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讀後感(1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3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荷塘月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荷塘月色》讀後感(13篇)

《荷塘月色》讀後感1

人們說:“在中國,只要一提到寫春的文章就必然首推朱自清寫的《春》。”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是作者在大自然的感召和啟迪下,由心靈繪出的一幅藝術的圖畫,他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這是多麼生機勃勃、充滿詩意的春天!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天真熱情、欣喜歡快的作家形象。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有一種想背的感覺。整篇文章都是好詞、佳句,是實實在在的美文!

自從上了一年級,我每年都寫關於春天的作文,總是隻會羅列一些春天的景物,偶爾用上一兩個比喻句,就覺得生動了。我實在是太差勁了!

朱自清還是個有氣節的知識分子。在《白種人———上帝的驕子!》一文中,朱自清寫了竟然在自己的國家遭到了一個十來歲的白種人的白眼與咒罵。他一方面揭露了那個西洋孩子盛氣凌人的醜惡面貌,另一方面也用心酸的`筆觸告訴我們國弱、民弱要受人歧視,受人欺侮的道理。我想,當時朱自清心裡多麼盼望我們的民族強大呀!今天,我們中華民族早已屹立於世界之林,落後捱打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國家富裕了,民族強大了,人民幸福了,我們的實力已經超過了洋人。中國人民正邁開大步,走向輝煌的明天!朱自清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荷塘月色

作者: 朱自清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揹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荷塘月色》讀後感2

20xx年,我應戰友何長髮之邀去了揚州,看了朱自清的故居,再次聆聽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回到住處,想寫一篇關於荷塘月色的讀後感,也寫一下自己對散文的認知,但沒敢寫,怕寫了讓人笑話,今早起來,看到有人在群裡又發了荷塘月色,又看了一遍,膽子大了起來,又開始寫這篇想寫而未寫的文章。

陝西是散文大省,高手林立,平凹先生的小說有名,但他寫的最好的不是小說,而是散文,這是許多人的看法,他創辦的.《美文》,提倡大散文,在全國文學界,散文界都有很大影響。

五十多年前,還在上學的肖雲儒老師就提出”形散神不散”,一直指導和影響著散文界,他還提出散文無定法,都是很好的觀點。

關於如何寫散文,季羨林先生講不要無病呻吟,也不要有了病就呻吟,什麼付候呻吟呢,應在三天以後,五天以後,甚止一個星期,十天以後。即有了寫作的衝動,有了題目,想寫什麼,不要立即就寫,要反覆思考,深入思考以後再下筆。

我這輩子寫了快四十年了,寫了五百多萬字,也出了幾本書,但遠離文學,更很少寫散文,在我寫的有限的幾篇散文中,寫的較好的幾篇都是有病呻吟,如《湯峪河》,那是寫我的家,寫生我養我幾十年的家,這已不是有病呻吟,而是寫著寫著會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我寫的另一篇是發表在西安晚報付刋的《與死亡博鬥》,當時是西北民航局一個青年散文學會在《西安晚報》付刊開的一個專欄,叫《藍天奏嗚曲》,但我發現發表的文章中沒有一個寫在藍天奏嗚的,大都寫在地面的生活與感受,於是我提筆一下子寫了五六篇我在空軍當十五年殲擊機飛行員的生活與感受。什麼《空中跳傘》,《愛在藍天》,《夜航》等,其中一篇《與死之博鬥》發表後,時任《西安晚報》付刋主任,主編這次散文的商子雍老師給我打電話說,育海,此次徵文的一等獎非《與死亡博鬥》沒屬。但當真正評獎時,《與死亡博鬥》則只得了一個三等獎。評獎結束,商子雍老師不無遺撼地在電話裡告訴我,民航局領導說,此次評獎,一等獎,二等獎必須是民航的,因為徵文是民航局主辦的。因此我的《與死亡博鬥》最終只獲第三名的第一名,但商老師又告訴我,民航局的領導又告訴他,開頒獎大會時一定要把宿育海先生請來,而且要上臺講話。於是我和商子雍老師一塊參加了那次頒獎大_會,並上臺講了話。

