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後感(熱門)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4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紅樓夢》讀後感(熱門)

《紅樓夢》讀後感1

餘家中嘗早購此書,惜中學時未嘗翻閱,頗感慚愧,藉此疫期居家之時,方乃讀畢。世都道其為古典小說巔峰,若再添一則,簡直可謂白話小說經典,並下啟現當代之諸文學。《紅樓夢》自問世以來,已成專門之學問,即“紅學”也,研究著作不可勝數,故筆者只可略談讀後感而已,待日後參看紅學專著論文等再回顧亦不遲。

其一,小說主人公賈寶玉,真乃當時一大新式人物,眾人都雲其痴,然而誰皆其味,便是那封建社會豈能容寶玉之思想?寶玉之人,能發現女性之高貴,不僅是男女平等觀了,更把數千年遭壓迫之女性提升至一新高度,尤其是其中青年女性,最是作者著重描寫之人物。而寶玉思想迥異,則是站在當時世人觀點來看的,斷然與社會正統思想不符,餘則猜測,作者因此安排通靈寶玉之情節,藉著佛道輪迴,教寶玉降生人間,經歷這番辛苦,洞悉百態,轉告世人,控訴封建荼毒,不可不謂委婉之至。

其二,書中以敘述女性人物為主,雜以男性為輔,而男性之拙劣,實在不堪,女性多悲劇,實在令人惋惜,所謂“千紅一窟”、“萬豔同杯”是也,所謂“金陵十二釵”正副冊亦是也。真個是一出悲劇與頌歌並奏之曲,令人哀婉悽絕、唏噓不已。

其三,書中大背景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興衰史,其中賈家是正面敘述,其餘三家是草蛇灰線、側面伏筆;書中主線應該是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姻緣,而寶玉、黛玉之愛情是主要情節,薛寶釵後來居上,遂釀成愛情悲劇,愈加升華主旨。

其四,大觀園是為全書主要場地,擴之則寧榮二院,為全劇人物之主要活動場合,大觀園者,實乃書中女性人物最後之自由天地,無論丫鬟、姑娘、太太,無不和諧靜好(例如海棠詩社、聚會酒令之事,尤為熱鬧)。然而一切美好,皆被現實湮沒,姊妹出閣,親戚分散,直至家道中落,園中荒蕪,更無人過問。

其五,《紅樓夢》之版本問題,聞脂硯齋評點本甚好,願得而觀之。另有後四十回之真偽問題,自胡適一派辯偽,疑其為高鶚續寫,或非高鶚續,總之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確有出入,前後水準不一,難以考核,眾莫衷一是,還俟學者證之。

此外,都道其為封建社會之百科全書,餘則知識短淺,未能觸其皮毛,書中典章制度、婚禮服喪、器物醫藥、風俗人情等,皆說不盡、道不完,故還需多多參看前輩之研究,以解讀者之困頓。

人有一癖,只好成痴。所謂“人不可以無癖”,袁巨集道說得更徹底:“真有所癖,將沈緬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錢奴宧賈之事。”《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寫到了石呆子護扇的事,正好印證了這句話。

故事是通過平兒敘述的:“……有一個不知死的冤家,混號兒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窮的連飯也沒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舊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門來。二爺好容易煩了多少情,見了這個人,說之再三,把二爺請到他家裡坐著,拿出這扇子略瞧了瞧。據二爺說,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寫畫真跡,因來告訴了老爺。老爺便叫買他的,要多少銀子給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說:‘我餓死凍死,一千兩銀子一把我也不賣!’老爺沒法子,天天罵二爺沒能為。已經許了他五百兩,先兌銀子後拿扇子。他只是不賣,只說:‘要扇子,先要我的命!’”石呆子捨命護扇,最終“不知是死是活”。

很明顯,石呆子這個名字是杜撰的。至於寓意,我妄測了兩點:其一,根據《紅樓夢》取名多用諧音這一特點去推論,石呆子可能諧“實呆子”之音,說這個愛扇之人已經到了為扇子痴傻成呆的地步。有扇人在,無扇人亡,真乃呆子也!其二,“石”字在紅樓夢中有著非常特別的意味,《紅樓夢》另一個名字就叫《石頭記》,是一塊通靈的石頭自敘下世為人的一番經歷。所以有人說曹雪芹不會毫無由來地去寫石呆子,石呆子就是隱喻寶玉。

由此聯想到寶玉和黛玉打禪語。黛玉設想了寶釵與寶玉的種種情形來問寶玉,寶玉答:“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瓢之漂水,奈何?”“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水止珠沉,奈何?”“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寶玉深情唯系一人,誓不負黛玉,堪稱情痴,豈不是另一個石呆子?

石呆子護扇的另一層意思要從“扇”字上去挖掘。“扇”“善”同音,石呆子窮到飯也沒得吃卻死也不賣古扇,可見對古“善”的維護。晚年的曹雪芹飢寒交迫,靠賣畫度日,卻“非其人,千金不予”。正是作者心中留存的善,使他在家族敗亡之後“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雖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其晨夕風露,階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墨者。”曹雪芹半世心血才有了今日不朽的名著,豈不是又一個石呆子?

石呆子護扇、寶玉出家、曹雪芹寫書,畢生真情付與唯一,“癖”就是一種深情。 雖說通常不以好壞論癖好,但癖好也映襯了個性, “嵇康之鍛也,武子之馬也,陸羽之茶也,米顛之石也,倪雲林之潔也,皆以癖而寄其磊傀俊逸之氣者也。”人生在世,有愛有真情,才會有一份執著,有一種坦蕩,才能無拘於形骸,讓心飄逸起來。

《紅樓夢》讀後感2

紅樓一曲,驚夢百年。溫茶涼書,縱是書墨三幹也不足為喻。而恰似王國維所言:“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書中的每一人,每一景,何遽不若卓然的主體?我欲於前人抒懷之罅隙,擷我最喜之人,捕捉二三事,抒全心之感。既掩卷,予以為史湘雲及集人間至美,恍若人間驚鴻客。各位且看她是何等的——

無邪

朗日高照,清風拂袖,湘雲如頑童,眸藏岫玉,盛滿光華瀲灩的笑意。縱然家道漸衰,身世坎坷,即便權貴世界的老花眼難以看慣鍾靈毓秀的生命,湘雲的身邊依舊清歌笑語連綿四載,看罷榮辱唱舒懷。她的無邪,宛若山澗中皎淨清透的融雪,一顆虎牙,一斛笑意,澄澈如斯。

讀著《紅樓夢》,看著湘雲,我忽而想起《末代皇帝》中的一個場景:溥儀最後一次回到皇宮,不是眷戀昔日的繁華,而是到皇座下尋找舊日藏匿的蟈蟈籠子——繁花盡褪後喚醒的,竟還是心底的無邪。李卓吾曾曰,絕假純真,最七年級念之本心。世相紛呈中不迷失荒徑,以稚子之眼觀物,以赤子之心察情,無邪始終,精心收納此人間之至美,豈不快哉?

孩子們終會長大,可就算浮游人際,輾轉四方,也別弄丟了這份至美——年年歲歲,天真無邪。

無忌

戒防甚嚴的大觀園,因有湘雲的無忌無畏漾開旖旎的漣漪。她扮作男兒,俏麗中雜染風流雋逸,好似任疏狂趁年少的公子,俊朗逸仙。霜凝之時,蘆雪亭篆煙染銅樽,蕊雪雀躍娉婷,而她任青衫繡成深碧,只一心在這琉璃世界中割腥啖羶。如其所願,"是真名士自風流。”待到春光綽約,她又於酒暖花深間一壺醉清晝,欹倚涼石,枕簇芍藥,天光雲影,空水澄鮮,唯聽見夢中人猶作囈語,亦有幾分意氣飛揚。

曾聽人感慨,若少年無忌,老年不悔,人生何等圓滿。可見無忌之美好珍貴。若無忌,便能從容應對紅塵顛倒千秋寂寥;若無忌,便能將三幹浮華皆付指間逍遙。倘若史湘雲看見今有人在維護正義時噤聲瑟縮,在捕捉理想時無奈地攤開將伸未伸的手,在心頭眷念面前欲說還羞,她是否會不解,是否會嗔怪?

