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後感15篇(精華)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9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史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史記讀後感15篇(精華)

史記讀後感1

20--年的暑假假期裡,在老師的要求和媽媽的指導下,我閱讀了《史記》這一系列的圖書。對簡直技術產生了強烈的好奇,這是對我最有感觸的故事中的第二個,頂碗送行。

故事發生在漢朝漢武帝年間,那時漢朝經常討伐匈奴等邊境少數民族,一時間銷煙四起、烽火不斷、死傷無數。那位姑娘名曰“卓依”,乃匈奴中一不知名部落中人。這個部落有一不成文的風俗——如果自己的親人要出征,那整個部落的成年女子都要為他們頂碗跳舞送行,且只頂兩個陶瓷碗:一曰“精忠報國”,二曰“匈奴得勝”。如果碗在跳舞時碎了,那會有不祥的預兆。因此,部落中女子從小便學“頂碗舞”。

這次要出征與漢朝抗爭的,有一人乃是與卓依成婚不滿三天的新郎官,名曰“阿魯”。

出征那天清晨,卓依換上了舞服。前一天晚上,卓依哭了整夜,今日也是滿眼含淚,她母親厲聲喝道:“兒啊,哭甚!魯兒若能為國效忠戰死,乃是我們有福氣!再者,哭哭啼啼的,祈福也無用!”卓依聽到最後一句話時,趕緊擦乾了眼淚,裝扮完畢後,她偷偷地又從碗櫥裡取出一隻青花瓷碗頂頭上,私曰“保夫安歸”。

因為人多,碗又一般花樣,無人發現卓依多頂了一隻碗。開始舞了,眾女子輕柔地旋轉著,舞著,保持著碗的平衡。颳起的風使蒲公英的種子飄散,卓依見了,不免傷感:這花也回不來了吧。略一失神,身子不穩,她雖盡力穩住,可那最上的“保歸”碗卻摔了下來,重重砸碎。卓依不禁失聲痛哭:“戰爭何時休!”

是啊,從古至今,戰爭何時休?

後來,就有了這樣一幅剪紙:一位模樣俊俏的姑娘,身著寬大的`舞裙,舞裙上繡滿了花朵,鑲滿了寶石。她滿頭珠玉,頂著三個青花瓷的碗,曼妙地在一片長滿蒲公英的土地上跳舞。長長的流蘇搭在她的肩上……這麼一幅美豔的剪紙卻用了憂鬱的紫色紙來勾勒,當真奇怪!當我抬眼再次望向姑娘的臉時,卻發現那巧笑倩兮,美目妙兮的神情下,隱藏著一份哀傷,一份期待……

這,就是剪紙的魅力!一把剪刀便可帶你瞭解古今,一張紙便傾盡世事!

史記讀後感2

有這麼一本書。深暗的棕色封面上,鐫刻著的“史記”兩個大字,是那樣的入木三分,矯若驚龍,閃爍著民族智慧的光芒。翻開書頁,一股書香氣撲鼻而來。每一個字充滿堅韌、睿智的文字將我深深吸引,如漫遊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海洋,無法自拔。

這本書就是《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中國史上第一本傳記體通史,撰寫了一個個名主辦璀璨的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藺相如,英勇無比的.西楚霸王項羽,墳書坑儒的秦始王……許多繁星般的人物,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揮之不去。其中,廉頗負荊請罪令我折服,荊軻刺秦王反被殺使我惋惜,秦始王求取仙丹、墳書坑儒讓我憤怒……就這樣,書裡一個個特點鮮明,性格迥異的人物牽動著我的心,讓我難以忘懷。

課《史記》這本書的創作背景,更是讓人折服!窄小的囚窗,潮溼的監獄,殘忍的酷刑,讓司馬遷受盡身體和精神的折磨。可他退縮了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於是,他毅然拿起筆,忍辱負重,饅頭苦幹,用信念直淌筆尖,完成了這部歷史鉅作。

