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的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5.69K
  《傅雷家書》讀後感(一)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裡,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說到父子家信,當然,那是本教子為人處世,精研琴藝的凝血之作。記憶中是本薄薄的簡冊,清新素雅。雖屢次再版,但依舊樸實無華,簡練的近文中溢露出濃濃的嚴父之愛。而手中的這本《摩根信札》,風景則大不相同。精明書尚採用了誘人的紙草色書皮,印上醒目的燙銀書名,封面,封底,扉葉多方引用了格林斯潘,韋爾奇,巴菲特等人的讀後感加以感染,富有時代特色的卡通漫畫也穿插其間,"商業忠告"的商業氣息撲面而來。

然而剝去華彩的外衣,書內的鉛字卻顯出另一種人性化的溫存。通讀這三十二封家信,提到的問題有大有小;創新與突破;用人之道;看好你的錢包,讓你的演講充滿魅力有巨集觀指導亦有不勞其累,不厭其煩的細微關懷,這豈止是一本大資本家的"商業忠告"呢?

"一個父親勝過百個教師"。老摩根諄諄教導,語重心長地從生活,工作,處世,為人,管理,經營等多個方面富有策略性的操作性地對兒子言傳身教,循循善誘。縱然社會制度不同,但我們能從不同時代不同要求中談懂相同的渴望。不僅僅是書信,這也是一札普適性很強的睿智佳作。他雖然立足於商業投資運作理念,但絕不僅囿與此。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沒有經濟頭腦是行不通的,有經濟頭腦並非意味"你死我活","爾虞我詐"。這本書在最大程度地積累財富和最大可能性地養性修身,愉悅生活之間找到了絕佳的契合點。

不一樣的父親,相同的父愛。儘管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閱者都與我們有幾世紀之遙,儘管不同時代社會制度下,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實有迥異,儘管如今的出版業為其綴加了更多的商業炒作,但是今天的讀者應該做到的是摒棄這些外在的隔閡和枷鎖,靜讀字裡行間的文字深情,一定會受益匪淺。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裡。"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開啟財富的智慧 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個暑假,我的生活因為有了書的陪伴,而變得充實。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傅雷家書》。書中的內容與我的'生活緊密相連,讀書的同時,也自然會聯想到我的學藝之路。

傅雷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這些家信匯編成冊,就是《傅雷家書》。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心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讓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到困境不氣餒……同時,對兒子的生活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傅雷始終關注著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時給予指點。

我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接觸到了音樂,從小就會彈鋼琴,唱歌,跳舞。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堅持,我始終以為自己已經不錯了,很全面了。特別是鋼琴在國小的時候就已經考完十級,更讓我覺得自豪和驕傲。但是自從看了《傅雷家書》就自愧不如。記得書中有一段內容是這樣寫的“好像世界上公認有個現象:一個音樂家,大多隻能限於演奏某幾個作曲家的作品。其實這種人只能稱為演奏家而不是藝術家。因為他們的胸襟不夠寬廣,容受不了廣大的藝術天地,接受不了變化無窮的形與色。假如一個人永遠能開墾自己心中的園地,瞭解任何藝術品都不應該有問題的。”是啊,雖然我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我並不是任何曲目都能彈得很流利,更何況,我還不是什麼音樂家呢?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我繼續往下讀“有些小事要和你談談。你寫信封為什麼老是這麼不乾淨?日常瑣事要做的乾淨,等於鋼琴要講究乾淨是一樣的。我始終認為做人的作風應當是一致的,否則就是不調和;而從事藝術的人應當最恨不調和。我這回附上一小方紙,還比你用的信封小些,照樣能寫的很寬綽……”傅雷用自己的經歷去教導兒子,更是在向藝術方面引導著他。我不也是彈鋼琴的嗎?可是我的音色並不是很動聽,至少,在彈一些世界名曲的時候,速度一快,就不清晰了。以前鋼琴老師這麼說我,我還有些不服氣呢,“從事藝術的人應當最恨不調和”說的太有道理了,但是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試著去改變一下。

看到這裡,我深深愛上了這本書,甚至覺得這書裡的內容就是我的真實寫照。還有很多很多類似的經歷,關於音樂的感想,都會引起我強烈的共鳴。傅雷從莫扎特樂曲的特點談起,論及藝術家要有一顆赤子之心,要真誠。而真誠,是做人的根本,必須從小培養。這是一種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語重心長。

一本好書,就像一首扣人心絃的樂曲,波動人心;一本好書,猶如雨後劃過天空的一道彩虹,清新自然;一本好書,彷彿一臺盛況空前的聯歡晚會,絢麗多彩······

人生的道路還有很長很長,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不能僅僅侷限於眼前所看到的,更要去了解、去探究、去挖掘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在我看來,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在不斷學習和深造的過程,要把握當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學習時間,雖然很苦,但是書本上的知識絕對不足以讓我們開闊眼界,有時間的時候,還是應該多讀課外書,去充實自己。只有這樣,生活才會更有樂趣,人生才能更有意義。

自己走進書本吧,主動去探索知識,讓未知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財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