東曦既駕,少年風華,定當走一趟無忌之旅。想起曾在讀罷劉再復先生曾說的"該說就說,該笑就笑,該罵就罵,一聲聲就像故鄉林間的蟬鳴……全是天籟"會心一笑——

人間至美,無忌不悔。

無隔

前些日子在《人間詞話》中讀到"無隔"一詞,頓時萌生出對湘雲的思考——她是書裡書外的雅俗共賞,既無視高低貴賤,又不拘於男女之別,或許這便是曹公將海棠賦予湘雲的緣由。無香的海棠不似空谷幽蘭清冷,不似國色牡丹富麗,卻自古以來與世人多了幾分親近,肆意的花姿燦若煙火。

人們素來喜愛林瀟湘之孤高清麗,薛蘅蕪之玲瓏處事,而我偏以為史湘雲身邊別有洞天——紅樓夢中至美的女子自然懷揣著至美的性情。

那麼,我們作為行走世間真實存在的人呢?

無論是處於廟堂之高,還是行於江湖之遠,無論我們是談笑鴻儒還是往來白丁,我們都不應忘記無隔之美。依我一己之見,每個人都該如一卷行書,既不會潦草難認傷人心,又不會嚴謹端方而至於無趣,水墨卷軸下,是力透紙背的書寫,一筆一字銀鉤鐵劃。

窗前茶香嫋嫋,水霧繞騰,窗外行雲流水,曲水流觴。直抒胸臆的.脫口而出,直陳風物的瀟灑率真,江南塞北的攜手遙濟,均是無隔。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寫人性之清新,詠情懷之真誠,沁人心脾——

無隔相待,何等美好。

無雙

記得湘雲蘸毫融墨,落筆氣象開,少頃和韻海棠詩二首;記得她清秀中透著劍氣,筆端游龍,在菊花詩上落下“枕霞舊友”四字題款;記得她落落清癯,順睫低吟柳絮詞;記得她在蘆雪庭以墨為韁爭聯即景詩,一舉攬下詩魁寶座;記得她與黛玉同遊凹晶館,才情流動,搖曳星雲……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既能醉倒落花前,荒嬉狂涓,率性無懼;也能端坐磐石上,吟詩度曲,焚香啜茗。看似信馬由韁,卻又能"致虛極,守靜篤”,然這絲毫無衝突之感。何也?

“中國人既溫暾又酷烈。”木心如是說。可謂誠哉斯言。反差極大的風調出人意料地糅合在一起,卻彰顯了人格的張力和氣度的不凡。

那由這無數個體構築的泱泱中華,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廣袤闊土,既容下了塞北大漠擲地有聲的羌笛胡笳,也酵成了煙雨江南喁喁情長的吳儂軟語;琴瑟簫管,既能演繹陽春白雪,也能譜成下里巴人;再如書法,運筆由心,外化於形,剛柔並濟,忽而纖秀凜利,忽而書寫恣意;又來看那畫卷,這一隅是太古積雪,孤清沉寂,那一角是野鶴行空,狂傲難縛,桀驁不馴;看此時白衣公子溫潤如玉,遙指千軍,頃刻間已倚馬仗劍,浴血輪臺;瞧那俏麗佳人今夕巧笑嫣然,明日已登上九五之尊,千古女帝何等霸氣……

人格的張力,物性的多元,此乃我華夏之非凡氣魄——

人間至美,天下無雙。

紅樓大夢,厚重的書頁留給我們的,豈止是一硯盈鼻的玄香?金陵女子的音容笑貌,世家大族的盛衰榮辱引來無數文人墨客鋪卷抒懷,而我也於此,暫且借了紅樓夢中史大姑娘的顰笑言行,感一回人間瑰麗旖旎的至美風光。

我殷切期盼每位讀者在閱讀《紅樓夢》時,別忘了留意枕霞舊友之至美,更別忘了多加思考,我們應怎樣守住這些小美好。

千里之行,俯仰之間,不亂於形,不惑於心,堅守至美,追求本心。

願每一人都能秉持無邪,葆其天真,宛若孩童;

願每一人都敢與無忌,風華正茂,從心所欲;

願每一人都心存無隔,偶值林叟,談笑無歸;

願每一人都勇追無雙,充盈人格,成就不凡;

願每一人都欣於感悟“人間至美枕霞來”,與餘同好,以此共勉。

《紅樓夢》讀後感3

魯迅說《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今日還應該加上一句——白領看到職場祕笈。

而美學家蔣勳看到的是慈悲:“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裡面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蔣勳解讀的《紅樓夢》前80回計劃出8本書,每本書講解其中的10回。還有配套音訊,整整160個小時。聲音平和溫柔,是失眠人士最佳伴侶。這是一個浸泡在《紅樓夢》中的過程。一邊聽,我一邊感嘆:怎麼可能有人想到要去一句一句地講解一部長篇小說?真真不可思議,不是對《紅樓夢》極其執著的人,不會這麼做。如同蔣勳說,他不是研究《紅樓夢》,“我是愛上了它。”

《紅樓夢》對他來說,不是紅學飯碗,不是研究物件,是心心相印,如遇故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帶著深愛的情感反覆讀,這樣讀《紅樓夢》,與考據家當然不同,更加有溫度。與“野路子”的劉心武也不同。尤其是第5回中驚人的超現實描寫——13歲的寶玉喝醉了犯困,進秦可卿臥室去午覺了一回。只見秦氏臥室內擺放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這段描寫,劉心武視為秦可卿有皇家背景的暗示,洋洋灑灑考證出一篇長文。蔣勳的看法是,曹雪芹在這裡不是實筆,是虛筆,意在表現一個酒醉少年情慾的覺醒,而武則天、趙飛燕、楊貴妃、西施、紅娘,都是古代青少年性幻想的物件。這解釋顯然更為合理,貼近文字,也貼近人物性靈。

蔣勳回到文字本身,就把《紅樓夢》當做一本小說來看,就把夢中人當做活潑潑的人來看,而不是去尋求字裡行間的微言大義,政治隱喻。不是一定要牽涉到宮廷政治、美人天下才有意義。《紅樓夢》中,最好看的部分,不是故事情節跌宕,而是那些看似無所事事的下午,細節的生活點滴。高鶚的續40回為什麼讀起來沒味道?其實故事大綱是沒有大問題的,就是因為少了細節和閒筆,氣韻沒了,骨架雖在,血肉卻不豐滿。

蔣勳的讀法與眾不同,他看到了我們熟悉的《紅樓夢》,比如寶黛釵的愛情,比如一個大家族的衰落,比如大觀園的青春王國……也看到了那個我們熟視無睹的《紅樓夢》。

他看出了秦可卿的可憐。她出身寒素,父親是個小公務員,為了她弟弟秦鐘上個義學的二十幾兩見面禮也有東拼西湊才行。嫁到賈家這樣的豪門,對她是幸還是不幸呢?雖然上下都贊她做事大方周到,但她背後必定付出無數心血。她跟王熙鳳是不同的,王是九省統制之女,豪門大戶的諸多禮數,她自小熟悉,且天生的八面玲瓏,嫁到賈家又有王夫人是她的親姨媽罩著,但秦可卿是灰姑娘入豪門,其中經歷多少委曲求全,隱忍剋制,自有他的苦楚。

這倒也罷了。蔣勳從《紅樓夢》中,讀出了作者對賈瑞、薛蟠、趙姨娘這樣的人的同情,這便真真不容易了。

年輕人看賈瑞,只覺得下流齷齪。50歲的蔣勳再看紅樓,才被這個人絕望的愛感動。這個人自幼父母雙亡,祖父又是個腐儒,一輩子也沒考取科舉,只能混在家塾中教書,一肚子的鬱悶不得志都發洩到孫子身上,每天非打即罵。賈瑞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沒有感受過愛和溫暖,毫無自信,也毫無天分,家族中不到10歲的孩子都看不起他。對王熙鳳的愛,是他人生中唯一的光亮。最後為了追逐這點光而死,他那種毀滅性的愛,必須有一定的人生閱歷,才讀得懂。

蔣勳也看到了薛蟠的可憐。他強搶香菱、打死馮淵的時候,也就是16歲左右,相當於剛上高中的富二代,爸爸早死,媽媽疼愛這個獨生子,家裡有財有勢,卻又缺乏管教。打死馮淵這樣大的事,他都不用做什麼,自有旁人替他搞定。怎麼可能不變得越來越放縱?“這就是他最可憐的地方:他根本沒有機會反省自己。”只有在放縱、闖禍路上一路飛奔下去,直到無人可以替他收拾。

