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道士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9.86K

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嶗山道士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嶗山道士讀後感

嶗山道士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清代作家蒲松齡著的《聊齋志異》中的一個小故事《嶗山道士》,頗有感觸。

故事講的是原為財主的王七因只會吃喝嫖賭,不會勞動生產,把家財敗光了,竟異想天開到嶗山去求道,想通過學會法術過上好日子。可嶗山道士只叫他每天上山打柴,卻不提傳授法術之事。王七吃不了苦,便打算回家。走前總算從老道那裡學到了穿牆術,由於他心術不正,結果不但穿不過牆,額角反而撞出個大塊,給妻子當做笑柄。

故事中的王七,因心術不正,即使從嶗山道士那裡學會了穿牆術,也無法施展,弄得頭撞壁起了個大塊,落得被妻子笑話,還羞得臉紅。王七心術不正,是其德行出了問題。人們常說:德才兼備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這麼一來,故事中的王七倒有點像危險品,但幸虧其穿牆術未奏效,否則不知會有多少人家遭其禍害。現在,我們讀書學知識學本領,首先就要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力爭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學生,立志為造福人民,富國強國而努力讀書,將來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之材。這樣,我們的書才不會白讀,我們的知識本領才不會白學。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時刻注意我們的'德行,力爭培養良好的德行,不成為像故事中的王七那樣的好逸惡勞、品德敗壞之人。

嶗山道士讀後感2

古時候,有個叫王七的人,他成天想著怎樣才能不勞而獲,別人告訴他只要學會了法術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於是,王七非常想學法術,就到嶗山拜老道士為師,辛辛苦苦學了三年,終於學會了穿牆術。當天夜裡,王七就到地主家去偷金子,進去的時候還行,可是出來的時候,法術就失靈了。結果,他就被人家抓住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慨萬千。

我覺得一個人就是再窮也不能去偷別人的錢,錢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一點一點賺來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也不會白白掉下個餡餅給你吃。如果老想著耍小聰明、抄近路,去佔別人的便宜,那是非常非常愚蠢的。

寒假裡我看了很多劉謙的魔術,非常非常神奇。結果在網上一查,那些魔術全部都是騙人的',全都是魔術師做出來讓大家開心的。如果憑這些法術去做壞事,那就成了傻瓜啦,當然,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我想,在我們的學習裡,也是沒有任何法術能幫忙的,只能靠自己刻苦學習、認真完成作業、聽老師的話,每天都很努力,才能取得優秀的成績。絕對不會像吃了聰明蛋一樣,一下子就能考一百分。我學過一首詩,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伯伯種的糧食都是自己用每一滴汗水換來的,我們的學習也是這樣。

嶗山道士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聊齋志異》中的《嶗山道士》,給我很大的啟發。

古時候,有一個姓王的.書生,他自幼仰慕道學,聽說嶗山有很多仙人,就揹著書籍,準備去求道。走了大半個月來到了道觀,見門前有一個小道在掃地。他走上前去說:“我是來學道的,請你帶我去見師傅吧。”來到道長跟前,道長說:“只怕你受不了這裡的苦修啊。”王生說:“只要師傅能收下我,我什麼苦都能承受。”第二天,王生就拿著斧子砍柴去了,剛砍了一個月,就受不了想回家。有一天,他看見道長施展了一些法術非常羨慕,就又幹了一個月。一個月後他又想回家了,他找到道長想讓道長教他些法術,道長教他了穿牆術,他沒有學好就走了。回家後他演給妻子看,結果一頭撞在了牆上,撞起來了一個大包,他不後悔自己沒有下功夫學道,卻大罵道長是騙子。

讀了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一個人要學會一項本領必須不怕苦不怕累。例如我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從國小到國中,從國中到高中,又從高中到大學共計20xx年,上了多少節課,寫了多少本作業,經過多少次的考試,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才大學畢業。再例如,咱們學滑板,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必須經過很多次摔跤磨練才能學會吧!再例如學騎車一不小心就會摔跤,可是摔了幾次跤可能就學會了。

所以,只要我們不怕苦,不怕累,就能學好一門功夫。

嶗山道士讀後感4

《嶗山道士》是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中的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年輕慕道的人,聽說嶗山有很多仙人,便前往求學。老道士收下了他,讓他每天去砍柴割草。他嫌苦,總想回家。為了不白來一趟,臨走時,跟老道士學了穿牆術,結果回家後因為炫耀而不靈驗,頭上撞出個大包。

這只是個虛構的故事,聽起來很好笑,但卻耐人尋味:學習沒有捷徑,怕吃苦就一無所成。

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學知識學本領的前提。因為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需要認真聽講、反覆練習、勤於實踐。聽不明白、苦苦思索而沒有結果的情況會時常出現。如果沒有毅力、怕吃苦,是不可能學好的。老道士之所以讓王七天天去砍柴,無非是磨練他的意志,讓他能吃苦,可他不懂得這個道理,總想當逃兵,最終自然什麼也學不到。

請看那些取得成就的人,哪一個不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呢?史學家司馬遷寫下名垂千古的《史記》,花了18年時間;大物理學家牛頓為了做實驗,居然記不得自己是否已經吃飯;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鋼琴家郎朗

3歲開始學琴,為了提高琴技,童年時遠離故鄉,8年不能和媽媽相伴??試想,如果他們也像王七那樣害怕吃苦,怎麼會有如此輝煌的`成就呢?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今天我們不願吃苦,明天我們吃的苦可能就會更多。為了明天能夠從容地品嚐成功的甘甜,請千萬不要學《嶗山道士》中的那個王七。讓我們今天主動地去吃苦吧!

