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讀書筆記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8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的讀書筆記

家的讀書筆記1

《家》這部書是以中國封建禮教下的大家庭為背景,闡述了在那個時代的青年們如何被摧殘。

巴金是以自己的大家庭為背景完成這部小說的。在高家這個大家庭中,主要人物有高老爺子,他是整個家庭封建禮教的主人,也是整部小說悲劇的創造者。高覺新是高家的長孫,是一個擁有現代思想的進步青年,無奈卻因要繼承家庭,順承父輩的意思,而斷送了大好前程,成為封建主義的奴隸,並在進步思想與封建思想中間夾縫求生。高覺慧是高覺新的同胞弟弟,他同樣是愛國的進步青年,他厭惡自己的家庭,並且支援自己的二哥覺民逃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時他也干預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膽的同丫頭鳴鳳談戀愛。或許這樣的事發生在現代是很正常的,但在那個時代的婚姻都是講究門當戶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便可看出高覺慧的確是一個用於衝出封建禮教的進步青年。

當然,高覺慧是一個正面的例子,但在封建社會下,更多的是悲慘的例子。比如高覺新,他的婚事原本可以很順利,不想高覺新的繼母和梅的母親在牌桌上發生矛盾,於是梅的母親一氣之下就退了這門親事。而高老爺子居然用抓鬮的方式來決定覺新的婚事。而覺新的人生悲劇並沒有就此停止。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又遇到了他的.初戀情人梅,覺新便在梅雨現任妻子瑞鈺之間非常矛盾,結果梅卻因為覺新而含恨而終,而瑞鈺卻因難產而死,他縱有萬般無奈的怒火卻不敢發洩,這一切都因為封建禮教與他自己的不反抗主義而造成的。

覺慧並不像他大哥那樣軟弱,他決定挑戰象徵封建主義的爺爺,支援並幫助二哥覺新逃婚,並在他的撮合下,他的二哥覺民終於反抗成功並能夠與表姐琴在一起。他自己加入新青年的社團,與社團成員一起出版《新青年》這本雜誌來指責所謂的政府軍隊對學生與百姓們的傷害。

儘管他們到處受到政府的打擊與排擠,還幾次被警告必須要停止出版,但他們並沒有停止與惡勢力的鬥爭。繼續想辦法出版《新青年》,但命運似乎也與覺慧開了一個玩笑,他的戀人鳴鳳要嫁給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為妾,而鳴鳳因為覺慧而不願嫁給別人為妾。無奈之下選擇投河自殺。覺慧因為鳴鳳的死,大受打擊,一氣之下決定離開這個令人窒息的封建家族。所幸的是在他的大哥和二哥的幫助之下,他離開這個家,走向一個新的天地,上海。

巴金以自己的形象創造這個人物覺慧,我非常喜歡他,有自己的思想,敢於創造機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象我們現代人一樣,有蓬勃的生命力。

家的讀書筆記2

《家》這本書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巴金中國四川成都人,百歲老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

《家》長篇小說,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這激流永遠動盪著,並不曾有一個時候停止過,生命是用來征服的。“對於生活的信仰,生活還不會結束,我也不知道在前方還有什麼東西等著我。”巴金說。

《家》的主角是圍繞高覺惠寫的,寫述了在紳士家庭下的故事,這個家庭在和平的,愛的表面下,充滿了仇恨和戰爭。覺惠是三少爺,二少爺高覺民和大少爺高覺新。《家》是一部想哭,有悲憤,有喜悅的書,明白了青春畢竟是美麗的'東西。

《家》不僅圍繞了三個少爺,還寫了梅、琴、瑞鈺和鳴鳳。梅初見時穿著“一件玄青緞子的背心”,她是這個家庭的遠方親戚;瑞鈺是大少爺的太太;鳴鳳是一位丫頭;我代那許多做了不必要犧牲的女人叫出一聲:“冤枉”。

這個家庭裡有許多人和事都是腐敗的,許多人的思想還是保守的,正如女子不應和男子同班讀書;女子不應剪短髮;女子應照意結婚……許多不公平的事都在《激流三部曲》中展現。而覺惠正是一位充滿正義感的少年,在這個悲歡離合,不穩定的家庭中你忍無可忍,直到一個你深愛和愛你的少女死後,你才毅然決然地打算,離開這個家庭!

《家》中的這個家庭,隨處都可以找到,也許吧,現在可能不怎麼找到,但在那時,可能是一抓一大把!那時的封建是難以想象的,你的兄弟依然在那個你憎恨的家庭裡生活,有的絕望、有的樂觀,他們都在為生活生存下去,而你,離開這個家庭,會怎麼樣?