“作者把自己隱藏起來了,他只是像鏡子一樣照給你看人生的現象。”如同佛經所說的“如實觀照”,這正是《紅樓夢》最了不起的地方。看似平靜客觀的'文字背後,自有深深的慈悲,每個人他都看在眼裡,平視過去,對微如草芥的卑微者,對錦繡之中的華貴者,在理解上有同樣的深度。

“十年增刪”,這是紙上功夫,更是心頭的功夫,放下我執,放下分別心,“落難之後人不會沒有牢騷,沒有怨恨。十年必須修行到把所有的牢騷去掉,把所有的愛恨都放平。”紅樓寫出滾滾紅塵芸芸眾生在情慾或物慾中煎熬的可憐,借“假語村言”傳達深深的悲憫。

這樣的寫作呈現出的複雜性,使得它完全可以被一讀再讀,從16歲讀到60歲。甚至,從《紅樓夢》還可以觀照出當下,同樣看得到有人像賈瑞,有人像薛蟠,有人像王熙鳳,豪門女星之中,有秦可卿之苦的,也自有人在。

所謂“紅學家”若體會不到《紅樓夢》對悲憫的看重,只去考證,只當做學問來研究,如同對著一個美好的女子,只研究其三圍、身高、體重,家世背景。真真是可惜了。

《紅樓夢》讀後感4

讀《紅樓夢》,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也是這此些感動我們的人物,我們耳熟能詳的賈寶玉,林黛玉,薜寶釵,王熙鳳乃至劉姥姥等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讀《紅樓夢》,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讓我產生不同的感覺,一種新的東西也在這些人物中散發出來!

《紅樓夢》中描述了這樣一個人“鮮豔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嫋娜,則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寶釵、黛玉之類“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這個人就是《紅樓夢》中最美麗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憑藉自己的美麗榮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寶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與她的孃家的家世不相稱,她的家裡老父弱弟,無錢無勢,而賈府卻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雙富貴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並不像鳳姐“蓮二奶奶”的位置那麼可靠,她的花容月貌雖然為她增色,讓她榮登寶座,但卻不能保證她不受歧視,然而秦可卿到了賈府後獲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視,反而成為賈母的重孫媳中“第一得意之人”這是由於她生的“嫋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她不僅“秉花容”,而且“會行事兒”這點就印證了在賈府這個大家庭也即一個社會的環境中會行事,會看眼色是一個多大能耐,此時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寶釵,為什麼後來會有這樣的愛情悲劇,在會芳園中賞梅,寶玉想睡中午覺,賈母就讓小廝好生哄著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動接過這一差使,為的是博取賈母的歡心,在宴寧府寶玉會秦鍾,二人到裡間小炕上腸敘,秦氏忙進來叮囑寶玉道:“寶叔,”你侄兒年小,倘或言語不低頭,你千萬看著我,不要理他”,為的是怕秦鍾說錯話使寶玉掃興,秦氏病重,賈府還動了一大群大夫,“三四個人一日輪流著倒,有四五遍來看脈”,秦氏甘冒著涼添病的危險,一日換四五遍衣裳,坐起來見大夫,為的是怕萬一禮數不周,落人非議,……如此這麼多,不難看出,秦可卿不細心和要強,但她的這種細心和要強也反映了她只要求不開罪人,不落人褒貶,從而能博得人們的好感。

說了秦可卿如此多的優點和行事,但她最後的結果是自縊而死,為什麼會這樣,也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一個問題。秦氏進入賈府,賈珍對她垂涎早已,而秦氏的地位恰好又系在賈珍夫婦的歡心上,面對這一境地,賈珍的誘脅是她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況,要麼以死相逼,要麼委身順從,她的心細是她能動察到周圍的一切,她的要強,又使她感到人言可畏,這樣使她心重,不甘於落入賈蓉父子手中,直到自縊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她的死是死於精神上無休止的蹂躪。

秦可卿不是一個飽暖思淫慾的不良婦女,她是個有心計,有手腕,有封建“治才”的女性,她的羞愧自縊,反映了無法擺脫這一厄運的精神苦悶。她的結局又是顯示了紅樓夢中的又一悲劇命運。

這樣一個女人,可以說算得上是主子《紅樓夢》中除了各個達官顯貴的.人物之外,還有的就是從多的丫鬟,丫鬟中也分了等級,賈府中最有地位的便是鴛鴦了,她是賈府的老祖宗,“太上皇”,賈母的貼身丫鬟是賈母一時半刻也離不開的得力而又得意的“心腹”,鴛鴦處事從容,無論什麼場合,都能泰然相處之,舉止適宜,無論大事小事,她都想的周到,辦得妥當,就是這樣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使她成為賈府眾多丫鬟之王,所以,賈母評論說:“鴛鴦那孩子心細一些,我的事情,她想著一點了,該要的她就要了來;該添什麼她就趁空兒告訴他們了”,鴛鴦還是個心地善良之人,她不依仗賈母之勢作威作福,倒還經常幫助別人排難解憂,雖然她外表柔弱,卻是個有志氣的剛烈女子。我們都知道賈赦採取軟硬兼施,威脅利誘的手段要討她做小老婆,邢夫人說:“女孩子裡頭,就你是尖兒;模樣兒,行事做人,溫柔可靠”,在他們看來這是又高貴又體面的不想遭到她堅決的拒絕,前來拉牽說合的嫂嫂,被她罵的狗血噴頭;做了準姨娘的平兒襲人開她的玩笑,讓她搶白了一頓,她說:“別說叫我做小老婆,就是這會子大太太死了,叫我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縱到了至急為難,我剪了頭髮做姑子去,不然,必有一。在賈母面前,哭著,發誓道:“我是橫了心的,當著眾人在這裡,我這一輩子,別說是寶玉,就是”寶金”,“寶銀”,“寶大王”,“寶皇帝”橫豎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著我,一刀子抹了死了,也不能從命!”那樣堅決,那樣剛烈,讓我不由得從內心佩服這樣一個女子,依仗著賈母,鴛鴦也算暫時戰勝了賈赦,但賈母一死,豈不又成了俎上肉?所以她必須短了必死之心,最後賈母一終命,她怎能不“殉主”而死呢?

《紅樓夢》中除了眾多的人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還的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一個主題,他沒有明說,但通過這成百的眾多人物的神志,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表現的惟妙惟肖,一個龐大的繁榮的貴族大家庭,到後來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下場,我們不難看出封建資本家的無能以及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不長久,文中描述瞭如林黛玉,賈寶玉………這樣的“叛逆者”的形象,他們的愛情沒有結果,甚至可以說悽慘,但他們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頑固不勢力作鬥爭的新主派代表,我們都江堰市知道林黛玉的眼淚,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別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們也知道賈寶玉“潦倒不通世務,愚須怕讀文章,行為偏僻乖張,哪管世人誹謗”!紈絝子弟的形象,他們鮮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絲亮光,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紅樓夢》讀後感5

對於《紅樓夢》這本書,如果非要我說什麼,我只能很誠懇地說我喜歡,我欣賞,喜歡這個愛情悲劇,縱使它讓我流淚,可我還是很喜歡,原諒我只能用這個很普通的詞表達我對紅樓夢的喜愛之情。紅樓夢想要表達的不僅是男女的愛恨情愁,更重要的表達的是對當時晚清封建制度的抨擊。後人多從這些愛情故事中透過現象看本質,可是我不想去深究什麼,我只想單純地看看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

林黛玉,人們所說的病美人,多愁善感、小心謹慎,可是我不喜歡,很不喜歡,我覺得她太懦弱了,可以說我沒見識,畢竟她生活在那個時代,那個時代不允許這樣的女人存在,那個時代不需要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的女人存在,需要的是在家安穩過日子,謹遵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女人,很顯然黛玉並不是很符合可她很注意,在外人面前她儘量注意。黛玉的性格註定了她的命運,用盡一生都無法獲得真愛的悲慘結局,淪落到慘死的地步。她有時候很小心眼,很會嫉妒,她的猜疑也為她的愛情墊下失敗的伏筆。用她的猜疑、嫉妒與寶釵的善解人意進行對比進一步暗示了她的愛情悲劇。可是我們又能讓她怎樣,去反抗,有用嗎,註定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去善解人意、去改變有用嗎,她的家庭背景註定了她在這愛情裡的失敗,所以其實不怪她,要怪只能怪她沒生個更好的人家,做不到門當戶對,怪她生在這個時代。她只是那個時代女性的代表之一,作為制度的犧牲品,作為時代的犧牲品。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亦許很多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捱打後,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援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來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林黛玉,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