想到這兒,我的心頭湧起了一股慚愧。司馬遷忍受了那麼多痛苦,卻仍然振作起來,寫下《史記》,而我呢,遇到一點小事就半途而廢。記得四年級的時候,一時興起嚷著去學游泳,爸爸同意了。可當我來到游泳館時,我竟然玩性大發,不好好學習。結果被爸爸摁在水裡,我只好跟著爸爸在水下做著頻繁的動作,心裡卻顯得十分不耐煩。這時我底下摔了一跤,跌進了水裡,鼻子也喝了好幾口水。最後還是被爸爸搶救上來。我立刻像個撒嬌的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因為那件“突發事故”,死活都不肯去游泳了,爸爸沒辦法,也只好依了我。

可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是多麼可笑啊!司馬遷在受盡酷刑,飽受打擊卻毅然能竭盡全力,嘔心瀝血完成《史記》,而我卻因為一點兒小打擊,而放棄了學游泳。於是,我輕輕合上書本,撫摸著封面上“史記”這兩個大字,緩緩抬起頭,眺望遠方。然後,站起身來,拿起藏在行李箱裡的泳衣,拉起爸爸,向門外跑去……

史記讀後感3

翻看《史記》,仿若穿越時空的界限,將那些在歷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

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後,能夠忍辱負重,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此後的幾千年裡,這部偉大的著作,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個文人就是司馬遷,而這部無與倫比的史學著作就是《史記》。

雖飽受命運的捉弄,但值得讚歎的是,在那般惡劣的境況下,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辱奮進,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數倍心血,終於完成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因此,我由衷地敬佩司馬遷先生,他的執著,他的毅力,他的韌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樣受人景仰。

文中《魚腸劍》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故事裡吳王的手下公子光想篡位,成為皇帝。於是和伍子胥物色到的一位勇士專諸一起商討計劃。終於,等到了這一年,楚平王逝世,楚國對外戒備有所鬆懈,吳王就發派精兵攻打楚國,這樣一來,吳王在吳國的勢力就減弱了很多。公子光叫來專諸,讓他去刺殺吳王。這天,公子光把吳王請到家裡盛情款待。酒席上,吳王身旁有親兵手持長矛守護,吳王以為自己很安全,就不停地接受著公子光的敬酒。在吳王醉酒時,公子光就假裝腳傷復發,先躲進暗室。後來專諸端上一盤魚,走到吳王面前,抽出藏在魚腹中的匕首刺向吳王,吳王當場斃命。專諸被一擁而上的守衛殺死了。公子光見行刺成功,最後自立為新的吳王。

專諸早就知道行刺基本上有去無回,但他還是去做了,他一心為著公子光,甚至獻出了生命。他十分忠誠,所以我十分喜歡專諸這個人物。

《史記》中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如此栩栩如生,主要是司馬遷在文中傾注了豐厚的`情感,融入了對英雄的謳歌,使它充滿了強烈的愛憎之情。本來一個史學家記述歷史,只要求客觀的,公正的記述,不要求抒發情感。然而讀《史記》,你會很容易的跟著司馬遷的思緒,為那些淚滿襟的悲劇英雄感動,惋惜;又為那些奸佞的小人憤慨,汗顏。

所以讀像《史記》這類的經典史學著作,首先要學會領悟人生,才能更好的去體會司馬遷的心理感受,以及他對人生的看法。這也正是我讀《史記》之時,最大的收穫所在。

史記讀後感4

在世界文壇中,一本本文著的問世,震撼著人們的心,而在中國文壇上,不計其數的名著則令人心潮澎湃。《紅樓夢》的悠然動人;《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慷慨激昂;《繁星·春水》的名麗詩句;《亮-劍》的扣人心絃……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深的一本書是《史記》,雖然沒有太過華麗的語言,但卻記載了戰國、西夏、商朝、周代、春秋時期的名人大事,收錄了史書、古典小說,可謂包羅永珍啊!

