著和他鬧離婚,而他的`父親因為血管瘤急等著他的救命錢,於是他被逼上了一條不歸路。

電影有個場景很心酸,程勇的父親因為病重躺在他的破面包車板子上,他一邊開車一邊焦慮。如果沒有錢,他的父親只能死去;如果沒有錢,他的兒子將要被妻子帶到國外去;如果沒有錢,他的店子馬上就要被房東給關閉,這一切對他來說,太難太難了。

中年人的崩潰是無聲的,只能硬抗。

程勇的命運其實和眾多慢粒白血病患者是一樣的,沒有錢,他終將失去一切。

影片中有兩個場景讓我淚流滿面。為了找到違禁藥販子,警察把買違禁藥的慢粒白血病患者都給抓了,因為藥販子只賣500一瓶,根本沒有賺他們的錢,如果他們把藥販子供出來,藥販子被抓他們只能買4萬一瓶的正版藥,這意味著死路一條,所以都沒有做聲。這個時候,有一個老奶奶示意想要說話,飾演警察的週一圍以為她想要招供。可是她卻緊緊握著他的手怯怯地說:“四萬一瓶的藥,我吃了好幾年了,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藥,才500塊一瓶,他真的不掙錢!他只想幫我們!你們把他抓了,我們就沒法活了!誰家還沒個病人呢?你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嗎?我還想活著,我不想死……”

說實話,那一刻我的眼淚就嘩嘩直流,一個成年人立刻哭得像個孩子。一個場景讓人哭並沒有什麼厲害的,真正厲害的是,這些哭點都來自於他對曾經遭遇的感同身受。

最讓我痛哭不已的是小黃毛,他是慢粒白血病患者,為了保住程勇,他駕著程勇的麵包車逃跑,在警察的追蹤下他喪生於大貨車的輪盤下。在搶救的醫院裡面,程勇衝著週一圍飾演的警察發火,憤怒的眼睛裡充滿了紅血絲,我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他的錐心之痛。他大聲咆哮到:他才只有20歲,想活著有錯嗎?

他所不知道的是,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小黃毛,生病後為了不拖累家人,從家裡跑了出來,到了屠宰場做工人,收入不高,連便宜的藥都買不起。可是他拿到藥後之後,想的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分給其他病友。他想回去看自己的父母,他還特意剪了一個頭發。可是這一切都等不及了,他的生命只能到這裡畫上一個句號。

有人說:“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可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是,還有人拿著自己的蠟燭去照亮每一個人冬天的雪,直到把自己燃燒乾淨。

然而,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這個世界對每一個人來說並不都是美好的,你萬箭穿心,你生不如死,那也只是你而已,別人永遠體會不到,也永遠不會感同身受。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他的內心經歷了怎樣的煎熬,你永遠不會懂。

電影裡有一句最戳心的臺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沒人願意死去,其實都想活著,連活著也變成了奢望。程勇看過無數個因為沒錢治病而死去的病人,一次次看到統計患者人數的的變少,一次次把藥品的錢賣到最低,甚至是貼錢進去,最終他由壞人變成了好人。可是他不是藥神,他治不了窮病。他窮盡一己之力,最後還是失敗了。被抓後,他在警車上面看到有數不清的慢粒白血病患者為他送行。審判階段的時候他說:他們吃不起天價的進口藥,他們就只能等死,甚至是自殺。不過我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早點到吧,我相信我們的國家會慢慢變好。

社會意義

我時常在想,韓國的電影《熔爐》推動了一個國家的立法,那我們國家有自己的“熔爐”嗎?現在終於等來了,它就是《我不是藥神》。震驚中外的“陸勇案件”確實推動了我們國家的醫療改革。無論是加入醫保,還是國家對原研藥的支援,還是抗癌藥的零關稅,我們必須承認,國家也在進步。

這就是《我不是藥神》特殊的社會意義,我為我們中國有這樣的國產電影而感到自豪。它已經十分克制,但還是從開始的笑聲陣陣,到最後賺足了觀眾的眼淚。我能夠說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它,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到慢粒白血病,曾經有那麼一個群體,他們來自於千千萬萬個家庭,他們受盡煎熬,但他們依然滿含希望。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這一部電影讓我們看到時代,也希望這部電影能被這個時代善待。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6