《家》這部充滿生機、封建的書,讓許多人都深有感觸,我也如此。

家的讀書筆記3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家》這部小說是巴金為他的哥哥寫的,並且以他哥哥及他的事為原形,巴金的哥哥就是覺新的原形,懦弱和無奈,但他哥哥三十幾歲就服毒死了。巴金的哥哥也曾愛過一個少女但父親用抓鬮的方法決定去和另一個女人結婚。他愛他的妻子,但終因別人的鬼話不得不把待產的孕婦送到城外荒涼的地方,忍受著這一切不義的行為。他知道他已走到深淵邊,但就是不願意去走另一條新的路,只顧著向深淵走去,這和覺新是一模一樣的。而覺新是這部小說裡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裡,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 “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

雖然他哥哥是這樣的不願意死,因為他寫了三次遺書,又撕了三次,但終於寫了第四次,字裡行間控訴著“我不想死”,但終究還是走進了深淵。與覺新一樣,覺新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最後在壓迫下痛苦的死去。

而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覺慧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進行的鬥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最後,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鐘。

此外《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其實,巴金寫覺新、覺民、覺慧是想體現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寫梅琴、瑞玉、鳴風,也是想體現那個年代,不同的女人、不同的思想,但都是同樣的約束和封建。鳴風倒沒什麼原形,只是靈感來自於巴金家後來一個叫翠環的丫頭,寄飯在他們家,當有一個遠房親戚要取她去做小老婆,被她嚴詞拒絕,後來她快樂的嫁給一個農夫,雖然很貧窮,但只有無價的快樂和幸福。鳴風是從這迸發出的靈感從而塑造了這人物,由於封建禮節約束,湖水成了她的最終歸宿,這是一個悲劇,也是美好的結局,沒有屈服,而是自已選擇歸宿這就是很勇敢的,在那個年代來說。而最後出嫁的婉兒,也是這場悲劇是一個替代品。

可以說這整本書說的都是一個家庭悲劇,一個被封建禮教約束的悲劇。

合上《家》的最後一頁,思忖良久,感慨頗多,最終寫下這篇文章,藉以抒情。閉上眼睛,首先想到的是要為自己做主的覺慧,他甦醒在五四思潮的衝擊下,成長在一個封建思想的家族中。他飽有自己的思想,不盲從,敢反抗。他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理想,什麼是追求。他知道,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自己行為的支配人。《獨立宣言》中曾這樣闡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而覺慧“自己把幸福拿過來”正是對自己權力的追求啊!

法律只有在不斷的修訂後才能得到完善,社會只有在不斷的改革之後才能得到發展。只有出現像覺慧這樣叛逆者的形象,對於社會的弊端加以發現而去反抗,社會才能得以進步。不去迎合,不去逃避,不怨,不屈,而是自己去面對,去反抗,去吶喊的覺慧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和鳴鳳的愛情。即使鳴鳳知道,婢女是不能和少爺相愛的,即使鳴鳳知道,他們的愛是沒有結果的,就算她知道,覺慧的愛搖擺不定,隨時可能離開的,但她依然深深的愛著覺慧。其實她一直明白,做下人的便要好好侍奉主子,自己一輩子的命運也是掌握在主子手裡的。(“雖然這其間流了不少的眼淚,吃了不少的打罵,但畢竟是很平常的”)下人的慣有思想操控著她,使她並不抱有反抗的念頭。不,也許是在她的潛意識裡還沒有“反抗”這個定義,但當她和覺慧相愛時,這種情緒就產生了。“我只求你不要送我出去。我願意一輩子在公館裡頭服侍你,做你的丫頭,時時刻刻在你的身邊”。鳴鳳對覺慧如此深不可測的愛,給了她難以估計的勇氣和力量。

於是就在那一天,鳴鳳帶著覺慧輕輕的一吻和“再過兩天”的承諾,在湖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看著在黑暗中發光的湖水,往事一幕幕在鳴鳳腦海中浮現……她揩了揩臉上的淚水,悽楚的叫了兩聲“三少爺!覺慧!”,便縱身往湖裡一跳……不久,湖水又恢復平靜…… )這就是鳴鳳反抗的爆發——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她沒有屈服,卻把生命獻給了真摯的愛情。這條路的選擇,也許她永遠也不明白究竟因為什麼!但是,也許她明白,她是為了追求幸福,自由等不可轉讓的權利而死,她是為了反抗封建家長制而死!

再者帶給我深刻印象的恐怕就是覺新了,《家》的藝術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高覺新形象的塑造,覺新是這部小說中最見藝術功力的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既存在著作者對他的批判,也充溢著作者對他的同情。他是處於時代轉折點的封建家庭和禮教的犧牲品,是一個沒有著“青春”的“青年”。一方面,他在理論上接受“五四”的新思潮,新觀念。另一方面,處在“長房長孫”的他深受就道德與倫理的毒害。他的內心充滿著不安與矛盾,有著“哈姆雷特”式的矛盾。

家的讀書筆記4

《家》這部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鬥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在這部小說裡,在巴金先生的筆下,每一個人物都是鮮活的,他們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覺新、覺民、覺慧有相同的出身,因為不同的選擇,所以他們的命運也截然不同。在作者的筆下,覺民和覺慧他們勇敢的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並且去反抗當時的封建主義帶給他們的壓迫。

這部小說還寫了他們不同的遭遇;寫了學生請願,覺慧被關禁閉,兵變驚亂,鳴鳳、梅芬、瑞珏相繼慘死,覺民逃婚,覺慧出走……

覺新與錢梅芬、李瑞珏,覺民與琴,覺慧與鳴鳳之間的戀愛、婚姻糾葛,也是這本書中一條巨大的線,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出身和不同的命運,連在一起就像一張大網,把當時封建社會主義的全貌漸漸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這本書裡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鳴鳳,她是高家的婢女,7年前被賣到高公館開始做苦事、吃打罵和流眼淚的生活,深愛三少爺覺慧,但高老太爺答應把她送給六七十歲的馮樂山做小老婆,她在臨死前去找覺慧,可當時的覺慧因為忙於寫文章,並未察覺,當覺民把鳴鳳的事告訴他時,她已經喊著覺慧的名字投湖自盡了。

