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7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通用15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

1、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2、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3、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

4、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5、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6、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7、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8、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9、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10、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11、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1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3、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1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15、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16、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17、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18、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9、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20、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21、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

三國是眾人皆知的歷史故事,由羅貫中先生髮表。對於三國演義,大家肯定會支援劉備的國家(蜀國),恨吳國吧...(因為吳國的人殺了關羽和張飛,劉備好像也是被吳國的陸遜氣死的,因為在劉備報仇的晚上,陸遜燒了劉備七十萬大軍!當時吳國只有20萬左右)我來講解各國少數資料...

蜀國:由劉備建立,先主劉備,後主劉禪(阿斗)。丞相:諸葛亮(以前是軍師,劉備稱帝建立蜀國後封他為丞相);五虎上將:隊長關羽,副隊長張飛,隊員:趙雲、馬超和黃忠;將軍:魏延、王平、馬謖、馬岱、王匡、關平、張苞、關興(關平的哥哥)、廖化、張嶷、夏侯霸、姜維(被人們稱為麒麟兒、火鳳凰等)、張翼、高翔、馬忠等其他名將;軍師:諸葛亮(前任的,後被封為丞相),龐統,36歲死於落鳳坡,簡單說死於亂箭之中,徐庶,第一任軍師,因母親被曹操抓,只能投奔曹操,後來他母親自殺,徐庶用計逃脫...其餘的不清楚,蜀國能幹的人講清楚了。

魏國:由曹操建立,先主曹操,後面是曹丕,接下來是曹睿,然後是曹芳,最後司馬炎統一全國,他廢魏建普。丞相:無;五子良將:張遼、徐晃、樂進、于禁、張郃。將軍:許褚、張魯、曹真、曹仁、夏侯淵、曹休、夏侯惇、夏侯恩、典韋、李典、蔡瑁、蔡和、蔡中、鄧艾、鄧忠、鍾會、陳泰、張虎、孫禮、高覽、龐德、秦棋、韓浩、韓琦等;大都督:曹真,副都督:司馬懿;軍師:奉孝、司馬懿等。

吳國:由孫堅創造,然後是孫策,接著是孫權,後面是孫亮,最後是孫浩。都督是: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將軍有:程普、周泰、黃蓋、甘寧、張紹等(由於東吳缺少人才,所以必敗無疑),軍師就和都督差不多。

我的資料已經夠足的了,你喜歡哪個國家呢?我個人喜歡蜀國。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

劉備、關羽和張飛在桃園中結拜為三兄弟,從此情同手足,產生了一段不可泯滅的友情。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一個真正的好朋友是多麼重要。

我就有那麼兩位好姐妹,我們三個從幼兒園小班起就成為好朋友。上國小時分到了不同的學校,但在節假日我們還會聚一聚,我把讓我與她們玩看作是爸爸媽媽給我的最高獎賞。我們的友誼從我三歲時一直保留到現在。至今,已有將近8年的時間了。這長久的友誼對我們來說是多麼可貴啊!我們的友誼是來之不易的。早些年在一起玩耍時,有時會發生爭執。近幾年因為比較少見面,所以也就很少吵架了。當然,也因為我們都逐步長大了。

雖然我們沒有結拜,但我希望我們的友情像劉備、關羽和張飛的一樣深,成為永遠的好姐妹。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4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水滸傳》這部書。

《水滸傳》是施耐庵所著,裡面刻畫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位好漢。全書共一百二十回,第一位出場的好漢是九紋龍史進。全書講述了宋代宋江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揭示了當時官府的黑暗,奸臣當道,使天下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宋江一行人開始起義,反抗朝廷,後來,宋江一行人受朝廷招安,征討賊寇,最後,在征討方臘時,那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們卻一個一個倒在了血泊之中。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梁山好漢的忠義;看到了朝廷的黑暗;看到了奸臣的陰險;看到了皇帝的昏庸無能……一時間心中難以平靜。