起初聽到《我不是藥神》這個名字的時候,就感覺,內心有一絲波瀾,覺得這部片與眾不同,果然不負眾望。

這部電影引起我許多情感的共鳴,笑中帶淚,那種心酸、無奈以及背後的故事,真的是用言語無法表述清楚的;情節的跌宕起伏,情感的樂極生悲,人物的精心塑造,為其影片大大加分。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週一圍扮演的曹斌逼迫那些人供出販藥人,一位老太太說:領導同志,我病了三年,四萬一瓶的藥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還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它是假藥,這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那藥才賣五百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沒賺錢,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你們把他抓走了,我們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聽到這兒,曹斌動容了,影院的人都沉默了,無助的老太太,矛盾的曹斌,賣便宜藥的程勇。從各自的立場來說,說對誰錯?很難分辨,因為誰都有可以說服別人的理由:瑞士公司研發的藥雖貴,但顧及整個公司的執行以及藥的研發成本,是不是情有可原呢;病人付不起高昂的醫藥費,只能從他手裡買便宜藥,不買就是等死;曹斌雖然於心不忍但他這是執行公務,最終還是放棄這個案子,要抓病人就沒有便宜藥了,只能等死,不抓,有失職警察的身份,他是矛盾的;程勇剛開始以賺錢為目的販藥,後來善心告訴他,他必須這樣做才能為這些人爭取一些希望,所以他冒著牢獄之災去販藥,他只想幫助這些人。所以,我覺得在這裡沒有誰對誰錯,只有立場的問題。就像我們不應該隨便的評價議論別人,因為你終究是個局外人,你以為的矯情虛偽不值得可能在當事人眼中是致命的,所以,我們沒資格去瞎評論別人。

他才二十歲,他只是想活著,他有什麼罪,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窮麼。張長林說過一句話:我發現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這兒可能會有人感同身受。貧與富,生與死的反差之大,無一不讓我們深深思考社會現狀的本質。這令我突然想起在知乎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我不會感謝貧窮,我只會感謝拼命的自己》,說是貧窮帶給人的侷限是很可怕的,受限於父母的.思維,受限於環境的惡劣,受限於資源的稀缺,貧窮真的沒什麼好感謝的。相信有很多人會深有體會,不是說真的是嫌貧愛富,而是真的窮怕了。因為窮,不敢生病,但病要來誰也擋不住;想讓父母住上最好的房子,買最好的營養品,兒女說想要報什麼補習班,猶豫了,看著妻子天天忙裡忙外的,想給她買禮物,卻還是要考慮經濟因素,只能拼命的工作,為了工作,好多人已經忘記原本的初心,在不喜歡的崗位上掙扎。他們也想停下來看看世界的美好,但他們不敢停下來,因為責任,有一大家子裡裡外外都需要養活,可依舊可能換來不理解,他們有太多的無奈與心酸,只能咬碎牙往肚子裡咽,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誰都想改變現狀,不滿足於現在的生活,總要有知足常樂,我們要相信一切都會好的,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這部作品的創作,故事來源於一個真實故事,發生在20xx年的上海,程勇原型是陸勇,(大家可以百度,這裡不做過多描述),以他們吃散夥飯為分界點,前者黑色幽默,後者催人淚下。科普一下黑色幽默:一種絕望的幽默,力圖引出人們的笑聲,作為人類對生活中明顯的無意義和荒謬的一種反響。黑色幽默是一種用喜劇形式表現悲劇內容的文學方法。黑色代表死亡,是可怕滑稽的現實,幽默是有意志的個體對這種現實的嘲諷態度。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絕望的幽默。這派作家調動一切可調動的藝術手法,將周圍的世界和自我的滑稽、醜惡、畸形、陰暗等放大、扭曲,使其更加荒誕不經。說到這兒,可能會對影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大笑過後,便是心酸,沉重。比如剛登場時戴著三層口罩的呂受益,說著吃個橘子吧。當他後期生命垂危臥床不起時,吃個橘子吧就成了淚點。影片中後期的淚點都與前期的笑點相對應。客觀真實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也為其影片大大加值,利用典型的藝術形象,真實地反映生活本來的面目的創作方法,是藝術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創作方法之一,具有較強的生命力與較大的包容性,它的主要的特徵是藝術描寫的真實,藝術形象的典型,以及思想的傾向性和感情的隱蔽性;在表現方法上利用樸素的藝術語言,客觀寫實的敘述與描寫,冷靜細膩的刻畫人物和事件,從而構成了現實主義的外部特徵。影片的成功是導演及團隊付出了很多努力才得來的,要去做一件事就認真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去做。

