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之道的優秀讀後感(精選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3W

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魚之道的優秀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魚之道的優秀讀後感(精選5篇)
  大魚之道的優秀讀後感1

故事是這樣的:作者在瀑布下衝涼,忽見一條堪稱魚母的黑鯇穿梭其間,準備產卵。作者見到後,重重一棍擊在它的腦殼上,它便像死魚一樣被作者帶了回去。沒想到因為作者沒讓它把它的魚子產卵到湖裡去,它在途中拼死咬住樹枝,使自己的魚子安全產到湖裡去,才默默地死去。

讀完這個故事,我的感受就是震撼。魚母歷經艱辛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它肚子裡的那些小生命能夠安全產到湖裡,它為了那些小生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在動物界裡或許很常見,可它卻讓我看到了一個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安全誕生,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

想想所有人的父母,不都是如此嗎?為了自己的兒女,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不顧一切。想想我們的媽媽,在懷孕期間,整天挺個大肚子,走路都不方便,更不用說做其他事情了。可為了我們,他們的孩子,他們可以忍受一切痛苦。我們即將誕生,媽媽在做手術的時候,用痛來說就太渺小了,說是在生與死之間徘徊還差不多。可是他們能夠忍受,因為——我們給了他們希望。

黑鯇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母親!

  大魚之道的優秀讀後感2

寒假期間,我買了沈石溪寫的《大魚之道》,讓我感動了很久,也知道了動物也是有感情的。

作者清晨來到孔雀湖附近,看看他的活釦裡是否逮到了野雞。由於爬山出了一身臭汗,他去孔雀湖裡洗了個澡,卻看見一條大魚在水中游動。這是種名叫黑鯇的大魚,每年都來這裡產卵。這條大魚長一米半多,身體比蟒蛇還粗,少說也有一百五十斤。為了產卵,母魚必須上七八道石坎。因為鼓著大肚子,上石坎非常費力。

作者站在頂端,準備把這條魚捉回去。母魚筋疲力盡,被作者砸碎了腦殼,儘管遍體鱗傷,它的肚子卻完好無損。當地有個習俗,捉這種產卵期的黑鯇,必須讓它們把魚子產到湖裡,否則它們死也不會瞑目。作者不相信,就往家走,母魚卻咬住了樹枝,跳進了湖裡,產下了金色的魚子……

這條母魚的精神把我打動了,它無論如何也要產下魚卵,哪怕自己遍體鱗傷。它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這條母魚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看見了希望,贏得了生命道路上的最後輝煌。都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是愛,它在最後一刻時,才能讓人領悟它的真諦。

這條母魚在最後一刻,創造了它的愛……讓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發揮的淋漓盡致。

這就是愛,愛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就像在我們生活中的愛,就像我的媽媽,對我的愛一樣在一個鵝毛大雪的冬天,我以為穿的太少衣服而發燒了。我難受的躺在床呻吟,媽媽發現我發燒了,開啟燈摸了摸我的額頭,很燙。便二話不說的把我被在背上,衝進了暴雪中。在我暈睡中我隱隱約約的聽見北風呼嘯聲,只能感到媽媽一步三滑的走在冰雪地上,只能聽見媽媽的氣喘聲。

來到醫院了,我迷迷糊糊感覺到媽媽在被著我去找醫生,匆匆忙忙的把我放在病床上,醫生走了過來說是我發高燒了要打吊瓶,醫生把吊瓶掛上我便不知不覺的睡著了,在早上我醒來時我卻意外的發現母親的眼上佈滿了血絲,大夫告訴我我昨天晚上一直髮高燒都是我母親在照顧,我此時我才知道母親已經一夜沒和眼了。於是鼻子一酸,晶瑩的淚水邊劃落了下來。地二天媽媽見我的燒好轉了些才舒了長長的一口氣。就著樣我在媽媽的精心照顧下我的高燒終於退了。

我不是有那麼一個好媽媽嗎?媽媽對我的愛真是無私的呀!