不論是《湯峪河》,《桃花嶺》,《咖啡與茶》還是《與死亡博鬥》等外界認為寫的好的散文,獲過獎的散文,還有我參加市委宣傳部與高新區管委會聯合承辦的《高新區十年》散文隨筆徵文獎中我獲得一等獎的作品,《一個市民眼中的高新區》,我以為這些作品都是醞釀了很久才寫,而不是無病呻吟,特別是我那篇《與死亡博鬥》的散文,是我十五年飛行生活的凝結,是用生命換來的這篇文章,我在文中第一句話就寫,在日本,人們把殲擊機飛行員稱為活著的烈土,這句話使很多人感動。更使我的許多空中戰友看了流淚。

《荷塘月色》讀後感3

國小的時候,我就讀過朱自清的散文集,其中的《背影》、《匆匆》、《春》等作品都是我喜歡的。尤其是《荷塘月色》一文更令我愛不釋手,我幾乎背下了文章的每個段落。暑假,當我走進清華大學,再次捧讀先生的這篇抒情散文時,竟感到自己離朱自清老先生那麼近,心裡也頗不平靜。

那天,我依舊和媽媽來到清華園,坐在池塘邊我拿出朱自清的散文集,輕聲地為媽媽朗讀《荷塘月色》。“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似乎覺得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作者一邊獨處,一邊欣賞美麗而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一陣微風吹過,淡淡的荷花香也令我為之一振,放眼望去池塘中那一大片盛開的荷花,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嫵媚動人。

我彷彿又聽到了作者的聲音“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作者用光與荷花為讀者呈現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栩栩如生,淋漓盡致。我不僅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而且還置身其中,我陶醉了。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朱自清在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朱自清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篇文章中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現實生活的厭惡和憎恨。他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奮發向上。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使人暫時忘記憂愁,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拉進了我和作者的距離。希望以後我再與荷塘相見時,已能真正讀懂作者不寧靜的內心了。

《荷塘月色》讀後感4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為光輝絢麗的文章,應屬於他的抒情小品。而這之中,我偏愛於荷塘月色。沒有皇家園林之富麗堂皇,沒有江蘇園林之人間天堂,亦沒有杭州西湖之鬼斧天工,有的只是寧靜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它之所以那樣使人百讀不厭,就在於作者以飽蘸著感情漿液的彩筆,情景交融地抒寫了他特定時期的心緒。優秀畫家善於運用不同的色彩,表現不同的情緒。隨著表現喜怒哀樂心曲的需要,朱自清巧妙地給自己的作品塗上或濃或淡或暖或冷的色調。因此,此文設色淡冷、籠罩著感傷,寂寞的氣氛。

此文作於1927年7月。這年春天,使中國天空佈滿了烏雲。對此,朱自清曾評論說:“近來廣州的事變,殺了那麼些人,燒了那麼些家屋,也許是大恐怖的開始吧!”他不滿黑暗現實,但對革命力量還缺乏認識,看不清前進的方向。“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罷了。”“那裡走”這個問題,“只要有些餘暇,它就來盤踞心頭,揮也揮不去。”在這種心境下寫的《荷塘月色》,就抒發了作者彷徨、煩悶的情緒。

作品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開頭,既揭全文之旨,又設計了整篇的感情色調。作者先描寫荷塘小路的幽靜自己月下獨行僻徑,“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這種“獨處的妙處”,反映了朱自清企圖超脫現實的心情。風致的荷葉,潔白的荷花,飄香的荷塘,寄寓著作者潔身自好、不與反動勢力同流合汙的志向。荷葉下面脈脈的流水,何嘗不是朱自清的脈脈情思?不能朗照的月光,與作者內心的愁緒相交織,組成一曲和諧的旋律。