每看完一部電影,或一本書,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感悟,而我喜歡將這些記錄下來,去思考背後更深刻的東西,雖然我改變不了什麼,但我能改變我自己。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7

許多的事只有經歷過才能理解。

看過《我不是藥神》之後感覺很沉重,我為徐崢扮演的男主角點贊,同時又與數以萬計的白血病人感同深受。電影雖是取材於現實,可是如男主人公一般由賣藥盈利之後被病者的病痛所撼動以致貼著本錢也要賣便宜有效的藥給病者的善舉,這個世上又有多少呢。電影終歸是電影,只講述了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現實,但真實的是高昂的腫瘤藥國家還是未能現實地定價,納入醫保的抗腫瘤藥有幾種呢,大多時候病者都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才能支付昂貴的藥費。

母親患結腸癌,根據醫生的建議需服用靶向藥治療,但幾個療程下來藥費高至三十多萬元,這個數字對於工薪階層來說無疑是艱難的。我們來計算下,一個上班族滿打滿算每月五千元的工資,開支生活費之後,要支付孩子的教育費,可能還要支付房貸,結餘下來不過每月千多塊錢左右,遇上甩手的可能還會超支挪用下月的工資。那麼每年餘一萬元,要三十年才能有三十萬元,這個數字不小。母親精打細算生活,手裡存款有十來萬,但距三十多萬還是有些遙遠,我們幾兄妹手裡餘款湊起來也只十來萬,然後如果幾個療程之後還需服藥,那麼又要湊齊幾十萬。用錢買命本來是不能計算劃不划算的,只是這個錢能買多久的命,誰也說不準。情況我們一一向母親說明,萬一到後面沒錢,就賣房子。母親永遠都顧著我們,她堅決拒絕這個方案,這麼多錢用了也許還不一定能保住命,在醫生的建議下,母親吃了另外一種比前者稍便宜些的靶向藥,兩個月的藥量是三萬塊錢左右,這個是我們的經濟條件所接受的。結果,母親只吃了半年藥,便宣告不治,離我們而去。對於病人來說,能治病的藥是多麼的寶貴,至今能想起母親看到藥那種欣喜而渴求的眼神。不知道用前者那種三十多萬的'藥是不是能保留母親的性命,有時候想想母親的苦心,不想讓子女為難,而子女卻沒有真正地盡到該盡的義務,沒有用好藥治療母親,內疚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想起總是鬱悶憂傷。朋友也是醫生,相當理解我的這份情結,她說即使用了那幾十萬的藥,你母親最多延遲一年半載的生命,生活質量極差,這樣活著也是很痛苦的。話雖這麼說,用三十幾萬買一年的性命太過昂貴,但如果這昂貴的藥真能如影片中結局所述國家將在將之納入醫保,那麼幾十萬的藥平民百姓也是可以吃得起的,母親至少還可以多陪伴我們一年半載呀。

非典過後,國家重視了全民的健康,醫藥衛生體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農合本著讓廣大農民都能看得病的原則對患者的醫藥費進行一定比例的補償,基本藥物制度的出臺本義是讓全國人民享受到低價藥、實惠藥,可是事實卻偏離了這份初衷。新農合的政策在鄉衛生院看病報銷比例高,到了省市比例會降低幾十個百分點。那麼,到省市去看病的也應該都是大病了,我就想問一問,新農合的這個報銷比例對重病患者有多大作用,農村裡因大病致貧的家庭那麼多,新農合的政策下來是不是真的解決了因病致貧的問題。鄉衛生院能看的是常見病多發病,那麼我又想問,患個感冒肺炎的老百姓看得起,花的錢最多也不過幾千塊,又何需百分多九十或是百分之百地報銷呢?所以,這個新農合的補償政策從根本上來說解決不了人們看病難的問題。基本藥物制度更是匪夷所思地出臺了一系列的規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用的僅僅是最基本的藥物,以前能買到的常用藥不是不中標就是不允許採購,老百姓呼聲一遍。改革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更改不好的舊制度與措施,以新的科學的先進生產力來替換它。那麼,如果真要讓全民能看得起病、杜絕因病致貧,首先我們補償的方式與比例得與之前的進行倒三角式的倒置。人民群眾能看得起的病只要報銷少部分就行了,而真的患到重病,危及到一個家庭的命運之時,應當得到國家的關注與支援,至少可以提供百分之八十的報銷,而那些所謂的治癌特效藥就應全部納入醫保,在醫保範圍內享受百分之八十的報銷,我想這也是所有重症患病家庭的心聲。

