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密》讀後感(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6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祕密》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祕密》讀後感(彙編15篇)

《祕密》讀後感1

生活中我們常提到祕密一詞。可這個我們每天都會提到的祕密,每個人都懂,都擁有自己的小祕密。

可今天我讀的《祕密》是一本書,一本成功人士的祕密。是千百年來不公開的財富的祕密,健康的祕密,快樂的祕密。

我要怎麼形容呢?看它的時候就向是心靈的旅行,它可以帶你離開痛苦和煩惱,全身心的享受生活。我多年以前在其他書的推薦裡看到這本書的介紹,但我在書店裡沒有找到。所以也沒機會看成。最近通過我們科士威業主,找到了這本書的電子檔(這也是同性相吸的餘力吧,我們同樣喜歡書籍,同樣喜歡成功,所以走的了一起)。當我開始翻閱它的時候,感覺越來越好,我不僅僅用眼看,而是開始朗朗上口的閱讀起來。我沒有停下,一直把它讀完。我理解並支援他說的每一句話,和贊同每一個觀點。因為早年有看過類似的書籍,所以我比較容易懂,並接受。

作者通過生活中的小事,證明了祕密的力量。實現祕密(夢想成真)有三個步驟:一。你必須要求你想要的東西。二。相信,相信它已經是你的了。三。接受,接受我所想要的。

連佛陀都說過:我們現在的一切,都是過去思想的.結果。

很多時候你可能都不清楚你在想什麼,當某些不辛發生時,你特別注意不辛的事件本身,你重複的給自己講:“我怎麼這麼不幸啊!怎麼這些事都讓我遇上了。你在不停的抱怨,不停的關注的不幸,所以你的不幸在擴到。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同性相吸的原理。《祕密》法則就是吸引定律。吸引定律就像是磁鐵,磁鐵只會吸引含鐵的東西。而人們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同等頻率的,所以當你發出這種頻率時,它就會來到你的身邊。那麼怎樣才能吸引好的頻率呢?答案就是你發出好的頻率時,好事就會發生。

這種好的頻率,不是想象的,是感受到的,是存在的。只有這樣才會實現(夢想成真)。

我感受到了那股強大的力量在我血液裡流淌,我感受到快樂的存在。我感受到了我的愛車和房子。我知道我很快就可以得到這一切了。因為我找到了成功《祕密》,因為我運用了吸引力定律。我向宇宙發出了我的頻率,它會迴應我想要的。

《祕密》讀後感2

今天是週末,我獨自在家趴在床上。忘乎所以地在讀一本書——《寶葫蘆的祕密》。窗外陽光明媚,點點陽光透過枝繁葉茂的大樹,點撒在我的手上和書上,我卻毫不在意,任憑這些調皮的金色小精靈在我書上跳著舞,和我一塊在書裡遨遊。

過了很長時間,我終於將這本小說讀完了。故事裡講了王葆他意外得到了個寶貝——一個會說話,還能實現自己願望的寶葫蘆。這個寶葫蘆幫助王葆獲得了許多許多”好東西“,比如那幾十盆非常名貴的花草,許多的錢,好多美味的食品,電磁起重器等等,讓王葆成了眾多人中的明星。後來王葆意識到這些東西都是寶葫蘆偷來的。這是因為有一次王葆班級考試,因為題太難了,王葆想不用大腦思考就可以知道考試答案。而寶葫蘆把王葆前桌的試卷”變“了過來,卻沒有發覺這卷子是前桌的,還以為是寶葫蘆自己將答案給變了出來,想都不想就交了,而王葆的前桌的卷子不翼而飛,在王葆交卷是,老師發現卷子上的筆跡不是別人,正是王葆的前桌的。老師和同學們雖然感到很奇怪,但都一致認為王葆偷了別人的卷子。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王葆的父母,使得王葆有家不能回。最後王葆醒了,才發現這只是南柯一夢。

雖然這只是一個夢,但它給我的印象很深。小的時候,我也曾幻想過自己能擁有一根魔術棒,可變出許多的東西。

雖然這只是一個夢,但王葆他並不是一個壞孩子。他挺想學好,肯做好事,關心身體,熱愛同學。就是有一點不好:有點懶,做一些麻煩的.事情的時候,會不想做就想把東西變成現成的。於是就幻想有那麼一個寶貝,可以幫他實現自己任何想要的東西,害的他有家不能回,整日裡提心吊膽……

說來挺慚愧的,小的時候,我也想擁有一個寶葫蘆,可以幫我實現很多的願望。因為在那時滑板車和溜冰鞋可算是當下最流行的東西。看到同齡的孩子穿在腳下的不是鞋子,而是帥氣的溜冰鞋。看著同齡的孩子在小道上飛速地向前衝,鞋子下面不是大地,而是帥氣的滑板車。看在眼裡,饞在心裡。可爸媽鐵了心不肯給我買,不買就算了,為此還把我臭罵一頓,說我什麼不把心思花在學習上,就會想些沒用的……