《史記》的'故事繁多,由最初的“五帝本紀”到“太史公自序”,令我大飽眼福。《史記》中有正義之士,有奸惡之徒,驪姬的蛇蠍心腸;靈公的殘忍暴虐;將軍王翦的英勇善戰;越王勾踐的忍辱負重……《史記》的每一則故事都富含深刻的寓意,令我對《史記》更加崇拜,卻還透著一絲傷感:司馬遷被昏庸的漢武帝投入監獄,一個為國效忠的正臣被奸佞害得成了一個囚犯。司馬遷本欲自己了卻殘生,但想到自己的鴻鴣之志——《史記》尚未完成,把自己個人的榮辱全部都埋在心底,經過13年的嘔心瀝血,終於完成了這部50萬字鉅著!

司馬遷崇高的精神震撼著我,為了自己的理想忍下如些恥辱,可見《史記》成為司馬遷生存的支柱,奮鬥的能源。生活中的我,有時也是這樣的:一次在練鋼琴曲時,我一時大意擦掉了一個重要的音符,這首曲子要在比賽時合奏呀!我怎麼能拖累大家呢?我定了定神,打算在鋼琴中一個一個地找,由於是雙手搭配,要兩個音符同時按下,聲音得和諧,我黑鍵白鍵一個一個地試,顧不上手指的痠軟,我堅信,我一定能成功,司馬遷就是我的榜樣。終於,一個低音“re”使這一段曲子和諧悅耳,我一陣激動,我把整首曲子和起來彈奏了一遍,與剛開始的大有不同,我興奮地抹去臉上的汗水,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笑了,我想這種筆也是司馬遷寫完《史記》時露出的笑吧!我體會到了!

文學鉅著多如繁星,但是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道理。《史記》雖然沒有《三國演義》的精彩絕倫;《西遊記》的耐人尋味,但我仍然對它充滿敬佩,因為堅信是動力,希望是能源,而能促進這些的是永不放棄的夢想!

史記讀後感5

《史記》不但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住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園前91年完成的曠世鉅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傑和記載國內外少數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

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裡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以為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實在刺客才是對君主最赤膽忠心的人。究竟往行刺君王,成功了會被四周的衛士殺死,不成功更無生還的可能。真可謂是有往無回。固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 風蕭蕭兮易水冷,壯士一往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著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能與君主鬥智鬥勇的,還有那些有著頑強意志的說客。蘇秦是他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原先,蘇秦窮困潦倒,連家人們都嘲笑他,然而他沒有就此放棄他的'理想,躲在房中鑽研《陰符》,練就自己論辯說理的功夫,用書中的道理往遊說君王,然後奔走於各個國家,終於讓燕文侯認同了他的意見和建議,將整個國家都託付給他,讓他往遊說各國,終極蘇秦成了六國合縱同盟的負責人兼六國的宰相。從而讓家人對他刮目相看,對他格外尊重。說客要想做成功是要付出凡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不但要遊走於各個國家,路途艱辛自不必說,而且費盡口舌君王也未必會聽,搞不好還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所以很多人都退卻了,但蘇秦堅持了下來並獲得了成功,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抵得上人家的千軍萬馬。讓我見識到了一個人口才的氣力和古人那堅持不懈的偉大。

這樣令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史記中還有很多很多,看了後讓我崇敬太史公的剛正不阿,仰慕這些英雄的雍容大度,更加喜愛古典文學中千絲萬縷的盡唱。

史記讀後感6

最近,我讀了《史記》這本書。書中的歷史長河中,有著許多讓人感動的故事,如《飛將軍李廣》、《屈原投江》……這些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給我深深的啟迪。《司馬遷發憤寫史記》、《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這兩個故事感動了我。

司馬遷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他的父親司馬談是朝廷太史令。當我讀到“他在臨終之時淚流滿面的對司馬遷說:‘你一定要完成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書啊 !’ ”這時,我的心顫了一下,我為司馬談在死之前還想著著書的堅定信念所感動。“從此之後,司馬遷每天都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史料,時時刻刻都不忘父親的囑託,專心致志地寫作《史記》。就在這時,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宮刑。監獄裡的司馬遷幾次想 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又打開了竹簡,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雖然司馬遷受了宮刑之痛,但他還是忍辱負重,繼續著書。“終於經過了十三年時間,司馬遷完成了歷史鉅著《史記》。”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的決定權在你自己的手中。