黛玉是叛逆的,亦是孤獨的,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宛如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信念,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富不僅有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有絕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嫋娜風流的外形之美,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曹雪芹而且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劇性格,還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奇特的想象和詩意,創造了亙古未

有的“還淚”之說,以象徵林黛玉是帶著宿根、宿情、宿恨來到人世的。她一生下來,就有“先天不足之症”;會吃飯時便吃藥,而且不許哭,不能見外人。命運對她太殘酷,太不公平了。少年喪母,不久又喪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長期寄居在賈府。我們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作者通過鳳姐語言,描繪了她天仙似的人品。鳳姐一見就驚歎道:“天下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然而,使她動人心魄、更具藝術魅力的則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美的精神世界。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裡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裡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於是她無奈著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結局。

文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傳奇,驚歎於他的卓絕的文學才氣,讚美這樣一個請棋書畫、天文地理無不精通的偉大文學家;歷史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敗壞,痛快於其黑暗的統治註定了其必將敗亡的慘烈結局;自由主義者讀到紅樓夢,讀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級制度對人們的壓迫和壓榨,對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貴賤的劃分令他們義憤填膺;也有人悲嘆於文學的流傳必將因為其從盛到衰的歷程,除去《紅樓夢》,縱觀中國其他淵源流傳的古代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似乎其發展的趨勢正是與如今的經濟企業等的發展盛衰趨勢如此吻合,似乎從聰明的古代人眼裡,我們早已可以看見未來……

一百個人讀紅樓夢,就會有一百種理解,這句話真的不錯!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感受!

《紅樓夢》讀後感6

讀罷紅樓,心裡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說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的纏繞著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說到這,紅樓夢裡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裡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裡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裡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

還有要說的就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看到黛玉的鬱鬱而終,依然那麼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著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裡麼面對一個根本不愛自己的男人,管他什麼金玉良緣,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根本不用問就知道,是奶的寶座。可是我又不禁反問,難道世上真的有喜歡孤獨的女人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嘆惋。

她最需要的不是什麼愛情的灌溉,而是自由!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著。

與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這幾句判詞,註定了薛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於她的一?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嘆惋的吧!

再有就是,妙玉,晴雯之類了。妙玉雖以“檻外人“自稱,然而青春芳齡的她,卻難做到出家人應有的置身紅塵外,無情無慾清淨無為。寶玉過生日,她會送上粉紅信箋,上面寫著“檻外人妙玉恭肅遙祝芳辰“,寶玉則是經岫煙授意回帖“檻內人寶玉薰沐謹拜“,這一“外“一“內“,看似調侃,朦朧中也蘊涵著幾許情意。可惜寶玉對妙玉即便有情也是敬重之情居多,偶有世俗之情一閃而過他也會當作是一種罪過,惟恐褻瀆了聖潔高貴的俏麗女尼。這便是妙玉的悲哀了……

《紅樓夢》讀後感7

在寒假中,我讀了《紅樓夢》前十回,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榮衰的描寫,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森羅永珍,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在這部作品中,我也很喜歡薛寶釵。因為她成熟穩重,喜怒不言語外表,為人寬容大度,溫柔嫻靜,大方得體,很會為人處世。而且她天資聰慧,擁有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藝術修養。

在前十回中看得出來,薛寶釵對賈母是非常敬愛的,在細微之處都可以看出來,她的細心,能夠迎合別人的心思,處事圓滑,面面俱到。

在歷史上,薛寶釵這樣的人雖然外表寬容大度,溫柔嫻靜,很會為人處世。但是因為在那種封建環境下害了她,使她的封建禮教制度觀念太深,對人有等級之分,太世故,太冷漠,對別人的生死太過絕情,這一點像極了曹操那種“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情懷,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有心計,野心大,城府深,表面做一套,背後又是一套,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喜主宰別人命運,卻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大衛科·波菲爾》中的主人公艾妮斯與《紅樓夢》中的薛寶釵都是作者筆下“完美女性”的代表。跟薛寶釵一樣,艾妮斯也是個明智,恪守婦道,善於持家,喜說教的人物。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出現像薛寶釵這樣的人,但更多的是出現在職場中,雖然我沒面對過職場的生活,但是電視劇中不免會有這些職場中明爭暗鬥的戲碼。其中就有想薛寶釵這樣外表大方得體。聰明過人,一副事不關己不開口,平易近人的`樣子,但是內心卻頗有城府,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縝密周到的人,但他們都並非都是處處有心機,而是因某種形式所迫才會如此。像這樣的人很容易在社會中立足,從而獲得很多利益。

我認為生活中難免會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情。重要的是如何去看待這些不如意的事。活得簡單一些,少一些事故與算計,多一份善良和關懷,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任何人都不應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強加於他人,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我們應始終用樂觀向上的態度感恩所擁有的一切,感恩生活的給予,用對的方式去追求自己性得到的東西。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紅樓夢》,可再次看,卻也還是有些不明白,但也有我自己的一番感受。

第一回並沒有多少情節,主要講了三件事:一是賈寶玉何林黛玉的來歷。寶玉是石頭下凡,這塊石頭因“無才補天”而被女媧丟棄在青埂峰下,又四處遊蕩,到警幻仙子處做了神瑛侍者,遇見一株絳珠仙草,日日為它灌溉甘露,後來又被一僧人一道攜了下凡投胎做人,他就是賈寶玉。那株絳珠仙草也跟了石頭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個甄士隱的知識男士,有三歲的女兒英蓮,視為掌上明珠。甄士隱有一天做白日夢,夢裡看見一僧一道攜一塊美玉去投胎,甄士隱看那寶玉上有“通靈寶玉”四個字,醒來後就忘了此夢。不久,甄士隱的女兒失蹤,家裡也遭了大火,因此悲觀厭世而出家。三是窮知識分子賈雨村,常在甄家串門,被甄家丫鬟嬌杏愛上。由於甄士隱的資助,賈雨村中舉而做官。我就在想,那甄士隱家境也不錯,而且也沒做什麼虧心事,怎麼就沒有吉人天相呢?最後卻做了個和尚。而那賈雨村因有甄士隱幫助,他才有錢上路,考中進士,做了知府。不久後因徇私被革職,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師。在賈政的極力幫助下,他又官復原職,一上任,便昧著良心,全然不顧自己曾許下“務必”將英蓮“尋找回來”的諾言,任憑恩師甄士隱的女兒落入火坑。賈赦想買石呆子家的古扇,石呆子不肯,賈雨村便訛石呆子拖欠官銀,拿他到衙門問罪,把扇子抄了來,送給賈赦。你們看看,這樣的人,枉費了甄士隱對他的期望!

這真像歌詞裡說的: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讀罷紅樓,為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為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感到心酸。卻也為其中的一些愛情而感動。

紅樓夢裡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玉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裡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讓讀者感受到世間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他的出現那麼純潔自然,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他往往顯得特立獨行。她執著著她自己的那一份清純,她是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令人嘆息的是他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縱是大觀園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沒有他依靠的親人,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總是有患得患失,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是悲劇的起因,不如把責任軌道指向萬惡的封建社會。當“血淚灑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咱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

還要說的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現在,我不由也開始同情她了。她的作為,其實並沒有多少是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這也是可悲的,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與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許更悲哀。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對於她的一生,曹公應該也是嘆惋吧!