武松打虎,林沖棒打洪教頭等情節讓我難以忘懷。還有一個情節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在宋江等人為救盧俊義時,遇見關勝,關勝能當萬夫之勇,衝殺梁山兵馬時,他看見梁山的嘍囉兵們用自己的生命來守衛那“替天行道”的大旗,關勝深受感動……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看了三國,可能很多人都會鍾情於曹阿瞞,我也是他的粉絲一枚。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小小年紀,便被知人之士許邵斷言: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想必,這也是羅貫中對曹操一生的褒讚,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說成是能臣或奸雄,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破黃巾,殺董卓,戰呂布,平定漢中地,攜天子以令諸侯。

他的戰謀與勇氣是一方面,胸懷大器又是另一方面。不管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老當益壯,還是“周公吐甫,天下歸心”的雄心壯志,他願一展巨集圖,招募天下“青青子衿”,還他星漢燦爛,九鳳呈祥。

有時候想想,若他不生在這魏蜀吳的夾縫中,不在這烽火連天、腥血橫流的亂世中,他是否會掀起不一樣的色彩?

但時代是英雄的棲息所,英雄是時代的炫彩者。

或許,曹操生來就該在這血液權謀中成就一生的輝煌,留下後世幾千年的喟嘆。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6

《三國演義》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鉤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文中的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實在是常人所不能及。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表現了曹操的大度。而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裡的人物豐富有鮮明的特點,又給人啟迪,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各具神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書中雖有這麼多眾多的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家們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要角色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大加讚賞,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每一個人物都是那麼的活靈活現,不禁讓我們讚歎。

讀完後的第一感覺就是羅貫中不僅文筆好,智慧我想也超乎常人。就先說在他的筆下戰場是多麼的栩栩如生,讀者就像身臨其境一樣。每個人物描寫的都那麼飽滿,性格非常的突出。例如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其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心中“智慧”的代名詞……

不過你要是把《三國演義》當成歷史書看就大錯特錯了。歷史上實際沒有"過五關斬六將"這段故事,這是作者的藝術虛構,其目的是為了表達關羽不辭艱辛千里尋兄的忠貞之節和義勇之慨。儘管"過五關、斬六將"在邏輯上經不起推敲,但它卻符合聽三國故事而無暇辨別地理方位的廣大民眾的審美心理,天長日久,"過五關、斬六將"不僅已被人們接受,而且已經成為典故。我們只能說這就是羅貫中的才華吧。

如果問我你喜歡《三國演義》裡面的哪個故事?太多了,一下子回答不了吧。但我最喜歡的就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了。草船借箭:從諸葛亮趕下軍令狀,就能看出來他絕對是個做事情沒有把握是不會嘗試的人。我想劉備要是沒有諸葛亮,他很肯能戰勝不了疑心頗大的曹操。諸葛亮不僅是足智多謀還是個天文學家,要不說人家是神人呢!那我們來說說火燒赤壁吧。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諸葛亮是怎麼預測到風向會有變化呢?或許人家比天氣預報員還專業吧。

讀一遍《三國演義》原著,便有一次收穫。我現在的理解都是很淺的,要想真正的品味《三國》,感受《三國》要讀很多遍才可以呢。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8

新時代的揭幕人:袁紹

東漢末年,亂世紛呈,軍閥割據,歷史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新的時代,就是士族地主階級時代。為什麼歷史會選擇袁紹作為新時代的揭幕人?袁紹家族四世三公,作為袁氏家族的代表,袁功子風流倜儻,一表人才,自小就含著金鑰匙出身,在上流社會混得相當的好,身邊聚集了一批粉絲團,而這批粉絲團大都是上流社會中各名門望族的繼承人。因此,有著天時地利與人和的袁紹成為了新時代的揭幕人,然而接過接力棒的袁紹最終還是兵敗曹操,並沒有完成時代賦予他的光榮使命。袁紹為什麼會失敗,個人能力是一大因素,成長環境也息息相關。袁紹缺少寬廣的胸懷,不能夠真正的容納身邊的能人志士,為人剛愎自用,不夠理智。最後,身邊的人才一個個遠去,留下一批勾心鬥角的小人在身邊,終究難成氣候。

為什麼統一北方的是曹操

因為一部《三國演義》,曹操揹負罵名數千年,成為了典型的反面人物。三國演義畢竟只是一部文學小說,並不能夠客觀的反映歷史,有很多情節是作者用想象力虛構出來的。撇開這些負面評價,讓我們一起客觀的看看曹操。