許多高層的設計者,未必能真正瞭解社會最底層的疾苦。他們吃得起最好的藥,享受得起最好的醫療。

但我相信我們的國家,任何政策出臺必然有利有弊,每一個弊端的發現必然是一個創新的好的開始。看過《我不是藥神後》深信,該片能順利地公演,並如此賣座,想必國家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日驅瞭解,下一步的改革一定會是利民惠民的。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8

近日一部國產電影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及各大新聞頭條,豆瓣電影評分高達9.0分,上映5天票房達到13億,以其超高的人氣連續霸屏,這部電影就是《我不是藥神》。我雖然不是一個專業的電影迷,但這樣一部神奇的電影自然也是不會錯過,懷著無比好奇的心情踏入電影院,現將觀影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

該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時間地點定位於的上海,主角程勇因生活困窘,不得不鋌而走險,卻意外得到了一種能夠治療慢粒白血病的印度藥(印度格列寧)的獲取途徑,這種能與正版的瑞士格列寧具有相同藥效的仿製藥價格低廉,與正版藥價相差近80倍,為那些負擔不起正版藥昂貴藥價的慢粒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活下去的希望。但隨著藥品銷售規模的不斷擴大,與之相伴的麻煩也隨之而來,程勇再三思考以後放棄了繼續倒賣印度格列寧,而後又因好友呂受益(慢粒白血病患者)的死亡陷入了深深的內疚與自責之中,一場關於道德、情感、法律與救贖的拉鋸戰在波濤暗湧中慢慢展開。

整部電影貫穿了慢粒白血病患者的購藥需求與正版藥品高昂價格之間的矛盾,以倒賣仿製印度格列寧為線索,深刻的揭露了社會底層病患人群的艱辛生活,通過道德與法律的較量,總結所引發的以下相關思考:

一、當現代與傳統、科技與原始、道德與法律這些矛盾相碰撞時,我們又該如何取捨。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疾病被人類所攻克,在我們為生活在這個先進的時代而幸運的時候,又必須承受先進與科技帶來的副作用。就像雨果所說的那樣,“寄託有時便是斷送”。4萬元一瓶的正版瑞士格列寧對於很多經濟水平一般的家庭來說既是希望的曙光也是痛苦的折磨,長時間服用高昂費用的藥品給一個普通的家庭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巨大負擔,更是對精神的永續性摧殘。當一個廉價的替代品的出現,印度格列寧被深陷泥沼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視為生存的希望,雖然它的出現顯得那麼完美,但是它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它並不合法。我國對於藥品管控嚴格,對於沒有正式註冊的藥品皆視為假藥,印度格列寧自然也未能倖免。或許我們有過同樣的經歷,當我們患上一些小病時,到某個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就診,卻久治不愈,適逢一個偶然的機會尋得一個江湖郎中卻能手到病除,那麼我們是應該選擇相信正規醫院呢,還是選擇相信江湖郎中呢?當“違法的假藥”和“生存”並列放在一起選擇時,答案或許就一目瞭然了。

道德與法律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此話題就同媳婦和老媽同時掉水裡先救誰一樣從來沒有一個令所以人都信服的滿意答案。道德是方法,法律是標杆,看似不相干的兩種方式卻總是交織在一起無法剝離。電影中一個老大娘對辦案警察曹斌說了一句:“領導,不要再追查假藥了,我想活著”,觸動了多少人那顆脆弱的心;曹斌向局長彙報工作時說:“這案子我辦不了,我接受任何處理”,又道出了多少辛酸;程勇在接受法院審理時說道:“我犯了法,什麼處理我都接受,我只想救更多的人”,再次感嘆了現實的殘酷和深深的無奈。法律作為公民的我們必須遵守,道德作為人性的準則我們必須具備,雖然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是我相信每個心中都有一個平衡的契點,不為別的,為了真實的自己而活。