她勇敢的反抗和對愛情的大膽追求,讓身為讀者的我記住了她的名字,而她的縱身一躍投入湖中,使她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裡。我為她的經歷而感到惋惜,我也為她們的經歷而感到惋惜。梅的悒鬱致死;瑞珏的慘痛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婉兒的被逼出嫁……她們無一不在我心裡留下了深深淺淺印記。

在那樣一個時代,有的人選擇了屈服,繼續當著封建主義的傀儡;有的人選擇了反抗,但他們的反抗方式,也截然不同,鳴鳳選擇了用死亡去逃避現實,而覺民選擇正面對抗,用層出不窮的手段,來反抗這個世界。

我覺得覺民就想巴金老先生自己,覺新就是巴金先生的大哥,現實中的他們,也做了不同的選擇。巴金以筆為武器,做出了反抗,他控訴這個世界。他的大哥,卻只能用自殺來逃避這個世界對他的壓迫。

她們的命運如此悲慘,不全是她們的錯,而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

這本書讓我深思,她,她們,還是他,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錯的是他們嗎?還是說錯的是那個世界,我無從知道,我知道的也只有不斷地努力罷了。而巴金寫這部小說,目的在於他要以筆為武器,對這個“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訴”。

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我可以選擇不被這個世界改變,然後保持初心,不斷努力。——後記

家的讀書筆記5

雖然世界是不公平的,但出版界並非僅靠金錢說話的世界。在這個狹窄而又寬闊的世界裡,窩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可以寫寫自己喜歡的小說,雖不見得有什麼大成就,或許也不失為一種幸福吧。

作家能做的,不就是寫的時候全力以赴麼?寫完之後就只能等了。

有時間去嫉妒自己的同行,去哀嘆自己的悲慘,還不如拿起手中的筆多寫一句一行。一個沒有才華沒有靈感的人有資格輕言放棄麼?

此時的他,既不奢望它能成為“奇蹟作品”,也沒有那種非大賣不可的迫切感,他只是懷著對蒲公英之美的嚮往,以一種沉靜如水的心態全身心地投入到稿件的修改之中。

等待竟如此令人疲憊。

人,就是一種只會關注他人失敗的動物。這個國家之教給孩子成功,卻對失敗不屑一顧。若自己仍堅持留在出版界,就必須做好面對無數次失敗的準備。做一個有風度的敗者,就必須抓住下一個挑戰權。

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被小說或電影刪節的生活細節。猶猶豫豫、迷迷茫茫中頂住生活中的壓力,期待著明天嶄新的開始。

幸福屬於死者,而不屬於被遺棄在這個世界上的生者。

我想在場的各位,應該都有被書籍拯救過的經歷。在生活苦不堪言的時候,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時候,在厭惡一切的時候,無意中拿起一本書,它能推你一把,讓你邁出新的一步,讓你產生重新面對社會的勇氣,連一本滑稽可笑的書裡,也有拯救生命的力量。我非常榮幸能一直不棄不捨堅持寫到現在,感謝書籍世界帶給我的一切。

家的讀書筆記6

近讀《王荊公唐百家詩選》,對於習慣《唐詩三百首》一類名著的人,感覺像吃慣魚肉大餐,桌上列山村野菜,讓人味口漸開。

詩選編者為王安石,雖為文學大家,畢竟是政治人物,著眼自有妙處。該集共選唐詩人104家,舍李、杜、王、韋、元、白、韓、柳、劉、李賀、杜牧、李商隱等公認的名家作手,而入選的.除孟、高、王(昌齡)、岑外,多為中晚唐詩人,尤其是大曆前後,納入詩人作品均較多,耳熟能詳的作品卻少。即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得見唐詩的另一個面目。

郎士元,字君胄。籍中山(今河北定縣)。安史之亂,曾避江南。

《唐才子傳》記載:士元,字君胄,中山人也。天寶十五載盧庚榜進士。寶應初,選京畿縣官。詔試政事中書,補渭南尉,歷左拾遺,出為郢州刺史。與員外郎錢起齊名。時朝廷自丞相以下,出牧奉使,無兩君詩文祖餞,人以為愧,其珍重如此。二公體調,大抵欲同,就中郎君稍更閒雅,逼近康樂。珠聯玉映,不覺成編,掩映時流,名不虛矣。

觀士元之作,風格離盛唐已遠,不復大聲鞺鞳,臨風高歌,而聚力於懷往送別之作。非巖壁之鬆,頂風冒雪,而做橋邊花束,月光朗照,自懷幽獨,微風落處,別有風姿。士元與錢起齊名,世稱”錢郎”。詩名即盛,風格相類,當時有”前有沈宋,後有錢郎”(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之說。而宋葛立方作《韻語陽秋》,卻說“然郎豈敢唐望錢哉?”,品家口味,不同如是。

近年來覺世事繁複,志氣消磨,少年心事,零亂成泥,對詩歌所愛亦有不同。喜歡五言絕句或律詩,偏冷取靜,對於《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已無法卒讀。下錄幾首郎士元的作品,待識家品味。