“吳國攻打越國,越國打敗,越王勾踐求吳王夫差讓他做吳王的僕人,給夫差做馬伕,任勞任怨。勾踐又送了許多美女和珠寶給夫差,贏得了夫差的信任。”勾踐這種能屈能伸的精神打動了我。“ 幾年後 ,勾踐回到了越國,他住茅草屋,他白天耕種,操練兵馬,時刻做好對吳國征伐的準備。晚上睡在柴草上,品嚐著苦膽的味道,提醒自己不忘吳國之仇。 22 年後,越國終於滅了吳國。”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敘述了黃帝到漢武帝之間三千年的歷史,它包含著許多歷史故事,也包含了司馬遷多年心血的結晶! 史記了骨心志斯人也.

史記讀後感7

夜空漫漫,歷史的星空裡有許多英雄。《史記》中,到底有幾個算的上真正的英雄呢?

或許有人說:“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可謂英雄。”我認為秦始皇不可。原因有四:第一、秦始皇雖然掃六合,但統治極其腐朽。焚書坑儒,摧殘文化;求取仙丹,耗費國力。第二、秦始皇教子不當,其子胡亥同李斯、呂不韋謀權篡位。第三、秦始皇自認功勞勝過三皇五帝,過於驕傲。第四、統治之間太過殘暴,死後,還讓許許多多無辜的人陪葬。所以,秦始皇不能算為英雄。

再有人說:“西楚霸王項羽可謂英雄。”項羽此人優點極多——懂得愛民,英勇無比,破釜沉舟打敗章邯。但項羽不懂得用人,未能重用亞父范增等一大批人才,雖在戰場上揚言願與劉邦決一雌雄,最終兵敗自刎未能統一天下。假如項羽能重用范增等人,我想劉邦也未必能稱帝。不懂得用人,所以,西楚霸王也項羽不能謂之英雄。

“那漢高祖劉邦可謂之英雄?”我認為不可當做英雄,漢高祖此人雖在破秦之時善於用人,但自從建漢後便開始大肆殺戮良臣,韓信、彭越、黥布三大開國功臣先後以“謀反罪”被殺,但還好有張良、曹參、蕭何三人幫助,不然早就亡國了。

文種、伍子胥、蘇秦等不知功成名就之時隱逸歸田,而偏偏去與君王同喜同憂,結果只落得自殺歸天,也不能謂之英雄。

蒙恬蒙毅兄弟二人,雖為秦始皇立下汗馬功勞,但終究被胡亥所殺,而蒙恬卻怪罪於修長城,不荒唐嗎!更不能謂之英雄。

但我認為春秋霸主齊桓公、晉文公可以當選為英雄。因為二人都曾在外流亡過,知道百姓疾苦,又有管仲、狐偃等忠臣輔佐,故能稱霸一方。

專諸報恩刺殺王僚,雖成但身死;豫讓報智伯之恩二刺趙襄子,臨死斬空衣報仇;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還有荊軻刺秦王未成被殺身亡……一生捨己為國,“義”字當先,個個都可當做所謂的'英雄!

讀《史記》可嘗得從古至今的英雄所績。英雄的“義”字!

浩瀚的歷史星空中,英雄繁星點點;淵博的《史記》故事中,篇篇讓人激動。

史記讀後感8

《史記》看完,要寫份讀後感,然而,讀完跨度太長,記不起來都看了些什麼,只依稀記得些少,模糊地有些記憶。

讀完整部書,到最後太吏公自序,本來有些不想再看,看完才知道,所有全書的線索都在最後一篇。他寫完整部書,然後在自序作總結,整部書的架構一目瞭然,對整部書又多一份瞭解,然後,恍然大悟,他寫這部書的線索,年份編排,從最早開始的三皇五帝到當代朝庭,按朝庭年份從早到晚一個一個地往後列,終於明白一開始讀的時候懵懂不清,怎麼讀起來感覺混亂的'原因,原來是自己對歷史太陌生。整部書井井有條地編排出來,因為我們對人物朝代太陌生,讀起來對時間,人物有顛倒的錯覺,讀熟後就不會了,特別是讀到後面自序就更知道整部書是怎麼按年份排下來的,計劃再讀幾次。