曹操一開始的奮鬥目標確實是匡扶漢室,但隨著權利的與日俱增,他的野心也在一天天的膨脹,他的理想也慢慢的改變。於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架空漢獻帝,最後成為了揹負罵名的奸雄。

就個人能力而言,曹操確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傑出領袖人物。知人善任的曹操可以為了理想而忘卻個人的恩怨情仇,最典型的莫過於接受了張繡的投降。建安二年,曹昂隨曹操出征張繡,曹昂為救曹操負責斷後,與大將典韋一同戰死於宛城。哪怕張繡殺了曹操十分喜愛的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但為了統一大業而努力奮鬥的曹操最終還是接受了張繡的投降。

曹操具有領袖的恢弘氣度,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後,繳獲一堆信函,很多是自己屬下和袁紹私下的通訊,有人建議按著信函抓人。曹操說,袁紹強大時,我曹操都感覺難以自保,何況是那些下屬,於是一把火把信函燒燬,既往不咎。大氣的曹操換來的是人心和忠誠,這也是為什麼曹操身邊能人輩出的原因吧。

孫權作為外來戶應該如何生存

孫家的江山辛苦打下來後,靠著孫權艱苦守業,雖然吳國不是三國中最強大的政權,但他們把重心放在了守業,最後吳國反而成為了三國政權中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作為一國之主,孫權最理智的決定應該是聯合江江東氏族,一起為鞏固政權而努力。創業之初,東吳主要依靠的是外來戶打江山,周瑜、魯肅等人都是外來戶的傑出代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睿智的孫權明白了聯合地方氏族的重要性,於是把陸遜、顧雍等人安排在重要職位上,時間一長,江東氏族的世家子弟廣泛分佈於各大政府機關,守護東吳等同於守護他們自己的利益。江東氏族和東吳孫家變成休慼與共的革命夥伴。

劉備的一生很勵志:大器晚成

劉皇叔雖然頂著皇親國戚的身份,但一生卻是歷經艱辛,在奔波勞累中不斷的積蓄自己的能量,歷經艱辛,終於打拼出了一個蜀國。劉備的成功在於隱忍,一開始他只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光桿司令,根本沒有任何的話語權。但劉備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他的人格魅力也一直吸引著身邊的追隨者。劉備的一生很勵志,在他窮困潦倒的時候,也一直堅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匡扶漢室。一個有信念的人,內心才足夠強大,才能夠認真目標,為理想拋頭顱,撒熱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9

對於《三國演義》,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人喜歡看鬥智,有人喜歡看戰爭,有人喜歡看武將對戰,也有人為“誰的武力更高”之類的問題爭論不休。其實這類問題是很難說清楚的,三國時期名將如雲,有許褚、典韋等猛將,有張遼、關羽諸帥才,各人擅長的東西不同。在真正的戰場上,聰明的武將會以自己的長處攻擊對方的弱點,武力弱的武將可以靠拖刀計之類的小計謀斬掉強者,勇冠三軍的大將可能因為剛愎自用中了小人的暗算。對於影響戰果的各種因素,我們都應該有一定的分析。比如,大將張郃中了埋伏被諸葛亮射死,你不能說張郃的武力不如諸葛亮;再如,一出祁山時趙雲遇姜維,倆人單挑打了個不分勝敗,這樣似乎可以說倆人是平手,但彼時趙雲已經七十歲了,姜維還是個小夥子,咱又得考慮到趙雲的身體狀況問題。所以,對於三國武將的武力排名,需要排除很多制約因素,我覺得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對比原則:

一是年齡問題。咱們看書的人對於書中的人物常缺乏時間感,比如關羽,剛出道的時候是25歲,溫酒斬華雄的時候也不到30。對於一個武將來說,30歲正是身體素質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而戰場經驗也有了一定積累的階段,因而是武將戰鬥力的巔峰。關羽打的最後一次硬仗是在荊州與龐德單挑,兩百回合打了個平手,關羽說:“龐令名真吾敵手。”很多人以這句話為依據,認為二人是棋逢對手,但是大家都忽略了,關羽當時已經57歲,而龐德才30多歲。可以想象假如關羽處於巔峰時期,拿下龐德根本是不在話下的。所以,比較武力,應該將巔峰與非巔峰區分,非巔峰武將與巔峰武將打平手,則前者應算作勝出。