作者還由眼前的'荷花,聯想到古詩中描繪的江南採蓮的熱鬧場面。思古是為了當今,他真正惦記的還是自己生活過、戰鬥過的南方,那個有著他的回憶的地方。朱自清為什麼“惦著江南”?他在寫過《荷塘月色》後,曾說過一段話:“在北京住了兩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過去。要說福氣,這也是福氣了。因為平平常常,正像‘糊塗’一樣‘難得’,特別在這年頭。但不知怎的,總不時想著在那兒過了五六年轉徙的生活的南方。轉徙無常,誠然算不得好日子;但要說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時候容易深切的感著。”在白色的恐怖的年頭,作者深感事態炎涼,因而特別嚮往過去在南方生活的人生味。“惦著南方”同樣反映了朱自清不滿現實而又找不出路的苦悶情緒。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如此美麗的荷塘月色,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朱自清的筆下永生。

《荷塘月色》讀後感5

第一次接觸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我的高中時代。

記得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津津有味地領誦著散文中的句子,同學們嘴裡卻沒有味道、機械式地跟讀著,而我的思緒早已飛到九霄雲外,一會兒顧盼著操場上舞動的人影、一會兒似乎嗅到了學校外面巷子裡的美食,真是哪裡熱鬧想往哪裡竄,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年紀啊!

許多年後,再次拜讀先生的這篇美妙散文,又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荷塘月色》開頭這一句話瞬間拉緊了我和文章之間的距離,因為我的內心也是很久都沒有尋到一片應有的寧靜。在這個高速發展的年代,大多數人應該和我一樣感同身受吧!

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跟隨先生的腳步尋找這一片寧靜,盼望著走進這夜下的荷塘月色。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先生專門避開吵鬧的人群、趁著妻兒漸入夢鄉,“悄悄地”去邂逅美妙的月色。對比自己對的生活感受,“悄悄地”一詞略顯無奈與珍惜——悄悄地避開熙熙攘攘的世俗、悄悄地走進真實的自己。

從出門到荷塘的路上,先生一個人邊走邊想,漸漸地忘卻了白天的煩心事,和美妙的'月色融為一體,於是感慨道“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人。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是啊,一個人、一條曲折的幽僻的小煤屑路、一輪淡淡的蒼茫的月、一路上蓊蓊鬱鬱的不知道名字的樹,怎能不讓人忘卻社會的紛擾、工作的壓力、妻兒的呢喃、內心的掙扎?

接下來,我全身心地沉迷到先生筆下的荷塘月景:荷葉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葉子中間的白花,像嫋娜起舞的少女;未開的花骨朵兒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多麼美妙的荷花,多麼美妙的月色!

不僅如此,先生緊接著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勾勒出一幅有樹、有山、有月、有荷塘、有蟬聲與蛙叫的美妙畫面。

先生不愧為貫通古今的文豪,從眼前的美景穿越時空,彷彿看到了古代採蓮的少年女子們蕩著小船、唱著豔歌、相互嘻嘻的光景。同時也想起了《西洲曲》裡的句子“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古代的兩幅畫面,一動一靜,形成鮮明的對比,我想先生會更喜歡後者——把採蓮的小船划進高密的蓮葉叢中,形成自己的一片天地;更甚者,酌一壺清酒,追尋古人的放浪不羈、豪情壯志。

不知不覺之中,先生已經回到自己門前,又回到了現實世界。夜遊結束!我也走出了先生筆下的荷塘月色,內心尋得了一片寧靜:往事不堪回首,昔情莫再流連;生活本不易,且行且珍惜!