讀到最後的自序,看看太史公記錄人物的原因,都是因為各人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對世人有貢獻而記錄他們,以讓後人銘記,但是也是因為他們的後人不濟,過於奢侈或者違背天道自然規律而滅亡,也應了那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老子《道德經》也是看透社會變化,根據天道自然規律變化來寫,警醒世人,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吸取精華,修身養性,切勿因貪婪而違失本性,違背自然天道,但是,又有多少人懂得自然天道?萬事萬物,人生於世,都要順應天道自然,就如《孟子》所說:“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細細讀來,越讀得多經典,就越想讀經典,對人生事物越是瞭然於心。

《道德經》寫於《史記》之前,老子年代,還沒經歷秦國的焚書坑儒,很多史書,包括歷代歷史人物變化,他都清楚,而寫就《道德經》,後人的書都是依據前人的著作立命,查閱資料文獻寫就,讀《道德經》,能讀懂就等於懂了半個宇宙規律。

《史記》似乎是證明《道德經》的著作。每一家世家,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朝代,都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更替,沒有例外。

史記讀後感9

《史記》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一直受到很多人們的喜愛。當然我也不例外,自我讀了這本書後,一直想寫一篇讀後感,可總是沒能實現。這次,有機會寫一篇,真稱得上盡訴心之所想。

從神話般的三皇五帝到建立奴隸制的夏朝;從遷都至殷的商朝中興到烽火戲諸侯的西周末年;從五國爭霸的春秋到七雄交戰的戰國;從統一中國的秦朝到休養生息的西漢,這三千年曲折的中國古代歷史,《史記》用自己獨特的語言,將它們描述得更加精彩。不僅是我,凡是讀過《史記》的人都會對它的情節念念不忘。

當然《史記》的魅力不僅在它那曲折離奇的情節,也在那些鮮為人知卻被它一一記錄下的故事。

人們只瞭解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博大思想,卻不知他一生過著流蕩的生活,未能安享天年;人們只知道那位雄才大略的開國之君漢高祖,卻不知他晚年貪圖美色;人們只認識輔佐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卻不知陷害公子扶蘇,與趙高同流合汙的李斯;人們只認識周朝的開國天子周文王,卻不知他曾經受過牢獄之災。我們對於這些人恐怕只知道他們的一面,卻不知另一面。但這卻被《史記》記下了,我們應感謝它,感謝它使我們全面瞭解了歷史人物。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書中所記載的古代聖賢,他們那種忍辱負重、頑強拼搏的精神。

周文王被拘禁,完善了《易經》;孔子終生困頓,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創作了《離騷》;左丘失明,完成了《國語》;孫臏斷了雙腿,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韓非子被秦國拘禁,寫下了《說難》、《孤憤》;就連《史記》作者司馬遷本人也受過宮刑,但他寫下了《史記》這部歷史和文學鉅著。這種堅韌不屈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史記》使我知人詳細,知事全面,也使我懂得了一種高貴的精神。它確實是本好書,無愧於“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個稱號。

史記讀後感10

伍子胥列傳:在“不為節操而輕死,不為天年而苟活”的人生信念上,伍子胥和司馬遷可謂前赴後繼!伍子胥不應誘詔,棄螻蟻之死,經宋,鄭,晉曲折至吳,歷昭關險渡,街市乞討,鄉野躬耕,宮闈驚變,最終聯唐蔡,間鄖隨,破郢都,鞭王屍!若此前所謀,皆為一己恩仇,則以後所慮,關乎一國興替!不料竭忠盡智,換來屬鏤之劍;伐梓做器,眼看頭顱高懸!司馬遷一介文人,忍受宮刑之恥而苟活,成就太史之書以不朽!若苟活,為一己湮沒而名不稱,今書成,以一家之言而續《春秋》,筆做槍,史為彈,褒貶今古,臧否人物,終為武帝所忌,杳然不知所終!壯哉,悲夫!