《紅樓夢》讀後感8

少年看紅樓,笑傳奇故事;

青年讀紅樓,罵封建情史;

中年賞紅樓,嘆炎涼世態;

晚年品紅樓,憶起伏人生。

一生在讀《紅樓》,品味大不相同。

《紅樓》如故陳舊,而我笑看人生。

——錢三分

《紅樓夢》這本書,我讀了三遍。從懵懂無知幼年時的兒童讀物,到後來十幾歲看哥哥大字典般厚厚的原著,如今放假在家的我又找來她只為打發清閒的時光。隨著一天天長大,看她的心情也各有不同。兒時的我是抱著看故事的心理去讀她,被翻譯過又刪減後的她只是一本兒童故事書;十幾歲的我看著那磚頭塊兒一樣的書,雖已近白話的她還是讓我搔頭抓耳,囫圇吞棗;現在的我能慢慢品讀她了,可能還只是淺顯的理解,但足以讓我被她吸引。

她是以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悲劇為線索展開的,也是描寫了金陵十二釵各自的`人生悲劇。她前篇華麗的辭藻為大家描繪了一個個古典的美人兒和古代大家豪放的氣派,但又隱含沒落之勢。後來悲慘的結局又表現了世事無常和官官相護敗落的必然之勢。賈雨村葫蘆僧亂判葫蘆案讓人分不禁憤憤不平;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又為大家展示了一個幽默風趣,善良樸實的鄉下老太太的形象;葬花的黛玉是我見猶憐;而李紈和黛玉分別創立的海棠社和桃花社,又讓我們感受到了滿紙的詩情畫意。總之她中有笑有淚,有恨有悔,雖沒有清宮劇裡那般的勾心鬥角,但也是花開花落、此起彼伏。

——說王熙鳳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黛玉初進賈府,賈母戲言的“鳳辣子”,恰可以概括她的性格。心狠手辣、精明能幹是她的代名詞,察言觀色、機變逢迎是她的標籤,可最後的她卻只落得個病死床前的結果。她雖狠毒,卻也是個能幹的主兒,王夫人將整個家交由她打理,亦是井井有條。可嘆她是末世之才,倘若她是男子,是否可以一展才能?

——說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一改繡衣為青衣,青絲落地,是紅妝淚,也是昔年恨。三個姐姐的悲慘命運,也讓她看破了紅塵,從此青燈古佛,無問塵世。父母早逝的她性格孤僻,這也造就了她的心冷嘴冷,不管他人性命。但她的悲劇又何嘗不是封建制度的產物?幼無雙親的她只是用堅硬的外殼包裹自己,免去世間煩惱;大家族的沒落小姐只能選擇出家為尼,讓虔誠的誦經聲洗滌自己的靈魂,讓沉沉的鐘聲敲打著無處安放的心。

——說寶釵、黛玉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這兩個人的命運可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一個同寶玉是“金玉良緣”,一個又是“木石前盟”,到底是糾纏不清。先說寶釵,我認為她就是標準的世族小姐。過於死板,恪守禮節,頗富才情,但又太過嫻雅,沒有女子應有的靈動情感。所以她與寶玉才是雖可舉案齊眉,但終究意難平。說來我最喜歡的還是黛玉,雖然她有點愛鬧脾氣,在現在看來是有點作。但她脫離了封建制度的束縛,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也是一個勇氣可嘉的女子。更何況她生得傾城傾國,有兼曠世詩才,也算是奇女子一枚。她的才情不禁讓人拍案叫絕,但可嘆她雖有“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嬌弱,也抵不過世人的封建,為了寶玉“著想”,賈母一眾還是偷樑換柱將寶釵嫁與寶玉。但結局呢?“金玉”未成良緣,黛玉含恨而終,寶玉剃度出家。黛玉臨死前喊的“寶玉,寶玉,你好……”我想會不會是“你好狠的心呢?”畢竟她對寶玉是如此的多疑,想必是愛到了極致,不願同他人分享她的寶哥哥。兩個兩小無猜的人兒,都是彼此心中的白月光,偏生女子生性多疑又體弱多病,終使這“閬苑仙葩”與“美玉無瑕”含恨終生。

再說這石頭記(別名)背後的故事。開篇的一首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是作者曹雪芹的自我評價。發出此種感嘆的他正是這寶玉的前身,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的錦衣富貴、紈絝風流的生活也造就了他的絕世名作。家道沒落的他在大起大落之時是否會感嘆世事的難料?黛玉是否是他愛而不得的女子的化身?他是否有感嘆過自己曾經快活風流而今卻無法挽救家族的沒落?他應當也是一位“雖怒時而若笑,即嗔時而有情”的翩翩公子吧,他應當也有過如寶黛般純潔的愛情吧。

我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懂的會更多。世人感嘆不同,或是因心境不同吧。

《紅樓夢》讀後感9

《紅樓夢》是從我讀國中就想讀的一本名著,一直到現在,我才讀完,這本書給了我一個非常深的印象,我的一位朋友說,裡面心計陰謨太多,故事裡的社會太黑暗。其實我覺得,《紅樓夢》真實的寫出了古代,以賈寶玉為主的,三大家族的發展史。

曹雪芹,又號芹圃、芹溪,是清朝乾隆年間人,他寫了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中的前78回,雖然沒有完整的,但在這些殘缺的手抄本中仍是表達出了,他想表達的社會。有人說曹雪芹他是借鑑了自己家族的興亡和自己的遭遇才寫出了這麼具有代表性的小說。雍正初年,由於封建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牽連,曹家遭受多次打擊,曹頫被革職入獄,家產抄沒,舉家遷回北京,家道從此日漸衰微。這一轉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更清醒地認識了封建社會制度的實質。雖然他生活一貧如洗,但他卻能詩會畫,並擅長寫作,他憑藉他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致志地從事小說《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終於寫出了這部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巔峰的文學鉅著。使《紅樓夢》以其豐富的內容,曲折的情節,深刻的思想認識,精湛的藝術手法成為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紅樓夢》中,在開始幾回中,有介紹到書中的主要的`四個大家族的發展,分別用了四句詩“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寧國榮國二公之後,共二十房分,寧榮親派八房在都外,現原籍住者十二房.);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後,房分共十八,都中現住者十房,原籍現居八房.);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公之後,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餘在籍.);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紫薇舍人薛公之後,現領內府帑銀行商,共八房分.)”在其後的幾回中,也又有寫道,此書中主人公的命運、結局,作者用了寶玉做夢到了仙處看到的來做出引用,說出了“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一四句寫了寶釵,二三句寫了黛玉)”;“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寫了王熙鳳,賈家敗落,她悽慘的死去)”……很多地方都用委婉的詩句表達其寓意,讓人感覺永遠都猜不透、弄不清。還有在第五回中,也有寫道“[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寫了寶玉與黛玉寶釵三人愛情悲劇的感慨)”;“[聰明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王熙鳳,聰明反被聰明誤)”。世事難料,書中的人物的命運多變,讓我感覺很難琢磨。在書中,有四回是《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因為四大家族的關係密切,也為了自己以後的生活,不得不亂判,那個和尚的話語是在不斷提醒,四大家族的與眾不同,是不是一般人能得罪的。間接的表達了,有些是無奈的。

《紅樓夢》中的一些人物描寫,像寶釵,內火重,在他生病時,寶玉和黛玉去看他時,那一段介紹他吃的藥的難配,是很難求得的,從中可以看出這些一般普通人家根本無法找到的藥,顯出了各個階層的差別之大。黛玉的多愁善感和有時候會為寶玉而有些悶悶不樂,黛玉也是從一開始被大家疼到因為他的個性而最終漸漸被冷落,有些很現實,即使是在富貴人家。主人公賈寶玉是一個又奇又俗的人物。構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徵是叛逆。他的行為“偏僻而乖張”,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他鄙視功名利祿,不願走“學而優則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罵讀書做官的人是“國賊祿蠹”,懶於與他們接觸拜會。林黛玉,可由“悽美”二字概括為其特點。“悽”則主要表現在林黛玉的“身世淒涼、纖弱多病”,“美”則表現在“外在、內涵、藝術”這幾個方面。兩者相加就構成了林黛玉“悽美”的悲劇形象。林黛玉無論在外在還是內在,都顯出了她的悽美。王熙鳳作為榮府“總管”,她弄權作勢,兩面三刀。因為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後卻害了全家。他深得老太太的喜歡,在家大小事都由他說了算,但是趙姨娘卻說他是把一半家產搬到孃家去了,這才是他的目的。寶釵表面上看似乎是當時正統淑女的典範,但實際上她骨子裡卻頗有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和頗深的城府。她恪守婦道,但也對當時的社會抱有一種強烈的批判精神。同時,賈寶玉的經歷,正像霜花一樣,榮華一時,轉瞬即逝。因此,曹雪芹用一幅對聯概括了《紅樓夢》故事:原應嘆息春風晚,差忒情慾巧妙雲;橫批:情不情。還有一句弦外之音:一切都像雲(史湘雲的諧音)一樣被西風(王熙鳳)吹去了。