《荷塘月色》讀後感6

第一箭射在大門上,大門立即被射開?又是吹氣球,又是塞雞蛋,又是製作降落傘,同學們忙得不亦樂乎。只聽一陣歌傳來:花孔雀,好傲慢,好自不量力,致志說到到,還想不樹砍.....她氣極了,大聲喊到:煩...人......。你想認識她嗎;"小浩一聽,馬上用憤怒的眼神看著我,我不去理會他,老師在黑板上寫了許多題,小浩一道也沒有寫,還在那裡看小人書,老師偶然扭回頭看見他在看書,因為他是領導的兒子,老師沒有沒收他的書,小浩越來越膽大了,還敢踩小紅的桌子。

看了這本《荷塘月色》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篇和書名一樣的散文也叫《荷塘月色》,寫的是朱自清先生夜晚出來散步,走到了荷塘邊,欣賞荷花、葉子和月色。之後,又想到了寫荷詩。“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讀著讀著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隨著波動起來。朱自清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描寫了一個寧靜,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和清冷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人靜時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他覺得自己是個完全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裡要做的事,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走著走著,我彷彿看見了荷塘,“那田田的葉子,白裡透紅的荷花上閃著亮光,零星地點綴些白花......”風中的花香,肯定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之上,簡直就是月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而我便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深深陶醉......這篇文章寫得很美,尤其是對荷花、葉子以及月色的描寫,以人心曠神怡,久久不能忘掉。每次,我讀完以後,覺得好像學到了什麼人也不知道的知識。每讀一遍,都是那麼愛不釋手,彷彿手裡捧著金子似的。文章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這篇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讀完了著本書,讓我想起了《西洲曲》裡寫到: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如清水。這首散文好像把我們帶到了那裡和作者一起欣賞那美麗的景象。

《荷塘月色》讀後感7

書已經合上,但我的心仍被文章陶醉著,被那優美的文字牽動著。忽然間,眼前出現了一條幽靜的小路,一叢蓊蓊鬱鬱的樹林,一個蒼茫的荷塘。就在這,一輪明月懸上了枝頭,幾顆明星瀉入了波痕,一片詩情畫意的光景。漫上鄉間小路,朱自清哼著眠歌,享受起那無邊的荷香月色……

“那田田的葉子猶如亭亭舞女的裙子;那星星點點的白花嫋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彷彿一粒粒明珠,又似碧天裡的星星,還如剛出浴的美人。”我想:像這耐人尋味、匠心獨運的比喻句,只有散文大師朱自清才能描繪出來吧!他把荷葉稱之為裙子;把白花比作為明珠、星星和美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的碩大和白花的嬌美。讀著讀著,眼前便浮起一幅美麗的.畫卷:接天蓮葉碧綠、婀娜,白花嬌美、可愛。遠處不時拂來絲絲清香,在夏夜的醞釀下散發出誘人的凝碧的香氣。在這寧靜的夏夜更讓人回味無窮。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去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不錯,不寧靜的夏夜裡,冒出一點兒神祕的色彩,這就是夏天的韻味。好一個別具一格的“落”字,好一個耐人尋味的“落”字,好一個不同凡響的“落”字。它把樹木倒影的輕柔表現得淋漓盡致。又一個妙字——“鬼”,經過它一個恰當的比喻,夏夜那種陰森、神祕的氣氛又被渲染得妙不可言。

“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是啊!彎彎垂柳的倩影婀娜多姿,在皎潔月光的伴照下,可顯得迷人。那倒影瀉在荷葉上,宛如一幅美妙絕倫的水彩畫似的,小巧玲瓏,惹人喜愛。在靜謐的月色下,偶爾傳來幾聲蟬鳴和蛙嚷,也為寧靜的夏夜塗上了另一番色彩,點綴了另一番韻味。欣賞月色之餘,聆聽那叢林交響曲,也甚是愜意。經過朱自清的動靜結合,夏天的氣息更是豐富多彩,變幻莫測。

看看朵朵嬌豔的荷花,定讓人想到六月採蓮戲水的歡樂。朱自清曾說梁元帝寫得妙:“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益鳥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來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朱自清大師能夠積累起這麼優美的古詩,且靈活運用,有此真知灼見,不愧為中國的散文巨匠啊!