看完這本書,我才明白,原來這個寶貝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它會使人養成不勞而獲的壞習慣,自己的是要自己努力去做,自己動手才有樂趣。

《祕密》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書中的主人公王葆,得到了一個寶葫蘆,從此以後, 要什麼有什麼, 想什麼來什麼。

可是, 這不但沒幫他忙, 反而使他出盡了醜。比如他和同學下象棋, 他想把對方的馬吃掉, 那棋子就跑到自己的嘴裡去了;他和同學玩撲克牌, 剛拿起牌, 就發現別人的牌跑到他手裡去了;想做飛機模型, 可還沒動手, 就做好了, 什麼事都不要自己做,寶葫蘆替他做好了, 真沒意思。

通過這個故事, 我懂得了做什麼事都要靠自己動手做, 想靠別人是不行的。

讀了《寶葫蘆的祕密》之後,我很受啟發。

《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寫一個叫王葆的小朋友聽奶奶講寶葫蘆的故事後著了迷,總想得到一個寶葫蘆。一天他在夢中得到了一個”寶葫蘆“,從此就能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什麼就來什麼。例如,他想要一個飛機模型,寶葫蘆就會幫他”變“一個出來。他不會做作業,寶葫蘆馬上幫他完成,甚至在考試的時候他做不出考題,它也會幫他變出一張答案正確的卷子,他只要填上他的姓名,就可以了。但最後王葆發現,要什麼就有什麼是不會給自己帶來幸福和快樂的,而是無聊和苦惱。最後他把寶葫蘆的祕密都揭開了。

通過這個故事, 我懂得了做什麼事都要靠自己動腦思考、自己動手做, 這樣才會時時幸福和快樂。

從小就聽說了”天上不會掉餡餅“的道理,直到讀完《寶葫蘆的祕密》這個故事,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涵義。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男孩,名叫王葆,奶奶經常給他講”寶葫蘆的故事“。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他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寶葫蘆。

於是,王葆真的要什麼有什麼:香噴噴的滷蛋、甜滋滋的冰糖葫蘆,真是讓王葆大飽口福。有了寶葫蘆,王葆在學校的表現也讓同學們刮目相看。可是有一次,寶葫蘆卻給王葆幫了倒忙:在一次數學考試中,寶葫蘆把同學蘇鳴鳳的答案原封不動地轉移給了王葆,結果讓數學老師發現了其中的祕密,受到了嚴厲的批評。

看了這本書,我懂得了:什麼事情只有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才能做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多大的付出,就有多大的回報。世上沒有笨孩子,只有懶孩子。讓我們腳踏實地,發奮努力,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呢。

《祕密》讀後感4

童年的祕密精讀半月之後,想起了這樣的文字——有的人用童年來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用艾莎的童年軼事與天下父母教師共勉!如果你親身經歷過,將感同身受!

如果一個成人使得兒童相信他自身是無能的,那麼,一片烏雲就會籠罩在他的心靈,他就會陷入膽怯,冷漠,恐懼的狀態之中。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兒童就形成了一種內在障礙,被稱之為“自卑”!這種障礙可能作為一種無能和自卑的感覺而在他心裡存在下來,這將阻止兒童參加社會生活!這種自卑導致兒童產生膽怯,作決定時遲疑不定,面臨困難或批評就退縮,遭受壓抑時就流淚等表現!這些表現與兒童的痛苦心態又是形影相隨的!相反的,一個正常兒童的最顯著特徵之一就是他的自信和責任感!

記得六年前我讀《有吸引力的心靈》時曾感悟到類似這樣的文字:曾幾何時!我們可還記的`雨後踩過的小水坑!貪婪的吸嗅著雨後泥土的芬芳!著迷於路邊花叢中蝴蝶翩翩起舞而耽誤了上課!融進於血液裡的栗子雞,煮玉米的香味兒充斥著整個童年!當時剛進入幼教行業的我以為這就是童年!從業六年時至今日,我才明白:每個兒童都有一顆稚嫩的心靈!你會在畫板上畫些什麼?致使每個人也就有了五彩紛呈的童年記憶!

我親愛的寶貝們,我將如何做才能守護你們稚嫩的心靈?教師必須意識到兒童是擁有心理生活的,只是這種心理生活尚未引起人們的注意,他的發展往往被成人無意識地破壞掉!要幫助一個兒童,我們就必須給他提供一個能使他自己自由發展的環境!教師再精神上要做好準備,必須時刻反省自己,摒棄專制,消除傲慢和發怒,變的謙虛和慈愛,避免從成人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兒童!