毛澤東也曾說過,《紅樓夢》“不讀過五遍的,沒必要發表評論。”其實使這樣,雖然我只讀了一遍,但是我已經從中瞭解到大概的故事,但是卻不能完全瞭解,只是知道一些皮毛。魯迅先生也曾有過評價,“全書所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蓋敘述皆存真,聞見悉所親歷,正因寫實,轉成新鮮。……”(《中國小說史略》)又從另一角度來評價他。但是,我覺得,正是因為有了曹雪芹所經歷過的一切,才能寫出亦真亦假的、吸引人的小說。《紅樓夢》從頭到尾都用到“他”來表述,又有著不同的感覺,並不是那麼直白,又增添了幾分趣味。

《紅樓夢》讀後感10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有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國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巨集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

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盪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

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著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裡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這就是我對這本名著的感受。

紅樓夢讀後感800字10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源遠流長而中華經典更是哺育了一代又代人的成長。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經典便是被人們合稱為四大名著的《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及《三國演義》。這幾本經典名著不論是書還是電視劇都深受人們喜愛。而我最喜歡從《西遊記》和《紅樓夢》了。喜歡它們不僅僅是因為書中內容,更是因為他們所給我帶來的影響。上起初我並不愛看《紅樓夢》,媽媽買給我看都不看,卻未曾想過看完這本書的自己會為媽媽把我這本書賣了而傷心,直到自己存夠了錢又買了一本才將此事翻篇。我喜歡看這本書是因為一句“滿紙荒堂言,一把辛酸淚。"這本書看從內容不多,卻完整的記錄了一個家族由盛至衰的過程。

正因如此。我將這本書看了一遍又一遍,而每看一遍便哭一次,只是不知是因為如此強大的家族也衰落了,應了那句盛寵必衰,還是因為賈寶玉和林妹妹之間多情幻滅哭泣。我只知道,次有《紅樓夢》都會有新的體會因為《紅樓夢》能讓讀者明白人生百態,能讓人們知道環境會造就人們的性格,性格影響你對一些事情的心態,林黛玉便是如此她因為體弱住入母親孃家,認為自己寄人籬下,便成為了一個多愁善感的人正因為這多愁善感的性格使其因賈寶天娶她人而死,死前焚詩也所早含恨而終,傷心欲絕了。這本書中最讓人可惜的是賈。林二人之間的愛情而賈氏一族也隨著一人沒落了。書中也描繪了許多奢侈生活,這便是封建時代的生活。所謂由給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可想而之賈氏一族人往後生活的艱難。

《西遊記》我最先看的不是書而是動畫片,可以說《西遊記》陪伴了我整個童年。我先是看完了《西遊記》的動畫片,然後又讓媽媽買了有插畫的《西遊記》的書,再後來又開始看《西遊記》的電視劇等自己會拼音了字也認得差不多時,又買了全是字的《西遊記》由此何見我對《西遊記》這本書的喜愛程度了。小時候愛看它是因為喜歡孫悟空的能幹及內容十分生動有趣,而現在我看到有志者,競成的師徒四人。因為我看到了他們的不容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不畏艱險,只為求取真經。不論多難都朝著這個方向,在他們身上我學會了善良,知錯能改。忠厚老實等等優良品格。

《紅樓夢》讀後感11

《紅樓夢》第49回題: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羶。曹雪芹所著前80回到這裡已經過半,各種背景已然交代清楚,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赫然是一座無比尊貴,享盡世間富貴榮華的大家世府,而第49回描寫無疑是把賈府無比顯赫無比熱鬧的生活描寫到了極致。 第49回寫到,香菱學詩已然有所成,香菱做的第三首吟月詩得到了眾人的一致好評。邢夫人之兄嫂帶了女兒岫煙進京來投邢夫人,李紈之寡嬸帶著兩個女兒也進京,寶釵之堂妹寶琴也進京待嫁,大觀園裡新添了姊妹,更加熱鬧。眾人商議在蘆雪庵賞雪作詩。寶玉第二天起來,出站見雪色皎潔,在櫳翠庵賞玩梅花。湘雲和寶玉向賈母要了一塊鹿肉。眾人吃鹿肉,平兒丟了一個鐲子。

首先來談談香菱的詩。香菱原為甄士隱老爺家的小姐,原名甄英蓮,三歲走丟,被人牙子拐賣,後被薛蟠看中做了妾室,,夏金桂進門後,百般折磨香菱,香菱心裡有苦無處訴,只好寄情詩歌,所以出現香菱作詩之說。香菱本有慧根,又經黛玉指點,不多久便做出了一首又一首好詩,本回所寫是香菱第三首吟月詩:精華欲掩了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鳴五更寒。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蛾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首聯寫的是寫得正是幼時的香菱單純可愛,精華難掩,所以才被人販子瞄上拐走,從此孑然一身,影殘魄寒,不勝淒涼。頷聯描寫明月照千里,這本是詩人雅士所喜的自然世界。但在香菱的眼裡卻依舊是淒涼的。這影射出了香菱在賈府裡的生活,為正室所陷害刁難,又暗示表面上賈府殷實豪奢,但實則卻已如“五更雞鳴”般將沉淪毀滅。頸聯描寫秋日笛聲,蕭索之氣躍然紙上,可見香菱的內心是悲傷和寂寞的。尾聯道出了“緣何不使永團圓”的哀嘆。可見在曹雪芹的預期世界裡。香菱註定是一個漂泊無依的流浪符號。這也就難怪眾人都紛紛認可香菱這首詩作的好了。

這時,丫頭的到來打斷了大家評詩,原來是大觀園內又來了好些姐妹,使平素熱鬧的大觀園更加熱鬧。這裡作者寫到親戚進園的主要作用還是突出賈府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特點,任何一個大家族都會有許多外親,更何況賈府這四大家族之一的望族,之前雖已多次進行描寫,但終有如邢夫人這樣尚未有親戚出場的人物。所以這一次一次性寫入這麼多人物,大大彌補了原有人物在家族上的單薄。

這一回重點推出了一位佳人,這就是薛寶釵的妹妹薛寶琴。這位小姐總共說了一句話,卻受到所有人的喜愛。這裡,曹雪芹用側面烘托的手法表現薛寶琴的性格和才華,從寶玉見到她以後對襲人的“魔意”感慨;到賈老太君的愛好而逼迫王夫人認她作乾女兒;從探春的不吝讚美到寶釵對親妹妹的自我觀賞;以至於素日心高氣傲的林黛玉,喊起寶琴妹妹的親熱勁,連姓都省了。在這樣一群高貴富有才華的美麗小姐們面前毫不遜色,甚至得到了小姐們和長輩們的一致喜愛,薛寶琴不可謂不氣質高雅,不可謂不滿腹詩書。

這一回中還有一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這就是史湘雲。本回中她和寶玉兩個人商量著烤鹿肉,舉止行動竟全不像女兒,倒像風度翩翩的公子,及至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其坦蕩頑劣的氣度竟是尋常男兒所不能比的,更無論一眾嬌滴滴的小姐。史湘雲是我在紅樓夢中最喜愛的角色,她的憨直豪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紅樓夢》有一個特點,這就是無論女兒們在哪裡,都會出現主人公賈寶玉的身影。作為大觀園中唯一的公子,他極為敬重體貼女子,甚至曾說:“紅樓夢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第49回中,賈寶玉繼續做他的“富貴閒人”。興詩社,社長探春還沒有說什麼,他倒急的跟猴兒似的,被探春批評才知道自己急躁了。他對黛玉百般體貼,看到眾姐妹進園,自然體會到黛玉孤身一人的苦痛,百般安慰,

又不放心黛玉和寶釵的關係,著意提醒,及至黛玉醒悟方罷。在整個園子中,最親近照顧黛玉的,非寶玉莫屬。黛玉說:“近來我只覺心酸,眼淚卻像比舊年少了些的。心裡只管痠痛,眼淚卻不多。”這句話很有深意,既指黛玉看到別家團圓心中酸澀,又暗示著黛玉身體大不如從前,很快便將大去,我們知道,黛玉前世為一株絳珠仙草,為報寶玉前世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投胎轉世,此生便是為了寶玉流淚,淚流盡了,生命也就消逝了,這句話是對黛玉未來命運埋下的伏筆。 本回另有特色的就是曹雪芹拿手的暗筆手法,側面烘托了書中人物的性格與關係,例如鳳姐安排刑岫煙與迎春同住,然後鳳姐發現“岫煙心性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樣,確是溫厚可疼的人”,因此鳳姐又憐惜她“家貧命苦,比別的姊妹多疼她些,邢夫人倒不大理論了”。這裡短短几句話就看出了迎春的好脾氣任誰都可以跟她處得來的。即使刑岫煙是一個如邢夫人那樣刻薄多事之人,與迎春住也是不能惹出事的。而且還看出了鳳姐的心機縝密和她與邢夫人的不睦和岫煙的為人確實溫柔可人。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賈府便是如此。大喜之後必是大悲。往日繁華如浮雲,轉瞬而逝, 《紅樓夢》前頭交代: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是賈府最終的結局。同樣是雪天,大觀園中眾姐妹吃鹿肉評雅詩的日子彷彿還在眼前,卻早已人去樓空,死死傷傷,徒惹得一片心酸無處訴。

個人不太喜歡高鶚版結局,私以為曹雪芹開篇便寫出賈府的最終結局正如當年曹府,一朝破落,再無翻身之地,但是不幸無法看到曹版結局,此乃憾事!