嶗山道士讀後感5

《聊齋志異》是清初文學家蒲松齡的代表作,它的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包括道士傳記、書生奇遇、人鬼之戀等。蒲松齡通過這些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對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進行了有力的批判,揭露社會矛盾,表達人民的願望。

嶗山道士這個故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世家子弟姓王的`書生因為仰慕道學,聽說嶗山有很多的仙人,就揹著書箱去求道。來到嶗山,王生見道長精通玄理,便求道長收其為徒,但道長怕王生嬌生慣養,受不了苦修不想收其為徒,王生堅持自己能受得了苦修,於是道長便收下其為徒弟,並讓他與眾人一起去砍柴,這樣過了一個月王生覺得太辛苦便暗地裡有了回家的念頭。但看到道長的法術後又打消了念頭繼續堅持了一個多月,後來堅持不下去了就向道長告辭並請求道長教給他一些法術,道長便教給他穿牆術,並告誡他不可亂用法術,不能用法術做壞事,也不能炫耀自己。

王生回到家後吹噓自己遇到仙人,在嶗山學會了穿牆術並當眾表演,結果撞到了牆上,氣的王生大罵道長沒良心。

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我們一定不能嬌生慣養,學會本領不要炫耀,也不能用本領做壞事,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嶗山道士讀後感6

我讀了一個故事,名字叫《嶗山道士》,它是一個出自《聊齋志異》的故事。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王姓書生,去嶗山拜道士為師,想學些法術。可是道士只是讓王生砍柴。王生受不了苦,有了回家的打算。

一天晚上,王生看到道士和兩個人飲酒。三個人施起法術來:道士剪下圓紙片貼在牆上,紙片竟開始發光,像月亮一樣;一個客人拿出一個小酒壺倒酒,酒壺裡的酒怎麼也倒不完;另一個客人則把筷子變成了月中嫦娥,在他們面前又歌又舞;三個人又和酒席一起升到了空中。王生見了這種神奇法術,就不想回家了。可一個月後,王生又受不了了。於是他就去求道長傳他一點法術,讓他下山。道士就傳了他穿牆而過、來去自如的本領。並叮囑他不可用這法術害人,也不可亂用法術,否則就不靈了。王生回到家對妻子說他能穿牆而過。妻子不信,他就演示給妻子看,不料他一頭撞在牆上。王生又羞又氣,大罵老道沒有良心。

這個故事真神奇,雖然它不是真實的,卻也給我們很多幻想和啟迪。故事中的'王生,不願吃苦也就算了,可他不聽道長叮囑,亂用法術,實在是不應該。幸好他自作自受,不能再用法術,不然,以後一定會害人的。

雖然大家都討厭像王生這樣的人,可是這樣的無恥小人在現實中還真有不少。他們貪圖富貴,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損人利己。我們可不能學他們。我們應多向好人學習,壞人壞事則要引以為戒。這樣我們才會更加優秀,將來為祖國多做貢獻。

嶗山道士讀後感7

人們常說:德才兼備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

今天,我讀了清代作家蒲松齡著的《聊齋志異》中的一個小故事《嶗山道士》,頗有感觸。

故事講的是原為財主的王七因只會吃喝嫖賭,不會勞動生產,把家財敗光了,竟異想天開到嶗山去求道,想通過學會法術過上好日子。可嶗山道士只叫他每天上山打柴,卻不提傳授法術之事。王七吃不了苦,便打算回家。走前總算從老道那裡學到了穿牆術,由於他心術不正,結果不但穿不過牆,額角反而撞出個大塊,給妻子當做笑柄。

故事中的王七,因心術不正,即使從嶗山道士那裡學會了穿牆術,也無法施展,弄得頭撞壁起了個大塊,落得被妻子笑話,還羞得臉紅。王七心術不正,是其德行出了問題。人們常說:德才兼備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這麼一來,故事中的王七倒有點像危險品,但幸虧其穿牆術未奏效,否則不知會有多少人家遭其禍害。現在,我們讀書學知識學本領,首先就要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力爭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學生,立志為造福人民,富國強國而努力讀書,將來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之材。這樣,我們的書才不會白讀,我們的知識本領才不會白學。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時刻注意我們的德行,力爭培養良好的德行,不成為像故事中的王七那樣的好逸惡勞、品德敗壞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