我親愛的寶貝們!在我從業的歲月裡我願意傾聽你們的心聲!如果有一天我將老去!我多麼希望——你們驀然回首自己稚嫩的童年:赤著腳丫踩著夏季雨後的小水坑…嗅著青草和泥土的氣息!歡快嬉笑的小臉兒仰望著藍天白雲…那傍晚天邊的火燒雲… 童趣的回憶…那回不去的美好的往昔…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祕密》讀後感5

相遇,是一個多麼有動力的名詞。於這茫茫人海中,每天有多少的相遇擦肩而過。

夜晚,天空一片深藍色,偶爾有幾朵神祕的雲點綴著,就像城市的上空被披上幽藍的鬥蓬似的。車水馬龍的道路,明亮的燈光,都被黑夜籠罩著。我靜靜地坐在床邊,思緒卻已在那本《鏡子的祕密》中邀遊了。

人與人的相遇真的很奇妙,前一秒你不知道會遇見誰,下一秒你不知道誰又是你的過客。人生中就是這樣,有人相遇,有人離別。

有本書上這樣寫道:“茫茫人海中,陌生人之間必然有種神祕的命運牽連,我們的生活及生命也許被其中忽然搭上的一線緣分所左右而改變一生,也許不會。”就在今年的初春,我遇見這本名叫《鏡子的祕密》的書,在這裡,我遇見了許多的人物和故事,他們都令我難以忘卻。說真的,讀了這本書,我感覺自己懂得了更多。

《鏡子的祕密》這本書裡有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其中,最令我難以忘卻的還是《何處是我朋友家》這個故事。

我們常常問自己,為什麼而努力?又是什麼讓我們這般努力?我們努力的目標是什麼?文中的向平安一直過著沒有目標的生活,在閒談中他認識了流浪的李果,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年僅8歲的李果成了改變向平安一生的人。

向平安當初沒有夢想,因為救助了李果,和李果相處的日子裡,他認識了流浪孩子“大頭”,聽了“小麗姐姐”的故事,還知道了一些他生平從未聽過的.新鮮事。這也成為他內心久久不能釋懷的心事。

李果的突然失蹤更是讓他寢食難安,他除了用功學習,就是看世界各地關於“流浪兒”的書,也是這樣,他天天在改變。正如文章最後一段中這樣寫道:“李果,你已經改變了我的生活,我也想改變你的生活。”

在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在相遇,在離別。最美的風景不在遠方,而是在心上,人世間有一種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裡,父母和孩子是生命延續的相遇,老師和學生是緣分的相遇,同學和同學之間就像旅途中的一段同路人,有一天,我們也會分道揚鑣,若是有緣自會聯絡,珍惜每一次的相遇。

用人品去感動別人,用改變去影響別人,用狀態去燃燒別人,用行動去帶動別人,用陽光去照耀別人,用堅持去贏得別人,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無非就是一種緣,說不定每一次的萍水相逢,都是改變對方的開始……

《祕密》讀後感6

桐華的《被時光掩埋的祕密》這本小說,最近被拍成了電視劇,非常地火熱。很久以前就看過這部小說了,看完整本書以後,對於非常不合理的結局,我完全無語了。在閒暇的時候,看過很多的小說,這部小說的結局估計是最讓我鬱悶的了。像《沉香如屑》這本小說中,餘墨說他是一個旁觀者,到最後卻也入了戲。感覺陸勵成一開始也是這樣,可是最後餘墨可是跟顏淡在一起了啊!怎麼陸勵成的默默守候,卻是換來蘇蔓的不知情。最後兩個人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非常感傷……

網上很多人都在為支援宋翊還是陸勵成而在熱烈地爭論中。個人覺得宋翊要是放到生活中,這種男人簡直就渣到不行了。就是一個為了自己,誰都可以接受的`男人。其實從宋翊相親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自私沒有責任感的人,明明還困在過去,卻為了姐姐的囑咐還是去相親了。如果不是蘇蔓,只要有人這麼對他好,他也能接受。如果不是麻辣燙,只要有他前女友的腎也行。我的天,他愛蘇蔓嗎?他愛麻辣燙嗎?反正我看不出來,我覺得他只愛他自己還有他那死去的前女友……

很多人都罵麻辣燙,卻都沒有怪責宋翊,我想不明白這是什麼樣的是非觀念。書中的麻辣燙,其實也是個受害者,甚至比蘇蔓還要可憐!童年被姐姐欺負,長大後遇到了蘇蔓好不容易擺脫陰影。結果比親姐妹還要深刻的友誼差點被宋翊毀了,知道真相後的她也差點被他害死!

不管是不知情的麻辣燙還是知道一切真相的蘇蔓,她們都一直在盡力地維持她們的友誼,甚至比親姐妹還要深情!只有宋翊才是最可惡的始作俑者,為了所謂對前女友的贖罪與愛戀,瞞著蘇蔓,再瞞著麻辣燙,給了她們致命的傷害。如果生活中,有那麼一個男人,不愛你也不愛你朋友,卻為了前女友的腎劈腿跟你的朋友在一起。傷害了你,最後還讓你最好的朋友差點死掉。這能原諒嗎?但最後蘇蔓竟然也能原諒!這也太沒有原則了吧!