家的讀書筆記7

今天,我看了一篇名叫《我們家的男子漢》的文章。讀後,我深深被這個小男子漢的獨立能力和堅強的毅力感到驚歎。

本文是以講述了:姐姐的孩子從小就不在姐姐的身邊,這個孩子希望自己能夠獨立,便一定要自己拿錢去學會買東西。他在回安徽時,“我”給他寫的信。他去託兒所時,很乖,一點都不哭,但是,在他和“我”們離開,回安徽時,他卻遲遲不走,因為他不想離開這個和他共同生活,和他一起成長的家園。 我的感悟正如作者所說:他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他的獨立,他的傷心,他的沉著,被作者描寫的淋漓盡致,看著他一點兒一點兒長大,他的臉盤的輪廓,他的手掌上的'細紋,他的身體,他的力氣,他的智慧,他的性格,(.)還有他的性別,那樣神祕地一點兒一點兒鮮明,突出,擴大,再擴大,實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了。從而也體現出了他心裡特別明白自己不在父母身邊,他就是一個獨立的,一個強大的“小男子漢”。一定要學會很多,自己才能行! 我的感受還有很多,這使我想起每天都在爸爸媽媽呵護下成長的我們,實在是慚愧:每天當太陽升起,媽媽就開著車把我送到離學校還有一條小馬路的地方,下車後,還要牽著我的手生怕過往的車輛太多,碰了我,直接把我送進了學校大門口,在和這個小男孩相比下,我們真的沒有獨立性。因而我想一個人要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有獨立性,磨練自己的意志,是我們現在必須要做的。

做為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肩負著未來與希望的重託,我們要為祖國爭光,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怎麼做?“小男子漢”就是我們學習生活中的楷模,同學們都行動起來吧!

家的讀書筆記8

清明假期,天冷無法出遊,把《解密》這本書看了。這本書是根據微博上別人的推薦買的。看完了覺得一般。不像小說,也不像傳記,故事性、趣味性、文學性都差點,讓人有收穫的是通過真實的描寫一箇中國數學天才的一生,介紹了他從事密碼破譯方面的一些內容。雖然只有星星點點、也可以將就滿足一下人們對此神祕領域的好奇心,畢竟是中國的。讀完之後記錄以下幾點:

1.天才是天生的

就像莫扎特天生就會彈鋼琴一樣,真正的天才本領是與生俱來的,而且這方面的能力常人通過後天的努力基本上是不可及的,如果有人通過努力達到了,只能說明這個人也是天才,只是天才的領域略有不同。

天才是天生的`,從遺傳學的角度講,應該是基因變異的結果。變異產生的天才能力往往與其家族從事的領域有關,是因為其家族長期從事某一領域,從而影響了基因嗎?還是因為其家族在基因方面的特點導致了他們擅長某一領域,而這個基因中與眾不同的特點具有不穩定性,容易發生變異,產生天才?

2.天才和普通人

這是書中一段對天才和普通人區別的描述:

天才確實具有玻璃的某些品質:透明、嬌氣、易碎、碰不得,一碰就碎,不比石頭。石頭即使碰破也不會像玻璃那麼粉碎,也許會碰掉一隻角,或者一個面,但石頭仍然是石頭,仍然可以做石頭使用。但玻璃就沒這麼妥協,玻璃的本性不但脆弱,而且爆裂,破起來總是粉碎性的,一碎就會變得毫無價值。

就書中的主人公而言,確實如此,但根據看過的一些其他天才級人物的傳記,發現他們並沒有這麼脆弱。所以天才是否脆弱,取決於他生長的環境,環境塑造了性格,性格決定了韌性。但這些都跟天才的腦子構造無關。天才的腦子應該是玻璃屬性的。

3.天才和瘋子

數學上有正無窮大和負無窮大的概念,從某種意義上說,天才就是正無窮大,瘋子或白痴就是負無窮大。而在數學上,正無窮大和負無窮大往往被看做是同一個無窮遠點。天才和瘋子的腦子是否有類似的特性,我不知道。但如果天才降生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和地方,很可能就是個“瘋子”。所以,就像書中所言,要想成功,除了實力,還需要遠在星辰之外的運氣。那個運氣就是天才的伯樂以及天才能力的用武之地。

4.加密解密

密碼界是聚攏天才最多的地方,也是毀壞天才最多的地方。隨著資訊化社會的發展,這個特點應該只會越來越強。

5.是命運還是偶然?

這麼罕見的天才人物竟然毀於一個普通的小偷之手!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稀世罕有的寶物,往往被懵懂無知的人隨隨便便的破壞了。《亮劍》裡面李雲龍的警衛員魏和尚,武功高強,卻被兩個劫財的土匪用冷槍打死了,連姓名都沒問。這是命運還是偶然?

如果容金珍沒有被小偷逼瘋,能否悟到黑密的祕密?什麼時候?會比嚴實解密的更快嗎?可以說他用自己的生命解開了黑密,但如果沒有小偷,再過一年半載,他會不會被黑密逼瘋,落一個棋瘋子的下場?

人的一生啊,到底是已經被註定,還是隻是個偶然的存在?

家的讀書筆記9

必須有很多人都聽說過巴金老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們說它代表了他創作的最高成就,但是真正讀過它,品味過它,感受到過它所帶來的震撼的又有多少人呢?