《紅樓夢》讀後感12

看完《紅樓夢》心中有一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說的一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世上無事可“永保無虞”。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從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漢,三國,晉,南北朝,隋……無一倖免。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因此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味道……有人時常覺得人生悽苦,可沒有這苦,那怎會感受到成功到來時的快樂?若紈絝子弟只知玩樂,終老一生,死前才去遺憾,“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嘗不是好事,死前至少能夠說,“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沒有白活。”

說到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就不得不題,功名利祿。記得第一回中,士隱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甚切,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頭來還是得死。下一世,誰理你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更別提其他人,“問古今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若不提,欽敬,從古至今,那些著名的貪官奸臣,呂不韋、秦檜、吳三桂、鰲拜……也是萬古留名。其實他們的才智,膽識,以及那種不畏懼命運的膽魄,也有可取之處。命運最終給他們的安排終究是殘酷的,死訊換來了呼天搶地的歡呼聲,死後還招人惡罵,這是他們的悲哀,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哀。難道這就是正義與邪惡的標準嗎?

其實,正義與邪惡的標準還是很模糊的。我能夠說,“人各有志,只能說他們樹立了不科學的人生觀。”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必須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恥,也許他們像楚莊王,三年沉迷於酒色,是別有用心,我們也許只是讓歷史矇蔽了雙眼,雖然可能性極小,但我們不能排除這種想法,畢竟這些都已成過去,無從考證……

我甚是欣賞他們對於神說以及命運的無所畏懼,即使是現今社會,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滿命運的安排,能挑戰命運。想想社會之中,大多數人們還期望聖人、神仙的出現,從苦惱將他們解救,以此說來似乎還不及這些貪官奸臣。

那這些貪官奸臣錯在哪兒?失敗在那兒?--我想就應是,想得不夠長遠。就好似呂不韋,得到了皇位又怎樣?也許會更覺空虛,到頭來終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說來豈不是什麼都別做,做什麼終究都還是在替別人做嫁衣裳。

其實不能這麼想,人這一輩子,很多事是無可奈何的。我個人覺得,人這一生,概括起來就三字“活下去”。什麼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麼都是需要代價的,你學習,換來好的工作;你工作,換來生活需要的錢。錢讓人過好日子,沒有錢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認為前乃汙濁之物,即是汙濁之物,為何還要用他?即是汙濁之物,為何還需靠他活?我不覺得錢是什麼汙濁之物,錢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因此才讓它蒙羞。“功名利祿”,只是換取錢的手段罷了。人生在世,只要賺錢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貪汙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將別人用代價應換來的東西據為己有。若是用正當方式,讓自己活得更好,沒什麼不對,即使在別人眼裡顯得奢華,又怎樣,這是用代價換來的,是付出過後得來的,是一點點賺來的,本就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舒坦,奢華點也是自願的',沒什麼不能夠的。因此為了活下去,要賺錢。如果總想著是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別活了。畢竟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看破紅塵的生活。既然有許多事都放不下,就別放下,糟踏了光陰。“聖人”也需“凡人”襯。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主角,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愛,她最終也是無法擺脫父母之命嫁於寶玉,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金簪雪裡埋。”再說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著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

為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著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那人還對我說,“做和尚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逃避,還有一種就是為了應對。”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錯紅塵”的,而應對的才是真正“看破紅塵”的。

我倒認為《紅樓夢》並不是一部感情小說,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感情杯具也不是中心故事,但這一敗塗地的杯具確實是整部書的主要線索,無論怎樣我們也都以前為這兩人的結局深深地感到遺憾。

《紅樓夢》讀後感13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紅樓夢》,這部傳世名作,曾經讓多少人淚如雨下,又讓多少人感慨萬千!而今,望著夕陽西下,我又憶起這讓人牽腸掛肚的夢。

林黛玉,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她紅顏命薄,身世可憐,曾為了漫天飛舞的落花而哭泣,因為寶玉和寶釵說笑而悲切。她善良,她聰慧無比,並希望得到保護,又體弱多病,加上貌美,更加博得寶玉的青睞。但她孤僻又獨傲的性格,在端莊大方、懂得察言觀色的寶釵面前卻黯然失色,就得不到眾人的憐愛了。她漸漸的和姐妹們疏遠了,所以,面對唯一喜愛自己的賈寶玉,她則是將全部的身心都投入進去,但卻落得了“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悲慘結局。她之所以會落得這樣的結局,是因為她有著很重很重的叛逆性格,完全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之中,毫不理會現實,也不會、不敢去面對現實,終究失敗。

賈寶玉是紅樓夢中最真性情的人,也是最無奈的人。他是薛寶釵和林黛玉的結合體,他比林黛玉要大度,比薛寶釵要真實。他既想擁有林黛玉的理想生活,又不得不面對薛寶釵的.現實生活,所以,他一生被掌控著,根本就沒有機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他叛逆,他可愛,他單純,他對林黛玉有著無限的愛意,但無奈於長輩的阻撓,最終沒能如願。但他卻不肯罷休,最終經受不了封建家庭的壓制,離開了這個衰敗的賈府,最終了卻了塵緣,變成了一個虛無縹緲的道士,向遠方奔去。

薛寶釵,有許多人都認為她端莊穩重,舉止嫻雅,是一個標準的“淑女”。但是,我卻認為她是一個世故圓滑的女子,她在我的眼中,更多的是世俗的一面,一點兒也沒有像林黛玉那樣的叛逆之情。她很喜歡討好大人,並且會順著他們的意圖來辦事的人。她很美麗,也很討人喜歡,但是,為了討別人的歡心,她放棄了自己的個性,面對現實,並且適應了現實。她根本就沒有自己真正地生活,因為在這封建的社會裡,只有現實,才能生存。可是她卻找到了一個喜愛理想、厭惡世俗的丈夫,最終也只能獨守空閨,抱恨終身。

晴雯,她雖然是一個丫鬟,但她卻同樣與眾不同。她不像別的丫鬟那樣墨守陳規,對公子小姐太太們畢恭畢敬,而是頑強的對封建社會的不公做抗爭,雖然她失敗了,雖然她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是,她的抗爭,已經吹響了民眾反抗的號角。

劉姥姥,她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很可愛,很活潑,又善良正直,聰明能幹,勤勞樸實,很受人們的喜歡。她也是一個很具有公關才能的老太太:口齒伶俐,詼諧幽默。她還有俠肝義膽、挺身而出的一面。在賈府沒落之時,是她救了王熙鳳的女兒,並且一直照顧她,直到最後。

王熙鳳,她在賈府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她阿諛奉承,見風使舵,是賈府中的大管家,靠著口才和威信在賈府中以大欺小,竊取財富,獲得權威。瞧她的“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就能看出她的陰險狡詐和心狠手辣。

……

這是一本好書,她淋漓盡致地揭露了當時社會上的不公,朝廷腐敗,窮人毫無立足之地,一切大權都掌控在當時的四大家族——賈、史、王、薛的手中。無論大官小官,都要有“護官符”;貴族們就是犯了錯,也不會嚴加處置。當年,薛蟠犯下人命關天的大罪,賈雨村卻只有讓薛家賠給受害者家屬賠些銀子了事,可見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地位已經不再平等。,窮苦的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受了委屈還沒處申冤!而那些富有的家族,不但有地位、有權勢,而且上上下下出門都前呼後擁,門前屋後,哪個不站著小廝?吃喝拉撒睡,誰能離得了丫鬟婆子的伺候/……唉,真是老天不公啊!