宋翊表面溫暖仁慈,其實內心卻冷酷殘忍,我只能說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吧!或許他自以為美好的前女友,其實是壞女人,這確實很可憐!但他的的確確傷害了蘇蔓和麻辣燙,這就很可恨了。而陸勵成雖然外表冷酷無情,但內心卻熱情善良。小說從頭到尾,我只支援陸勵成,只可惜蘇蔓最後還是選擇了宋翊。蘇蔓!正如陸勵成的助理所說的,多麼幸運的女子,絲毫不知道你錯過了一個那麼愛你的人;多麼不幸的女子,永遠不會知道這世上曾有一個人那麼愛過你……

《祕密》讀後感7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叫《寶葫蘆的祕密》,心裡感悟很深。

這本書主要寫了:小主人公王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得到了一個神奇得令人不可思議的葫蘆。這個葫蘆可以做許多事,幫人釣魚、變出許多美味的食物、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把王葆想借的書轉移到他的書包裡,還可以做他想要的機器人模型,甚至在考試的時候他做不出考題……

幸福是靠自己爭取的,如果我們都像王葆那樣利用寶葫蘆完成自己渴望的東西,到最後你會發現這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會弄巧成拙,不勞而獲只能帶來煩惱和痛苦,投機取巧而不付出自己的努力是不會成功的,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我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不勞而獲,不能貪圖小利。就像寶葫蘆,也許你會覺得要什麼有什麼是很快樂的.事情,但當你知道了這是偷來的你還會高興嗎?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勞動成果,才是最珍貴的。我們也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享受著自己應得的會很高興,因為這是你自己勞動而來的。文中王保的爸爸的一句話讓我深有感觸”不要把自己的小心眼用到幹壞事上,如果用到學習上,那麼學習一定會好的“

其實學習生活中的我也有和王葆一樣的經歷。我希望自己有一個三頭六臂的機器人,幫我寫作業,幫我穿衣服,幫我收拾書包……這樣多舒服啊!曾經有這樣一件事:以前我不會繫鞋帶,總是媽媽幫我係。有一次上體育課,我的鞋帶開了,不知道該怎麼系,就隨便繫了個團,結果一會兒就又開了,一跑就摔倒了。最後我終於忍不住回到家裡和媽媽學習繫鞋帶。學會了繫鞋帶後,對我幫助可不小,開了還能再繫上,也不會摔倒了,這下繫鞋帶就難不倒我了。有時候,我的題做錯了,想偷懶就不管錯在哪裡,直接問媽媽:”哪裡錯了?“媽媽總是回答我:”自己好好看看。“我就不得不自己認真地檢查演算,最後總能查出錯在哪裡,這樣一來到鍛鍊了我的檢查能力,學會了檢查可是個好事情,每次考試都能查出錯誤來,這樣就能考出好成績。

如果只靠別人,自己也會變得懶惰,變得依賴別人,變得不愛動腦筋,生活中基本技能也不會了。我們應該多動腦、勤動手,學習上開闊思維,勤于思考,做個勤學好問的好孩子。《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這些道理,受益匪淺。

《祕密》讀後感8

這本書幾年前為了免運費湊數,隨手買了,拿回家一看,封皮上一個梳著馬尾的女孩子,看樣子也有十幾歲了吧,翻了翻,滿篇的文字,不太有生機的插圖,我就把它放在一邊,打算寶寶大一些再說。

前些天,寶寶學校圖書交換,寶寶說什麼也不同意拿那些我們翻閱過的書去換,他說,那些書不僅是書,還是小時候的紀念,我理解孩子,每一本都印刻著成長的痕跡,瀰漫著成長的味道,一本書一本書壘起來的是一去不返的`童年時光。我推薦寶寶把這本我們從沒讀過的毫無生氣的書拿去換,寶寶還是搖頭,還沒讀過呢,不換。

寶爸雖然很不理解,還說我太慣著孩子,但還是在送寶寶上學的路上,花錢給寶寶買了幾本新書——在寶寶看來沒有一點“家味”的書,絕對捨得,高高興興地拿去學校參與交換了。

於是,《蘭心的祕密》因了這樣一個契機,被我們捧在手上了。

這一讀,真是讓我大為驚訝,表裡如此不如一,與其它的書視角完全不同,開篇就以孩子的立場開始說話了:蘭心總覺得父母不聽話,於是,一直在想辦法怎麼能讓他們倆別總跟自己對著幹,讓他們聽聽話。

嘿,總是說讓孩子聽話,還沒聽說哪個孩子膽敢讓父母聽話的呢!我和寶寶都被吊起了胃口:看看接下來,蘭心是怎麼做到的?