吸引我的,不僅是那優美的語句,更多的是朱自清大師那佈局的精妙。本文朱自清由心裡頗不寧靜,才到荷塘欣賞月色,其中,他看到了碩大的荷葉和嫋娜的荷花,同時還觸景生情,想到了六月採蓮的喜悅。全文語句優美,一片詩情畫意的景象。另外,適當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引用名家的詩詞,正是文章畫龍點晴之筆。

我又情不自禁地翻閱文章,來品味這一篇佳作,眼前仍是荷塘美麗的月色,耳邊響起陣陣蟬鳴、蛙嚷,還中那採蓮戲水的歡雀:“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哪!

《荷塘月色》讀後感8

路上只我一個人,揹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裡可以約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豔歌去的。採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採蓮賦》裡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jū)。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裡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荷塘月色》讀後感9

國小的時候,我就讀過朱自清的散文集,其中的《背影》、《匆匆》、《春》等作品都是我喜歡的。尤其是《荷塘月色》一文更令我愛不釋手,我幾乎背下了文章的每個段落。暑假,當我走進清華大學,再次捧讀先生的這篇抒情散文時,竟感到自己離朱自清老先生那麼近,心裡也頗不平靜。

那天,我依舊和媽媽來到清華園,坐在池塘邊我拿出朱自清的散文集,輕聲地為媽媽朗讀了《荷塘月色》。“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似乎覺得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作者一邊獨處,一邊欣賞美麗而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一陣微風吹過,淡淡的荷花香也令我為之一振,放眼望去池塘中那一大片盛開的.荷花,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嫵媚動人。我彷彿又聽到了作者的聲音“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作者用光與荷花為讀者呈現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栩栩如生,淋漓盡致。我不僅僅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而且還置身其中,我陶醉了……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著光,但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但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雖然我很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朱自清在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述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透過對傳統的“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完美新生活的情緒。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能夠想,什麼都能夠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裡必須要做的事,必須要說的話,此刻都能夠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朱自清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篇文章中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對追求完美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現實生活的厭惡和憎恨。他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完美的生活環境中,更就應好好的珍惜此刻的生活,努力學習、奮發向上。荷塘月色的美麗能夠使人暫時忘記憂愁,對完美生活的憧憬拉進了我和作者的距離。期望以後我再與荷塘相見時,已能真正讀懂作者不寧靜的內心了。

《荷塘月色》讀後感10

《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是按照作者的觀察順序寫的,先略寫了沿著荷塘小路的景色,再分別詳寫了荷塘四面的景色,最後寫的是作者的聯想。我最喜歡的是第四、五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寫了荷葉荷花的靜態美和動態美,第五自然段則著力寫月色。

第四自然段中的荷花與荷葉正如一幅典雅的水彩畫,濃濃淡淡的呈現在我們眼前。先是寫荷葉的密,“田田”一詞形象地勾畫出了葉子生長的繁茂;又寫荷葉的美,把葉子比作舞女的裙,生動地寫出了葉子的大和它優雅的姿態。隨後注意力轉移到葉子間的花,“零星”一詞顯示出花是疏散地開著的,和茂密的葉子形成對比,疏密結合,使畫面更具體。之後用了兩個擬人的詞語,“嫋娜”一詞寫出荷花柔弱、亭亭玉立的樣子;“羞澀”一詞寫出荷花含苞待放的樣子。又用了三個比喻句,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和出浴的美人。明珠的特點是璀璨珍貴的,星星的特點是明亮疏散的,出浴的美人是美麗清新的,作者的三個比喻寫出了荷花的珍貴、疏散和清新。

接下來作者寫了荷葉與荷花的動態美。微風吹過,接天的蓮葉漾出了碧綠色的波浪。“像閃電般”突出了這道綠色的波浪動得很快,同時也說明荷葉只是微微顫動了一下。微微的顫動就會有一道綠色的波痕,足見荷葉的多和密。作者通過這一動態描寫巧妙的和前述荷葉靜態描寫結合起來,動靜結合,勾勒出了一幅優美的.畫面。在這一段中,作者還寫了荷花的清香,用了通感的手法,把花香比作渺茫的歌聲,讓人感到這縷香氣是深遠、幽靜、飄渺、高雅的,符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品質。