那時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中國還處於封建制度的社會中,而激流三部曲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就講述了在那個時期一個封建的大家族高家的故事。

一個有思想,有覺悟,有抱負的青年出生在一個封建制度統治下的社會中,能夠說是生不逢時,而他如果又恰好出生在一個古老而專制的大家族之中的話,那便是更大的不幸。黑暗的社會,與同樣黑暗的家庭,就像一個外表看起來璀璨奪目,綠意盎然,內裡卻腐朽不堪,佈滿荊棘的鳥籠,將那一顆顆自由的心牢牢的所在了裡面,任那自由慢慢得腐朽成古板,期望悄悄滋生出絕望。

內心不堅定,軟弱膽小的人,是斷然不敢衝出牢籠的。他們不明白,衝出牢籠之後就應飛往何方;他們不敢想象,沒有了這外強中乾的家族的依託,他們將如何生存;他們無法預測,被捉住的命運究竟會是怎樣。他們不明白,他們不敢想象,他們無法預測,他們只能低著頭縮在他們他們早已無法忍受卻又不得不忍受的牢籠之中繼續他們行屍走肉一般的生活。

而真正的勇敢者,有鐵一般意志的人,必須是隨時隨地都在尋找這開啟牢籠的方法,他們有理想,有目標,在一條道路上堅持不懈的前行;他們不需要家族,並不代表他們冷酷無情,只是他們不想再帶著面具虛偽的生活;他們不去預測自我的失敗,只因他們堅信自我定能成功。這樣的人,一旦找到機會,哪怕只是一點點的縫隙,也必須會盡自我最大的努力撞破牢籠,張開翅膀,朝著自我的理想與目標,展翅,翱翔。

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知書達理,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立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存在著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高家的三位少爺,大哥高覺新,二哥高覺民,三弟高覺慧,三人雖是親兄弟,性格卻各不相同。

老大覺新善良卻怯懦,理解過新思想的啟蒙但封建的傳統思想已經在他的腦海裡深深地紮根。他就像那第一類人,內心的掙扎讓他永遠也無法真正地衝破牢籠。祖父的話對於他來說就像是法律,是維持這個封建家庭的'支柱,而他卻又對新青年表示出同情,幫忙覺民逃婚,覺慧離家出走。他不敢過多地理解新思想,卻又痛恨封建的制度,他夾在弟弟與祖父中委曲求全。而他的“不抵抗主義”並沒有給他帶來幸福的生活,他的逆來順受卻造成了他與妻子瑞鈺,表妹梅三個人的感情杯具。

二哥覺民與三弟覺慧卻又是另一種人,他們敢於抗爭,看到不合理的事情敢於直言,他們受到新思想的薰陶,不滿封建制度的家庭。他們用心參加學生青年運動,熱心創辦刊物,宣傳先進思想。但覺民較覺新卻又穩重很多。覺新的性格有些激烈,遇到不平的事情他只有憤恨卻又想不出合理的方法去解決。

他勇敢地與家中的丫環鳴鳳相愛卻無法阻止她的隕落。最終,他選取了離家出走,徹底的逃離這個壓得人喘但是氣來的牢籠。

高家最後被分割的命運是必然的,它揭露了這個吃人的封建社會的最終結果。封建的社會與繁瑣的家族制度必將走向衰敗與滅亡。

家的讀書筆記10

一部暢述了日本戰國長河的史詩,一本影響了日本世世代代的長篇著作,從〈亂世孤主〉到〈長河落日〉 ,共13冊,550萬字,從德川家康的出生到他的往生,時間跨度近80年,歷史世界觀之龐大可與《資治通鑑》 媲美,智謀權謀不讓《三國演義》 ,是我閱讀過的最長,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忍常人所不能忍

德川家康一生經歷的日本戰國時代,正是日本歷史上最混亂、最險惡的時代,幾乎每天都命懸一線,一步不慎,就將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家康自出生起,3歲便與母親分離,6歲被送往今川氏做人質,途中被劫持到敵方,在隨時都可能被砍頭的生死煉獄中一呆就是2年,在此期間其父親被暗殺,自身成了孤兒。成功返回本城岡崎城後,僅十日又作回今川氏的人質,在八歲到十九歲整整十二年間,他一直過著人質的生活,命運多舛,憂患重重。他身上正應了孟子的一句名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在今川義元與織田信長的決戰中,作為義元的部下,家康巧妙地保全了自身。義元死後,為化解信長對自己的疑心,他竟毅然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兒。然而,這看似令人可恥、自私無情的背後,實質蘊含著對其家臣、國民的深厚的愛和責任,在他心裡,早已有了為保全國家在必要時侯犧牲自身妻兒的覺悟,他早已不是為了他自己一個人而活!