蘭心從仙女那裡求來一塊方糖放進父母的茶裡,於是:每當他們膽敢反對自己,就會聽見“嗤”的一聲妙響,他們的身高立馬縮為原來的一半!幾個回合,爸媽已經縮成小不點了!

蘭心得意之餘也飽嘗沒有大人庇護的辛酸,仙女提醒她,在所剩不多的時間內,她必須決定,是繼續遊戲,還是讓父母變回原樣,變回原樣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蘭心要吃下方糖,也就是,往後的日子,蘭心不聽話也會聽到那“嗤”的一聲妙響......

在最後關頭,蘭心還是選擇了讓父母復原。

仙女的魔法並沒有繼續魔力,父母也學會了換位思考,一家人學會了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諧相處。

剛開始的過癮後,讀完全書,我和寶寶都說很感動。

沒想到,令我們感動的是完全不同的情節,我感動於蘭心最後的選擇,而寶寶則感動於在父母變小的那段時間裡,不僅沒恨蘭心,還處處盡微薄之力保護孩子,寶寶能說出每一個令他感動的細節,比如,蘭心手指受傷了,小不點父母費盡周身之力用膠帶幫助蘭心包紮傷口,最後竟把自己纏在了膠帶裡......

一本讓孩子嘻嘻哈哈痛痛快快地過了癮之後,深深感動的好童書。

《祕密》讀後感9

在各級各類的幼兒教育雜誌上經常能看到蒙臺梭利的名字,在專家教授的講座中也常能聽到蒙氏教育的力量之神奇。我有幸拜讀了堪稱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兒童教育家,現代最有權威的兒童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舉世公認最瞭解兒童,最懂兒童教育的教育大師蒙臺梭利的《兒童的祕密》,這是一部深刻揭示兒童心靈奧祕的震撼性著作。

雖然作者生於十九世紀,然而她對兒童的熱切關注,細微的觀察,使得她真正瞭解了兒童,瞭解了兒童的需要。她所教育的兒童沒有被強行要求去達到某種智力成就,而是藉助感官教具得到了探索的鑰匙。蒙臺梭利的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對生命力的研究之上的,這是一種完美的創造力。她覺得兒童像所有其他鮮活的有機體一樣,要經過連貫的發展階段。她把這種發展階段稱為“敏感階段”,在敏感期裡,兒童對獲得某些知識和技能表現出一種無法滿足的渴求。

我現在所面對的小朋友,正處於敏感期:好奇、好模仿、個性強。他們需要愛,因為愛能使兒童以一種敏感和熱情的方式去觀察他所處環境中的的'那些特徵。這個階段的幼兒正處於自我實現階段,需要我們為他們敞開大門,他們需要自我創造,從不存在到存在;從潛在能力到實際行動的過程中,他們是簡單的。他們不會裝腔作勢。因而我們應為他們創設一個不受約束、適宜他們的環境,這樣,他們就會自然得到發展,並提示自己的內心祕密。

從書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只有發現和解放兒童,把兒童當成一個獨立的整體來看待,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也知道了作為一個老師,

必須研究自己的缺陷以及自己的壞脾性,而不是過分迷戀於“兒童的壞脾性”,迷戀於“糾正兒童錯誤”的方式,只有先洗清自己眼中的沙粒。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書中還告訴我們“發怒是一大罪惡,它會制約我們並使我們難於理解兒童”。

不是嗎?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會為一些言行而發怒,可能有時還會覺得發得理直氣壯,這也許就是缺少對兒童的細微的觀察,缺乏對他們需求的瞭解所至吧,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思:教育者必須摒棄暴虐,去除內心的傲慢與怒火。

《祕密》讀後感10

《祕密》算是我看的第一本完整的日本小說,標榜著“懸疑”的小說,看完之後卻留下了無數的糾結和思考。

《祕密》講述的是一家三口,媽媽帶女兒出去玩,結果遇上了車禍,媽媽斃命,女兒成為了植物人。爸爸百般辛苦地等到女兒的醒來,卻迎來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場景:自己妻子的意識佔領了女兒的身體,妻子將以女兒的形象呈現在公眾面前。

原先,在家中,他們還是以夫妻相稱,生活還算正常,只是隨著女兒身體的成長和媽媽意識的不懈努力,一個優秀的“女兒”形象就展現在大眾面前,有很多男生追求她,向她求愛……

爸爸自然受不了這樣的場景,但是媽媽意識佔領的女兒的身體卻無法滿足爸爸的'要求,爸爸深愛著她的妻子,事故之後沒有想過再娶的事情。自從某一次矛盾爆發後,爸爸發現女兒的意識間斷性的回到了女兒的身體上,媽媽的意識存在的時間反而越來越少,最終直到消失殆荊