二是裝備問題。影響武將戰鬥力的因素主要是:武器、鎧甲和戰馬。典韋勇猛無比,所以張繡在對付典韋之前,先派胡車兒盜走了典韋的雙戟,影響了典韋戰鬥力的發揮,才將他殺死;關羽殺文丑時,騎的是超凡的赤兔馬,文丑以常理推測關羽的衝擊速度,結果出了差錯,被關羽腦後一刀,砍於馬下。呂布在下邳城被圍時也曾說:“吾有畫戟、赤兔馬,度水如履平地,有何懼哉。”可見,良好的裝備在戰場上是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的。但是這些裝備並不能與武將合二為一,所以,評判武將,應將外界因素去掉,一個超凡裝備過的武將和一個普通裝備的武將打平手,則應算前者落敗。

三是中計問題。計謀屬於智力的範疇,它可以是武將的能力之一,但不能與武力混為一談。諸葛亮出岐山時遇到魏國大將王雙,全蜀國的將軍沒有一人能敵得過。最後諸葛亮設下計策,由魏延偷襲王雙成功。這應該算諸葛亮傑出,算不得魏延武力高於王雙。大將張遼是在戰場上被吳國丁奉暗箭射傷,最後箭瘡迸裂而死,這屬於陰溝裡翻船,不是實力的體現,當然也不能算。

四是傷病問題。傷病可以嚴重影響到武將能力的發揮。吳國的大將甘寧死得比較冤枉,他出徵的時候染了重病,不料在退兵時被沙摩柯遇見,力不能戰,逃走時被射中頭部,死在富春江邊。這並不能說明“百騎劫魏營”的甘寧的真實能力。趙雲長阪坡一戰,殺得混身是血,人困馬乏,懷裡還抱著個阿斗,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張郃仍無法戰勝他,在這種情況下,趙雲應該算作勝出。

五是戰勢問題。當一場戰爭分出勝負的時候,由於大軍的潰退以及戰鬥信心的問題,敗方的武將會比較難以在單挑中取勝。這時,單挑的武將是處在不平等的位置上,所以,如果雙方戰成平手,則應算潰退的一方勝出。公孫瓚和袁紹在磐河曾有一戰,袁紹方的文丑帶兵殺得公孫瓚軍七零八落,這時趙雲出手截住文丑單挑,雙方戰了五十多回合不分勝負。在這種情況下,趙雲應該算勝出。

確定了以上幾個原則,武將的武力問題才可以有比較的可能。武將的武力排名只有在對戰中才看得出來,沒有交手的武將雙方則應以第三者作為參照物。下面以幾場大戰討論三國演義中幾個主要武將排名。

1。虎牢關之戰。當時,呂布30多歲,劉備也30出頭,關羽、張飛與劉備依次差三歲。書中說,張飛自己去戰呂布打不過,加上一個關羽才打了個平手,把劉備算上去,才將呂布打退,毋庸置疑,巔峰時期的呂布應當算是三國中武力第一人。有人說張飛年齡太小,戰場經歷不多,那麼還有另一場戰爭可以參照,那就是張飛和呂布的徐州單挑,那時張飛30歲左右,正值巔峰,而呂布已經40了,早過了巔峰時期,兩人依舊打了個難解難分,可見呂布的確是強於劉關張的。

2。長沙之戰。關羽戰黃忠,兩人共打了兩場,第一場黃忠戰敗,原因是黃忠的戰馬失蹄,將黃忠掀翻在地。第二場關羽戰敗,黃忠用箭射中了關羽帽纓,關羽知趣地退走了。兩場戰鬥都打到兩百回合以上,若無意外事故,雙方是勢均力敵的。但當時關羽40歲左右,手拿青龍刀,跨下赤兔馬,而黃忠是60多的皓髮老將,不但已經過了巔峰,簡直都進了衰老期了。所以要說黃忠比關羽武力更強,想必沒人會有意見。