二、企業應當如何管理,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又該何去何從。

既然提到瑞士格列寧,不得不說一說瑞士醫藥這個公司。公司代表在整部電影中都在扮演著奸商這個角色,將只顧公司利益不盡社會義務的負面形象發揮的淋漓盡致,狡詐、陰險、勢利這些詞彙用在此人身上好像都很符合。就是這樣的一個公司,這樣的一個人將慢粒白血病患者推進了深淵,同時也將程勇逼上了一條不歸的“梁山路”。有人可能會認為,保護公司的智慧財產權是必要的,受法律保護的,是合情合理的。對於這個說法,我也是認可的,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可以放在一起討論的問題。在高度全球化、市場化的今天,一些企業不以如何提升產品質量、降低內部成本、提高服務標準為出發點,而是以如何打垮同行業內的對手為戰略準則,試圖在市場中佔據絕對的主動以致形成壟斷的局面。表面上打著維護智慧財產權的旗號,私底下卻有著難以見光的'醜陋的算盤,所以我認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並不能一概而論。認識到他人的優點,方能使得自身獲得進步,肯定他人的同時才能完善自我,就是這樣簡單道理很多企業卻難以理解,或者難以落實。寶馬賓士和寶馬作為汽車行業的兩個巨頭在競爭方面的做法確實值得很多企業去思考與借鑑,在寶馬100週年之際,作為130年企業的賓士釋出一則廣告,大致的內容是:“感謝100年來的競爭,沒有你的那30年其實感覺很無聊。”強大的對手永遠是成長的最好夥伴,不互黑、而互敬,這是何等的胸懷和氣度。利益是企業生存的基礎,但是盲目追求利益不盡社會義務的企業也很難能獲得人民的認可,瑞士醫藥公司忘記了自身作業醫藥企業的特殊性,盲目過度的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傷害了慢粒白血病患者,這不是一個有責任企業的應有行為。在當今的時代下,如何合理合法的維護企業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社會責任與義務,值得我們認真的探索與反思。

此部電影深刻的揭露了存在的社會矛盾,是一部緊密聯絡人民生活的電影大作,通過對比過往,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對藥品行業的不斷優化,積極尋找所存在的問題,逐步進行行業規範,努力改善著人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最終實現惠民、利民的有效落實。最後,祝福每個人都擁有健康,珍愛生命,遠離藥品,人人都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9

好容易等到藥神終於上線,於是在藥神的熱潮已經過去許久的昨天,我才看到且看完了它。

在看它之前,甚至於在它上映之前,就已經陸陸續續看過很多熱評,其中不乏寫得鞭辟入裡的,使人看完不由地深深長嘆現實的無奈,法與情的兩難。於是以我這樸素無華的文筆和膚淺無甚閱歷的腦子,就不班門弄斧,對它探討的社會意義多做解讀,這篇文章,並不是影評,只是個人的觀後感。

首先,對於疾病使人束手無策這件事情,表示深切的同情。在患病這件事情上,是我運用宿命論最嫻熟的地方。天災人禍,得病,大概率歸在天災,無可奈何,無法選擇,而窮人,是沒有資格得大病的。所以如果我們和我們愛的人都健健康康,便要感激你生來好命,躲過了這熬人的“天災”。

這部電影,有一種心情幾乎從頭貫徹到尾,不是對血癌病人的同情,而是對程勇這個角色的心疼。如果說他一開始還有賺錢自救的念頭,那從他們散夥的那一頓火鍋之後,他開始揹負起了不該他揹負的東西。

與閨蜜一起往下看的時候,“好人難做”,我反覆地念叨著這句話。所以在看到程勇終於光鮮亮麗地穿梭在他的大車間,即便還需要對別的老闆點頭哈腰賠笑臉,可我明白,他終於捱過了自己的難,戰勝了自己的命。心裡不斷祈禱,如果他的故事可以如此毫無波折地行進下去,該有多好。是啊,很自私,可是,他已經很盡力了,救世英雄的責任,何其沉重,憑什麼,要他來承擔呢?