  大魚之道的優秀讀後感3

一條普通的魚母,拖著鼓囊囊的肚子,帶著下一代,一步一步地跳向心中的聖地---孔雀湖,以產下肚中的魚子,延續生命。這是《大魚之道》中的第一篇《魚道》裡講述的故事。故事中大魚的經歷和它偉大的舉動深深地感染著我。

“傳說中的小鯉魚跳龍門,跳的是幸福之門,而魚母現在跳的卻是鬼門關,跳向死亡,跳向地獄,跳向毀滅!它還跳得那麼起勁,那麼執著,那麼頑強,實在令人感嘆”。是啊,一切令它堅持向上跳的源動力便是肚子裡的魚卵。即使水急而險,即使石坎上站著手拿棒子隨時準備攻擊它的“我”,即使身上早已遍體鱗傷,它依然在跳,用那微弱的生命火苗在跳,為的就是那一肚子魚卵,為的就是新生命的延續。

瞧,它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咬緊樹枝,一個翻身,將尾巴浸入孔雀湖,使出最後一絲力氣,產下了那可貴的生命。此刻,魚母已奄奄一息,但它已滿足,因為它完成了最美的使命——用生命來傳承生命的愛,用這樣的方式詮釋著最偉大的愛。

這不禁讓我想起沈石溪筆下的那群斑羚,為了逃避凶殘的獵人,年輕的斑羚踏著老斑羚的背到達對岸,而老斑羚墜下了懸崖,再也不能醒來。老斑羚犧牲了自己,卻保證了整個種族的安全,這同樣是用生命在傳遞愛。我們人類也是如此,我們的母親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是經受了多大的困難和痛苦。這便是出自本能的愛,是深如大海的愛!

世間萬物再次證明了生命之道的可貴。新生命的誕生可能只是一瞬間的功夫,可是那延續生命的愛之火永遠不會滅!

  大魚之道的優秀讀後感4

不顧生命,拼死一搏,它為什麼要這麼做?

為怨恨。可惡的蟒蛇一口吞下它的親人,害得它在這世界上孤孤單單,無依無靠。再也沒有從前那的幸福快樂的日子了。

為父愛。蟒蛇先後吃掉它可愛的.孩子們,讓它沒有了子孫後代,更聽不到孩子們嘰嘰喳喳的叫聲;見不到孩子們爭搶食物的那可愛、那調皮、還有那般機靈了!

為夫愛。蟒蛇把它寬容、聰明、善解鳥意的妻子也殘忍的殺害。哎,這世上唯一懂它的人恐怕就只有它妻子了,可她也到天堂了。

為居島。只要有可怕的蟒蛇在,葫蘆島的居民們就永遠不得安寧。但是,只要除掉蟒蛇,葫蘆島就永遠和和美美,不用再擔驚受怕了!

是的,鳥兒雖殺死了仇敵,卻不能彌補它內心的痛苦。

鳥兒有純潔的一面,也有殘忍的一面。我們也一樣。

  大魚之道的優秀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一本沈石溪寫的《大魚之道》一書,讀後令我感慨萬分。

這本書是一本動物小說集,裡面有很多小說都似乎與作者有關,還有一些則與作者沒有半點關係。書中大部分是作者在西雙版納的見聞,這其中有兩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一個是作者修建了一個小圓形的魚塘,在裡面放了三條魚,最後只有一條魚存活了下來。作者在文中介紹,活下來的魚用的是“宜斯策略”,即在一個動物群體中,如果“鷹派”的角色多了,那麼,聰明的個體就會扮演“鴿派”角色,這樣就會有更多存活的機會。“鷹派”雖然活得揚眉吐氣,卻很容易在爭鬥中受傷或死亡;“鴿派”雖然活得窩囊憋氣,卻因為避免了爭鬥而得以活下去。動物會在打不贏對方時舉白旗認輸或逃跑,這是為了儲存性命,為下一次戰勝對方創造機會。而人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選擇------拼死一搏或投降逃跑。強悍的人一般會拼死一搏,有一定機率活下來,但也有可能死亡;怯懦者一般會投降逃跑,投降的生存機率比逃跑的生存機率小,但這是在人類之中的,在動物界正好相反。然而,最聰明的人,理智慧戰勝情緒的人,會考慮兩個選擇哪一個生存機率大,然後再作決定。

另一個故事是作者養了一條狗與貓,貓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貓唸佛的聲響,狗因為不瞭解而與貓發生衝突,後來衝突升級為戰爭。狗不計仇,狗救了貓一命,貓也報答狗,貓狗就和睦相處了。這是一種超越動物物種的友誼。雖然他們沒有消除偏見,但它們學會了剋制與忍耐。人們為什麼不能“學”一下?對於他人,不好的方面可以提出來或忍讓,這樣不就多了一個朋友嗎?人與人之間現在已經很少有純真的友誼了,都被利益衝昏了頭腦。

這本《大魚之道》能帶給我很多啟示,不愧是沈石溪的名作。人與動物雖然還有一些差距,但動物的確也有值得人學習的地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