3。葭萌關之戰。這次是張飛戰馬超。這是一場耐力之戰,兩人白天打了一天,馬都累了,人還不累,換了馬接著打。天黑之後,點上火把繼續戰,始終不分勝負。最後劉備動了愛才之心,加上與馬騰有過衣帶詔的交情,所以下令暫時休戰。這個時候,馬超與張飛都已經過了巔峰時期,張飛奔50了,馬超也快40歲,考慮到年齡的差距,張飛應當比馬超略勝一疇。

4。白馬之戰。這場戰役可以對比漢將與曹營諸將之間的實力。在關羽斬顏良之前,顏良曾大發神威,先後斬了宋憲、魏續,並打傷了徐晃。最後顏良被關羽一招斬掉,雖然是因為缺少防備,但兩將正面交鋒,一招就被殺,怎麼著也說不過去。所以可以得出結論,關羽強於顏良,而顏良又強於徐晃。

5。許褚裸衣鬥馬超。這場戰役發生在長安西部,兩人陣前先是騎士一般長槍對大刀,後來許褚不斯文,光著膀子上陣,丟了刀,扭斷槍,兩人撕扯下馬,打得跟混混一般。由於書上記載不詳,我們無法知道許褚的年齡,姑且將二人算作同一梯隊。許褚和典韋年輕時曾有過一翻較量,兩人也是打了半天,不分勝負,所以,馬超、許褚、典韋三人武力相當。

6。神亭嶺之戰。這一年,孫策二十歲出頭,太史慈比孫策大9歲,正值巔峰時刻。兩人騎馬交戰二百多回合,不分勝負,後滾下馬撕打到晚上,也是不分勝負。但是當兩人滾下馬來的時候,“策卻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短戟,慈掣了策頭上兜鍪”,顯然,在步戰中,太史慈更被動一些。而且太史慈自二十歲出道與劉關張合力解救北海城以來,他的作戰經驗比孫策豐富得多,在神亭嶺之戰中沒能取勝,只能說孫策微勝於太史慈。

7。編外名將。有一些武力也很高的將軍,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都是一代名將,但他們更長於帶兵,很少有一對一的硬仗表現。三國後期的文鴦出生太晚,沒有與三國前期的名將們一較高下。但他曾單槍匹馬闖入由兩百名魏將組織的戰陣,槍挑鞭打,殺了數十人,假如早生六十年,當是呂布關羽的對手。吳國自來都以戰略取勝,如丁奉、徐盛、蔣欽、淩統等人都只在對陣時帶兵衝殺,單挑功夫沒有體現出來。丁奉90歲的時候還能“雪中奮短兵”偷襲魏營,年輕時肯定也相當了得,但是在諸葛亮祭風之後,他和徐盛兩人去追殺孔明,想被趙雲一箭射斷帆纜,嚇得面無人色,可見東吳諸將在個人武力方面並沒有突出的人才。

根據各種對比,可以得出以下排名:

第一梯隊:呂布、黃忠

第二梯隊:關羽、趙雲、張飛、孫策

第三梯隊:馬超、許褚、典韋、太史慈、張遼、張郃、孟獲

第四梯隊:文丑、徐晃、龐德、顏良、甘寧、魏延

這種列表不全,因為三國中的名將實在是太多了。比如劉璋手下的嚴顏、張任,武力都是非常高的,最起碼應與魏延水平相當,但是他們都沒有與名將打過比較有說服力的仗,所以不敢列出。諸葛亮治蜀時期,魏國大將王雙曾連挑蜀國四員上將,但當時蜀國的將才太缺乏了,連當年給黃忠當牙門將的陳式都成了大將軍,所以王雙的武力就沒法得到承認。魏延是蜀國五虎將之後的第一猛將,劉備入蜀之後,曾讓他獨力鎮守漢中,可見他是智勇兼備的人才,但他生前挑戰過的名將實在不多,真正實力沒有辦法界定。最可惜的是孫策,17歲就曾一回合殺兩將,人稱“小霸王”,但是年少氣盛,遭人暗算,尚未達到能力的巔峰便於26歲英年早逝。若再給他幾年成長時間,應當是飛將呂布的敵手。