織田信長身亡後,豐臣秀吉乘亂而起,搖身一變成為新的“天下人”。次年,豐臣秀吉親率原織田氏20萬精銳,與家康決戰,家康以聲東擊西之術一舉將從無敗績的豐臣秀吉置於舉手可除之地。在屬下眾人力主要乘勝滅掉秀吉之際,家康的選擇卻是:乘勝言和。放棄隨手可得的勝利而向敵人臣服,舉目古今中外,實在罕見。當時德川集團的實力並不足以一統天下,他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他選擇的,仍然是忍耐與等待。

論文韜武略,信長更勝家康一籌;論軍事,論戰績,戰國時代恐更無人能出信長之右,信長最具開天闢地的王者之氣,然而他起於武功,也敗於武功,他的殘暴與恃才傲物使他最終被自己的部將倒戈,飲恨而終。豐臣秀吉長於變通,贏於“太極”,但終因好大喜功不自量力攻打朝鮮而迅速衰落。

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家康始終臣服於別人的膝下,他沒有信長的雄才偉略,也沒有秀吉長於變通,也許你會覺得他是縮頭烏龜,然而,正是他忍常人所不能忍、在忍耐與堅持中慢慢儲蓄力量,使他最終結束了120年軍閥割據的戰國時代,統一日本,一舉奠定了明治維新之前,德川幕府長達260年統治的基礎。

女性之光

在動盪不安的時代,女性往往成為政治利益的犧牲品,她們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在政治與戰爭的漩渦中承受著巨大的煎熬。然而,正是這些女性,她們堅韌,忍耐,忠貞……是她們保留了這個民族的種子,是她們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優秀品德。

家康的祖母華陽院與生母於大同因政治原因被迫多次改嫁,她們被迫接受著一次又一次政治聯姻。然而,她們並沒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憑藉自身的'賢淑與堅忍打動了身邊的人。於大為岡崎城民留下了棉花種植技術,得知兒子竹千代在織田作人質後,更孤身一人向信長求助,求得他對兒子的庇護,暗中給兒子送衣送食,使得兒子在人質生涯中感受著母愛。

華陽院和於大作為政治犧牲品,她們犧牲了個人的幸福和尊嚴,委屈求全。作為母親,她們把希望寄託給下一代,運用自身的智慧和勇氣庇護著下一代茁壯健康地成長。她們並沒有動人心魄的外貌,亦沒有滔滔淵博的知識,她們只是平凡普通的婦女。《三國演義》裡的女性是“美人計”,《水滸》裡的女性是衣裳,是像男人一樣的“母夜,叉”,《德川家康》裡的女性,則是善良博愛的母親,她們默默地履行著母親的義務,就是這樣一群平凡而普通的婦女,為這個災禍連綿的年代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也許很多人忽略了這樣一點:男人走完了一生,他們就消失了;而女性走完一生,她們卻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就是她們的子孫,她們延續了生命,她們創造了世界。《德川家康》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讓你看到了平凡生活中最不平凡的一面。

書的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謀略、詭計、殺機,但也充滿了忠貞、效命。人物豐富多彩,性格也各不相同,唯一不變的,就是主人公們的堅持與忍耐。日本在二戰後對美國惟命是從,然而,他在短短二十年內便東山再起,經濟突飛猛進,甚至一度威脅到美國。同樣的起點,為何我們歷經二十年後卻相距甚遠?我想,答案就在這裡。我們所缺乏的,正是這份堅持與忍耐。

曾有人問:“杜鵑不啼,如之奈何?”

織田信長:“杜鵑不啼則殺之!”

豐臣秀吉:“杜鵑不啼則逗之啼。”

德川家康:“杜鵑不啼則待之啼。”

“忍耐乃長久無事之基石”,我想,無論是做人還是發展經濟亦是如此,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將一敗塗地。

家的讀書筆記11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巴金老先生寫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長大後閒來無事隨手還會翻翻這本書。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慧應該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裡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著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於反抗,並且最終衝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著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嚮往的新生活。

書中還有一個特別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著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領導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朽、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路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為有什麼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

家的讀書筆記12

靜謐的夜裡,在柔和的燈光下,我看著這本書的封面,上面畫著一個推車的老人和三個孩子。他們個個衣衫襤褸,但給我的感覺卻是溫暖無比。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

在巴黎生活的.老流浪漢阿曼德,很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以乞討為生,從一座大橋的橋洞下安身。一天傍晚,他返回住處時,發現他的住所被三個孩子佔據了。他又吃驚又生氣,要把他們趕走。但是後來,在他與孩子們的接觸中,漸漸地接受了他們,並在白天幫他們的媽媽照顧他們。孩子們也早已把他當作他們的親爺爺了。最後,這個老流浪漢決定犧牲自己,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讓孩子們有了一個溫暖的家。

橋下寒冷的風,吹不散一家人的溫暖的愛。雖然他們並不是親人,但愛讓他們比親人還要親。這本書生動地描述了貧窮與貧窮中的愛與溫暖。阿曼德從開始地討厭孩子,到慢慢地接受他們,就是因為他有一顆充滿愛的心。

輕輕地合上這本書,再一次凝望這幅溫暖的畫面,它帶給了我很多很多……

家的讀書筆記13

《德伯家的苔絲》,聽上去便是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初次接觸這本書,是有同學推薦看的,於是就先到圖書館裡借來一本減縮版的先看了看,後來覺得不錯就又看了漢譯本原著。受故事中女主人公苔絲深深地吸引,索性把電影版的也看了,覺得更加生動形象。 《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著稱於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說描述了一位純潔姑娘的不幸命運。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的農家少女,因受東家少爺誘迫而失身懷孕。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剝奪了她接受真正愛情的權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遺棄。後來,萬般無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爺的懷抱,不料,就在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著病驅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為了自己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後,走上了絞刑臺。