仲尼弟子列傳:孔子可謂是先秦時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孔子為樞紐,串聯出術業專攻,性格迥異的弟子們!隻言片語間,眾弟子音容笑貌躍然紙上!顏回“不遷怒,不貳過”的修養;子騫“如有復我,必在汶上”的決絕;子路“食其食者不避其難”的忠誠;子夏“繪事後素,禮後乎”的領悟;子貢“一使而五國變”的大氣;曾點“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散淡;宰予“三年之喪不亦久乎”的愚鈍;司馬牛“斯可謂之仁乎?斯可謂之君子乎”的執拗!《史記》第一次完整記述孔子的生平事蹟,系統梳理眾弟子的師承源流,對於後世諸儒,深刻理解孔子及思想居功至偉!

商君列傳:相對於後世眾多變法人亡政息或中途夭折的結局,商鞅變法無疑是成功的!在戰國這個大爭的時代,他通過鐵血政令和鐵腕執行,使秦國短時間內建立起強大的`國家軍事機器,為秦始皇一統天下奠定堅實基礎!

商鞅本身則具有濃烈的悲劇色彩!客觀因素,先是在嫉賢妒能的公叔痤手下長期雪藏;以貴族身份不得已通過宦官景監引薦才得以出仕;懷揣帝道、王道、霸道,三易其稿才摸透秦孝公的用意;不惜得罪太子等宗室貴戚,陷自身極度危險之中以成投名狀!主觀因素則是性格上刻薄少恩,冷酷無情,政治上貪位貪名,排斥異己,生活上奢侈鋪陳,膨脹越禮!最後作法自斃也是應有之義了!

不過商鞅更深層的悲劇在於,他不過是秦孝公統治國家的工具和棋子而已,他所堅定推行的制度,他自身也逃不出請君入甕的宿命!

史記讀後感11

星夜,我拿出《史記》,翻到“屈原賈生列傳”,用心細讀。“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於是懷石,逐自投汨較以死。”讀史至此,我不禁閉目沉思,心中隱隱感到屈原那股照耀千古的浩然正氣,但更加同情屈原萬般悲憤,懷石投江的無奈。

司馬遷評屈原之志“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在過去的封建社會,特別是在統治者以過分的“孝悌忠信”來鉗制人的思想,以達到鞏固其統治地位的社會中,這種“忠誠”無疑是極受推崇的。但屈原之志在現今社會中還是否適合呢?還是否有其現實之價值呢?在我看來,值得商榷。

首先,雖說“哀莫大於心死”。屈原“忠而被謗,信而見疑”,滿腔悲憤成了他自尋短見的動力,但他死了,楚國能免亡國之禍嗎?顯然不能。但我覺得,屈原既然有尋死的勇氣,為何沒有化悲憤為力量,重新面對人生的勇氣呢?其實,只要屈原能開闊一點,大可放開懷抱,別投他國,覓得賢君,以展抱負。即使此生長留楚地,亦大可隱逸山林著書立說。一來不用“愛物之汶汶”,二來使自己的才華得以儲存。何樂而不為?須知道,即使當世沒有明君,難道以後就沒有明君嗎?即使自己有生之年不能振興楚國,但只要他的精神與才華能流傳後世,那麼楚國還有一絲中興之望。可見,投江自盡實屬不智之舉!

屈原之所以“不智”,究其原因,全是“愚忠”作崇故。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是這樣的.道理。我覺得“愚忠”二字不但害已,還會誤人。正如當年忠孝兩全的岳飛,他明知自己遭十二道金牌調回京師定是凶多吉少,而且又知道自己一死,金國鐵蹄勢必重踏中原,蹂躪蒼生。若他不是執著於“忠”之一字,我想歷史也會改寫,南宋百姓也能享得太平之樂了。

雖然說忠於國家是每一個公民的天職,但忠於的是國,而不是那施政不善、導致人民生活不穩定的當權者。所以我們可說,屈原的忠誠無疑皓如日月之輝,但他並不算是忠於國家而是忠於那個易受小人之間的昏君楚懷王,由此可知“愚忠”是不智的,在當今社會就更不合時宜。理智的忠誠是“愚忠”的蛻變與昇華,這才是人們值得仿效與推崇的美德,這才是為國家民族謀福祉的剛貞品格!