荷塘裡有荷花,荷塘上有月光。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把月光比作流水,突出了月光清柔、明澈的特點。“瀉”字寫出了月光照在葉子和花上,彷彿是一汪泉水在緩緩流動,把月光點活了。池塘裡,層層的荷葉、薄薄的青霧、皎皎的明月,交相雜糅形成了朦朧的景象,這是實寫。“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這句寫出了月光的潤澤,而牛乳是白色的,也可以想象到月光灑在葉子和花上散發出的淡淡乳白色的光芒。作者又把這個美景比作籠著輕紗的夢,則又是虛寫,和前面的實寫相對照,虛實結合,可以讀出這幅景象的輕盈,夢幻,空靈。“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這一句十分生動地寫出樹影投在荷葉上參差斑駁的樣子。之後,作者再次用了通感的手法,把光與影比作樂曲,寫出了月光和樹影的錯落有致。這裡著力寫月色,但處處又不忘荷塘。

作者寫月色是荷塘裡的月色,寫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處處緊扣主題,用動靜、虛實、修辭、通感等手法,使整個畫面有立體感、滲透感,色彩均勻悅目。文章中透出一股神韻,氤氳著一種濃郁的詩意。

《荷塘月色》讀後感11

今天,我又一次捧起《美文集》,品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那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

老師說:經典文章必有雋永之處。但儘管老師點點滴滴講得很透,自己字字句句背得爛熟,那也是“組團遊古蹟”――知道名勝典故的多,頓悟美景佳處的少。不“咂摸”、“細嚼”、“慢嚥”是絕難體味到它那舌底生津、齒頰留香滋味的。其實無需再談作者如何以景色描寫寄託著自己的真情實感,也不必贅述他對語言的巧妙運用。更不用感嘆於文章比比皆是的比喻、通感、疊字等文法典範。我讀《荷塘月色》,品出最多的是文中“三氣”――厚重的“氣韻”、攝神的“氣度”和難忘的是“節”。

比如讀到:路是幽僻、寂寞的,月和雲是淡淡、朦朧的,樹影是參差、斑駁的,樹色是陰陰的,遠山是隱隱約約的,而蟬聲與蛙聲雖然熱鬧,但卻與“我”無緣;接著又想到古人採蓮的盛況,惦起江南,感慨頗多。如此等等,文中的月色既不像江南的清新婉約,又不是塞外的蕭殺悲涼,這樣的韻味、這樣的手筆,“寫的”一波三折、“讀的'”一詠三嘆。

再讀到因“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引出去荷塘,賞塘中月色,進而引出江南採蓮的舊俗,令“我”惦起江南,最後又回到家中。從情到景,復又歸情,是記遊,又是抒情。作者卻寫出了思緒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的感情經歷。心緒不寧地散個步、又融於平平靜靜的一段景。這般以靜飾鬧,正是舉重若輕的氣度。讀到“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繪出了淡月輝映下荷的美質。“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以聽覺、嗅覺、視覺相互通感穿雜,令人思維跳躍,聯想翩翩。這般以鬧飾靜,又是種舉輕若重的氣度。雖不是史家的如椽巨筆,但也如金石家的從容排程,無論陽雕陰刻,縱橫捭闔間大師氣度躍然文中。

而文章讀來最為難忘的是氣節。在中國人眼中,月亮寓意著思鄉、團圓、慰藉、溫柔等等,溫馨而純潔。荷花更是以“出汙泥而不染”的節操成為名士氣節的象徵。由此想到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檔案上籤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黨配給的美國麵粉。”可以想到作者心緒不寧下的走走,卻為何對“荷塘”、“月色”情有獨鍾,這與骨子裡的寧折不彎的風骨是有淵源的。