這真是一本好書!她不僅暴露了社會上的不公,也揭示了家庭中的不公。賈寶玉和林黛玉明明很合得來,而且互相愛慕,但險惡的王熙鳳卻將“玉”換成“釵”,還巧設毒計,讓賈寶玉變的神魂顛倒,讓林黛玉最終魂飛魄散。本還好好的一對,就讓“削寶拆”(薛寶釵)給插進來,落了個兩敗俱傷。真是……無奈!為什麼,都只顧著替賈、薛兩大聯姻,卻完全不顧寶玉和黛玉的命運。可能在賈母等人眼裡權貴就是幸福和美滿呢,其實呢?這一切不過是雲飄霧散。

這確實是一本好書!她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動形象的人物:“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林黛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入春曉之花”的賈寶玉,還有才幹卓超的探春,為人圓滑的寶釵,弄權作勢,兩面三刀的王熙鳳……《紅樓夢》中出場人物有四百多位,而且個個栩栩如生,就是那些著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寫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難怪魯迅先生也這麼評說的“正因寫實,轉成新鮮。”

這本好書,她用多姿多彩的語言,勾繪出了大觀園美麗而又魅力的一面;這本好書,她用綿綿動人的情誼,描述出漫天飛花下,兩個頗具叛逆性格的青年在共讀西廂的浪漫;這本好書,她用美輪美奐的畫面,淋漓盡致的描繪了元妃省親,組建詩社的場景……。

物極必反,禍福相依,正如賈府,沒有永遠的繁華,也沒有永久的衰落。因此說,她是一部封建社會的興衰史。

是啊,正是這本好書,這本讓作者嘔心瀝血,傾盡心血的驚世之作,感動了千千萬萬人,也啟迪了千千萬萬人。

那段歲月,正如曹雪芹吟出的: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讀後感14

又託百家講壇的福,有幸觀看了著名作家劉心武的講壇《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一系列電視節目。觀後有感,故由感而發寫下如下文字。其實,我是一個很幸運和有福氣的人。雖然我連《紅樓夢》這樣著名經典文學都沒有讀過,但是我卻真的很幸運。因為百家講壇為我要閱讀這本名著提供了很好的資料和資訊,通過這些學車五斗知識淵博且超智慧的大師們老前輩們的講解,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細節,和享受閱讀的興趣,也讓我們80年和90年代後生們學習和掌握中國國學和傳統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瞭解;還通過他們為我們提供寶貴的資訊,對我們閱讀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和理解。

所以對我們來說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比如說《紅樓夢》,或許有很多人沒有讀過,讀過沒有讀透,或有很多地方也沒有讀懂。如果看了劉心武老師這系列的講解,或許你才會留心,才會十分關注它,才會抱著好奇的心去重讀它。然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子的。當你再讀的時候,是那麼舒服和愉快,並不會感到困惑。

所以我覺得百家講壇是一個很好的電視節目,它正好很合適的符合我們這些愛好和為這一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資訊和資料,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基礎知識。然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再去認真閱讀它,也就相當輕鬆了,

閒話少敘,現在來聊聊我對劉心武老師(暫這樣稱呼)這一系列的看法和個人觀點。我覺得劉老師,他講的非常好,非常細,和大膽,有的地方也非常感人。比如說關於賈迎春身世之謎那一集就特別讓我感動。在這一集他首先講到關於賈迎春出生的幾種版本,由這幾種版本提出他的質疑。因為在《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話“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可是古本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賈迎春到底是誰的女兒成了書裡一個謎?而經過劉心武的探佚、分析、梳理和細讀,終於找到了答案,告訴了很多迷惑的觀眾和讀者。他說出的真相也使我們讀者驚訝!一般的讀者誰會在乎這句話了,可見這個資訊對我們讀者真的很寶貴。

接著,他又講了我們讀者兩處很容易忽略的細節。第一處就是賈元春歸省榮國府,他讓姐妹們作詩內容的細節處。賈迎春作了一首詩,還題了一匾額,她題的匾額叫“曠性怡情”。劉心武從她題的詩裡讀出了賈迎春是一個生活理想十分單純,她只要求踏踏實實,安安靜靜過日子,能“暢神思”(她提的詩有一句“游來寧不暢神思”?)就非常滿足了。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何不希望這樣安安靜靜過自己的生活和不希望別人來打擾自己安靜的生活呢?

可是,現實很殘酷。賈迎春不可能實現這樣的願望,現實中的人也很少能實現這樣最簡單又幸福的願望。因此,她最後的命運很悲慘,她嫁給了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並且被蹂躪而死!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的心都震撼不已!

第二處就是賈迎春獨在花陰下拿著花針穿茉莉花的細節。這一處非常重要,也非常感人。劉心武老師講到這一段的時候,特別動情,特別真摯,如果有看到劉心武老師講到這段的朋友,一定和我一樣被他一起感動,並能默默地浮出眼淚來。在這一段他動情的講到“在宇宙天地間,在那個秋日,在那樣一個空間裡,有一個柔弱的女子,她與世無爭,她對生活沒有更多的要求,她也沒有競爭力……迎春就是這樣一個社會上相對強勢階層之中的一個弱勢成員。但是呢,在那一刻,在那個秋日,她在花陰下,她拿著一根花針,默默地穿茉莉花……這是一幅格外優美的仕女圖。我們讀《紅樓夢》往往只記得寶衩撲蝶,黛玉葬花,湘雲醉臥。那麼現在我建議你,要補充上這樣一個很重要的'畫面,叫迎春穿花(迎春穿花,體現了一個小小的脆弱的生命,在宇宙天地間,在那個短暫的時間段,她的全部生命的尊嚴,她生命的快樂。”

開始我在手機上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就被他被賈迎春這個女性人物角色所流露出那樣的真摯情感感動無比。後來再在網路上看到他用那樣深情的語言向無數觀眾表達出來的時候,我的眼淚也隨著他的情感一下子徹底就崩潰了,講得真太感人了!你想想看,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此刻講到這個人物的時候,而能流露出這樣真摯的感情,並講得是那樣深情,這多打動人的心啊!最重要的是,在這裡他還聯想到實際生活,心中時刻關心社會上那些弱勢群體,這又多難得啊!他那富有同情心和無私大愛的情懷,也一下子展現在每個觀眾和讀者的面前!

劉心武老師一向提出對《紅樓夢》要文字細讀的理論,在這一系列講座裡你就會發現他就有很多細微的細節你沒有發現,卻被他一一講出來了。或許你感到驚訝吧,可你再要細細折磨一下,還真是那麼一回事。比如說《李紈之謎》那一集講到我沒想到過困惑處,聽了他的講座,我才算明白。

《紅樓夢》讀後感15

c  俗話說得好,“男不看紅樓,女不看西廂”。其意白見。但礙於《水滸》、《三國》等從牙牙學語起就閱讀,再讀已無多大好處。無奈之中,捧起那“石頭”硬啃起來,倒別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幾條真(天真)知拙(笨拙)見,以供茶餘飯後消遣。

首先,我覺得這本書並不只是單單一本感情小說所能概括。作者為寫此書,寒窗幾十載,對醫藥、園林、建築、書畫、詩詞、烹調、服飾、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書對研究探討青朝風俗民情很有幫忙,它彷彿是當時生活的小百科,無所不包,無所不有。怪不得至今還有許多紅學家專門研究此寶。此書所現之人情世故,官場是非,在這天都屢見不鮮內涵之深,可真謂看一遍兩遍不少,讀十遍八遍不多。對於我精讀此書是對吾之文學素養起鞏固、提高,以致於昇華之用,大有相見恨晚之情。

紅樓夢裡的感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裡要數這兩個人的感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感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感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

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我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

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裡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但是那裡沒有她能夠依靠的親人,沒有她能夠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杯具的起因,還不如把職責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感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能夠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應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

還有要說的就是薛寶釵的感情杯具了。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為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我又怎生婉言拒絕?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為難母親。嫁於寶玉後,雖說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後,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為僧,留她獨守空房。說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為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衝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說話從不造次,不該說的話絕不多說,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為留意,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說,說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強,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說;二襲人如此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說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說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伺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說說我自我的見解,我自認為對寶釵的為人,性格,想法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偽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我藏起一般,在我看來沒有人自願,將自我埋藏,她也許是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麼做的。

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我的心,自我的靈魂,那還有什麼完美可言?

也許是家境關係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畢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後,便可尋回自我,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我?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為將自我埋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後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痴痴嘆,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閒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悽慘還是黛玉悽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黛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