其實,僅僅以武力高低為大將們排序,只是後人的一種娛樂內容。誰都知道真正的將軍不是僅靠武力就能打天下的。在戰場上永遠都有一種法則,那就是,武力從屬於戰術,戰術從屬於戰略。縱觀三國演義裡的各場大戰,勝敗的決定性的因素都是統帥的智謀,而不是某個武將殺人水平。因為一個人的武力是有限的,呂布夠強,仍被曹操吊死在白門樓上;孫策人稱霸王再世,卻被許貢的家客暗殺;王雙英勇無敵,但是諸葛亮一個小埋伏就把他幹掉了;文鴦以一人之力抗二百魏將,最後還是要投降。以武力取得戰果最大的應當是關羽,他水淹七軍,擒于禁,殺龐德,直打到離許昌兩百里遠的地方,嚇得曹操要遷都。這應該算是三國中一個武將所獲取的最大成就了,可他仍然被吳魏聯合的大戰略奪去了性命。可見,武力永遠不可以作為唯一的依靠。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者從開篇詞,中心句,拉開了東漢末年那一段巨集偉,悲慘,壯烈的那一段歷史。

雖有陳壽先著《三國志》但絲毫不影響羅貫中將這一段歷史改編成一篇同樣充滿軍事,戰爭,情感,心機,商業的多方面的小說融合三十六計,古陣法,現兵法等等,光講不行,人物,事件,手法,才是如何成為四大小說的重點。

”得民心者得天下”劉備最常說的一句話,正是因為這句話,他的行動,能讓百姓歸心,能讓臥龍,鳳雛盡為他所用。曹操有我寧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傷透多少人心,但劉備敢與他說反,”寧天下人負我,我也不負天下人”,寧日行十里也不棄百姓於不顧,所以百姓願意跟著他。因為他待手下好,思賢若渴禮賢下士,三顧茅廬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能讓諸葛亮和手下諸位將領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我覺得諸葛亮要這樣是因為劉備,自他加入劉備集團,守的就是仁義,才使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切皆因他的仁愛。

曹操,一位飽受爭議的人物,說他是小人,那也說不上,因為那些只是片面之處,但說起陰險,也是真的,像與袁紹血拼時,因為糧食不夠,使他斬了糧官,以壯軍偉。足以看出曹操本人是如何陰險。曹操雖說是謀士極多,但是很少見他們表現過。百家講壇把賈詡誇得多厲害,可是赤壁慘敗,渭水三戰,奪船避箭,割須棄袍時,都不知道他躲哪去了。

郭嘉說得似乎很有大謀,只是英年早逝,只在最後為剷除袁紹的苟延殘力立了點功,不可稱強。在早期北方戰場,破袁術,擒呂布,攻徐州,敗袁紹,運用外部勢力為自己創造優勢,可都是他自己的謀略呀!但足以肯定曹操是一位頂尖人物。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1

《三國演義》被譽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不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寶,也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傳統歷史的寶貴資料,是中國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這個暑假,我認真地看了這本書,雖然有點難懂,但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通過好書導讀課,讓我對這本書有了些許瞭解。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各方豪強擴充武力,搶奪地盤,造成了民不聊生。裡面有許許多多的人物,這些人物性格特徵鮮明,有“智絕”的諸葛孔明;有“義絕”的劉備;有“奸絕”的曹操。他們為了爭奪天下,統一天下,用盡心機,機關算盡。人物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他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創下了許多以少勝多的故事,如:空城計,著名的赤壁之戰等等,一直到現在還被人們津津樂道。

讀完這書,讓我看到了那時的老百姓生活艱難困苦,國家分裂,戰火紛飛,而我們現在的生活安定幸福,祖國統一繁榮。我要加倍珍惜現在的安定生活,愛家愛祖國。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

寒假中我和爸爸讀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取材於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一義開始,一直敘寫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亡為止,差不多整整一個世紀。書中描寫了很多英雄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一身正氣的趙子龍等。同時也塑造了曹操等一批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在書中描寫了大量的戰爭場面,很多戰爭理論在以後的戰爭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這篇文章真實的描寫了當時的歷史狀況,順應了當時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潮流。