史記讀後感12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後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於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後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裡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史記》是一本能豐富頭腦,補充知識的神奇的書。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史記》與司馬遷讀後感。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史記》第一次以人為本位來觀照、審視、記載歷史,表現出對多種人物在歷史中的地位與作用的高度重視、對歷史人物心靈與命運的極大關注。

許多人都知道司馬遷,也都知道他所著的《史記故事,我買到了《史記故事》認真地閱讀了一遍。《史記故事》是從“五帝”講到“張騫”,把中國古代黃帝時期到西漢時期這一段歷史幾乎都寫了進去。這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體現著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無論是體例還是寫作風格都影響著後代史書的撰寫和編纂,讀《史記故事》這本書有很多值得我佩服的人,比如:知識淵博的黃帝,“飛將軍”李廣,“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和“把皇位禪讓給舜”的堯等等而我最崇拜的是屈原,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人。為了抒發自己的不快和抑鬱,寫下了名垂千古的詩——《離騷》。而且中秋的划龍舟等等傳說是源於屈原飲恨投河的。《史記故事》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中國過去的許多歷史,還讓我時時警醒。讀了《史記故事》,真可說:“人一生的朋友是書,人一生最好的朋友是一本好書。”《史記故事》就是一本好書!

史記讀後感13

英國著名哲學家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縱觀古今,人們都用歷史來作為一面鏡子,供人明鑑。這就能說明史書能給人很大幫助。而這本“史家之絕唱”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史記》詳細地講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的事。其間戰亂紛紛,國家分分合合。《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就生活在漢武帝時期,他雖遭受了酷刑,但他不畏強權,寫出了具有豐富文化底蘊和強烈批評精神的《史記》。書中對封建階級統治作出了大膽批評,揭露了暴君的殘暴統治,寫出了賢君的治國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會有不同的主人公,他們會給人不同的啟示。在“焚書坑儒”中,我們會對秦王為了國家統一而不惜毀壞歷史與文學而感到憤怒;而在“趙氏孤兒”中,我們會被程嬰和公孫杵臼兩人衷心救主、矢志不渝的`精神所打動;在“楚霸王烏江自刎”中,我們會對項羽孤膽雄風、寧死不屈的氣概所感到欽佩。

不僅有這些,《史記》還告訴我們做人的技巧。一個人不僅要想著自己應該做什麼,還要想好怎樣做,用什麼方法。就拿書中漢高祖劉邦說吧,他想統一全國,他的謀士便為他編了一個小故事。傳說劉邦有一次在路上,他看見了一條巨蛇,劉邦並不畏懼,將其砍殺。之後聽說其蛇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砍殺了。這訊息就傳開了,相信鬼神的人們便信以為真,有志之士紛紛前來投靠,劉邦之名傳遍了沛縣各地。這就是一種計謀,讓人們認為他並非凡人,所有都來歸附。這說明古代人也有他們的一套方法。在“季札出使”裡更是讓我深有感觸,主人公季札是吳國君子的四兒子。他德才兼備,至仁至義。兄弟們都推舉他當下一任國君。他卻百般推辭,直到逝世也沒去當。人民都非常敬仰他,使吳國得到了好名聲,也使吳國繼續能在諸侯中立足。這讓我學會了要以德服人,不能有傲慢之氣,要和他人友好相處,這樣才能讓大家對你有好的印象。《史記》裡也有很多孝子,他們讓我體會到了“百善孝為先”。正如孔子所說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我們從這點就應該孝順父母,尊重長輩。

《史記》還教我怎樣辨別是非,用亮澈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心去觀察世界。還教我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努力學習,長大可以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有影響的人,可以和書上的“他們”一樣被記載!