爸爸悲傷地接受了妻子再也回不來的事實,但是也為女兒的復活感到無比高興。

直到女兒25歲結婚那天。爸爸偶然發現了他當時和妻子的約定的藏好的戒指居然出現在了女兒的手上。

其實,佔領女兒身體的一直都是媽媽的意識,媽媽為了不讓爸爸傷心,或許為了更多的目的,她選擇放棄了自己的意識,去一輩子扮演女兒的角色。

看完以後讓我覺得很傷心。雖然我也提不出解決辦法,但是現有的辦法總讓人覺得很不妥。我知道妻子是為了丈夫好,可能是為了丈夫的晚年能夠再娶,能夠有人陪伴他,可是就這樣離開丈夫利用女兒的身體去嫁給另外一個男人就一定是好的麼?妻子說過,她要使她女兒擁有無悔的青春,她做到了,卻永遠回不來了。

無疑書中的丈夫和妻子都是悲痛的。每個人都做出了無可奈何的選擇。不論這些選擇對不對,而我想知道的是,影響這些抉擇的不就是因為妻子的外表是他們的女兒麼?這麼說來,是不是可以說成是肉體最終戰勝了靈魂,使得妻子拋棄了自己的靈魂,甘願充當女兒的靈魂?

為了在眾人面前的表現,或者是為了避免在丈夫面前的尷尬,她就這麼毅然決然的放棄了自己,放棄了愛她的丈夫,去含辛茹苦的做另外一個人。

靈魂和肉體,到底哪個比較重要?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會堅定地回答

《祕密》讀後感11

偷來《科學畫報》,變出金魚、許多零食,考試還能換試卷……寶葫蘆真厲害呀!我也想有它,可是,看完《寶葫蘆的祕密》之後,我知道這都是假的,要實現夢想,只能自己努力。

王葆跟我一樣是個愛幻想、愛慕虛榮的國小生。寶葫蘆是個自作主張、自私自利、不分是非、愛狡辯的角色。王葆還有一點性格跟我非常相似,暴躁。他聽奶奶講萬能的寶葫蘆,自己也想要一個,這樣他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滿足。有一天,他終於得到了傳說中的寶葫蘆。在科學小組中,要做電磁起重機,他負責繞繩子,組長異常挑剔,愛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王葆受不了,獨自一人跑出學校,回到家……“釣魚去呀,王葆!”外面隱隱約約地聽到有人要跟他去釣魚。跑出去,沒人,他獨自來到河邊。一條魚也沒掉上,他開始生氣,這時,他聽到一陣陣類似於青蛙叫的聲音傳來,居然是寶葫蘆。寶葫蘆對他說,它專門為王葆變出想要的東西,不過王葆得答應一個條件,就是不能對外說。王葆一口答應。

“魚,我要魚!”寶葫蘆立刻變出了滿滿一桶魚,回去路上王葆又餓了,寶葫蘆又給他變出了滷蛋、煎蛋、蘋果、糖葫蘆和各種各樣的零食。王葆想看他捐給學校的《科學畫報》,寶葫蘆立刻把《科學畫報》偷給了王葆,導致大家都懷疑王葆偷的'。於是,他埋怨寶葫蘆自作主張,但寶葫蘆不接受意見,兩個人開始不和。然後,王葆參加象棋比賽時想要吃“馬”,結果寶葫蘆塞到嘴裡,“馬”突然不見了,後來王葆在家裡的書桌抽屜裡找到,由此,更對寶葫蘆亂作為不滿。寶葫蘆給他添了越來越多的麻煩,變出一盆盆珍貴的植物、自行車、其他許多書……使得他被誤解、冤枉,出醜、尷尬,還被爸爸、同學、老師、甚至學校門口保安的兒子所懷疑。後來,考試王葆也被寶葫蘆煩得走神,導致快臨近考試結束,他還一道題沒做,急得團團轉,寶葫蘆又自作主張把他前面同學的卷子調換了,交卷時,教室一片混亂……原來,這都是王葆的一場夢。

其實,我也跟王葆一樣有各種各樣的幻想,衣服不用人疊、飯有人做、難題有人幫忙解決……但是,看了這本書,我知道了現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美好,自己偷懶,只會造成更大的麻煩。因此,不論學習還是生活,我都得腳踏實地,不能不勞而獲,不然就會變得懶惰、愚蠢、還會被人嘲笑……要實現夢想,我從現在起就要認真踏實地努力奮鬥!

《祕密》讀後感12

前天晚上,我寫作業時聽見媽媽在給妹妹讀《寶葫蘆的祕密》,我覺得挺好聽的,於是到了晚上,我也請求媽媽陪我閱讀這本書,可是媽媽朗讀速度很慢,都跟不上我的閱讀速度了。

後來徵得媽媽的同意,我花了一個小時一口氣看完了整本書。下面,我帶著大家一起來讀一讀吧!