老呂的妻子拉著程勇跪著求她解決她的難,看見彈幕一堆在罵她,心生不忍。我明白她的絕望,絕望的人是不能用常人的理性去衡量的,在那種極度缺乏安全感、走投無路的境地下,她生怕程勇敷衍她,只能抓住最後一點時間和機會用盡全部去懇求他,且恨不能立刻將他帶到老呂身邊。我理解,真的理解,所以不容指責。可心疼,還是給了程勇。他註定要揹負起不屬於他的責任。而在他答應去看望老呂的那一刻,救世主的光環,連帶而來的巨大的壓力和包袱,已經無可避免地重新落到了他的身上。

閨蜜一直說黃毛不用死,她把那段慌不擇路的開車視為逃跑,她說,如果不逃,最多抓進去關幾年就放出來了。而我表示不贊同:黃毛必然是躲不過這結局的。他開著車跑開,在我的解讀中,有兩個目的,一是希望不要連累程勇,而二,我認為更重要的,他非走不可的理由是,他想要保下那批藥。他何嘗不知道抓進去不至於死,最差也只是無期徒刑,總是活著的。但他活著了,等著這批藥的人呢?一旦落網,所有的藥都會被沒收,然後這個月,又會有多少人挨不過去?

到他滿身是血躺在週一圍懷裡,我終於連他火鍋局散夥前對程勇的.那一個怨懟眼神都不忍責怪了。他一直活在最底層,卻一直踐行著自己的英雄夢。這是一個正直善良到無人能遮蓋他人性光芒的孩子啊。從一開始搶了藥還要分給別人吃,程勇撂攤子時他的不認同,老呂死後他對程勇短暫的不原諒,以及他開著車子終於逃出大門那個轉頭的笑……苦難沒有磨去他的稜角,而他堅硬分明的稜角里,有最暖最軟的溫柔。

閨蜜說,他還沒有回家啊,哪怕讓他回一趟家,再接受命運的審判也不遲。可我總覺得,慶幸他還沒回家啊。這樣一個好孩子,父母如果還來不及適應失而復得的巨大喜悅,便又要遭受一次真正的永久分離,那叫人,情何以堪?

全劇我唯一的淚點在最後,警車外送行的人群中,出現了黃毛和老呂。於是,程勇哭了,我也哭了。我多麼感謝導演的這個安排,程勇見到了安然無恙、毫無芥蒂、溫暖相送的好兄弟,我知道,他終於放下了。他自責的,揹負的,拼了性命想要挽回的,此刻,得到了救贖。他不妥協了那麼多年,以為終於可以把兒子留在身邊,可最後,還是親自將他送走;他獨自開著車橫在巷子裡,只為了幫群主們爭取逃跑的時間,臉被踩在地上碾的痛,都不及發現小巷盡頭也埋伏著警察的沮喪;最後貼著錢,冒著險,甚至終於完成了把銷售從本省擴充套件到外省的“壯舉”,從一個一本萬利、小有臉面的成功商人,變成一個傾家蕩產賣假藥的藥販子……看著他一路走來,好不容易出了漩渦,卻又自願進入一個更大的漩渦,我始終覺得,最關鍵的那個轉折點,推動他走出那一步的主要力量,是他對自己的不原諒,而老呂和黃毛,是他最深的遺憾和歉疚。他可以對那些面目模糊,僅僅金錢來往的買藥人漠視,可對於曾經交心的這群人,他做不到冷血無情。所以他動搖了,因為感受到了深刻的痛,然後推己及人,感受到了那一整群人的痛。

我想他始終對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理解得不徹底,直到最後看見那兩個人站在人群裡朝他微笑,我想,那比全國的人都站在街邊送他都讓他感到踏實,他找到了意義,他體會到了值得,他從漩渦中浮出水面,他終於可以心安理得地呼吸一口空氣。真好。

從現實角度來說,減刑也是好人有好報了。可我覺得,人群中微笑這個情節,對於程勇這個人物角色來說,才是真正的救贖。他之後雖然進了監獄,可靈魂在那一刻,重得自由。他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可以重新定義自己所有的行為,從彼刻起做的每個選擇,才是全然只從本心出發,他才覺得自己有資格,有餘力去思考,程勇想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

如果與我有同一個淚點,對於這個情節的解讀也與我相同,記得告訴我。遇到知音,太難。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10

電影《我不是藥神》是由真實故事改編。影片前半段的風格荒誕帶有黑色幽默,後半段的寫實沉重,催人淚下。劇情介紹了一位藥店店主從印度代購,開始販藥斂財,之後良心發現的故事。