其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使我最受啟發,諸葛亮利用他的聰明才智,以最小的代價換取了最大的利益;書中詳細描寫了借箭前的準備;活動,以及在借箭過程中諸葛亮的耐心、細心以及他藝高人膽大的聰明才智。而通過描寫他人的害怕焦急的心理更加襯托出了他的聰明才智。生動鮮明的刻畫了他的性格特 徵。使他的形象在後人的 眼中變的更加偉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3

比起四史之一《三國志》,小說《三國演義》雖然缺乏歷史的嚴密性,但他把一位位英雄形象藝術化,將他們的個性更加延展開來,讓讀者印象更加深刻,回味無窮。所以如果有人問我更愛哪一本,我一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三國演義》。

愛他,不僅是愛他有名的戰爭寫法,更愛其中數不盡的愛恨分明的真正的英雄;愛他塑造的辯舌施計的`文臣儒士,也愛他描寫的舞刀弄槍的壯士猛將;愛那割據一方的君主,也愛那竭力盡智的群臣。

總之,翻開了這本厚厚的《三國演義》,就看到了滾滾長河向我湧來,山河破碎的畫卷裡,展現了無數英雄的豪情壯志。他們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或統領,或被統領,一起為天下一統作為著。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嘉言懿行,抑或是勾心鬥角、追名逐利,都吸引著我的眼球,讓我欲罷不能。

這引人入勝的筆法竟讓我有時忽然忘了這是莊嚴的歷史譬如赤壁之戰,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東吳,諸葛孔明舌戰群儒,智激周瑜抗曹,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書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人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地敘述完了這巨集大的戰爭。

從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到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感覺就像一場夢,在這夢中,劉備幫我推著農車上坡,趙雲單騎救了我的性命,我還那襁褓中清清楚楚地聽見了他在敵陣中鎮靜的心跳,你可能說我發了痴,但是我真的猶如身臨其境,那張三爺的咆哮使我震耳欲聾,赤壁滿江的大火順著東風燒得夜如白晝?

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為什麼讀過之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之仁、關羽之義、張飛之勇、趙雲之驍、許諸之猛、典韋之忠,魯肅之善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陰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公的忠義凜然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

那種巨集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敘、倒敘,還有作者採用了沿線索來記敘的手法。

《三國演義》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敘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絡,不會在一個章節之中只敘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隻讀一條線索的冗長與乏味。

寇第斯曾說:“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溫暖,它字裡行間蘊含著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

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我不信什麼“穿越”,但如果真有“穿越”,我願化身為一條青龍,飛回遙遠的三國,去揮一揮臥龍的羽扇,嘗一嘗子建的酒宴。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4

在今年的暑假,我終於把羅貫中寫的這部經典著作讀完了。讀完後,我不由地久久沉迷其中。

在《三國演義》中,每個人物都各有所長,讓人大開眼界,真不愧是享譽中外的名著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

自知道有《三國演義》這個故事後,我特意去圖書館借了書來。讀完此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裡面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通過設定大量巧合,化不可能為可能,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把一個個場面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即使拋開了書,它們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麼“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如草船借箭,連環計,空城計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看過之餘,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要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這對當時的周逾和現在我們看來,真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瞞“過了多疑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萬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試想,諸葛亮不講究“策略”能行嗎? 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不也一樣嗎?也應講究方法,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讓大了大腦得到調節,為下一節課積蓄精力,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是這樣,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裡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分鐘,洗杯子約要五分鐘,分放茶葉約三分鐘,這樣一來,就要共花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法:在燒開水的同時,就洗杯子,分放茶葉,等水燒開後,其餘兩項工作早已完成了。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去做其它事情,還讓客人在短時間裡感受到了主人的熱情。 做事情不僅要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識”,還要有“單匹救主”的趙雲的“膽”。記得那次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讓我們練習跳高。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就像猴子一樣一躍而過。輪到我了,生怕摔著的我及得額頭直冒冷汗,膽卻的內心使我的動作變得縮手縮腳,最後落得個“嘴肯泥”的下場。體育老師摸透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又耐心地給我講解跳高的要領,在老師和同學們地鼓勵下,我大膽地又重試了一次,這次終於成功了!漂亮的動作還博得同學們地歡呼,齊聲叫好。唉沒有膽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們雖是新世紀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雲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