《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的主人公是王葆和寶葫蘆。一天下午,王葆在河邊釣魚,釣竿忽然往下一沉,王葆用力一提,結果,沒釣到魚,卻釣上一個葫蘆。

葫蘆突然說話了:它說它叫寶葫蘆。王葆被嚇了一跳,他心想:這不會是真的吧?寶葫蘆明明是一個傳說,怎麼會是真的呢?他有點懷疑。於是,他準備對寶葫蘆進行測試。他想了想說:你給我變一桶魚。他看著魚桶,看了好一會。桶裡面還是什麼都沒有,他起初還以為是自己眼花了,他使勁揉了揉眼睛,還是什麼也沒有。他不禁感到很失望。他使勁地一踢寶葫蘆,寶葫蘆咕嚕咕嚕地朝池塘後面滾去。他心想:我怎麼會這麼傻,會信一個葫蘆的話。他嘴上卻說著:你看,你就知道吹牛。

王葆往家走,寶葫蘆在後面連連嘆氣,王葆停下來問:你自己沒本事,你嘆氣啥?寶葫蘆說:我還沒認主呢,我怎麼幫你辦事?那怎麼才能認主呢?你得答應我保守祕密,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包括奶奶和小組,如果一旦讓他們知道,我就會法力消失,變成普通的'葫蘆。

王葆說:那你給我變一桶金魚。他便聽見魚桶裡面真的有了一桶金魚。他又覺得肚子餓了,寶葫蘆好像和他心連心似的,給他變出了好多好吃的,王葆抓起來就吃,王葆帶著寶葫蘆回到家以後發現家裡變了模樣,家裡滿是花草

後來,王葆想要什麼寶葫蘆就給他變什麼,比如粘土做成的小人、書本、零食過了很久很久,王葆很疑惑地問寶葫蘆這些都是哪裡來的?寶葫蘆回答說:都是我從別人家變來的。王葆覺得這是一個偷竊的行為,他就嘗試不要寶葫蘆了。於是,他嘗試了用火燒、刀砍,寶葫蘆卻都總能自動恢復成原形。最後,王葆想起了他們之前的約定,他計上心頭,把寶葫蘆的祕密說了出去,王葆覺得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落地了。大家翻來覆去地看著寶葫蘆,覺得和普通的葫蘆並無兩樣,王葆和它說話,它也默不作聲。

就這樣,王葆突然驚醒了過來,哎,原來這是一場夢啊!

閱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偷別人的東西,就算別人沒有發現,遲早也是一件讓人提心吊膽的事情。做人不能靠不勞而獲來生活,那樣會一無所有,把自己逼入絕境;而應該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勞作,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祕密》讀後感13

在備孕階段即讀蒙臺梭利《童年的祕密》,定會受益匪淺。原先以為剛出生的小寶寶,除了吃喝拉撒睡,他只是一個偶爾會抿嘴痴笑的小玩意,原來,他也有很多的祕密。

這個祕密的核心我認為是孩子的本能。

我們大人做的很多事情,似乎是壓制了他們的本能。回想一下,在他們尚在襁褓之中,我們除了將他們捆得嚴嚴實實,偶爾在他睡醒時分逗樂一下,是否有給他創造一個獨立的空間,將他斜放著可以看清周圍的環境,辨別周遭的聲音?在他牙牙學語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很不厭其煩的對他說很多,卻沒有認真聽他在講什麼,或者想表達什麼?在他蹣跚學步之際,我們是不是在旁邊認真的盯好,一旦他有些許的跌跤姿態即立刻抱起來,寶寶長寶寶短的開始用心呵護?又或者是拽著他的手往前奔?

蒙臺梭利作為教育界的醫學博士,列舉了一些小孩的行為,雖然是100多年前的小朋友,這個普遍性卻是古今中外的一致。比如,他們在捉迷藏的時候,小朋友都一定要躲在某個固定的地方,然後找的人也是在固定的地方找,找到之後大家就開始開心的大笑,然後重複同樣的動作,一次又一次,樂此不疲。作為成人的我們看著很無趣,會指導他們躲在一個新的地方,這個時候,藏的人和找的人都很茫然失措,過不了多久就會結束這個變來變去他們覺得不好玩的遊戲。這個現象歸結為一個理論即兒童看重的外部秩序和內部定向。他們不喜歡變來變去,就喜歡簡單的東西重複做,而且沉浸其中。不禁想起現在流行的網路用語: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

我們理想中的孩子,是熱愛學習,彬彬有禮,懂禮貌,乖巧,不迷戀遊戲(特別是網路遊戲)的。但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作為父母的`我們對他們瞭解少之又少。在蒙臺梭利的“兒童之家”,這些孩子的是自由的,老師更像是一個局外的旁觀者。看著他們自理,自處,自我調節和交往,而這些孩子可能只有十幾個月到幾歲而已,通常我們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大人的幫助,否則只會讓事情一團糟。而放手讓他們去發揮自主性時,他們反而是禮貌的,考慮周全的。

這裡就不得不說回孩子的本能,我們成人不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勒絆者,只做心中關切,行為疏導,不用命令式而是多建議,是否孩子會更茁壯成長呢?