劇中出現了大量的因為沒錢,吃不起藥,只能等死的白血病人。在電影中顯現了真實的人性。這個世界仍存在無數痛苦,委屈,和不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但它的天平總在向希望指引的方向偏轉著,儘管十分緩慢,儘管不是沒有代價,卻那樣堅定不移,讓人充滿信心。

影片中出現了一個病入膏肓的年輕爸爸,一個網路人脈廣闊的舞女,一個會說英語的老神父一個人有點非主流的打工小哥,這些人組成了影片主人公程勇麾下的游擊戰隊。在事業的穩步上升中主人公越來越發現這個行當比他想象的複雜多了,也正被這一個單純的金錢遊戲悄悄地改變著。在影片的後半段,劇情發展越來越透出悲情的色澤,它毫無保留的把血淋淋的事件映在我們的眼球上:聲嘶力竭的哭嚎,眼球充血的決裂,你死我活的搏鬥,窮途末路的困窘,無可奈何的絕望……還有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在我們已經對他們生出重重牽掛之時,猛然離世……

當劇中的老奶奶老淚縱橫:誰家還沒個生病的人。當程勇抓狂嘶吼:他想活命,有什麼錯!負責抓捕他們的曹警官兩次沉默--跟我們一樣,他的心在顫抖,經歷著自我質疑:曾經拍著胸脯要蕩清假藥團伙,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無力承受事實,無法辨別是非。

電影默默的行使了紀錄片的職責,儼然帶著我們走近白血病患,真真切切地揭開了這個世界上的殘酷一角。這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每天都在豁命掙扎,只為見到第二天的日出,那掙扎飽含諷刺,名副其實的Dying to survive。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真人真事,它也恪守了顯示的維度,沒有在結尾讓製藥公司受到制裁,搞個大團圓的英雄光環來麻醉我們。它沒有製造一個虛假的天堂,而是旗幟鮮明地告訴我們:這是一場全體人類中的人性之善,與人性之惡的對抗。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潛藏的善意,只有在更多的善意澆灌下,才能變得強大,戰勝人性中的自私,怯弱和冷漠

《我不是藥神》以出色的題材,探討了種種現實中的矛盾與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藥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醫藥公司的商業困境。在刻畫困境的同時,更讓人思考困境。題材中蘊藏著的溫暖和希望,細膩的現實主義筆觸,讓人感受到該片的人性力量。阿婆說:我不想死,我想活著。徐崢說:他才20歲,他想活著,他有錯嗎?當一個普通人面對疾病是多麼的脆弱不堪,當一個面對疾病折磨卻因為沒錢只能等死,是多麼的絕望,而這就是現實。

希望世界就像片中所說的那樣:願世界變好,不是因為救世主,而是因為追光者。願你生而平凡卻不忘創造更好的世界。亦是主人公在影片結尾所說的,我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

《我不是藥神》這個電影主要講的是:

一位賣保健品的店主,他的.家境貧窮,這一天,店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想要讓店主買賣藥品。店主拒絕了。之後因為店主家裡的父親也生了一個重病,家境又貧窮,連店租都交不起,所以聽這個人說,這種藥叫格列寧只要從印度偷運過來,就可以對他出高價購買。最後店主程勇答應了,從印度偷運來了三箱格列寧藥物,於是向這個呂受益要錢,他交不出。

原來他也是個貧凡人家,他得了一種重病與程勇父親病情相似-白血病,中國正在泛濫這種病,因為德國藥品太貴,所以買不起。

也只能通印度沒行證的藥品來救命。於是他們兩開始偷偷的賣藥,藥都賣的非常便宜,但沒有賣出去一個。只好通過病人群主劉思慧,他們偷偷的全賣給了病人,病人們也有好轉。為什麼劉思慧會幫助他們呢?因為呂受益是她的好朋友之一,再加上她的女兒不幸也患上這種可怕病。

最後被警察發現有人偷賣,開始抓捕,終於抓到了程勇是主犯。這部電影的悲催事件是真實的,這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

讓我感悟到了:人的生命是多麼重要啊!只要一但生了重病都有可能無法挽回。所以要珍愛生命,愛護身體健康。一但失去了,就沒了第二次。當然會得這種病有時都是因為沒有養好精神,亂吃垃圾食品。這就讓我更加明白了,人要多喝水才會有源泉的動力,不吃垃圾食本站會有好的身體。

生命是寶貴的,緊緊的抓住它創造輝煌的人生,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