所以,品味《荷塘月色》,就要品出個中的三氣滋味。如果把它比作畫,切勿濃墨重彩,還是淡筆輕勾,水墨淋漓的好,比作書法呢?碑隸太拙重,行草太張揚,最好是蠅頭小楷才顯得精緻,如是詞曲,琴瑟喧鬧了些,二胡幽怨了些,最貼切的還是雨中那一縷笛音。

《荷塘月色》讀後感12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七年級開始就學到了他的文章,一開始為他的人品經歷而折服,在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卻實實在在的從內心深處敬佩了起來。

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文眼”:“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他想借遊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幾句平實的話語,巧妙地引人了主題。

隨後作者在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可一切都只是“覺得”。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但也只有“現在”。時間與感官的衝突,矛盾卻又合理,看似喜實則悲,讓人不禁從內心感到一種寂靜的荒涼。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相互交織,讓讀者不經意的將自己融入了那月色下的荷塘。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繁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幾句淺淺淡淡的疊詞,卻把景色深深地映進了人的心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到此戛然而止,但我卻久久未曾合上手中的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似乎被激起了一絲波瀾,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自然是無比美麗的,字字句句之間無不流露著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憧憬。但是閱覽全篇之後,再細細回味,似乎又不止這麼簡單,我的心中感受到一種深刻的悲傷,有時越純潔美麗的景色,反而越能襯出人心裡的痛苦。或許作者,一開始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荷塘月色》,不知作者賞的是荷塘中的月色,還是月色中的荷塘,抑或是人心中深處那難言難寐卻又難以釋懷的苦衷。

《荷塘月色》讀後感13

近來我讀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首先我想到朱自清其人。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讀《荷塘月色》,我最欣賞的是意境美,朦朧美,那是清風靜謐,那分明是寧靜裡的心靈吶喊,濃濃的思緒。在我的印象裡,荷花是大方明麗的花,是亮麗爽眼的花,是適合扯一暴風與之一起的掛在陽光下的花。而在朱自清筆下,只有抑鬱、寧靜、蘊藉和甘醇。

這篇文章寫得很美,尤其是對荷花、葉子以及月色的描寫,以人心曠神怡,久久不能忘掉。似曾在夢中見過那在荷葉上滾動的露珠,那在皎潔月光下凌波搖曳的芙蓉。每次,我讀完以後,覺得好像學到了什麼人也不知道的知識。每讀一遍,都是那麼愛不釋手,彷彿手裡捧著金子似的。

荷的特色是潔,月的特色是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古往今來,荷花以它的清雅脫俗,獨步人間,以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節操“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古今中外,人們對月光的`淨潔、祥和更是永嘆不已。那麼荷與月交織在一起時,會是怎樣一幅美妙的境界呢?在《荷塘月色》中,雖然淡淡的喜悅中滲透著淡淡的憂愁,但無論是荷的清香、清雅,還是月光清靜、清幽,月下荷塘所蘊涵的那種淡泊明志、寧靜志遠的境界讓人為之陶然而動容。

《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此時,正值“四·一二”運動蔣介石背叛革命之時。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愛國知識分子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懷著這種孤獨苦悶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寫下了這篇文章

朱自清在自己的心境並不寧靜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在這瀰漫著竟爭硝煙的時代裡,如荷月般寧靜的人已經日漸珍稀了。現實生活是如此的渾濁不堪,就如荷塘中的淤泥一般,又有幾個能出淤泥而不染,如山泉般清澈呢?雖然競爭是時代的特徵,但保持一份坦然的心境與竟爭沒有必然的矛盾關係,人的精神境界的清和濁關鍵還在於人的情操和修為,人們可以在世俗生活的滾滾紅塵中苟延殘喘,也可以撥開濃霧,擁抱藍天。

讀《荷塘月色》,我擁有了一片美麗的荷塘,也認識了一位富有才華的教育家,一位多情孤寂的作家,一位富有愛國主義精神的革命家。願我們的心境如荷一般清純,蘊蓄淡淡的幽香,像月光一樣清澈,皎潔如霜,始終保持著一份清雅情愫,縱然在渾濁的淤泥中永遠清新曠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