《祕密》讀後感14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名叫《閣樓裡的祕密》。這是一本推理小說,曾經獲得過愛倫·坡最佳青少年推理小說獎以及常青藤國際大獎,作者是美國的辛西婭·沃伊特。

書中的主角是一個名叫瓊·溫賴特的女孩,她一直和她的康斯坦姨媽住在城裡,在一個奇特的夏天,一封信改變了她的人生。那是來自鄉下的丹·蒂爾先生的一封信,他想讓瓊·到他的家裡去整理一下閣樓上的檔案。而瓊·溫賴特爽快地答應了,可是到了那兒,她發現那十二箱檔案竟然暗藏著卡蘭德家族的祕密,同時也解開了自己的身世之謎。

書中的主人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和在鄉下認識的小夥伴奧利夫·麥克威廉斯一步一步地,根據丹·蒂爾先生家閣樓裡面的檔案,找出了真相,破除了謎團。從整理第一箱檔案到第十二箱,瓊·溫賴特一直在問兩個問題:一座塵封了十年的閣樓,裡面究竟隱藏著什麼祕密?十年前的那天夜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閣樓裡的祕密》這本書寫得很玄妙,內容豐富精彩,不像有的推理小說很乏味。作者先是設下一些謎團,然後用一環扣一環的方式吸引讀者,讓讀者願意看下去。就這樣,謎團最終還是被揭開,正義最終戰勝了邪惡。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通過閱讀《閣樓裡的祕密》,我的心靈受到了更深刻的`洗禮。書中的主人公瓊·溫賴特用智慧和勇敢為我樹立了榜樣。在我以後的人生中,我也要做一個有智慧、有勇氣的人。

這本書是美國的辛西婭.沃伊特的。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十二歲的瓊獨自去到了馬波羅村整理古宅閣樓裡面塵封了十年的卡蘭德家族的檔案!在整理檔案的過程中,她發現了自己的身世。

這本書的情節引人入勝,裡面有許多謎團,讓讀者跟不知不覺地跟隨著瓊,解開了一個有一個的謎團。

這本書告訴我們,即使真相從來不會浮於表面,只要好好想一想,冷靜而理智的分析,我們總能發現謎案的破綻。這讓我不禁想到了殘疾人張海迪。他5歲的時候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國小、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15歲時隨父母下聊城莘縣的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但是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給村裡國小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的為鄉親們鍼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的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讚譽。

《祕密》讀後感15

童年的世界裡是豐富多彩的,同時童年的世界裡也有許多祕密。當我讀完《童年的祕密》第一部分,就瞭解了其中的祕密。未讀這本書之前,對於童年的世界,我只是一知半解也就是解不開其中的謎。閱讀了第一部分,透徹理解了兒童對外界秩序有一個敏感期。由此深切體會到姐姐帶外甥到孃家時,小外甥為什麼總是哭鬧,那就是從一種環境到另一種環境的適應過程。揭開可兒童具有兩重秩序的祕密(即兒童具有兩重秩序感。其中之一是外部的,這種秩序感從屬於兒童對他本身與自我的環境的關係的感知。另一個是內部的,這使兒童意識到自我身體的不一樣部分和它們的`相對位置。這種敏感可稱之為“內部定向”。),對於將來當媽媽的我,大有幫忙,懂得兒童經常哭鬧會受到秩序的影響,不去埋沒兒童的兩重秩序。

《童年的祕密》告訴我們,教育能夠採用一種幫忙兒童的自然發展的方式去保護和培育兒童,從而對這些自然特性產生影響。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發現兒童真正的本性,進而幫忙他正常發展”。在那裡,除了環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條件是異常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徵”。蒙特梭利創辦的第一個兒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們忙於生計而無暇多份精力給孩子,他們的教師是毫無野心和先入之見的普通勞動婦女,這就導致了一種理智的沉靜。教師必須沉靜。他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或更好的、無阻礙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內心清晰的源泉。這種沉靜由心靈的謙虛和理智的純潔組成,是理解兒童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於是,我明白了一般傳統教學法的教師與蒙特梭利教學法的教師的根本不一樣:一般傳統的學校,教師只是認識小朋友的行為,明白要照顧他們,也明白為了教育他們應當做些什麼;

蒙特梭利的教師,眼前應是一位還沒有被認識、完全有待於被瞭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邊,觀察孩子。讓孩子在自理中獲取生理的獨立,在自由選擇中獲取意志的獨立,在無止盡的獨立工作中獲取思想的獨立。也就是說,我們要追隨兒童。讓“他們的生命自然地展現,就像蓮花在散發出芬芳的花香時,伸展出百色花瓣以理解陽光的哺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