父親德伯的愚昧無知,對於金錢的貪婪推使苔絲跌下了社會的的深淵;而亞雷的邪惡無恥則將苔絲少女的所有美好夢想化為灰燼,促使她遇上了改變她人生的第三件事——與安璣·克萊相愛。而正是這個安璣·克萊,這個有著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終造成了苔絲的悲劇。有人會說安璣·克萊才是真正該批判的人,但是無疑他生活在那個時代,他需要時間來釋放自己,不可忽視的是,安璣·克萊是愛苔絲的,至少那愛是真的,而不是像亞雷一 樣,只有,把苔絲當做自己的玩偶。所以我認為苔絲的悲劇應該是當時的時代所釀成的,或許在現代社會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不過對於像苔絲一樣的人來說,生存的機會就多了。 《德伯家的苔絲》裡的女主人公苔絲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現代女性。苔絲是美的象徵和愛的化身,代表著威塞克斯人的一切優秀的'方面:美麗、純潔、善良、質樸、仁愛和容忍。她敢於自我犧牲,勇於自我反抗和對生活抱有美好的願望。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對人的愛和信任,女性的溫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成了一體。她有美麗的女人氣質,堅強的意志和熱烈的感情,同時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實和自然純樸。她沒有藉助婚姻來實現追求虛榮的願望, 而是立足於自尊去追求自由。在她到冒牌本家亞雷"德伯那兒尋求幫助的時候,她的目的是想通過自己的工作來解決家庭的困難。她一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就堅決離開了亞雷"德伯。苔絲的靈魂是純潔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資產階級的道德面前,她卻被看成傷風敗俗的典型,奉為警戒的榜樣,是侵犯了清白領域的“罪惡化身”。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下,她成為了人們心中嘲諷的物件。哈代的觀點和社會偏見尖銳對立,他通過苔絲這個形象對當時虛偽的道德標準嚴加抨擊。哈代堅持道德的純潔在於心靈的純潔,不在於一時的過錯,不僅僅在於她得過去,更包含她的將來,因此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人”。社會則堅持傳統的習俗,認為一時的過錯就是不可挽救的墮落,苔絲是一個犯了姦淫罪的罪人。哈代認為世界上沒有完人。人的完美體現在對人生的理解、對生活的熱愛、感情的豐富和忠實的愛情之中,只有從這樣的完美中才能產生出純潔來。哈代嚴厲批評了克萊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倫理道德,

指出它已經成為人們精神上的枷鎖。然而正是這種民族風俗習慣結晶的倫理道德,它具有神聖的性質,是不成文的法律,被認作永遠正當的東西。苔絲就是這種世俗謬見的犧牲品。哈代通過苔絲的悲慘遭遇無情結揭示出這種倫理道德的偽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殘酷內容暴露出來。毫無疑問,苔絲的悲劇首先是社會悲劇。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說是以其故鄉威塞克斯為背景的。19世紀中期英國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侵入農村,哈代的故鄉也遭到強大的衝擊,其宗法社會迅速解體,個體農民在經濟上陷入失業、貧困的悲慘境地。面對工業文明帶來的後果,哈代作為一個人道主義者,心靈受到強烈衝擊,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戀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業文明對人們和諧生存狀態的摧毀。

苔絲這個女性角色,她不同於傳統的柔弱的女子,美麗迷人是她的資質,可是她在更深層次上來說是一個想憑自己的雙手勞動謀生、 追求自己起碼的幸福權利的淳樸姑娘,可是社會的強權卻沒有給她這樣的機會,在遭遇了、拋棄的重重打擊與傷害後,最終釀成了苔絲的命運悲劇。

家的讀書筆記14

動物,溫馴聽話、聰明可愛、曾帶給我們許多人美好的童年回憶。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黑熊舞蹈家的故事。

看完這本書後,那一幕幕生動的畫面總浮現在我的眼前。從書中我知道,書中不僅有豐富的'知識,還有深刻的道理,教育我們怎樣去做人。

阿寶是為了音樂而生,必定也將為音樂而死。只要音樂一響起,就情不自禁地舞動起來。阿寶對音樂鍾情,你們是否也有一樣鍾情的東西呢?如果有,就繼續愛它吧。人這一輩子難得有一樣鍾愛的東西。就像阿寶一樣。你可以把它當作一個目標,努力奮鬥,只為獲得成功。努力,努力,再努力,相信成功在眼前。

一本好書,蘊含著作者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操,而閱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作者交流、溝通,在吸取作者的知識和情操。讓我在故事中得到教育,在故事中得到做人的啟迪,讓我感受到真善美的偉大力量。

家的讀書筆記15

家中精彩的情節很多,例如“克定受罰”精彩的展示了封建禮教的虛偽和必然消亡。 “捉鬼風波” 表現了青年人敢於鬥爭的無畏勇氣,使人讀來感到暢快淋漓。“血光之災”中瑞鈺在難產中死去,使覺新突然明白了,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奪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小說筆調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抵抗主義”的破產。我最喜歡的情節是“鳴鳳投湖”。