史記讀後感14

讀了司馬遷的《史記故事》,我對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發達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對我們炎黃子孫的堅毅和智慧崇拜的五體投地,對我國自古以來朝代的興替有了比較清晰、深刻的瞭解,特別是《五帝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淺。

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他們都生活在遠古時代,那時既沒有文字元號記載他們的故事,也沒有安定的生活,人們主要依靠狩獵和採集植物果實為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後來炎帝發現許多小鳥在地上啄食細小的植物種子。他就把這些植物種子收集起來,種在地裡,收穫之後,煮熟食用,味道香甜可口,又飽肚子。於是,炎帝向人們介紹這種穀物,推廣種植這種穀物的方法。為了耕種方便,炎帝又根據自己的經驗,設計了一些農具。從此,這種穀物,也就是粟子開始了大面積種植,人們能夠獲取較充足的食物。為了感謝炎帝對農業的生產發展的貢獻,人們尊稱他為神農氏。

神農氏嚐遍百草,多次誤食有毒的食物,幾乎喪命,幸虧他又找到了解毒的草藥,掙脫了死神的魔掌。為了不讓人們重蹈覆轍,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仍然去嘗試各種植物。最後,他嚐到了一種名叫斷腸草的綠葉黃花植物。這種劇毒植物無藥可救,神農氏不幸去世了。

炎氏之後,有一段時期非常混亂,各地諸侯乘機而起。軒轅氏決心消除戰禍。他修行德政,安撫百姓,整頓軍旅,收復了各地的諸侯。他又在逐鹿擒殺了南方諸侯首領蚩尤,統一了天下。後來,人們稱他為黃帝。

黃帝執政後,仍然不忘天下的百姓,只要發生戰亂,黃帝就去征討,掃平判亂,安撫百姓,幫助百姓解決各種困難。他制定曆法,讓百姓按季節播種收穫;劈山開道,方便天下人往來。他成年辛勤地奔波勞碌,從來沒有在哪兒安寧的居住過。

這就是我們的祖先,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創造,他們的無私奉獻,是我們世世代代的楷模。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長盛不衰,正是因為他們這種無私精神的普照。他們的精神將永世長存,我們也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我們還要把他們的精神世代傳承下去,讓我們的中華民族永遠發達,永遠年青,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史記讀後感15

司馬遷的《史記》,貫通祖國三千餘年的輝煌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先生曾著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高尚讚美。

璀璨的光輝著作背後總是付出令人敬佩的汗水。《史記》這一部偉大的著作,它是祖國文化史上一顆明珠。在每天APP學習中可以感受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以感動到繪聲繪色映入眼簾的視覺效果和內心的衝擊感,一個個優美而又恰當的語句讓人彷彿身臨其境。故事的情節也是吸人眼球,讓聽者隨著情節發展跌宕起伏。一起感受著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其中讓我們家喻戶曉的一位偉人事蹟,刻於我們後人心中——屈原。一生忠於職守,愛於祖國,寧為玉碎,後來跳入汨羅江,壯烈犧牲。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被後人所銘記,也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的明間習俗來緬懷這位詩人。

其實對於我們煤礦工人來說,為人民開採煤礦,為人民生活質量提供相應保障就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雖然沒有什麼偉大的事蹟,但是卻也付出了辛苦和汗水。就像,《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一樣,在當時那個沒有網路,沒有交流資訊,沒有交通工作的'時代,堅持不懈的努力著作,在惡劣的環境,不向惡勢力低頭,可所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們煤礦工人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生在不同的時代,幹著不同的事情,但都是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也許我們的付出與《史記》著作的輝煌難以相媲美,但是這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依舊令人動容和敬佩。

《史記》讓我深刻感受到何所謂“震撼”、“驚喜”、“動人”,在這本書裡我感受到人物和時代的相互融合,相互碰撞,雖然它記錄的是歷史,但它卻讓人感受到最真實的情感,如此感同身受、置身其中。每一次心靈的衝擊和碰撞都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受,發人深省、引人深思。

讓我們繼續努力、追隨聖賢,一起感受《史記》獨特的韻味!

熱門標籤