當鳴鳳知道逼她出嫁的訊息後,在深夜來到了覺慧的窗下,她希望能看到覺慧,向他訴說自己的痛苦和愛情。鳴鳳幾次敲窗的細節逼真的寫出了這位少女痛苦焦急的心情,以及他對覺慧的強烈的期待和希望。進了屋子,他看到覺慧只顧忙於寫稿,鳴鳳只想和他講兩句話,把此事告訴他。可覺慧卻被矇在鼓裡告訴她兩天以後才能陪她說話。鳴鳳沒有希望了,因為她過了這一夜就不在人世了。她不怨恨覺慧,他看到覺慧真的很忙所以懷著留戀絕望的心情離開了覺慧,走到了湖邊。“她一路上摸索著,費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她茫然地立在那裡,回想著許許多多的往事。他跟她的關係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腦子裡重現。…為什麼人們單單要蹂躪她,傷害她,不給她一瞥溫和的眼光,不給她一顆同情的心,甚至沒有人來為她發出一聲憐憫的嘆息!她順從地接受了一切災禍,她毫無怨言。後來她終於得到了安慰,得到了純潔的、男性的愛,找到了她崇拜的英雄。她滿足了。但是他的愛也不能拯救她,反而給她添了一些痛苦的回憶。

他的愛曾經允許過她許多美妙的幻夢,然而它現在卻把她丟進了黑暗的深淵。她愛生活,她愛一切,可是生活的門面面地關住了她,只給她留下那一條墮落的路。她想到這裡,那條路便明顯地在她的眼前伸展,她帶著恐怖地看了看自己的身子。雖然在黑暗裡她看不清楚,然而她知道她的身子是清白的。…她要把身子投在晶瑩清澈的'湖水裡,那裡倒是一個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個清白的身子。她要跳進湖水裡去。…她太愛他了,她不能夠失掉他。在生活中她所得到的就只有他的愛。難道這一點她也沒有權利享受?為什麼所有的人都還活著,她在這樣輕的年紀就應該離開這個世界?這些問題一個一個在她的腦子裡盤旋。…她死了,對這個世界,對這個公館並不是什麼損失,人們很快地就忘記了她,好像她不曾存在過一般。“我的生存就是這樣地孤寂嗎?”她想著,她的心裡充滿著無處傾訴的哀怨。…她完全明白了。他是不能夠到她這裡來的。永遠有一堵牆隔開他們兩個人。他是屬於另一個環境的。他有他的前途,他有他的事業。她不能夠拉住他,她不能夠妨礙他,她不能夠把他永遠拉在她的身邊。她應該放棄他。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她不能讓他犧牲他的一切來救她。她應該去了,在他的生活裡她應該永久地去了。她這樣想著,就定下了最後的決心。她又感到一陣心痛。她緊緊地按住了胸膛。

她依舊坐在那裡,她用留戀的眼光看著黑暗中的一切。她還在想。她所想的只是他一個人。她想著,臉上時時浮出淒涼的微笑,但是眼睛裡還有淚珠。最後她懶洋洋地站起來,用極其溫柔而悽楚的聲音叫了兩聲:“三少爺,覺慧。”便縱身往湖裡一跳。”鳴鳳投湖前的心理描寫非常細膩,語言清新自然,明快流暢,充滿著烈火一般的激情 。這樣的描寫不僅使鳴鳳在這特定的環境下的感情,情緒,心理狀態,躍然紙上,而且像散文詩似的給人以意境美的藝術享受。

《家》是不朽的,但它也有不足之處。它的主要缺點在於通篇缺乏藝術錘鍊。小說中敘述和描寫參半,許多對話太急於表達思想,以至於失去了口語的語氣和韻味,讀來好像聽演講。但這些缺點並不能遮蓋它的不凡之處。其中小說的開頭和結尾就頗有匠心。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地公館:“有著黑漆大門的公館靜寂地並排立在寒風裡。兩個永遠沉默的石獅子蹲在門口。門開著,好像一隻怪獸的大口。裡面是一個黑洞,這裡面有什麼東西,誰也望不見。每個公館都經過了相當長的年代,或是更換了幾個姓。每一個公館都有它自己的祕密。大門上的黑漆脫落了,又塗上新的,雖然經過了這些改變,可是它們的祕密依舊不讓外面的人知道。”結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地離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著一江東去的秋水,他寫道“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面流去,它會把他載到一個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裡新的一切正在生長。那裡有一個新的運動,有廣大的群眾,還有他的幾個通過信而未見面的熱情的年輕朋友。這水,這可祝福的水啊,它會把他從住了十八年的家帶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間去。…他最後一次把眼睛掉向後面看,他輕輕地說了一聲“再見”,仍舊回過頭去看永遠向前流去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了。”這一開頭一結尾,頗有藝術匠心,在讀完全書後,讓人思緒隨水而流,不能立即離開書中的世界。覺慧的離家出走標誌著他與封建大家庭的徹底決裂,是激流中的激盪的浪花。

巴金在1980年4月4日<<《激流》總序>> 中寫道“ 這激流永遠動盪著,並不曾有一個時候停止過,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發射出種種的水花,這裡面有愛,有恨,有歡樂,也有痛苦。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騰的激流,具著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這唯一的海是什麼,而且什麼時候它才可以流到這海里,就沒有人能夠確定地知道了。”在今天,激流仍在奔騰,社會制度仍然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希望這激流之水能夠洗滌掉社會的糟粕,還我們一個理想的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